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社會工作發展的四個基本觀點
2015年1月19日,《廣州日報》報道《政府掏錢買買買 社工仍喊窮窮窮》(以下簡稱「報道」,詳見文末)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廣東省社會工作行業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較大反響。就報道中所提出一些觀點和指出的相關問題,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發表以下基本觀點,以期推動各種相關力量更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廣東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
一、為先行先試大力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黨政部門點「100個贊」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廣東省廣州市積極貫徹黨中央決策,2007年開始試點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黨政官員前往社會工作發達地區考察調研借鑒經驗做法,以出台政策文件、社工人才隊伍培養、社會服務機構培育等為抓手,按照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與社會工作專項服務項目推進的基本方式發展社會工作。截止2014年,全市共投入11.11億元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約佔當年全國資金總投入47.3%),猶如在平靜的水面第一次投入了一塊社會福利的大石頭,推掀起一圈又一圈社會進步的波紋,產生一個又一個社會發展的「鏈式反應」。廣州市267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雨後春筍般出現,佔據全省1/3多的比例,155個街道層面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和16個社區級綜合服務中心相繼建成並投入運行,服務領域覆蓋養老、青少年、家庭、婚姻、學校、戒毒等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在傳統的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的社會服務之外,不斷出現以人群需求為本的服務,給社會耳目一新之感。截至2014年9月,廣州市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共服務1429813人次。其中開展個案服務15459次,服務79955人次;開展小組工作46832節,服務349860人次;開展社區工作18045節,服務999998人次。家綜服務逐漸在一個個平台中從陌生走向熟悉,居民慢慢在一點點陪伴中從懷疑走向信任。對於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期的廣州及其常住的市民來說,這些都無疑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落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又一標誌。這些都讓珠三角地區的其他城市羨慕不已。
作為伴隨全國上下推動社會工作發展而成長起來的近300家社會服務機構、高校研究機構和社會工作協會,平日各種各樣的交流已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有著基本共識:應該為廣州市大力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黨政部門點「100個贊」。不僅要贊他們將中央的政策落實到基層、惠及至群眾,更要贊他們給予年輕的社工成長的寬容、包容、理解,更要贊給予年輕的社會工作行業發展時間、空間和態度。贊之中雖然也有不少七八年來多方磨合的苦澀,但「100個贊」卻是心中最真的情感。
二、要辯證明晰披露社會工作問題的「源」與「流」
如報道所述,廣州社會工作發展至今「實際運作中遭遇一些困境」,出現了「編個案」、「搶個案」、「既當裁判又當選手」、「評估失准」、「冒險求生」、社工「定位不清」「流失率高」(或為流動率)等等社會工作行業已經高度關注並且正在研究思考的系列「客觀問題」。
然而,這些「客觀問題」相對於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社會工作行業宏觀與微觀的全貌,只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困境和問題,或者說是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動向,並不是主流。我們認為,要客觀地評估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環境和所處的發展階段。定位為公益類的社會工作服務,從建立至進入社會開始,面對的便是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接觸的所有管理理念、管理行為方式等都源於市場經濟的基本管理模式。成長初期亟需的同行交流和切磋,被市場激烈的競爭態勢排斥而較難實現。與此同時,社工們向各類人群提供的服務,都會遇上與人們熟悉的傳統服務的比較和質疑,令從事社會工作管理的官員、新成立的社工機構、剛從學校畢業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都受到很大的挑戰和考驗。他們所面對的情況,較之其他國家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有更多問題和困境。因此,報道所述的客觀問題,應該引導透過表面現象抓住本質思考,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結論為政府「沒買對」和民眾「不買賬」。
以上報道一出,社會工作行業嘩然頓生、質疑一片:報道引用一些現象,指向了剛剛興起的社工服務、讓社工「助人自助」的神聖職業尊嚴受挫!觸碰了社會工作行業地位的底線、社工存在意義和價值的紅線、基本問題原因剖析的方法線。
面對問題,我們堅持的基本態度是:倡導政策優化,引導各方去關注和思考問題背後更為根本的諸如政社關係、公益與市場邊界等更為根本的問題,進而推動各方形成合力,找到符合公益性社會服務管理的合適的方法。畢竟從根本上講,正如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所分析「我國社會工作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在於宏觀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
三、社會工作堅守專業方向和行業自律從未鬆懈動搖
專業與自律,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工作的生命。沒有專業也便沒有社會工作,沒有自律社會工作也很難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廣東省社會工作行業組織一直將其擺在首要位置,在社會工作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始終堅守專業方向和行業自律。
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廣東社工在社會議論「太年輕」的擔憂中日漸成熟,湧現出一批有著六七年一線服務經驗的優秀社工。2012年以來,在廣東省民政廳指導下的廣東省優秀社工系列評選, 三年已評選出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王壬、深圳市龍崗區龍祥社工服務中心張翠穎、廣州市蘿崗區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張良廣、佛山市南海區三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姚文富等15名優秀社工、9名優秀社工導師、15名香港督導嘉許和86名社工之星。廖煥標、閻紅紅、劉創新、郝雪雲、於爽等第一代社工「開荒牛」,他們至今仍紮根在社工崗位上,扎紮實實做服務,一心一意謀發展、仔仔細細做研究,用他們的生命故事影響著周圍的社工、身邊的居民和親人,不僅在恆常服務中紮根社區,不斷成長,而且在各種自然災害中主動請纓,歷練提升。與此同時,廣州等地近年來相繼舉行的數期督導班,在本土督導人才培育和督導力量提升方面的成績也有目共睹。由聯合會主持起草的《廣東省社會工作督導認證管理辦法》也經行業一年多的研究論證,蓄勢待發,全省督導資源有望再次整合。
社工能力提升方面。廣州乃至全省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積極與政府協同,通過開辦社工實務能力提升班、總幹事能力提升班、社工大講壇、考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論壇研討等各種培訓,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彌補教育缺陷和短板,不斷提升社工的理論和實務水平,提高服務的能力。自2012年以來,在廣東省民政廳的委託下,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香港社會工作服務與研究中心、香港鄰舍輔導會等資深專業社會服務機構共同實施的粵港合作社工人才培訓,每年選派180名一線優秀社工和社工機構管理人才到香港培訓學習,社工和機構能力明顯提升。廣州和香港合作三年來,香港資深社工和香港社工服務領域的專家在廣州累計投入647人次,培訓和顧問督導廣州社工近萬人次,受惠服務對象逾3萬人。
社工機構建設方面。廣州市多年社會組織評級中,已湧現出了一批名副其實的「5A」、「4A」等優秀社工機構,在機構運營、財務公開等方面都有口皆碑。廣州陽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廣州市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市荔灣區逢源人家服務中心、廣州市番禺區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24家社工機構在2015年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省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廣東十大和諧社區評選」中榮獲優秀組織獎,一些機構在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等國家級項目評比活動中以專業服務之魅力嶄露頭角。
行業自律堅守方面。省、市、區行業協會三位一體,全力做好行業自律,把握專業方向。2013年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出台《廣東社會工作行業約章》(含《廣東社工操守約章》和《廣東社工機構建設約章》)。2014年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工作委員會和督導工作委員會應行業發展而成立,堅持「互助、自律、倡導、發展」的使命,全力做好行業自律。與此同時,行業內在具有的競爭機制、自律機制、監督機制等也在迫使社工機構不斷凈化、提升和揚棄。一些不太適合從事這個行業的社工機構逐漸退出,不少社工機構在長期的行業大浪淘沙之中不斷提升機構運營等綜合能力,社會信譽度不斷提升,專業發展方向逐漸清晰,服務品牌慢慢樹立。廣州恩善社會服務中心的為老服務服務項目、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青少年服務項目、深圳市陽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婦女服務項目、江門市利民社工機構助的殘服務項目、深圳市龍崗區至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企業社工服務項目、東莞市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會工作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等這些優秀社工機構的品牌和管理經驗都已經在「大愛中華行」、「嶺南社工宣傳周」等國家、省、市各級宣傳平台上得到較高認可。
堅守專業方向和行業自律,行業從未鬆懈動搖,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也是社會看待社會工作發展中的問題時應首先抓住的主要方面,不能因為這個行業太「務實」踐行,不擅「務虛」言談就忽視這一基本事實。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重要時候,廣東社會工作行業組織鄭重聲明:政府在掏錢買買買的同時,社工也在用心做做做,機構也在全力進進進,行業更在努力升升升。
四、社會工作作為新生事物的基本成長規律不可違背
專業社會工作,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一項史無前例的開創性事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數十年上百年的發展歷史而言,只能算是「小兒時節」。前行路上,沒有成形的經驗借鑒,很多方面像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初期一樣是「摸著石頭過河」,靠學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靠藉助外力。廣州深圳等地,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開啟了先行先試的步伐,努力探索推進本土化社會工作的路徑、方法和模式。所謂的社會工作的「廣州模式」正是這樣的特定時代的產物。
社會工作有其特有的價值理念、道德倫理、專業理論、工作方法和運營要求等等自身發展規律。社工、社工機構和整個行業都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成長積澱,進而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功效。任何行業不可能一開始就很完善,我們要尊重並正確認識到事務發展的規律,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都應該有一個自然的成長和發展過程,這是科學、客觀的規律。如同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維行動來同步要求嬰幼兒一樣。
立足當下,我們不迴避問題,但也不誇大問題。我們積極從總體上、源頭上、規律上來全面客觀認識社會工作,不因噎廢食,不畏懼艱難,迎接挑戰,破解難題。面向未來,社工、社會、政府等各社會工作的相關主體都有理由相信,以社工之信心、機構之決心、政府之恆心以及社會之包容心,憑制度立法、政策完善、行業自律、專業堅守、問題研究、服務提升等等綜合手段,發展中的社會工作問題可以合力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成長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成長中逐步化解。具有廣州特色、廣東特色的本土化社會工作將走向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並且必將在創新社會治理、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編者註:2015年1月19日,《廣州日報》報道《政府掏錢買買買 社工仍喊窮窮窮》,原文報道詳見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1/19/content_2847234.ht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