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聽教育專家張紅教授講座的聽課筆記

中小學教育現象的觀察與反思

北京教育學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張紅教授

課前談話:

不喜歡上課,喜歡互動研討。河南人駐馬店。實驗:小白鼠。

關於培訓,和老師聊天,兩種學習方式,第一種,是不學,達不到那個境界,學了沒用,不打算獲得;第二種,都學,對資料佔有有興趣,你還有別的資料嗎?專門學習時間你不看,回家根本不可能看。搬家三次,最後一次搬家,攢下很多沒有用的東西,床單,精美的茶具。05年送人。知識是來用的。知識不能用,就沒有知識的價值。初一的孩子,心理學規律,知識不會遷移,遷移條件第一是情景相似。杜郎口和洋思,學成的沒幾個。高效課堂做的最多的學校,農村最多。因為經驗相似。遷移條件第二,有沒有形成概念。

海淀會議:蘇格拉底,美德是什麼?怎麼教?誰有資格教?

康德:星空 法則 星星,你認得不多,道德教育也是如此,背後的理論你不知道。

一切學校教育,兩個目的,使人聰慧,使人高尚。

1988年辭彙:關於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意見

1988年之前,學校德育工作被稱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2004年中央八號文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德育處幹什麼?處分學生的。

引領孩子們最美好的東西。

以前更多的是管不是育;更多的是改造不是教育。

規範,去了無私,添了發展。無私:幾乎沒人做到無私。發展:重視專業理念。

想像

·師德教育年年都抓,總不滿意。

教授的觀點——

問題:你需要什麼樣的教師隊伍。你希望什麼樣的孩子。

空泛沒有具體內容:如:業務精湛,奉獻精神強……這些沒有操作意義。

沒有標準,人們如何靠近標準。那是你覺得不好,我覺得很好。

對一個學校來說,管理是制定標準,標準兩點:訓練解決不會做,教育激發解決不願做。

缺乏,關於技能訓練,關於注意力的訓練,沒有心理學知識,只能從態度上要求,必須!

案例:五個猴子不能拿香蕉,新猴子,不許動。不是認識到為什麼不拿,而是認識到打不過老猴子。別廢話!

網路答疑:九年級很多孩子想退學,考上沒有價值,不如打工。大面積學生厭學。

·全員育人時時在提,難以落實。

教授的觀點——

全員育人?全員管人?制度最核心:利益,感情。管人需要的是權力。

目前現象是:正校長比副校長說話管用。有人敬你不是敬你本人,而是敬你的位置和權力。

班主任掌握評價的權力。

如何提成教師的育人能力,介紹一本書《教育是無力的》,不要把自己想的特別偉大。

教師有意無意傷害過孩子。削弱孩子的因素越來越多了。

有一調查顯示:能夠產生科技大師的八個因素有家庭環境等等,唯獨沒有基礎教育。

理想家庭:父母又體面而穩定的職業,收入不是很高。

教師就屬於體面而穩定的工作。中產階級的孩子容易教育。

先天貧困,後天貧困。後者反社會。

·環境影響日益多元,教育乏力。

·學生變化日新月異,不能適應。

教授的觀點——

某校某生軍訓總結一萬字《論集體的本質是自私的》。文章提到學生會是一群濃顏媚骨,高考成績不好的原因是生源質量下降,創衛生城市學校填寫表格,鼓動大家做偽證……學生表現得極聰明極個性,因為他們總體生活在開放的年代。可怕的是後台現代化,可怕的是如今的學生知道你沒有表現出來的行為。

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有效了解。

·教育孩子磨破嘴皮,沒有實效

教授的話——

沒有實效的原因主要是老師的「生產工具」沒有更新,說不過孩子的老師越來越多。而學生拿的是削鐵如泥的工具。

·教育名詞滿天在飛,不能轉化

教授的話——

如今教育名詞真是太多了,首先不是快,而是亂。

學校特色,品牌策劃,學校文化……最有商業化的詞語。

某校長說:提升教育理念。問你: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某校長說:讓學生在教育中獲得成長的快樂。再問你:過去的教育哪不好?

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培訓目的不過是多了幾個辭彙。

經典段子:李少紅的手機。問她的手機的功能。回答:顯擺!能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是最新款。

現象背後的

·三段論思維方式無處不在(直線式)

教授的觀點——

觀念:概念\感情

校本和生本的區別是什麼?案例:眼睛保健操。家長理念:有事不會生非。

家長看孩子閑著,感覺不舒服,想佔滿孩子的時間。想時時刻刻控制孩子。

現在普遍說的辭彙叫「累」。組織生活穿透了日常生活。精神沒有放鬆,所以誕生了一個新詞:休閑!

·大前提:我說你是不是為你好?

·小前提:我說的對不對?

·結論:你得聽呀!(語重心長)

·結果:你憑什麼不聽?(滿腔憤怒)

教授提出——

孩子對媽媽好一點,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

·衚衕式(非黑即白,非左即右)

·上綱上線式(不完成作業與蹲監獄)

教授的觀點——

經典案例:男主人64歲要和愛人離婚,說愛人讓他受不了了,其原因是因為愛人是老師,常常用對付學生那一套對付男主人,男主人無奈,他提出兩點,值得思考:

第一,不是忙工作,而是一輩子拿對個別生的方法對付我。常常說:你錯了嗎?哪裡錯了?今後怎麼改?

第二,特別愛上綱上線。孩子不寫作業,對峙起來,直到夜晚12點。

常常這樣教育孩子:如果不寫作業,你就跟不上大家,就會留級;成績不好就會跟壞孩子跑:最後,越學越壞,最後只有進監獄。

師生關係:尊重平等寬容,起決定作用的是思維背後的東西。

思維背後的

·認識上的誤區:

·舉例:溝通中的一個場景:

·你不出去我出去!

教授的話——

課堂上遊離的孩子有,專心的孩子有。教師管理課堂能力很重要。

老師要求學生的基本底線可以睡覺發簡訊看小說,但不可以吃東西。

案例1:孩子睡著了,教師批評教育語言:昨天晚上幹嘛?出去!你不出去我出去!

學生說:可以!老師憤怒,學生說:是您非要出去,我表示同意。

案例2:老師說,學生上課不懂裝懂。喬布斯,產品娛樂化,界面貢獻很大。表現在哪裡。

孩子不懂裝懂理由:害怕怕批評!怕麻煩想清爽!

·不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到位。

教授的觀點——

案例1:某校開展為教師頒獎活動,獲獎老師說是由學生選的,而實際上學生選的老師,學校不認為怎麼好。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是隨和,不苛刻,幽默,氣氛活躍,善於溝通,不因學生成績而瞧不起。而這樣的老師在學校那裡似乎不大認可。

案例2:兩位年輕教師都是外地人,生活成本要高。買的房在五環以外,每天奔波一個多小時才趕到學校。

校長說:這個月多發1500元,大家並不開心,其原因是,上稅太多,希望分三個月發。80%的教師拿工資條看。

教師如何理解這個職業。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到位。認識是影響態度的,態度是影響行為的。

關於教師的職業倦怠,有人稱「三重門」:

1,直觀的感受是累,改不完的作業,工作量超負荷,無效勞動很多,勞累不堪。瑣碎辛苦壓力。

2,怕,內心都怕,怕學生難關,家長難纏。父母生理養育,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情緒心理養育,最高精神養育。無所適從。來自教育局的壓力。

3,困惑,一貫非常厲害,一貫非常寬容的老師不多。不這樣又能怎麼辦?漂移!

有穩定的教育理想的,大多是「特級教師」。

目標決定內容,內容選擇形式。

·辛苦努力,但不去思考

教授的觀點——

家教五個層次:

1、你捨得給孩子花錢。

2、你捨得給孩子花時間。(陪伴)和兒子關係不好的原因就是不能常常陪伴孩子。時間是成本,感情是處處來的。什麼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犯錯誤教訓。學生沒指望你這麼好,天然害怕你。

3、你開始思考教育問題。你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4、你開始為了教育孩子而學習。

孩子的壞習慣是學習時磨蹭不集中;孩子最可憐的是,老師沒辦法,家長也沒辦法。

有辦法就不著急。又關注又沒辦法就著急,孩子在兩面脾氣的夾擊下是很難熬的。

5、你開始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自己。

終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是誰比要孩子成長更重要。

家長獨立堅強開朗理性,對孩子的成長有作用。

家長要從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角度去認識,認識是要通過學習體驗的,經歷過就知道。

教師提高認識。

·影響教育的因素(身體、環境、時間)

教授的觀點——

某一位教師的傳奇故事:這位教師的父母都是清華教授,哥哥姐姐也是清華教授,自然父母兄姐都希望她將來也在名牌大學當教授,而她看《鄉村教師》這部電影之後,卻立志當小學一位小學老師,親人苦口婆心勸阻,她一意孤行。無奈,媽媽說:隨她去吧,小學老師也是知識分子。但是當她當小學老師不就,便驚恐地發現,她成了「買菜」的,嗓門大的,在三樓訓學生,門衛就可以聽到。

這個案例引導我們思考:我該做什麼樣的教育。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徵:躁動老想整點事證明行。

身體:

不能不說遺傳重要,遺傳是底色。目前有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多動,書寫、閱讀很困難。

有障礙的孩子大城市比小城市多,小城市比農村多。

城市環境污染厲害。城市孩子嬌慣,控制不住。農村:爬、跑。

身體是心理的基礎。城市孩子有保姆照看,老人嬌慣。城市育齡婦女比農村要晚。

現在三年級的男孩子傻淘氣,小女孩子一入學就很懂事。女孩子得到越來越多的鍛煉,成績城市女孩比男孩多。

越高齡生的障礙孩子的可能性要大。更年期社會承認老,承認老意味著和社會脫節。老了要被拋棄。

環境:

目前有一種思潮:有的家長不讓孩子到學校上學,家長在家自己當老師教或請老師教。比如鄭淵潔就讓自己的孩子上私塾。

學校教育提供的也是服務。如果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務,家長只好這樣選擇。

人們的認識本能是:貴的就是好的,有名的就是最好的。事實上並非如此。

時間:

有成功人士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小時候自製過炸藥,把洗臉盆炸到半空中。

前某校校長說自己小時候的惡作劇,讓學校電停三天。

現在的老師:不知道來龍,更不知道去脈。

現在的習慣:關注某個點時,容易放大問題。

其實每個孩子的節點都不一樣。

案例:牙掉了,害怕,其實,只要沒有生理問題,不要大驚小怪。

班級授課制是不正常。

台灣人:第一個孩子看書養;第二個孩子當豬養。

角度 高度 深度

·角度是工作的起點

·高度是思考的水平(乾的有效是因為想得清楚)

·深度是教育的境界

·改變現象,必須得思考現象,研究現象。

教授的觀點——

角度:

義務教育標準:強制、免費。(包辦婚姻)

孩子為什麼要「愛」學習?

孩子想:來不容易,還讓我喜歡你。

如果課堂不可愛,憑什麼讓我喜歡你。

老師講的想瞌睡,老師越講越糊塗,

與特級教師聊天:丟負號,說的都是中國化。

老師不該問學生:聽懂了嗎?

老師正反側面問問題,都答得上來,說明孩子真的弄懂了。

角度:

辦國內一流、國際一流,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對這種提法質疑。

教育均衡不是一個樣。

終究有一天,擇校擇的不是最好的學校,而是最適合的學校。

案例:北京四中的學生敏而好學,老師不盯學生,不改作業。教師講的不是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數學考夠80分,不滿意,反覆考。必須要過,直到考過為止。讓你掌握知識是我的事情,寫作業是你的事。

高度:

和小學教師聊天:工作十九年如何改變。

改變來自學生,年輕是用力,此刻是用心。

學生聚會,學生回憶中,老師很認真,但很兇悍。

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麼?

和孩子做和學科教育的活動。回憶。

反思

·教育的變遷

·德育概念的變遷(內涵與外延)

·德育管理的變遷(理念與策略)

·人的變遷

教授的觀點——

目前發現:再好的教材,老師也是那樣教。

教育的變遷

·權力教育(行政化教育思維)

·情感教育(浪漫化教育思維)

·科學教育(專業化教育思維)

教授的觀點——

過去要求學生得多,目前要求老師得多。

權力的本質是誰對誰有要求。

學生害怕權力。

現實逼迫老師不得不想方法。

「這要是過去……」美好時光。

現在對老師要求太多,不公平。

當你將老師管理特別嚴的時候,創造力會受到影響。

社會化,統一穿校服。

違反學校規矩,以批評教育為主。

專門社會化:部隊,監獄。

部隊:統一服裝,統一行動。

嚴格上說學校部隊化,是不合適的。

組織社會化,領導說套話(風險小),軌道內運行。

學習最本質的目的: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能夠理解的多,能夠把握的也很多。

情感教師是任小艾老師。

將老師比喻為媽媽,為什麼?因為生活小事,好老師替代了母親的角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不一定有教育。

媽媽們開展感恩教育的方式兩種:我養你多麼不容易,我為你做了多少事。

說這些的目的無非是,讓孩子覺得慚愧,然後報答你。

突然發現:學校做PPT講故事,使用煽情音樂。

開展感恩期最關鍵的時期是青春期。

嘮叨都是愛。永遠沒有教給孩子如何跟愛嘮叨的媽媽相處。

道德教育要給方法。如果不給方法,德育沒有實效。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科學最實質的是規律,教師把握到位嗎?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遺忘,鞏固?

方向不明,幹勁兒特別大,就更麻煩。強調努力工作,如果方向根本就錯的話,越努力越錯誤。

新到中學學習的學生最大的挑戰是:時間管理。

小學貼身管理,中學生第二個挑戰是:主動學習。

現在普遍教師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忽視。

初中教師把油炸幹了,有的高中就提出一個觀點:堅決不要某些學校成績非常好的學生。

怎麼樣理解科學教育?

·誤區一:教育是個良心活兒(暗示了只要有良心就可以干好的活兒?不怕苦,不怕累,體力勞動的觀點)

·誤區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嗎?好教師只有一個形象——肯於奉獻的好媽媽)

關係對立,不論對錯。教育通道。

·誤區三:教師是學生生命中的導師(是否具備了這個能力?代替學生還是幫助學生去思考?)

教授的觀點——

建議教師不要輕易給自己評職稱。允許對話,對接不上的根本原因,交錯平行而過。

案例:姥姥不能剩飯的,孩子是不吃剩飯的。教育孩子姥姥的意見可以不聽可以不做,但不能頂嘴。當要跟孩子對話時,不能高於兩個等級。你必須了解她的經驗。

新課程將「備學生」放到第一位,然後備教材,備教案。

滿堂灌------滿堂問------滿堂跑

傳統的講授、選擇探究。用什麼方法,為內容服務。

德育概念的變遷

·內涵(是什麼)

·知識-行為-情感態度價值觀

·塑造-改造-轉化-建構

·怎樣教?

·外延(有什麼?)

·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

·教什麼?(從西學熱到國學熱)

教授的觀點——

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

李希貴山東高密四中理念:不怕苦和累。

北京十一學校理念:優雅。

所有好的內容基於時間實踐。

德育管理的變遷

理念

德育是手段還是目的?

德育是控制還是發展?德育處為誰服務?

德育工作者扮演什麼角色?

策略

從事務的處理到引導人的發展(人不是工具,教師也不僅僅具備工具價值)

人的變遷

學生

兩大時代精神的體現

一是自由-他律還是自律?

二是契約-律法還是約法?

教育者

一個優秀教育者的三個素質

實踐智慧(專業思維與策略)

詩意情懷(緩慢而優雅)

哲學思考(思想的深度決定行為的高度)

發展方向

我們該怎樣理解德育?

道德是配享幸福和自由的權力。

人類需要道德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不僅僅是增加不必要的限制。

培養目標

踐行道德。

積極適應社會的態度。

創造未來可能生活的能力。

結束語

一切教育有兩個最高目的,使人聰慧,使人高尚。

教育除了讓人從物質和現實意義上生活得更好,還讓人從精神上思考為什麼活著,以及如何活得更幸福。

人對人的理解-當代道德教育的基石。

【說明】粉色及藍色字體均是張紅教授的課件內容(講授提綱)。


推薦閱讀:

大學女教授緣何成了「母老虎」?
哈佛教授珍妮的閱讀「線路」給我們的啟示
黃煌教授講座筆記----膽病治療經驗(2008-11-23 12:08:17)
謝紅寧教授:超聲測量子宮疤痕厚度,靠譜嗎
美國遺傳學家丘奇受聘復旦大學名譽教授

TAG:教育 | 北京 | 筆記 | 教授 | 專家 | 講座 | 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