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興國縣神秘的三僚村
三僚村「中國風水第一村」江西三僚,八成家庭靠風水吃飯,有200多位「風水大師」常年奔波於贛、閩、粵、港台地區,替官員、老闆、名人看風水,過年回家,有人扛了一蛇皮袋的現金,「不用說,這比種田打工強多了」。
世界風水在中國,中國風水在贛州,贛州風水在三僚」。梅窖鎮三僚村只是離興國縣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代十國起,先後出了27位堪輿國師,明師72位。在明代,興國三僚村的風水先生,更成為皇家御用風水師,先後有數十人奉詔供職於欽天監衙門,專司皇家風水職事。他們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宮紫禁城、長城等建築傑作,被後人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建形築勢三僚人說,站在高處看三僚,地形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太極圖,曾、廖兩姓分別居住在太極的兩儀。但當記者站在山上卻始終看不出太極圖形,「這也必須要懂得地理風水,才能參透其中奧妙看出太極地形。」三僚村楊筠松高徒曾文秥的後裔曾慶弘這樣解釋。按照三僚人的說法,三僚村每一座建築都有風水的玄機。虎形墓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靈氣,能庇護後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給記者的感覺猶如一隻老虎卧在山頭,兩尊副碑高約一米,寬約50公分,如同兩隻睜大眼睛,虎視眈眈,墓碑如張開的大嘴俯視著山下的村落,墳墓保存完好,極為雄壯。「這也是風水師的傑作,虎形墓剛建好之後,除了長房子孫人丁興旺外,二、三房子孫都不是很順暢,後來就在虎頭左右兩邊加建了兩座副碑,意為『開虎眼』,果然此後子子孫孫們都開始興旺。」曾慶弘說。在墓頂山坡上,還有一座半人高的石雕望碑。「望碑除了用來象徵老虎頭頂的『王』字外,還有更深的含義。」曾慶弘說,原本虎形墓地勢極好,墓前一片開闊,但後來墓前的樹木、建築越來越高,擋住了虎形墓的氣運,為了能更好地聚氣,後人在虎頭上方加建了這座望碑,意為高高在上,又可望盡山水,收在眼底。「其實,在三僚處處都有風水建築,如章罡土、龜蛇會、石拱橋、狗形祠、蛇形貓眼祠、靠壁天井側面祠、石仙宮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曾慶弘說。「七星池」三僚村就像一個古代風水建築博物館,處處都有古代風水建築。在廖氏宗祠周圍,有許多人工開挖的池塘,其中「七星池」和「百口塘」令名傳海外。據村老介紹,廖屋的自然環境並不理想,村子是建造在山坡上(俗稱坑上),二條山溪從山上向祠堂方向衝來,來勢很猛,對村莊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三僚人說,這種地形是「四煞臨身」。為了避煞消煞,後代人丁興旺,廖姓先祖廖厚公在明太祖年間以「文公無蚊祠」和「月洲堂」為中軸,利用五行生剋和制化的原理,在「文公無蚊祠」的後背由南向北開挖「七星池」,讓它們就像人體的七竅一樣,通氣聚氣。在三僚村還有一個很怪的現象,就是看上去每家每戶都有一口池塘,並有古人留下的水溝連接。曾慶弘解釋,挖「七星池」的同時,廖厚公還在村中開挖了108口水塘,如人體的108個個穴位,這樣,「七星池」和「百口塘」全部用小溪貫通,象徵血脈暢通,起到蓄氣聚財、藏風得水、人丁興旺的作用。在三僚村,「七星池」雖然名揚海外,但已蹤跡模糊,只有貫通魚塘的水渠仍在,但渠底已經乾枯不見水,倒是一些殘留的水塘被村人用來浸泡石灰,水質渾濁。即使有學者按圖索驥,發現昔日的「七星池」和那108口魚塘早已面目全非了。是非三僚村儘管風水一度在科學面前被視為迷信,但三僚村裡流傳出來的傳說,仍在有意或者無意地掩蓋著一些歷史真相,使三僚風水文化充斥著荒誕、離奇或不解的成分,其中還包括了宗族之間的矛盾。三僚風水祖師死後報仇傳聞唐末年間,統轄虔州(今江西贛州)的諸侯是盧光稠,自立為王,請楊筠松為其卜天子地,卜得後,盧光稠問楊筠松是否還另有天子地?楊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盧光稠不願別人也得到天子地,於是在楊筠松酒里下毒。楊筠松察覺後,立刻帶著徒弟回家,途中他問弟子曾文秥此處何地,曾文秥說是葯口,楊救貧嘆道:葯到口必死矣!楊筠松在臨死之前告訴曾文秥,去遊說盧光稠在贛州磨車灣安裝水碓,十字路口開鑿一口水井,則世世代代為天子矣。而真正意義為:在風水上破了贛州的「天子氣」,制煞了盧光稠。後來盧光稠果真背長癰疽,疼痛難忍,自縊身亡。盧光稠背長癰疽而死是否真與楊筠松遺言有關?今人在聽聞這個傳說時,都認為楊筠松後人過於神化祖師爺了,現如今,只有在於都縣博物館,可以看到一塊收藏的「楊公墓碑」。太監護送靈柩卻離奇死亡在村委會東面,綿延200米長的一堵土牆,名叫「下砂」,是堪輿術中的專用名詞。相傳明初曾氏的風水師曾從政,發動族人築起「下砂」,以貯財聚氣,但屢次遭到另外一姓氏的強行阻撓,明朝永樂年間曾從政成為國師,病故北京後,明成祖遣宮中的黃衣太監二名,護曾從政靈柩還家,並助曾家築完下砂。二名太監到達三僚村後,三天內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樑。但其中一名太監突然身亡,一種說法太監不服三僚水土病故,另一種說法卻是曾氏人為了消滅與己鬥爭的另一姓氏,故意毒倒太監,並將其屍體偷偷放在那一姓氏家門口,嫁禍對方。最終太監被葬於「下砂」,有了太監的「皇家官身」鎮守,再無他人敢破壞下砂。600年的時間過去了,「下砂」仍在,太監墓依然存於竹林間,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仍依稀可辨。剝九尾杉樹皮的制約之說
三僚 - 九尾杉在三僚村後龍山上有棵九尾杉,距離至今已有1120多年的樹齡,據說是楊筠松親手種植的古樹。記者看到樹身圍約4米,高達9米,歷經千年風雨無數次劫難,雖然至今仍顯勃勃生機,但樹身已經被掏空,其軀體雖已薄如一張瓦片。祖師栽種的九尾杉緣何變成「空」樹?一種說法是,相傳三僚村曾氏興旺發達,其他姓氏村民剝下杉樹皮泡茶喝,就可制約曾氏人丁發展,只要曾氏有小孩新生,其他村民就剝一次樹皮,加上九尾杉曾遭遇火災,所以千年九尾杉才會變成如此模樣。「這種做法今天在三僚村已經無法找到,村裡年輕人之間的宗族意識不再像以往那麼明顯了,這種說法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鎮里的教師曾慶弘告訴記者,「倒是許多外地人聞說九尾杉的靈氣,不遠萬里從外地趕來剝皮泡茶喝。」諱莫如深的三僚人
三僚 - 鯉魚墓有學者說,風水術里有相當一部分跟巫術和神話有關,比如楊筠松的功夫來自九天玄女,比如廖均卿勘皇陵時「喝山山應,呼水水止」的絕活。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三僚的先祖們為了向外界做好宣傳工作而有意誇大事實,採用玄學的手段。如今,記者再訪三僚,三僚風水師的一些後裔們仍然因保守讓風水學繼續神秘。家家都有一隻羅盤
三僚 - 羅經石在曾屋楊公祠前的大圩場上,村主任曾慶偉說,目前的三僚村有4000多人,曾廖兩姓,都是師從唐末楊筠松的弟子曾文秥、廖蠫後裔,因此每家都藏有堪輿必須的楊氏羅盤。
三僚 - 楊公祠曾鶴琳今年58歲,已有30多年走風水的經歷,穿在曾鶴琳身上的中山裝雖然領子已顯得破舊,但他謹慎的姿態和不太多的語言,使其對風水諱莫如深。曾鶴琳是三僚村開基祖曾文秥第四十代子孫,20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學習堪輿術。再三問了我們的採訪意圖後,曾鶴琳才從不離手的人造革的手提包里,拿出一個有背帶的藍色小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個外盤紅漆已經剝落的羅盤說,三僚的風水師們吃飯的「傢伙」就是一個羅盤,而他的羅盤正是祖上傳下寶貝。
秘而不宣的風水「課本」傳說楊筠松曾有《龍經》、《十二杖法》和《青囊奧語》等流傳於世,也有人說是《撼龍經》、《疑龍經》以及《辨龍經》,或者是《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雖然眾說紛紜,但曾廖兩族的弟子及後裔們究竟是通過什麼,將楊氏堪輿術代代傳下來的呢?村主任曾慶偉說,三僚村每一家都有流傳下來的風水術手抄本,而且這些手抄本秘不外傳。記者兩次想給手抄本拍照時,曾鶴琳還是擔心會將核心內容泄密拒絕了。他說,他家祖傳的書名為《陰陽全次剪裁》,書里詳細記載了《九大星體》和《十二杖法》等。
三僚 - 包裹石據曾鶴琳介紹,《陰陽全次剪裁》傳到他的手中已有500年的歷史,裡面有三僚祖先們對明代十三陵、紫禁城勘測風水的詳解,實用性非常強。興國縣三僚村,為什麼神秘?因為它是「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風水第一村」。
三僚村乘風,自詡放蕩不羈,隨遇而安,隨風而飄,借風而行,故稱乘風。風無處不在,乘風者無處不在。乘風者不受任何約束,開心者開懷,想醉就醉,想瘋就瘋,你能把風怎樣?但是,可但是,走進三僚村,乘風不瘋,變得謹小慎微,大氣不敢出,大步不敢邁,小心地享受著風緩水清人情。
三僚村很神秘,但依然是男耕女織。在三僚村,風有序,水倒流,一切皆有規矩,一切皆按八卦輪盤設計,數千年的文化底蘊,綱常穩健,該方必方,該圓必圓,所謂「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出於此。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興國三僚村的名氣遠比在贛南大得多,他們把三僚譽為「聲名遠播的三僚村」,近幾年來吸引了紛至沓來的海外客家人千里迢迢走進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體單位。他們都是去探索那塊土地上的神奇和奧秘;去尋覓已長眠在地下先人們的蹤跡履痕。
美女三僚村引以驕傲的是為萬里長城修建九鎮軍事要塞和北京天壇祈年殿而堪址的曾從政,曾從政因為長城擇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養在北京,老死後永樂皇帝還派遣了兩名太監護送其靈樞還鄉榮葬,只可惜我們沒有發現曾從政的墓地,倒看見了護送其靈樞回鄉的太監黃榜的墓址,三僚的開基祖先是曾文訕,這位楊筠松的首席弟子為了卻師父心愿而制煞了贛州府督盧光稠的歷史掌故不但廣為流傳還載被入了贛州府志。攝於三僚村村頭——大家一到,首先進歌舞廳,一片歌舞昇平。誰敢在三僚村方便呢?
洗手間「假象真牛」!三僚村,每一個雕塑、每一處建築都有講究,感覺這裡深不可測。
「假象真牛」其實也有女耕男織。
其實也有女耕男織圖文來源:乘風的網易博客
三僚村俯瞰
遠眺三僚村
三僚村明清時期古墓群
村內旅遊景點指示牌
保存完好的古墓
古墓地周圍牧牛的女孩
古墓
專用於祭祀楊救貧的楊公祠
村內古民居門樓
貞節牌坊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興國三僚村的名氣遠比在贛南大得多,他們把三僚譽為「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風水第一村」。聲名遠播的三僚村近幾年來吸引了紛至沓來的海外客家人千里迢迢走進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體單位。他們都是去探索那塊土地上的神奇和奧秘;去尋覓已長眠在地下先人們的蹤跡履痕。
偏遠的三僚村離興國縣城還有70多公里,是興國、寧都、於都三縣的交界處。還沒進村,一座布滿白色怪石的石頭山首先映入眼帘,這就是有名的楊公嶺。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沿著那條陡峭險峻的山路上至山頂的楊公祠朝拜,只可惜這一建築現在已經絕跡,僅能看見還有幾隻刻有「咸豐」字樣的石制香爐,但民間卻借這石頭山演繹傳播了許許多多神奇的故事。
被三僚人稱為「金蛇掛樹」的祠堂,奢求的光線、遮住遠處風景的壁照以及鏡頭後的兩個香爐,完全揭秘了風水在宗族之內房系之間實現制約和反制約的玄學思想。這個有4600人口的大村莊里只有曾、廖二個姓氏。地處僻壤的三僚是因為風水大師楊筠松而出名的,曾、廖二姓的宗祠竟然都叫楊公祠,楊筠松因濟貧救世還被世人稱之為救貧仙人。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三僚人說:楊筠松是在戰亂中偷攜著宮廷風水秘籍從京城長安出逃南遷輾轉至三僚定居的。經歷 了千山萬水的楊筠松發現人跡罕至的三僚村的地形構造竟渾然天成得像一個堪輿用的羅盤,盆地 中一座石頭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羅盤中的指針,後人稱之為羅經吸石。於是乎漂泊中的楊筠松帶著他的兩個弟子就在此地搭建茅棚定居下。《興國縣誌》因了這三座茅棚才在記載中有了三僚這個地名;三僚則因了楊筠松而成之為中國客家風水文化的發祥地。楊筠松就是在在這塊荒僻之地創立和傳播了他的堪輿理論,在他的倡導下,中國民間的風水文化千年不絕地流傳且盛行於海外。
後山孤獨的古松和巨石被三僚風水祖師楊筠松稱為「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陰」,從而成為三僚村風水的起源說三僚廖姓人引以自豪的是受明成祖朱棣召進京為皇帝陵墓選址的廖均卿。他選定的昌平縣黃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兒已 被後人稱之為「十三陵」,此之後北京故宮大皇城的勘測也出自於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這形如猛虎下山、蘊蕆著很多奧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確定為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在三僚人的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好多座造型各異的古墓。相傳楊筠松創造了72種陰宅墓葬法,每一種都有不同的造型,諸如「鳳形」、「龜形」「蛇形」、「蛤蟆形」。我們眼界大開地看見了「虎形」的墓穴就猶如一隻老虎卧在山頭,兩尊副碑如兩隻豎立的耳朵,墓碑誠如張開的大嘴俯視著山下的村落。位於村口的「鯉魚形」墓穴是給明萬曆皇帝選了陰宅風水的曾邦旻 的墓地,墓前的參天古樹猶如鯉魚的兩根鬍鬚,可惜的是,左邊的那棵樹在大練鋼鐵的年代給毀了。
三僚村的明代建築居多,但不少呈現破敗景象,村委會主任非常希望眼前的承恩堂遺址起碼能成為縣級文保單位。三僚曾姓人說,他們引以驕傲的是為萬里長城修建九鎮軍事要塞和北京天壇祈年殿而堪址的曾從政。曾從政因為長城擇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養在北京。老死後永樂皇帝還派遣了兩名太監護送其靈樞還鄉榮葬。只可惜我們沒有發現曾從政的墓地,倒看見了護送其靈樞回鄉的太監黃榜的墓址。三僚曾姓人還說,他們的開基祖先是曾文訕,這位楊筠松的首席弟子為了卻師父心愿而制煞了贛州府督盧光稠的歷史掌故不但廣為流傳還載被入了贛州府志。三僚的地形還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形,原來是因為村裡有兩條彎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陰陽兩極之間,溪水流至楊公祠前則二溪合而為一地形成了一條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頭的水溫左右兩岸竟相差5、6度。緣由合二為一的那兩條溪流水溫不同,村裡人把左邊那條水溫更冷的叫陰溪右邊那條水溫更熱的叫陽溪。鳥瞰眼前這塊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處在指針的兩邊,就象太極圖形中的兩儀。隨行的風水學研究者胡玉春先生說盆地的四邊各有東華、西竺、南極、北斗四座寺廟,還有活龍腦、九尾杉、七星池、甘泉井、多士石、章光土、南箕庵、西竹寺等八景。傳說,這其中就蘊藏著《易經》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胡先生指著那塊被人稱之為羅盤指針的「羅經石」說:三僚的奧妙至今還沒有人能夠探索清楚,這座「羅經石」上有一個地下溶洞,就從來沒有人走到過盡頭。十幾年前愛探險的我走進了這個怪石磷露的地洞,看見了許多奇妙怪異的現象,也掉入地下暗河經歷了一回死的考驗。如有心去觀察,三僚的地形還酷似一幅陰陽太極圖形,原來是因為村裡有兩條彎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陰陽兩極之間,溪水流至楊公祠前則二溪合而為一地形成了一條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頭的水溫左右兩岸竟相差5、6度。緣由合二為一的那兩條溪流水溫不同,村裡人把左邊那條水溫更冷的叫陰溪右邊那條水溫更熱的叫陽溪。2000年建成的楊公祠是這是曾氏供奉的祠堂,是由福建的客家人贊助並施工的。祠堂是鎖著的,我們無法入內,僅從外觀上看其造型十分豪華壯觀,外牆全是青石雕刻,正面牆壁刻滿了浮雕,內容 是楊公著書、出遊、進政、考風水的四組大幅浮雕,仰視中呈現出立體化的人物栩栩如生得呼之欲出;人物下面以「山清水秀、江山多嬌、群峰疊翠、玉溪春色」為題的四幅風景雕刻中的山水花鳥、亭台樓閣,其細膩逼真的工藝也讓人嘆為觀止。三僚村最富傳奇的還是山腰上一棵十幾里外就能看的見的形似傘蓋的大杉樹和樹底下的形似包裹的兩塊巨石。傳說楊筠松的弟子曾文辿當年也發現了三僚這塊山環水繞的寶地,在曾文辿眼中這杉樹如傘蓋巨石如印章,他說:「這是一個好地方,前有金盤玉印,後有華蓋遮蔭,代代能文武,世世好為官。」師傅楊筠松卻當即斷言為:「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裡,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三僚人說,是楊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機,所以他才沒有後代,但他的兩個徒弟卻從此在這大山深處繁衍不息。替人看風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謀生的祖傳技藝,三僚人和許許多多的人都把楊公視為祖先供奉著。三僚水豆腐是當地有名的小吃,很多人到了三僚必要品嘗一下.三僚水豆腐看起來格外白嫩細膩;吃起來格外的滑溜香甜,如果和著肉類煮,更是妙不可言。 據有關專家考察分析,這裡的水含有多種礦物質。豆腐的可口首先得歸功於大自然。在製作上,三僚水豆腐也別具特色:在浸豆前一定要把殼脫去並篩盡,這是豆腐特別滑膩的原因;一定要把豆漿熬開,否則有生豆味;在熬漿和放石膏前要反覆沖漿,把豆泡徹底清除,這是豆腐特別嫩的原因。另外,上漿後榨水要恰到好處。榨得太干,豆腐板結,吃的時候沒有「滑」的口感。反之水分太多,一下鍋就爛得不成形,口感也不好。
推薦閱讀:
※中國遊客「吃」起泰國旅遊業半邊天:一年花掉167億
※中國美術:元四家
※中國精準打擊「特朗普州」,共和黨的中期選舉要懸了
※中國評論新聞:美議員熱炒南海 促每周一次自由航行
※中國歷代帝王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