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逼婚:不結婚就是沒有社會價值的廢物?
「中國式逼婚」,在百度百科中被定義為「父母用威脅和暴力手段強迫自己的兒女成婚」。「每逢佳節被逼婚」「逼婚猛於虎」,一旦孩子過了法定結婚年齡還沒什麼動靜,中國父母們通常會自動切換到逼婚模式,有的催逼相親、有的含沙射影、有的打孝順牌,還有的施展苦肉計……
這已成了當代中國城市裡,父母子女關係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之一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陳薇
本文首發於2016年5月2日總第754期《中國新聞周刊》
「我們小區一個姑娘,27歲,天天被爹媽數落找不著對象,爹媽到處讓別人介紹對象,然後把閨女所有的優點列出來當賣點,真的是很委曲求全的說。全小區都知道她閨女的學歷職業收入身高八字和沒結婚。姑娘留一封信自殺了。」2016年3月底,一條「姑娘因父母逼婚而跳樓自殺」的新聞傳遍網路。
然而,在佔據微博熱搜榜一段時間後,這條新聞被刪除了。這段話來自於豆瓣網上的一位網友廣播,但很快,這位原網友也搜索不到。據傳,這位自殺的姑娘留了遺言,要父母安排冥婚。幸運的是,她被搶救了過來。
儘管新聞已無法證實或證偽,但多條網友評論依然留在網上:
「因為不結婚,就是沒有社會價值的廢物。」
「有時候還真有這種瘋狂的想法,你們覺得我的生命不是你們的,那還給你們好了。大家誰也別欠誰,下輩子也別相見。」
「同被逼婚,被父母語言暴力貶得一文不值,現在只要是個男人,他們都覺得好。」
「現在每天都失眠睡不好,老是頭痛,原本是個傻樂型的姑娘,現在一整天也不吃飯,什麼都不想做」……
今年2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發布了《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還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了。
「中國式逼婚」,在百度百科中被定義為「父母用威脅和暴力手段強迫自己的兒女成婚」。「每逢佳節被逼婚」「逼婚猛於虎」,一旦孩子過了法定結婚年齡還沒什麼動靜,中國父母們通常會自動切換到逼婚模式,有的催逼相親、有的含沙射影、有的打孝順牌,還有的施展苦肉計……這已成了當代中國城市裡,父母子女關係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之一。
中國式逼婚,是代際觀念差異、情感焦慮和現實社會壓力相互交織、碰撞而產生的社會現象,也是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觀念、制度和結構等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是兩代人對價值觀、感情觀、家庭觀及安全感的理解反差越來越大後的結果。
它已成為橫亘在當代親子關係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癥結。
口述/李小強
男,36歲,上海人
離異,在北京工作
讀大學時,媽媽就對我的人生作了規劃:「你也不要去外地了,好好地考上海復旦,畢業後找一個工作,然後爸媽出錢給你買一套房,你出月供。你以後有錢了,再買一套在隔壁讓爸媽住。再找一個媽媽朋友的女兒做妻子,25歲生第一個孩子。一家人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
對於未來兒媳婦,她的要求是:老實巴交,模樣周正。學歷無所謂,對我好,忠誠,不要太物質。身體健康,能生孩子。愛不愛的沒關係,能湊和過日子(對老公也不要要求太高),老公不賭、不嫖、不打人就可以了。結婚以後,自然有感情。
她覺得我已經36歲了,不是跟愛情結婚,而是應該和穩定結婚。
我的第一段婚姻就是逼婚的結果。31歲時,他們逼得我生不如死。媽媽經常念叨自己睡不踏實:「你看你離開爸爸媽媽十八年,媽媽孤苦伶仃,能不能給爸媽一點安慰?你結婚生孩子,就是最好的安慰。你不在身邊,周圍都覺得我們是孤老,跟兒子消失了一樣。」
都是這些車軲轆話,來迴繞。我在家裡,過了八點還不想吃晚飯,其實就是不想坐到桌上。有時我會說,媽媽,讓我們好好吃頓飯。但過一會兒,她就會說起朋友的孩子、誰又抱了孫子。
她還會說,她在超市買東西,一個陌生的大姐讓她幫忙看下包。她熱心幫了忙。事後,大姐表示感謝,還會說,「看你這麼好,家裡肯定很幸福啊?孫子幾歲了啊?」這些不知真假的事情,媽媽都會告訴我。
爸爸過生日,我請他們吃飯。飯桌上又開始嘮叨了,你應該如何如何。我開導他們,要從內心深處尋找力量,而不要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我有孩子,我會怎麼怎麼樣。爸爸立刻打斷我:「可是你沒有孩子,所以你現在沒有資格說。」
還是在飯桌上,媽媽幫我介紹相親對象。她有個戰友的孩子,問我考慮嗎?還有個同事的女兒……我想不聽打算出門,媽媽抱住我大腿說:「媽媽錯了,再也不說了,陪我聊點別的好嗎?」我留下來了。媽媽下一句話還是:「兒子,媽媽想聽聽你對婚姻的真實態度……」
第一段婚姻不幸福,我離了婚。即使也覺得這段婚姻有諸多不適,但他們還是勸說不要離。在他們看來,離婚是重大的道德污點、人生瑕疵。媽媽有一些北大荒知青戰友,過往很密。直到現在,那些戰友還不知道我離了婚,經常會問,什麼時候抱孫子?
媽媽回答說,他們有自己的計劃。我有次開玩笑,說這樣騙人不好,要告訴他們。媽媽就差跪下了,求我不要這樣。她很怕把這事兒說出去。對於他們來說,兒子上名校、結婚生子,都是炫耀。他們永遠會對你不滿意,慾壑難填。
猴子要吃桃子,你給他吃蛋糕,我說,這就是不懂愛。但是,媽媽不懂。一談到這些,最後媽媽就會接一句:「但是媽媽愛你。」再講一遍,她會再講一句:「但是媽媽真的愛你」。我跟媽媽聊天,甚至會開玩笑地一起說。
媽媽的想法其實就是,「你要用我喜歡的方式來過生活,因為媽媽愛你。」「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也要對我好。」結婚,不是我的人生進入新階段,是媽媽的人生進入新階段。
我的人生不是我的,是她的規劃。但是,她設想的好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做的是什麼,我才做什麼。(我想跟她說的是)如果我的生活和你想要的重合,皆大歡喜;如果不重合,請尊重我。
(她並沒有想過)在這件事上,只有兩個結果,尊重我,或者失去我。
口述/楊依依
女,35歲,湖北人
在北京工作
今年過年,我第一次沒有回家。從小我是乖乖女,這樣做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在婚姻問題上,我和父母幾乎已經無法溝通。我甚至希望,借這次過年不回家,讓他們體會一下完全沒有孩子在身邊的感覺是怎樣的,讓他們覺得,雖然我還沒有結婚,至少我還活著啊!
為了逼我結婚,媽媽已經「走火入魔」了。她天天心裡想、口裡念,特別善於把逼婚這件事情融入所有的生活細節中。我的生活像被壓了一座大山,在任何一個差點被忘記的時刻,都會被提起。
比如,媽媽難得做了一桌好菜,我很開心,放著音樂、哼著歌兒去吃飯。媽媽突然沉下臉:「都沒人要你,還有心情唱歌?!」心情立刻鬱悶了。我家養了一隻貓,有時我會抱著它在陽台看風景,媽媽會覺得我多此一舉:「抱的又不是個小孩!」
最近我開始學做菜,媽媽不是很樂意教,理由還是,「學了有什麼用,又沒有機會做給男人吃。」我買了幾件新衣服,穿上去效果不錯,美滋滋地出門前,媽媽還是評論:「這麼好看,我真不相信你嫁不出去!」
她時不時地會精神崩潰一下。有一次晚餐喝粥,她剛舀起一勺,突然就像孩子似的大哭起來,毫無預兆。我在旁邊手足無措。媽媽哭完後說,她突然想起我的晚年,因為沒有孩子,肯定晚景凄涼、流落街頭,連口粥也喝不上。
我常常勸她不要擔心。她反駁說:「讓我怎麼不擔心?!除非我死的那一天,你也死了,我才不擔心!」她第一次說這話時,我無言以對。後來再說時,我氣憤得回答:「那等你死的那一天,我也自殺,這樣你滿意了嗎?」
還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視頻。爸爸本來還在和我說些家常,媽媽坐在旁邊不吭聲,突然又咧嘴大哭起來,指責我的爸爸:「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不應該嫁給你!不然,我們家女兒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
媽媽的種種言語舉動,很有毀滅性效果,讓我心灰意冷。她常常讓我覺得,因為我沒有結婚,我就不應該、不值得開開心心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沒有結婚,我就有罪孽,是不孝的,死後要下地獄的。
雖然我碩士畢業、在首都站穩腳跟,但因為沒有結婚,爸爸還是很不滿意:「你看看自己,過了三十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幾年前,爸爸曾經在網上給我留言:「你不結婚,我們這輩子的人生意義就沒有了。」我簡直無言以對。
我今年過年沒有回家,只在電話里給他們拜年。感覺媽媽又要哭出來了,我趕緊掛了電話。我不是不願意結婚,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如今,和原本最親愛的父母陷入如此境地,到底是誰的錯呢?
口述/田恬
女,江西人,26歲
母親離婚,在老家的鄰城工作
有一次,我媽撂下狠話:「你這樣還不如死了算了。你死了,我才不用擔心你嫁得出去還是嫁不出去呢。」那時可能是催我去相親或類似場景,我已經記不清楚,肯定是大家僵持得心煩的時候,她覺得我這樣日復一日地拖著,挺耽誤時間。
在我二十四五歲的時候,媽媽才開始著急。她覺得25歲是剩女的分界點。媽媽今年50歲,她22歲就生了我,外婆19歲就生了我媽。這些年,外婆和媽媽都開始著急得睡不著覺了,特別容易焦慮。
上大學時,媽媽讓我不要談戀愛。畢業後工作沒多長時間,她覺得應該要去找對象了。以前禁止的事情突然解禁了,我不習慣。很突然,從也沒往這方面想。後來,她就經常催我去相親。
有一次,我媽介紹了一個在檢察院工作的男生,讓我相親。這個是她覺得各方面都不錯的,還特意去了男方單位,向領導諮詢這個男孩的情況。她覺得,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條件的人了,沒有別的人選。
見了一兩面後,我就把這男孩否了。本來我對他是不喜歡,也不討厭。後來吃飯時,我稍微幻想了一下和他結婚的感覺,當時就覺得有點噁心。不知道原因。這是我在那個時候很真實的感覺,我必須要相信我的直覺。
為了這個,媽媽特別上火。她覺得我這樣太簡單、不可理喻。這麼快就把人家否定了,再不抓緊,連這樣的男人都找不到了。這幾年中,只要一回家,媽媽經常會提這茬。後來還是繼續相親。有一段時間,媽媽好像「喪心病狂」到是個男的都可以介紹。我在江西,但媽媽介紹過上海、深圳、成都的。
媽媽在外面對別人非常寬容,胸襟很大。但是,回到家自己一激動,就對我各種惡語相向。很多我都忘記了,老催老催覺得壓力特別大。我本人不喜歡吵架,但如果她實在要說,我只能掛電話。這是我對她用的比較激烈的方式。
在媽媽的這個城市,沒有結婚的女性會被人用異樣的眼光審視。媽媽有一位朋友在幼兒園上班,幼兒園園長一直沒有結婚,脾氣比較暴躁。媽媽和朋友會用這個事情在背地裡調侃,說園長脾氣不好,是因為她是老處女,沒有得到婚姻的滋潤。
我的爸媽是離了婚的。爸爸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媽媽要做生意賺錢,兩人越來越沒有交流。離婚後,我和媽媽單過。她跟我說過,這段感情或者婚姻挺失敗的,她沒有能夠找到很合適的人。
其實,這種原生家庭的背景,讓我對男性和婚姻會有一些不信任。我以前稍微表露了一些結婚不一定幸福的觀念,她反駁我說:「雖然我婚姻不幸福,但是起碼我有了一個孩子,至少生活有了一個寄託。沒有小孩,我即使賺錢也沒有動力。」
我媽媽有中國父母的傳統意識,他們生活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但我覺得沒道理。生孩子並不是婚姻的目的。氣憤起來,我會跟她說,你要孩子我也可以給你找,人工授精啊。她就罵我,說讓孩子連個爹都沒有。
我當時就覺得,難道你是讓我按照你的意思結了婚,再按照你的意思離嗎?
口述/陸銘
27歲,女,四川人
同性戀,在北京工作
大概去年九十月的一個下午,我還在辦公室時,爸爸突然給我打了電話。還是說結婚的事情。爸爸性格比較開朗,平時不是一個碎叨的人,只是偶爾提醒我。但那天,爸爸表現出了很柔軟的一面,在電話那一頭流淚了。
一般父親在孩子心目中是很威嚴的,很難想像父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肯定是非常非常差。這事兒對我的困擾還是很大的,用了接近一周的時間才調整過來。
事後我才知道,他和我堂哥因為什麼事吵起來了,堂哥拍桌子說要打我爸。爸爸覺得,如果我要是結婚了,家族勢力會比較大,我的丈夫就會站出來幫他撐腰,不至於孩子不在身邊,在外面受欺負。
爸爸媽媽的觀念都很傳統。他們覺得一個人多可憐啊,女孩子應該在家裡享受丈夫的關愛,有孩子對你叫媽媽,應該相夫教子。這樣才是幸福。
但對我們而言,幸福可能是,自己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父母和子女雙方對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沒法去溝通。
他們總會找各種借口,把你的事情往結婚上面想。比如,我家在農村有個很大的曬場,爸爸就說,可以擺一百桌酒席。媽媽會給我發很多信息,說她有一次做夢,夢到我結婚了。對方條件還不錯,長得蠻帥,還是個北京人。
我家裝修時,媽媽問我喜歡用抽水馬桶還是喜歡便池,我說我還是馬桶,坐著舒服一些。後來我回家,奶奶告訴我另外一個版本:媽媽說,等女兒要懷孕的時候坐馬桶可方便了。我只是說了舒服,她自己各種腦洞大開。
我比較隨性,穿著打扮不是很女性化,這一點在家裡備受諷刺。每次回家,我都會刻意想自己該穿什麼。爸爸每天都吐槽我穿得像掃大街的,說我這樣出去特別丟他的臉。運動一點的休閑褲,他們就不允許我穿。
有一次我帶了三條褲子回家,他們只同意我穿顏色最深的、最正式的那一條。媽媽還私自給我買了一套在老家參加婚禮的衣服,短皮褲、小皮衣,還有打底褲和靴子——我都快瘋了!
爸爸媽媽也快瘋了。家裡親戚說,你媽媽經常拉著我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你的事,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接。有時候為了這事不高興,我說話比較重,媽媽就說你變了,然後就哭起來,這讓我怎麼辦?
我今年回家也編了一個故事,還埋了一個伏筆。男的名字我想好了,叫蔣磊(音),是山東聊城一個小縣城的,家裡有一個姐姐,已經生了孩子。他的父母是普通工人,現在退休在家,他自己現在在北京做軟體工作,月薪大概一萬多,身高大概是在一米七三、七四之間,身材還算勻稱。
另外,我設計這個男的是1986年7月29號生日,因為我從小就知道,86年的人跟我不合。我是屬蛇的,86年是屬虎的。果然,當媽媽問我這個男的年齡,我說86年的,媽媽立刻把黃曆翻出來,說哎呀要是再大一歲或者小一歲就更好了。
這個故事的結局,我本來打算說發現自己不孕不育,於是分了。但朋友們說,這樣你爸媽更心疼,會覺得你都沒有孩子了,更慘。如果他們哪一天身體不適,畢生唯一的心愿就是我結婚,我想過,請一幫演員,回去跟我演一下。
我們在追求自由的同時,肯定還要承擔責任。至少要讓父母覺得,他們可以生活得心安理得。如果你已經沒辦法說服他們,他們也沒辦法接受,他們真到了以死相要挾的程度時,作為一個子女來說,肯定得退一步了。
我們已經被逼到了這個份上,必須想各種方案,怎麼去實現父母想要達到的期望值。
所以,我現在也跟身邊的朋友講,如果有一天你們收到我的結婚邀請函,請一定要相信那是形婚。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實習生董伊人對此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