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天增169名癌症患者 常見癌症生存率提高|上海|癌症患者生存率
原標題:上海每天增169名癌症患者
晨報記者 陳里予
4月15-21日是第28屆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大腸癌防治,我們在行動」。
昨天,在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9屆解放健康講壇上,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腫瘤防治科主任、主任醫師鄭瑩公布了上海最新「癌情」監測數據,目前,申城癌症病人達到34.2萬人,每100個上海人中有2人患有癌症。
上海居民大腸癌發病增速最為顯著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全年上海市診斷新發癌症病例6.1萬例,全年因惡性腫瘤死亡3.7萬人,也就是說,每天有169個上海人得癌症,101個人因為癌症而離世。
新發癌症病人中,以老年人為主,每100個人中,64個是60歲以上,31個是40-59歲,年輕人在5個左右,青少年一個也不到。男性高於女性,癌症新發病人中,53個是男性,47個是女性。
鄭瑩分析,上海市癌症發病率為434/10萬,較2015年發布的418/10萬發病率略有上升,為歐美髮達國家水平的2/3。惡性腫瘤死亡率為261/10萬,較2015年發布的254/10萬死亡率略有上升。去除本市人口老齡化因素影響,因惡性腫瘤導致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此外,在本市居民常見惡性腫瘤中,肺癌、大腸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病增速最為顯著,從上世紀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45-50歲人群最好做腸鏡,早發現早干預
大腸癌為何如此兇猛?
專家透露,1973年,市中心人口大腸癌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十幾,到2007年達到十萬分之五十幾。
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彭俊傑分析,大腸癌發病率迅速上升與居民生活方式變化有關,包括多肉食、少穀物、少蔬果、高蛋白、高脂肪、少纖維的不合理膳食習慣,身體活動時間和強度不足,超重肥胖增多等因素。
和其他癌症不同,大腸癌是可以預防。大腸癌是由各種癌前期病變(息肉,尤其是腺瘤樣息肉和不典型增生)發展而來,癌前期病變的5年惡變率高達42%至70%,如果接受規範的隨訪和有效治療,可以逆轉未來大量大腸癌病例的發生。大腸癌是國際公認可通過人群篩查來早期發現從而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
彭俊傑指出,2007年以後,上海市中心患大腸癌的病人中,90%以上是50歲以上。因此,50歲以上人群屬於中度危險人群,沒有家族史的健康人務必在45-50歲做腸鏡檢查。為何提前到45歲檢查?因為從腺瘤到癌變需要5-15年的時間,及早發現就可以及早干預治療。一旦腸鏡檢查正常,就可以安心5-10年。
上海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達到74%
上海人得癌症的風險到底有多高?上海疾控中心昨天給出了最新數據,75歲以上人群患癌風險是23%,85歲以上患癌風險是38%。此外,男性患癌風險高於女性,如果一個上海男性活到85歲的話,他得癌的概率是50%左右。
鄭瑩指出,「上海老齡化程度非常高,大家知道年紀越大,得癌的風險越高,一個地區如果老年人居多,整個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就偏高。如果把老齡化這個因素去掉之後進行比較,上海人群的癌症發病率比我國平均水平高10%,比全世界平均水平也高10%,如果跟發達國家比,發病率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3。」
在過去的40多年當中,上海男性、女性的癌症發病率有沒有變化?監測發現,和上世紀70年代比較,男性發病率增長達到1.7倍。分年齡段來看的話,60歲以上及40歲以下的有所增長,而40歲-59歲的變化基本不大。但是把老齡化的因素去掉後,發病率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另一方面,女性的癌症發病率增高了1.1倍。無論是40歲以下,還是60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發病率都有所增加。
此外,在上海居民當中,像發達國家很常見的大腸癌、乳腺癌發病風險都在上升,而在發展中國家很常見的惡性腫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的發病風險都在下降。
有一個好消息是,通過40年數據的回顧,在上海居民當中,癌症患者活得更長了。癌症患者活過5年的概率已經達到了74%,而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數據20%都不到。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生存率都大幅度提高。
推薦閱讀:
※【圖文教程】怎樣畫荷花(提高篇之三)
※提高定投收益,我該怎麼做?丨銀行螺絲釘 08
※北京車船稅稅負大幅提高 新車船稅呈現五大變化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抗壓能力
※教師熱論: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