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掉秦朝後,項羽為何要分封諸侯,而不是自己留在關中稱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馬俊武

現代人提起楚漢相爭,無不為項羽感到惋惜:一位大英雄,在秦末戰爭中建立了卓越功勛的不世人物,卻敗給了一個市井無賴。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在戲下分封,為何要分天下為十八諸侯國,直接建立秦朝式的統一帝國不就好了嗎?劉邦作為一個臣子,不就只能老死府宅嗎?

其實這種說法,在西晉末年就有匈奴人漢國劉淵說過:漢高祖為什麼在楚漢相爭之後還要分封諸侯呢?一統天下,不就好了嗎?

其實我們現代人不能依照現代人的思維來揣度古人。在當時的古人看來,戲下分封的主要觀念是如下的:

一、天下本該就是分裂的。

在當時的古人看來,雖然我們是一個民族——華夏族,但我們的天下是應該分裂的。因為夏朝時代天下有萬國,商朝時期天下有千國,周朝分封天下不下百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天下也至少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所以,自秦始皇之前,中國分裂了不下三千年,古人看來天下本該就是分裂的:秦國的地方就是隴西、關中之地;燕國就是遼西之地;齊國就是山東之地;楚國就是湖北、淮河之地等等。秦始皇一統河山,天下都聽秦國的,這是不對的。楚項羽抗擊暴秦就該恢復舊制,恢復天下分裂的狀況。

二、各國應由各國人管理。劉邦是楚人,在秦國舊地做王,也算獨一份了。

現代人認為,項羽分封雍王、塞王、翟王統治秦國舊地,是讓他們自己羞愧於秦國故民,是為自己防備劉邦從漢中出擊。

其實古人和項羽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各國應由各國人管理。趙國舊地該由趙國人管理、魏國舊地也應由魏國人管理,楚國舊地該由楚人管理。秦國地方再好,楚人也不想管,也不願意管。回到楚國、回到家鄉去,不僅僅是為了錦衣華服、光宗耀祖,更是因為從觀念上,項羽根本沒有想過天下一統,坐擁關中以制約天下。

項羽和當時古人的想法是天下應回歸分裂狀態:秦國的事情,秦國人去管。這和今天美國在伊拉克扶持伊拉克人組建政府一樣,伊拉克還是由伊拉克人來管的好。雍王、塞王、翟王作為入咸陽前就投降的秦國人,也是有威望的秦國人,那麼就讓他們來管理秦國好了,當然秦國必須削弱,所以一分為四,雍王、塞王、翟王各佔一塊,劉邦作為楚人佔據漢中。劉邦也算唯一一位外國人(楚國)在他國(秦國)為王的人。

三、項羽自己的封號體現的觀念。

項羽是天下的雄主,主導了戲下分封,封自己為楚王,稱「楚霸王」。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互相征伐,需要一個維護秩序的國家,在周王王權墜落的情況下,出現了「霸主」。

項羽首先認為天下應該分裂,但是也應有個維護秩序的國家,於是自己作為誅滅暴秦的最大貢獻者,作為楚王,當仁不讓,自稱「霸主」,是為「楚霸王」。因為楚國地域遼闊,在楚國內部根據建都地點的不同,春秋戰國時代為了區分,稱之為:東楚、西楚、南楚。項羽建都彭城,地屬西楚,故稱「西楚霸王」。

除了「霸主」,項羽還比照東周的周王,與諸侯們共尊楚懷王為「義帝」,從後來的情況看,他並不需要「義帝」,所以共尊「義帝」的舉動,更多的是恢復舊制。

四、項羽在分封的同時為自己和楚國的強大提過了保證。

仔細分析項羽戲下分封的名單: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巿、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首先,六國王室,雖然都得以分封,但都遷出了原來的國都,魏國分裂成西魏國和殷國,魏王變成了西魏王;韓國分裂為韓國和河南國,韓王變成了新韓王;燕國分裂成燕國和遼東國,燕王成了遼東王;趙國分裂成常山國和代國,趙王成了代王。這是因為那些新封的王都是原來舊王手下的將領,這些將領跟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之後又跟隨項羽西進咸陽,分裂這些舊國,安排和自己共過事的將領做王,這些新王肯定支持自己,也就是變相的增加楚國的實力。

其次,這些新王原是舊王的屬下,他們能封王,那麼,項羽作為楚懷王的屬下,就也能封為楚王。

再次,秦國是敵國,必須最大程度削弱,一分為四:雍王、塞王、翟王、漢王;齊國沒有派兵參加巨鹿之戰,而且在秦末戰爭中害死過自己的叔叔項梁,也必須削弱,於是一分為三:膠東王、濟北王、齊王。

最後,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均是自己的屬下,掌管南楚之地,也就是替自己看好南方。

五、封劉邦為漢王,是因為漢中也算是關中的一部分。

楚懷王在激勵諸將領滅秦時,發出詔令:「先入關中者,王之。」這句話看似公平,但執行起來,楚懷王卻讓項羽先北上救援趙國,令劉邦直接西進。誰都知道,巨鹿城外有章邯的數十萬秦軍主力;而西向則為秦國的當地少量駐軍,且剛剛經過陳勝吳廣的打擊,戰鬥力較弱。可見當時,楚懷王也是對項羽有所不滿的,故意讓項羽去啃硬骨頭。誰知道,項羽一戰成名,秦軍聞風喪膽,諸侯膝行而前。只是可惜劉邦由於楚懷王的故意作弊放水,已經先入咸陽。

戲下分封,項羽先差人問楚懷王該怎麼辦?當時項羽實力雄厚,根本用不著千里迢迢問楚懷王的意見,他這麼做就是讓楚懷王為他主持分封提供法理支持,也是對楚懷王態度的試探。可楚懷王或許認為必須扶持劉邦,用以制約項羽,同時也拿出舊王室的傲慢,回答「依約」。想必項羽也被氣得七竅冒煙,也為後來義帝被刺殺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為了堵塞天下悠悠之口,不違背「王命」,割裂、削弱劉邦和義帝的聯繫,分封劉邦為漢王。其實如果楚懷王不回答「依約」,或許劉邦也不必去漢中(那時候的偏遠之地);或許也就和英布一樣分封在楚國舊地為王;或許楚懷王本人也能頤養天年;或許天下也不必再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漢中在戰國時期屬於秦國一部分,也就是符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也算統治秦國了。

綜上,戲下分封,其實是楚霸王和當時古人的觀念主導的分封,其原則是:「天下應該是分裂的,各國應由各國人管理,盡量削弱六國,楚國獨大,成為霸主。」是不是和當今人的觀念、常識有著巨大差別呢?

都知道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但在東周時期,其實還有另一個「西周國」?

百萬大秦銳士為何無法挽救秦帝國


推薦閱讀:

閑說西楚霸王項羽二三事
我看項羽
項羽為何留不住人才
劉邦和項羽的那點小事
《史記》第7期:十二本紀·項羽本紀(賞析)

TAG:秦朝 | 項羽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