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論語》之學而篇,值得為孩子收藏起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散譯
孔子說:「學習了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悔,不也是君子嗎?」
?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散譯
有子說:「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很少見。不喜歡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最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沒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散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樣的人很少是仁義的。」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散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散譯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是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節約開支並且愛護官吏,役使百姓時不要誤了農時。」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散譯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散譯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賢德而輕視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他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有知識了。」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散譯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鄙陋;要忠信,不要同與自己沒有共同志向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散譯
曾子說:「慎重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使老百姓日益忠厚老實j。」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散譯
孔子說:「當一個人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如果他對父親的合理計劃三年不加改變,那麼就可以說他盡到孝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散譯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根本。古代君主的治國之道,就在這裡。但不論大小事全部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了和諧而和諧,不用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取的。」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散譯
孔子說:「不用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推薦閱讀:
※國學寶典目錄
※斯坦福大學: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最強,卻遭高等教育扼殺
※【孝善·微國學】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國學教育要貫穿人的一生
※中國國學網-- 《周易》的思維方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