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小金庫」達三千萬銀兩 最後不知所終

  慈禧「小金庫」的銀兩最後竟不知所終

  「小金庫」在清代官場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地方政府乃至於皇宮大內幾乎都有「小金庫」 。那些「小金庫」給部分特權人士聯絡、辦事提供了方便,滿足了他們的私慾,但卻導致了國家財產的流失,滋生了眾多腐敗,且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1

  清代地方政府的「小金庫」很公開

  清代地方官都有正俸和養廉銀。而他們的「小金庫」多寡則視官員許可權、搜刮能力而定,少的數千兩,如知縣一級。

  「有曾任直隸之淶水令者,言淶水每年收牛羊稅,計共六百兩,報銷僅十三兩,而藩司署費二十四兩,道署二十兩,州署十四兩,於皆官所自得。」(《清稗類鈔》)從這裡看出,光「牛羊稅」一項,淶水縣令便有529兩銀子納入本縣「小金庫」。「又月領驛站費三百兩,其由縣給發,不過五十兩,則每年獲數千矣」。這項「驛站費」,知縣又可得到3000兩左右銀子。同時,縣裡還有稅契每年也進賬幾千兩銀子。如此算來,一個知縣的「小金庫」最少能有大幾千兩銀子。

  《清稗類鈔》又補充記載:「直隸州縣,多恃騾馬稅……計南宮一縣,外收至三四萬,而交官不及半,至報部不過數百金而已。」這麼一算,南宮縣的「小金庫」每年當在萬兩以上。

  清代地方的藩司、糧道都有稅收大權。他們的「小金庫」就更可觀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張集馨擔任了當時有名的「肥缺」陝西督糧道。他一上任就發現前任方用儀在交卸之前,其家人提取、倒賣了糧庫里的四千石麥子。但他毫無辦法,只得貼補上虧空了的四千石麥子。不過,他是借債做盤纏從北京來陝西上任的,這補前任虧空的錢理所當然便是從其陝西督糧道的「小金庫」里支取。而據張集馨記述,當時陝西督糧道的「小金庫」一年是三四十萬兩銀子。除了請客、送禮、打點官場之外,其他的都落入陝西督糧道本人腰包,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作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總督,「小金庫」數額一般來說都在十多萬兩以上。兩江總督堪稱當時「封疆第一肥缺」,這「肥」就肥在它的「小金庫」上。清人筆記《水窗春囈》中,有關於清代中期各地高官「油水」多寡的記載,說:「督以兩江為最,一年三十萬。」這三十萬兩白銀便是兩江總督可以支配的「小金庫」收入。

  清代地方的總督、巡撫都有關稅、鹽務津貼,也就是「浮收」的關稅、鹽稅,那也是「小金庫」的最重要來源。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雖然不許下屬給他送貴重禮物,但是鹽運司送的「緝私經費」、幾個海關送的「公費」,按照當時官場規矩,他還是收的。

  正如張集馨所說:「監司大員行同市井……余居是官,心每不安,雖非勒折,確是浮收。」所以,清朝地方官場都有「小金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清代俸祿的微薄、吏治的腐敗、官員的貪婪、京官的索賄,等等。

推薦閱讀:

外國公使夫人見慈禧很容易,但出現這種「特殊」情況慈禧絕對不見
京西一日游,跟著慈禧逛長河
一張袁世凱PS梁啟超的照片,讓慈禧毀了清朝最後自救機會
慈禧口中含著的夜明珠值多少錢?

TAG:慈禧太后 | 慈禧 | 小金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