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漸衰落 未來真是一片渺茫
08-03
香港當初為什麼會崛起。真正靠譜的就一個原因:香港是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中轉站。這個條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達到最優,使得香港一躍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只不過這樣的好機會,之前之後都很難再找了。到了九十年代以後,這種有利地位卻開始日漸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將此歸結為特區政府無能。這個理由不成立。特區政府並不比港英政府更無能。真正的原因在於,中國內地和西方世界、以及台灣地區的聯繫日漸緊密,直接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容易,那麼為什麼還要走香港繞道呢? 與日本、韓國、台灣、中國大陸靠扎紮實實地發展實體經濟來創造經濟奇蹟不同的是,香港是依靠中轉站的地位崛起是依託大陸市場稀里糊塗地成為高收入地區。同時也隨著香港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地位逐步消亡,今天的他們又在迷茫中稀里糊塗的停滯不前。那麼當然可以預測,他們也將在迷茫中稀里糊塗的衰落下去。當然,許多香港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更喜歡將今天的停滯歸罪於特區政府。聲稱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樣子,就是因為特區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條件,只要願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還是很多的。比如,旅遊業就是一個可選擇的目標產業。香港畢竟是一個比出境游要廉價方便的旅遊目的地,旅遊業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幾個條件的產業之一。旅遊業是香港這幾年少有的景氣行業,可以說代表了香港產業轉型的希望。可是屢屢爆出的負面新聞讓人覺得,香港不過是一個和內地許多劣質旅遊開發區類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對待本地的旅遊行業信譽,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而香港人真正的問題在於,大多數人對於發展模式的轉變還沒有意識,沒有這個心理準備。從很多角度來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態甚至可以稱得上「不知死活」。大多數香港人不知道香港發達的原因。他們表面上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傑出代表,骨子裡還是盯著眼前一畝三分地的小農心態。他們口裡以貿易中心為榮,實際上卻不知道(或者不關心)這貿易服務於哪個市場哪個客戶。江主席曾精闢地描述香港這種小農心態:Too simple ,sometimes native。 比如港幣的匯率問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根據英國人的決策,港幣匯率盯緊美元匯率。香港回歸後這個政策依然連續。實際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員退休後反思,認為應該適當調整匯率,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可就是沒有一個金融官員能在任上做這個決策,所以今天的港幣匯率依然盯緊美元,僅在小範圍內允許輕微浮動。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豐源案:這是內地產婦赴港生子,然後援引基本法規定,要求給孩子授予香港特區居民身份的濫觴。當時的全國人大就給香港法院建議,提醒他們此例不可開,否則後患無窮。可是這個建議被公之於眾後卻引發香港輿論強烈反彈,認為這是中國政府試圖操縱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順應民意,裁定產婦的要求合法。結果十多年後,香港大小醫院幾乎被大陸產婦擠爆,香港民眾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釋,不再允許赴港產婦的新生兒獲得特區居民身份。然而,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現類似的行為。內地人到香港大批量採購奶粉,許多商店貨架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輿論的反響不是「商機難得,擴大進貨」,而是「內地人搶了我們的奶粉」。出於民意強烈反對香港政府於是下令無限期禁止遊客攜帶大量奶粉出關。違規者將被課以高額罰款,並沒收所帶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滯銷。一個月之後,香港政府改口說禁令頒布一年後要重新檢討。然後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說半年之後重新考慮禁令問題。而據赴港遊客反映,香港海關現在對攜帶奶粉的查禁已經形同虛設。還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作為一個以轉口貿易起家,以自由貿易為榮的商業城市,竟然鬧到要動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戶購物……這讓人想起了鴉片戰爭前的清朝:獲悉外國商人大批採購瓷器絲綢、市面上貨源緊張的消息,清政府的反應不是擴大生產,而是禁止商品出口。當年的清朝沒有受過資本主義洗禮,尚屬情有可原。可今天的香港呢? 香港一些輿論喜歡批判說香港今日的經濟不景氣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不遵循民意。實際上,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臉,一日三變。沒有一個穩定的決策方向,盲從民意的結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實際上已經看到,第一,香港繁榮與否與香港民意無關,港英政府時期何曾在乎過香港民意?香港繁榮和中國大陸的發展狀況倒可以說息息相關。第二,香港特區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過於盲從民意,如同蒙著眼睛的毛驢,繞著「民意」這個磨盤打轉。第三,正是因為特區政府盲從民意,才導致重要的決策方向墨守成規、無力改革,無謂的瑣事上卻被泛民派綁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擾。香港居民則被政客演戲逗的一陣哭哭一陣笑笑,不知所措。 那麼,中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是否可以扭轉這個趨勢、帶動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呢?對此也不樂觀。香港輿論對於中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懷有極大的抵觸,對內地普通遊客橫挑鼻子豎挑眼,歸根結底是優越感在作怪。香港人只要還有這個心態,中國政府任何試圖介入香港內部事務的行動都只會招來更強烈的反彈。香港的經濟狀況至少要跌落到明顯低於中國大陸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優越感。 這就是香港的未來前途必然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沒有能力選擇,也沒有智慧走這條路。他們又愚蠢地也不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導。這就是個死結。嗟爾香港,再不反思,氣數盡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香港十大景點,你都去過哪些?
※「有恩怨就會有江湖」——回不去的香港武俠電影
※社評:香港反對派的舞台須在「一國」之下
※林鄭月娥:粵港澳大灣區建創科中心 香港迎機遇|林鄭月娥|創科|香港
※港漫《封神紀》結束了,大家怎麼看這部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