標籤:

生理學試題2

第一章 緒 論

一、名詞解釋

l.興奮性 2.刺激 3.反應 4.興奮 5.閾刺激

6.閾值 7.絕對不應期 8.內環境 9.反射 10.負反饋

二、填空題

1通常生理學的研究方法分為三個水平,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機體對刺激產生反應的形式有兩種,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3.刺激要引起機體產生反應,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閾值的大小與組織興奮性的高低呈_________關係,閾值愈大表明組織興奮性愈_________。

5.入體的可興奮組織有三種,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組織在接受刺激而興奮時,其本身的興奮性發生規律性的變化,一般需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個階段。

7.人體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稱為_________、即_________。

8.人體功能的調節方式概括起來有三種,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9.一個完整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部分組成。

lO.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完成它的結構基礎是_________。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發生反應

的能力稱為

A.反射 B反應 c.抑制 D.興奮性 E.興奮

2.生理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刺激方法是

A.鉗夾 B.聲音 c.溫度 D.電E.光

3.要檢查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是否有興奮性,用哪種刺激方法最 好

A.食鹽 B.火柴 C.鋅銅弓 D.鑷子 E.光照

4.剛能引起組織發生反應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

A.有效刺激 B.閾刺激 c.閾上刺激 D.閾下刺激 E.閾值

5.剛能引起組織發生反應的最小刺激稱為

A.有效刺激 B.閾刺激 c.閾上刺激 D.閾下刺激 E.閾值

6.可興奮細胞包括

A.神經細胞、肌細胞 B.神經細胞、腺細胞 c.神經細胞、肌細胞、腺細胞

D.神經細胞、骨細胞、腺細胞 E.神經細胞、肌細胞、骨細胞

7.可興奮細胞興奮時,共有的特徵是產生

A.收縮 B.分泌 c.神經沖 D.反射 E.電位變化

8.欲了解肌肉興奮性的高低,最適合的指標是

A.肌肉收縮的強弱 B.肌肉收縮速度的快慢 c.引起肌肉收縮的刺激閾值的高低

D.肌肉動作電位幅度的大小 E.動作電位傳導的速度

9.判斷組織興奮性高低常用的簡便指標是

A.閾電位 B.動作電位c.閾強度D.強度一時間變化 E.刺激頻率

10.神經細胞在接受一次閾上刺激

後,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是

A.相對不應期一絕對不應期一超常

期一低常期

B.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一低常

3:07 2002-1-1 B.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 期-低常期-超常期

c.絕對不應期一低常期.相對不應 期一超常期

D.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一超常 期一低常期

E.絕對不應期一超常期.低常期一相對不應期

11組織興奮後處於絕對不應期時,其興奮性

A.基本消失 B.無限大c.高於正常 D.稍微低於正常 E.等於正常

1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A.反應 B.適應 c.反射 D.正反饋E.負反饋

13.維持機體穩態的重要調節過程是

A.神經調節B .體液調節c.自身調節 D.正反饋調節 E.負反饋調節

14.在相對不應期給蛙坐骨神經一個較強的刺激使它再次興奮,它的興奮性將如何變化

A.超常期-低常期B.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一超常 期-低常期

c.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絕對不應期一相對不應期D.相對不應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超常期-低常期一絕對不應期

(二)B型題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反射中樞 D,傳出神經 E.效應器

1.骨骼肌中的肌梭在腱反射中 2.心迷走神經在竇弓反射中是 3.竇神經在竇弓反射中是

4.脊髓在排便反射中是 5.骨骼肌的梭外肌在腱反射中是

A.正反饋調節 B.神經調節 c.體液調節 D.自身調節 E.條件反射

6.腎動脈血壓在80一180mmHg之 間變動時,腎血流量維持相對穩 定

7.血糖降低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8.針刺手時,手迅速縮回

A.4次 B.40次 C.100次 D.200次 E.500次

9.蛙的有髓神經纖維的絕對不應期為2ms,理論上它每秒最多能產 生多少次興奮

10.心室肌細胞的絕對不應期為 250ms,它每秒最多能產生多少 次興奮

(三)C型題

A絕對不應期 B.相對不應期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在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中,若要 引起興奮,哪一期所需刺激的閾強度最小

2.在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中,哪一期給很強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興奮

A.內環境 B.外環境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3.血漿屬於4.組織液屬於5.細胞內液屬於6.細胞外液

7消化道內的液體

A.反應消失R.反射消失 c.兩者都消失 D.兩者都不消失

8.蟾蜍被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後,將 使

9.脊蛙的

A.正反饋 B.負反饋 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

10.胰蛋白酶原激活的過程有

11.雌激素對促性腺激素的調節有

A.非條件反射 B.條件反射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12.入在進食過程中引起消化液分泌 是

13.聽到開飯鈴聲產生胃液分泌是

14.同心血量增加使心肌收縮力增強 是

15.痛刺激引起肢體縮回是

(四)x型題

1.可興奮細胞,共有的特徵包括

A.有收縮功能 B.反應迅速、明顯 c.出現的反應可用眼睛直接觀察到D.有分泌功能

E.伴有電位變化

2.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相比較,其

主要特點是

A.作用產生較慢 B.作用範圍局限c.作用產生快D.作用時間較長 E.作用精確

3下列關於非條件反射的描述,錯

誤的是

A.反射弧比較固定 B.必須有大腦皮層的參與 c.是後天形成的 D.可隨環境改變而很快建立

E.數量有限

4.關於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說 明,錯誤的是

A.非條件反射是先天遺傳的 B.非條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 c.條件反射是後天獲得的

D.條件反射的建立與非條件反 射沒有關係E.「望梅止渴」是非條件反射

5.生理學研究中常用電刺激器,是因為它

A.使用方便 B.強度容易控制 c.不易損傷組織 D.可重複使用 E 生理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刺激方法是

A.鉗夾 B.聲音 c.溫度 D.電 E.光

6.關於反射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 與下,機體對刺激產生的規 律性反應

B.機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反射活 動 c有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反射 就一定能實現

D.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經引起腓. 腸肌收縮也是一種反射活動 E.去大腦動物也可發生反射活 動

7.下列各項活動中,屬於反射的是

A.砂粒入眼引起眨眼B.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c.用硫酸刺激脊蛙腳趾引起屈 腿

D.用電刺激神經肌肉標本,引起肌肉收縮E.夾閉頸總動脈引起血壓升高

8.有關自身調節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A.自身調節不依靠神經系統的 作用B.自身調節也不依賴體液的傳 送

c.它足組織細胞自身對刺激產 生的適應性反應 D.所有的細胞和組織都存在自 身調節的形式

E.它的反應範圍比較廣泛

9.自身調節的特點是

A.調節幅度較小 B.調節的範圍比較大 c.需要激素的參與 D.調節的靈敏度不高

E.以反射的形式進行

10.下列生理過程中,屬於負反饋調

節的是

A.排便反射 B.排尿反射 c.肺牽張反射 D.分娩 E.減壓反射

11.下列關於體液調節的表述,正確 的是

A.組織代謝產物增加引起局部 血管舒張,屬於體液調節 B.體液調節從屬於神經調節,不能獨立發揮作用

c.體液調節調節代謝、生殖等, 但不影響生長發育

D.體液調節主要通過內分泌細 胞分泌的各種激素來完成

E.體液調節作用迅速,但不持久

四、問答題

1.試舉例說明何謂刺激、反應與興奮性,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

2.給你兩個坐骨神經一腓腸肌標本,你如何證明它們是活的組織標本?如何鑒別哪

個標本的興奮性高?

3.當組織受刺激而興奮時,其興奮性會發生哪些規律性的變化?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興奮性是指機體感受刺激發生反應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是指能引起機體發生反應的環境變化。

3.反應是指由刺激引起的機體功能活動的改變。

4.興奮是指機體接受刺激後由相對靜止變為活動,或者活動由弱變強的過程。

5.閾刺激是指剛能引起組織發生反應的刺激。

6.閾值是指剛能引起組織發生反應的最小的刺激強度。

7.絕對不應期指組織興奮後興台性暫時消失,對任何強大的刺激都不起反應的時期。、

8內環境是指體內細胞直接生存的環境,即細胞外液。

9.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入體對刺激產生的規律性反應。

10.負反饋是指反饋作用與原效應作用相反,維持入體的功能相對穩定。

二、填空題

1.整體水平、器官和系統水平、細胞和分子水平

2.興奮、抑制 3.刺激的強度、刺激的時問、刺激的時間一強度變化率

4.反變、低 5.神經、肌肉、腺體

6.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7.內環境、細胞外液

8.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自身調節 9.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lO.反射、反射弧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D 2.D 3.C4.E 5.B 6.C 7.E8.C9.C

10.D 11.A 12.C 13.E 14.B

(二】B型題

1.A 2.D 3.B4.C5.E6.D7.C 8.B 9.E 10.A

(三)C型題

1.D 2.A 3.A4.A 5.D 6.A 7.B8.B9.D

10.A 11.C 12.C 13 B14.D15.A

(四)x型題

1.BE 2.AD 3.BCD4.DE 5.ABCDE 6 AE

7.ABCE8.ABC 9.AD 10.CE 11.AD

四、問答題

1.能引起機體發生反應的環境變化稱為刺激;機體感受刺激發生反應的能力或特

性稱為興奮性;機體接受刺激後,功能活動的改變稱為反應。反應有兩種形式,機體受

刺激後,如果由安靜狀態轉入活動狀態或活動狀態的加強稱為興奮;如果由活動變為相

對靜止,或者活動由強變弱稱為抑制。刺激是引起機體發生反應的條件,但是要引起機

體發生反應刺激的強度必須達到或大於閾值。反應是刺激引起的結果。興奮性是有生命

的機體對刺激產生反應的內在因素,如果組織細胞已經死亡,沒有了興奮性,那麼再大

強度的刺激也不會引起反應。

例如針刺手指皮膚,入會立即反射性產生縮手動作。在這裡,能為機體所感受的外

界環境的變化是「針刺」這種物理性刺激,機體在接受刺激後立即產生一個縮手動作,

即屈肌由靜止變為活動,稱為興奮。此現象說明機體能接受刺激發生反應,故具有興奮

性。

5.生物電尤論,作生理學和臨床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故學好細胞的生物電現

象很黿要。牛物電包括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在理解它們的產生原理時,請聯繫興奮

性、刺激、反應的知識,以及細胞的物質轉運功能加以解釋。這一節的許多概念都與細

胞膜兩側的帶電情況有關.根據帶電情況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狀態,實際上生物電現象

可以歸結為不同情況下細胞膜兩側的帶電情況及其變化,其中的參照是極化狀態。

6肌細胞的收縮功能以運動神經對骨骼肌的支配為例,介紹了它們之間的功能聯

系,即神經一骨骼肌接頭的興奮傳遞,及肌肉收縮的原理。學習時要聯繫細胞膜的物質

轉運功能和生物電現象,不要把這些內容割裂丌來。

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詞解釋

1.單純擴敞 2.易化擴散 3.通道轉運 4.載體轉運 5.被動轉運 6.主動轉運

7.受體8.靜息電位 9極化 10.去極化 11.超極化 12.復極化

13.動作電位 14.局部電位 15.閾電位 16.傳導 17神經衝動

18.傳遞 19.神經遞質 20.終板電位 21.興奮一收縮耦聯

22.單收縮 23強直收縮 24前負荷25.後負荷

二、填空題

第二部分複習題

1.細胞膜轉運物質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轉運形式有———、

———、———、和———。

2.易化擴散分為兩種方式,即———和———。

3.根據引起通道開或閉的原因不同,可將通道分為———門控通道、———門控通道和———門控通道。

4.載體轉運的特點有———、———、———。

5. 被動轉運包括———和———。

6. 主動轉運分為兩種,即———和———。一般所說的主動轉運是指———。

7.繼發性主動轉運分為兩種形式,即———和———。

8.入胞可分為兩種方式,即———和———。

9.以單純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是———,主要有———和———。

通道轉運的物質主要是———。載體轉運的物質主要是———。

入胞和出胞轉運的是———物質。

10.細胞的信號轉導方式主要有———、———、———和———。

11.神經--骨骼肌接頭的傳遞是———介導的信號轉導。含氮激素多是通過———介導的信號轉導。類固醇激素是通過———介導的信號傳導。

12.跨膜電位(膜電位)包括———和———。

13.離子流學說的要點有二,一是———;二是———。

14.動作電位的特點有———、———和———。

15.局部電位的特點有———、———和———。

16鋒電位由———和———組成。

17.動作電位的波形由———和———組成,而以———為主要成分。

18後電位包括———和————。

19.————能阻斷Na+通道,————能阻斷Ka+通道。

20.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結構由————、————和————組成。

21.神經--骨骼肌接頭處傳遞的特點有————、————和————。

22.組成細肌絲的三種蛋白質是————、————和————。

23單收縮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和————。

24.肌肉收縮時只有張力的增加而無長度的縮短稱為————;而只有長度的縮短而無肌張力的變化稱為————。

25.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是————、————和————。

二、選擇題

(一)A型題

1. 單純擴散和易化擴散的共同點是

A.藉助於通道蛋白的幫助 B.順濃度差轉運

c.需要ATP供能 D.通過「生物泵」的活動

E.藉助於載體蛋白的幫助

2.一些小分子物質,由膜的低濃度一側轉運至高濃度一側,主要是

A.單純擴散B.易化擴散

c.膜的生物泵主動轉運 D.出胞或入胞作用

E.膜兩側濃度差的動力

3.在一定範圍內,隨著濃度梯度的

增加,易化擴散的速度

A.一定加快 B.一定減慢

c可能不變 D.可能減慢 E可能加快

4.易化擴散不同於單純擴散的是

A.順濃度差轉運 B.逆濃度差轉運 C.消耗能量

D.需要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 E.需要ATP酶

5.單純擴散、易化擴散和主動轉運的共同點是

A耗氧、耗能 B.順濃度差進行

C.藉助於通道蛋白 D.物質從細胞膜的間隙通過

E.轉運的物質是小分子或離子

6.細胞膜內外正常的Na+濃度差和K+濃度差的形成與維持是由於

A.膜在安靜時對K+通透性大 B.膜在興奮時對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擴散的結果

D.膜上鈉--鉀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7.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狀態時,存在於

A.細胞膜外的電位差 B.細胞內的電位差 C.細胞膜兩側內負外正的電位差

D.細胞膜兩側內正外負的電位差 E.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電位差

8骨骼肌細胞的靜息電位為 -70mV,當變為-80mV時稱為

A極化 B.去極化 c.復極化 D.反極化 E.超極化

9.細胞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下列哪種離子通透性最大

A.K+ B.Na+ C.Cl- D.Ca2+ E.Mg2+

lO.入工地增加離體神經纖維浸浴液中的K+濃度,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將

A.不變 B.增大 C.減小 D先增大後減小 E.先減小後增大

11.神經纖維中相鄰兩個鋒電位的時

間間隔至少應大於其

A.相對不應期 B.絕對不應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絕對不應期加相對不應期

12.下列關於「鈉泵」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鈉泵是一種鑲嵌在膜脂質雙 層中的特殊蛋白質 B.鈉泵是一種主動轉運Na+、

K+出入細胞的特殊蛋白質 C.鈉泵能轉運K+入細胞,轉運Na+出細胞

D.鈉泵只能轉運Na+ E.鈉泵又稱鈉--鉀依賴式ATP酶

13受體的化學本質是

A.脂質 B.蛋白質 c.糖類 D.核酸 E胺類

14.細胞膜去極化達到什麼水平時,膜的鈉通道大量開放

A.動作電位水平 B.靜息電位水平 c.閾電位水平 D.0電位水平 E鋒電位水平

15.細胞的靜息電位由正常的-90mV改變為-95mV時,其興奮性

A.升高 B.降低 c.不變 D.先升高後降低E.先降低後升高

16.入工地降低細胞外液的鈉離子濃度時,動作電位的幅度

A.增大B.減小C.不變D.先增大後減小E.先減小後增大

17.當可興奮細胞受到電刺激要產生興奮時,首先引起的變化是

A.鈉通道大量開放B.膜發生超極化C.鉀離子向膜外擴散D。產生動作電位

E.膜發生局部電位

18.降低細胞外液Na+濃度時,發生的變化是

A.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幅值不變 B.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幅值增高

C.靜息電位不變,動作電位幅值降低 D.靜息電位不變,動作電位幅值增高

E.靜息電位減小,動作電位幅值增高

19.下列有關興奮在同一細胞傳導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動作電位可沿細胞膜傳導到整個細胞

B.傳導方式是通過產生局部電流刺激未興奮部位,使之也出現動作電位

C.在有髓纖維是跳躍式傳導 D.有髓纖維傳導動作電位比無髓纖維快

E.動作電位的幅度隨傳導距離增加而減小

20.下列有關神經--骨骼肌接頭的論述中,錯誤的是

A.神經--骨骼肌接頭的結構類似於突觸 B.接頭間隙中的液體是細胞內液

C.接頭前膜是軸突末梢的膜D.接頭後膜是肌細胞膜

E.接頭後膜產生的電位稱為終板電位

21.關於終板電位的論述,錯誤的是

A.具有「全或無」的性質

B.無不應期 C.其大小與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量成正比 D.可總和

E.可以電緊張的形式向周圍傳播

22.興奮--收縮耦聯是由

A.神經興奮的電位變化導致肌肉興奮的電位變化的過程

B。肌肉興奮的電位變化導致神經興奮的電位變化的過程

C.神經興奮的電位變化導致肌肉收縮的機械變化的過程

D.肌肉興奮的電位變化導致肌肉收縮的機械變化的過程

E.肌肉收縮的機械變化導致神經興奮的電位變化

23.骨骼肌的完全強直收縮是由於

A.各個動作電位的融合而引起 B.新的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縮的舒張期

C.各個收縮波的部分融合 D.新的刺激都落在絕對不應期內

E.各個收縮波的完全融合

24.正常體內骨骼肌收縮絕大多數屬於

A.不完全強直收縮 B.完全強直收縮 C.一連串單收縮D.一次單收縮E.以上都足

25.神經--骨骼肌接頭處傳遞的化學遞質是

A.腎上腺素 B.去甲腎上腺素 C.r-氨基丁酸 D.乙醯膽鹼 E.5--羥色胺

(二)B型題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出胞 E.入胞

1.蛋白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2.後電位時Na+由細胞內轉移到細胞外是

3.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是4.運動神經軸突末梢釋放ACh是

5.入體內02和c02進出細胞膜是

A.極化 B.去極化 c.復極化 D.超極化 E反極化

6.細胞受刺激興奮時膜內外電位差減小稱為

7.細胞膜內外電位差增大稱為 8.動作電位爆發時,K+外流產生

9.細胞安靜時膜內外存在的電位差稱為 10.動作電位爆發時,膜內由負電位 變為正電位稱為

A.K+內流 B.cl+內流 C.Na+內流 D.K+外流 E.Ca+內流

11.神經細胞動作電位上升支是由於

12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下降支是由於

13.靜息電位的形成是由於

14動作電位到達神經末梢時引起

A.Na+的平衡電位 B.K+的平衡電位 c.Na+平衡電位與K+平衡電位之和

D.Na+平衡電位與K+平衡電位之差 E.鋒電位與超射之差

15.靜息電位的大小接近於

16.神經細胞動作電位上升支相當於

A.鋒電位 B.閾電位 c.負後電位 D.局部電位 E.正後電位

17.可興奮細胞受刺激後首先出現

18.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成分是

19.刺激引起細胞產生動作電位的條件是使膜電位達到

A.閾電位 B.去極化 c.超射 D.負後電位 E.正後電位

20.單根神經纖維受刺激而興奮,當它的興奮性處於低常期時,相當

於動作電位的

21.單根神經纖維受刺激而興奮,當它的興奮性處於相對不應期和超

常期時,相當於動作電位的

A.四乙胺 B,河豚毒 C.阿托品 D.有機磷 E.箭毒

22.能阻斷Na+通道的是

23.能阻斷K+通道的是

24.能使膽鹼酯酶失活的是

25.能阻斷N受體的是

A.激素 B.ATP C.cAMP D.G--蛋白 E.酶耦聯受體

26.將信息傳送給靶細胞的第一信使是

27.將信息傳送到靶細胞內部的第二信使是

A橫管系統 B.縱管系統 c.三聯管 D.鈣離子 E.ATP

28興奮-收縮耦聯的結構基礎是

29.肌肉興奮一收縮耦聯中起關鍵作用的物質是

(三)C型題

A.易化擴散 B.主動轉運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N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有

2.C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有

3.內分泌腺分泌激素是

4.葡萄糖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

A. 肌凝蛋白 B.肌動蛋白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5.粗肌絲的主要成分是

6.細肌絲中聚合成雙螺旋主幹的是

A.肌鈣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7.肌絲滑行時橫橋必須與之結合的蛋白是

8.遮蓋肌動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的是

A.一連串單收縮 B.完全強直收縮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9.當連續閾上刺激的時間間隔小於骨骼肌單收縮的縮短期時,肌肉 出現

10.當連續閾上刺激的時間間隔大於骨骼肌單收縮的時程時,肌肉出 現

A.一次單收縮 B.不完全強直收縮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1.肌肉受到一次閾上刺激時,肌肉出現

12.當連續閾上刺激的時間間隔大於骨骼肌單收縮的縮短期時,肌肉 出現

A.等長收縮 B.等張收縮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3.在後負荷足夠大的時候,骨骼肌的收縮是

14.在中等程度後負荷時,骨骼肌開始縮短後即表現為

A.離子通道耦聯受體介導的 B.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5.神經-骨骼肌接頭的傳遞是通過

16.含氮激素的信號轉導是通過

A細胞內受體介導的 B.酶耦聯受體介導的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7.大部分生長因子和部分肽類激素的信號轉導是通過

18.類固醇激素的信號轉導是通過

(四)x型題

1.蛋白質從細胞外液進到細胞內的轉運屬於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被動轉運 E.入胞作用

2.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通過細胞膜,由濃度高處向低處轉運,要 靠

A.單純擴散 B.載體蛋白或通道蛋內的幫助 C.膜內生物泵的活動 D.膜兩側濃度差為動力

E消耗能量

3.下列有關細胞膜對物質主動轉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逆電--化學梯度進行 B.順電--化學梯度進行 C.轉運過程中要消耗能量 D.轉運中必須藉助載體蛋白的幫助E通過細胞膜上生物泵的作用

4.下列有關入胞和出胞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A.腺細胞的分泌屬於出胞 B.通過細胞膜本身複雜的活動進行C .它們也屬於主動轉運

D.細菌進入細胞稱為吞噬 E.神經未梢釋放遞質屬於出胞

5.載體蛋白幫助的易化擴散

A與所轉運的物質之間沒有嚴格的結構特異性B.依賴ATP酶,易化擴散才能進行

C.易化擴散也有限度,有飽和現象

D有競爭性抑制現象 E.載體蛋白在運輸中被消耗

6.下列關於離子通過細胞膜擴散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A.離子的擴散量取決於膜兩側離子的濃度梯度B.與該離子所受的電場力無關

C.與膜對該離子的通透性有重要關係 D.不同的離子可有不同的通道

E.順濃度梯度擴散時細胞不消耗能量

7.以下關於受體的淪述,正確的是

A.受體不只存在於細胞膜上 B.受體作用無特異性 c.受體的作用是參與信號轉導

D.受體是第二信使 E.受體是第一信使

8.有關細胞安靜狀態下K+從細胞內向細胞外移動的論述,正確的 是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需通道蛋白 E.需載體蛋白

9與神經纖維興奮具有同樣意義的是

A.閾電位 B.神經衝動 C.動作電位 D.終板電位 E.鋒電位

10.下列有關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幅度的論述,正確的是

A.刺激強度越大,動作電位的幅度越高B.可隨細胞外液鈉離子濃度變化而改變

C. 可隨細胞種類不同而變化 D.與細胞外液鉀離子濃度變化關係較小

E.隨傳導距離而改變

11.下列有關運動終板處電位變化的論述,正確的是

A.終板膜上的離子通道是化學門控通道B.終板電位即是肌細胞膜的動作電位

C.終板電位與局部電位無共同之處D.終板膜本身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E.一次神經衝動產生的終板電位一般都大於使肌細胞興奮的閾電位

12.興奮在神經--肌接頭處傳遞的特點是

A.雙向傳遞 B電--化學--電傳遞 C.有時間延擱 D.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E.有不應期

13.終板電位的特點有

A.有「全或無」現象 B.有不應期 C.呈電緊張性擴布 D.可以總和

E.其大小與接頭前膜釋放的遞質量呈正變關係

14.前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為

A.在一定範圍內,前負荷加大時,肌肉張力隨之加大B.當超過最適前負荷時,肌肉張力隨之減小

C.最適前負荷使肌肉收縮效果最好D.最適前負荷使肌肉處於最適初長度

E.動脈血壓是心肌收縮的前負荷

15. 改變後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是

A後負荷增大,可使肌肉收縮張力變小,縮短速度加快B.後負荷加大到一定程度,可使肌肉出現等長收縮C.後負荷減小到零時,肌肉收縮時縮短速度也降至最小值

D.只要有後負荷,總是縮短出現在前,張力產生在後E.後負荷減小,肌肉縮短速度雖增加,但肌張力反而下降

16.能提高肌肉收縮能力的因素有

A.鈣離子 B。缺氧 c.腎上腺素 D.ATP酶活性增強 E.酸中毒

17.神經衝動由神經末梢向骨骼肌細胞傳遞時可發生

A.電壓門控式ca2+通道開放 B.釋放乙醯膽鹼 C.乙醯膽鹼與神經末梢的受體結合

D.終板電位在肌膜上傳播 E.終板電位很容易引起肌細胞爆發動作電位

18.下列關於神經一肌接頭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神經軸突末梢有化學門控式鈣通道B.接頭前膜釋放的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

C遞質的釋放是量子釋放D.一般運動神經末梢的動作電位與肌膜上的動作電位是1:1的

E.終板膜上的受體也屬於電壓門控通道

19.下列關於肌管系統的論述,錯誤的是

A.肌管系統分為橫管與縱管B橫管與肌原纖維的走向呈平行排列

C.橫管是肌膜向內凹陷而成,其中的液體是細胞內液

D.縱管與肌原纖維走向是垂直排列,且互相交通成網狀E.縱管在橫管附近膨大,成為終池

20.肌肉收縮滑行學說的依據是

A.收縮時肌節長度縮短B.暗帶長度不變C.明帶和H帶縮短 D.暗帶長度縮短

E明帶和H帶不變

21.組成細肌絲的蛋白質分子有

A.肌動蛋白B.肌凝蛋白C.原肌凝蛋白

D.G--蛋白 E.肌鈣蛋白

四、問答題

1.何謂靜息電位?試簡述其產生機制。 2.何謂動作電位?試簡述其產生機制。

3.試比較局部電位與動作電位有何不同?4.試述運動神經是如何引起骨骼肌興奮的?

5.試以肌絲滑行的理論,分析肌肉的收縮與舒張過程。

6.當給蛙坐骨神經一個閾上電刺激時,與之相連的腓腸肌產生了收縮。試分析從刺激開始到肌肉收縮產生了哪些主要生理變化過程?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單純擴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順濃度差)跨細胞膜轉運的過程,它是一種物理現象。

2.易化擴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質,在膜蛋白幫助下,順濃度差的跨膜轉運。

3.通道轉運是指在鑲嵌於細胞膜上的通道蛋白的幫助下物質順電-化學梯度的轉運.轉運的物質多為各種帶電離子。

4.載體轉運是指某些小分子親水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通過載體蛋白構型的變化將其從細胞膜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的轉運。

5.被動轉運是指小分子物質順電--化學梯度,不需細胞代謝供能進出細胞的過程,單純擴散和易化擴散都屬於被動轉運。

6.主動轉運是指物質逆電--化學梯度的跨膜轉運,需要生物泵的幫助和代謝供能。

7.受體是指位於細胞膜上或細胞內能與信號分子(如激素等)特異結合而發揮信號轉導作用的蛋白質。

8.靜息電位是指細胞靜息狀態時細胞膜兩側存在的電位差。

9.極化是指細胞安靜狀態下膜外帶正電,膜內帶負電的狀態。

lO.去極化指膜內外電位差減小、極化狀態減弱以至消失。

11超極化指膜內外電位差增大、極化狀態加強。

12.復極化是指細胞興奮時在去極化和反極化之後,極化狀態的恢復,即膜的帶電狀態由內正外負又變為外正內負的過程。

13.動作電位是指細胞受刺激興奮時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的可傳布的電位變化,它是細胞處於興奮狀態的標誌。

14.局部電位是指細胞受到閾下刺激時細胞膜局部產生的較小的去極化,未達到閾電位水平。

15.閾電位指觸發動作電位的膜電位臨界值。

16.傳導指動作電位在一個細胞上傳播。

17神經衝動指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動作電位。

18.傳遞指興奮從一個細胞傳給另一個細胞。

19.神經遞質指傳遞過程中神經末梢釋放的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20.終板電位是指神經--肌接頭處的終板膜產生的去極化電位。

21.興奮--收縮耦聯指肌膜興奮的電變化導致肌肉收縮的機械變化的過程。

22.單收縮是指肌肉受到一次刺激,爆發一次動作電位,引起一次收縮。

23.強直收縮是指在連續刺激下,肌肉處於持續的收縮狀態,產生單收縮的複合。

24.前負荷指肌肉收縮前所承受的負荷。

25.後負荷指肌肉收縮過程中承受的負荷。

二,填空題

1.單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入胞和出胞2.通道轉運、載體轉運

3.電壓、化學、機械4.特異性、飽和現象、競爭性抑制

5.單純擴散、易化擴散6.原發性主動轉運、繼發性主動轉運、原發性主動轉運

7.同向轉運、逆向轉運8.吞噬、吞飲

9.脂溶性小分子物質、02、cO2、各種離子、小分子親水性物質、大分子或團塊狀

10.離子通道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酶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細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11.離子通道耦聯受體、G--蛋白耦聯受體、細胞內受體 12.靜息電位、動作電位

13.細胞內外各種離子的濃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濃度差、在不同狀態下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

14.「全或無」現象、不衰減性傳導、脈衝式

15.幅度小呈衰減性傳導、非+全或無+式、可總和(時間、空間) 16.上升支、下降支

17.鋒電位、後電位、鋒電位 18.負後電位、正後電位 19.河豚毒、四乙胺

20.接頭前膜、接頭間隙、接頭後膜(終板膜)21.單向性傳遞、時間延擱、易受環境因素影響

22.肌動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鈣蛋白 23.潛伏期、縮短期、舒張期

24.等長收縮、等張收縮 25.前負荷、後負荷、肌肉收縮能力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B 2.C 3.A 4.D 5.E 6.D 7.C 8.E

9.A lO.C 11.B 12.D 13.B 14.C 15.B 16.B 17.E 18.C19.E 20.B 21.A 22.D 23.E 24.B 25.D

(二)B型題

1.E 2.C 3.B 4.D 5.A 6.B 7.D 8.C

9.A 10.E 11.C 12.D 13.D 14.E 15.B 16.A 17 D18.A 19.B 20.E 21.D 22.B 23.A 24.D 25.E 26.A27.C 28.C 29.D

(三)c型題

1.C 2.C 3.D 4.C 5.A 6.B 7.D 8.B

9.A lO.A 11.A 12.B 13.A 14.B 15.A 16.B 17.B 18.A

(四)x型題

1.CE 2.BD 3.。ACE 4.ABCDE 5.CD

6.ACDE 7.AC 8.BD 9.BCE 10.BCD

11.ADE 12.BCD 13.CDE 14.ABCD

15.BE 16.ACD 17.ABE 18.ABE 19.BCD

20.ACE

四、問答題

1.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狀態時,細胞膜兩側存在的電位差。

靜息電位產生的原理可用膜的離子流學說解釋:①細胞內外各種離子的分布不均衡,膜外Na+、cl-濃度高,膜內K+和有機負離子濃度高;②細胞在不同狀態下,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靜息狀態時,膜對K+通透性大,對Na+通透性很小,對有機負離子幾乎沒有通透性。所以在細胞靜息時,主要是帶正電荷的K+順濃度差由膜內流向膜外,使細胞外正電荷增加,相應的細胞內負電荷增加。隨著K+的外流,細胞膜外正內負的電場力會阻止K+的繼續外流。當促使K+外流的濃度差形成的向外擴散的力量與阻止K+外流的電場力達到平衡時,K+的凈移動就會等於零,細胞在安靜狀態下膜外帶正電,膜內帶負電的狀態稱為極化狀態,此時形成的細胞膜兩側穩定的電位差,即為靜息電位,它相當於K+的電一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

動作電位產生機制和靜息電位一樣也可用離子流學說來解釋,其要點為:①細胞內外各種離子的分布不均衡,膜外Na+、cl-濃度高,膜內K+和有機負離子濃度高;②細胞在不同狀態下,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當細胞受到刺激時,首先引起膜上少量鈉通道激活,致使少量Na+順濃度差內流,使靜息電位減小。當靜息電位達到閾電位時,引起膜上鈉通道迅速大量開放,在Na+濃度差和電場力的作用下,使細胞外的Na+快速、大量內流,導致細胞內正電荷迅速增加,電位急劇上升,形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即去極化和反極化。當膜內正電位增大到足以阻止Na+內流時,膜電位即達到Na+的平衡電位。此時,大量鈉通道又迅速失活而關閉,導致Na+內流停止,而鉀通道則被激活而開放,產生K+的快速外流,使細胞內電位迅速下降並恢復到負電位狀態,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支,即復極化。這時,膜上鈉泵運轉,將動作電位產生過程中流入細胞內的Na+泵出,流出細胞外的K+泵入,形成後電位,並恢復膜兩側Na+、

K+的不均衡分布。

3.局部電位和動作電位有以下不同:

4.運動神經引起骨骼肌興奮是通過神經-骨骼肌接頭處興奮的傳遞完成的,要經歷

電--化學--電的變化過程。具體機制如下:

當運動神經的衝動傳至軸突末梢時,引起接頭前膜上電壓門控式鈣通道開放,ca2+從細胞外順電--化學梯度內流,ca2+使軸漿中的囊泡向接頭前膜移動,與接頭前膜融合進而破裂,囊泡中儲存的Ach以量子釋放的形式傾囊釋放,Ach通過接頭間隙與接頭後膜(終板膜)上的N2型乙醯膽鹼受體結合,引起終板膜上Na+、K+通道開放,允許Na+、K+通過,但以Na+內流為主,因而引起終板膜的去極化,稱為終板電位,當終板電位達到閩電位水平時,肌膜上的電壓門控性Na+通道大量開放,Na+大量快速內流,爆發動作電位。動作電位通過局部電流傳遍整個肌膜,引起骨骼肌細胞的興奮。釋

放到接頭間隙中的Ach很快被存在於接頭間隙和終板膜上的膽鹼酯酶分解為膽鹼和乙酸,而失去作用,以保證一次神經衝動僅引起肌細胞興奮一次。

5.肌細胞興奮產生的動作電位沿肌膜傳到三聯管,促進終池釋放ca2+入肌質,當肌質中ca2+ 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ca2+與細肌絲中的肌鈣蛋白結合,引起原肌凝蛋白分子構象改變並移位,將肌動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暴露出來,解除對橫橋和肌動蛋白結合的阻隔作用,使橫橋和肌動蛋白結合,橫橋具有ATP酶的作用,使ATP分解釋放能量,供橫橋連續作同方向的擺動,拉動細肌絲向M線方向滑行,結果是肌小節縮短,肌細胞收縮。

當肌膜的電位恢復時,肌細胞收縮時釋放到肌質中的ca2+又可激活肌質網膜上的鈣泵,鈣泵轉運將ca2+逆濃度梯度重新攝入終池,肌質中ca2+減少,使結合在細肌絲上的ca2+與肌鈣蛋白分離,粗、細肌絲之間的相互作用解除,細肌絲從粗肌絲之間移出並恢復到滑行前的狀態,肌細胞舒張。

6.當給蛙坐骨神經閾上刺激時,引起與之相連的腓腸肌收縮,主要發生了以下生理變化:

(1) 閾上的電刺激使坐骨神經局部去極化達到閾電位水平時,引起神經乾產生動作電位。

(2) 動作電位通過局部電流的作用,沿神經纖維傳導。

(3) 動作電位到達神經末梢時,通過神經--肌接頭的傳遞,進而引起肌膜爆發動作電位。

(4)肌膜的動作電位通過興奮--收縮耦聯引起肌細胞收縮。

第三章 血 液

一、名詞解釋

1.血漿 2.血清 3.血漿晶體滲透壓

4等滲溶液 5.紅細胞比容 6.血沉

7.紅細胞滲透脆性 8.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 10.凝血因子

11.纖維蛋白溶解 12.血型

13.凝集原 14.紅細胞疊連15.紅細胞凝集

二,填空題

1.血漿中最主要的緩衝對是———。

2.正常成年人白細胞總數的正常值是———。中性粒細胞占——%,嗜酸性粒細胞占——%,嗜鹼性粒細胞占——%,淋巴細胞占

——%、單核細胞占——%。

3臨床常用的等滲溶液是———和———。

4·正常人的紅細胞比容,男性為———,女性為———。

5·紅細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成熟因子主要是———和———。

6·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可導致———貧血。

7.正常成年人紅細胞數,女性為———,男性為———。

血紅蛋白含量女性為———,男性為———。

8·血型是依據———凝集原的類型而定的,臨床上最重要的是。———血型系統。

9.紅細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為———型或———型。

10·輸血原則是———。ABO血型系統的輸受關係是———、

———和———。

1 l·把紅細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紅細胞會———。

12·調節紅細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和———。

13-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衰老的紅細胞主要被———吞噬破壞。

14.白細胞中主要通過吞噬病原菌發揮作用的是———和———,能釋放組胺的是———,參與機體免疫功能的是———。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16·啟動內源性凝血的因子為———,啟動外源性凝血的因子為———。

17·正常成人血量約為自身體重的———%。60kg體重的人的血量約為———L。

18.一次失血量在———ml以下,而不超過全身血量的———%時可無明顯臨床癥狀。

19·溶液滲透壓的大小與溶液中所含溶質的———成正比。

20·Rh血型系統中紅細胞上有Rh因子為———,無Rh因子為———。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l-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

A·紅細胞膜上受體的類型 B·紅細胞表面凝集素的類型

C·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D·血漿中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E-血漿中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2·某人的血細胞與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與B型血的血細胞不凝集,此入血型為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B亞型

3.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於

A.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 B.蛋白質和鐵缺乏 C.鐵缺乏D.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

E.雄激素缺乏

4.一個體重為60kg的人,其血量約為

A.3000ml B.4800ml C.6000nd D.7000ml E.8000ml

5.構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

A.球蛋白B.纖維蛋白原C.白蛋白D.血紅蛋白E.晶體物質

6.若將紅細胞置於O.35%的NaCl溶液中,將會出現如下哪種現象

A.紅細胞疊連B.紅細胞破裂溶血C.紅細胞皺縮D.紅細胞凝集E.血沉加快

7.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啟動因子是

A.因子ⅫB.因子ⅢC.凝血酶原D.Ca2+ E.PF3

8.紅細胞沉降率變快主要是由於

A.紅細胞比容增大B.紅細胞比容減小C.血漿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漿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

9.血漿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質是

A.蛋白質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組織激活物D激肽釋放酶E尿激酶

10.關於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有可塑性,可通過較細的毛細血管B.在血漿中具有懸浮穩定性C.具有一定的脆性,衰老時脆性減小D.對02和cO2的通透性較大 E.尿素可自由透入紅細胞

11.紅細胞比容是指紅細胞

A.在血液中所佔容積百分比B.在血液中占的重量百分比c.在血漿中所佔容積百分比

D.與血管容量的百分比E.在血清中所佔容積百分比

12.某人的紅細胞在標準A型血清中出現凝集現象,而在標準B型血清中未凝集,該人的血型是

A.B型 B.A型 C.0型 D.AB型 E.無法判斷

13.下列對白細胞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性粒細胞可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 壞入侵的細菌

B.嗜鹼性粒細胞能釋放組胺,與過敏反應有關C.嗜酸性粒細胞可通過免疫反應損傷蠕蟲

D.淋巴細胞是機體內的主要免疫細胞

E.T淋巴細胞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B淋巴細胞則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

14.正常人血漿的pH值為

A.7.0~7 .15B.6.35~6. 4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

15·血漿蛋白濃度下降時,引起水腫的原因是

A.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C.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下降

D.淋巴迴流量增加E.毛細血管血壓下降

16·我國健康成年入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

A.40%一60% B.40%一50% C.50%一70% D.60%一70%

E.30%一50%

17·下面哪種白細胞參與體液免疫

A.單核細胞B.中性粒細胞c.T淋巴細胞 D.B淋巴細胞 E.嗜酸性粒細胞

18·促紅細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哪個

器官合成

A.肝B.脾C.腎D.腦E.骨髓

19.纖溶系統不包括下列哪項

A.纖溶酶原B.纖溶酶c.纖溶酶原激活物D.纖溶抑制物E.凝血酶原

20·下列關於輸血的敘述,哪一項是

錯誤的

A·O型血可少量、緩慢輸給其他血型者 B·ABO血型相符者輸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C·Rh陽性者可接受Rh陰性的血液D·AB型者可少量、緩慢接受其他型血

E.父母的血可直接輸給子女

(二)B型題

A.細胞內液B.細胞外液C.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D組織液E.血漿

1.內環境是指

2體液包括

3.紅細胞的內環境是指

A.聚集B.粘著C.疊連D.凝集E.凝固

4·A型血紅細胞與B型血血清相遇時,紅細胞發生的變化是

5·組織破損時,創面上血液發生的變化是

6·紅細胞懸浮穩定性差時,紅細胞出現

A.球蛋白B.纖維蛋白原C.白蛋白D.血紅蛋白E.NaCI

7·構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

8.構成血漿晶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是

9.與氧氣運輸有關的主要成分是

A.中性粒細胞B.嗜酸性粒細胞c.嗜鹼性粒細胞D.淋巴細胞E.紅細胞

lO.上述細胞中吞噬能力最強的是

11能釋放組胺和肝素的是

12.與機體免疫功能關係密切的是

A.鐵和蛋白質B.內因子C.維生素KD.維生素B12和葉酸 E.促紅細胞生成素

13.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是 14。幼紅細胞發育成熟的輔酶是

15.促進紅系祖細胞分化增殖的是

(三)C型題

A.血漿膠體滲透壓B.血漿晶體滲透壓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1.對於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有重要 作用的是

2.對於維持血細胞內外水平衡有重 要作用的是

3.與血漿白蛋白濃度密切相關的是

A交叉配血實驗B.紅細胞上凝集原的有元和類別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4.血型劃分的依據是 5.輸血時主要的依據是

6.凝血功能判定的依據是

A.紅細胞數目B.血紅蛋白含量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7.與全血的粘滯性有關的主要是

8.與血漿的粘滯性有關的主要是

A.A型 B.B型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9.某人的紅細胞與B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與B型血的紅細胞也凝集,此人血型為

10.某人的紅細胞與B型血的血清不凝集,其血清與B型血的紅細胞也不凝集,此人血型為

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

11.O型血的紅細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12.AB型血的紅細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13.A型血的紅細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

(四)x型題

1.紅細胞沉降率變快主要是由於

A.紅細胞脆性增加B.紅細胞比容減小c.血漿白蛋白含量減少

D.血漿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多

2.下列有關白細胞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白細胞一般呈雙凹圓盤形B.細胞無核c.無粒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D.總數在劇烈運動時可明顯升高E.總數為(100~300)×109/L

3.以下所述血液正常值,正確的是

A.成年男子紅細胞為(4.O~5.5)×109/L LB.成年女子紅細胞為(2.6~3.61×109/L.

c.成年女子血紅蛋白正常值為(110~150g) 109/L D.成年男子血紅蛋白正常值為120~160g/L

E.成年入白細胞總數為(4.O—lO.0)×109/L

4.血小板的基本生理功能有

A.參與生理性止血B.參與血液凝固c.維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D.參與物質運輸

E.參與免疫功能

5.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的因素有

A.血漿中白蛋白的含量B.血漿與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c.血漿ca2+濃度

D.血漿O2和c02濃度 E血漿膠體滲透壓

6.促進紅細胞成熟的因子是

A.維生素B12 B.維生素K C.Fe2 D.維生素E E.葉酸

7.血液的功能有

A.運輸功能B.緩衝功能c.參與機體免疫D.參與生理止血E.參與機體功能調節

8.與血漿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

A.缺乏纖維蛋白原B.缺乏電解質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缺乏激素

E.缺乏葡萄糖

9.下面有關中性粒細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是血液中數目最多的白細胞B.有吞噬作用c.對細菌產物的趨化作用敏感

D.含有溶酶體E.可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

10.正常人血漿中主要的抗凝物質是

A.抗凝血酶ⅢB組織激活物C.肝素D.枸櫞酸鹽E.因子Ⅲ

11.紅細胞的生理特性包括

A.懸浮穩定性B.滲透脆性c.形態可塑性D.膜的通透性E.吞噬特性

12.以下有關血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0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 B.紅細胞膜上含有A、B凝集原者稱0型血

c.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D.紅細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者稱A型血

E.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13.臨床上常用的等滲溶液有

A.5%葡萄糖 B.10%葡萄糖c,10%尿素 D.O.9%NaCl E.9%NaCl

14.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少量輸血 B.纖溶酶原被激活 c.凝血酶的激活

D.纖維蛋白的生成 E.纖維蛋白的降解

15.參與紅細胞生成調節的重要因素有

A.促紅細胞生成素 B.雄性激素 C.雌激素 D.加壓素 E.腎上腺素

16.促凝因素有

A.在一定範圍內升高溫度 B在一定範圍內降低溫度

c.增加表面粗糙度 D.向血液中加草酸鹽

E.注射肝素

17.B型Rh陽性人的血液,可輸給

A.A型Rh陰性血的人 B.B型Rh陽性血的人 c.A型Rh陰性血的人

D.AB型Rh陽性血的人 E.0型Rh陽性血的入

18.下列交叉配血試驗結果的判定與應用,正確的是

A.主側不凝,次側凝,可緩慢、少量輸血 B.主側有凝集反應,不能輸血

c.主側、次側均無凝集反應,可以輸血。D.次側不凝集者,可少量、緩慢輸血。

E.主側凝集,次側不凝,可緩慢、少量輸血。

19.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時可引起

A.組織液生成增多 B.組織液生成減少 c.尿量增加

D.紅細胞萎縮 E.紅細胞膨脹和破裂

20.下列有關Rh血型的問題,臨床實踐中應該注意的是

A.Rh陽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陰性的血液 B.Rh陰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

c.Rh陽性女子再次孕育Rh陽性的胎兒 D. Rh陰性女子再次孕育Rh陽性的胎兒

E.Rh陽性受血者接受Rh陰性的血液

四,問答題

1.何謂血漿晶體滲透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其生理作用有何不同?為什麼?

2.簡述紅細胞生成的條件及其調節。 3.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4.ABO血型系統根據什麼來分型?輸血原則是什麼?各型的輸受關係如何?

5.簡述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6.何謂貧血?試分析引起貧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血漿指加入抗凝劑的血液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

2.血清指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後析出的淡黃色清亮的液體。3.血漿晶體滲透壓指由血漿中晶體溶質顆粒(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滲透壓。

4.等滲溶液指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的溶液。

5.紅細胞比容指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容積百分比。

6.血沉指單位時間內紅細胞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離(毫米/第一小時末)。

7.紅細胞滲透脆性指紅細胞對低滲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紅細胞的脆性小,抵抗力小的紅細胞則脆性大。

8.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損傷血液從小血管流出,數分鐘後出血自然停止的現象。

9.血液由流體狀態變為不能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稱為血液凝固。

10.血液和組織中直接參与凝血的物質統稱為凝血因子。

11. 纖維蛋白在纖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過程稱為纖維蛋白溶解。

12.血型是指血細胞膜上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13. 凝集原是指紅細胞膜上所含的能與血漿中對應的凝集素髮生反應使紅細胞凝集的物質,屬於抗原。

14.紅細胞彼此以凹面相貼重疊在一起的現象,稱為紅細胞疊連。

15.紅細胞凝集是指紅細胞膜上的凝集原與血漿中對應的凝集素結合使紅細胞粘附成團的過程,紅細胞凝集是抗原--抗體反應。

二、填空題

1.碳酸氫鹽/碳酸

2.(4.O一10.O)×109/L、50~70、0.5~5、O一1、20一40、3—8

3.O.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4.40%~50%、37%---48%

5.鐵、蛋白質、維生素B12、葉酸。

6.巨幼紅細胞性、小細胞低色素性

7.(3.5~5.O)×1012/L、(4.0~5.5)x1012/L、110~150g/L、120—160g/L

8.紅細胞膜上、ABO

9.A型、AB型

10.給血者的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同型血相輸、O型血可少量輸給其他血型、AB型可少量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11.破裂溶血12.促紅細胞生成素、雄激素

13.120天、巨噬細胞 14.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

15.粘附、聚集、釋放、吸附、收縮、修復16.因子Ⅶ、因子Ⅲ

17 .7~8、4.2~4.8

18.500、1019.顆粒數目 20.Rh陽性、Rh陰性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C 2.D 3.A 4. B5. C 6. B

7.B 8. D9. B 10.C 11.A 12. A

13. E 14.C. 15. B16. C 17.D 18. C

19.E 20.E

(二)B型題

1.B 2.C 3.E 4. D5. E 6.C 7. C

8.E 9. D lO.A 11.C12. D 13. A

14. D15. E

(三)C型題

1.A 2 .B 3.A4. B 5.A 6. D

7.A 8. D9. A 10. B11. D 11.D

12. C13. A

(四)x型題

1.CDE 2.ABE3. ACDE 4. ABC 5. AE

6.AE 7.ABCDE 8.AC9.ABCD 10.AC

11.ABCD 12.ADE13.AD 14.ACD 15.AB

16.AC 17.BD 18.ABC 19.AC 20.BD

四、問答題

1.血漿晶體滲透壓指血漿中晶體物質形成的滲透壓,其作用是維持血細胞的正常形態、大小和功能。由於晶體物質可以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而難於透過細胞膜,所以晶體滲透壓對於細胞內外的水分交換和細胞形態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膠體滲透壓指血漿中大分子物質(血漿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滲透壓。其作用是維持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水平衡。因血漿蛋白分子量大,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致使血漿中蛋白質含量大大多於組織液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血漿膠體滲透壓(25mmHg)高於組織液膠體滲透壓(15mmHg)。膠體滲透壓的這種差別成為組織液中的水進入毛細血管的主要力量,對保持毛細血管內外水平衡和維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2.紅細胞生成的條件及其調節如下:

(1)紅細胞生成的條件

1)紅骨髓造血功能正常。入出生後,紅骨髓是製造紅細胞的唯一場所,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2)充足的造血原料。主要是鐵和蛋白質。蛋白質缺乏會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鐵會引起缺鐵性貧血,也稱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3)足夠的紅細胞成熟因子。紅細胞在細胞分裂與生長成熟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和葉酸的參與。它們的缺乏將使紅細胞中DNA的合成發生障礙,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減慢,使紅細胞的生長停止在初始狀態而不能成熟,形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2)紅細胞生成的調節

1)促紅細胞生成素:促紅細胞生成素能夠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發育和血紅蛋白的合成,促使成熟的紅細胞釋放入血。促紅細胞生成素主要由腎臟產生,組織缺氧是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合成釋放增多的主要原因。嚴重腎疾患會伴發貧血。

2)雄激素:雄激素作用於腎,促進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合成,使骨髓造血功能增強,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多。

3.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第一步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成為凝血酶

第三步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纖維蛋白

上述過程需要ca2+參與,而凝血酶原激活物來自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個途徑,內源性凝血有賴於血漿中的凝血因子Ⅻ的激活,外源性凝血有賴於組織因子Ⅲ的激活。

4.ABO血型系統分型的根據:血液根據紅細胞膜上凝集原的種類與有無來劃分血型。在ABO血型系統中,紅細胞膜上僅有A凝集原為A型;紅細胞膜上僅有B凝集原為B型;紅細胞膜上有A和B凝集原為。AB型;紅細胞膜上無A和B凝集原為O型。

輸血以給血者的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為原則。

ABO血型系統的輸受關係:①同型血相輸;②0型可少量輸給其他血型③AB型可少量接受其他型血。

某些異型輸血的條件:血源困難;輸入量少;密切觀察;緩慢輸入;不能反覆輸入。

5.血液具有運輸和調節入體功能的作用,即運輸O2、CO2、營養物質、激素、代謝產物等,以維持入體細胞的正常代謝及調節各種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血液中含有與免疫機制相關的特殊蛋白質、白細胞等,參與免疫過程,對機體具有防禦和保護作用;血液還具有凝血和纖溶以及緩衝酸鹼的功能。此外由於血漿成分中90%以上為水,水有較高的比熱,有利於體溫的相對穩定。

6.外周血液中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範圍,稱為貧血。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

(1)造血原料缺乏,如入體缺鐵,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2)紅細胞成熟因子缺乏,如入體缺乏葉酸,可引起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3)內因子缺乏,可導致惡性貧血。

(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5)某些腎臟疾病患者,可因合成促紅細胞生成素障礙,引起腎性貧血。

(6)脾功能亢進,紅細胞的破壞增多,可出現脾性貧血。

第四章 血液循環

一、名詞解釋

l血液循環2.心動周期3.每搏輸出量4.射血分數

5.心輸出量6.心指數7.心肌收縮能力8.異常調節

9.心力貯備10快反應細胞11.慢反應細胞12.有效不應期

13.相對不應期14.超常期15.期前收縮16.代償間歇

17竇性心律18.異位起搏點19.最大復極電位20.房室延擱

21.血壓22.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23.收縮壓24舒張壓

25.平均動脈壓26.動脈脈搏27.中心靜脈壓28.微循環

29.有效濾過壓30.血一腦屏障31.自動節律性

二、填空題

1.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由————和————兩個過程組成,通常將此整個過程分為————,————、————和————、————五個時期。

2.形成心室肌動作電位平台期的外向電流是————離子外流,內向電流主要是————離子內流。

3.Na+通道的性狀可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種功能狀態。

4.心室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其興奮性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可依次分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迷走神經興奮時,竇房結細胞最大復極電位的絕對值_________,自律性_________。

6。決定和影響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當心率加快時,心動周期縮短,收縮期和舒張期均相應縮短,但_________縮短的程度更大。

8.在一個心動周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都處於關閉狀態的時期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9.房--室壓力梯度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動力,其形成主要依靠_________作用,而並非_________的收縮。

10.每分鐘輸出量等於_________與_________的乘積;左右兩心室的輸出量_________。

11.對於心室肌來說,前負荷是_________,後負荷是_________。

12.心率過快(超過180次/分鐘)時,由於心室_________

時間明顯縮短,而導致搏出量_________。

1 3._________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輸出量的大小;_________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4.中心靜脈壓的高低取決於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間的相互關係。

15-在毛細血管內外的液體交換中,毛細血管血壓是促進_________的力量,血漿膠體滲透壓是促進_________的力量。

16·組織液中的蛋白質分子不易進入_________,但很容易進入_________,通過_________循環進入血液。

17.心迷走節後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是_________,作用於心肌細胞膜上的_________受體,可導致心率_________,興奮經房室交界傳導速度_________,心房肌收縮力_________。這種作用可被_________所阻斷。

18.一側頸總動脈血流被阻斷時,該側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的傳入衝動_________,可導致動脈血壓_________。

19.在左心室等容收縮期,由於心肌收縮的強烈壓迫,導致左冠狀動脈血流_________,甚至發生_________。

20.調節冠脈血流量的各種因素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區分心肌快反應細胞和慢反應細胞的主要依據是

A.靜息電位的大小B平台期的長短

C、0期去極化的速率 D.動作電位復極化的速度

E.4期自動去極化的速度

2.關於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的描述, 下面哪項是不正確的

A.最大復極電位為一60mV B.閾電位為一40mV

c.無明顯的復極1期和平台期 D.去極化幅度小於浦肯野細胞

E.O期去極化時程比浦肯野細胞

3.竇房結成為心臟正常起搏點的原因是

A.P細胞O期去極速度快 B.P細胞閾電位為---40mV

C.最大復極電位僅為-60mVD.動作電位沒有明顯的平台期

E.P細胞4期去極化速率最快

4.興奮在心臟中傳導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 B.心室

c.房室交界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纖維

5.心臟中傳導速度最快的組織是

A.竇房結B.心室肌 c.房室交界

D.心房優勢傳導通路E.浦肯野纖維

6.房室延擱的生理意義是

A.使心室肌動作電位幅度增加 B.使心肌有效不應期延長

c.使心室肌不會產生完全強直收縮、D.使心室肌收縮能力增強

E.使心房和心室不會同時收縮

7.關於心肌傳導性的描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心肌細胞直徑小,傳導速度慢B.動作電位幅度大,傳導速度快

c.0期去極化速率慢,傳導速度慢 D.鄰近細胞閾電位水平下移,傳導速度快

E.心肌處在超常期內,傳導速度快

8.心室肌的有效不應期較長,一直持續到

A.收縮期末B.收縮早期結束c.舒張早期結束D.舒張中期末E.舒張期結束

9.心肌不產生完全性強直收縮的原因是

A.心臟是功能上的合胞體B.心肌肌質網ca2+貯存少 c.心肌能自動節律性收縮

D.心肌呈「全或無」收縮E.心肌的有效不應期長

10.乙醯膽鹼通過促進心肌K+通道的開放,影響心肌細胞的電活動,以下哪一項是不存在的

A.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B.閾電位絕對值增大c.竇房結最大復極電位也增大

D.竇房結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減慢

E.動作電位時程縮短

11.關於心電圖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

A.心肌細胞的生物電變化是心電圖的來源B.心電圖與心臟的機械收縮活動無直接關係

c.電極放置的位置不同,記錄出來的心電圖曲線基本相同

D.心電圖反映心臟興奮的產生、傳導和恢復過程中的生物電 變化

E.心電圖曲線與單個心肌細胞的生物電變化曲線有明顯的區別

12.體循環平均充盈壓的大小取決於

A.動脈血壓和外周阻力之間的相對關係B.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c.心輸出量和動脈血壓之間的相對關係D.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間的相對關係

E.回心血量和心臟射血能力之間的相對關係

13.心動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取決於

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縮的擠壓作用c.心室舒張時的「抽吸」作用

D.胸內負壓促進靜脈血迴流E.骨骼肌的擠壓作用促進靜脈血迴流

14.心動周期中占時間最長的時期是

A.等容舒張期B.等容收縮期c.心房收縮期D.射血期E.心室充盈期

15.一次心動周期中,室內壓升高速

A. 等容舒張期B.等容收縮期c.快速射血期 D.減慢射血期

E.心房收縮期

16.主動脈瓣關閉發生在

A等容收縮期開始時 B.等容舒張期開始時 c.快速射血期開始時 D快速充盈期開始時

E.減慢充盈期開始時

17.房室瓣開放發生在

A.心室射血期初B.等容收縮期末c.等容舒張期初D.等容收縮期初

E.等容舒張期末

18.從動脈瓣關閉開始到下次動脈瓣開放的時間相當於心動周期的,

A.心室舒張期B.心室收縮期c.等容收縮期D.等容收縮期+心室射血期

E.心室舒張期+等容收縮期

19.第一心音的產生主要是由於

A.半月瓣開放B.半月瓣關閉c.房室瓣開放D.房室瓣關閉

E.血液沖入心室,引起心室壁振動

20.心輸出量是指

A.每分鐘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B.每分鐘由一側心房射出的血量

c.每分鐘由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D.一次心跳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兩側心室同時射出的血量

21.心指數等於

A.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B.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c.心輸出量×體表面積

D.每搏輸出量×心率×體表面積E.每搏輸出量×心率/體表面積

22.心室肌的前負荷可以用下列哪項來間接表示

A.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或壓力B.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或壓力 c.等容舒張期容積或壓力

D.等容收縮期容積或壓力E.舒張末期動脈壓

23.在心肌前負荷和收縮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後負荷可使

A.射血期延長B.等容收縮期延長c.等容舒張期延長D.心室充盈期延長

E.每搏輸出量不變

24.心肌的等長調節是通過改變下列

哪個因素來調節泵血功能的

A.心肌初長度B.肌小節的初長度c.橫橋聯接的數目D.心肌收縮能力

E.心室舒張末期容積

25.安靜狀態下,心室收縮末期容量與余血量之差為

A.心力貯備B.舒張期貯備c.收縮期貯備D.心泵功能貯備E.心率貯備

26.有關心力貯備,以下哪項說法是錯誤的

A.心力貯備也稱心泵功能貯備B.收縮期貯備大於舒張期貯備

c.心力貯備取決於搏出量貯備及心率貯備D.若兩個入在靜息時心輸出量相同,則其心力貯備也是一樣的

E.心力貯備是指心輸出量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27.心室肌的後負荷是指

A.動脈血壓B,心房壓力c.減慢射血期心室內壓D.快速射血期心室內壓

E.等容收縮期初心室內壓

28.影響正常入收縮壓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變化B,搏出量的變化c.外周阻力的變化D.循環血量的變化

E.大動脈管壁彈性的變化

29.影響正常入舒張壓的主要因素是

A.年齡B.心輸出量c.阻力血管的口徑D.血液粘滯性

E.大動脈彈性

30.主動脈在緩衝脈壓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於主動脈

A.口徑大B.管壁厚c.對血流的摩擦阻力小D.血流速度快E.管壁有可擴張性和彈性

31.影響外周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A.血液粘滯性B.紅細胞數.c.血管長度D.小動脈口徑E.大動脈彈性

32.在外周阻力減小時,動脈血壓的變化是

A.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B.收縮壓降低,舒張壓升高c.收縮壓輕度升高,舒張壓明顯升高

D.收縮壓輕度降低,舒張壓明顯降低E.以上都不是

33.大動脈管壁硬化時,下列錯誤的是

A.動脈收縮壓升高B.動脈舒張壓降低c.大動脈容量減少D.脈搏波傳播速度加快

E.動脈脈壓減小

34.下列關於中心靜脈壓的敘述,哪 一項是錯誤的

A.是指胸腔大靜脈和右心房的血壓B.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狀態的一個指標

c.其正常變動範圍為4—12cmH20(1cmH20=98Pa) D.心臟射血能力減弱時中心靜脈壓較低

E.外周靜脈廣泛收縮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35.生成組織液的有效濾過壓等於

A.(毛細血管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

B.(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一(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組織液靜水壓)

c.(毛細血管壓+組織液靜水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

D.毛細血管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組 織液靜水壓

E.毛細血管壓一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一組 織液靜水壓

36.控制毛細血管前括約肌舒縮的主要是

A.內臟平滑肌的特性B.交感神經的緊張性c.副交感神經舒血管纖維的支配

D.局部組織的代謝活動 E.血壓的直接影響

37.生理情況下,通過影響有效濾過壓而改變組織液濾過與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毛細血管壓和血漿晶體滲透壓 B.毛細血管壓和組織液靜水壓

c.毛細血管血壓和血漿膠體滲透壓D.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和組織液靜水壓

E.組織液靜水壓和血漿晶體滲透壓

38.關於入體內的大多數血管的神經支配,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只接受交感舒血管神經纖維的單一支配B.只接受交感縮血管神經纖維的單一支配

c.既有縮血管纖維也有舒血管纖維支配D.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纖維支配

E.接受血管活性腸肽神經元的支配

39.心迷走神經興奮時,哪項結果是錯誤的

A.竇房結P細胞舒張期最大電位增大B.心房肌收縮力減弱

c.心房肌不應期延長D.房室結的傳導速度減慢E.心房肌興奮性降低

40.迷走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可引起心率減慢是由於

A.竇房結細胞對K+通透性降低 B.竇房結細胞對K+通透性增加

c.竇房結細胞對ca2+通透性增加. . D.竇房結細胞對Na+通透性增加

E.竇房結細胞對Cl-通透性增加

41.關於減壓反射,錯誤的是

A.在血壓為60—180mmHg的範圍內敏感 B.對搏動性的壓力變化更加敏感

c.是一種負反饋調節機制D.在平時安靜狀態下不起作用

E.當動脈血壓突然升高時,反射活動加強,導致血壓下降

42.實驗時,暫時夾閉雙側動物頸總動脈可使

A.竇神經傳入衝動增多B.頸動脈體受刺激增多c.心迷走緊張增強

D.心交感和交感縮血管緊張減弱E.血壓升高

43.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適宜刺激是

A.高於180mmHg的動脈血壓 B.低於60mmHg的動脈血壓 c.生理範圍內變動著的動脈血壓

D.血液中cO2分壓變化 E.血液中O2分壓變化

44.關於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性反射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平時對心血管活動不起明顯的調節作用B.在低氧、窒息和酸中毒等緊急情況下才對心血管系統有 明顯作用

c.對於感受動脈血低氧是十分重要的D.可反射性引起呼吸變慢變淺

E.對心血管的效應是血壓升高

45.下列物質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張的是

A.局部代謝產物B.緩激肽c.血管活性腸肽D.血管緊張素ⅡE.前列腺素E2

46.關於冠脈血流量,下列哪項敘述是錯誤的

A.在心室收縮期少,舒張期多B.占心輸出量的4%~5% c.動脈舒張壓升高,冠脈血流量增多 D.在心肌缺氧時冠脈血流量減少 E.心肌代謝水平對冠脈血流影響大

47.冠脈血流量主要取決於

A.心縮期長短B.心舒期長短c.神經對冠狀血管的支配作用D.主動脈收縮壓高低

E.血液粘滯度大小

48.心肌缺氧時冠狀動脈舒張,主要是通過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

A.氫離子B.組胺c.腺苷D.前列腺素E.乳酸

49.關於肺循環的生理特點,下列哪項敘述是正確的

A.肺循環血流阻力較體循環大B.肺動脈壓較主動脈壓高

c.肺部的血容量約為450ml,佔全身血量的9% D.用力呼氣時肺血容量增加,而深吸氣時可減少

E.一般認為肺部組織液的壓力為正壓

50.安靜狀態時,下列哪個器官的動脈血和靜脈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腦B.心臟c.皮膚D.腎臟E.骨骼肌

(二)B型題

A.由Na+內流產生 B.由ca2+內流產生 c.由cl-內流產生 D.由K+內流產生

E.由K+外流產生

1.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3期復極化是

2.竇房結P細胞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是

A.竇房結B.心房肌c.房室交界D.心室肌E.浦肯野纖維

3.傳導速度最慢的是

4.傳導速度最快的是

A.等容收縮期B.等容舒張期c.快速充盈期D.快速射血期E.減慢射血期

5.心室內壓高於主動脈壓是在

6.心室內壓最低是在

A.每搏輸出量B.每分鐘輸出量c.射血分數D.心指數E.心力儲備

7.心率與搏出量的乘積稱為

8.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 分比稱為

A.主動脈B.微動脈c.靜脈D.微靜脈E.真毛細血管

9.進行物質交換的血管是指

lO.起彈性貯器作用的血管主要是指

A.舒張壓B.收縮壓c.脈搏壓D.平均動脈壓E.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

11.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

12.用來表示循環血量和血管容量關係的是

(三)C型題

A.射血分數增大B.心輸出量增加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1.心交感神經興奮時,

2.在一定範圍內心率加快

A.每搏輸出量增加B.心肌收縮能力增強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3.在一定範圍內增加前負荷

4.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是

A.腎上腺素B.去甲腎上腺素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5.心交感神經節前纖維釋放的是

6.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活性物質是

A.腺苷B.H+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7.引起冠狀血管舒張的最重要的物質是

8.引起肺血管舒張的主要物質是

(四)X型題

1.心肌的工作細胞具有

A.興奮性B.自律性c.傳導性D.收縮性E.收縮時有「全或無」現象

2.心肌細胞膜的快鈉通道 A.激活快 B.失活快 c.Na+內流速度快 D.通道激活的閾電位為一70mv E.形成快反應細胞的O期

3.心室肌動作電位的2期

A.外向電流為K+B.內向電流主要為ca2+ c.復極化過程緩慢

D.與心肌的興奮---收縮耦聯有關 E.是心室肌不應期長的主要原因

4.與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徵是

A.有效不應期長 B.動作電位時程長 c.有明顯的平台期D.0期去極化速度慢

E.參與活動的離子種類多

5.決定和影響心肌興奮性的因素有

A.0期自動去極化的速度 B.鈉通道的狀態 c.靜息電位水平 D.閾電位水平

E.4期自動去極化的速度

6.心室肌對外來刺激不發生反應的時期是

A.心室收縮期B.心房收縮期c.心室舒張早期D.心室舒張中期E.心室舒張後期

7.竇房結P細胞

A.動作電位幅度較小B.O期去極化速度慢 c.最大復極電位絕對值較小

D.4期自動去極化較慢 E.是慢反應自律細胞

8.竇房結P細胞生物電活動的特徵是

A.O期去極化速度較慢 B.最大復極電位為一60mV c.O期去極化可被河豚毒阻斷

D.4期去極化速度較快 E.沒有明顯的1期和平台期

9.慢反應自律細胞的動作電位

A.0期去極化速度慢 B.沒有明顯的復極1期和平台期c.0期去極化可被異搏定(維拉帕米)阻斷

D.O期去極可出現明顯的極化倒轉 E.閾電位約為---40mV

lO.慢反應細胞的特點是

A.興奮性低,自律性低B.O期去極化由慢通道激活引起 c.無明顯的極化倒轉

D.不出現明顯的1期和平台期E.3期由K+離子外流引起

11.促進自律性增高的因素是

A.最大復極電位絕對值減小B.閾電位水平上移c.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增快

D.復極3期K+外流增加 E.心迷走神經興奮。

12.促進心肌傳導性增快的情況有

A.0期去極化幅度高 .B.0期去極化速度快 c.期前興奮發生時 D.靜息膜電位絕對值降低

E.鄰近未興奮部位膜的閾電位水平上移

l 3.在心電圖中

A.P波反映兩心房的去極化過程 B.QRs波反映兩心室復極化過程

c.QRS波反映兩心室去極化過程 D.Q-T間期反映從心室開始興奮去極化到復極化完了的時程

E.P—R間期是指從P波起點到QRs波終點之間的時程

14.在一個心動周期中

A.心房收縮期比心室收縮期長B.心室收縮期比心房收縮期長

c.快速射血期左心室壓力最高D.等容收縮期初,引起半月瓣關閉

E.等容舒張期末,引起房室瓣開放

15.等容收縮期的特點是

A.導致第二心音產生 B.心室內壓下降速度最快 c.心室容積保持不變

D.心室內壓高於動脈壓 E.房室瓣和半月瓣都關閉

16.正常心動周期中

A.心房舒張期處在心室收縮期之內B.心房收縮期處在心室舒張期之內

c.心室收縮期處在心房舒張期之內D.心室舒張期處在心房收縮期之內

E.心室收縮後緊接著心房收縮

17.在心臟泵血過程中

A.房一室壓力梯度的形成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張B.心室--動脈間壓力梯度的形成主要來自心室收縮

c.心房的收縮有利於心臟的射血和靜脈迴流D.心房的收縮對於心室充盈起主要作用

E.心室等容舒張期內,室內壓大幅度下降

18.在每一個心動周期中

A.等容舒張期內室內壓大幅度下降B.等容收縮期內室內壓大幅度升高

c.快速射血期內室內壓上升達峰值D.快速充盈期內室內壓下降達最低值

E.減慢射血期動脈血壓略高於室內壓

19.在心房和心室的泵血活動中錯誤的是

A.房一室壓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是來自心房收縮B.房一室壓力梯度的形成主要是來自心室舒張

c.心室舒張時,心房內壓力始終大於心室內壓 D.左右心室輸出量基本一致

E.在全心舒張期迴流入心室的血液佔總迴流量的75%

20.每搏輸出量的多少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

A.後負荷的大小B.心肌纖維縮短的速度c.心肌收縮產生張力的速度

D.心室容積縮小的程度、E.靜脈回心血量的多少

21.心肌收縮力量增強,可由下述情況引起

A.血鈣升高B.心迷走神經興奮c.靜脈回心血量增多D.交感神經興奮

E.參與收縮的心肌細胞的數目增多

22.在心室收縮能力和前負荷不變的條件下,增加心肌的後負荷可使

A.等容收縮期延長B.等容收縮期室內壓峰值降低c.搏出量減少

D.射血速度減慢E.心室余血量減少

23.心力貯備

A.是指心輸出量隨機體代謝需要而增加的能力B.包括收縮期貯備和舒張期貯備

c.舒張期貯備比收縮期貯備要大得多D.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增強時,主要動用舒張期貯備

E.舒張期貯備是通過增加心肌初長引起的自身調節過程

24.大動脈的彈性貯器作用是

A.在心縮期貯存血液B.維持較高的收縮壓c.緩衝動脈血壓的波動

D.維持正常血壓E.使血液流動具有連續性

25.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A.彈性貯器血管主要指主動脈和大動脈B.分配血管指從大動脈至小動脈之間的管道

c.動.靜脈短路的功能主要是進行物質交換D.毛細血管數量多、管壁薄所以稱為容量血管

E.直捷通路的主要功能是保證靜脈回心血量

26.下述有關動脈血壓的敘述,正確的有

A.大動脈管壁的彈性愈大,收縮壓愈高B.每搏輸出量增加主要使收縮壓升高

c.外周阻力增加時,收縮壓升高明顯,脈壓增大D.心率適當增快,舒張壓升高明顯,脈壓減小

E.動脈血壓的維持是多種因素共同整合作用的結果

27.有關血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的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約為7mmHg B.心室收縮時使血液獲得動能與勢能

c.血量減少或血管容量增大,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降低

D.由於心臟射血是間斷性的,所以動脈血流也具有間斷性

E.血壓在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中降落的幅度最大

28.可能使中心靜脈壓升高的因素有

A.短時間內輸血量過大B.心臟射血能力減弱c.心臟射血能力加強

D.容量血管收縮 E.容量血管舒張

29.影響靜脈迴流的因素中,正確的是

A.體循環平均充盈壓升高時,靜脈迴流量增加 B.心縮力增加,心室射血增加造成靜脈迴流減少

c.骨骼肌的節律性收縮可促進靜脈迴流 D.吸氣時靜脈迴流減少

E.當從立位變為卧位時,回心血量減少

30.促進靜脈迴流的因素有

A.容量血管收縮B.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增高c.骨骼肌的擠壓作用

D.呼氣時E.心肌收縮力降低

31.下列關於微循環的基本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調節體溫B.實現血液與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c.控制組織血液灌流量

D.調節和維持有效循環血量穩定E.維持動脈血壓

32.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中

A.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組織液生成增多B.毛細血管壓降低,組織液生成減少

c.淋巴迴流受阻,組織液增多D.組織液膠滲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多

E.血漿膠滲壓下降,組織液生成增多

33.促進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有

A.微動脈擴張B.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c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

D毛細血管壓升高 E.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

34.血管的神經支配中

A.縮血管神經纖維都是交感神經纖維B.體內絕大多數血管只接受交感縮血管纖維支配

c.副交感神經的節後神經元末梢釋放的遞質為乙醯膽鹼

D.交感縮血管神經的節前神經元末梢釋放的遞質為乙醯膽 鹼

E.交感舒血管神經的節後纖維釋放的遞質為去甲腎上腺素

35.乙醯膽鹼對心肌生物電活動的作用是

A.使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B.使竇房結細胞最大復極電位絕對值增大

c.心房肌細胞有效不應期延長D.加強4期的內向電流

E.心室肌細胞平台期縮短

36.刺激迷走神經時,正確的是

A.心率減慢B.心房肌收縮力減弱c.房室傳導速度減慢

D.心房肌不應期延長E.外周血管舒張

37.心迷走神經

A.右側心迷走神經對竇房結的影響佔優勢

B.左側心迷走神經對房室交界的作用佔優勢

c.支配心室肌的迷走神經纖維末梢數量遠較心房肌少

D.迷走神經節前和節後神經元都是膽鹼能神經元

E.通過心肌細胞上的M受體發揮作用

38.關於減壓反射,正確的是

A.壓力感受器的適宜刺激是動脈血壓對動脈管壁的機械牽

B.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對搏動性壓力變化更加敏感

c.生理意義在於使動脈血壓保持相對穩定

D.在安靜狀態下,因動脈血壓低於壓力感受器的閾值而不 起作用

E.基本反射中樞在延髓

39.減壓反射的特點

A.是一種正反饋調節機制 B.對於波動性血壓變化敏感 c.維持動脈血壓相對穩定狀態

D.正常生理情況下已經在發揮作用 E.動脈血壓下降時,壓力感受器傳入衝動增多

40.機體發生防禦反應時的心血管反應包括

A.骨骼肌血管收縮B.胃腸道血管收縮c.血壓下降D.心輸出量增加

E.根據機體需要使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

41.下列心血管反應中正確的是

A.壓迫眼球可引起心率變慢 B.骨骼肌運動時引起心率加快 c.胃擴張時可引起心率變慢

D.睾丸受擠壓時可引起心率加快 E.膀胱擴張時可引起心率變慢

42.參與心血管活動調節的體液因素有

A.激肽B.內皮素c.血管緊張素ⅡD.抗利尿激素E.去甲腎上腺素

43.與腎上腺素比較,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的作用特點是

A.升高血壓作用大於腎上腺素 B.對r受體作用小於β受體

c.對心臟的效應小於腎上腺素 D.臨床多作為強心劑使用

E.在整體條件下,可引起心率減慢

44.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有

A.完成物質運輸B.實現體液調節c.維持內環境穩定D.維持機體的防衛功能

E.心臟和血管還有內分泌功能

45.淋巴迴流的生理意義有

A.回收蛋白質 B.運輸脂肪 c.組織液迴流 D.具有免疫功能 E.清除異物

46.在冠脈循環中

A.冠脈血管容易在心肌收縮時受擠壓B.緩慢形成冠脈阻塞時可建立側支循環

C.冠脈血流量與心肌代謝水平成正比D.心舒期冠脈血流量大

E.動脈舒張壓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長短是影響冠脈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47.冠脈循環的血流特點有

A.途徑短、血流快 B.血流量大c.受心肌收縮的影響D.動靜脈血的氧差大j

E.生理劑量的血管升壓素可使冠狀動脈收縮

48.關於肺循環

A.肺動脈可擴張性高,對血流阻力小 B.肺動脈壓比主動脈壓低

c.肺循環血管可以起貯血庫作用D.低氧時,肺泡周圍的微動脈舒張

E.肺組織液壓為負壓

49.使腦血流量增加的因素是

A.CO2分壓升高B.O2分壓降低 c.平均動脈壓在60~140mmHg範圍內升高

D.過度通氣E.局部腦組織代謝增強

50.在腦循環中

A.腦血流量占心輸出量的15%左右 B.腦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20%左右

c.腦的不同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同D.心血管反射中腦血流量一般變化都很小

E.切斷支配腦血管的神經後,腦血流量發生明顯變化

四、問答題

1·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分為幾個時期,簡述各期的離子機制。

2·簡述心肌興奮過程中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及其生理意義。

3·何謂期前收縮?期前收縮之後為什麼會出現代償間歇?

4·試述正常心臟興奮傳導的途徑、特點及房室延擱的生理學意義。

5.心肌的生理特性與骨骼肌相比有何不同?

6·在一個心動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如何活動的?為什麼說心率過快對心臟不利?

7.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簡述其機制。

8.何謂心電圖?心電圖各波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9.動脈血壓是如何形成的?試述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10.微循環有哪些重要的血流通路?各有哪些生理學作用?

11.組織液是如何生成的?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12.夾閉動物一側的頸總動脈後,其動脈血壓有何變化?為什麼?

13·電刺激家兔完整的減壓神經時動脈血壓有何變化?若剪斷後再分別刺激其中樞端和外周端又會

引起什麼結果?為什麼?

14.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對動脈血壓有何影響?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血液在循環系統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稱為血液循環。

2·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縮和舒張構成的一個機械活動周期,稱為心動周期。

3·一側心室每搏動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稱為每搏輸出量。

4·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稱為射血分數。

5·一側心室每分鐘射出的血液量,稱每分輸出量,簡稱心輸出量,等於搏出量與心率的乘積。

6·在空腹和安靜狀態下,以單位體表面積計算的心輸出量,稱為心指數或靜息心指數(L/(min·m2)。

7·心肌細胞不依賴於前、後負荷而改變其力學活動(包括收縮強度和速度)的一種內在特性,稱為心肌收縮能力。

8·在生理範圍內心臟通過自身調節使搏出量隨心室舒張末期容量的變化而改變。即心臟能將迴流的血液泵出,而不會在靜脈和心房中蓄積的現象,稱為異常調節。

9·心輸出量隨入體代謝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稱為心力貯備。

10·由快鈉通道開放、引起快速去極化的心肌細胞稱為快反應細胞。

11·由慢鈣通道開放、引起緩慢去極化的心肌細胞稱為慢反應細胞。

12·心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由0期去極化開始到3期復極化至一60mv,這一段不能產生新的動作電位的時期,稱為有效不應期。

13·心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從復極化---60~-- 80mV這段時間內只有用閾上刺激才能引起細胞再次產生動作電位,稱為相對不應期。

14·心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從復極化一80~一90mV這段時間內用閾下刺激就能引起細胞再次產生動作電位,這段心肌興奮性高於正常的時期稱為超常期。

15.在實驗條件或病理情況下,在心室有效不應期之後給予人工或竇房結之外的病理性異常刺激,心室可以接受這一額外刺激,產生一次期前興奮,由此引起的收縮稱為期前收縮。

16.在一次期前收縮之後出現的一段較長時間的心室舒張期,稱為代償間歇。

17.心臟中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動產生的興奮向外傳導,引起整個心臟興奮和收縮。這種以竇房結為起搏點的心臟節律性活動稱為竇性心律。

18.在某些異常情況下,心肌潛在起搏點的自律性表現出來,取代竇房結引發心房或心室的興奮和收縮,這些異常的起搏部位稱為異位起搏點。

19.心肌自律細胞3期復極時膜內電位下降到最低點,此電位稱為最大復極電位。該電位不穩定,之後立即進入4期自動去極化階段。

20.房室交界區細胞傳導性很低,傳導速度緩慢,興奮需要延擱0.1秒的時間才能傳向心室,故稱房---室延擱。

21.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於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即壓強稱為血壓。

22.當心跳停止、血流暫停時,循環系統各段血管的壓力很快取得平衡,此時,循環系統各處所測壓力相同稱為循環系統平均充盈壓。

23.心室收縮期動脈血壓上升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

24.心室舒張期動脈血壓下降,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

25.一個心動周期中動脈血壓的平均值,稱為平均動脈壓,其數值約等於舒張壓加1/3脈壓。

26.每個心動周期中,動脈內周期性的壓力變化引起動脈血管發生的搏動,稱為動脈脈搏。

27.中心靜脈壓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約4一12cmH20。

28.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稱為微循環。

29.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

30.血---腦屏障是指血液和腦組織之間的屏障,限制某些物質在血液和腦組織之間的交換。其形態學基礎可能是毛細血管的內皮、基膜和星狀膠質細胞的血管周足等結構。

31.沒有外來刺激的情況下,心肌自動發生節律性興奮的特性。

二、填空題

1.去極化、復極化,O、l、2、3、4

2.K+、Ca2+

3.備用、激活、失活4.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

5.增大、降低6.4期自動去極化的速度、最大復極電位、閾電位水平

7.舒張期8.等容收縮期、等容舒張期

9.心室肌舒張的抽吸、心房肌 10.搏出量、心率、基本相等

11.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動脈血壓12.舒張期、減少

13.收縮壓、舒張壓14.心臟射血能力、靜脈回心血量.

15.濾過、重吸收16.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淋巴

17.乙醯膽鹼、M、減慢、減慢、減弱、阿托品18.減少、升高

19.急劇減少、倒流 20.心肌本身的代謝水平 .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C 2.E 3.E 4.C 5.E 6.E 7.E 8.C 9.E 10.B 11.C 12.D 13.C14.E 15.B 16.B 17.E 18.E 19.D 20.C 21.E 22.B 23.B 24.D 25.C 26.D 27.A 28.B 29.C 30.E 31.D 32.D 33.E 34.D 35.A 36.D 37.C 38.B 39.C40.B41.D42.E 43.C 44.D 45.D 46.D47.B48.C49.C 50.B

(二)B型題

1.E 2.B 3.C4.E5.D6.C7.B 8.C 9.E 10.A

11.C 12.E

(三)c型題

1.C 2.B 3.A4.C 5.D 6.C7.A 8.D

(四)x型題

1.ACDE 2.ABCDE 3.ABCDE 4.ABCE 5.BCD 6.AC 7.ABCE

8.ABDE 9.ABCE 10.BCDE11.AC12.AB 13.ACD 14.BCE 15.CE

16,BC 17.ABCE 18.ABCDE19.AC20.ABCDE 2l.ACD 22.ACD 23.AE

24.ACDE 25.ABE 26.BDE 27.ABC 28.ABD29.AC 30.ABC 31.ABCDE 32.ABCDE 33.ACDE 34.ABCD 35.ABE 36.ABC 37.ABCDE 38.ABCE 39.BCD 40.BDE41.ABCE 42.ABCDE 43.ACE

44.ABCDE45.ABCDE 46.ABCDE 47.ABCD 48.ABCE 49.ABE 50.ABCD

四、問答題

1.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分為去極化時相(O期)和復極化時相,後者又分為1、2、3、4期。各期的主要離子基礎是:0期為Na+快速內流;1期為K+外流;2期為ca2+(及少量Na+)內流與K+外流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形成平台;3期為K+迅速外流;4期(靜息期)是Na+---K+泵活動及ca2+---Na+交換使細胞內外離子濃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復的時期。

2.心肌細胞興奮後,其興奮性將發生一系列周期性變化,分為①有效不應期:從0期去極化開始到3期膜內電位復極化至---60mV這段時間內,不管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也不能再次引發動作電位產生。②相對不應期:在膜電位3期復極化---60---一80mv期間內,興奮性有所恢復但仍低於正常,須用閾上刺激才可引發動作電位產生。

③超常期:膜電位3期復極化一80~一90mV期間內,興奮性高於正常,用閾下刺激也能引發動作電位再次產生。意義:由於心肌的有效不應期特別長,一直持續到心室機械收縮的舒張早期,在此期內,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再次發生興奮和收縮,因此心肌不會像骨骼肌那樣發生完全性強直收縮,從而保證心臟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以實現其泵血功能。

3.如果在心室有效不應期之後,心室肌受到額外的入工刺激或竇房結之外的異常刺激,則可產生一次期前興奮,所引起的收縮稱為期前收縮。由於期前興奮也有自己的有效不應期,故期前收縮之後的一次由竇房結髮出並傳播而來的興奮傳到心室肌時,常常正好落在期前興奮的有效不應期內而失效,結果不能引起心室興奮和收縮,出現一次「脫失」,必須等到下一次竇房結的興奮傳到心室時,才能引起心室收縮。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縮之後往往出現一段較長的心室舒張期,稱為代償間歇。

4.正常心臟興奮由竇房結產生後,一方面經過心房肌傳導到左右心房,另一方面是經過「優勢傳導通路」傳給房室交界,再經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傳至左、右心室。即竇房結→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心室肌。特點是:①心房肌的傳導速度較快,因此竇房結的興奮幾乎可同時到達左、右心房,使兩心房同步收縮;②房室交界傳導性較差,速度很慢,因此在這裡產生約0.1秒的延擱(房一室延擱);③心室內傳導組織傳導速度很快,浦肯野纖維的傳導速度可達4m/s,心室肌也有1m/s,這樣房室交界傳來的興奮可通過浦肯野纖維網和心室肌迅速傳至整個左、右心室,使之產生同步性收縮。

興奮通過房室交界傳導速度顯著減慢的現象,稱為房-室延擱。它保證了竇房結所產生的竇性起搏節律總是先使心房肌興奮並收縮,經過較長時間(約O.1秒)後再引起心室肌興奮和收縮。形成了心房收縮在先,心室收縮在後,避免了心房、心室收縮重疊的現象,充分發揮心房的初級泵和心室的主力泵作用,使兩者協調一致的完成泵血功能。

5.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和收縮性,與骨骼肌的不同之處為:①心肌有自動節律性,骨骼肌無自動節律性。在整體內,心肌由自律性較高的竇房結P細胞(正常起搏點)控制整個心臟的節律性活動;而骨骼肌收縮的發生有賴於運動神經的傳出衝動。②心肌興奮後的有效不應期特別長,因此心肌不會發生完全性強直收縮,而是收縮、舒張交替進行以完成射血功能;骨骼肌的不應期很短,容易發生強直收縮,以維持姿勢和負重。③心臟內有特殊傳導系統,使心房、心室有序的收縮,保證心臟的射血功能。④心肌的收縮有「全或無」現象,心房肌纖維同步收縮,心室肌纖維同步收縮,這樣收縮的力量大,有利於提高泵血的效率。骨骼肌的收縮強弱隨著受刺激的強度變化而不同;心臟有特殊傳導系統,保證心房、心室先後有序收縮。骨骼肌的活動受軀體神經活動支配。⑤心肌的肌質網不發達,ca2+的貯存和釋放量均較少,所以心肌細胞收縮依賴於細胞外液的外源性ca2+而骨骼肌收縮不依賴於外源性Ca2+。

6.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縮和舒張構成一個機械活動的周期,稱為心動周期。在每次心動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機械活動,都可以分為收縮期和舒張期。但兩者在活動的時間和順序上並不是完全一致,心房收縮在前、心室收縮在後。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動周期為0.8秒時,心房的收縮期為0.1秒,舒張期為O.7秒。當心房收縮時,心室尚處於舒張狀態;在心房進入舒張期後,緊接著心室開始收縮,持續0.3秒,稱為心室收縮期;繼而進入心室舒張期,持續O.5秒。在心室舒張的前0.4秒期間,心房也處手舒張期,稱為全心舒張期。一般以心室的活動作為心臟活動的標誌。

當心率增快或減慢時,心動周期的時間將發生相應的變化,但舒張期的變化更為明顯。心率過快時,一個心動周期的持續時間縮短,收縮期和舒張期均相應縮短,但舒張期縮短的比例較大。而心舒期是心臟得以休息和獲得血液供應的主要時期,故心率過快時,不僅不利於心室的充盈,也不利於心室休息和供血,使心肌工作的時間相對延長,休息時間相對縮短,這對心臟的持久活動是非常不利的。

7.一側心室每分鐘射入動脈的血量,稱為心輸出量。凡影響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影響心輸出量:①心肌的初長度:即前負荷,通過異長自身調節的機制,在一定初長範圍內,心肌收縮力可隨心肌纖維的初長(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增加而增加,在生理範圍內心臟能將迴流的血液全部泵出,使血液不會在靜脈和心臟中蓄積。②後負

荷:指動脈血壓,它的變化可影響心室肌的收縮過程,從而影響搏出量。如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動脈血壓升高,會直接引起等容收縮期延長,射血期縮短,射血速度減慢,搏出量減少。當後負荷增加的時候,必須增強心肌的收縮力量,才能維持一定的搏出量。③心肌收縮能力:指心肌不依賴於前負荷和後負荷而能改變其力學活動的一種內在特性。搏出量的這種調節是通過調節心肌收縮活動的強度和速度實現的。④心率:在一定範圍內心率加快,每分輸出量增加。但心率過快(>180次/分鐘)時由於心室充盈不足;或心率過慢(40次/分鐘)時,由於射血次數減少都使輸出量減少。

8.將心電圖機的測量電極放置於體表的特定部位,所記錄到的心電變化的波形稱為心電圖。心電圖各波代表的意義:①P波反映左右兩心房的去極化過程;②QRS波群反映左右兩心室的去極化過程;③T波反映心室的復極化過程;④P-R間期是指從P波起點到QRs波起點之間的時程,表示從心房開始興奮到心室開始興奮的時間,故也稱為房室傳導時間;⑤Q-T間期是指從QRs波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程,表示心室肌開始去極化到完全復極化所經歷的時間;⑥ST段是指從QRs波終點到T波起點之間的線段,表示心室各部分都處於去極化狀態,它們之間沒有電位差。

9.充足的循環血量和心臟射血是形成動脈血壓的前提條件,外周阻力是決定動脈血壓的另一個基本條件;同時,大動脈壁的彈性對動脈血壓起緩衝作用。動脈血壓的形成過程:在心室射血期,心室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推動血液流動,但是由於血流受到外周阻力的影響,心室射出的血液大部分不能外流,這樣另一部分能量用於對大動脈壁的擴張,即以勢能形式暫時貯存。在心室舒張期,大動脈彈性回縮,將這部分勢能又轉變為動能,使血液在心舒期持續向前流動,並使動脈血壓在心舒期仍維持在一定水平。

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①每搏輸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不變時,搏出量增大,則收縮壓升高大於舒張壓升高,脈壓增大;反之,每搏輸出量減少,主要使收縮壓降低,脈壓減小。收縮壓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②心率:心率增加時,舒張壓升高大於收縮壓升高,脈壓減小;反之,心率減慢時,舒張壓降低大於收縮壓降低,脈壓增大。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時,舒張壓升高大於收縮壓升高,脈壓減小;反之,外周阻力減小時,舒張壓的降低大於收縮壓降低,脈壓加大。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大動脈彈性:它主要起緩衝血壓作用,當大動脈硬化時,彈性貯器作用減弱,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降低,脈壓增大。⑤循環血量和血管容量:循環血量和血管容積要互相匹配,循環血量減少或血管容積增大,都會引起動脈血壓下降。如大失血時循環血量減少,而血管容量的改變不能與之相適應,則體循環平均充盈壓下降,動脈血壓下降。

10.微循環是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它的血流通路有①直捷通路:血液從微動脈、後微動脈、通血毛細血管而進入微靜脈。在骨骼肌組織的微循環中較多見。此通路經常處於開放狀態,血流較快,其意義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過微循環進入靜脈,增加回心血量。②迂迴通路:血液從微動脈經後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和真毛

細血管網,然後彙集到微靜脈。此通路毛細血管豐富,血流緩慢,是血液和組織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③動-靜脈短路:血液從微動脈經動-靜脈吻合支直接進入微靜脈,此通路管壁較厚、血流迅速,不能進行物質交換。多見於皮膚、皮下組織的微循環中,與體溫調節功能有關。

11.組織液是血漿濾過毛細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決於有效濾過壓。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液靜水壓)。毛細血管動脈端有效濾過壓為正值,因而有液體濾出形成組織液,而靜脈端有效濾過壓為負值,組織液被重吸收進入血液,組織液中的少量液體將進入毛細淋巴管,形

成淋巴液。影響組織液生成的因素主要有:①毛細血管血壓: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擴張,毛細血管血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多。②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濾過壓增大,組織液生成增多。③淋巴迴流:淋巴迴流受阻,組織液迴流減少。④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在燒傷、過敏時,毛細血管壁通透性顯著增高,血漿蛋白滲出毛細血管,使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增高,組織液生成增多。

12.夾閉動物一側頸總動脈後,動脈血壓升高。正常情況下心臟射出的血液經主動脈弓、頸總動脈而到達頸動脈竇。當血壓升高時,該處動脈管壁受到機械牽張而擴張,從而使血管壁外膜上作為壓力感受器的感覺神經末梢興奮,引起減壓反射,使血壓下降。而當血壓下降使竇內壓降低時,則減壓反射減弱,使血壓升高。在實驗中夾閉一側頸總動脈後,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經該側頸動脈竇,使竇內壓力降低,壓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減弱,經竇神經上傳到心血管中樞的衝動減少,減壓反射活動減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導致動脈血壓升高。

13.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的傳入纖維一般均在迷走神經中上傳入中樞,但家兔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的傳入纖維卻自成一束,在頸部與迷走神經及頸交感神經伴行,稱為減壓神經(相當於主動脈神經)。所以,電刺激完整的減壓神經或切斷後的中樞端時,其

傳入衝動相當於壓力感受器的傳入興奮,傳入延髓心血管中樞將引起減壓反射的加強,使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動脈血壓下降。由於減壓神經是單純的傳入神經,故刺激其外周端時,一般對動脈血壓沒有影響。

14.靜脈注射腎上腺素,血壓先升高後降低,然後逐漸恢復。腎上腺素對心臟的作用是心率加快,興奮傳導加速,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對血管的作用則主要取決於血管平滑肌上受體的分布情況:對α受體佔優勢的皮膚、腎臟、胃腸道等內臟血管。腎上腺素使之收縮;而對β受體佔優勢的骨骼肌、肝臟和心臟冠脈等血管,小劑量的腎上腺素常使其舒張,大劑量時才出現縮血管反應。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後,開始血液中濃度較高,對心臟和Ⅱ受體佔優勢的血管發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多,皮膚、腎和胃腸等內臟血管收縮,所以血壓升高。隨著血中腎上腺素的代謝,其濃度逐漸降低,對受體佔優勢的血管作用減弱,而對B受體佔優勢的骨骼肌、肝臟、冠脈血管發生作用,使之擴張,引起血壓下降。最後腎上腺素逐漸消失,血壓也逐漸恢復正常。

真聽課。

第五章 呼 吸

一、名詞解釋

1.呼吸2.肺通氣3·呼吸運動4.胸膜腔內壓 5.補吸氣量 6.肺活量

7·用力呼氣量 8.功能殘氣量 9·每分通氣量 10.肺泡通氣量 1I·通氣/血流比值

12.氧含量 13.血氧飽和度 14.氧解離曲線 15.肺牽張反射

二、填空題

1·呼吸的全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呼吸道對吸入氣體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3·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________與________之間的壓力差,肺通氣的原動力是________。

4·吸氣初,肺內壓________大氣壓;胸內壓________大氣壓。

5·腹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縮活動為主的呼吸運動,胸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縮為主的呼吸運動。

6·入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入為地造成________與________之間的壓力差,在入工呼吸時首先要保持________。

7·肺通氣的阻力可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

8·一次最深吸氣後儘力呼出的最大氣量稱為________。

9·肺泡通氣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肺換氣的過程是:02由________向________擴散,CO2由________向________擴散,結果是使流經肺泡的________血變成________血。

1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12·co2的運輸方式毒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在________中運輸。

13·中度缺02可使外周化學感受器________,使呼吸________。

14.調節呼吸最重要的體液因素是________。

15·cO2分壓升高時,主要是通過________,其次是通過________和________反射性地使呼吸運動增強。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呼吸是指

A.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B.氣體進出肺的過程

c.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D.氣體進出血液的過程

E.組織細胞與內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2.呼吸的意義主要是為機體

A.攝取02排出cO2B.攝取c0排出02 c.攝取02排出N2 D.攝取O2排出c0

E.攝取c02排出O2

3.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

A.肺內壓與胸內壓之差B.肺內壓與大氣壓之差c.肺內壓與氣道阻力之差

D.胸內壓與大氣壓之差E.胸內壓與肺內壓之差

4.肺通氣的原動力是

A.肺內壓與大氣壓之差 B.肺的擴張和回縮

c.肺內壓與胸內壓之差 D.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

E.胸內壓的周期性變化

5.平靜呼吸的特點是

A.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B.吸氣是被動的、呼氣是主動的

c.吸氣與呼氣都是主動的 D.吸氣與呼氣都是被動的

E.吸氣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

6.肺內壓等於大氣壓的時期是

A.呼吸全過程B.呼氣末和吸氣初c.吸氣末和呼氣初D.呼氣初和吸氣初

E.呼氣末和吸氣末

7.平靜呼吸時,肺內壓低於大氣壓的時相是

A.呼氣初B.呼氣末c.吸氣初 D.吸氣末 E.呼吸全程

8.胸膜腔負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的回縮力B彈性阻力 c.大氣壓力 D.胸膜腔的密閉性 E.胸廓的擴張

9.胸壁穿刺傷使胸膜腔與大氣相通,將造成

A.胸膜腔壓力高於大氣壓B.胸膜腔壓力等於大氣壓c.胸膜腔壓力低於大氣壓

D.肺明顯擴張E.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增多

10.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主要是

A.降低肺泡表面張力,減小肺的順應性B.增加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的順應性

c.降低肺的表面張力,不影響肺的順應性D.增加肺泡表面張力,減小肺的順應性

E.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的順應性

11.影響氣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氣道的口徑B.氣流的形式 c.氣流的速度 D.氣道的長度 E.氣體的密度

12.下列哪項能使呼吸道口徑增大

A.跨壁壓減小B.副交感神經興奮c.呼氣時D.交感神經興奮E.吸入氣中co2含量增加

13.正常成人在平靜呼吸時,每次呼出或吸進的氣量約為

A.300~350ml B.400~600mlC.600~700ml D.500~800mlE.800~1000ml

14.平靜呼氣末肺內的氣體量是

A.潮氣量B.功能殘氣量c.肺活量D.肺通氣量E.肺泡通氣量

15.肺活量等於

A.補吸氣量+潮氣量 B.潮氣量+補呼氣量 c.補吸氣量+補呼氣量 D.深吸氣量+補呼氣量

E,補呼氣量+餘氣量

16.某入潮氣量為500ml,呼吸頻率為14次/分鐘,其肺泡通氣量約

A.3000mL/min B.4000 mL/min C.5000mL/min D.6000mL/min

E. 7000 mL/min

17.下列哪項是評價肺一次通氣功能最好的指標

A.肺活量

B.用力呼氣量c.每次肺通氣量D.每分肺通氣量E.每分肺泡通氣量

18.對肺泡氣體分壓具有緩衝作用的肺容量是

A.潮氣量B.補吸氣量c.補呼氣量D.殘氣量E.功能殘氣量

19.安靜時,正常成入的VA/Q的正常值是

A.0.64 B.0.064 C.0.48 D.0,84 E.0.084

20.有關02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運輸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兩種形式

B.02的結合形式是氧合血紅蛋白

c.血液中化學結合O2量遠大於物理溶解量

D.O2與Hb的結合反應快,不需要酶的催化,且是可逆的

E.吸入高壓氧主要是增加化學結合的O2量

21.Hb氧飽和度的高低主要決定於

A.Hb的濃度B.氧分壓 c.血漿pH值 D.C02分壓 E.2,3--DPG含量

22.氧解離曲線通常表示

A.Hh氧容量與PO2關係的曲線 B.Hb氧含量與PO2關係的曲線

c.Hb氧飽和度與PO2關係的曲線 D 02在血液中溶解的量與P02關係的曲線

E.血中c02含量與P02關係的曲線

23.c02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主要是

A.以溶解的方式在血漿中運輸B.以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形式在紅細胞內運輸

c.以碳酸氫鹽的形式在紅細胞內運輸D.以碳酸氫鹽的形式在血漿中運輸

E.以碳酸的形式在血漿中運輸

24.呼吸的基本中樞位於

A.脊髓B.延髓c.腦橋 D.中腦 E.大腦

25.關於血液中c02對呼吸的影響的 敘述,錯誤的是

A.c02是調節呼吸的重要體液因素 B.血液中c02升高可使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

c.c02可直接興奮中樞化學感受器 D.血液中cO2濃度過低可出現呼吸暫停

E.血液中c02濃度過高可出現呼吸麻痹

26.正常情況下維持呼吸中樞興奮性的有效刺激是。

A.血液中一定程度的缺氧B.血液中一定濃度的cO2 c.血液中一定濃度的鹼性物質

D.肺牽張感受器傳入衝動E.呼吸肌本體感受器的傳入衝動

27.中樞化學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c02 B.血液中的H+ c.腦脊液中的H+D.腦脊液中的c02

E.腦脊液中的PO2降低

28.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作用主要是通過刺激

A.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B.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c.肺牽張感受器

D.延髓中樞化學感受器E.腦橋中樞化學感受器

29.關於肺牽張反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A.感受器接受肺擴張的刺激B.感受器存在於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壁的平滑肌內

c.傳入纖維在迷走神經干中D.可及時終止吸氣,有利於吸氣向呼氣轉化

E.參與成人正常節律性呼吸的形成和調控

30.切斷兔頸部雙側迷走神經後,呼吸

A.變深變快B.變淺變快c.變淺變慢D.變深變慢E.呼吸時相縮短

【二)B型題

A.潮氣量B.肺活量c.功能殘氣量D.殘氣量E.用力呼氣量

I.平靜呼氣末肺內殘存的氣體量是2.補呼氣量與殘氣量之和等於

3.用力吸氣後再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是

4.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是

A.外呼吸B.肺通氣c.肺換氣D.氣體運輸E.內呼吸

5.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是 6.組織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是

7.氣體進出肺泡的過程是

A.彈性阻力 B.非彈性阻力 c.表面張力 D.肺彈性回縮力 E.肺泡擴張力

8.氣道口徑的改變主要影響9.胸內壓的絕對值等於10.與順應性成反比關係的是

(三)c型題

A.肺彈性阻力增加B.氣道阻力增加+ c.兩者皆有 D.兩者皆無

1.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2.交感神經興奮時

A.血O2含量降低 B.動脈血PO2降低 c.兩者皆有 D.兩者皆無

3.貧血或cO中毒時

4.無效腔增大時

A.中樞化學感受器B.外周化學感受器c.兩者皆有D.兩者皆無

5.動脈血Po2下降到80mmHg時呼吸運動加強是通過刺激

6.嚴重肺心病患者吸入純氧後引起呼吸暫停是通過

(四】x型題

I.呼吸的基本過程包括

A.肺通氣B.肺換氣c.氧氣在血液中的運輸D.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

E.組織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2.呼吸道在呼吸過程中的作用有

A.加溫加濕吸入氣 B.凈化吸入氣 c.調節氣道阻力 D.與血液氣體交換

E.減少肺泡通氣量

3.平靜呼吸時肺內壓的變化

A.吸氣初,肺內壓高於大氣壓B.吸氣初,肺內壓低於大氣壓c.吸氣末,肺內壓等於大氣壓

D.呼氣初,肺內壓高於大氣壓E.呼氣初,肺內壓低於大氣壓

4.平靜呼吸時

A.只有吸氣肌參與B.只有呼氣肌參與c.吸氣過程是主動的,呼氣過程是被動的

D.呼氣過程是主動的,吸氣過程是被動的 E.吸氣時,肺容積擴大、肺內壓增加

5.關於胸內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和維持胸內負壓的重要條件是胸膜腔密閉

B.胸內負壓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肺的擴張狀態

c.胸內負壓增大可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

D.吸氣時,胸內負壓減小

E.胸內負壓表示胸內壓低於大氣壓

6.胸膜腔負壓生理作用有

A.降低氣道阻力 B.使肺處於擴張狀態 c.使肺能隨胸廓運動 D.促進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

E.減少呼吸時胸膜腔容積的變化

7.一側開放性氣胸的患者可出現

A.吸氣困難B.呼氣困難c.回心血量減少D,淋巴液迴流減少E.吸氣時縱隔移向健側

8.肺通氣動力必須克服哪些阻力才能實現肺通氣

A.氣道阻力 B.胸廓的彈性阻力 c.肺泡的表面張力 D.肺的彈性回縮力 E.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產生的阻力

9.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A.由肺泡I型上皮細胞分泌 B.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分泌 c.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

D.是脂蛋白混合物 E.可以防止液體滲入肺泡內

10.能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的因素有

A.迷走神經興奮B.5-羥色胺 c.組胺 D.兒茶酚胺 E.緩激肽

11.肺活量包括

A.殘氣量 B.補吸氣量 c.潮氣量 D.補呼氣量 E.肺總量

12.影響肺活量的因素有

A.性別B.年齡c.身材D.體位E.呼吸肌強弱

13.關於肺換氣,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肺換氣的結構基礎是呼吸膜B.是血液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

c.氧氣由血液擴散至肺泡,c02由肺泡擴散至血液 D.結果是使流經肺泡的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E.經過肺換氣後,血液由肺動脈回到左心房

14.影響肺換氣的因素有

A.呼吸膜兩側的氣體分壓差B.呼吸膜的厚度c.呼吸膜的面積D.肺泡通氣量

E.肺血流量

15.關於呼吸氣體在血液中運輸的描述,正確的是

A.有物理溶解和化學結合兩種運輸形式 B.cO2主要是以碳酸氫鹽的形式在血漿中運輸

c.cO2主要是以氨基甲酸血紅蛋白的形式在血漿中運輸

D.02主要是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在紅細胞內運輸

E.02主要是溶解在血漿中運輸

16.下列哪些因素有利於組織獲得更多的氧

A.組織氧分壓降低 B。組織氧分壓升高C.組織二氧化碳產生量增多D.組織二氧化碳產生量減少

E.組織溫度升高

17.下列那些可引起氧離曲線移位

A.Pco2 B. Po2 C.PH值 D。2,3-二磷酸甘油酸E.溫度

18.關於血液中co2濃度改變對呼吸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是調節呼吸的重要體液因素B.co2濃度增加,可興奮外周化學感受器

C.co2濃度增加,可興奮中樞化學感受器D.co2濃度越高,呼吸中樞興奮性越高

E.co2濃度過低,可出現呼吸暫停

19.中樞化學感受器

A.位於延髓腹外側表淺區 B.可以感受血液中O2N濃度的改變

C.主要感受血液中H+濃度的改變D.主要感受腦脊液中H+濃度的改變

E.可以感受腦脊液中HCO3-的變化

20.可以影響呼吸運動的體液因素是

A. O2 B.CO2 C. H+ D. HCO3-E.N2

四.問答題

1.說出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基本過程

2.肺通氣的動力和阻力是什麼?

3.胸內壓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點及生理意義?

4.肺活量和用力呼氣量有何不同?

5.什麼是肺換氣?影響肺換氣的因素有那些?

6.切斷家兔雙側迷走神經,呼吸運動會發生什麼變化?為什麼?

7.什麼是氧離曲線?分析氧離曲線各段的特點及意義

8.試述pco2增高,Po2降低、H+增加對呼吸運動影響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全過程稱呼吸。

2.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稱肺通氣。

3.呼吸運動是指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與縮小。

4.胸膜腔內壓是指胸膜腔內的壓力。由於胸膜腔內壓通常低於大氣壓,因此習慣上也稱為胸膜腔負壓。

5.補呼氣量是指平靜吸氣末再儘力吸氣,所能增加的吸入氣量。

6.肺活量是指作一次最深吸氣後,儘力呼出的最大氣量。

7.用力呼氣量是指受試者在一次最深吸氣後,用力儘快呼氣,然後計算第1、2、3秒末呼出的氣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數。

8.功能殘氣量是指平靜呼氣末,肺內所余留的氣量。

9.每分通氣量是指每分鐘內吸入或呼出肺的氣體量,為潮氣量與呼吸頻率的乘積。

10.肺泡通氣量是指每分鐘吸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的新鮮空氣量。

11.通氣/血流比值指的是每分鐘肺泡通氣量與肺血流量之間的比值。

12.氧含量是指每升血液的實際含O2量。

13.氧飽和度是指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數。

14.表示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關係的曲線稱氧解離曲線。

15.肺擴張或縮小而引起的呼吸反射性變化,稱肺牽張反射。

二,填空題

1.肺通氣、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運輸、組織換氣 2.加濕、過濾、清潔

3.大氣、肺泡氣、呼吸肌收縮和舒張引起的呼吸運動4.低於、低於

5.膈肌、肋間外肌 6.肺、大氣、呼吸道通暢 7.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

8.肺活量 9.潮氣量、無效腔、呼吸頻率 10.肺泡、血液、血液、肺泡、靜脈血、動脈血

11.物理溶解、化學結合12.碳酸氫鹽、血漿

13.興奮、加強;14.C02 15.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刺激頸動脈體、主動脈體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C 2.A 3.B 4.D 5.A 6.E 7.C 8.A 9.B 10.E 11.A 12.D 13.B 14.B 15.D 16.C17.B 18.E 19.D 20.E 21.B 22.C 23.D 24.B 25.C 26.B 27.C 28.D 29.E 30.D

(二)B型題

1.C 2.C 3.B 4.A 5.C 6.E 7.B 8.B 9.D 10.A

(三)C型題

1.A 2.D

3.A 4.C 5.B 6.B

(四)x型題、

1.ABCDE 2.ABCE 3.BCD 4.AC

5.ABCE 6.ABCD 7.ABCDE 8.ABCD

9.BCDE 10.ABCE 11.BCD 12.ABCDE 13.ABD 14.ABCDE 15.ABD 16.ACE 17.ACDE 18.ABCE 19.AD 20.ABC

四、問答題

1.呼吸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的過程。呼吸過程包括4個相互銜接又同步進行的階段。①肺通氣,指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②肺換氣指肺泡與肺、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③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④組織換氣,指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肺通氣和肺換氣又合稱為外呼吸;組織換氣又稱為內呼吸。

2.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肺內壓與大氣壓之差,肺通氣的原動力是呼吸肌收縮舒張引起的呼吸運動。通氣的動力必須克服通氣阻力才能實現肺通氣。肺通氣的阻力有彈性阻力和非彈性阻力兩種,正常情況下,彈性阻力約佔總通氣阻力的70%。彈性阻力包括肺彈性阻力與胸廓彈性阻力。肺彈性阻力包括肺泡表面液體層所形成的表面張力和肺彈性纖維的彈性回縮力。非彈性阻力包括慣性阻力、粘滯阻力和呼吸道阻力。其中氣道阻力的增加是臨床上通氣障礙最常見的病因。

3.胸內壓主要是由肺的回縮力形成的。胸膜腔是一個密閉的、潛在的腔。有兩種力通過胸膜臟層作用於胸膜腔:一是肺內壓,使肺泡擴張;二是肺回縮力,使肺泡縮小。因此,胸膜腔內壓力實際上是兩種方向相反的力的代和數,即:胸內壓:肺內壓一肺回縮力。在吸氣末和呼氣末,肺內壓都等於大氣壓,故:胸內壓=大氣壓---肺回縮力。若以一個大氣壓為0值標準,則胸內壓=---肺回縮力。正常情況下,肺總是表現出回縮傾向,胸內壓因而也經常為負壓。胸內負壓的維持具有一定的生理意義:首先它可保證肺泡呈擴張狀態,以便順利地進行肺通氣和肺換氣。其次是作用於胸膜腔內的腔靜脈和胸導管,促進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

4.肺活量指的是最大吸氣後從肺內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用力呼氣量是指在最大吸氣後以最快速度呼出氣體,分別測量第1、2、3秒內呼出的氣量並計算其占肺活量的百分比。肺活量反映一次通氣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肺通氣功能的指標,但它不限制呼氣的時間,故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氣功能的好壞。用力呼氣量是一種動態指標,它不僅能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因為限制了呼氣時間,所以還能反映呼吸阻力的變化。因此是評定肺通氣功能較好的指標。

5.肺換氣指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換氣的過程主要受下列因素影響:①呼吸膜的面積和厚度,正常入肺的總擴散面積達100m2在平靜呼吸時,呼吸膜的擴散面積約40m2在體力勞動時擴散面積可增大。正常情況下,呼吸膜的總厚度不到1um,對O2和CO2通透性很大。在病理情況下,呼吸膜的面積減少(如肺氣腫)或呼吸膜的厚度增加(如肺炎、肺纖維化等)都將導致氣體擴散量減少。②通氣/血流比值,肺換氣是發生在肺泡與血液之間,要達到高效率的氣體交換,肺泡既要有充足的通氣量,又要有足夠的血流量供給,正常入安靜時通氣/血流比值約為0.84,這是肺部氣體交換理想的狀態。當此值增大或減小時都將影響氣體交換。

6.切斷家兔兩側迷走神經後,呼吸運動呈慢而深的變化。迷走神經中含肺牽張反射的傳入纖維。肺牽張反射中的肺擴張反射的生理意義,是促使吸氣及時轉為呼氣。當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中斷了肺牽張反射的傳入通路,肺牽張反射的作用被消除,此時,呼吸呈慢而深的變化。

7.表示氧分壓與血氧飽和度關係的曲線,稱為氧離曲線。在一定範圍內曲線近似s形。當PO2在60一100mmHg之間時(曲線上段),曲線較平坦,表明PO2的變化對血氧飽和度影響不大。氧解離曲線的這一特性使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或當呼吸系統疾病造成v/Q比值減小時,只要PO2不低於60mmHg,血氧飽和度就可維持在90%以上,從而保證了入體對02的需要。

當Po2在40—60mmHg之間時(曲線中段),曲線較陡,表明在這個範圍內,P o2輕度降低就會引起血氧飽和度較大幅度的下降,即有較多的O2從氧合血紅蛋白中解離出來。氧離曲線的這一特點有利於處於低O2環境的組織細胞攝取O2。當P02在15—40mmHg之間時(曲線下段),曲線最陡直,說明P O2,稍有降低血氧飽和度就會大幅度的下降,即Hh02極易釋放02。這一特點有利於組織代謝增強時能及時得到足夠的02。氧離曲線的這一特點還提示,當動脈血02分壓較低時,只要吸入少量的O2,就可以明顯提高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含量。

8.cO2是調節呼吸最重要的體液因子。c02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可以通過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實現,且以興奮中樞化學感受器為主。當血液中cO2濃度輕度增加時,可以使呼吸中樞興奮,呼吸加深加快;但當血液中c02濃度過度增加時,可使呼吸中樞麻痹,導致呼吸停止;當血液中c02濃度過低時,可使呼吸中樞抑制,出現呼吸暫停。

機體缺02,一方面可以興奮頸動脈體、主動脈體外周化學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中樞興奮,使呼吸加深加快;另一方面,缺O2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減弱。當機體輕度缺O2時,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大於直接抑制呼

吸中樞的作用,表現呼吸加深加快。當嚴重缺O2時,對呼吸中樞的直接抑制作用大於外周化學感受器,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表現呼吸減弱,甚至呼吸抑制。

當血液中H+濃度升高時,血漿pH值減小,呼吸加強,肺通氣量增大;反之,則pH值增大,呼吸抑制,肺通氣量減少。雖然中樞化學感受器對H+的敏感性較高,約為外周化學感受器的25倍,但由於H+不易通過血一腦屏障。因此,血液H+對呼吸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而實現的。

(張敏)

+≯辯六章消化與吸收

常的消化功能,、甚至導致消化系統的某些疾病,如胃粘膜出血或潰瘍等。

第六章 消化與吸收

一、名詞解釋

1.消化 2.吸收 3.機械性消化

4.化學消化 5.基本電節律 6.胃腸激素

7.粘液-碳酸氫鹽屏障 8.內因子

9.容受性舒張 10.集團蠕動

二、填空題

1.消化道平滑肌經常保持微弱持續的收縮狀態稱為________。

2.胃腸平滑肌動作電位產生機制主要是________離子內流。

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4.胃底和胃體的壁細胞分泌________和________,而主細胞分泌________。

5.食物進入胃擴張胃及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產物引起________釋放________而促進胃的排空。

6.胃的運動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7.當交感神經興奮時,節後神經末梢釋放________,引起由腸道運動的減弱,腺體分泌減少。

8.對消化器官功能影響較大的胃腸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9.膽汁中促進脂肪消化的乳化劑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胰液進入十二指腸後,小腸液中的________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被水解掉一個小分子的肽,轉變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起源於

A.壁內神經叢B.環行肌c.縱行肌D.環行肌和縱行肌E.粘膜

2.消化道內最重要的消化液為

A.唾液B.胃液c.胰液.D.膽汁E.小腸液

3.唾液中的惟一的消化酶是

A.溶菌酶B.唾液澱粉酶c.粘液D.蛋白酶E.脂肪酶

4.胃液和血漿中H+濃度相差為

A.3萬~4萬倍 B.300萬~400萬倍 c.3000~4000倍 D.30萬~40萬倍

E.30~40倍

5.胃液的作用是

A.保護腸粘膜免受鹽酸的侵蝕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c.水解膽固醇

D.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E.有助於小腸內鐵和鈣的吸收

6.胃液分泌頭期的特點是

A.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豐富B.分泌量少,酸度高,含酶豐富

c.分泌量多,酸度低,含酶豐富D.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量少

E.分泌量少,酸度低,含酶豐富

7.引起胃液分泌的強刺激物是

A.組胺B.促胰液素c.胃動素D.膽囊收縮素E.膽汁

8.引起消化力最強的胃液分泌是

A.頭期B.胃期c.腸期。D.蛋白分解產物刺激胃粘膜E.胃擴張刺激胃粘膜。

9.引起促胃液素釋放的主要化學刺激是

A.糖 B.脂肪分解產物 c.蛋白質分解產物 D.混合食糜E.無機鹽

10.促胃液素由以下哪一種細胞分泌

A.D細胞 B.G細胞 c.K細胞 D.I細胞 E.M細胞

1l_關於內因子的描述正確的是

A.與小腸吸收維生素B2有關BJ促進小腸粘膜吸收維生素D c.與維生素B1吸收有關

D.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關 E.與缺鐵性貧血有關

12.胃液可以使

A.蛋白質分解B.蛋白質完全分解成氨基酸c.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D.分解碳水化合物E.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13.關於胃粘膜自身保護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A.覆蓋於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氫鹽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對胃粘膜的侵蝕

B.胃粘膜上皮細胞頂部的細胞膜與相鄰細胞間的緊密連接,

有防止H+透過的作用

C.胃粘膜血流十分豐富,為胃粘膜細胞提供了豐富的代謝原料

D.胃粘膜局部還存在著自身保護性物質 E以上均是

14.影響胃排空的主要因素

A.胃運動 B.胃容受性舒張 c.小腸運動 D.腸-胃反射 E.幽門括約肌舒張

15.胃的排空

A.動力是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壓力差B.通常排空最快的食物是脂肪

c.副交感神經興奮延緩排空D.固體食物比流質食快E.一般混合食物需時6—8小時

16.下列食物排空速度順序正確的是

A.脂肪、糖、蛋白質B.糖、蛋白質、脂肪c.蛋白質、糖、脂肪

D.蛋白質、脂肪、糖E.以上均是

17.嘔吐中樞主要位於

A.大腦皮層B.延髓C.丘腦D.小腦E.脊髓

18.關於膽囊收縮素的作用錯誤的是

A.促進膽囊收縮B.促進胰酶分泌c.促進膽汁分泌D.抑制胃液分泌

E.促進小腸液分泌

19.引起促胰液素釋放的最強刺激物是

A.鹽酸B.HC03- c.糖 D.無機鹽 。 E.粘液

20.膽囊收縮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點是

A.酶多,.HCO3-和水輕微增加 B.酶少,HCO3-和水明顯增加

c.酶多,HCO3-和水明顯增加 D.酶少,。HCO3-和水明顯減少

E.酶多,HCO3-增多,水減少

21.促胰液素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膽囊收縮B.促進胰酶分泌c.增強小腸運動D.促進胃蛋白酶分泌

E.促進胰液中NaHCO3-和水分泌

22.膽汁促進脂肪消化和吸收主要與哪個成分有關

A.脂肪酸B.膽鹽c.膽固醇D.磷脂E.NaHC03-和水

23.膽鹽的腸肝循環可以促進

A.腸運動B.肝細胞分泌膽汁c.胃運動D.膽囊收縮E.以上均是

24.維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

A.胃B.十二指腸上部c.空腸上部D.結腸E.迴腸

25.關於鐵吸收的描述錯誤的是

A.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

B.食物中的鐵絕大部分是三價的高鐵形式,不易被吸收

C.急性失血患者、孕婦、兒童對鐵的需要量增加,鐵的吸 收也增加

D.維生素c能將高鐵還原為亞鐵而促進鐵的吸收 E.鐵在鹼性環境中易溶解而便於被吸收

26.關於蛋白質的吸收正確的是

A.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B.小腸吸收氨基酸的過程也是繼發性主動轉運過程

c.刷狀緣上存在著三類轉運氨基酸的轉運體D.少量的食物蛋白質可完整地進入血液

E.以上均是

27.關於鈣吸收的描述錯誤的是

A.鈣的吸收部位在小腸上段.特別是十二指腸吸收鈣的能力最強

B.脂肪食物對鈣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c.維生素D有促進小腸吸收鈣的作用

D.腸內容物的酸鹼度對鈣的吸收沒有影響 E.鈣的吸收是主動轉運過程

28.關於葡萄糖吸收的描述錯誤的是

A.小腸粘膜僅能吸收單糖,吸收的途徑是血液

B.有些成年入因小腸中乳糖酶的活性顯著降低,所以飲牛奶後,會產生腹脹和腹瀉

c.小腸上皮刷狀緣上存在有轉運葡萄糖的轉運體D.葡萄糖的吸收有賴於Na+的主動轉運

E.小腸粘膜上皮細胞的側膜上存在葡萄糖轉運體

29.關於脂肪吸收的描述正確的是

A.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及膽固醇均可被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

B.進入細胞內的脂肪酸、甘油一酯等隨後的去路取決於脂 肪酸分子的大小

c.脂肪的吸收途徑主要以淋巴為主 D.脂肪吸收有血液和淋巴兩種途徑

E.以上均是

30.關於小腸液的描述錯誤的是

A.小腸內有兩種腺體,即十二指腸腺和腸腺

B.十二指腸腺分布於十二指腸粘膜下層中,分泌酸性液體

c.小腸液中含有由腸上皮細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D.小腸液稀釋消化產物,使其滲透壓降低,有利於吸收

E.小腸液中的腸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二)B型題

A.電位波動較大,測定值為--60mV左右 B.緩慢而節律性變化

c產生機制與鈣內流有關D.緊張性收縮E.富有伸展性

1.消化道平滑肌靜息電位特徵之一是

2.消化道平滑肌基本電節律特徵之一是

3.消化道平滑肌動作電位特徵之一是

A.容受性舒張 B.緊張性收縮 c.蠕動 D.腸--胃反射 E.分節運動

4.與胃的貯存食物功能有關的是

5.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位置的是

6.與胃排空有著直接關係的是

A.迷走一迷走反射 B.十二指腸-結腸反射 c.腸抑胃素D.腸--胃反射 E.促胃液素

7.引起胃排空的反射之一是

8.抑制胃排空的反射之一是

9.促進胃排空的激素是

A.分節運動B.緊張性收縮c.蠕動 D.蠕動沖 E.回盲括約肌

10.使小腸內的消化液與食糜充分混合11.使腸腔內維持一定壓力

12.與吞咽動作或食糜對十二指腸的刺激引起的反射有關

13.有利於小腸內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

A.袋狀往返運動 B.多袋推進運動 C.蠕動 D.集團蠕動E.排便反射

14.有利於腸內容物研磨與混合的大腸的運動形式是

15.將腸內容物緩慢推進到下一個腸段的大腸的運動形式是

16.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引起

A.鹽酸 B.胃蛋白酶原 C.粘子 D.內因子 E.NaHc03-和水

17.與胃蛋白酶原激活有關

18.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

19.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關

A.胃液 B.膽汁c.胰液D.唾液E.小腸液

20.能初步分解蛋白質

21.可以把蛋白質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

22.可以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23.不能分解脂肪,但可以乳化脂肪

(三)C型題

A.自動節律性B.慢波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有 2.消化道電生理特性有

A.迷走-迷走反射 B.腸-胃反射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3.引起胃排空 4.抑制胃排空

A.緊張性收縮B.分節運動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5.小腸運動形式 6.胃的運動形式

A.袋狀往返運動 B.蠕動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7.小腸運動形式 8.胃的運動形式 9.結腸運動形式

A.、盆神經B.陰部神經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10.支配肛門內括約肌 11.支配肛門外括約肌

A.唾液 B.胃液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2.具有殺菌作用 13.能夠分解澱粉

A.促胃液素 B.組胺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4.引起胃酸分 15.促進胃排空

A.條件反射B.非條件反射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16.頭期胃液分泌機制 17.食糜刺激胃粘膜分泌促胃液素

(四)x型題

I.下列哪項屬於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

A.具有緊張性B.興奮性較低c.基本電節律D.對化學刺激敏感E.以上都是

2.下列屬於胃運動形式的是

A.緊張性收縮B.分節運動c.容受性舒張D.蠕動E.袋狀往返運動。

3.下列屬於小腸運動形式的是

A.多袋推進運動、B.分節運動c.容受性收縮D.蠕動沖

E.袋狀往返運動

4.促進胃排空的因素

A.促胃液素B.迷走-迷走反射 c.腸-胃反射 D.促胰液素 E.以上都是

5.大腸內細菌能夠合成的維生素有

A.維生素AB.維生素Bc.維生素cD.維生素EE.維生素K

6.能夠分解食物中的澱粉的消化液有

A.唾液B.胃液c.小腸液D.胰液E. 膽汁

7.能夠消化脂肪有作用的消化液有

A.唾液B.胃液C.小腸液D.胰液、E.膽汁

8,下列哪一項屬於唾液的作用

A.間接引起胰液、膽汁分泌B.分解澱粉變成麥芽糖c.殺菌作用D.激活胃蛋白酶原

E.乳化脂肪

9.下列哪項屬於胃液的作用

A.分解蛋白質B.分解澱粉c.分解脂肪D.殺菌E.間接引起胰液、膽汁分泌

10.下列哪一項屬於內因子的作用

A.分解脂肪B.殺菌c.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 D.促進維生素B2的吸收

E.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有關

11.下列哪一項不是胰液的作用

A.分解蛋白質B.分解澱粉c.分解脂肪D.乳化脂肪E.促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12.關於膽囊收縮素的作用正確的是

A.促進膽囊收縮 B.促進胰酶分泌 c.促進膽汁分泌 D.抑制胃液分泌 E.促進小腸液分泌

13.促胰液素的作用是

A.抑制胃運動B.促進胰酶分泌c.促進小腸液分泌D.促進胃蛋白酶分泌

E.促進胰液中NaHc03-和水分泌

14.交感神經的作用是

A.節後纖維釋放腎上腺素B.節後纖維釋放去甲腎上腺素c.興奮時胃腸括約肌收縮

D.消化腺分泌增多E.促進胃排空

15.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是

A.節後纖維釋放乙醯膽鹼B.節後纖維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c.興奮時胃腸括約肌收縮D.消化腺分泌增多E.胃腸蠕動增強

16.下列哪一項屬於非條件反射

A.食物刺激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食物的視覺刺激引起唾液分泌

c.食糜對胃的擴張刺激引起胃液分泌D.食物的香味刺激胃液分泌

E.腸-胃反射

17.促胃液素的作用是

A.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B.抑制小腸運動c.促進胃排空D.促進消化道粘膜生長

E.抑制膽汁分泌

18.對消化器官功能影響較大的激素有

A.胰多肽B.生長抑素c.促胃液素D.促胰液素E.胰島素

19.胃腸激素的共同作用有

A.調節消化道運動B.調節消化液分泌c.調節胃排空D.調節其他內分泌激素分泌

E.對消化道組織有營養作用

20.能夠分解蛋白質的消化液有

A.胃液B.膽汁c.胰液D.唾液E.小腸液

21.能夠分解澱粉為麥芽糖

A.胃液 B.膽汁 c.胰液 D.唾液 E.小腸液

22.主要吸收維生素B。:和膽鹽的部位

A,結腸B.胃C.十二指腸D.小腸E.迴腸

四、問答題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2.試述胃液分泌的調節機制。

3.試述胰液成分和作用。 4.試述胃排空及其控制機制。

5.何謂消化道激素?其共同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2.食物經過消化後,透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的過程。

3.機械性消化是指通過咀嚼和消化道的運動將食物磨碎,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並將食物不斷向消化道遠端推進的過程。

4.化學性消化是指通過消化酶作用,將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分解成小分子可被吸收的物質的過程。

5.消化道平滑肌細胞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緩慢的、節律性的電變化稱為慢波電位或基本電節律。

6·由胃腸粘膜的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在化學結構上都是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分子量大多數在5000以內。

7.覆蓋於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氫鹽防止H+和胃蛋白酶的侵蝕,使胃粘膜免受損傷的作用。

8.由壁細胞分泌的一種分子量約為60000的糖蛋白,可與維生素B12結合成複合物,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

9.進食時,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處的感受器後,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體的平滑肌舒張,稱為胃的容受性舒張。

10.大腸的一種收縮力強,行進很快,且傳播很遠的蠕動。

二、填空題

1.緊張性收縮 2.鈣3.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內因子

4.鹽酸、內因子、胃蛋白酶原 5.G細胞、促胃液素

6.容受性舒張、緊張性收縮、蠕動 7.去甲腎上腺素

8.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 9.膽鹽、膽固醇、磷脂

10.腸致活酶(腸激酶)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C 2.C 3.B 4.B 5.E 6.A7.A 8.A 9.C10.B 11.D 12.A 13.E 14.A15.A 16.B 17.B18.D 19.A20.A21.E22.B 23.B 24.E25.E 26.E 27.D28.E 29.E 30.B

(二)B型題

1.A 2.B 3.C 4.A 5.B

10.A 11.B 12.D 13.E 14.A

19.D 20.A 21.C 22.C 23.B

(三)C型題

1.A 2.C 3.A 4.B 5.C

6.A 7.B8.B 9.C 10.A 11.B 12.C

13A14.C15.A 16.C 17.B

(四)x型題

1.ABD 2.ACD3.BD 4.AB 5.BE

6.AD 7.DE 8.BC 9.ADE lO.CE 11.DE

12.ABCE13.ACE 14.BC 15.ADE 16.ACE 17.ACD 18.CD 19.ABDE 20.ACE 21.CD 22.E

四、問答題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有以下幾點:

(1)自動節律性收縮:消化道平滑肌能夠自動節律性收縮,但是收縮很緩慢,節律性遠不如心肌規則。

(2)富有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能適應實際的需要而作很大的伸展。

(3)興奮性較低:消化道平滑肌的興奮性較骨骼肌為低。

(4)具有緊張性:消化道平滑肌經常保持在一種微弱的持續收縮狀態,稱為緊張性。

(5)對某些理化刺激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對電刺激不敏感,但對於牽張、溫度和化學刺激特別敏感,如微量的乙醯膽鹼可引起強烈的收縮。

2.進食將刺激胃液大量分泌,這種進餐後的胃液分泌稱為消化期胃液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根據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入為地分為頭期、胃期和腸期。實際上,這三個期幾乎是同時開始、互相重疊的。

(1)頭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刺激頭面部的感受器,如眼、鼻、耳、口腔、咽、食管等,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引起頭期胃液分泌的機制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刺激是食物對口腔、咽等處的機械和化學刺激,條件刺激是與食物有關的形象、聲音、氣味等對視、聽、嗅覺器官的刺激。傳入衝動可到達延髓、下丘腦、邊緣系統,甚至大腦皮層,但最終都匯聚於延髓的迷走中樞。傳出神經是迷走神經,主要支配胃腺,可刺激胃腺分泌,也支配胃竇部的G細胞,通過促胃液素促進胃液分泌。

頭期胃液分泌的特點是分泌的量較大,占進食後分泌量的30%,酸度較高,胃蛋白酶含量很豐富。

(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進入胃後,可進一步刺激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食物的擴張刺激,可興奮胃體和胃底部的感受器,通過迷走一迷走神經反射和壁內神經叢的局部反射,引起胃液分泌。另一方面,食糜刺激可通過下述途徑引起促胃液素釋放,使胃液分泌增多。①食糜的擴張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經興奮,導致促胃液素釋放;②食糜的擴張刺激胃竇部,通過壁內神經叢,興奮G細胞,引起促胃液素釋放;③G細胞可以直接感受胃腔內食糜的化學刺激,主要是蛋白分解產物多肽和氨基酸的刺激,引起促胃液素釋放。

胃期胃液分泌特點是,分泌量大,占進食後總分泌量的60%,酸度很高,但胃蛋白酶的含量較頭期少。

(3)腸期胃液分泌: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後,對腸壁的擴張刺激和腸粘膜的化學刺激,促進胃液分泌。引起腸期胃液分泌的機制主要是體液因素。

腸期胃液分泌的特點是,分泌量較少,約佔進餐後胃液分泌總量的10%,胃蛋白酶的含量也較少。

3·胰液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多種消化酶,主要有胰澱粉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脂肪酶、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等。主要的無機物有

Hc03-,還有Na+、K+、C1-等無機離子。

(1)碳酸氫鹽的作用: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鹽酸,保護腸粘膜免受鹽酸的侵蝕;為小腸內的多種消化酶活動提供最適的pH環境(pH7~8)。

(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作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相似,都能將蛋白質水解為蛋白月示和蛋白月東,但兩者同時作用時,可將蛋白質水解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3)胰澱粉酶的作用:將澱粉分解為糊精、麥芽糖及麥芽寡糖。

(4)胰脂肪酶的作用:可分解甘油三酯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胰液中還有膽固醇酯酶和磷脂酶,能分別水解膽固醇和磷脂。

(5)其他作用:胰液中還有核糖核酸酶、脫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等,它們分別水解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

4.胃的排空指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的排空。食物進入胃後5分鐘即有少量食糜排入十二指腸。胃排空的速度與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都有關係。稀的、流體食物比稠的或固體食物排空快;切碎的、顆粒小的食物比大塊的食物排空快;等滲液體比非等滲液體快。在三種營養物質中,糖類的排空最快,蛋白質次之,脂肪類食物最慢。

胃排空的控制機制:

(1)胃排空的動力: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壓力差是胃排空的主要動力,即胃運動加強促進胃排空。

(2)胃內的食糜促進胃排空:胃內食糜擴張胃的機械刺激,通過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內神經叢反射,加強胃的運動,提高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壓力差,促進胃排空。擴張刺激和食物的化學成分也可引起胃竇粘膜中的G細胞釋放促胃液素,加強胃的運動,促進胃排空。

(3)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後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腸內食糜中的酸、脂舫、高滲及擴張刺激,可興奮十二指腸壁上的相應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運動,使胃排空減慢。此反射稱為腸--胃反射,其傳出衝動可通過迷走神經、壁內神經叢和交感神經等凡條途徑傳到胃。腸--胃反射對酸的刺激特別敏感,當十二指腸內pH降到3.5—4.0時,反射性抑制幽門泵的活動,從而抑制胃排空,阻止酸性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另一方面,食糜中的酸和脂肪還可刺激十二指腸粘膜釋放促胰液素、抑胃肽、膽囊收縮素等胃腸激素,它們經血液循環到達胃後,也可以抑制胃的運動,減緩胃排空。

5.胃腸激素是由胃腸粘膜的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在化學結構上都是氨基酸組成的肽類物質,分子量大多數在5000以內。消化道不僅是消化器官,也是體內最大最複雜的內分泌器官。其中,對消化器官功能影響較大的胃腸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等。

胃腸激素的共同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1)調節消化道的運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如促胃液素促進胃酸分泌和胃、小腸的運動;促胰液素促進胰液和膽汁的分泌並抑制胃和小腸的運動;膽囊收縮素促進膽囊收縮和膽汁、胰液的分泌。

(2)調節其他激素的釋放:如從胃腸釋放的抑胃肽有很強的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此外,生長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腸肽等對生長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和促胃液素等的釋放均有調節作用。

(3)營養作用:一些胃腸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組織的代謝和促進生長的作用,稱為營養作用。如促胃液素具有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腸粘膜的蛋白質、RNA和DNA的合成,從而促進其生長。

第七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一、名詞解釋

1.能量代謝 2.氧熱價 3.呼吸商 4.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 5.基礎代謝率 6.體溫

7.不感蒸發

二、填空

1.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其兩種供能途徑分別為——和———。

2.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有——、——、——和——。

3.測定基礎代謝應在——、——、——和——條件下進行。

4.皮膚散熱的方式有——、——、——和——。

5.當環境溫度高於體溫時,機體的散熱方式是——。

6.安靜時,機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運動時則為——。

7.熱適應(或熱習服)後,引起發汗的體核溫度(即發汗閾值)比習服前要——;最大發汗速率——;經汗液排出的氯化鈉——。

8.體溫調節的基本中樞位於——,體溫能夠在一定溫度水平保持相對穩定可用———學說解釋。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下列哪種物質既是重要的貯能物

質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質

A.肝糖原 B.三磷酸腺苷 C.脂肪酸 D.葡萄糖E.磷酸肌酸

2.蛋白質生物熱價小於物理熱價的原因是

A.蛋白質在體內消化不完全 B.氨基酸在體內轉化為糖 C.氨基酸在體內合成組織蛋白

D.氨基酸在體內沒有完全氧化 E.氨基酸在體內吸收不完全

3.機體體溫最高的部位是

A.心 B.肝 C.腦 D.腎 E.直腸

4.體溫調定點位於

A.脊髓 B.大腦皮層 C.延髓 D.視前區一下丘腦前部 E.丘腦

5.在寒冷環境中,下列哪項反應不會出現

A.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B.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 C.出現寒戰

D.組織代謝率增高,產熱量增加 E.交感神經興奮

6.影響能量代謝的最主要因素是

A.肌肉活動 B.精神活動 C.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D.環境溫度E.體溫變化

7.關於體溫的敘述,下列哪項不正確

A.是指機體深部組織的平均溫度 B.腋窩溫度正常值為36.0~37.4C

C,成年男性的平均體溫比女性高 D.視交叉上核很可能是體溫日節律的控制中心

E.生育年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在排卵日最低

8.短期飢餓時,人體能量來源發生的變化是

A.由糖轉向蛋白質 B.由脂肪轉向糖 C.由糖轉向脂肪D.由蛋白質轉向脂肪

E.由脂肪轉向蛋白質

9.關於基礎代謝率的敘述,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能量消耗只用於維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動 B.代謝率是最低的

C.男性比女性低 D.與體重成正比 E.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 將升高30%左右

10.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可能主要與下列哪項活動的耗能有關

A.氨基酸的氧化脫氨基 B.消化道運動 C.消化道分泌 D.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E.脂肪的消化吸收

11.下列哪種生理情況下基礎代謝率最低

A.熟睡時 B.基礎條件下 C.清晨醒後未進食之前 D.平卧時 E.做夢時

12.食物特殊動力效應最大的物質是

A.糖 B.脂肪C.蛋白質 D.維生素E.核苷酸

13.用簡便方法測定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率,必須測得的數據是

A.食物的卡價 B.食物的氧熱價 C.非蛋白呼吸商 D.單位時間內的耗氧量

E.心跳和呼吸頻率

14.酒精擦浴降溫主要是增加了皮膚的

A.傳導散熱 B.對流散熱 C.輻射散熱 D.蒸發散熱 E.散熱面積

15.人在寒冷環境中,主要依靠哪種方式增加產熱量

A.內臟代謝增加 B.寒戰性產熱 C.非寒戰性產熱 D.腦代謝增加 E.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二)B型題

A.食物的氧熱價 B.呼吸商 C.非蛋白呼吸商 D.食物的物理熱價 E.食物的生物熱價

1.1克食物在體內氧化時所釋放出來的熱量

2.某營養物質氧化時消耗1L氧所產生的熱量

3.一定時間內機體氧化脂肪和糖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與耗氧量之比

A.輻射 B.傳導和對流 C.不感蒸發 D.發汗 E.輻射+傳導+對流

4.當環境溫度等於或高於皮膚溫度時,機體主要的散熱方式是

5.當環境溫度較低時,機體主要的散熱方式是

A.0.71 B.0。80 C.0.82 D.0.85 E.1.00

6.糖的呼吸商 7.脂肪的呼吸商 8.混合膳食時基礎狀態下的呼吸商

9.長期病理性飢餓情況下,呼吸商接近於

A.輻射 B.對流 C.傳導 D.發汗 E.肺呼吸

10.受風速影響最大的散熱方式

11.冰帽降溫的主要機制是增加

12.機體在安靜狀態下的主要散熱方式

A.骨骼肌N B.肝 C.褐色脂肪D.皮膚 E.汗腺

13.安靜時的主要散熱部位14.運動時的主要產熱部位

15.產熱裝置中所釋放的能量幾乎不產生ATP,而全部轉化為熱能的 是

(三】C型題

A.三磷酸腺苷 B.磷酸肌酸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2.既是貯能物質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質

3.能源物質經生物氧化後釋放出的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直接轉移到

A.糖 B.脂肪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4.三種營養物質中呼吸商最大的是 5.氧熱價最大的是

6.生物熱價和物理熱價相同的是

7.生物熱價小於物理熱價的是

A.皮膚溫度感受器 B.中樞溫度感受器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8.主要感受冷刺激9.主要感受體溫升高刺激

lO.輸出前饋信息的是

A.寒戰 B.溫熱性發汗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1.屬於自主性體溫調節的是12.屬於行為性體溫調節的是13.屬於神經調節的是

14.屬於產熱反應的是15.屬於散熱反應的是

A.熱敏神經元 B.冷敏神經元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6.發揮溫度調定點作用的是

17.隨體溫增高而活動增強的是

18.隨體溫降低而活動增強的是

(四)x型題

1.下列哪些情況下呼吸商減小

A.進食後不久 B.進食後大約8—10小時 C.長期飢餓時 D.肺過度通氣E.患嚴重糖尿病時

2.關於能量代謝率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體重相同的人,其基礎代謝率相同

B.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率並非最低

C.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有助於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

D.基礎代謝率通常以實測值高於 或低於正常值的百分數來表示

E.基礎代謝率與體表面積之間具有比例關係

3.使能量代謝率增加的因素是

A.肌緊張增加 B.環境溫度過低 C.全蛋白飲食 D.環境溫度過高 E.恐懼

4.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是

A.肌肉活動 B.環境溫度 C.精神緊張 D.進食 E.食物的種類。

5.基礎狀態是指

A.清晨、靜卧半小時以上 B.禁食12小時以上 C.清醒、安靜 D.室溫保持在20—25℃

E.清晨、睡眠

6.寒冷引起能量代謝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肌緊張加強 B.各種酶活動加強 C.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D.褐色脂肪氧化分解增加

E.兒茶酚胺類物質釋放增多

7.生育期女子體溫的特點是

A.比同齡男子體溫略高 B.比男子晝夜波動明顯 C.基礎體溫與血中孕激素的濃度有關

D.與排卵有關 E.排卵後期高於排卵前期

8.風速能明顯影響下列哪些散熱方式

A.傳導 B.對流 C.輻射 D.不感蒸發 E.發汗

9.正常人體溫的日節律

A.清晨2:00~6:00體溫最低 B.午後1:00—6:oo最高 C.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

D.受下丘腦控制 E.視上核可能是機體各種日節律包括體溫日節律的控制中心

10.在代謝性產熱中,體內褐色脂肪

A.產熱量約佔代謝性產熱總量 的70% B.氧化磷酸化過程主要以「脫耦聯」形式進行

C.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幾乎 全部轉化為熱能 D.對新生兒體溫調節格外重要

E.交感神經興奮和血中兒茶酚 胺類激素水平增加可加強褐 色脂肪組織細胞的氧化分解

11.以下關於基礎代謝率的正確描述有

A.基礎狀態下能量消耗較穩定,只用於維持一些基本的生命 活動

B.基礎代謝率以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產熱量為單位

C.實測值同正常值比較,相差在±10%~±15%之內都屬於正常

D.同年齡組女性比男性基礎代謝率要高

E.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基礎代 謝率可明顯升高

12.屬於體溫生理性變動的是

A.每日體溫的波動範圍不超過1℃B.女性比男性體溫略高 c.活動可使體溫升高

D.飲食可使體溫升高。 E.麻醉可使體溫升高

四、問答題

1.舉例說明何謂行為性體溫調節和自主性體溫調節?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2.何謂基礎代謝率?具體的測定要求有哪些,其各自意義如何?

3.體溫是如何維持恆定的?

4.人體的主要的散熱方式有哪些?各自特點如何?根據散熱原理,如何降低高熱病人的體溫?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能量代謝:物質代謝過程中伴隨的能量的釋放、轉移、貯存和利用。

2.氧熱價:某營養物質氧化時,每消耗1L氧所產生的熱量。

3.呼吸商:一定時間內機體的CO:產量與耗O:量的比值。

4.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食物引起機體額外產生熱量的現象稱為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意味著食物能夠為機體提供的能量被這種「額外」的消耗減少了。

5.基礎代謝率:指基礎狀態下單位時間內的能量代謝。基礎狀態即:清晨、空腹(距前次用餐12小時以上,以排除食物生熱效應的影響);清醒,安靜(除外精神緊張的影響);靜卧半小時以上(排除肌肉活動的影響);室溫保持在20—25°C(以除外環

境溫度的影響)。

6.體溫是指機體深部組織的平均溫度,也稱體核溫度。

7.不感蒸髮指水分直接透出皮膚和粘膜表面,在尚未聚成明顯水滴時便蒸發掉的一種散熱方式,也稱不顯汗。

二、填空

1.有氧氧化、無氧酵解

2.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精神活動

3.清醒而安靜、靜卧肌肉放鬆、飯後12—14小時、室溫20~25℃

4.輻射、傳導、對流、蒸發

5.蒸發 6.內臟、骨骼肌 7.低、增加、減少 8.下丘腦、調定點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B 2.D 3.B 4.D 5.B 6.A 7.C 8.C 9.A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二)B型題

1.E 2.A 3.C 4.D 5.E 6.E 7.A

8.C 9.B 10.B 11.C 12.A 13.D 14.A 15.C

(三)C型題

1.C 2.A 3.A ⒋A ⒌A ⒍C ⒎D⒏ A ⒐B 10.A 11.C 12.D 13.C 14.A 15.B

⒗ C ⒘ A ⒙ B

(四)x型題

1.BCDE 2.BCDE 3.ABCDE 4.ABCDE 5.ABCD 6.ACDE 7.ACDE 8.BDE 9.ABCD 10.ABCDE 11.ABCE 12.ABCD

四、問答題

1.行為性體溫調節是指機體在大腦皮層控制下,通過一定的行為來保持體溫相對恆定。例如:蜷縮身體保暖、伸展肢體散熱、踏步跺腳禦寒、增減衣著以及使用電風扇或空調等。自主性體溫調節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下丘腦的控制下,通過發動與產熱和散熱有關的生理反應如寒戰、發汗、改變皮膚血流量等進行的體溫調節。自主性體溫調節是行為性體溫調節的基礎;行為性體溫調節則是對自主性體溫調節的補充。

2.基礎狀態下單位時間內的能量代謝稱為基礎代謝率。所謂基礎狀態,是指室溫在20—25℃時人體處於清醒、安靜和空腹的狀態。測定基礎代謝時,具體的測定要求

是:①距前次用餐12小時以上,在清晨、空腹時進行,以排除食物生熱效應的影響;

②室溫保持在20—25°C,以除外環境溫度的影響;③測定前靜卧半小時以上,使肌肉放鬆,排除肌肉活動的影響;④保持清醒、安寧,以除外精神緊張的影響。

3.體溫能在一定溫度(如37%)水平保持相對穩定可用調定點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下丘腦。PO/AH中的溫度敏感神經元(熱敏神經元和冷敏神經元)起著調定點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機體的調定點在37℃左右,熱敏神經元活動引起的散熱速率和冷敏神經元活動起的產熱速率正好相等,散熱和產熱保持平衡。當體溫升高超過調定點水平時,熱敏神經元活動明顯增強,散熱活動便明顯大於產熱活動,這使得升高的體溫開始降低,直到回到調定點為止;當體溫低於調定點水平時,冷敏神經元活動明顯增強,產熱活動則明顯大於散熱活動,這使降低的體溫開始回升,直到回到調定點為止。因此,正常情況下體溫總是保持在調定點附近。』

4.人體的散熱器官主要是皮膚,其散熱方式有:①輻射散熱散熱量與皮膚溫度和氣溫的溫度差以及有效輻射面積有關。②傳導散熱散熱量與皮膚和物體的溫差及物體的導熱性有關。③對流散熱散熱量與皮膚和空氣的溫差以及風速的大小有關。④蒸

發散熱有不感蒸發和發汗兩種方式,是氣溫等於或高於皮膚溫度時的惟一散熱途徑。不感蒸發與汗腺的活動無關,水分的蒸發不為人們所覺察;發汗是汗腺主動分泌汗液的結果,發汗速度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根據散熱原理,給高熱病人進行降溫的措施有:使用冰囊、冰帽(增加傳導散熱);通風、減少衣著(增加對流散熱);乙醇擦浴(促進蒸發散熱)等。

第八章 排 泄

一、名詞解釋

1.排泄 2.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

3.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4.腎小球濾過率

5.濾過分數6.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7.葡萄糖的吸收極限量 8.球一管平衡

9.腎糖閾lO.滲透性利尿

11.Na+ -H+交換 12.高滲尿

13.低滲尿14.水利尿

15.血漿清除率

二、填空題

1.人體主要的排泄途徑有——、——、——和——。

2.尿生成的三個基本過程包括——、——和——。

3.濾過膜上電學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限制———的大分子物質濾過。

4.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的動力是 ——— ,阻力由——和——組成。

5.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主要有——、——和——。

6.腎小管和集合管對物質的重吸收是——,這樣能保留對機體有用的物質,清除對機體有害和過剩的物質,實現對內環境的凈化。

7.近端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當血中的葡萄糖濃度超過——時,部分葡萄糖就不能被重吸收,隨尿排出而出現糖尿。

8.腎小管主要分泌———— 、————和———— 。

9.終尿中的絕大部分是由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其分泌量的多少取決於——,受——的調節。

10.腎小管上皮細胞每分泌一個H+,可以重吸收1個——和1個——人血,這對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11.外髓部滲透壓梯度的形成是由於髓袢升支粗段對——的主動重吸收和對——— 的繼發性主動重吸收所致。

12.在內髓部,滲透壓梯度是由——和——共同形成的。

13.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血K+升高和血Na+降低均可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

14.如果每天的尿量長期保持在多於——,為多尿;在——,為少尿;少於——,為無尿,均屬不正常現象。正常成人每天約產生35g固體代謝產物,最少

需——尿量才能將其溶解並排出。

15.排尿反射的過程中,存在著——反饋。

三、選擇題

(—)A型題 c.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1.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是D.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

A.腎小球E.腎小囊內膠體滲透壓降低

B.腎小體5.腎炎患者出現蛋白尿是由於

C.腎小管A.腎小球濾過率增高

D.集合管B.腎血漿流量增大

E.腎單位C.血漿蛋白濃度增高

2.腎小球的有效濾過壓等於D.腎小球濾過膜面積大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 E.濾過膜上帶糖蛋白減

膠體滲透壓一囊內壓) 少或消失

B.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 6.腎血流量與全身血液循環相配合

體滲透壓一囊內壓 主要靠下列哪項來調節

C.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 A.自身調節

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B.神經一體液調節

D.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C.負反饋調節

體滲透壓+囊內壓 D.正反饋調節

E.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 E.前饋調節

體滲透壓+囊內壓 7.下列哪種情況可導致腎小球濾過

3.原尿的成分率增高

A.和終尿近似A.腎交感神經興奮

B.葡萄糖比終尿少B.注射大量腎上腺素

C.Ha+、K+濃度比血漿高 C.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

D.比血漿少蛋白質D.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液

E.比血漿少葡萄糖E.注射抗利尿激素

4.下述情況中,使腎小球濾過率增8.最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物質是

多的是 A.帶負電的小分子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B.帶正電的小分子

B.腎血漿流量降低 C.電中性的小分子

D.格正電的大分子 A.55%。650k,

E.帶負電的大分子B.65%一70%

9.促進腎小球濾過的動力是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B.囊內液體膠體滲透壓C.血漿膠體滲透壓D.囊內壓

E.全身動脈壓

10.不屬於濾過膜的結構的是

A.基膜B.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C.裂隙膜D.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

E.帶正電的蛋白質層

11.關於葡萄糖重吸收的敘述,錯誤

的是

A.丸與鈉離子的重吸收相耦聯B.只有近端小管可以吸收C.是一種繼發性主動轉運過程

D.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E.正常情況下,近端小管不能將 腎小球濾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12.可分泌腎素的結構是腎臟的

A.緻密斑B.球外系膜細胞C.間質細胞D.球旁細胞E.感受器細胞

13.給家兔靜脈注射抗利尿激素後尿

量減少,尿液滲透壓增高,其主

要機制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A.對水通透性增高B.對Na『重吸收增多 C.對尿素重吸收增多 D.管腔內溶質濃度降低

E.管腔外滲透壓升高

14.近端小管對№+的重吸收量經常是Na+濾過量的

A.55%~65% B.65%~70% C.75%~80 D.85%~90% E.95%一99%

15.近端小管對小管液的重吸收為

A.低滲重吸收B.等滲重吸收C.高滲重吸收D.受抗利尿激素的調節

E,受醛固酮的調節

16.緻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腎血管血壓變化 B.腎血流的NaCl含量變化 C.腎小管內壓變化 D.腎小管液NaCl含量變化

E.人球小動脈牽張刺激

17.近端小管重吸收的關鍵動力是

A.基側膜上的Na+泵 B.管腔膜上的同向轉運 C.管腔膜上的逆向轉運

D.管腔膜上的電中性轉運E.管腔膜上的生電性轉運

18.大量飲清水後引起尿量增多的主

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B.腎小球濾過率增大C.動脈血壓高D.近端小管滲透壓增高

E.血管緊張素Ⅱ減少

19.腎臟內髓部滲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賴於

A.NaCl B.尿素 C.NaCl和尿素

D.KCI E.NaCl和KCl

20.腎小管對HCO3ˉ的重吸收

A.以HC03-的形式吸收 B.以C02的形式吸收 C.主要在遠端小管進行

D.滯後於Cl一的吸收 E.不依賴於H+的分泌

21.給某患者靜脈注射50%葡萄糖 50ml,患者尿量顯著增加,尿糖定性陽性。分析該患者尿量增多

的主要原因是

A.腎小管對水的通透性降低B.腎小球濾過率增大C.腎小管溶質濃度增加

D.腎小管對Na+吸收減少 E.血容量增大

22.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時

A.醛固酮分泌減少B.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C.腎上腺素分泌減少

D.腎臟NaCl排出減少 E.腎小球濾過率增大

23.終尿中的鉀離子主要來源於

A.腎小球濾過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降支粗段分泌 D.髓袢細段分泌

E.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24.下列情況中,哪些情況下尿量不見增加

A.尿崩症B.糖尿病C.交感神經興奮D.腎動脈血壓升高E.輸入甘露醇

2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鉀排鈉B.保鈉排鉀,C.保鈉保鉀D.排氫排鉀E.排氫保鈉

26.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神經垂體 B.腺垂體 C.視上核 D.視前區 E.腎上腺皮質球狀帶

27.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主要受何種激素的調節

A.ADH B.醛固酮 C.糖皮質激素 D.血管緊張素 E.腎上腺素

28.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

A.循環血量增加B.腎小球濾過率增加C.血鉀濃度增高,血鈉濃度降低

D.交感神經抑制E.副交感神經興奮

29.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 的通透性 B.保Na+、排K+、保水

C.增強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D.促進近端小管對水的重吸收

E.提高內髓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

30.劇烈運動時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體循環動脈血壓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腎血流量減少D.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E.腎小管對水重吸收增加

31.某患者服用對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動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 後,尿量增多,尿的滲透壓下

降,該患者排低滲尿的原因是遠 曲小管、集合管

A.對№+主動重吸收減少B_對Cl-主動吸收減少 C.對水的通透性降低

D·管腔外滲透壓梯度降低E.管腔內溶質濃度增加

32·葡萄糖的重吸收繼發於下列哪種

離子的主動重吸收

A.K+ B.Ca2+ C.Cr- D.№+ E.Mg2+

33·抑制近端小管的Na+._H+交換不引起

A.Na+排出增多 B.CI一排出增多 C.水排出增多 D.HCO-3排出增多

E.葡萄糖排出增多

34·某患者脊髓頸7處橫斷傷後出現尿失禁,其機制是

A·脊髓初級排尿中樞損傷 B·初級排尿中樞與大腦皮質失去聯繫

C·排尿反射傳人神經受損D·排尿反射傳出神經受損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礙

35.陰部神經抑制時

A.尿道內括約肌收縮B.尿道內括約肌舒張C.尿道外括約肌收縮D.尿道外括約肌舒張

E.逼尿肌收縮

(二) B型題

A·腎小球濾過率降低B.水利尿C.滲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內壓升高

1·大量飲清水導致尿量增加稱為 2·下丘腦視上核受損會導致

3·甘露醇利尿的基本原理是 4·輸尿管結石引起少尿是由於

5·低血壓休克的病人尿減少的原因是

A.腎小體 B.近端小管 C.髓樣細段 D.遠端小管 B集合管

6.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合稱

7.髓袢升支粗段與遠曲_小管合稱

8.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

A.100ml以下 B.100—500ml C.1000—2000mID.180LE.2500ml

9·人兩側腎臟24小時生成的原尿量約為

10·正常人每晝夜尿量約為

11·少尿是指每晝夜排出的尿量為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腎上腺素D.血管緊張素ⅡE.腎素

12.調節遠曲小管、集合管對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13.調節遠曲小管、集合管對Na+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14.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醛固酮的主要是

(三) C型題

A.循環血量減少 B.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不是

1·使醛固酮釋放的有效刺激是 2.使ADH釋放的有效刺激是

3.使腎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

A.鈉泵的作用B.載體的作用一C.兩者均有D.兩者均無

4.葡萄糖的重吸收需要

5.NH3的分泌需要

A.有效濾過壓B.濾過膜的面積和通透性C.兩者均有D.兩者均無

6.腎小球濾過率的多少取決於

7.低血壓休克時受到明顯影響的是

8.腎小球腎炎時出現明顯改變的是

A.骶部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作用B.大腦皮層等高位排尿中樞的作 用

C.兩者均有D.兩者均無

9.正常情況下排尿的過程需要

10.脊髓高位截癱後排尿過程依賴

(四) x型題

1.機體的排泄器官有

A.肝B.唾液C.肺D.腎E.皮膚

2.皮質腎單位的結構特點有

A.腎小球體積較大B.含腎素顆粒較多C.人球小動脈的口徑比出球小動脈的口徑小

D.進球小動脈的口徑比出球小動 脈的口徑大

E.髓袢很短』

3.腎血流量的調節有

A.自身調節B.交感神經調節 C.副交感神經調節 D.體液因素調節 E.正反饋調節

4.影響努小球濾過的因素有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B.血漿膠體滲透壓C.濾過膜的通透性D.囊內壓E.腎血漿流量

5.應急情況下,腎血流量減少,這是通過哪些調節機制來實現的

A.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加強B.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加強C.迷走神經系統活動加強

D.腎上腺髓質分泌E.自身調節

6.能引起腎素分泌的因素是

A.循環血量減少 B.動脈血壓降低 C.腎小球濾過№+減少 D.腎小球濾過K+減少

E.NH3的分泌

7.近端小管能主動重吸收的物質包括

A.Na+ B.Cl— C.K+ D.H20 E NH3

8.醛固酮

A.是由近球小體分泌的B.使腎小管重吸收鈉增多C.保鈉排鉀D.使腎小管重吸收鉀增多

E.使血容量減少

9.腎小球的有效濾過壓取決於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B.濾過膜的通透性C.血漿膠體滲透壓D.血漿晶體滲透壓

E.囊內壓

10.尿液的濃縮與稀釋機製取決於

A.腎小球濾過率B.血漿膠體滲透壓C.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換作用D.腎髓質滲透梯度

E.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11.近球小體包括

A.球旁細胞B.緻密斑C.足突D.裂隙膜E.球外系膜細胞

12.大失血引起尿量減少是由於

A.交感興奮,腎動脈收縮,腎 血漿流量減少 B.ADH釋放增多

C.腎素-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興奮 D.發汗量增多 E.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降低, 濾過減少

13.腎臟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有

A.腎素B.促紅細胞生成素C.1,25一二羥維生素D3 D.醛固酮 E.抗利尿激素

14.有關葡萄糖的重吸收,正確的敘述是

A.葡萄糖的重吸收全部在近端小管完成B.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一個主動轉運過程

C.需與Na+結合併與同一載體協同轉運入細胞內 D.近端小管對葡萄糖部分重吸收

E.正常情況下部分葡萄糖不被 重吸收

15.集合管的功能包括

A.主動重吸收水B.主動重吸收c1一 C.分泌H+ D.分泌K+ E.分泌NH3

16.關於醛固酮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近球細胞分泌B.由緻密斑分泌C.促進K+分泌 D.促進Na+重吸收

E.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

17.影響腎小管重吸收的激素是

A.血管緊張B.醛固酮C.甲狀旁腺素D.心房鈉尿肽E.甲狀腺激素

18.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的因素是

A.嚴重嘔吐、腹瀉B.大量輸入生理鹽水C.輸血D.靜脈輸注白蛋白

E.大量輸5%葡萄糖溶液

19.腎小管分泌H+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B.遠曲小管C.集合管D.髓袢升支E.髓袢降支

20.盆神經興奮時

A.膀胱逼尿肌鬆弛 B.膀胱逼尿肌收縮 C.尿道內括約肌收縮 D.尿道外括約肌鬆弛

E.尿道內括約肌鬆弛

四、問答題、

1.體內有哪些排泄途徑,主要的排泄器官及其作用。

2.人體在劇烈運動時,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化及機制。

3.闡述原尿的生成過程。 4.敘述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5.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及機制。6.給健康家兔靜注20%葡萄糖5ml後尿量有何變化,為什麼?

7.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和K+的意義。 8.濃縮尿和稀釋尿的形成及其意義。

9.人體劇烈運動後,尿量的變化及其機制。 10.醛固酮的作用及其調節。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排泄指機體將物質代謝的終產物和進人體內的異物以及過剩的物質,經血液循環由相應的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

2.當腎動脈血壓在80一180mmHg之間變動時,腎血流量能維持相對穩定。這種腎血流量不依賴於神經和體液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的血壓變動範圍內保持相對恆定的現象,稱為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

3.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質經濾過膜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的過程,稱為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4.單位時間(min)內兩腎生成的原尿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成人在安靜時

約為125ml/min。

5.腎小球濾過率與每分鐘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稱為濾過分數。在腎血漿流量為

660mI/min時,濾過分數約為19%。

6.原尿進入腎小管後稱為小管液。小管液在流經腎小管和集合管時,其中大部分的水和溶質被管壁細胞吸收回血液的過程,稱為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7.人的兩腎全部近端小管在單位時間內能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量,稱為葡萄糖的吸收極限量。

8.無論腎小球濾過率增多或減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終占濾過量的65%-70%,這種關係稱為球-管平衡。

9.尿中開始出現葡萄糖時的最低血糖濃度,稱為腎糖閾。

10.由於小管液中.韻溶質含量增多,滲透壓增高,使水的重吸收減少而發生尿量增多的現象,稱為滲透性利尿。

11.腎小管分泌H+與Na+的重吸收呈逆向轉運,二者相互聯繫,稱為Na+.H+交換。

12.排出的尿滲透壓比血漿的高,稱為高滲尿,表明尿液被濃縮。

13.排出的尿滲透壓比血漿的低,稱為低滲尿,表明尿液被稀釋。

14.一次性大量飲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釋放減少而引起尿量明顯增多的現象,稱為水利尿。

15.血漿清除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腎能將多少毫升血漿中的某種物質完全清除出去,此血漿毫升數稱為該物質的血漿清除率(ml/min)。

二、填空題

L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膚、腎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3.帶負電荷

4.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5.有效濾過壓、濾過膜的面積和通透性、腎血漿流量

6.有選擇性的 7.腎糖閾 8.H+、NH3K+ 9.K+、血K+濃度、醛固酮

10.Na+、HCO-3 11.Na+.Cl一 12.尿素及其再循環、NaCl

13.球狀帶、醛固酮 14.2.5L、O.1—0.5L、0.1L、0.5L 15.正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E 2.C 3.D 4.C 5.E 6.B 7.C 8.B 9.A 10.E 11.E 12.D 13.A 14.B 15.B 16.D 17.A 18.A

19.C 20.B 21.C 22.D 23.E 24.C 25.B 26.C 27.A 28.C 29.A 30.C 31.D 32.D 33.E 34.B 35.D

(二)B型題

1.B2.D 3.C 4.E 5.A 6.B 7.D 8.A 9.D 10.C 11.B 12.A 13.B 14.D

(三)C型題

1.A 2.C 3.A 4.C 5.D 6.C 7.A 8.B 9.C 10.A

(四)X型題

1.ABCDE 2.BDE 3.ABD 4.ABCDE 5.BD 6.ABC7.AC 8.BC

9.ACE 10.CDE 11.ABE 12.ABCE 13.ABC 14.ABC 15.BCDE 16.CDE

17.BCD 18.BCE 19.ABC 20.B

四、問答題

1.人體內的排泄途徑有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膚和腎。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腎。通過腎生成尿排出的代謝終產物的種類最多、數量最大,並可隨機體的不同狀態而改變尿量和尿中物質的禽量,在凈化內環境、維持其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中起著重要作用,故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

2.當人體劇烈運動時,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會減少。因為,此時體內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支配腎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增多;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多,二者均使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減少,腎毛細血管血壓降

低,有效濾過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

3.正常的腎血漿流量是原尿生成的前提。安靜時正常成人的兩腎血漿流量約為660ml/min。濾過膜及其選擇性的通透性,是原尿生成的結構基礎。濾過膜由三層結構組成。內層是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細胞間有50~100nm的圓形微孔,對血漿中的物質幾乎無限制作用;中間層是基膜,由水合凝膠形成的纖維網結構,網孔直徑4~8nm.可允許水和部分溶質通過;外層是腎小囊臟層上皮細胞,伸出的足突相互交錯,形成的裂孔上覆蓋一層薄膜,膜上有4—14nm的微孔,可限制蛋白質通過。以上三層結構上的微孔組成了濾過膜的機械屏障。此外,在濾過膜的各層,均覆蓋著一層帶負電荷的物質(主要是糖蛋白),其作用是限制帶負電荷的大分子物質的濾過,故這些物質起著電學屏障的作用。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促使腎小球濾過的力是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和腎小囊內液的膠體滲透壓。由於腎小囊內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極低,形成的膠體滲透壓可忽略不計,故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是腎小球濾過作用的惟一動力。阻止腎

小球濾過的力是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腎人球小動脈端和出球小動脈端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壓為45mmHg;囊內壓約為10mmHg;在人球小動脈端,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漿膠體滲透壓約為25mmHg,在人球小動脈端的有效濾過壓等於10mmHg。在血液流向出球小動脈端的過程中,由於水分和晶體物質不斷被濾出,使血漿中的蛋白質濃度相對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逐漸升高,有效濾過壓逐漸下降,當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至35mmHg時,有效濾過壓下降到零,濾過作用停止。

4.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有有效濾過壓、濾過膜及其通透性和腎血漿流量。有效濾過壓是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動力。在安靜狀態下,由於腎血流量存在自身調節機制,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保持相對穩定,腎小球濾過率基本不變。人體大失血後,由於循環血量急劇減少,血壓下降到40mmHg以下時,腎小球無濾過。正常人的血漿蛋白濃度比較穩定。某些疾病使血漿蛋白的濃度明顯降低,或由靜脈輸入大量生理鹽水使血漿稀釋,均可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濾過壓升高,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小囊內壓在腎盂或輸尿管結石形成或受到腫物壓迫使尿流阻塞時,可致腎盂內壓升高,腎小囊內壓也將升高,有效濾過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正常情況下,濾過膜的面積和通透性都比較穩定。在急性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球毛細血管的管腔變窄,使具有濾過功能的面積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亦減少;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或消失,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血漿蛋白質甚至血細胞「漏」出,出現少尿、蛋白尿和血尿。腎血漿流量增加,如由靜脈大量輸入生理鹽水和5%葡萄糖溶液期間,腎小球毛細血管內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的速率和有效濾過壓下降的速率均減慢,產生濾過作用的毛細血管長度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增多。

5.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僅限於近端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其餘的各段腎小管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葡萄糖的重吸收是繼發於Na+的主動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Na+與上皮細胞刷狀緣上的轉運體結合形成複合體後,引起其構型改變,使Na+易化擴散入細胞內,葡萄糖亦伴隨進入。在細胞內,Na+、葡萄糖和轉運體分離,後者恢復原構型。Na+被泵人組織液,葡萄糖則和管周膜上的載體結合,易化擴散至管周組織液再人血。

6.給健康家兔靜注20%葡萄糖5ml後尿量會增多和出現糖尿。因為,靜注20%葡萄糖5ml後使血漿葡萄糖濃度升高,小管液中葡萄糖的溶質含量增多,超過腎糖閾,部分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重吸收,小管液滲透壓增高,妨礙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使其排出增多,故尿量增多並出現糖尿。

7.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均有分泌H+的功能。細胞內的H+和小管液中Na+與細胞膜上的轉運體結合,H+被分泌到小管液中,小管液中的Na+則被重吸收入細胞。在細胞內生成的HCO-;擴散至管周組織液,同其中的Na+生成NaHCO3~併入血。碳酸氫鈉是體內重要的鹼貯備。尿液中的K+主要是由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在小

管液中的Na+重吸收入細胞內的同時,K+被分泌到小管液內。由於Na+.K+交換和Na+.H+交換都是Na+依賴性的,故二者呈競爭性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和-K+的功能,對保持體內的酸鹼和Na+、K+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8.髓袢升支粗段對NaCI的主動重吸收和對水不通透所形成的低滲小管液,是尿液得以稀釋的基礎。如機體內水過多,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釋放減少集合管管壁對水通透性降低或不通透,水重吸收減少,。NaCI則被繼續重吸收,最終形成大量的稀釋尿。當機體缺水時,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釋放增多,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溶質則保留在管腔內液中,形成濃縮尿。腎對尿液的濃縮和稀釋作用,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排出水,以維持體內的水平衡和體液滲透壓的相對穩定。

9.在人體劇烈運動後,因運動期間大量出汗而導致體內水分喪失,血漿晶體滲透

壓升高,使視上核和室旁核細胞分泌、神經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液濃縮,水分排出減少,有利於血漿晶體滲透壓恢復到正常範圍。

1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Na+的重吸收,同時促進C1一和水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具有維持Na+/K+平衡和維持細胞外液容量穩定的作用。 ,

醛固酮的分泌受腎素.血管腎張素一醛固酮系統的調節,當循環血量減少時,引起進球小動脈牽張感受器興奮、緻密斑感受器被激活和交感神經興奮,均促使近球細胞分泌腎素增加,進而使血管腎張素Il增多,血管腎張素Ⅱ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醛固酮增多。另外,當血K+濃度增高(和)或血Na+濃度降低時,也可直接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醛固酮。

第九章 感覺器官

一、名詞解釋

1.感受器 2.感覺器官 3.適宜刺激 4.換能作用5.編碼作用 6.適應現象

7.感受器電位 8.瞳孔近反射 9.瞳孔對光反射 10.視力(視敏度)

11.視野 12.暗適應 13.明適應 14.盲點 15.簡化眼

二、填空題

1.人眼的適宜刺激是一定波長的——。

2.人眼的折光系統包括——、——、——和——。

3.根據適應的快慢可將感受器分為——和——。

4.視近物時,眼發生——、——和——三方面的調節反應。

5.眼的最大調節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體的最近距離來衡量,這個距離稱為————。

6.由於晶狀體彈性減弱,看近物時調節能力降低的眼稱為——,可配戴適度的——— 鏡矯正。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視桿系統接受——光的刺激,對光的敏感度——,辨別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和——分辨顏色。

9.視錐系統接受——光的刺激,對光的敏感度——,辨別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和——分辨顏色。

10.視網膜中存在分別對——光、——光和——光特別敏感的三種視錐細胞。

n.在同一光照條件下,白色視野最——,綠色視野最——。

12.人耳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在——至——Hz。 .

13.聲波振動頻率愈低,行波傳播愈——,最大行波振幅出現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E.觸覺感受器

1.下列結構中,哪個屬於感覺器官 2.下列感受器中,哪個屬於快適應

A.痛覺感受器感受器

B.冷敏神經元A.環層小體

C.本體感受器B.腱器官

D.耳 C.肌梭

E.觸覺感受器D.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

E.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3.下列對感受器電位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也稱為發生器電位B.是感覺末梢或感受細胞上的局 部電位

C.具有「全或無」的性質 D.以電緊張形式擴布 E.表現總和現象

4.關於視近物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視覺信號到達視覺中樞B.反射弧包括中腦C.睫狀肌收縮D.懸韌帶緊張

E.晶狀體向前、後方凸出,前突更明顯

5.能使近物發出的輻散光聚焦於視

網膜的功能,稱為

A.幅輳反射B.瞳孔近反射C.瞳孔對光反射D.角膜反射E.眼折光調節反射

6.眼作最大程度調節後能看清物體的最近距離,稱為

A.節點B.前主焦點C.後主焦點D.遠點E.近點

7.懸韌帶的放鬆可使 A.瞳孔縮小 B.晶狀體曲度增加『。 C.晶狀體曲度減少

D.角膜曲度增加E.角膜曲度減少

8.散光眼的產生原因為

A.晶狀體曲率半徑過小B.眼球前後徑過長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D.眼球前後徑過短

E.睫狀肌疲勞或萎縮

9.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幾乎全是視錐細胞的區域在

A.黃斑 B.中央凹 C.視神經 D.視乳頭 E.視網膜周邊部 ,

10.下列關於視錐細胞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外段的形態與視桿細胞不同 B.外段中的感光色素為視紫紅質

C.能產生感受器電位 D.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E.部分細胞對紅色光敏感

11.下列顏色視野中,範圍最小的為

A.黃色B.白色C.綠色D.紅色E.藍色

12.中央凹處視網膜的視力好和色覺強的原因是

A.視桿細胞多而集中,單線聯繫B.視桿細胞多而集中,聚合聯繫

C.視錐細胞多而直徑最大,單 線聯繫 D.視錐細胞多而直徑最小,聚合聯繫

E.視錐細胞多而直徑最小,單 線聯繫

13.夜盲症產生的原因是

A.維生素A缺乏 B.維生素A過多 C.視蛋白過多 D.視蛋白過少 E.視紫紅質過多

14.近視眼與正常眼相比,近視眼的

A.近點大,遠點小B.近點和遠點都大C.近點小,遠點大D.近點和遠點都小

E.近點大,遠點不變

15.關於遠視眼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眼球前後徑過短B.眼的折光力過弱C.平行光線聚集於視網膜前

D.平行光線聚集於視網膜後E.可用凸透鏡矯正

16.視力(視敏度)測定的是哪種細

胞的功能

A.視桿細胞B.視錐細胞C.毛細胞D.神經節細胞E.雙極細胞

17.聲波傳向內耳的主要途徑是

A.外耳一鼓膜一聽骨鏈一前庭窗一內耳B.外耳一鼓膜一聽骨鏈一蝸窗 一內耳

C.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氣一蝸 窗一內耳

D.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氣一前 庭窗一內耳 E.顱骨一耳蝸內淋巴

18.關於中耳和聽骨鏈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鼓膜和聽骨鏈等構成聲波主 要的傳導途徑 B.錘骨、砧骨和鐙骨依次連接成聽骨鏈

C.錘骨柄附著於鼓膜,鐙骨底板與蝸窗相接 D.鼓膜和聽骨鏈能增加聽覺的敏感度

E.聽骨鏈有保護內耳的作用

19.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動頻率區域為

A.O一16Hz , B.16—20000HzC.1000—3000Hz 。 D.3000—30000Hz

E.30000—40000Hz

20.引起耳蝸頂部的基底膜出現最大行波振幅的是

A.高頻聲波B.中頻聲波C.低頻聲波D.任何頻率的聲波E.高強度聲波

21.飛機驟升(降)時,旅客口食糖 果有助於調節何處的壓力平衡

A.基底膜兩側 B.中耳與內耳間 C.前庭膜兩側 D.蝸窗膜內外 E.鼓室與大氣間

(二)B型題

A.稜鏡B.平面鏡C.凹透鏡D.凸透鏡E.圓柱透鏡

1.遠視眼矯正應戴 2.散光眼矯正應戴

3.老花眼矯正應戴

A.低頻聽力受損B.高頻聽力受損C.聽力無影響D.傳音性耳聾E.感音性耳聾

4.鼓膜穿孔引起 5.耳蝸神經病變引起

6.頂部耳蝸受損導致

A.眼球前後徑過長B.眼球前後徑過短C.晶狀體彈性降低D.眼的折光能力過弱

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7.近視眼是由於

8.老花眼是由於

(三)C型題』

A.視錐細胞B.視桿細胞C.兩者皆有D.兩者皆無

1.與暗適應全過程有關的是

2.與明適應初期耀眼光感有關的是

A.色盲B_色弱C.兩者皆有D.兩者皆無

3.缺乏維生素A可引起

4.缺乏某種視錐細胞可引起

A.氣傳導減弱B.骨傳導減弱 N C.兩者皆有 D.兩者皆無

5.傳音性耳聾

6.感音性耳聾

A.產生去極化型感受器電位B.產生超極化型感受器電位C.兩者皆有。D.兩者皆無

7.視桿細胞可能

8.視錐細胞可以

9.神經節細胞可以

(四)x型題

1.屬於感受器的有

A.外周感覺神經末梢B.環層小體C.耳蝸中的毛細胞D.眼E.前庭器官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

A.有適宜刺激B.有適應現象C.可將刺激中所含信息進行編碼D.可將各種刺激形式轉變為傳入神經纖維上的動作電位

E.能獨立產生感覺

3.感受器電位的特徵有

A.非「全或無」性B.有總和現象C.電緊張式的短距離擴布D.均為去極化型的局部電位

E.均為超極化型的局部電位

4.不同種類感覺的引起取決於

A.刺激性質B.被刺激的感受器C.衝動抵達皮層感覺區的部位D.刺激頻率

E.刺激的強度

5.不同強度刺激的編碼通過

A.感覺神經纖維上衝動的幅度B.感覺神經纖維上衝動的頻率C.感覺神經纖維上衝動的波形

D.感覺神經纖維興奮的數量E.感覺神經纖維的長短

6.視近物時,眼的調節過程包括

A.晶狀體變凸 B.瞳孔縮小 C.眼球會聚 D.眼裂增大 E.眼裂變小

7.視近物時,瞳孔縮小的意義是

A.減少入眼光量B.減少折光系統的球面像差C.減少折光系統的色像差

D.增加折光系統的折光能力E.減弱折光系統的折光能力

8.視錐細胞的特徵為

A.愈近中央凹分布愈少B.對光的敏感度不如視桿細胞C.不能分辨顏色

D.辨別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較高E.能分辨顏色

9.關於人眼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視網膜中存在兩種感光細胞 B.兩種感光細胞在視網膜中的分布是均勻的

C.它們的感光色素不一樣D.感光細胞與雙極細胞、神經節細胞的聯繫均為「單線聯繫」

(即1:1:1)

E.能分辨顏色的是視錐細胞

10.視桿系統的特徵為

A.主要分布在視網膜中央凹處B.感光色素為視紫紅質C.對顏色的分辨能力高

D.對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E.不能分辨顏色

11.有關老花眼的敘述正確的是

A.看近物不清B.晶狀體彈性降低所致C.看近物要戴凸透鏡D.近點變遠

E.看遠物戴凸透鏡反而不清

12.有關視紫紅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光照下分解為視蛋白和視黃醛

B.分解時視桿細胞上出現電位 變化

C.缺乏維生素A時造成夜盲症

D.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它的合成與分解保持平衡

E.光照時合成視紫紅質

13.視覺的三原色學說認為

A.視網膜中存在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

B.它們分別含三種不同的感光 色素

C.不同色光的刺激,引起三種視錐細胞興奮的比例不同

D.紅色盲和綠色盲多見

E.色覺由視桿細胞完成

14.關於視力的敘述,錯誤的是

A.視力可由視角來判斷

B.視角大時表明視力好

C.視力是分辨物體上相距最小的兩點能力

D.通常所說的視力是指中央凹視桿細胞的功能

E.通常所說的視力是指周遍區 域視桿細胞的功能

15.關於生理性盲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盲點處僅缺乏視錐細胞

B.盲點處缺乏視錐細胞和視桿 細胞

C.位於中央凹的鼻側

D.位於視神經乳頭處

E.可被雙眼視覺消除

16.關於雙眼視覺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可彌補單眼視野中的盲點

B.可擴大視野

C.可產生立體感

D.人和所有動物的視覺均為雙 眼視覺

E.不能彌補單眼視野中的盲點

17.行波學說認為

A.基底膜產生最大振幅的部位 取決於聲波頻率的高低

B.聲音頻率越高,基底膜最大 振幅部位越接近蝸底

C.耳蝸底部受損時主要影響低 頻聽力

D.聲音頻率越高,基底膜最大 振幅部位越接近蝸頂

E.耳蝸頂部受損時主要影響高頻聽力

18.橢圓囊和球囊的適宜刺激是

A.直線正加速度運動B. 直線勻速運動C.直線負加速運動D.旋轉變速運動

E.旋轉勻速運動

19.眼震顫特徵為

A.是一種特殊的前庭反應B.橢圓囊囊斑受刺激而產生C.球囊囊斑受刺激而產生

D.半規管壺腹嵴受刺激而產生E.包括慢動相和快動相兩種活動

20.眼震顫出現於

A.旋轉開始前B.旋轉突然開始時C.旋轉持續勻速進行中D.旋轉突然停止時

E.以上情況均不出現

21.關於視野的範圍敘述正確的是

A.白色視野最小B.顳側視野大於鼻側C.綠色視野最大D.下側視野大於上側

E綠色視野最小

四、問答題

1.注視著的物體由遠移近時,眼發生哪些調節? 2.敘述近視眼的形成原理及矯正方法。

3.敘述遠視眼的形成原理及矯正方法。 4.維生素A與視覺有什麼關係?

5.請寫出氣傳導的具體途徑。 6.請敘述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

【參考答案】 .

一、名詞解釋

1.感受器是指專門感受機體內外環境變化的裝置。。

2.感受器與它們的附屬結構共同組成的感受裝置稱為感覺器官,也就是說,感覺器官,除含有感受器外,還包含有一些附屬結構,如視覺器官,聽覺器官等。

3.一種感受器通常只對一種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這種形式的刺激稱為該感受器的適宜刺激。

4.感受器的換能作用是指它具有轉換能量形式的作用。各種感受器所能感受的刺激形式雖然不同,但是它們在功能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能把感受到的刺激能量,如聲能、光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等,轉換為生物電形式的電能,也就是引起生物電的變化,最終以神經衝動的形式傳人中樞。因此,感受器可以看成是生物換能器。

5.感受器在把刺激信號轉換成動作電位的過程中,不但發生能量形式上的轉換,同時還能把刺激信號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編排成神經衝動的不同序列,這種現象稱為感受器的編碼作用。

6.以同一強度的刺激持續作用於感受器時,隨著時間的延長感受器的閾值會逐漸受器的編碼作用。升高,即對該刺激變得不敏感,這種現象稱為感受器的適應現象。

7.感受器在換能過程中,一般不是把刺激能量直接轉變成神經衝動,而是先在感受器細胞內引起過渡性電變化,稱為感受器電位。

8.看近物時,可反射性地引起瞳孔縮小,這種現象稱為瞳孔的近反射,也稱瞳孔調節反射。

9.當用不同強度的光線照射眼時,瞳孔的大小可隨光線的強弱而改變。當光線強時,瞳孔會縮小,當光線弱時,瞳孔會變大。瞳孔這種隨著光照強弱而改變大小的現象稱為瞳孔的對光反射,也稱光反射。

10.視力也稱視敏度,是指眼對物體細微結構的分辨能力,也就是分辨物體上兩點間最小距離的能力。,

11.單眼固定不動正視前方一點時,該眼所能看到的範圍,稱為視野。

12.從明亮的地方突然進入暗處,起初對任何東西都看不清楚,經過一定時間後,視覺敏感度逐漸升高,在暗處的視覺逐漸恢復。這種突然進入暗環境後視覺逐漸恢復正常的過程稱為暗適應。

13.從暗處突然來到亮處,最初只感到耀眼的光亮,看不清物體,需經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視覺。這種突然進入明亮環境後視覺逐漸恢復正常的過程稱為明適應。

14.在視神經穿過視網膜的地方形成視神經乳頭,此處沒有感光細胞,故沒有感光功能,是生理上的盲點,大約在中央凹鼻側的3mm處。如果一個物體的成像正好落在此處,人將看不到該物體。

15.簡化眼是一種假想的人工模型,其光學參數與正常人眼折光系統總的光學參數相等。

二、填空題

1.電磁波2.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3.快適應感受器、慢適應感受器

4.晶狀體變凸、瞳孔縮小、眼球會聚5.近點

6.老花眼、凸透7.適宜刺激、換能作用、編碼作用、適應現象

8.弱、較高、差、不能9.強、較低、強、能10.紅、綠、藍11.大、小 。

12.16、200O0 13.遠、頂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D 2:A 3.C4.D 5.E 6.E 7.B8.C 9.B 10.B 11.C 12.E 13.A 14.D 15.C 16.B 17.A .18.C 19.B 20.C 21.E

(二)B型題

1.D2.E3.D 4.D 5.E 6.A 7.A8.C

(三)C型題

1.C2.B3.D 4.A 5.A 6.C 7.B8.B9.D

(四)X型題

1.ABC 2.ABC 3.ABC4.ABC 5.BD 、

6.ABC 7.ABC8.BDE 9.ACE 10.BDE

11.ABCDE 12.ABC 13.ABCD 14.BDE 15.BCDE16.ABC 17.AB 18.AC 19.ADE 20.BD 21.BDE

四、問答題

1·注視近物時晶狀體的凸度加大,尤其是向前凸起更為明顯;瞳孔縮小;眼球會聚。

2·近視眼多數是由於眼球的前後徑過長引起的,也有一部分人是由於折光系統的折光力過強引起的。近視眼看遠物時,由遠物發來的平行光線不能聚焦在視網膜上,而是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矯正近視眼通常使用的辦法是配戴合適的凹透鏡。

3·遠視眼多數是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引起的,也可由於折光系統的折光力過弱引起。遠視眼在安靜狀態下看遠物時,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之後,矯正的辦法是配戴合適的凸透鏡。

4·維生素A與視黃醛的化學結構相似,經代謝可轉變成視黃醛。在視紫紅質分解與再合成的過程中,總有一部分視黃醛被消耗,如果長期維生素A攝人不足,就會影響人在暗光下的視力,引起夜盲症。

5·氣傳導:聲波經外耳道空氣傳導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骨鏈和前庭窗傳人耳蝸,這種傳導方式稱為氣傳導,是引起正常聽覺的主要途徑。

6·半規管的功能是感受頭部的旋轉變速運動。橢圓囊和球囊的功能是感受頭部的空間位置和直線變速運動。

第十章 神經系統

一、名詞解釋

1.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2.軸漿運輸 3.突觸 4.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5.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6.非突觸性化學傳遞 7.神經遞質 8.神經調質

9.遞質的共存 10.中樞延擱 11.突觸的可塑性 12.突觸後抑制

13.傳人側支性抑制 14.返回性抑制15.突觸前抑制16.特異投射系統

17.非特異投射系統 18.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 19.牽涉痛 20.運動單位

21.牽張反射 22.腱反射 23.肌緊張 24.屈反射

25.交叉伸肌反射 26.脊休克 27.去大腦僵直 28.膽鹼能纖維

29.腎上腺素能纖維 30.膽鹼能受體 31.腎上腺素能受體 32.應急反應

33.受體阻斷劑 34.生物節律 35.第二信號系統 36.自發腦電活動

37.皮層誘發電位

二、填空題

1.神經纖維對所支配組織的作用主要有兩種,即——和——。

2.神經纖維傳導衝動的特徵是——、——、——和——。

3.突觸後電位有兩種,即——和——。

4.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是突觸後膜出現——;抑制性突觸後電位是突觸後膜產生——。

5.中樞興奮傳布的特徵有——、——、——、——和——。

6.根據中樞抑制產生的機制不同,一般分為——和——。

7.突觸後抑制分為——和——兩種類型。

8.感覺投射系統可分為——和——兩大類。

9.全身體表感覺在大腦皮層的投射區主要位於——;本體感覺在大腦皮層的投射區位於——。

10.視覺投射區位於——;聽覺代表區位於——和——。

11.皮膚痛覺有兩種類型即——和——。

12.牽張反射有——和——兩種類型。

13.腦幹對肌緊張的調節,主要是通過腦幹網狀結構的——、和———、實現的。

14.小腦的主要功能是——、——和——。

15.基底核損傷主要引起兩種疾病,即——和——。

16.中央前回對軀體運動控制的特徵是——、———。

17.大腦皮層發出的運動信號下行通路主要有——和———。

18.自主神經系統所支配的效應器為——、———、和——。

19.外周神經遞質主要有——和——。

20.傳出神經根據末梢釋放的遞質不同主要分為———和————。

21.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是————,

節後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是————。

22.條件反射形成的基本過程是——與———在時間上的結合,這個結合過程稱為——。

23·依據頻率和振幅的不同,正常腦電圖的基本波形分為—————、————、————、和———四種。

三,選擇題

(I)A型題 D.遞質的囊泡和分泌顆粒是通

1·突觸後神經元發生動作電位的起 過慢速軸漿運輸運送的始部位是 E.胞體合成的由蛋白質構成的

A·突觸後膜 微管和微絲是通過快速軸漿

B.樹突始段 運輸運送的 。

C·樹突末梢 5.關於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速度

D·軸突始段 A.直徑較細的傳導速度較快

E·軸突末梢 B.直徑較粗的傳導速度較慢

2·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有 C.有髓纖維傳導速度較快

A·對神經系統的支持作用D.C類纖維傳導速度較A 類快

B·對神經元的營養作用 E.低溫下傳導速度較快

C·對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絕緣6.動作電位到達突觸前膜引起遞質 釋放與哪種離子的跨膜移動有關

D·對神經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 A.K+內流

用 B,Na+內流

E.以上都有 C.Cl-內流

3·關於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 D.Mg2+內流

錯誤的是 E.Ca2+內流

A·需保持生理完整性7.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主要與

B·具有絕緣性 『 哪種離子跨突觸後膜內流有關

C·傳導速度接近光速 A.Na+

D.可以雙向傳導 B.Caz+

E.能較長時間保持不衰減性傳 C.K+

導興奮的能力 D.Cl一

4·關於神經纖維軸漿運輸的敘述, E.Mg2+

正確的是 8.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主要與

A·順向軸漿運輸的方向是從軸哪種離子跨突觸後膜內流有關

突末梢向胞傳 A.Na『

B.逆向軸漿運輸的方向是從胞 B.Caz+

體向軸突末梢 C.K+

C.逆向軸漿運輸可運送某些病 D.Cl一

毒和毒素 E.Mg2+

9.關於突觸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B.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C.突觸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是一種化學門控通道

D.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是發生在突觸後膜的動作電位

E.抑制性突觸後電位降低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

10.中樞神經元之間具有反饋作用的聯繫方式是

A.幅散式B.聚合式 c.直線式 D.鏈鎖式 E.環式

11.下列關於興奮通過突觸傳遞的特徵,錯誤的是

A.具有單向性 B.有一定的時間延擱 C.可以總和

D.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節律與突觸前神經元不同E.對內環境變化不敏感

12.關於突觸傳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具有雙向性 B.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節律與 突觸前神經元不同 C.對內環境變化不敏感

D.突觸後電位不能總和 E.不易疲勞

13.關於突觸後抑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A.需通過中間神經元實現 B.該中間神經元屬於抑制性神經元

C.該神經元被抑制時使突觸後神經元被抑制 D.傳人側支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

E.返回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

14.突觸前抑制的產生是由於

A.突觸前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 B.突觸前膜發生超極化 C.突觸前興奮性遞質釋放減少

D.突觸前遞質耗竭、、 E.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

15.產生突觸前抑制的結構基礎是

A.軸突,胞體型突觸 B.軸突-樹突型突觸 C.軸突-軸突型突觸 D.胞體一胞體型突觸

E.樹突一胞體型突觸

16.影響反射時間的長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的性質 B.感受器的敏感度 C.神經纖維的直徑 D.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

E.反射弧中突觸的個數

17.反射活動發生後放的結構基礎是神經元之間的

A.幅散式聯繫 B.聚合式聯繫 C.直線式聯繫 D.鏈鎖式聯繫 E.環式聯繫

18.由閏紹細胞與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構成的環式聯繫所產生的抑制稱為

A.突觸前抑制 B.交互抑制 c.傳人側支性抑制 D.返回性抑制 E.側支抑制

9.關於突觸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

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B.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C.突觸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是一種化學門控通道

D.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是發生在突觸後膜的動作電位

E.抑制性突觸後電位降低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

10.中樞神經元之間具有反饋作用的聯繫方式是

A.幅散式 B.聚合式 C.直線式 D.鏈鎖式 E.環式

11.下列關於興奮通過突觸傳遞的特徵,錯誤的是

A.具有單向性 B.有一定的時間延擱 C.可以總和 D.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節律與

突觸前神經元不同

E.對內環境變化不敏感

12.關於突觸傳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具有雙向性 B.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節律與突觸前神經元不同

C.對內環境變化不敏感 D.突觸後電位不能總和 E.不易疲勞

13.關於突觸後抑制的敘述,錯誤的是.

A.需通過中間神經元實現 B.該中間神經元屬於抑制性神經元

C.該神經元被抑制時使突觸後靜章神經系統 神經元被抑制

D.傳人側支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E.返回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

14.突觸前抑制的產生是由於

A.突觸前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 B.突觸前膜發生超極化 C.突觸前興奮性遞質釋放減少

D.突觸前遞質耗竭 E.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

15.產生突觸前抑制的結構基礎是

A.軸突,胞體型突觸 B.軸突-樹突型突觸 C.軸突-軸突型突觸 D.胞體一胞體型突觸

E.樹突一胞體型突觸

16.影響反射時間的長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性質 B.感受器的敏感度 C.神經纖維的直徑 D.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

E.反射弧中突觸的個數

17.反射活動發生後放的結構基礎是神經元之間的

A.幅散式聯繫 B.聚合式聯繫 C.直線式聯繫 D.鏈鎖式聯繫

E.環式聯繫

18.由閏紹細胞與脊髓前角運動神經 元構成的環式聯繫所產生的抑制稱為

A.突觸前抑制 B.交互抑制 C.傳人側支性抑制 D.返回性抑制 E.側支抑制

19.軀體感覺傳導的總換元站是

A.腦幹網狀結構 B.下丘c.腦橋D.延髓E.丘腦

20.丘腦特異投射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A.維持覺醒 B.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c.引起特定的感覺 D.調節內臟活動

E.協調軀體運動

21.丘腦非特異投射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A.維持睡眠狀態 B.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c.調節內臟活動

D.協調軀體運動 E.引起牽涉痛

22.關於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多突觸接替的上行系統 B.經丘腦特異投射系統發揮作用 c.起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的作用

D.該系統受刺激時出現覺醒狀態的腦電波 E.其功能不易受藥物影響

23.下列哪項不符合體表感覺在大腦皮層第一感覺區的投射規律

A.、頭面部感覺投向對側皮層 B.投射區的空間排列整體上是倒置的

c.頭面部投射區內部的空間排列是正立的 D.感覺靈敏度高的體表感覺投射區相對較大

E.產生的感覺定位明確而且清晰

24.下列哪項不是內臟痛的特點

A.疼痛發起緩慢 B.定位不準確 c.定性不清楚 D.缺血和炎症刺激易引起內臟痛

E.牽拉刺激不易引起內臟痛

25.引起肌梭感受器興奮的是

A.梭外肌收縮 。 R.梭外肌舒張 c.梭外肌受牽拉 D.梭內肌舒張

E.梭內肌緊張性降低

26.肌梭是一種

A.張力感受器 B.壓力感受器 c.長度感受器 D.觸覺感受器 E.化學感受器

27.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增加使

A.梭外肌收縮 B.梭外肌舒張 c.梭內肌收縮 D.梭內肌舒張,E.肌梭傳人衝動增加

28.腱器官是一種

A.張力感受器 B.壓力感受器 C.長度感受器 D.觸覺感受器 E.化學感受器

29.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軸突未梢釋放的遞質是

A.腎上腺素 B.去中腎上腺素 C.多巴胺 D.甘氨酸 E.乙醯膽鹼

30.γ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增加可使

A.α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減少 B.梭內肌舒張 C.梭外肌舒張 D.肌梭傳人衝動減少

E.牽張反射增強

31.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幹可 使動物發生

A.脊休克 B.共濟失調 C.去大腦僵直 D.昏睡 E.靜止性震顫

32.帕金森病癥狀的產生主要由於

A.紋狀體病變 B.黑質病變 C.紅核病變 D.小腦病變 E.腦幹網狀結構病變

33.下列哪項不屬於小腦的功能

A.發動肌肉運動 B.維持身體平衡 C.協調隨意運動。 D.調節肌緊張

E.參與運動程序的編製

34.舞蹈病的主要病變部位在

A.紋狀體 B.黑質 C.紅核 D.小腦 E.腦千網狀結構

35.下列關於大腦皮層運動區控制軀體運動的特點,錯誤的是

A.皮層運動區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縮

B.一側皮層運動區控制對側肢體的運動

C.對頭面部運動的支配都是雙側性的

D.皮層運動區管理不同部位肌肉收縮的區域大小與運動精 細程度有關

E.皮層運動區的空間安排整體上呈倒立的人體投影分布

36.關於皮質脊髓側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其纖維與脊髓前角外側部運動神經元構成突觸聯繫

B.主要控制軀幹的肌肉運動 C.主要控制肢體近端肌肉的運動

D.主要起維持軀體姿勢的作用 E.主要起調節肌緊張的作用

37.下列神經纖維中屬於腎上腺素能纖維的是

A.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B.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C.支配心臟的副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D.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E.脊髓前角發出的運動神經纖維

38.下列神經纖維中屬於膽鹼能纖維的是

A.支配胃腸道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B.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節後纖 維

C.起縮血管作用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D.支配腎臟的交感神經節後纖 維

E.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39.引起自主神經節後神經元興奮的

受體類型是

A,M B.N1 C.N2 D.α E.β

40.自主神經膽鹼能節後纖維支配的

效應器細胞膜上的受體類型是

A.M B.N1 C.N2 D.α E.β

4l.阿托品對有機磷中毒引起的下列哪種癥狀無效

A.瞳孔縮小 B.心率減慢 C.腸痙攣 D.大汗 E.肌束顫動

42.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時不出現

A.腸蠕動抑制 B.瞳孔開大肌收縮 C.骨骼肌血管舒張 D.胰島素分泌增多

E.腎素分泌增多

43.破壞下列哪一結構會使動物進食量增加而肥胖

A.丘腦腹後核 B下丘腦腹內側核 C.丘腦腹外側核 D.下丘腦外側區

E.下丘腦視前區,

44.關於下丘腦功能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是調節血管活動的較高級中樞B.是副交感神經的較高級中樞C.是交感神經的較高級中樞

D.是調節內臟活動的較高級中樞 E.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中樞

45.條件反射的分化是由於

A.條件刺激得不到強化 B.非條件刺激得不到強化 C.近似刺激得不到強化

D.非條件刺激得到過多強化 E.近似刺激得到過多強化『

46.條件反射的建立需要

A.條件刺激與近似刺激的多次結合B.非條件刺激與近似刺激的多次結合

C.無關刺激與近似刺激的多次結合 D.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的多次結合』

E.無關刺激與條件刺激的多次結合

47·優勢半球是指大腦哪項功能佔優勢的一側半球

A.感覺功能 B.運動調節功能 C.內臟活動調節功能 D.記憶功能 E.語言功能

48.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主要特徵是

A.能建立條件反射 B.條件反射可以分化 C.有第一信號系統 D.有第二信號系統

E.有學習記憶能力

49·人類腦電波中的「波通常出現在下列哪種狀態

A.清醒、安靜、閉日 B.緊張活動 C.疲倦 D.睡眠 E.睜眼、清醒

50.下列哪項不是異相睡眠的特徵

A.喚醒閾升高 B.各種感覺功能減退 C.腦電波呈去同步化波 D.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多

E.出現眼球快速運動

(二】B型題

A.幅散式 B.聚合式C.鏈鎖式 D.直線式E.環式

1.神經元之間具有反饋作用的聯繫方式是

2.神經元之間具有總和作用的聯繫方式是

A.M型受體 , B.N1型受體 C.N2型受體 D.α型受體 E.β型受體

3.自主神經節突觸後膜上的受體屬於

4.終板膜上的受體屬於

5.分布最廣泛的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受體屬於

6.心肌細胞膜上的腎上腺素能受體屬於

7.副交感神弳節後纖維支配的效應 器細胞膜上的受體屬於

A.中央前回。 B.中央後回 C.顳葉 D.枕葉 E.邊緣葉

8.體表感覺在大腦皮質的投射區主要是

9.大腦皮質的主要運動區位於

10.視覺在大腦皮質的投射區位於

11.聽覺在大腦皮質的投射區位於

A.α波 B.β波 C.θ波 D.δ波 E.γ波

12.清醒、安靜、閉目時的腦電波為

13.頻率最快的腦電波是

14.頻率最慢的腦電波是

A.阿托品 B.丁氧胺 C.筒箭毒 D.酚妥拉明 E.阿替洛爾

15.α受體阻斷劑

16.M受體阻斷劑

17.N受體阻斷劑

18.β1受體阻斷劑

19.β2受體阻斷劑

A.腎上腺素B.去甲腎上腺素C.多巴胺D.甘氨酸E.乙醯膽鹼

20.心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

21.交感縮血管神經節後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

22.交感舒血管神經節後纖維末梢釋放的遞質

23.脊髓閏紹細胞釋放的遞質

24.交感神經節前纖維釋放的遞質

25.由黑質上行達紋狀體的神經纖維釋放的遞質

A.發動肌肉運動 B.調節內臟活動 C.引起特定的感覺 D.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E.協調軀體運動

26.特異投射系統的功能

27.下丘腦的功能

28.小腦的功能

29.非特異投射系統的功能

A.脊休克 B.共濟失調 C.去大腦僵直 D.昏睡 E.靜止性震顫

30.腦幹嚴重受損的信號

31.可由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受損引起

32.帕金森病的常見癥狀

33.由於脊髓與高位中樞突然離斷而產生

A.梭外肌收縮 B.梭外肌舒張 C.腱器官敏感性降低 D.梭內肌舒張 E.肌梭敏感性增加

34.γ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增加可使

35.α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增加可使

(三) C型題

A.傳人側支性抑制 B.返回性抑制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屬於突觸後抑制的是

2.屬於突觸前抑制的是

3.屬於交互性抑制的是,

A.阿托品 B.筒箭毒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4.N受體阻斷劑

5.M受體阻斷劑

6.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

7.膽鹼能受體阻斷劑

A.交感節前纖維 B.副交感節前纖維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8.腎上腺素能纖維

9.膽鹼能纖維

A.肌緊張 B.腱反射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10.牽張反射

11.維持姿勢的最基本反射

12.以腱器官作為感受器的反射

13.以肌梭作為感受器的反射

A.牽張反射 B.多突觸反射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 14.肌緊張 15.腱反射

(四) x型題

1.屬於A類神經纖維的有

A.自主神經節前纖維 B.自主神經節後纖維 C.支配梭外肌的傳出纖維

D.支配梭內肌傳出纖維 E.皮膚的觸壓覺傳人纖維

2.關於突觸傳遞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B.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C.突觸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是一種電壓門控通道

D.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是發生在突觸後膜的動作電位

E.抑制性突觸後電位降低突觸 後神經元的興奮性

3.符合化學性突觸傳遞特點的是

A.單向性 B.有一定的時間延擱 C.可以總和 D.相對不疲勞性 E.對內環境變化不敏感

4.影響突觸傳遞過程中遞質釋放的因素

A.神經衝動的傳導速度 B.突觸前膜鋒電位的幅度 C.突觸後膜鋒電位的幅度

D.進人突觸小體的ca「量E.突觸小體內囊泡的大小

5.不符合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特徵的是

A.絕緣性 B.傳導速度快如光速 C.雙向性 D.相對易疲勞性 E.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6.關於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具有全或無的特點 B.主要與Na+跨突觸後膜內流 有關 C.可以總和

D.與CI-跨突觸後膜轉移有關 E.與K+跨突觸後膜轉移有關

7.關於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於局部電位變化 B.與Na+跨突觸後膜內流有關 C.可以總和

D.主要與Cl一跨突觸後膜內流有 關 E.與K+跨突觸後膜轉移有關

8.關於突觸後抑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需通過中間神經元實現 B.該中間神經元屬於抑制性神經元

C.該神經元被抑制時使突觸後神經元被抑制 D.傳人側支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

E.返回性抑制屬於突觸後抑制

9.與產生突觸前抑制無關的是

A.突觸前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B.突觸前遞質耗竭C.突觸前膜動作電位幅度降低

D.突觸前興奮性遞質釋放減少 E.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興奮

10.按張香桐劃分的丘腦三類核群是

A.丘腦前核 B.感覺接替核 C.聯絡核 D.髓板內核群 E.腹後核

11.關於丘腦非特異投射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投射到大腦皮質各區 B.對大腦皮質的投射具有點對點的關係

C.作用是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D.有維持睡眠狀態的作用

E.參與內臟活動的調節

12.關於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多突觸接替的上行系統 B.經丘腦特異投射系統發揮作用

C.起維持和改變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的作用D.該系統受刺激時出現覺醒狀 態的腦電波

E.其功能不易受藥物影響

13.關於丘腦特異投射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投射到大腦皮質各區 B.對大腦皮質的投射具有點對點的關係

C.作用是引起特定的感覺 D.可激發大腦皮質發出神經衝動

E.參與內臟活動的調節

14.符合體表感覺在大腦皮層第一感覺區投射規律的是

A.頭面部感覺投向對側皮層 B.投射區的空間排列整體上是倒置的

C.頭面部投射區內部的空間排列是正立的 D.體表面積越大在大腦皮層的投射區也越大

E.產生的感覺定位明確而且清 晰

15.關於痛覺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臟痛覺有快痛與慢痛之分 B.皮膚炎症時常以慢痛為主

C.內臟痛定位不準確並且定性不清楚D.缺血和炎症刺激易引起內臟痛

E.牽拉刺激不易引起內臟痛

16.γ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增加可使

A.α運動神經元傳出衝動減少 B.梭內肌收縮 C.梭外肌舒張,

D.肌梭傳人衝動減少 E.牽張反射增強

17.關於牽張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於多突觸反射 B.肌緊張和腱反射都是牽張反射C.感受器和效應器都在同一肌 肉內

D.感受器是梭內肌 E.效應器是梭外肌

18.較強的屈反射

A.屬於多突觸反射 B.由傷害性刺激引起 C.常同時出現交叉仲肌反射

D.可有多個關節的屈曲 E.感受器是腱器官 t

19.小腦的功能有

A.發動肌肉運動 B.維持身體平衡 C.協調隨意運動 D.調節肌緊張E.參與運動程序的編製

20.大腦皮層運動區控制軀體運動的特點

A.皮層運動區的不同部位管理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縮 B.一側皮層運動區控制對側肢體的運動

C.對頭面部運動的支配都是雙側性的D.皮層運動區大小與肌肉收縮力有關

E.皮層運動區的空間安排整體上呈倒立的人體投影分布

21.關於皮質脊髓側束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其纖維在延髓錐體交叉到對側 B.其纖維與脊髓前角外側部運動神經元構成突觸聯繫

C.主要控制肢體近端肌肉的運動 D.主要起維持軀體姿勢的作用

E.主要起調節肌緊張的作用 A.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22.屬於膽鹼能神經的是 B.腎血管平滑肌收縮

A.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C.心率加快

B.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D.瞳孔開大肌舒張

C.使胃產生容受性舒張的副交 E.胃腸平滑肌舒張

感神經節後纖維 27.下丘腦的功能包括

D.支配心臟的副交感神經節後 A.調節攝食行為

纖維 B.調節肌緊張

E.脊髓前角發出的運動神經纖 C.調節水平衡

維 D.調節生物節律

23.屬於腎上腺素能神經的是 E.調節體溫

A.支配胃腸道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28.關於腦千網狀結構易化區的敘述,正確的

B.支配心臟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A.有加強伸肌肌緊張的作用

B.其信號通過網狀脊髓束下行

C.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C.其作用主要通過加強γ運動

D.支配腎臟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 神經元活動發揮

D.對「運動神經元無直接作用

E.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節後纖 E.其活動不受其他腦區的影響

維 29.符合異相睡眠特徵的有

24.交感膽鹼能神經興奮可引起 A.喚醒閾升高

A.骨骼肌血管舒張 B.肌緊張降低

B.腎上腺髓質分泌 C.腦電波呈去同步化波

C.心率加快 D.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多

D.汗腺分泌 E.出現眼球快速運動

E.胃腸平滑肌舒張 30.條件反射不同於非條件反射的特點有

25.副交感膽鹼能神經興奮可引起

A.骨骼肌血管收縮 A.在後天生活中形成

B.胰島素分泌 B.數量上有限

C.心率減慢 C.可以消退

D.汗腺分泌 D.高度的適應性

E.胃腸平滑肌收縮 E.反射弧有極大的易變性

26.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可引起

四、問答題

1.試述興奮性突觸傳遞的過程。

2.試述突觸傳遞的主要特徵。

3.試說明傳人側支性抑制的機制。 一

4.試說明返回性抑制的機制。

5.試說明特異投射系統和非特異投射系統的區別。

6.全身體表感覺在大腦皮層第一感覺區的投射有哪些規律?

7.何謂牽涉痛?試說明其產生機制。

8.何謂肌緊張?它有何生理意義和特點?

9.試說明去大腦僵直的產生機制。

10.試說明帕金森病癥狀的產生機制。

11.外周神經支配的組織中膽鹼能受體有哪些類型?備有何作用?

12.外周神經支配的組織中腎上腺素能受體有哪些類型?各有何作用?

13.簡述下丘腦的主要功能。

14.簡述自主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特徵。

15.試說明中央前回對軀體運動控制的特徵。

【參考答案】 .

一、名詞解釋

1.指神經末梢經常性釋放某些物質持續地調整受支配組織內在的代謝活動而持久性影響該組織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作用。

2.指藉助軸漿流動在胞體與軸突末梢之間的物質運輸。

3.指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發生功能接觸的結構。

4.指突觸後膜發生的去極化電位變化。 ~

5.指突觸後膜發生的超極化電位變化。

6.指細胞間的信息聯繫也通過化學遞質,但不通過經典的突觸結構實現的一類傳遞方式。

7.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起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8.指神經元產生的起調節信息傳遞效率的化學物質。

9.指一個神經元內可以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遞質或調質的現象。

10.指反射活動中興奮通過中樞擴布所需時間較長的現象。

11.指經一系列刺激後突觸傳遞功能可發生較長時程增強或減弱的一類特性。

12.指通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而使突觸後神經元受到抑制。

13.指傳人神經纖維興奮一個中樞神經元的同時,經側支興奮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進而使另一個中樞神經元抑制的現象。

14.指某一中樞神經元發出傳出衝動沿軸突外傳的同時經軸突的側支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該神經元軸突末梢則釋放抑制性遞質反過來抑制原先發動興奮的神經元及其同一中樞的神經元。

15.指通過改變突觸前膜活動,使其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減少,從而使突觸後神經元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減小,出現抑制的現象。

16.指經典的特殊感覺傳導道經脊髓或腦幹上升到丘腦感覺接替核,換神經元後投射到大腦皮層特定感覺區,主要終止於皮層的第四層細胞的投射系統。

17.指通過髓板內核群換元接替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各區的投射系統。

18.指腦於網狀結構內存在上行起喚醒作用的功能系統。

19.指內臟疾患引起體表特定部位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的現象。

20.指由一個α運動神經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纖維組成的功能單位。

21.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而伸長時引起受牽拉的肌肉反射性收縮,此種反射稱為牽張反射。

22.指快速牽拉肌肉時引起被牽拉的肌肉快速、短暫的收縮。

23.指由緩慢持續地牽拉肌肉引起被牽拉的肌肉輕度持續性的收縮。

24.指當肢體皮膚受到傷害性刺激時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一側肢體的屈肌收縮,肢體屈曲的反射。

25.指引起屈反射的刺激強度大時,在受刺激側肢體屈曲的同時出現對側肢體伸直的反射活動。

26.指脊髓與高位中樞突然離斷後,斷面以下的脊髓暫時喪失反射活動能力而進入無反應狀態的現象。

27.指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幹,動物出現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抗重力肌)過度緊張的現象。

28.以乙醯膽鹼為遞質的神經纖維稱為膽鹼能纖維。

29.以去甲腎上腺素為遞質的神經纖維稱為腎上腺素能纖維。

30.膽鹼能受體是指與乙醯膽鹼結合而產生生理作用的受體。

31.腎上腺素能受體是指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結合而產生生理作用的受體。

32.指人體遭遇劇痛、失血、窒息、恐懼等緊急情況時發生交感神經廣泛興奮的反應,表現出一系列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功能亢進的現象。

33.指可與受體結合使遞質不能發揮作用的藥物。

34.指生物體內的各種功能活動按一定時間順序呈現周期性變化的節律。

35.指能對第二信號(即語言和文字)發生反應的大腦皮層功能系統。

36.指無明顯外來刺激的情況下大腦皮層經常性自發產生節律性的電位變化。

37.指在外加刺激引起的感覺傳人衝動激發下,大腦皮層的某一區域產生較為局限的電位變化。

二、填空題

1.功能性作用、營養性作用。

2.生理完整性、絕緣性、雙向性、相對不疲勞性。

3.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4.局部去極化、超極化。

5.單向傳遞、中樞延擱(突觸延擱)、總和、興奮節律的改變、對內環境變化敏感和易疲勞。

6.突觸後抑制、突觸前抑制。

7.傳人側支性抑錨、返回性抑制。

8.特異投射系統、非特異投射系統。

9.中央後回、中央前回。

10.枕葉距狀裂的上下緣、顳橫回、顳上回。

11.快痛、慢痛。

12.腱反射、、肌緊張。

13.易化區、抑制區。

14.維持身體平衡、調節肌緊張、協調隨意運動。

15.帕金森病、舞蹈病。

16·交叉性控制、功能定位精細,呈倒置排列、代表區的大小與運動的精細程度有關。

17.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

18.平滑肌、心肌、腺體。

19.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

20.膽鹼能纖維、腎上腺素能纖維。

21.乙醯膽鹼、乙醯膽鹼。 .

22.無關刺激、非條件刺激、強化。

23.α波、β波、θ波、δ波。

三、選擇題 一

(一)A型題

1·D 2.E 3.C4.C5.C6.E7.A 8.D 9.D

10.E 11.E 12.B 13.C 14.C 15.C 16.E 17.E 18.D 19.E 20.C 21.B 22.E 23.A 24.E 25.C 26.C 27 A 28·A 29.E 30.E 31.C 32.B 33.A 34.A 35.C 36.A 37.D 38.E 39.B 40.A 41.E 42.D 43.B 44.D 45.C

46.D47.E48.D49.A 50.D

(二)B型題

1·E 2.B 3.B4.C5.D6.E7.A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D 15.D 16.A 17.C 18 E19·B20.B21.B22.E23.D24.E25.C26.C27.B 28.E 29.D 30.C 31.D 32.E 33.A 34.E 35.A

(三)C型題 。

1·C 2.D 3.A4.B5.A6.D7.C 8.D 9.C

10.C 11.A 12.D 13.C 14.C 。15.A

(四)X型題

1.CDE 2.CD 3.ABC 4.BD 5.BDE 6.BCE 7.ACDE 8.ABDE9.ABE 10.BCD 11.AC 12.ACDt3.BCD 14.BCE15·BCD 16.BE, 17.BCE 18.ABCD 19.BCDE20.ABE 21.CDE

22·ABCE 23.ABD 24.ABD 25.BCE 26.BCE 27.ACDE28.ABC 29.ABCE30.ACDE?

四、問答題

1·神經衝動到達突觸前膜,引起突觸前膜上電壓門控式Ca2+通道開放,細胞外液中的Ca2+經Ca2+通道進入到突觸小體內,使突觸小體內Ca2+濃度升高,促進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的接觸、融合和出胞,導致興奮性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遞質通過突觸間隙擴散抵達突觸後膜,作用於突觸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或化學門控通道,提高突觸後膜對Na+、K+,特別是Na+的通透性,Na+跨突觸後膜內流,使突觸後膜發生去極化的電位變化。

2.突觸傳遞的主要特徵有以下幾個方面

單向傳遞:指興奮通過突觸傳遞時只能由突觸前神經元向突觸後神經元單方向進行而不能逆向進行;突觸延擱:興奮通過突觸傳遞需要經歷遞質的釋放、擴散、與突觸後膜受體的結合、產生突觸後電位等一系列過程,相對於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擴布來說耗時較長而稱之為突觸延擱;總和:突觸傳遞產生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和抑制性突觸後電位都具有局部電位變化的性質而可以總和;興奮節律的改變:指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節律與突觸前神經元的興奮節律存在差異;對內環境變化敏感和易疲勞:指突觸部位易受內環境理化因素的影響並且是反射弧中最易發生疲勞的環節。

3.傳入神經纖維興奮一個中樞神經元的同時,經側支興奮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該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的抑制性遞質作用於另一個中樞神經元突觸後膜受體,提高了突觸後膜對Cl一的通透性,Cl一跨突觸後膜內流使突觸後膜產生超極化的電位變化,使該中樞神經元的膜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增大而不易爆發動作電位,從而產生了抑制效應。

4.某一中樞神經元發出傳出衝動沿軸突外傳的同時,還經軸突的側支興奮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該神經元軸突末梢則釋放抑制性遞質,作用於原先發動興奮的神經元的突觸後膜受體,使突觸後膜對Cl一的通透性提高,Cl一跨突觸後膜內流使突觸後膜產生超極化的電位變化,使該神經元的膜電位離閾電位的距離增大而產生抑制效應。

5.特異投射系統指經典的特殊感覺傳導道(如皮膚淺感覺、深感覺、聽覺、視覺、味覺的傳導束和神經元序列是固定的)經脊髓或腦幹上升到丘腦感覺接替核,換神經元後投射到大腦皮層特定感覺區,主要終止於皮層的第四層細胞的投射系統;通過該系統的感覺投射路徑都是專一的,具有點對點的投射關係;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覺,並激發大腦皮層發出神經衝動;非特異投射系統指通過髓板內核群換元接替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各區的投射系統;非特異投射系統是不同感覺信號的共同上行通路,感覺信號經該系統的上行時經多次換元而失去了原先具有的特異性,並且經丘腦髓板內核群換元後發出的神經纖維彌散地投射到大腦皮層的廣泛區域,故這種投射不具有點對點的關係;其主要功能是維持和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

6.體表感覺在第一感覺區的投射規律有:

(1)投射纖維左右交叉,即軀體一側傳人衝動向對側皮層投射,但頭面部感覺投向雙側皮層。

(2)投射區域的空間排列是倒置的,即下肢的感覺區在皮層的頂部,上肢感覺區在中間,頭面部感覺區在底部,但頭面部的內部安排仍是正立的。

(3)投射區的大小與不同體表部位的感覺靈敏程度有關,感覺靈敏度高的,皮層代表區大,感覺遲鈍的皮層代表區小。

(4)第一感覺區產生的感覺定位明確而且清晰。

7.牽涉痛指內臟疾患引起體表特定部位發生疼痛或痛覺過敏的現象;關於牽涉痛產生機制有以下兩種學說:會聚學說認為,發生牽涉痛的體表部位的傳人纖維與患病內髒的傳人纖維由同一後根進入脊髓后角,這些纖維可能與相同的后角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繫(會聚),由於生活中的疼痛多來自體表部位,大腦皮層習慣於識別體表的刺激信息,因而將內臟痛覺衝動的傳人信息誤認為來自體表,以至產生牽涉痛;易化學說認為,發生牽涉痛的體表部位的傳人纖維到達脊髓后角同一區域,更換神經元的部位很靠近,患病內髒的傳人衝動可提高鄰近的體表感覺神經元的興奮性,即產生易化作用,使平常並不引起體表疼痛的刺激變成了致痛刺激。

8.肌緊張指由緩慢而持續地牽拉肌腱所引起的牽張反射,屬於多突觸反射,它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輕度而持續地收縮,即維持肌肉的緊張性收縮狀態,阻止肌肉被拉長,肌緊張是由肌肉中的肌纖維輪流收縮產生的,所以不易發生疲勞,產生的收縮力量也不大,不會引起軀體明顯的位移,人類直立時的肌緊張主要表現在伸肌(抗重力肌),肌緊張是維持姿勢的最基本反射活動,也是其他姿勢反射的基礎。

9.去大腦僵直指動物實驗中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幹後,動物出現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抗重力肌)過度緊張的現象,其產生機制是因為切斷了大腦皮層、紋狀體等部位與腦幹網狀結構的功能聯繫,使腦幹網狀結構易化區和抑制區的正常平衡被打破,抑制區活動明顯減弱,而易化區活動相對地佔了優勢,以至伸肌緊張明顯加強,造成了僵直現象。

10.由於黑質病變,其多巴胺遞質系統的功能受損,不能抑制紋狀體內乙醯膽鹼遞質系統的活動,導致後者的功能亢進,因而出現一系列帕金森病的癥狀。

11.可分為毒蕈鹼型和煙鹼型兩種類型。毒蕈鹼型受體(M受體)主要分布於副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已發現的M受體有五種亞型,乙醯膽鹼與M受體結合後可產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經末梢興奮的效應(如心臟活動被抑制,支氣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縮,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縮小等)以及汗腺分泌增多、骨骼肌血管舒張等反應。煙鹼型受體(N受體)又分為兩種亞型:位於自主神經節突觸後膜上的N1受體(又稱為神經元型煙鹼受體)和存在於骨骼肌運動終板膜上的N2受體(又稱為肌肉型煙鹼受體),它們都屬於化學門控通道或通道型受體,乙醯膽鹼、煙鹼等化學物質與N1受體結合後可引起自主神經節的節後神經元興奮,與N2受體結合則引起終板電位,導致骨骼肌興奮。

12.可分為α腎上腺素能受體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兩類。α腎上腺素能受體(α受體)可以再分為α1和α2兩種亞型,兒茶酚胺與α受體結合後所產生的平滑肌效應主要是興奮性的,如血管收縮、子宮收縮、虹膜輻射狀肌收縮等,但對小腸為抑制性效應 (使小腸的平滑肌舒張)。β腎上腺素能受體(β受體)主要有β1和β2兩種亞型,分布於心臟組織(竇房結、房室傳導系統、心肌)的β1受體的作用是興奮性的,可使心率加快、心內興奮傳導速度加快、心縮力量加強,在脂肪組織中的β1受體可促進脂肪

的分解代謝,β2受體分布於支氣管、胃、腸、子宮及許多血管平滑肌細胞上,作用是抑制性的(促使這些平滑肌舒張)。

13.下丘腦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下丘腦外側區的攝食中樞和下丘腦腹內側核的飽中樞參與攝食行為的調節。

(2)下丘腦控制飲水的區域和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團有功能上的聯繫,相互協同調節水平衡。

(3)下丘腦是體溫調節基本中樞的所在部位,存在大量對溫度變化敏感的神經元作為中樞內的溫度感受裝置,對維持體溫的相對恆定發揮重要調節作用。

(4)下丘腦有和情緒反應密切相關的神經結構。

(5)下丘腦內一些神經元合成多種調節腺垂體功能的肽類物質,對人體的內分泌功能調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可能存在日節律的控制中心,發揮控制生物節律的作用。

14.自主神經的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特徵有以下幾點

(1)有節前纖維與節後纖維之分(但腎上腺髓質直接接受交感神經節前纖維的支配),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短,節後纖維長,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長,節後纖維短,一根交感節前纖維與許多個節後神經元聯繫,故刺激交感節前纖維,引起的反應比較彌散,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與較少的節後神經元聯繫,因此引起的反應比較局限。

(2)人體多數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但交感神經的分布要比副交感神經廣泛得多,有些器官如腎上腺髓質、汗腺、豎毛肌、皮膚和肌肉內的血管等只接受交感神經支配。

(3)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互相拮抗,但有例外(例如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它們興奮時均可引起唾液腺的分泌,不過交感神經興奮時分泌的唾液較粘稠,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分泌的唾液較稀薄)。

(4)具有緊張性作用,指自主神經對內臟器官持續發放低頻率神經衝動,使效應器經常維持一定的活動狀態,各種功能調節都是在緊張性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

(5)受效應器功能狀態的影響(例如刺激交感神經可增強有孕子宮運動,但抑制無孕子宮運動)。

15.中央前回對軀體運動的控制具有下列特徵

(1)交叉性控制,即一側皮層運動區支配對側軀體的骨骼肌,但頭面部只有面神經支配的下部面肌和舌下神經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對側皮層控制,其餘的運動,如咀嚼運動、喉運動及上部面肌運動的肌肉受雙側皮層控制,故當一側內囊損傷時,頭面部肌肉並不完全麻痹,只有對側下部面肌與舌肌發生麻痹。

(2)運動區所支配的肌肉定位精細,即一定皮層部位管理一定肌肉的收縮,其總的安排與體表感覺區相似,為倒置的人體投影分布,但頭面部代表區的內部安排仍是正立分布。

(3)運動代表區的大小與運動的精細程度有關,運動愈精細、愈複雜的部位,在皮層運動區內所佔的範圍愈大。

第十一章 內分泌

一、名詞解釋

1.激素 2.旁分泌

3.自分泌 4.神經分泌

5.靶細胞6.允許作用

7.下丘腦調節肽 8.促激素

9.應急反應lO.應激反應

二、填空題

1.按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將激素可分為兩大類,即——— 和——— 。

2.內分泌細胞分泌的信使分子稱為——,其作用的細胞稱為————。

3.下丘腦基底部的促垂體區神經元分泌下丘腦調節肽,經 ———— 運送到————調節其分泌功能。

4.內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對穩定是通過——機制實現的。

5.生長素的主要作用是———和———。

6.由神經垂體釋放的激素,其生物合成部位是——。

7.人幼年缺乏生長素將患——;成年後生長素分泌過多則出現———。

8.幼年時缺乏T3、T4將患——;成年後缺乏T3、T4將患——

9.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激素有———、———、和———。

10.糖皮質激素濃度升高可引起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數目——,淋巴細胞數目 ——,嗜酸性粒細胞數目——。

11.應急反應和應激反應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主要是——系統活動的增強,而後者則是——系統活動的增強。

12.血糖水平升高可引起胰島素分泌———。

13.胰島A細胞主要產生的激素是——,B細肥產生的主要是——,D細胞產生的主要是———。

14.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15.甲狀腺功能亢進時,血膽固醇水平———於正常。

16.當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增高時,心臟活動———。

17.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的激素是——、———、和維生素D3

18.蛋白餐或靜脈注射氨基酸可使胰島素分泌————。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血中激素濃度很低,而生理效應十分明顯是因為

A.激素的半衰期長B.激素的特異性強C.激素作用有靶細胞

D.激素間有相互作用 E.激素有高效能放大作用

2.關於含氮類激素的正確描述是

A.分子較大,不能透過細胞膜B.不易被消化酶所破壞,故可 口服使用

C.可直接與胞質內受體結合而 發揮生物效應 D.全部是氨基酸衍生物

E.用基因調節學說來解釋其作用機制

3.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是激活

A.DNA酶B.磷酸化酶』 C.蛋白激酶 D.腺苷酸環化酶, E.磷酸二酯酶

4.下列哪種激素屬於含氮激素

A.1,25-二羥維生素D3 B.雌二醇 C.睾酮 D.醛固酮 E.促甲狀腺激素

5.神經激素是指

A.存在於神經系統的激素B.作用於神經細胞的激素C.由神經細胞分泌的激素

D.使神經系統興奮的激素E.調節內分泌腺功能的激素

6.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徵是

A.由內分泌細胞粗面內質網合 成B.以cAMP為第二信使

C.受體位於靶細胞膜上 D.對靶細胞有嚴格特異性 E.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

7.類固醇激素作用機制的第一步是與靶細胞的;

A.細胞膜受體結合B.胞質受體結合C.核受體結合D.G.蛋白結合 E.腺苷酸環化酶

8.下列哪種激素不是由腺垂體合成、分泌的

A.促甲狀腺激素 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C.生長素 D.催產素 E.黃體生成素

9.下列哪種激素不是由下丘腦促垂體區的神經細胞合成的

A.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B.生長素釋放激素 C.催乳素釋放因子 D.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E.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10.射乳反射是由下列哪種激素引起的

A.催乳素 B.雌激素 C.催產素 D.孕激素 E.生長素

11.刺激生長素分泌最強的代謝因素是

A.低蛋白B.低血糖C.低血脂D.低血鉀E.低血鈉

12.下列哪種激素不是垂體分泌、釋放的

A.生長素 B.催產素 C.抗利尿激素 D.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E.催乳素

13.血液中生物活性最強的甲狀腺激素是

A.碘化酪氨酸? B.一碘酪氨酸 C.二碘酪氨酸 D.三碘甲腺原氨酸 E.四碘甲腺原氨酸

14.對腦和長骨的發育最為重要的激素是 ,

A.生長素 B.性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促甲狀腺激素 E.1,25一二羥維生素D,

15.當甲狀腺功能亢進時

A.蛋白質合成增加,出現負氮平衡。B.蛋白質合成減少,出現正氮平衡z

C.蛋白質分解增加,出現負氮平衡 D.蛋白質分解減少,出現正氮平衡

E.蛋白質代謝無明顯變化

16.在甲狀腺激素合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酶是

A.過氧化酶B.脫碘酶C.磷酸化酶 D.蛋白水解酶 E.氨基化酶

17.下列哪種情況下可引起ADH分泌增加

A.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B.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C.循環血量增多

D.血壓升高刺激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E.大量輸入生理鹽水

18.腺垂體調節甲狀腺功能的激素是

A.生長素B.促黑激素C.促甲狀腺激素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E.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19.調節血鈣濃度最主要的激素是

A.生長素 B.降鈣素C.甲狀腺激素 D.甲狀旁腺激素 E.腎上腺皮質激素

20.血液中降鈣素主要由哪種細胞產生

A.胰島A細胞 B.胰島B細胞 C.甲狀腺c細胞 D.甲狀旁腺細胞 E.小腸上部K細胞

21.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原料是

A.葡萄糖B.蛋白質C.脂肪酸D.膽固醇E.卵磷脂

22.關於糖皮質激素對代謝的影響,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促進肝外組織蛋白質分解 B.促進腎保鈉、排鉀、排水 C.促進糖異生

D.減少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 E.促進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分解

23.刺激胰島素分泌最主要的因素是

A.胃泌素釋放 B.迷走神經興奮 C.血糖濃度升高 D.血氨基酸濃度升高

E.胰高血糖素釋放、

24。糖皮質激素本身沒有縮血管效應,但能加強去甲腎上腺素的縮血管作用,這稱為

A.協同作用: B.致敏作用 C.增強作用 D.允許作用 E.輔助作用

25.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的患者,排除水分的能力大為減弱,可出現

「水中毒」,補充下列哪種激素可 緩解癥狀

A.胰島素B.糖皮質激素C.醛固酮D.腎上腺素E.胰高血糖素

26.由腸吸收的碘以I一的形式存在於 血液中,I一從血液進入甲狀腺上

皮細胞內的轉運方式是

A.單純擴散B.載體介導易化擴散C.通道介導易化擴散D.主動轉運 E.人胞

27.在缺乏促甲狀腺激素的情況下,甲狀腺本身可適應碘的供應變化 調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釋放。

這種調節方式稱為

A.神經調節B.體液調節C.自身調節 D.前饋調節E.反饋調節

28.下列哪種情況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強於腎上腺素

A.心臟興奮 B.血管收縮 C.內臟平滑肌鬆弛 D.產熱效應 E.血糖升高

(二)B型題

A.一氧化氮B.孕激素c.多巴胺D.生長抑素E,乙醯膽鹼

1.屬於類固醇激素的是

2.屬於含氮激素的是

A.cGMP B.ATP C.5』-AMP』D.ADP E.含氮激素

3.以上物質哪種屬於第一信使

4.以上物質哪種屬於第二信使

A.T3B.T4C.T3和T4 D.RT3 E.Tl和T2

5.甲狀腺素是指6.甲狀腺激素是指

7.活性最強的甲狀腺激素是指

A.成年人甲狀腺功能不足B.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c.幼年時甲狀腺功能不足

D.幼年時生長素分泌不足E.食物中缺碘

8.向心性肥胖是由於

9.侏儒症是由於

10.呆小症是由於

11.粘液性水腫是由於

12.地方性甲狀腺腫是由於

A.甲狀腺激素B. 糖皮質激素 C. 胰島素 D.生長素 E.鹽皮質激素

13.體內儲存量最多的激素是14.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15.增加機體產熱量、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激素是16.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是

17.對脂肪、糖原、蛋白質合成都有促進作用的是

18.「保鈉」作用最強的激素是19.出現「水中毒」時應補充適量的

20.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的是

A.甲狀腺B.肝c.甲狀旁腺D.神經垂體 E.腺垂體

21.生長素介質來源於22.甲狀旁腺激素來源於

23.降鈣素來源於

A.保鈉排鉀B.保鈣保磷c.保鉀排鈉D.排鈣排磷E.保鈣排磷

24.醛固酮的作用是25.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是

26.降鈣素的作用是

(三)C型題

A.能傳遞信息B.有生物放大作用c.兩者均有D.兩者均無

1.激素

2.神經遞質

A.催產素B.催乳素c. 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3.哺乳時引起排乳反射的是4.注射後引起妊娠子宮收縮的是

5.嬰兒吸吮乳頭時分泌增加的是6.引起外周血管收縮的是

A.使血糖降低B.促進蛋白質合成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7.胰島素的作用是 8.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是 9.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

10.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A.糖皮質激素B.鹽皮質激素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11.可使血液中紅細胞數目增多的是 12.對兒茶酚胺有允許作用的是

13.具有保鈉、排鉀作用的是 14.具有排鈉、保鉀作用的是

A.血磷升高B.血鈣降低C.兩者都有D.兩者都無

15.在甲狀腺手術誤傷甲狀旁腺時 16.甲狀腺C細胞分泌過多時

17.維生素D3代謝障礙時

(四)X型題

1.下列中具有內分泌功能的器官或組織有

A.下丘腦B.腎C.心D.胃腸道E.松果體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徵有

A.相對特異性B.信息傳遞作用c.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D.相互間可能有協同作用

E.相互間可能有拮抗作用

3.激素問的相互作用包括

A.相互協同B.相互拮抗c.允許作用D.擴散作用E.滲透作用

4.激素傳遞的方式包括

A.遠距分泌B.神經分c.旁分泌D.外分泌E.自分泌

5.腺垂體分泌的激素有

A.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c.促性腺激素D.生長抑素

E.催乳素

6.類固醇激素的作用機制是

A.啟動DNA轉錄 B.促進mRNA形成 c.誘導新蛋白質的形成

D.有的也可直接作用於細胞膜上的受體E.進入細胞內發揮作用

7.神經垂體釋放的激素有

A.促甲狀腺素B.促腎上腺皮質激素c.催產素D.抗利尿激素

E.催乳素

8.甲狀腺分泌的激素有

A.甲狀旁腺激素B.T3C.T4D.降鈣素

E.促甲狀腺激素

9.人胰島產生的激素有

A.胰島素B.生長抑素c.胰高血糖素D.生長素E.催產素

10.下列哪些激素來自於下丘腦

A.生長激素釋放激素B.生長抑素c.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D.催產素

E.抗利尿激素

11.腎上腺分泌的激素有

A.腎上腺素 B.醛固酮 c. 去甲腎上腺素 D.糖皮質激素 E.雌激素

12.促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有

A.促進甲狀腺腺泡上皮細胞的增生B.調節降鈣素的釋放c.促進聚碘作用

D.促進碘的活化E.刺激甲狀腺腺泡內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

13.能產生生長抑素的有

A.胰島D細胞 B.胰島B細胞 c.胰島A細胞 D.胃腸道 E.下丘腦

14.有關生長素的論述正確的是

A. 幼年時缺乏將患呆小症B.幼年時過多將患巨人症c.成年時缺乏將使血糖升高

D.幼年時缺乏將患侏儒症 E.成年時過多將患肢端肥大症

15.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促進機體新陳代謝B.促進脂肪重新分配c.促進糖的吸收

D.提高機體的產熱量E.促進血鉀進入細胞內

16.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的有

A.下丘腦B. 腺垂體 c.甲狀腺激素的反饋作用 D.自身調節

E.植物性神經

17.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

A.產生正氮平衡B.加速膽固醇的降解c.促進肝糖原的分解D.維持機體正常的生長發育

E.促進脂肪分解

18.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T3、T4分泌多)可有

A.喜涼怕熱B.多汗c.肌肉纖顫D.喜怒無常E.食慾增加

19.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病人的血中

A.淋巴細胞減少 B.中性粒細胞增多 c.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D. 紅細胞數增多

E.血小板數目減少

20.刨傷、劇痛、失血時分泌增加的激素有

A.胰島素B.腎上腺素c.生長素D.糖皮質激素E.去甲腎上腺素

21.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後可出現

A.血糖升高B.骨質疏鬆c.皮膚變薄D.向心性肥胖E.傷口癒合時間延長

22.糖尿病人忌用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它能

A.促進糖異生B. 加速糖的分解c.抑製糖的利用D.使血糖降低

E.促進細胞對糖的攝取和利用

23.醛固酮分泌過多可引起

A.高血鈉B.高血鉀c.體重增加D.高血容量E.高血壓

24.妊娠期孕婦不泌乳是因為

A.催乳素分泌過多 B.乳腺細胞發育尚不成熟 c.催產素分泌過多

D.雌激素分泌過多E.孕激素分泌過多

25.與血鈣調節有關的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有

A.胰島

B. 甲狀旁腺

c.腎上腺

D.甲狀腺C細胞

E.松果體

26.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有

A.動員骨鈣人血 B.抑制腎小管重吸收鉀 c.促進腎小管重吸收鈣

D.促進l,25-二羥維生素D3生成E.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磷酸鹽,降低血磷

27.能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

A.皮質醇B.生長素c.腎上腺素D.胰島素E.胰高血糖素

28.能促進蛋白質合成的激素有

A.生長素B.甲狀腺激素c.胰島素D.雄激素E.去甲腎上腺素

四、問答題

1.激素的作用有哪些共同特點?

2.試述下丘腦與腺垂體之間的功能聯繫。

3.試述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調節。

4.甲狀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5·簡述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闡明機體缺碘引起甲狀腺腫大的機制。

6·簡述胰島素對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調節作用及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可能出現的異常現象。

7.糖皮質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

8·簡述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並說明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為何不能驟然停葯?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激素是內分泌細胞分泌的、經體液傳遞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質。

2.激素通過細胞問液彌散到鄰近靶細胞發揮作用的方式。

3.是指激素在局部彌散又返回作用於該內分泌細胞而發揮反饋作用的方式。

4.是指神經細胞分泌的神經激素通過軸漿運輸至末梢釋放、經血液的運輸再作用於靶細胞的方式。

5.某種激素選擇性作用的細胞,被稱為這種激素的靶細胞。

6.某些激素本身並不能對某器官或細胞直接發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卻使另一種激素的效應明顯增強,這種現象稱為激素的允許作用。

7.下丘腦「促垂體區」肽能神經元分泌的神經肽,其主要作用是調節腺垂體激素的分泌活動。

8.是指腺垂體分泌的促進靶腺(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和性腺)的生長發育和分泌活動的激素。促激素包括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卵泡激素和黃體生成素。

9.是指在環境急劇變化和各種傷害刺激的緊急情況下引起的以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活動增強為主的適應性反應。應急反應時充分調動機體的潛能:提高「戰鬥力」,克服急劇環境變化對機體造成的困難。

10.是指在環境急劇變化和各種傷害刺激的緊急情況下引起的以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活動加強為主的一系列非特異性反應。應激反應時ACTH與糖皮質激素分泌明顯升高,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二、填空題

1.含氮激素、類固醇(甾體)激素 2.激素、靶細胞 3.垂體門脈系統、腺垂體

4.負反饋 5.促進生長、促進代謝 6.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

7.侏儒症、肢端肥大症 8.呆小症、粘液性水腫

9.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 10.增加、減少、減少

11.交感-腎上腺髓質、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軸 12.增加

13.胰高血糖素、胰島素、生長抑素 14.1,25-二羥維生素D3 15.低 16.增快增強

17.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 18.增加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E 2.A 3.C 4.E 5.C 6.E 7.B 8.D 9.A10.C 11.B 12.D13.D 14.C

15.C16.A 17.A 18.C19.D 20.C 21.D

22.E23.C 24.D 25.B26.D 27.C 28.B

(二) B型題

1.B2.D 3.E 4.A5.B 6.C 7.A 8.B9.D 10.C 11.A12.E 13.A 14.A15.A 16.C 17.C18.E

19.B20.B 21.B 22.C23.A 24.A 25.E26.D

(三) C型題

1.C 2.C3.A 4.A 5.C6.D 7.C 8.D9.B 10.D

11.A 12.A13.C 14.D 15.C16.B 17.B

(四)X型題

1.ABCDE2.ABCDE 3.ABC 4.ABCE5.BCE 6.ABCDE7.CD 8.BCD 9. ABC 10.ABCDE

11.ABCDE 12.ACDE 13.ADE 14.BDE. 15.ACD

16.ABCDE 17.ABCD18.ABCDE 19.ABD 20.BCDE

21.ABCDE 22.AC 23.ACDE24.DE25.BD

26.ACDE 27.ABCE 28.ABCD

四、問答題

1.激素作用的共同特點有

(1)特異性:某種激素有選擇地作用於某些靶器官和靶細胞的特性,稱為激素的特異性。被激素作用的器官、內分泌腺、細胞分別被稱為靶器官、靶腺、靶細胞。激素特異性取決於靶細胞膜或胞質內存在有能與激素結合的特異性受體。激素作用的特異性是內分泌系統實現有針對性調節功能的基礎。

(2)信息傳遞作用:激素是化學信使分子,能將某種信息以化學方式傳遞給靶細胞從而加強或減弱其代謝過程和功能活動,在完成信息傳遞之後即被分解失活。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體液中含量甚少,但其作用顯著,這是由於激素與受體結合後,在細胞內發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逐級放大,形成一個效能極高的生物放大系統。

(4)激素間的相互作用:當多種激素共同參與某一生理活動的調節時,激素與激素之間往往存在著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這對維持其功能活動的相對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另外,還有一種允許作用,允許作用是指某些激素本身並不能直接對某器官或細胞發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卻使另一種激素產生的效應明顯增強,如皮質醇本身並投有使血管平滑肌收縮的作用,但它的存在,使去甲腎上腺素能更有效地發揮縮血管作用。

2.下丘腦和腺垂體之間通過垂體門脈系統構成功能上的聯繫。下丘腦基底部的「促垂體區」,主要包括正中隆起、弓狀核、視交叉上核、腹內側核、室周核等核團。這些核團的肽能神經元分泌下丘腦調節肽,由軸突運送到末稍,釋放人垂體門脈系統的

第一級毛細血管網中,再由血流運輸到位於腺垂體的第二級毛細血管網,從而調節腺垂體的活動。目前已知下丘腦促垂體區分泌的下丘腦調節肽主要有9種,它們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素釋放激素、生長抑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釋放因子、促黑激素釋放抑制因子。它們分別對腺垂體7種內分泌細胞的活動起興奮或抑制作用。

3.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促進生長:生長素對各組織、器官的生長均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對骨骼、肌肉及內臟器官作用更為顯著。生長素能刺激肝、腎產生一種小分子多肽物質,稱為生長素介質。生長素介質促進硫酸鹽、氨基酸進入軟骨細胞,加速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軟骨增殖與骨化,使長骨加長。生長素介質對肌肉等組織也有類似作用。

(2)促進代謝:促進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的利用,升高血糖。還可增加鈉、鉀、磷、硫的攝取和利用,有利於生長發育。

生長素分泌的調節:下丘腦分泌的生長素釋放激素和生長素釋放抑制激素(生長抑制素)分別促進和抑制生長素的分泌。慢波睡眠時生長素分泌增加。此外低血糖、血氨基酸和脂肪酸增多及應激反應時均引起生長素分泌增多。

4.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有

(1)對代謝的影響:可提高絕大多數組織的耗氧率,』增加產熱量,提高基礎代謝率。促進糖的吸收和糖原分解,又可促進糖的利用,但總的結果是升高血糖。生理情況下促進蛋白合成,但分泌過多時可促進蛋白分解;分泌不足時,蛋白質合成減少,但細胞間的粘液蛋白增多。促進膽固醇的合成和分解,但以促分解作用佔優勢,分泌過多時血膽固醇含量低於正常。

(2)促進生長發育:主要影響腦和長骨的發育與生長。

(3)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

(4)對心血管活動的影響:使心跳加快加強,心輸出量增加。使組織耗氧量增加.小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

5.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

(1)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進腺垂體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TSH促進甲狀腺腺細胞的增生,加速T3、T4的合成與分泌。當血中T3、T4增多時又反饋抑制腺垂體TSH的合成與分泌,有利於維持體內T3、T4的穩定。寒冷可引起下丘腦TRH分泌增多使體內T3、T4水平升高。

(2)自身調節:血碘過高時可抑制T3、T4的合成與分泌,因此過量的碘可產生抗甲狀腺效應。

(3)神經調節:交感神經興奮促進T3、T4合成,副交感神經興奮抑制分泌。

機體缺碘引起甲狀腺腫大的機制如下: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當食物中長期缺碘時,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減少,對腺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則腺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增多。後者能刺激甲狀腺代償性地增生、肥大,這就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由於甲狀腺的功能基本正常,故又稱為單純性甲狀腺腫。

6.胰島素對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調節作用及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如下:

(1)對糖代謝:胰島素一方面促進全身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加速肝和肌糖原合成,並促進葡萄糖轉變為脂肪;另一方面還抑製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因而能使血糖降低。胰島素分泌不足最明顯的表現為血糖升高,當血糖超過腎糖閾時,糖即隨尿排出,發生糖尿病。

(2)對脂肪代謝:胰島素能促進脂肪的合成與貯存,同時抑制脂肪的分解。胰島素缺乏可造成脂肪的貯存減少,分解加強,血脂升高,可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心血管和腦血管系統的嚴重疾患。與此同時,由於脂肪酸分解的增多,生成大量酮體,可導致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3)對蛋白質代謝:胰島素能促進細胞對氨基酸的攝取和蛋白質合成,抑制蛋白質的分解,因而有利於生長。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蛋白質分解增加、合成抑制,體內蛋白質貯存總量減少,出現負氮平衡。

7.糖皮質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1)促進糖異生,抑製糖利用,升高血糖。

2)促進肝外組織蛋白質的分解。

3)促進脂肪分解,引起脂肪重新分布,出現「向心性肥胖」。

4)有較弱的保Na+排K+作用,並促進腎臟排水,分泌不足時可出現「水中毒」。

(2)在應激反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人體突然受到創傷、手術、焦慮、驚恐等有害刺激時,血液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的濃度急劇增高韻現象,稱為應激反應。許多實驗表明,有害刺激時人體主要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的增加來渡過「難關」。

(3)對各器官系統的作用

1)使血中紅細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數目增多,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2)增強血管平滑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許作用),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時血壓下降。

3)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4)促進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

8.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糖皮質激素主要受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經常性調節。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通過垂體門脈系統的運輸到達腺垂體,可促進腺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ACTH不僅刺激腎上腺皮質合成、分泌糖皮質激素,而且刺激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發育生長。血液中糖皮質激素水平增高不僅反饋抑制下丘腦CRH的分泌、而且主要反饋抑制腺垂體ACTH的分泌(長反饋)。ACTH亦可反饋抑制下丘腦CRH的分泌(短反饋)。總之,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組成一個密切聯繫,協調統一的功能活動軸,從而維持血中糖皮質激素的相對穩定和在不同狀態下的適應性變化。

ACTH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呈日周期波動,午夜最低,早晨覺醒起床前最高。這種波動與睡眠狀態低水平血糖的維持、覺醒後高水平血糖(供能物質)需求相適應。此波動由下丘腦CRH節律性釋放所致。

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時,由於它對下丘腦和腺垂體的負反饋作用增強,導致腺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引起腎上腺皮質萎縮,自身分泌的糖皮質激素減少。如果突然停葯,必將因自身分泌不足而使血中糖皮質激素水平突然降低,病人將處於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狀態,如血糖下降、血壓下降、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和對傷害性刺激的耐受力降低等等。因此不能突然停葯,而應採用逐步減少劑量的方法,以使對下丘腦和腺垂體的負反饋作用減弱。還可間斷給予ACTH,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恢復後才可停葯。

第十二章 生 殖

一、名詞解釋

1.血睾屏障 2.排卵3.妊娠黃體 4.月經周期5.月經

二、填空題

1.LH刺激睾丸的______細胞分泌______;FSH刺激睾丸的______細胞分泌.

2.卵巢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3·月經周期按子宮內膜的變化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個時期。

4·月經周期中由於______和______濃度迅速下降,導致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形成月經。

5·人類胎盤分泌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一)A型題

1.睾丸間質細胞具有下列哪項功能

A.營養和支持生殖細胞 B.分泌雄激素 c.產生精子 D.起血睾屏障作用 E.分泌抑制素

2.下列哪個部位產生精子

A.精囊 B.間質細胞C.附睾 D.曲細精管 E.輸精管

3.關於睾酮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刺激雄性器官發育並維持成熟狀態 B.刺激男性副性徵出現

C.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加鈣磷沉積,促進骨骼、肌肉生長

D.刺激骨髓造血,使紅細胞增多E.無水鈉瀦留作用

4.關於睾丸功能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FSH促進睾丸的支持細胞分泌抑制素 B.LH刺激間質細胞分泌睾酮

C.FSH對生精有始動作用 D.抑制素對FSH有負反饋作用

E.睾酮對腺垂體FSH的分泌起負反饋作用

5.關於精子與受精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每次射精的精子數少於2000萬,即不易使卵子受精

B.在男子體內,精子已發育成熟,但沒有使卵子受精的能力

c.在女性生殖道內,精子獲能D.孕激素使宮頸液變得稀薄,精子容易通過宮頸

E.精子和卵子一般是在輸卵管內結合

6.睾酮的化學本質是

A.類固醇激素 B.含氮類激素 c.肽類激素 D.蛋白質激素 E.胺類激素

7.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

A.雌二醇 B.雌三醇C.孕酮 D.雌酮 E.己烯雌酚

8.血中哪一種激素出現高峰可作為排卵的標誌

A.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B.孕激素c.黃體生成素 D.人絨毛膜生長素 E.雌激素

9.健康女性每個月經周期中,兩側卵巢能發育成熟的卵泡通常為

A.一個B.兩個c.十幾個D.二十幾個E.三十幾個

10.排卵一般發生在

A.月經來潮之前B.增殖期的第3日 c.分泌期的第14日D.月經周期的第28天

E.月經周期的第14天

11.排卵後形成的黃體可分泌

A.LHB.FSH C.GnRH D.人絨毛膜生長素 E.孕激素和雌激素

12.能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使其產生分泌期變化的主要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B.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C.孕激素D.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

E.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

13.排卵前黃體生成素出現高峰的原因是

A.FSH的作用 B.少量LH本身的短反饋作用

c.血中高水平的雌激素對腺垂體的正反饋作用

D.血中孕激素對腺垂體的正反饋作用E.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14.臨床上可用哪種簡便的方法來監測排卵

A.測定孕激素的高峰 B.測定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高峰 c.測定雌激素的高峰

D.測定基礎體溫 E.測定FSH的高峰

15.月經血不發生凝固的原因是

A.雌激素可阻止血凝B.孕激素可阻止血凝C.子宮內有大量的肝素

D.子宮內有豐富的纖溶酶原激活物E.子宮內膜分泌大量的抗凝血酶抑制血凝

16.關於月經出血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與FSH和LH的分泌減少有關 B.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減少而引起

c.子宮內膜血管痙攣,子宮內膜缺血、壞死、脫落

D.因為子宮內膜組織中含有豐富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故月經血不凝固

E.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增多而引起

17.月經的發生與下列哪項因素有關

A.血液中雌二醇水平升高,孕酮水平下降B.血液中孕酮和雌二醇水平下降

c.血液中孕酮水平升高,雌二醇水平下降D.FSH和LH水平升高

E.血液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濃度升高

18.關於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使輸卵管平滑肌活動增強B.促進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併合成大量糖原

c.促進腎小管對水和鈉的重吸收D.使子宮內膜增生變厚,腺體分泌

E.刺激乳腺導管的結締組織增生,產生乳暈

19.關於孕激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刺激子宮內膜呈增生期變化B.使子宮平滑肌活動減弱

c.降低母體免疫排斥能力 D.刺激乳腺腺泡發育

E.促進能量代謝

20.妊娠期內不排卵是由於下列哪種激素的作用

A.雌激素B.孕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催乳素

E.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二)B型題

A.排卵前期B.月經期c.排卵後期D.增殖期E.絕經期

1.黃體期也稱為

2.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和腺體增多。但是腺體無分泌功能,此時為

3.到45—50歲,月經不重複出現,進入

A.睾酮的作用B.雌激素的作用c.孕激素的作用D.卵巢與腎上腺皮質雄激素的作用

E.FSH和LH

4.男性附性器官的發育是由於5.女性附性器官的發育是由於

6.乳腺腺泡發育是由於

A.胎盤B.卵巢c.睾丸的間質細胞D.睾丸的曲細精管細胞E.睾丸的支持細胞

7.睾丸產生雄激素的細胞是 8.睾丸分泌抑制素的是

9.分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是

(三)C型題

A.雄激素的作用B.雌激素的作用c.兩者都有D.兩者都無

1.青春期蛋白質合成增加,生成加快是由於

2.男女毛髮分布的特點是由於

A.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B.人絨毛膜生長素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3.由胎盤分泌維持妊娠的激素是

4.在妊娠8—10周,胎盤分泌達頂峰的是

A.促進腎臟對水、鈉的重吸收B.促進腎對鉀的排泄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5.雌激素的作用是

6.孕激素的作用是

A. FSH B.LH c.兩者都是 D.兩者都不是

7.由腺垂體分泌的激素是

8.由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是

(四)x型題

1.下列哪些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

A.睾酮B.抗利尿激素c.前列腺素;D.絨毛膜促性腺激素E.抑制素

2.下列哪些是睾酮的生理作用

A.促進男性附性器官的發育B.提高性慾c.刺激男性副性徵的出現

D.刺激蛋白質合成,呈現負氮平衡E.維持生精

3.下列哪些是卵巢分泌的激素

A.雌激素B.孕激素c.腎素D.少量雄激素E.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4.下列哪些為雌激素的功船

A.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B.使子宮內膜增生c.促進基礎代謝,使基礎體溫在排卵後升高

D.促進排卵E.使陰道內形成酸性環境,增強陰道抗菌能力

5.雌激素對代謝的作用,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增加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 B.抑制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

c.促進蛋白質合成,加強鈣鹽代謝D.促進脂肪合成,增高血漿膽固醇

E.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6.體內哪些部位可以分泌雌激素

A.胎盤B.腎上腺皮質網狀帶c.卵巢D.腎上腺皮質球狀帶

E.腎上腺皮質束狀帶

7.在正常的月經周期中

A.排卵與血液LH水平突然升高有關 B.在排卵前宮頸粘液變得稀薄

c.子宮內膜生長的增殖期依賴於雌激素的分泌D.月經期大約失血500ml

E.雌激索對GnRH的分泌存在正

8.關於月經黃體的敘述,正確的有

A.對分泌期子宮內膜的發育和維持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B.受腺垂體的調節控制

C.在妊娠早期,因繼續受垂體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仍分泌卵巢激素

D.大約在妊娠第一個月末開始萎縮 E.若排出的卵受精,可轉變為妊娠黃體

9.關於卵巢的敘述,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從青春期開始出現原始卵泡B.每個月經周期可排出5~10個卵子

c.可受胎盤激素的影響D.對於周期性的子宮內膜的變化是必需的

E.可以分泌少量雄激素

四、問答題

1.試述月經周期中腺垂體、卵巢激素和子宮內膜的變化。

2.一個月經周期中血液內雌激素出現幾次高峰,是如何形成的?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睾丸間質毛細血管和曲細精管之間的屏障,使血液中大分子物質難以進入曲細精管。

2.每次月經周期中成熟卵泡逐漸靠近卵巢表面並破裂,內含的成熟卵細胞與其周圍的放射冠等一起被排入腹腔,這一過程稱為排卵。

3.每個月經周期中卵巢都有一個成熟卵子排出,排出的卵子受精後,在胎盤激素的作用下,黃體繼續長大成為妊娠黃體。

4.在下丘腦一腺垂體-卵巢軸的調控下,女性從青春期開始,在整個生育期內(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子宮內膜呈規律性的月周期變化,稱為月經周期。

5.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調控下,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脫落,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經陰道流出的現象。

二、填空題

1.間質、睾酮、支持、抑制素 2.生成卵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3.月經期、增殖期、分泌期 4.雌激素、孕激素

5.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人絨毛膜生長素

三、選擇題

(一)A型題

1.B 2.D 3. E 4.E 5.D 6.A 7.A 8.C 9.A 10.E 11.E 12.D 13.C 14.D 15.D 16.E 17.B 18.D 19.A 20.C

(二)B型題

1.C 2.D 3.E 4.A 5.B 6.C 7.C 8.E 9.A

(三)C型題

1.C 2.C 3.C 4.A 5.A 6.D 7.C 8.D

(四)x型題

1.AE 2.ABCE 3.ABD 4.ABDE 5.AC 6.ABC 7.ABCE 8.ABE 9.CDE

四、問答題

l。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的變化受卵巢分泌的激素控制,而卵巢的變化又受腺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腺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又受下丘腦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控制。可見,月經周期的變化與下丘腦一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密切相關。

(1)月經期和增殖期: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從陰道流出。此時血中的雌二醇和孕酮均處於低水平,它們對腺垂體分泌FSH和LH的反饋性抑制減弱。在下丘腦分泌GnRH作用下,FSH和LH分泌逐漸增多,促使卵泡發育。卵泡在發育成熟過程中,分泌的雌激素逐漸增多,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的上皮及腺體增殖,使子宮內膜處於增殖期。到排卵前1天左右,雌激素分泌達到頂峰。高濃度雌激素通過正反饋作用,促使下丘腦分泌GnRH和腺垂體分泌LH和F"SH增多,從而形成LH高峰。LH在孕酮配合下促使卵泡破裂排卵。

(2)黃體期:卵泡排卵後,生成的黃體分泌大量孕酮和雌激素,它們促進子宮內膜的腺體及血管生長,腺體分泌粘液,使子宮內膜處於分泌期。此期,高濃度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對下丘腦和腺垂體起負反饋作用,使FSH和LH分泌減少,黃體發生退化,於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濃度迅速下降,至分泌期末達最低水平,子宮內膜得不到這兩種激素的支持,又發生脫落、出血,進人下一個月經期。由於雌激素和孕酮減少,對腺垂體下丘腦的負反饋抑制作用解除,FSH和I|H分泌又增多,後者又刺激卵泡發育,於是下一個月經周期又開始。

2.在月經周期中,雌激素的分泌呈現規律性變化。在增殖期,在FSH和LH的共同作用下,卵泡發育並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又通過局部正反饋作用,濃度不斷升高,在排卵前形成一個高峰,在排卵後即下降。但在排卵後4—5天時,由於黃體發育,黃體細胞不僅分泌大量孕酮,也分泌大量雌激素,形成雌激素的第二個高峰。

複製搜索
推薦閱讀:

92歲生理學老人的長壽秘訣 笑是最佳良藥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生理學:睾丸二三話
論命門、腦元神、心識神及其解剖與生理學本質
【腦供血不足】生理學基礎及康復建議

TAG: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