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盧梭的妙語連珠
國家
國家的體制愈良好,則在公民的精神里,
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於私人的事情。
國家的體制愈良好,則在公民的精神里,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於私人的
事情。
--《社會契約論》
一個國家就只能以別的國家為敵,而不能人為敵。
--《社會契約論》
國家對它的成員而言,國家由於有構成國家中一切權利的基礎的社會契
約,便成為他們全部財富的主人。
--《社會契約論》
我們也曾見過有這樣體制的國家,其體制的本身就包含著征服的必要
性;這些國家為了能維持下去,便不得不進行無休止的擴張。也許它們會深
自慶幸這種幸運的必要性;然而隨著它們的鼎盛之極,那也就向它們顯示了
無可避免的衰亡時刻。
--《杜會契約論》
國家愈擴大則政府就應該愈緊縮,從而使首領的數目得以隨著人民的增
多而按比例地減少。
--《社會契約論》
沒有一種政府形式適宜於一切國家。
《社會契約論》
延長自己的生命這件事並不取決於人;但是賦給國家以它所可能具有的
最好的組織,從而使它的生命得以儘可能地延長,這件事可就要取決於人了。
--《社會契約論》
我情願生在這樣一個國家:在那裡主權者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
益,因之政治機構的一切活動,永遠都只是為了共同的幸福。這隻有當人民
和主權者是同一的時候才能做到。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假如對於出生的地方也可以選擇的話,我一定會選擇這樣一個國家:它
的幅員的大小決不超出人門才能所及的範圍以外,也就是說能夠把它治理得
好。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羅馬帝國在吞噬了全世界的財富之後,就輸到它自己成為甚至連什麼是
財富都還不知道的那些人的戰利品了。
--《論科學與藝術》
當兩個有名的共和國在爭奪全世界,其中一個非常富庶,另一個卻一無
所有;那麼就必將是後者摧毀前者。
--《論科學與藝術》
正如主權是不能轉讓的,同理,主權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權本質上是共
同意志所構成的,而意志又是決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個意志;或者
是另一個意志;決不能有什麼中間的東西。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國家不應該沒有國防,我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國家的真正保衛者是國家
的成員。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在國家的歷史上,有時候也並不是不能出現某些動蕩的時期。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武器在被奴役人手裡對國家說來總是更加危險的,而不是有益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治國怎能和治家一樣呢?父親的心身自然強於子女,只要子女需要父親
的保護,父權就可以合理地說是天所賦予的。但是,在一個大家庭裡面,它
的全部成員天然平等,政權就其制度來說是全然專斷的,所以只能建立於協
議基礎之上,而行政官除了依靠法律就無法對百姓行使權力。父親所負的義
務乃是天性所委於他的,天性不容許他忽視這些義務。統治者就不是這樣,
他們只是在他們自己答應人民去做,因而人民有權要求他們去做的事情上,
才真正對人民負有責任。
--《論政治經濟學》
在治家和治國之間,存在著很顯著的差別;在前者,家長對一切家事能
親自聞問,在後者首長不藉助於別人的耳目,很難了解任何事情。在這一點
上,要使二者處於同等地位,家長的才能、精力和一切本領必須隨其家業的
擴大而增加,而一個有權威的君主的精神能力與一個普通庶民的精神之比,
也必須等於他的國土大小與一個私人所有的土地大小之比。
--《論政治經濟學》
有的共和國雖然本身治理得很好,卻很可能投入非正義的戰爭。一個民
主政體的議會,也很可能宣布不公平的判決,把無辜者定罪。
《論政治經濟學》
我們可以很公正地說:"當一個政府除了錢幣以外,不再有其他資力時,
這個政府就達到腐朽的最後階段。
--《論政治經濟學》
企圖征服別人乃是國家需用增長最顯著最有害的根源之一。
--《論政治經濟學》
要讓我們的國家成為公民的公共母親;要讓公民在國家中享受種種利益
能使他們熱愛這個國家;要讓政府在公共事業中留給人民足夠的地位以使公
民總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要使法律在公民的心目中只是一種保障公共自
由的東西。
--《論政治經濟學》
沒有自由就不會有愛國思想;沒有道德,何來自由;沒有公民,就無所
謂道德;培養公民,你就有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沒有公民,則自國家的統
治者以下,除了一些下賤的奴隸之外,你一無所有。培養公民並非一日之功,
打算培養公民,就一定要從兒童時代教育起來。
《論政治經濟學》
對於政府來說,最緊要的,也許是最困難的事情,便是在嚴格公平地對
待全體人民方面,尤其是在保護窮人避免富人壓迫方面,要絕對的公正。
--《論政治經濟學》
在中國,皇帝的座右銘是裁決官民爭議時務須順應民意。
--《論政治經濟學》
如果各種科學可以敦風化俗,如果它們能教導人們為祖國而流血,如果
它們能鼓舞人們的勇氣;那麼中國人民就應該是聰明的,自由的而又不可征
服的了
--《論科學與藝術》
人民有愛國情操自然都會做個好公民
只要讓人民愛他們的國家,他們將會全心全意地效忠國家,即使國家的
法律不公允,人民有愛國情操自然都會做個好公民,因為只有好公民才能使
國家有力量,並走向繁榮。
--《盧梭》
雖然我的祖國終將成為陌生的國度,但我不會不關心它,我會將往日的
回憶銘記於心,我會忘卻他對我的無理。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如果國王或國家要你去為你的祖國服務,你就要拋棄一切去接受人們分
派給你的職務,完成公民的光榮的使命。
--《愛彌兒》
我榮幸地在我的祖國找到了明智和幸福的範例,我願意看到這種明智和
幸福在一切國家內盛行。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光是叫人民為善是不夠的,必須教人民怎樣做到這一點。在這一方面,
做榜樣的固然是首要的課程,但也不是唯一可以使用的方式;愛國思想是最
靈驗的。
--《論政治經濟學》
我們希望人們品行善良么?那末,我們首先應該讓他們熱愛國家,但
是,如果國家對於他們和對於外國人一樣,如果國家只是給他們對任何人都
不能不給的東西,他們又怎麼會愛國呢?假如他們甚至連社會安全的權利也
享受不到,生命、自由和財產都任憑有權力的人們擺布,不能(或者說,不
允許他們)得到法律的保障,那就更糟糕了。他們要盡文明的社會狀態的義
務,卻連自然狀態中的一般權益都享受不到,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陷入一個自由的人所能設想的無可再壞的情況。這時,
在他們看來"國家"二字就是純然可憎可復可笑的東西了。
--《論政治經濟學》
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獨有的特徵
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獨有的特徵,這種特徵雖不能單單從一個人的
身上歸納出來,然而是可以從幾個人的身上歸納出來的。
--《愛彌兒》
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損害過他的同胞,那他就是對他們做了極大的好事
啦!他需要有多麼堅貞不屈的心靈和多麼堅強的性格才能做到這一點啊!
--《愛彌兒》
大多數民族,猶如個人一樣,只有在青春時代才是馴順的;他們年紀大
了,就變成無法矯正的了。
--《社會契約論》
當風俗一旦確立,偏見一旦生根,再想加以改造就是一件危險而徒勞的
事情了。
--《社會契約論》
一個民族所處的地位,若是只能抉擇商業或者戰爭,它本身必然是脆弱
的;它要依賴四鄰,它要依賴局勢,它只能有一個短促不安的生命。它或者
是征服別人而改變處境,或者是別人所征服而歸於烏有。它只有靠著渺小或
者偉大,才能夠保全自己的自由。
--《社會契約論》
除了一切人所共同的準則而外,每個民族的自身都包含有某些原因,使
它必須以特殊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秩序,並使它的立法只能適合於自己。
--《社會契約論》
他們所自豪的就是沒有敵人能夠挫敗他們的勇氣,也沒有任何事情能夠
腐蝕他們的忠誠。
--《論科學與藝術》
戰爭絕不是人與人的一種關係,而是國與國的一種關係
戰爭絕不是人與人的一種關係,而是國與國的一種關係。
--《社會契約論》
既然戰爭狀態並不能產生於單純的人與人的關係、而只能產生於實物的
關係;所以私人戰爭,或者說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戰爭,就既不能存在於還根
本沒有出現固定財產權的自然狀態之中,也不能存在於一切都處於法律權威
之下的社會狀態之中。
--《社會契約論》
在戰爭之中、個人與個人絕不是以人的資格,甚至於也不是以公民的資
格,而只是以兵士的資格,才偶然成為仇敵的。
《社會契約論》
戰爭的目的既是摧毀敵國,人們就有權殺死對方的保衛者,只要他們手
里有武器;可是一旦他們放下武器投降,不要是敵人或者敵人的工具時,他
們就又成為單純的個人,而別人對他們也就不再有生殺之權。
--《社會契約論》
兩支交戰的軍隊是不會服從同一個首領的。
--《社會契約論》
戰鬥往往並不能決定戰爭的勝利,而且將軍們也需要有一種比贏得戰役
更加高明的藝術。
--《論科學與藝術》
在火線上奮勇當先的人,不見得就不是一個很壞的指揮官。
--《論科學與藝術》
即是士兵,忍耐力和戰鬥意志多一點也許要比勇猛大膽還更必要,因為
勇猛大膽並不能保障他們免於死亡。
--《論科學與藝術》
任何商品的價值和其課稅額要保持適當
的比例,以使人們的貪婪心不致於過分
地受到厚利的引誘而去營私舞弊
重要的是,任何商品的價值和其課稅額要保持適當的比例,以使人們的
貪婪心不致於過分地受到厚利的引誘而去營私舞弊
--《論政治經濟學》
國家稅收變得非常神聖,如果濫用它們或者使它們不能用於規定的用
途,就不僅形同盜竊,極端可恥,而且無異叛國謀反。
--《論政治經濟學》
一個人如果只有靜脈而無動脈,或者雖然有動脈,而血液循環只限於方
寸之地,這人如何活得下去呢?
--《論政治經濟學》
只擁有純粹的生活必需品的人,完全應該不交納任何東西,擁有多餘的
東西的人的納稅額,在必要時,可以達到足以剝奪超過其必需的一切東西的
程度。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一切地產,國王的也好,教會的也好,無論這些地產的佔有者是誰,都
應該按照土地的面積和產量的比例納稅。
--《盧俊的社會政治哲學》
使一切人的財產不知不覺地接近於乃是社會的真正力量的中等程度(中
等財產)的這種政治,乃是國家的目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社會契約
基本公約並沒有摧毀自然的平等,反而是
以道德的與法律的平等來代替自然所造成
的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上的不平等
基本公約並沒有摧毀自然的平等,反而是以道德的與法律的平等來代替
自然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上的不平等,從而,人們盡可以在力量上和
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於約定並且根據權利,他們卻是人人平等的。
--《社會契約論》
既然任何人對於自己的同類都沒有任何天然的權威,既然強力並不能產
生任何權利,於是便只剩下來的約定才可以成為人間一切合法權威的基礎。
--《社會契約論》
社會公約可以簡化為如下的詞句: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
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並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
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社會契約論》
人類由於社會契約而喪失的,乃是他的天然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企圖的和
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那種無限權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
對於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
--《社會契約論》
社會條約以保全締約者為目的。......誰要依靠別人來保全自己的生命,
在必要時就應當也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也才不再單純地只
是一種自然的恩賜,而是國家的一種有條件的贈禮。
--《社會契約論》
在壞的政體之下,這個平等僅僅是表面上的、虛幻的東西;它只是為了
讓窮人永遠赤貧,而以富人攫取的果實保證富人的生活。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只依照一般意見,把政治組織的建立視為人民和他們所選出的首領之
間的一種真正的契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尋求這樣的協會或社會聯合的形式,這種形式能夠用一切公共力量來捍
衛和保護人身和每個成員的財富。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要尋求一種組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力量來防禦和保護每個參
加者的人身和財富,通過這一組織與全體聯合的人,實際上只是服從自己本
人,並且仍然象以往一樣的自由。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應當記住,社會契約的基礎是財產,而它的第一條件是每個人應有穩定
地保持他所有一切的權利。
--《論政治經濟學》
在政治方面正像在道德方面一樣,任何好事都不做就是一樁大罪過,因
而一個無用的公民也就可以認為是一個有害的人。
--《論科學與藝術》
每個政治社會都是由另外一些不同種類的小社會組成的,每個這樣的小
社會都具有它自己的利害關係和行為準則。
--《論政治經濟學》
社會契約是一切文明社會的基礎,我們只有根據這種契約的性質,才能
闡明按照這種契約而構成的社會的性質。
--《愛彌兒》
政府就是介於人民和主權體之間的媒介,使
兩者互相溝通,並負責實施法律和維護自由
政府就是介於人民和主權體之間的媒介,使兩者互相溝通,並負責實施
法律和維護自由。
--《盧梭》
官員愈多,則政府越弱。
--《盧梭》
如果有一個自由神所組成的民族,則他們的政府一定是很民主的。這樣
完美的政府,人類無法做到。
--《盧梭》
國家的政府組織影響國民的士氣、愛好及道德觀。
--《盧梭》
要使一個專制的政府成為合法,就必須讓每一個世代的人民都能作主來
決定究竟是承認它還是否認它;但是,那樣一來,這個政府也就不再成其為
專制的了。
--《社會契約論》
在全世界的一切政府中,公家都是只消費而不生產的。那末,他們所消
費的資料從何而來?那就來自其成員的勞動。正是個人的剩餘,才提供了公
家的所需。由此可見,唯有當人類勞動的收穫超過了他們自身的需要時,政
治狀態才能夠存在。
--《社會契約論》
如果有人要絕對地提問,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政府,那他就是提出一個既
無法解答而又無從確定的問題了;或者說,--假如我們願意這樣說的話,
-- 各民族的絕對的與相對的地位有多少種可能的結合,也就有多少種最好
的答案。
--《社會契約論》
創製政府的行為絕不是一項契約,而只是一項法律;行政權力的受任者
絕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願意就可以委任他們,也
可以撤換他們。對於這些官員來說,絕不是什麼訂約的問題,而只是服從的
問題;而且在承擔國家所賦予他們的職務時,他們只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公
民義務,而並沒有以任何方式來爭論條件的權利。
--《社會契約論》
如果行政官是世襲的,這種人類集體就往往由一個孩子執政。
--《論政治經濟學》
雖然政府不是法律的主宰,它也是法律的保護人,並擁有無數的手段去
啟發人們愛護法律。統治的才能就在於此。
--《論政治經濟學》
在行政管理的這個微妙的部分,美德乃是唯一有效的工具,行政官的誠
實正直乃是一真正能夠制止他的貪婪的東西。帳簿和會計審核只能掩蓋舞弊
行為,不會揭露他們。任憑精明人想出多少新的預防辦法,詭詐人也都有其
趨避之道。所以要使財政得到忠實的管理,就不要理會帳簿,表冊,唯一的
辦法就是把它交給誠實可靠的人。
--《論政治經濟學》
政府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防止財富分配的極端不平等。這並不
是要從富人人手中奪取財富,而是要從人手中剝奪積累財富的手段;不是要
給窮人設立濟貧院,而是要保證人民免於貧困。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要使行政機關有力量,變好,並且直接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行政權必
須由同一些人掌握,但是更換這些人是不夠的,應該使這些人僅僅在立法者
的監督下進行活動,並且受立法者的指導。這就是使它(指行政機關)不致
篡奪它(即人民)的權威的真正秘密。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發現,一切都從根本上與政治相聯繫;不管你怎樣做,任何一國的人
民都只能是他們政府的性質將他們造成的那樣。
--《懺悔錄》第二部
好的社會制度是這樣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夠最好地使人改變他的天
性,如何才能夠剝奪他的絕對的存在,而給他以相對的存在,並且把"我" 轉
移到共同體中去,以便使各個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個獨立的人,而只看作共
同體的一部分。
--《愛彌兒》
不要相信那些世界主義者了,因為在他們的著作中,他們到遙遠的地方
去探求他們不屑在他們周圍履行的義務。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
的是免得去愛他們的鄰居。
--《愛彌兒》
你要想統率人,你就得培養人;
你希望他們服從法律,你就得使他們熱愛法律
你要想統率人,你就得培養人;你希望他們服從法律,你就得使他們熱
愛法律,這樣,他們所需要知道的,只是他們這樣做的責任是什麼。
《論政治經濟學》
當人民確信統治者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求利益時,他們的敬意就可以減
少統治者鞏固他們的權勢的困難。
--《論政治經濟學》
一個統治者所能擁有的最大才能,就是把他的權力隱藏起來,使它不那
么令人生厭,同時能平安無事地領導國家,使它顯得彷彿並不需要什麼領導
人。
--《論政治經濟學》
最完全的權威要能洞悉人的內心深處,不僅關心他的行動,也要關心他
的意志。
--《論政治經濟學》
如果公民都熱愛他們的義務,而國家權力的監護人也能真誠地致力於以
自己的榜樣和辛勤來培養這種熱愛,那末,任何困難都會煙消雲散,那時管
理就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那種以陰險作為唯一訣竅的陰暗手段了。
--《論政治經濟學》
歷史告訴我們,在無數事例中,一個受人愛戴的人對他所愛護的人們的
權威,要比所有篡奪者的暴政強千百倍。這並不是說,政府應該不敢使用它
的權力,而是說必須按照合法的方式加以使用。我們在史實中可以發現成千
累萬生性怯懦或野心勃勃的統治者,他們都是因為疲塌或者傲慢而一敗塗地
的;從無一人因嚴格公正而受到損害。但我們不應把疏忽和緩和混淆起來,
也不應把寬厚和軟弱混為一談。一個人要公正首先必須嚴肅;要放任惡習(當
他有權加以控制時),自己一定有惡習。
--《論政治經濟學》
個人為大家而死是一件好事。如果說這話的人是一個富有德行、值得尊
敬、自願為國家利益而犧牲的愛國志士,我就很讚揚這一種說法。但是,如
果要我們把這句話的意思理解為政府有權犧牲一個無辜者來為公眾謀福利,
我就把它看作暴君政治所捏造的最可詛咒的準則之一,是不能再大的謊言,
是萬分危險的容忍,而且與社會的基本法則是直接矛盾的。
--《論政治經濟學》
尊敬你的同胞,你們自己就值得受人尊敬;尊敬自由,你的權力就會與
日俱增。永遠不逾越你的權利,那末,你的權利不久就會變成無限了。
--《論政治經濟學》
我覺得,對阻止不了的事予以寬容,從而拿這種寬容作為自己的一種功
績,倒是一個很簡單卻又很巧妙的政治手腕。
--《懺悔錄》(第二部)
人民之所以要有首領,乃是為了保衛自己的自由,而不是為了使自己受
奴役,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同時也是全部政治法的基本準則。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如果舊弊不改,則每一個措施
都不過是幫助新弊的形成
如果舊弊不改,則每一個措施都不過是幫助新弊的形成。
--《論政治經濟學》
我寧可完全按照舊有的辦法,而不願意把好辦法只採用一半,因為這
樣,在人的身上矛盾就可能要少一些:他不能一下子達到兩個相反的目標。
--《愛彌兒》
世界上這一地區*的各族人民,今天生活的非常文明,但只不過是在幾
個世紀以前,他們還處於一種比矇昧無知更壞的狀態里。
--《論科學與藝術》
* 指歐洲
利用那些攻擊自己的人們的力量來為自己服務,把自己原來的敵人變成
自己的保衛者,並向他們灌輸一些新的格言,為他們建立一些新的制度,這
些制度對富人之有利正如同自然法對富人之有害是一樣。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在大會裡人們越是能和衷共濟,也就
是說人們的意見越是趨於全體一致,
則公意也就越占統治地位
在大會裡人們越是能和衷共濟,也就是說人們的意見越是趨於全體一
致,則公意也就越占統治地位;反之,冗長的爭論,意見分歧和亂吵亂鬧,
也就宣告了個別利益之佔上風和國家的衰微。
--《社會契約論》
和平,團結,平等是政治上一切爾虞我詐的敵人。
--《社會契約論》
但是當社會團結的紐帶開始鬆弛而國家開始削弱的時候,當個人利益開
始為人所感覺而一些小社會開始影響到大社會的時候;這時候,公共利益就
起了變化並且出現了對立面。投票就不再由全體一致所支配了,公意就不再
是眾意,矛盾和爭論就露頭了;於是最好的意見也都不會毫無爭論地順利通
過。
--《社會契約論》
考察一下促使那些曾經由於共同需要而團結在一個共同社會中的人們
進一步利用文明社會來把他們自己更親密地團結起來的動機,就可以發現:
除了通過保護全社會來保障每一成員的財產、生命與自由以外,沒有任何其
他動機。
--《論政治經濟學》
法律
人們之有正義與自由應該完全歸功於法律
人們之有正義與自由應該完全歸功於法律。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事實上,法律永遠有利於佔有者,而不利於一無所有的人。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這一由全體個人的組合所形成的公法的人格,以前稱為域邦,現在稱為
共和國或政治體。當它消極時,它的成員稱為國家,當它積極時,就稱為主
權者,就它與其同類相比較而言,則稱為權力。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法律既然只不過是公意的宣告,所以很顯然在立法權上,人民是不能被
代表的;但是在行政權上,則人民是可以並且應該被代表的,因為行政權力
不外是根據法律使用力量而已。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公民可以賞以榮譽,但無論如何不能賞以特權,因為當任何人能認為不
遵守法律是好事時,這個國家就臨近滅亡了。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法律的全部力量只是靠平平常常的人來維持,這些法律既無力反對富人
的寶藏,也無力反對窮人的赤貧。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立法權力是屬於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於人民的。
── 《社會契約論》
法律的條件對人人都是同等,因此就既沒有主人,也沒有奴隸。
--《社會契約論》
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僅只有嗜欲的衝動
便是奴隸狀態,而唯有服從人們自己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社會契約論》
社會公約,我們就賦予了政治體以生存和生命;現在就需要由立法來賦
予它以行動和意志了。
--《社會契約論》
當正直的人對一切人都遵守正義的法則,卻沒有人對他遵守時,正義的
法則就只不過造成了壞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罷了。因此,就需要有約
定和法律來把權利與義務結合在一起,並使正義能符合於它的目的。
《社會契約論》
法律的對象永遠是普遍性的,我的意思是指法律只考慮臣民的共同體以
及抽象的行為,而絕不考慮個別的人以及個別的行為。
--《社會契約論》
一個人,不論他是誰,擅自發號施令就絕不能成為法律;即使是主權者
對於某個個別對象所發出的號令,也絕不能成為一條法律,而只能是一道命
令。
--《社會契約論》
凡是實行法治的國家--無論它的行政形式如何--我就稱之為共和
國;......唯有在這裡才是公共利益在統治著,公共事物才是作數的。
--《社會契約論》
公共智慧的結果便形成理智與意志在社會體中的結合,由此才有各個部
分的密切合作,以及最後才有全體的最大力量。正是因此,才必須要有一個
立法者。
--《社會契約論》
號令人的人如果不應該號令法律的話,那末號令法律的人也就更不應該
號令人,否則,他的法律受到他的感情所支配。
--《社會契約論》
在羅馬最輝煌的時期,就可以看出暴政的種種罪惡已經在它的內部復
活,也可以看出它已經快要滅亡,因為立法權威與主權權力已經都結合在同
樣那些人的身上了。
--《社會契約論》
正如建築家在建立一座大廈之前,先要檢查和勘測土壤,看它是否能擔
負建築物的重量一樣;明智的創製者也並不從制訂良好的法律本身著手,而
是事先要考察一下,他要為之而立法的那些人民是否適宜於接受那些法律。
--《社會契約論》
同一個法律並不能適用於那麼多不同的地區,因為它們各有不同的風
尚。
--《社會契約論》
如果立法者在目標上犯了錯誤,他所採取的原則不同於由事物的本性所
產生的原則,以至於一個趨向於奴役而另一個則趨向於自由,一個趨向於財
富而另一個趨向於人口,一個趨向於和平而另一個則趨向於徵服;那末,我
們便可以看到法律會不知不覺地削弱,體制便會改變,而國家便會不斷地動
盪。
--《社會契約論》
以制訂法律的人來執行法律,並不是好事,而人民共同體把自己的注意
力從普遍的觀點轉移到個別的對象上來,也不是好事。沒有什麼事是比私人
利益對公共事物的影響更加危險的了。
--《社會契約論》
主權者除了立法權力之外便沒有任何別的力量,所以只能依靠法律而行
動;而法律又只不過是公意的正式表示。
--《社會契約論》
好法律會使人制訂出更好的法律,壞法律則會導致更壞的法律。
--《社會契約論》
法律的僵硬性會妨礙法律得以因事制宜,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就能使法律
成為有害的,並且在危機關頭還能因此致使國家滅亡。
--《社會契約論》
公共的意見就是一種法律,監察官就是這種法律的執行者。
--《社會契約論》
監察官的法庭遠不是人民意見的仲裁者,它僅僅是人民意見的宣告者;
只要脫離了人民的意見,它的決定就是空洞的,無效的。
--《社會契約論》
任何人都不能擺脫法律的光榮的束縛。這是一種溫和而有益的束縛,即
使是最驕傲的人,也同樣會馴順地受這種束縛,因為他不是為了受任何其他
束縛而生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不管一個國家的政體如何,如果在它管轄範圍內有一個人可以不遵守法
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會受這個人的任意支配。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在一個國家裡,如果任何人都不規避法律,任何官員都不濫用職權,那
末,這個國家就既不需要官員也不需要法律。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被控的無辜者將會找到一個熱烈的保衛者,足以讓那些誣告者後誨,不
論誣告者是什麼人。
--《懺悔錄》第二部
對於一向最尊重法律的人,要想加以迫害,從來就是不經合法途徑的。
--《懺悔錄》(第二部)
法律就是暴力。
--《愛彌兒》
法律的目的永遠是公共的,也就是說法律所考慮的是全體人民,而不是
個別的人或行為。
--《盧梭》
要使國家的組織穩固持久,就必須使自然關係與法律完全一致,法律負
責保護和修正這些關係。
--《盧梭》
並非只有正直的人才懂得如何執行法律,但實際上只有好人才懂得如何
遵守法律。
--《論政治經濟學》
最壞的弊竇是只為了實際能夠安全地破壞法律而表面上服從法律。因
為,這樣一來,最好的法律立刻就會變成最有害的法律,倒是沒有法律要比
它強上千百倍。
--《論政治經濟學》
一個管理完善的政府,根據任何理由,也不能准許有人不遵守法律,對
於有功於國家的人應該獎以榮譽,但決不獎以特權。
--《論政治經濟學》
法律的力量,與其說依存於執法者的嚴厲,不如說依存於本身的智慧。
--《論政治經濟學》
事實上,尊重法律是第一條重要的法律;而嚴厲的懲罰只是一種無效的
手段,它是氣量狹小的人所發明的,旨在用恐怖來代替他們所無法得到的對
法律的尊重。
--《論政治經濟學》
人人都服從,卻沒有人發號施令;人人都服務,卻沒有騎在人頭上的主
人;而且由於在這種明顯的服從關係中,誰都沒有損失任何自由--這種情
況又是怎樣造成的呢?這些奇蹟都是法律創造的。
--《論政治經濟學》
政府與法律為人民集體提供了安全與福祉。
--《論科學與藝術》
監獄裡的生話也很太平,難道這就
足以證明監獄裡面也很不錯嗎
監獄裡的生活也很太平,難道這就足以證明監獄裡面也很不錯嗎?
--《社會契約論》
刑罰頻繁總是政府衰弱或者無能的一種標誌。
--《社會契約論》
在一個治績良好的國家裡,刑罰是很少見的,這倒不是因為赦免很多,
而是因為犯罪的人很少。
--《社會契約論》
人民
我們都只不過是在成為公民之後,才真正開始變成人的
我們都只不過是在成為公民之後,才真正開始變成人的。
--《社會契約論》
人民永遠是願望自己幸福的,但是人民自己卻並不能永遠都看得出什麼
是幸福。
--《社會契約論》
真正的民主制從來就不曾有過,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多數人統治而少數
人被統治,那是違反自然的秩序的。我們不能想像人民無休無止地開大會來
討論公共事務。
--《社會契約論》
你們這些哲學家們,你們個個都把城裡人看作是跟你們的天職有聯繫的
唯一的人們。其實,人們是在鄉下才能學會怎樣愛人類,為人類服務呢,在
城市裡,人們只能學會鄙視人類而已。
--《懺悔錄》(第二部)我的生活儘管默默無聞,但要是我的思想比國王
更豐富更深刻,那我的內心要比國王的更能吸引人。
--《懺悔錄》(第二部)
大人物只認得大人物,小人物也只認得小人物。小人物讚賞大人物只是
他們的身份地位,而他們自己得到的卻只是不公正的蔑視。
《懺悔錄》(第二部)
社會中的公民則終日勤勞,而且他們往往為了尋求更加勤勞的工作而不
斷地流汗、奔波和焦慮。他們一直勞苦到死,甚至有時寧願去冒死亡的危險,
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或者捨棄生命以求永生。他們逢迎自己所憎惡的顯貴人
物和自己所鄙視的富人,不遺餘力地去博得為那些人服務和榮幸;他們驕傲
地誇耀自己的卑賤,誇耀那些人對他們的保護;他們以充當奴隸為榮,言談
之間,反而輕視那些未能分享這種榮幸的人們。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讓我們不必嫉妒那些在文壇上永垂不朽的名人們的光榮,讓我們努力地
在他們和我們之間划出人們以往是在兩個偉大的民族之間所劃的那條光榮的
界限吧,讓他們知道怎樣好好地說,讓我們知道怎樣好好地去做吧。
--《論科學與藝術》
人類是由人民構成的。......那些不是人民的人為數如此之少,連把他們
數一數都不值得。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如果有一種神明的人民,他們便可以實行民主制。但那樣一種十全十美
的政府是不適合於人類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好人是先眾人而後自己,而壞人則是先自己而後眾人
好人是先眾人而後自己,而壞人則是先自己而後眾人。
--《愛彌兒》
一個人如果由於只想到自己,因而只愛他本人的話,他就再也感覺不到
什麼叫快樂了,他冰冷的心再也不會被高興的事情打動了,他的眼睛再也不
會流出熱情的眼淚了,他對任何東西都不喜歡了;這可憐的人既沒有什麼感
覺,也沒有什麼生氣,他已經是死了。
--《愛彌兒》
我們不僅希望我們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當別人的幸福無損
於我們的幸福的時候,它便會增加我們的幸福。
--《愛彌兒》
一個人如果不肯對別人承擔義務,那末,也就不會有人肯對他承擔任何
義務。
--《論政治經濟學》
每個公民都應該做義務兵。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讓別人用心教誨人民去盡他們的義務吧,讓我們只管好好地盡我們自己
的義務吧,我們對此不需要知道更多的東西。
--《論科學與藝術》
我們要避免我們的義務與我們的利益發生衝突,避免從別人的災難中企
望自己的幸福;我確信,一個人處於這樣情況的時候,不沒法避免,那就不
管他的心地多麼善良和公正,遲早會不知不覺地衰頹下去,事實上會變成邪
惡的和不公正的。
--《懺悔錄》(第一部)
為義務和道德而犧牲固然是痛苦的,但是這種犧牲在內心深處留下的溫
馨的回憶,作為補償是綽綽有餘的。
--《懺悔錄》(第二部)
即使是最強者也決不會強得足以水遠做主人,除非
他把自己的強力轉化為權利,把服從轉化為義務。
即使是最強者也決不會強得足以永遠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強力轉化
為權利,把服從轉化為義務。
--《社會契約論》
強力並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
──《社會契約論》
瘋狂是不能形成權利的。
--《社會契約論》
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為的一切道德性。
--《社會契約論》
對於一個放棄了一切的人,是無法加以任何補償的。
--《社會契約論》
唯有在不能使敵人成為奴隸的時候,人們才有殺死敵人的權利;因此,
把敵人轉化為奴隸的權利,就絕不是出自殺死敵人的權利。
--《社會契約論》
奴隸和權利,這兩個名詞是互相矛盾的,它們是互相排斥的。
--《社會契約論》
主權既然不外是公意的運用,所以就水遠不能轉讓。
--《社會契約論》
主權也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意志要末是公意,要末不是;它要末是人民
共同體的意志,要末就只是一部分人的。在前一種情形下,這種意志一經宣
示就成為一種主權行為,並且構成法律。在第二種情形下,它便只是一種個
別意志或者是一種行政行為,至多也不過是一道命令而已。
--《社會契約論》
主權者這方面,卻決不能給臣民加以任何一種對於集體是毫無用處的約
束。
--《社會契約論》
我們和社會體聯結在一起的約定之所以成為義務,就只因為他們是相互
的;並且它們的性質是這樣的,即在履行這些約定時,人們不可能只是為別
人效勞而不是同時也在為自己效勞。
──《社會契約論》
在社會契約之中個人方面會做出任何真正犧牲來的這種說法便是不真
實的了。由於契約的結果,他們的處境確實比起他們以前的情況更加可取得
多;他們所做的並不是一項割讓而是一件有利的交易,也就是以一種更美好
的,更穩定的生活方式代替了不可靠的,不安定的生活方式,以自由代替了
天然的獨立,以自身的安全代替了自己侵害別人的權力,以一種由社會的結
合保障其不可戰勝的權利代替了自己有可能被別人所制勝的強力。他們所獻
給國家的個人生命也不斷地在受著國家的保護。
--《社會契約論》
唯有公意才能夠按照國家創製的目的,
即公共幸福,來指導國家的各種力量
唯有公意才能夠按照國家創製的目的,即公共幸福,來指導國家的各種
力量。
--《社會契約論》
每個人既然是向全體奉獻出自己,他就並沒有向任何人奉獻出自己;而
且既然從任何一個結合者那裡,人們都可以獲得自己本身所渡讓給他的同樣
的權利,所以人們就得到了自己所喪失去一切東西的等價物以及更大的力量
來保全自己的所有。
--《社會契約論》
破壞了那種它自己所賴以存在的行為,也就是消滅了自己。
--《社會契約論》
如果說個別利益的對立使得社會的建立成為必要,那末,就正是這些個
別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會的建立成為可能。
--《社會契約論》
個別意志由於它的本性就總是傾向於偏私,而公意則總是傾向於平等。
--《社會契約論》
眾意與公意之間經常有很大的差別;公意只著眼於公共的利益,而眾意
則著眼於私人的利益,眾意只是個別意志的總和。但是,除掉這些個別意志
間正負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則剩下的總和仍然是公意。
--《社會契約論》
公意永遠是公正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但是並不能由此推論
說,人民的考慮也永遠有著同樣的正確性。人們總是願意自己幸福,但人們
並不總是能看清楚幸福。人民是決不會被腐蝕的,但人民卻往往會受欺騙,
而且唯有在這時候,人民才好像會願意要不好的東西。
--《社會契約論》
當形成了派別的時候,形成了以犧牲大集體為代價的小集團的時候,每
一個這種集團的意志對它的成員來說就成為公意,而對國家來說則成為個別
意志。
--《社會契約論》
為了很好地表達公意,最重要的是國家之內不能有派系存在。
--《社會契約論》
公意必須從全體出發,才能對全體都適用。
--《社會契約論》
主權權力雖然是完全絕對的,完全神聖的,完全不可侵犯的,卻不會超
出,也不能超出公共約定的界限。
--《社會契約論》
公意永遠是正確的,但是那指導著公意的判斷卻並不永遠都是明智的。
--《社會契約論》
只要有若干人結合起來自認為是一個整體,他們就只能有一個意志,這
個意志關係著共同的生存以及公共的幸福。這時,國家的全部精力是蓬勃而
單純的,它的準則是光輝而明晰的;這裡絕沒有各種錯綜複雜、互相矛盾的
利益,公共福利到處都明白確切地表現出來,只要有理智就能看到它們。
──《社會契約論》
正是公意才是個人所應該請教的。
--《社會契約論》
政治體也是一個具有意志的道德行動者。這種公共意志總是對於整體和
個體的維護與安寧很有幫助,是法律的根源。
--《論政治經濟學》
最普遍的意志往往也就是最公正的意志,而人民的意見實際上就是上帝
的意見。
--《論政治經濟學》
合法的或人民的政府,也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最重要的準則,就是事事
遵循公共意志。
--《論政治經濟學》
人民總是希望完善而美好,但並不能辨別什麼是善和好,公共的意志總
是正確的,但其判斷則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必須使公共的意志明察事物的
實際情況,有時要明察事物的現象,使其採取正當的途徑,以免受私人的利
用而誤入歧途。
--《盧梭》
在沒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會有不公正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不應當想像私有制是在工業所造成的那些關係的範圍之外產生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誰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並想到說: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頭腦十
分簡單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者。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總而言之,一方面是競爭和傾軋,另一方面是利害衝突,人人都時時隱
藏著損人利己之心。這一切災禍,都是私有財產的第一個後果,同時也是新
產生的不平等的必然產物。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這個人,哪怕他奴役了半個世界,也永遠只是一個個人;他的利益脫離
了別人的利益,就永遠只是私人的利益。如果這個人歸於滅亡,他的帝國也
就隨之分崩離析,就象一棵橡樹被火焚燒之後就消解而化為一堆灰燼一樣。
--《社會契約論》
自由
在所有一切的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
在所有一切的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
--《愛彌兒》
"統治"和"自由"是兩個意義正好相反的詞,我只有不做我自己的主
人,我才能做一間茅屋的主人。
--《愛彌兒》
不管在什麼形式的政府之下,都是沒有自由的,自由是存在於自由的人
的心裡的,他走到哪裡就把自由帶到哪裡。
--《愛彌兒》
誰最能夠按照需要行事,誰就是最自由的,因為他從來不勉強去做他不
願意作的事情。
--《愛彌兒》
如果說自由的意義是在於一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麼,任何人都不
會得到自由。
--《愛彌兒》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
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社會契約論》
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人類的權利,甚
至就是放棄自己的義務。
--《社會契約論》
人們可以爭取自由,但卻永遠不能恢復自由。
--《社會契約論》
如果我們探討,應該成為一切立法體系最終目的的全體最大的幸福究竟
是什麼,我們便會發現它可以歸結為兩大主要的目標:即自由與平等。
--《社會契約論》
一切自由的行為,都是由兩種原因的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是精神的原
因,亦即決定這種行動的意志;另一種是物理的原因,亦即執行這種行動的
力量。
--《社會契約論》
英國人民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
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後,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
了。
我願意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去。
--《社會契約論》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倘若他們企圖打破束縛,那就反而會更遠地離開自由;因為他們常常會
把與自由相對立的那种放盪不羈當作自由,結果他們的革命,差不多總是使
他們落到只有加重他們的桎梏的那些煽惑家們的手裡。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法律的效力和保護者的權威消失了的地方,任何人都得不到安全和自由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自由也和天真與美德一樣,人們只有在親自享受的時候才感覺到它們的
價值,一旦喪失了它們,便也喪失了對於它們的興趣。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自由即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如果為了取媚於一個殘暴的或
瘋狂的主人,竟毫無保留地拋棄他所有天賦中最寶貴的天賦,竟屈從主人的
意旨而犯造物主禁止我們去犯的一切罪惡,這是不是使人類的天性墮落,把
自己置於完全受本能支配的那些禽獸水平上?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出賣自由就等於出賣自己的生命,而任何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一個人拋棄了自由,便貶低了自己的存在,拋棄了生命,便完全消滅了
自己的存在。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要表現意志,必須獲得自由。
--《論政治經濟學》
我熱愛自由,我憎惡窘迫、苦惱和依附別人。
--《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全部自由都只是暫時的、靠不住的;我比服從命令還要受到更大的
束縛,因為我必須受我自己的意志的束縛。
--《懺悔錄》(第二部)
因為事物的力量總是傾向於摧毀平等的,
所以立法的力量就應該總是傾向於維持平等
因為事物的力量總是傾向於摧毀平等的,所以立法的力量就應該總是傾
向於維持平等。
--《社會契約論》
至於平等,這個名詞絕不是指權力與財富的程度應當絕對相等;而是
說,就權力而言,則它應該不能成為任何暴力並且只有憑職位與法律才能加
以行使;就財富而言,則沒有一個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購買另一人,也沒有一
個公民窮得不得不出賣自身。這就要求大人物這一方必須節制財富與權勢,
而小人物這一方必須節制貪得與婪求。
{ewc MVIMAGE,MVIMAGE, !99701950_0065.bmp}
--《社會契約論》
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共同的天職,是取得人品;
不管是誰,只要在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於欠缺同他相稱的品格。
--《愛彌兒》
最必需的東西,也許是在行政管理中最困難的東西,就是給一切人以公
正的、特別是保護窮人反對富人的壓迫的平等化。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個人的品質制約著所有其餘不平等的產生。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無論是一個人對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人對全體人民,下列的說法都是同
樣的毫無意義的:我和你訂立一個擔負完全歸你而利益完全歸我的約定,只
要我高興的話,我就守約;而且只要我高興的話;你也得守約。
--《社會契約論》
大家都承認,人與人之間本來都是平等的,正如各種不同的生理上的原
因使某些種類動物產生我們現在還能觀察到的種種變型之前,凡屬同一種類
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一樣。不管那些最初的變化是怎樣產生的,我們總不能設
想這些變化使人類中所有的個體同時同樣地變了質。實際上是有一些人完善
化了或者變壞了,而另一些人則比較長期的停留在他們的原始狀態。這就是
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認為在人類中有兩種不平等:一種,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
平等,因為它是基於自然,由年齡、健康、體力以及智慧或心靈的性質的不
同而產生的;另一種可以稱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為它是起因於
一種協議,由於人們的同意而設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為大家所認可的。
第二種不平等包括某些人由於損害別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種特權,譬如:比別
人更富足、更光榮、更有權勢,或者甚至叫別人服從他們。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假如我們把流行於文明社會各種不同等級之中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上的
不可思議的多樣性,來和吃同樣的食物,過同樣生活,行動完全一樣的動物
和野蠻人的生活的單純一致比較一下,便會了解人與人之間在自然狀態中的
差別,應當是如何小於在社會狀態中的差別,同時也會了解,自然的不平等
在人類中是如何由於人為的不平等而加深了。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最善於歌舞的人、最美的人、最有力的人、最靈巧的人或最有口才的人,
變成了最受尊重的。這就是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走向邪惡的第一
步。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自從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的時候起;自從人們覺察到一個人據有
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現了、勞動就成為
必要的了、廣大的森林就變成了須用人的血汗來灌溉的欣欣向榮的田野;不
久便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滋長。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不平等是很容易伸展到野心家和怯懦者之間的,因為他們隨時都在準備
著冒風險,準備著依時運的順逆,或者去統治人,或者去侍奉人,這二者對
他們來說,幾乎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後天的不平等,是由於人類的慾望所產生的。由於新的慾望增多,因此
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扶持,富人需要窮人為他工作,窮人也需要富人來扶持,
在這種互相幫助中,平等精神就消失了。富人可能從中獲得新的權利,窮人
被套上新的枷鎖,這樣就造成了無可挽回的不平等和私有財產制。
--《盧梭》
由於天生的不平等,造成了個人立足點的不平等,就拿耕種土地來說,
體力較強的人可以多幹活;技術好的人可以節省時間;天資聰明的人可以創
造出各種減輕勞動強度的方法。這些差異,都是由自然的差異所產生的。
--《盧梭》
如果不是由於才智的不同和德行的敗壞在人間引起了致命的不平等的
話,那麼這一切的謬誤又是從何而產生的呢?
--《論科學與藝術》
社會
如果我們用一種冷靜的客觀的眼光來看
人類社會的話,它首先顯示出來的似乎
只是強者的暴力和弱者的受壓迫
如果我們用一種冷靜的、客觀的眼光來看人類社會的話,它首先顯示出
來的似乎只是強者的暴力和弱者的受壓迫;於是我們的心靈對某一部分人的
冷酷無情憤懣不平,而對另一部分人的愚昧無知則不免表示惋惜。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人類便產生了一場最堪注目的變化;在他們
的行為中正義就代替了本能,而他們的行動也就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
性。
--《社會契約論》
像這種由我們的互相需要所可能產生出來的普遍社會,就決不會對淪於
苦難的人們提供一種有效的援助;或者說至少也是,它只對於那些已經擁有
過多力量的人才會賦予新的力量。
--《社會契約論》
和平與清白,早在我們能嘗到它們美味之前,就已經永遠錯過去了。為
原始時代愚昧的人們所感覺不到的、為後代已經開化了的人們所錯過了的那
種黃金時代的幸福生活,對於人類說來將永遠是一種陌生的狀態了;或則是
由於當有可能享受它的時候而未能認識它,或則是由於當有可能認識它的時
候卻喪失了它。
--《社會契約論》
凡是破壞社會統一的,都是毫無價值;凡是使人們自身陷於自相矛盾的
制度,也是毫無價值的。
--《社會契約論》
人們在組成我們稱之為社會的那種群體之中既然都處於同樣的環境,也
就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除非是其他更強烈的動機把他們拉開。
--《論科學與藝術》
若是人間沒有不公道,法理學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既沒有暴君,又沒有
戰爭,也沒有陰謀家,歷史學還成個什麼東西呢?
--《論科學與藝術》
我們對風尚加以思考時,就不能不高興地追懷太古時代純樸的景象。
--《論科學與藝術》
社會秩序之對人類有利,只是以一切人都有些什麼東西,而任何人也沒
有過分豐富的東西為準。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一種制度與其說是受害的人所發明的,不如說是蒙利的人所發明的,這
才比較合理。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已經知道你在嚴密地觀察了我們的種種社制度以後,是不會對它們寄
予它們不配受到的信任的。
--《愛彌兒》
如果人人只是在講究自己做人的責任與自然的需要,人人只能有時間為
祖國、為不幸者、為朋友而效力,那末誰還會把自己的一生用之於毫無結果
的思索呢?
--《論科學與藝術》
在今後的情況下,一個生來就沒有別人教養的人,他也許簡直就不成樣
子。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
的天性,而不會給它添加什麼東西。他的天性將像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
樹苗,讓行人碰來撞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愛彌兒》
對世間的快樂已感到厭倦,是絕不會再感覺到家庭的快樂的。
--《愛彌兒》
在這墮落的時代,誰知道一個人的靈魂還能達到多少高尚的程度呢?
--《愛彌兒》
社會對於人類,正像衰老對於個人一樣自然,人是需要藝術、法律和管
理的,但是這種需要正像老人需要拐杖一樣。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規章都只不過是穹窿頂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誕生的風尚才最後構成那
個穹窿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
--《社會契約論》
養。
最好的國王也都想能夠為所欲為,
卻又並不妨礙自己依然是主子
最好的國王也都想能夠為所欲為,卻又並不妨礙自己依然是主子。
--《社會契約論》
國王遠不能供養他的臣民,反而只能是從臣民那裡取得他自身的生活供
--《社會契約論》
國王的私人利益首先就在於人民是軟弱的貧困的,並且永遠不能夠抗拒
國王。
--《社會契約論》
使得國君制政府永遠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後者之中差不多唯有
英明能幹的人,公共輿論才會把他們提升到首要的職位上來,而他們也會光
榮地履行職務的;反之,在國君制之下,走運的人則每每不過是些卑鄙的誹
謗者,卑鄙的騙子和卑鄙的陰謀家:使他們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點小聰
明,當他們一旦爬了上去之後,就只能向公眾暴露他們的不稱職。
--《社會契約論》
一般說來,如果說宮廷中有著更多的陰謀詭計的話,那末在元老院中就
有著更多的智慧,而共和國則以更穩定的並且遵循得更好的觀點朝著自己的
目標前進,絕不會是內閣的一次革命便引起國家中的一次革命。
--《社會契約論》
暴君是一個違背法律干預政權而依照法律實行統治的人。
--《社會契約論》
專制主則是一個把自己置於法律本身之上的人。
--《社會契約論》
在需要建立獨裁製的危機關頭,國家很快地不是毀滅就是保全。
--《社會契約論》
政治社會的首領對於人們的幸福決沒有任何興趣,他倒常常從人們的痛
苦中追求自己的幸福。
--《論政治經濟學》
如果你只有一個統治者,你就得聽憑這個沒有理由喜歡你的主子的擺
布;如果你有好幾個統治者,你就得同時受他們的虐待和瓜分。
--《論政治經濟學》
那些輕視自己的子民的帝王,在自認無法使其子民成為值得尊敬的人
時,他所侮辱的就是他自己。
--《論政治經濟學》
統治別人的人並不比別人更賢明,也不見得比別人更幸福。
--《懺悔錄》(第一部)
他思想是哲學家,而行為則是君王。
--《懺悔錄》(第二部)
暴君剝奪臣民,算是公正;暴君讓臣民活著,算是施恩。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專制政治是不容許有任何其他的主人的,只要它一發令,便沒有考慮道
義和職責的餘地。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不幸的朝臣伎倆啊,在最仁厚的心裡友情也被它壓制下去了。
--《懺悔錄》(第二部)
強力的終止便告消滅的權利,
又算是什麼一種權利呢
既然最強者總是有理的,所以問題就只在於怎樣做才能使自己成為最強
者。然而這種隨強力的終止便告消滅的權利,又算是什麼一種權利呢?
--《社會契約論》
如果必須要用強力使人服從,人們就無須根據義務而服從了;因而,只
要人們不再是被迫服從時,他們也就不再有服從的義務。可見權利一詞,並
沒有給強力增添任何新東西。
--《社會契約論》
當權力要依靠輿論的時候,其本身就帶有奴隸性,因為你要以你用偏見
來統治的那些人的偏見為轉移。
--《愛彌兒》
王權的威信壓制著人民。尊貴的表記,如王座、王笏、紫袍、王冠和紋
章,在他們看來都是神物。用這些赫赫的表記把一個人裝扮起來,就能受到
他們的尊重。這個人不用軍隊和威脅的手段,只要一開口,人們就服從。
──《愛彌兒》
只要權力是一回事,而知識與智慧又是另一回事;學者們便很少會想到
什麼偉大的事物,君主們則更少會做出什麼美好的事情來,並且人民也就會
繼續是卑賤的、腐化的與不幸的了。
--《論科學與藝術》
在各個國家的起源時,宗教是用來作為政治的工具的
在各個國家的起源時,宗教是用來作為政治的工具的。
--《社會契約論》
基督教只宣揚奴役與服從。它的精神是太有利於暴君制了,以致暴君制
不能不是經常從中得到好處的,真正的基督徒被造就出來就是作奴隸的。
--《社會契約論》
智者們有關上帝的崇高概念,它所以加之於我們的那些美妙的博愛法
則,構成它所要求於我們的那種真正宗教崇拜的靈魂純潔的種種社會德行,
總是脫離群眾的。
--《社會契約論》
就讓我們把各種不同的宗教誡命都擱在一旁吧,濫用它們所造成的罪行
並不亞於運用它們之可以免除罪行。
--《社會契約論》
只要各國人民想利用上帝說話,那麼,每一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叫上帝按
他們自己的方式說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愛彌兒》
宗教的狂熱比無神論是更有害的。
《愛彌兒》
凡是在心裡說沒有上帝而口頭上又說有上帝的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愛彌兒》
合理的、道德的宗教則取消一切人對宗教信仰的管理權,因而就不讓掌
握這種權力的那些專斷者再有立足之地了。
--《懺悔錄》(第二部)
那些缺乏正義的教士,霸佔職權,成為我宗教上的裁判者,而且告訴我
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的優越權利決不會影響我的原則,他們無法使
我說出我不願意說的話。如果我的真誠觸怒了他們,他們就會想辦法將我摒
棄於教堂之外,我並不畏懼他們的威脅,因為他們無權判決我。
--《盧梭》
我發現宗教和政治都有缺陷,我關心這件事是因為政府中的罪惡只會使
平民遭殃,但是良知上的錯誤將使道德淪喪到何等地步呢?
--《盧梭》
因為上帝認為人類是他造的,如果他將我們造成罪惡的人,那麼如果我
們想行善的話,豈不違背了他的旨意?我並不是說世上沒有善良公正的宗
教,而是說其中沒有一個宗教從來沒有觸犯過人類道德。
--《盧梭》
每一個派系都在殘害他的兄弟、同胞,所有教會派別都以人的鮮血祭祀
上帝,這種矛盾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但是,他們的確存在於我們社會中,
如果有人想改良這種情形也算是罪惡嗎?
--《盧梭》
教派的教規嚴謹,如有人背叛教義,就會立即受到懲罰。
--《盧梭》
理性反而成為世上最大的罪惡,人們總是想從別人身上剝奪理性,大部
分新創立的教派都是建立在幻想的基礎上,並用偽善手段去經營,於是他們
攻擊理性而喪失了應有的美德。
--《盧梭》
人世間
有罪者放肆大膽、趾高氣揚,而無辜者反而羞
慚滿面、局促不安,這又是多麼常見的事啊
有罪者放肆大膽、趾高氣揚,而無辜者反而羞慚滿面、局促不安,這又
是多麼常見的事啊。
--《懺悔錄》(第二部)
作惡的強者消遙法外,無辜的弱者遭殃,走遍天下皆是如此。
--《懺悔錄》(第一部)
不論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在另一個世界上,惡人的事總是難辦的。
--《懺悔錄》(第一部)
惡人的仇恨心,越是找不出仇恨的理由就越發強烈,越覺得他們自己不
對就越發對對方懷恨。
--《懺悔錄》(第二部)
惡人和暴君總是把我恨入骨髓的,即使他們不認識我,單是讀到我的著
作就夠了。
--《懺悔錄》(第二部)
無論什麼事情,邪惡的人是絕不能把它辦好的。
--《愛彌兒》
裝模作樣的神氣是心地邪惡和空虛的人才有的,因為他們除了這種神氣
以外,就沒有其他東西可顯示的。
--《愛彌兒》
一個壞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受到束縛的。
--《愛彌兒》
那些惡劣萬分的人對公共信仰多少也有幾分尊敬之意,就連那些在大社
會中與道德為敵的強盜,在他們的秘密巢穴里,也要向道德的幻影致敬。
--《論政治經濟學》
一個為非作惡的人,既然他是在攻擊社會權利,於是便由於他的罪行而
成為祖國的叛逆......所以應該把他當作公約的破壞而流放出境,或者是當作
一個公共敵人而處以死刑。
--《社會契約論》
有些過分的行為被禁止了,有些罪惡是被認為不體面的了,但是另外的
罪惡卻以德行的名義被裝飾起來。
--《論科學與藝術》
通世故的人總是戴著假面具的,他們幾乎沒有以他們本來的面目出現
過,甚至弄得自己也不認識自己,當他們不得不露出真面目的時候,他們就
會感到萬分的局促。在他們看來,要緊的不是他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而
是要在外表上看起來好像是什麼樣的人。
--《愛彌兒》
一個人當然是不會把他所輕視的人的幸福放在眼裡的。所以,當你看到
政治家談到人民就表現得那樣輕蔑,當你看到大多數哲學家硬要把人類說得
那樣壞的時候,你用不著那麼吃驚。
--《愛彌兒》
如果有人對我說,社會就是這樣組成的:每個人為他人服務就可以獲得
自己的利益。那末,我將答辯說:那當然是很好的,如果他不因損害他人還
能獲得更多利益的話。決沒有一種合法的利潤能夠比得上非法取得的利潤,
而損人的事情總是比為別人服務更有利可圖的。問題只在於如何使自己逍遙
法外不受懲罰。所以在這上面強者要用盡他的勢力,弱者要用盡他的詭計。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你喜歡怎樣讚美人類社會就怎樣讚美吧,可是無論如何人類社會必然
是:人們的利害關係越錯綜複雜,相互忌恨的心理便越增長。於是人們表面
上像是互相幫助,實際上卻無所不至地在互相殘害。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也應當思考一下:在某種世態中,人們不得不相互愛撫而又相互傷
害;由於義務,人們生來就是仇敵;由於利益,人們必須相互欺騙,這是何
等的世態。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有一種機靈人的精細只表現在體察惡事上面,到只有善事可看的地方便
什麼也體察不到了。
--《懺悔錄》(第二部)
他們把自己能言會道的語氣改得比較溫和,他們醜化我時滿臉是一種非
常厚道的神氣,好像他們這樣做完全是出自好意。他們在向我表示友好時又
使我顯得相當可惡,而在向我表同情時又把我攻擊得體無完膚。
--《懺悔錄》(第二部)
應該懲罰的不懲罰,是必然會產生可怕的後果的
應該懲罰的不懲罰,是必然會產生可怕的後果的。
--《愛彌兒》
為了能夠在屈服於邪惡的時候而不犯罪,就必須首先學會抵抗邪惡。
--《愛彌兒》
他做第一件壞事的時候,如果你容忍他,他就要去做第二件壞事的,這
樣接二連三的做下去,到最後必然是打亂整個秩序,踐踏一切法規的。
--《愛彌兒》
用奢侈來醫治災難,結果它所帶來的災
難比它所要醫治的災難,還要深重
用奢侈來醫治災難,結果它所帶來的災難比它所要醫治的災難,還要深
重;我們甚至可以說,無論在大小國家中,奢侈本身是所有災禍中最大的災
禍。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奢侈必然的後果--風尚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論科學與藝術》
當生活日益舒適、工藝日臻完美、奢侈之風開始流行的時候,真正的勇
敢就會削弱,尚武的德行就會消失。
--《論科學與藝術》
奢侈和良好的風俗是不相容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正是這樣,風習的放蕩性--這是奢侈不可避免的結果--同樣地在引
起審美力的破壞。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奢侈永遠也不能與"正直"和睦地相處。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奢侈為了養活它自己所複製的一群僕人和窮人,而使農夫和市民遭到壓
迫和破產。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只有為了欺騙的企圖而去講假話,才算撒謊
只有為了欺騙的企圖而去講假話,才算撒謊。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對一個無須講出的真理閉口不談,這不是撒謊。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撒謊就是把應該披露的真情掩蓋起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在相同情況下,說與真象不符的話去欺騙人的人,其不公正的程度並不
見得比不說真象去欺騙人的人更甚。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為自身利益撒謊,那是冒騙;為他人利益撒謊,那是詐騙;為了陷害而
撒謊,那是造謠中傷。......而對自身和他人都無害亦無利的撒謊,那不算撒
謊。那只是虛構而不是撒謊。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一個撒謊者,儘管他沒有使誰相信,但他信誓旦旦的時候,同樣是在撒
謊。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凡是與真理相違背,無論以何種方式都有損於正義的事情,都是撒謊,
這就是準確的分界線。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這個謊言是充滿著正直、忠誠與寬宏大量的,若是說出真話,反而成為
道地的背義行為了。
--《懺悔錄》(第二部)
欺騙和撒謊的行將隨著社會習俗和義務而同時產生。一個人既能做他不
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想奄飾他該做而未做的事情。一種利益既可使人許下諾
言,則更大的利益就可使人違反諾言。
--《愛彌兒》
凡是說自己是迫不得已才去犯罪的人,不僅是作了惡,而且又撒了謊。
--《愛彌兒》
貧富
貧窮與苦難並不顯得低人一等;
富貴與豪華也不見得高人一頭
貧窮與苦難並不顯得低人一等;富貴與豪華也不見得高人一頭。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們愈不平等,自然的情感就愈容易敗壞;等級的差距愈大,婚姻的聯
系便愈鬆弛;貧富愈懸殊,父親和丈夫便愈是沒有恩情。
--《愛彌兒》
只要世界上有富人存在,他們就願意使自己有別於窮人。
--《論政治經濟學》
在一般平民中間,雖然只偶爾流露熱情,但自然情感卻是隨時可以見到
的。在上流社會中,則連這種自然感情也完全窒息了。他們在情感的幌子下,
只受利益或虛榮心的支配。
--《懺悔錄》(第一部)
我早就說過,而且也體會到,所有者和佔有者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人。
--《懺悔錄》(第一部)
富裕的農民不敢公開地吃自己辛苦掙來的麵包,他只裝得跟他周圍所有
的窮人一樣赤貧,才能避免破產。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統治者是否永遠比服從者優秀,是否在一切情形下,肉體的或精神的力
量、智慧或美德都與個人的勢力或財富相適應。難道這個問題只是在主人面
前的奴隸所應該討論的,而不是力求尋找真理的,有理智的和自由的人們所
應該討論的嗎。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生活方式上的極端不平等,一些人過分地勞累,另一些人過分的閑逸。
一方面是富人的常常激起和滿足食慾、性慾的條件,以其過分講究的、能供
給他足夠的熱量但又易於引起消化不良的食品;另一方面是窮人的太壞的食
物,不僅如此,而且就連這種食物還常常是過度地缺乏。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的。
有錢的人是把他的財產看得重於一切的。
他們是寧肯要黃金而不要美德的
有錢的人是把他的財產看得重於一切的。他們是寧肯要黃金而不要美德
--《愛彌兒》
不要做有錢的人,但是要做富裕的人。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上流社會的人全部帶著自己的假面具,他本身是什麼樣子,在他眼裡並
沒有任何意義,他表現為什麼樣子,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切。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當我看到這樣大的財富,這樣高的門第、這樣多的頭銜和官爵的唯一繼
承人竟和乞丐一樣貪婪地吞噬著一小塊麵包,我心裡是多麼嗟嘆富貴尊榮的
虛幻啊。
--《懺悔錄》(第二部)
當我們看見把神祗安放在--可以這麼說一世家大族的門楣上,大理石
的柱子上或者是銘刻在哥林多式的柱頭上的時候,罪惡也就登峰造極了。
--《論科學與藝術》
在富人方面,他們一認識了統治的快樂,便立即鄙棄一切其他的快樂,
並且,因為他們可以利用舊奴隸來制服新奴隸,所以他們只想征服和奴役他
們的鄰人。他們好像餓狼一樣,嘗過一次人肉之後,便厭棄一切別的食物,
而只想吃人了。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由此可見,凡事都表現出真實和坦率,在上流社會這就是駭人聽聞的罪
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斷言奴隸的兒子生來就是奴隸,
那就等於斷言他生來就不是人
每一個人既然生來是自由的,並且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任何別人在任何
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得他本人的認可就役使他。斷言奴隸的兒子生來
就是奴隸,那就等於斷言他生來就不是人。
--《社會契約論》
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
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時,他們就做得更對。
--《社會契約論》
對於一個我們有權向他要求一切的人,我們就並不承擔任何義務;這難
道不是清楚明白的事嗎?難道這種既不等價又無交換的唯一條件,其本身不
就包含著這種行為的無效性嗎?
--《社會契約論》
我崇拜自由,我對於統治和奴役是同樣地憎惡。
--《社會契約論》
假如真有什麼天然的奴隸的話,那只是因為已經先有違反了天然的奴
隸。強力造出了最初的奴隸,他們的怯懦則使他們永遠當奴隸。
--《社會契約論》
一個使自己作另一個人的奴隸的並不是奉送自己,他是出賣自己,至少
也是為著自己的生活。
--《社會契約論》
下賤的奴隸們則帶著譏諷的神情在嘲笑著自由這個名詞。
--《社會契約論》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對不公正和暴力的感受,它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上,
以致一切和這種感受有關的觀念都會使我的心情又像最初那樣激憤起來;這
種感受,一開始是由我自己身上而起的,以後它變得非常堅強並且完全擺脫
了個人的利害關係,無論不公正行為的受害者是誰,也無論它是什麼地方發
生的,只要我看見或聽到,便立刻怒髮衝冠,有如身受。
--《懺悔錄》(第一部)
以絞殺或廢除暴君為結局的起義行動,與暴君前一日任意處理臣民生命
財產的行為是同樣合法。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另外一些國度里其身價竟至比一錢不值還要賤,他們估價人就像估價一
群牲口一樣。
--《論科學與藝術》
歐洲人把可憐的黑人只看做是勞動的工具,因此,他完全看黑人對他有
什麼用,他才決定怎樣對待他們;他心目中的公正,是拿他的利益做衡量的
標準的。
--《愛彌兒》
財產只有建立在有用的基礎上,既然不存
在什麼實用性,就無所謂財產可言
財產只有建立在有用的基礎上,既然不存在什麼實用性,就無所謂財產
可言。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財產這個魔鬼,摸著什麼東西就要敗壞什麼東西。一個有錢人到哪裡都
想做主人,但他一做了主人反而得不到快樂,只好時時刻刻地到處逃避。
--《愛彌兒》
無疑地財產權是一切公民權當中最神聖的權利,並且是在某些方面比自
由本身更為重要的東西。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財產是文明社會真正的基礎,公民事業真正的保證。
--《論政治經濟學》
如果我的財富要奴役我,我就毫不惋惜地拋棄它;只要我有做工的手,
我就能夠生活。
--《愛彌兒》
任何一個身體健康、無凍餓之虞的人,只要他拋棄了他心目中臆想的財
富,他就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富有的人了。
正是在我什麼必要的東西都不缺的時候,我才感到自己是人類中最不幸
的人。
--《懺悔錄》(第一部)
不管到了哪裡,我都一直留戀那令人愉快的悠閑生活,對垂手可得的富
貴榮華毫無興趣,甚至厭惡。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財富直接地促進福利,它可以最容易地被轉讓,並且藉助財富不難買到
一切其餘的東西。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當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只求發財致富的時候,德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論科學與藝術》
我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我們
所追求的金錢,則是使自己當奴隸的一種工具
我們手裡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我們所追求的金錢,則是使自
己當奴隸的一種工具;正因為這樣,我才牢牢掌握自己佔有的金錢,不貪求
沒有到手的金錢。
--《懺悔錄》(第一部)
金錢金錢,煩惱的根源!
--《懺悔錄》(第一部)
我所追求的是純潔的玩樂,而金錢會把一切玩樂都玷污。
--《懺悔錄》(第一部)
凡是可以用金錢得到手的女人,在我的眼睛裡,她們所有的動人之處,
都會蕩然無存。
--《懺悔錄》(第一部)
古代的政治家從不休止地講求風尚與德行;而我們的政治家則只講求生
意和金錢。
--《論科學與藝術》
人們雖可以用金錢獲得一切,但決不能獲得風尚與公民。
--《論科學與藝術》
錢財這個字眼是奴隸的字眼。
--《社會契約論》
正是由於商業與工藝的擾攘,由於唯利是圖,由於柔弱而貪圖享受,人
身的服務才被轉化為金錢。人們拿出來自己的一部分收益,為的是可以更安
逸地增加自己的利益。
--《社會契約論》
我從來沒有見過金錢能買得人的歡心。
--《愛彌兒》
請在所有的國家內,在所有的政府統治下,在整個大地上尋找吧,你將
不會找到不與金錢相牽連的道德上或政治上的大惡。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不主張取消金錢,也不主張取消黃金,而是主張使它們成為不是最必
需的東西,這樣做是為了使沒有錢的人不致變成赤貧,而僅僅成為窮人。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人生
隨著人類的繁衍,人們的痛苦也就隨人數的增加而增加
隨著人類的繁衍,人們的痛苦也就隨人數的增加而增加。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最不幸的是:人類所有的進步,不斷地使人類和它的原始狀態背道而
馳,我們越積累新的知識,便越失掉獲得最重要的知識的途徑。這樣,在某
種意義上說,正因為我們努力研究人類,反而變得更不能認識人類了。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那麼.把所有的只能使我們認識已經變成現今這個樣子的人類的那些科
學書籍擱置一旁,來思考一下人類心靈最初的和最簡單的活動吧。我相信在
這裡可以看出兩個先於理性而存在的原理:一個原理使我們熱烈地關切我們
的幸福和我們自己的保存:另一個原理使我們在看到任何有感覺的生物、主
要是我們的同類遭受滅亡或痛苦的時候,會感到一種天然的憎惡。我們的精
神活動能夠使這兩個原理相互協調並且配合起來。在我看來,自然法的一切
規則正是從這兩個原理(這裡無須再加上人的社會性那一原理)的協調和配
合中產生出來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任何一個動物無非是一部精巧的機器,自然給這部機器一些感官,使它
自己活動起來,並在某種程度上對於一切企圖毀滅它或干擾它的東西實行自
衛。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看一看人類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脫離了一無所有之境,怎樣以自己
的理性的光芒突破了自然所蒙蔽著他的陰霾,怎樣超越了自身的局限而神馳
於諸天的靈境,怎樣像太陽一樣的巨人的步伐遨遊在廣闊無垠的宇宙里,那
真是一幅宏偉壯麗的景象。
《論科學與藝術》
返觀自我以求研究人類並認識人類的性質、責任與歸宿,那就要格外宏
偉和格外難能了。
--《論科學與藝術》
人類本來是不大用腦筋思想的,正如他學會了其他的藝術一樣,用腦筋
思想也是他後來才學會的,不過是經過了一番困難才學會的。
--《愛彌兒》
人類已經古老了,而人仍舊是幼稚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沉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
沉思的人乃是一種變了質的動物。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一個人並非僅僅由於他接受了後天的智慧的教訓,才對別人盡他應盡的
義務;而是,只要他不抗拒憐憫心的自然衝動,他不但永遠不會加害於人,
甚至也不會加害於其他任何有感覺的生物,除非在正當的情況下,當他自身
的保存受到威脅時,才不得不先愛護自己。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出於自然的一切都是真的;只有我於無意中摻入我自己的東西,可能是
假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實際上,我所以不應當傷害我的同類,這似乎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有理
性的生物,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感覺的生物。這種性質,既然是人與禽獸所
共有的,至少應當給予禽獸一種權利,即在對人毫無益處的情況下,人不應
當虐待禽獸。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禽獸根據本能決定取捨,而人則通過自由行為決定取捨。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在一切動物中,區別人的主要特點的,與其說是人的悟性,不如說是人
的自由主動者的資格。自然支配著一切動物,禽獸總的服從;人雖然也受到
同樣的支配,卻認為自己有服從或反抗的自由。而人特別是因為他能意識到
這種自由,因而才顯示出他的精神的靈性。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人的最原始的感情就是對自己生存的感情;最原始的關懷就是對自我保
存的關懷。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人的天性中就包含著有自臻於完美之境的能力。
--《論科學與藝術》
自然註定了要使之成為自然的學徒的人,是不需要老師的。
--《論科學與藝術》
啊!大自然啊!我的母親啊!我現在是在你單獨的守護之下了,這裡絕
對沒有什麼奸詐邪惡的人插在你我之間了。
--《懺悔錄》(第二部)
凡是想在社會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
么需要的。如果是經常處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經常在他的傾向和應盡的本分
之間徘徊猶豫,則他既不能成為一個人,也不能成為一個公民,他對自己和
別人都將一無好處。
--《愛彌兒》
由於人最初是處在艱難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聲音是悲泣和啼
哭。
--《愛彌兒》
在這個塵世上誰也不是完人
在這個塵世上誰也不是完人。
--《懺悔錄》(第二部)
自然界中沒有完人,完人給我們的教導已經離我們太遠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別去追求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完美;這種後果不論在人世哪個女人
身上都是一樣的。
--《懺悔錄》(第二部)
一個人的內心不論怎樣純潔,也不會不包藏一點兒可憎的惡習。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剛剛投胎於世就進入了競技場,到死方才走出來
我們剛剛投胎於世就進入了競技場,到死方才走出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世俗的和肉慾的雜念總是不斷地分散和擾亂我們對生活在人間的甜美
感覺。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
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於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
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
就走進墳墓好哩。
--《愛彌兒》
人天生是能夠不屈不撓地忍受痛苦、無牽無掛地死去的。正是醫生所處
的藥方、哲學家講述的教條和僧侶宣揚的勸世文,使人自甘墮落,忘記了應
該怎樣死去。
--《愛彌兒》
人的確是他所居住的地球上的主宰,因為,他不僅能馴服一切動物,不
僅能通過他的勤勞而布置適合於生存的境界,而且在地球上只有他才知道怎
樣布置這種境界,只有他才能夠通過思索而佔有他不能達到的星球。
--《愛彌兒》
最大的快樂就是對自己感到滿足,正是因為應得到這種滿足,所以我們
才生在這個世界上,才賦有自由,才受到各種慾念的引誘和良心的約束。
--《愛彌兒》
如果一個人竟可憐到沒有做過一件使他回憶起來對自己感到滿意,而且
覺得沒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而
且,由於他意識不到什麼德行最適合於他的天性,因此他只好一直做一個壞
人,感到無窮的痛苦。
--《愛彌兒》
在人生中,一切都是要完結的,一切都是暫時的。
--《愛彌兒》
生活就是愛。
--《懺悔錄》(第二部)
我的心靈所渴望的那些賞心樂事,幾乎沒有一件我曾充分領略過;我感
到心裡蘊蓄的那些熱情,我也不曾使之迸發出來;我感到我的心靈里潛伏著
的那種醉人的慾念,我不但不曾體味到,簡直不曾沾到一點兒,這種慾念,
由於缺乏對象,老是在心頭壓抑著,除了發為嗟嘆以外,沒有其他宣洩的辦
法。
--《懺悔錄》(第二部)
生的光榮、死得壯烈。
--《懺悔錄》(第二部)
一個人的相對生存有賴於千百種不斷在變動著的其他關係,所以他的一
生之中也就決不會有兩個時刻能肯定是同樣的;和平與幸福對他來說只不過
是一閃而已;除了由所有這類變幻浮沉所造成的苦難之外,就再也沒有什麼
是永久長存的了。
--《社會契約論》
正是由於每個人都渴望別人頌揚自己,正是由於每個人都幾乎終日如瘋
似狂地想出人頭地,才產生了人間最好和最壞的事物:我們的美德和我們的
惡行;我們的科學和我們的謬誤;我們的征服者和我們的哲學家;也就是說,
在極少數的好事物之中有無數的壞事物。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人們將會發現他們被許多不合理的事情束縛著。
--《盧梭》
理想
望。
靈魂總是不知不覺地與它所追求的目的成比例的
靈魂總是不知不覺地與它所追求的目的成比例的。
--《論科學與藝術》
喜歡炫耀與愛好正直,這兩者是很難結合在一個靈魂之內的。
--《論科學與藝術》
一個人是絕不會因為患痛風症而自殺的,唯有心靈的痛苦才使人灰心失
--《愛彌兒》
當一個人由於生活沒有節制而搞壞他的身體的時候,他就想用醫藥使他
恢復健康;在他所感到的痛苦之外,又加上他所懼怕的痛苦;對死亡加以預
料,必然使我們對死亡感到恐怖,從而加速死亡的來臨;我們愈想逃避它,
我們愈覺得它在我們的身旁;因此,我們這一生是嚇死的,而且在死的時候
還把我們因違背自然而造成的罪惡歸咎於自然。
--《愛彌兒》
說話的印象總是很淡然的,我們通過眼睛比通過耳朵更能說動一個人的
心。
--《愛彌兒》
我對於那些希望我好的人比對那些實際上對我做了好事的人還要熱
愛。
--《懺悔錄》(第一部)
有了強勁的靈魂和正直感,那位人類之敵就終於會放棄他的仇恨及其錯
誤的,引他誤入歧途的那個理性是會重新把他帶回到人道上來的;他就能學
會喜愛自己已經很好地理解到的利益更有甚於自己的表面利益的;他就會變
得善良,有德,明智,並且歸根到底就會變成一支他想成為的慓悍隊伍,就
會變成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的最堅固的支柱的。
--《社會契約論》
讓我們全身心地沉入與我的靈魂交談的溫馨之中吧。這是旁人唯一不能
從我身上奪走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沒有內心活動,生命就不過是麻木的東西。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被大量無益的心機所敗壞了的精神是永遠也不會上升到任何偉大的事
業的。
--《論科學與藝術》
身體需要是社會的基礎,精神需要則是社會的裝飾。
--《論科學與藝術》
沒有信念,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沒有信念,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信仰教義是教育的結果。
--《愛彌兒》
--《懺悔錄》(第一部)
伏爾泰表面上信仰上帝,而實際上從來只信仰魔鬼,因為他所謂的上
帝,按他的說法,不過是一個以害人為唯一樂趣的惡魔罷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它的信念。在一切與一個人
本能的最起碼的需要無關的事情當中,我們的信念就是我們的行為準則。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只有熱忱與信念不要理性,它們能持續下去,而幻想代表著危機,無法
長存,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盧梭》
如果外表永遠是心性的影象,如果禮貌就是德行,如果我們的格言真能
成為我們的指南,如果真正的哲學是和哲學家的稱號分不開的;那麼生活在
我們中間將會是多麼美好啊!
--《論科學與藝術》
需要法則總是反覆出現的,它很早就教導人做他不喜歡的事,以防止他
可能遇到對他十分不利的惡事。這就是遠見的用處;這種遠見運用得好,就
能使人變得非常明智,如果運用得不好,就能使人受到種種苦難。
《愛彌兒》
人們難免相信自己所熱切希望的事情。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樂趣,比你將來實際享受的樂趣要大得多。
--《愛彌兒》
如果你還不知道幸福在什麼地方就去追求幸福,那就會愈追愈遠,就會
走多少道路便遇多少危險。
--《愛彌兒》
我覺得,在白天,最猙獰的怪物形象都不會使我怎樣驚慌的;但是,如
果我在夜裡看到一個人以白布蒙頭,就會害怕。
--《懺悔錄》(第二部)
權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卻不可以轉移
權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卻不可以轉移。
--《社會契約論》
我雖不能掌握自己的信仰,但能掌握自己的意志。
--《懺悔錄》(第一部)
先有感覺後有思考,這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
--《懺悔錄》(第一部)
唯獨在這些孤獨和沉思默想的時刻,我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和我的天性
相符的我,我才即無憂煩又無羈束。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認為人的理解力,如果經過自己的思考而推想,應當勝過依賴書本,
因為採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較深的印象;反之,如果以被公認的觀念作標準
來衡量事物,則只可能得到真理的一部分。
--《盧梭》
只有想像的火焰才能燃起心中的情緒
只有想像的火焰才能燃起心中的情緒。
--《愛彌兒》
有限的生命是這樣的空虛和短促,以至當我們只看到它現在的情景時,
我們是一點也不感動的。我們常常把幻想加在真實的事物上,如果我們的想
象力不給那些觸動我們感官的東西加上魅力,則我們從其中得到的樂趣便沒
有什麼意義,只能算是感覺器官的享受,至於我們的心,則仍然是冷冰冰的。
--《愛彌兒》
我們想像中的人總是比我們實際追求的對象更可愛的。如果我們發現我
們所愛的對象不過就是那個樣子,那麼,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愛情了。
--《愛彌兒》
想像力給你所想望的東西披上了美麗的外衣,但是,等到你得到那個東
西的時候,它就會把外衣取走的。
--《愛彌兒》
我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它足可以用那些絢麗的幻想來美化任何生
活;我的想像力是十分強烈的,它足以讓我隨心所欲地從這一幻想飛馳到另
一個幻想;至於我自己實際上究竟處在怎樣的地位,我是不在乎的。
--《懺悔錄》(第二部)
我在任何時候也沒有像我獨自徒步旅行時想得那麼多,生活得那樣有意
義,那樣感到過自己的存在,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那樣充分地表現出我就
是我。
--《懺悔錄》(第一部)
過於活躍的想像就帶來這樣的結果:它把人們所誇大的再加以誇大,使
自己看到的總是比別人所說的還要多。
--《懺悔錄》(第一部)
要想使自己所看見的比自己所想像的還要豐富,這不僅是人力所不及,
大自然本身也是很難勝任的。
--《懺悔錄》(第一部)
現實的人物損害了臆想中的人物。
--《懺悔錄》(第一部)
在一般情況下,各種事物當時給人的感受,總不如事後給人留下的印象
那樣深刻。
--《懺悔錄》(第一部)
幻想只是在境遇最不順利的時候才最愜意地出現在腦際,當周圍的一切
都是喜氣洋洋的時候,反而不那麼饒有趣味了。
--《懺悔錄》(第一部)
現實中的事物充其量不過是按原來的樣子展現在我的頭腦中;而我的頭
腦卻善於裝飾想像中的事物。我必須在冬天才能描繪春天,必須蟄居在自己
的斗室中才能描繪美麗的風景。......如果我被監禁在巴士底監獄,我一定會
繪出一幅自由之圖。
--《懺悔錄》(第一部)
我既看不出一點現存的東西值得作我的狂熱的對象,我就跑進一個理想
世界裡去培養我的狂熱,而我那富於創造力的想像不久就把這理想世界配上
了恰如我意的人物。
--《懺悔錄》(第二部)
我所愛的閑逸不是一個遊手好閒者的閑逸,遊手好閒者是抱著膀子呆在
那裡一動也不動的,是腦子和四肢都無所作為的。我所愛的閑逸是兒童的閑
逸,他不停地活動著,卻又什麼也不做;是胡思亂想者的閑逸,浮想聯翩,
而身子卻在呆著。
--《懺悔錄》(第二部)
奮鬥
要想奮發,就得作出巨大而又迅速的努力
要想奮發,就得作出巨大而又迅速的努力。
--《懺悔錄》(第二部)
長期的閑散生活會使人染上一些本來不會有的惡習。
--《懺悔錄》(第一部)
閑暇無事和孤獨一樣,也是社會上的苦難的根源。
--《懺悔錄》(第一部)
不論你生來有多大才能,寫作藝術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到手的。
--《懺悔錄》(第二部)
外界對我的指責愈來愈強烈,但是,如果我停止寫作,我將會被公眾淡
忘,人們也不會畏懼我寫的真理了。
--《盧梭》
一般地說,艱苦的生活一經變成了習慣,就會使愉快的感覺大為增加,
而舒適的生活將來是會帶來無限的煩惱的。
--《愛彌兒》
讓我們努力哪怕是從壞事裡面,也要汲取出能夠醫治人類的補救辦法
吧。
--《社會契約論》
沒有勇氣就得不到幸福,不經過鬥爭就不能完成德行
沒有勇氣就得不到幸福,不經過鬥爭就不能完成德行。
--《愛彌兒》
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
死亡,他就會什麼也不能忍受的......
--《愛彌兒》
在這個世界上,我一無所求,也無所畏懼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怯懦的人至多可以不去行惡,而敢於伸張偉大的美德,是需要大膽,要
有一種自負和需要擔風險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勇氣只有我們犯錯誤的時候才是可貴的,假使我們始終謹慎從事,我們
就很少需要勇氣了。
--《懺悔錄》(第一部)
在不幸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通常總是使卑怯的心靈惱怒,而使高尚的
心靈喜悅的。
--《懺悔錄》(第二部)
勢與利都吸引不了我了;我沒有什麼野心,也沒有什麼畏懼;我能抵抗
一切,就是不能抵抗愛撫。
--《懺悔錄》(第二部)
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難
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難。
--《愛彌兒》
要有所成就,要成為獨立自恃、始終如一的人,就必須言行一致,就必
須堅持他應該採取的主張,毅然決然地堅持這個主張,並且一貫地實行這個
主張。
--《愛彌兒》
不斷地進行鬥爭和取得勝利,但是,只要有一剎那間的軟弱,有一剎那
間的疏忽,就會永遠糟踏無可指責的一生。
--《愛彌兒》
像我這樣年齡的人,要推翻自己的諾言或人們對我的期望,以便打破自
己加在自己身上的鎖鏈,並以極大的勇氣不顧一切後果公開聲明我決不放棄
我祖先的信仰,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
--《懺悔錄》(第一部)
激昂太過則易轉低沉;持續不斷、始終不懈地盡自己的本分,所需要的
毅力並不亞於完成英雄事業所需要的毅力。
--《懺悔錄》(第一部)
我知道,卑劣的好惡之情只能支配軟弱的人,而對性格堅強的人......是
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懺悔錄》(第二部)
誰能洞悉我的為人,必會敬重我。毀謗並不能動搖我的心,我一生是不
怕閑言的。
--《盧梭》
他們無法阻止我的心靈與信仰相結合,他們能剝奪我的幸福,但決不能
阻撓我未來的希望。
--《盧梭》
他依靠雙手來維持生活,用最
崇高的真理滋養他的心靈
他依靠雙手來維持生活,用最崇高的真理滋養他的心靈。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勞動是社會成員不可避免的義務。一切遊手好閒的公民,不論是窮人還
是富人,有勢力的還是弱小的,都是騙子。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誰遊手好閒地吃光不是他自己掙來的財產,他就是盜竊;在我看來,憑
著無所事事而向國家拿錢的食利者,與依靠搶劫路人過活的強盜沒有一點區
別。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以自己的勞動去掙得麵包和增進健康,才是最幸福的。
--《愛彌兒》
如果說確有那樣一種又合法又可靠的謀生辦法,可以使我們無須玩弄手
段或同人家打交道,就能獨立地生活的話,我認為,那就是靠你的雙手勞動,
耕種你自己的土地了。
--《愛彌兒》
勞動永遠是必須的、有用的。
--《論政治經濟學》
只要好好地服務,企求良好服務的
合理代價,這是天公地道的事
我覺得,只要好好地服務,企求良好服務的合理代價,這是天公地道的
事。所謂合理代價,也就是博得有能力評判和褒獎我的工作的人們的賞識而
已。
--《懺悔錄》(第二部)
為了使一個小的集體有真正的快樂,我主張每個人不僅都應該做點什麼
事,而且要做點多少需要用心的事。
--《懺悔錄》(第一部)
同我們的幸福休戚相關的事情總是要比任何其他事情做得更好些。
--《懺悔錄》(第一部)
對於任何計劃,都有兩種事情要考慮:第一,計劃要絕對的好:第二,
實行起來要容易。
--《愛彌兒》
即使是最嚴肅的事情,只要做的時間太多了就會逐漸逐漸地草率了事
的。
--《愛彌兒》
做什麼就專心於什麼,決不一邊做一件事一邊又想另一件事,因為這
樣,結果必然是事不成心也不專的。
--《愛彌兒》
當我們把兩端連起來看的時候,我們就埋怨這段距離是太長......;如果
把這段距離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走,那就等於是散步,而最後也是會達到終
點的。
--《愛彌兒》成功
造就出偉大的人物的,則是偉大的時勢
造就出偉大的人物的,則是偉大的時勢。
--《論科學與藝術》
如果才智卓越的人們中間偶爾有一個人,有著堅定的靈魂而不阿世媚
俗,不肯以幼稚的作品來玷污自己;那他可就要不幸了!他準會死於貧困潦
倒和沒沒無聞的。
--《論科學與藝術》
為人類精神的光榮樹立起紀念碑的,就只能是這樣的一些少數人。
--《論科學與藝術》
卓越的天才彼此間另有一種語言,凡夫俗子是永遠不能懂得的。
--《懺悔錄》(第二部)
元帥勛爵不是沒有缺點;他有見識,但他究竟是個人。
--《懺悔錄》(第二部)
當人們還處在沒有真正的思想的年歲時,有天才的人和沒有天才的人之
間的區別在於,後者光接受虛假的觀念,而前者能看出它們是假的,因此就
一個也不接受......
--《愛彌兒》
即使你多麼高大就多麼筆直地站著,你和地面也是很接近的。
--《愛彌兒》
真正的崇拜是心的崇拜。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崇拜,則不論崇拜的形式怎
樣,上帝都是不會拒絕的。
--《愛彌兒》
卑鄙的靈魂是絕不會信任偉大的人物的。
--《社會契約論》
品。
他的同時人的讚譽乃是他的酬報中最可珍貴的一部分
他的同時人的讚譽乃是他的酬報中最可珍貴的一部分。
--《論科學與藝術》
榮譽是什麼?這裡就是我賴以獲得榮譽的不幸作品了*。
--《論科學與藝術》
* 這篇文章問世之後曾招致大量的非難;所以作者說它是一篇不幸作
我生來就好交朋友,我的脾氣平易而又溫和,很容易產生友誼。在我默
默無聞的時候,凡是認識我的人一直都愛我,我沒有一個仇人;但是,我一
旦成名,就一個朋友也沒有了。這是個很大的不幸;而尤其不幸的是我身邊
儘是自稱為朋友的人,他們利用這個名義給予他們的權利來把我拖到萬劫不
復的地步。
--《懺悔錄》(第二部)
人世上的一切所謂名譽、聲望究竟還能有多大的真正價值。
--《懺悔錄》(第二部)
人之有名無名只根據他們的感情是否偉大和高尚,思想是否敏捷和豐富
而定。
--《懺悔錄》(第二部)
評判風尚的人就是在評判榮譽,而評判榮譽的人則是從公共意見里得出
他的法則的。
--《社會契約論》
愛情、尊敬、真誠,這就是我取得成功的原因
愛情、尊敬、真誠,這就是我取得成功的原因。
--《懺悔錄》(第二部)
為了能夠和敢於說出偉大的真理,就絕不能屈從於對成功的追求。
--《懺悔錄》(第二部)
為了使人能更好地判斷我,也許我應該在凡人那裡遭到失敗,在聰明人
那裡獲得勝利,而我一直在尋求聰明人的贊同。
--《懺悔錄》(第二部)
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是必然會成功的。
--《愛彌兒》
能否得到對方的偏愛,完全在於他是不是有美德,他之能否獲得榮譽,
要看他是不是能夠取得成功。
--《愛彌兒》
自強
慣。
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根本不該為取悅別人而使自己失敬於人。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一個人如果愛他自身更甚於愛他的財富的話,就能保持他運用思想的習
--《愛彌兒》
不要使你的生命屈從於窮困和失望的念頭,不要屈辱地把你的生命交給
外人擺布,從今不吃那令人發嘔的施捨的麵包。
--《愛彌兒》
我不太害怕懲罰,我只害怕丟臉;我怕丟臉甚於怕死亡,甚於怕犯罪,
甚於怕世界上的一切。
--《懺悔錄》(第一部)
做好小事情更能獲得榮譽和幸福,經常受到人們的尊敬比讓別人讚美數
次要強過百倍。
--《懺悔錄》(第一部)
無論在什麼事情上,約束、屈從都是不能忍受的,約束和屈從甚至會使
人厭惡歡樂。
--《懺悔錄》(第一部)
時代不同了,但是我卻依然故我。我既不願人家叫我到下房去吃飯,也
無意跟大人先生同席。我但願他們讓我保持本色,不捧我,也不作踐我。
--《懺悔錄》(第二部)
產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強自尊心的則是思考。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實際上,人們在進行了某些觀察之後,就很容易看出我們一切事業都只
趨向於兩個目的,即:為了自己的生活的安樂和在眾人之中受到尊重。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您賜給我的食物,使我懷疑難道您境內的子民都不需要食物嗎?請你把
食物拿走吧,您應盡的職責還多著呢。我能否提醒您,我的君主!去做每一
個公民的父親吧!如果是這樣,我為你捐軀也在所不辭。
《盧梭》
各位先生,我站的就是一個雖然一無所知、但並不因此妄自菲薄的誠懇
的人所應當站的那一邊。
--《論科學與藝術》
人類的尊嚴只能實現於自由人之間。
--《論政治經濟學》
你再不要為一塊麵包去向貴族乞求工作了,唉!這會使你的環境越來越
惡化......為了提高你的威望,作一個手工業者吧!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一個可以自行判斷維護自己生存的適當方
法時,他就從這時候起成為自己的主人
一個人一旦達到有理智的年齡,可以自行判斷維護自己生存的適當方法
時,他就從這時候起成為自己的主人。
《社會契約論》
一旦要用他人的眼光去觀察事物,你就要以他人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
了。
《愛彌兒》
為了使一個青年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
不能硬是要他採取我們的看法。
--《愛彌兒》
粗暴的樣子是做奴隸的人才有的,獨立自主的人是一點也不矯揉做作
的。
--《愛彌兒》
人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有建立在深思熟慮之上的主見,這顯然十分重
要。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這種自信,唯其是質樸的,不但存於我的舉止之中,主要還是存於我的
靈魂之內,所以就越發堅定。
--《懺悔錄》(第二部)
凡是能在我們自己心中發現的真理,請不要依賴書本。
--《盧梭》
青年學生們的最大錯誤在於太盲從書本,在於過分懷疑自己的能力。我
們應當努力克服這種錯誤。
--《盧梭》
我想獨立生活,就必須有個生活之道。
--《懺悔錄》(第二部)
我應該佩服我自己,我能夠將自己的責任置於自己的歡樂之上。
--《懺悔錄》(第一部)
在真正幸福的施與者跟前,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幸福的最好方法,在於自
己的爭取而不只在於祈求。
--《懺悔錄》(第一部)
在教育別人之前,首先要充分認識自己
至於我,只要我去學習,就是為了認識自己,而不是為了教育別人;我
一貫認為,在教育別人之前,首先要充分認識自己。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他們研究人性,是為了高談闊論,而不是為了認識自我;他們致力於教
育別人,卻從不啟迪自己的內心;他們當中好些人只是為了著書,不管什麼
樣的書,只要寫出來受歡迎就行。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類的悟性受感官的限制,不可能囊括這些問題的各個方面。因此我也
只限於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終於更加證實了已經形成的觀點:德爾弗神廟上的"你自己去認識自
己",並不是一句那麼容易恪守的箴言,就象我曾在《懺悔錄》中認為的那
樣。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決心使我的讀者在識人方面更進一步,要是可能的話,使他們從這總
是以己之心來度他人之腹的唯一而又錯誤的尺度中解放出來,同時為了時常
要認識自己,也要從相反的方面開始去了解別人。
--《懺悔錄》(第二部)
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於你的能力,你就不會再痛苦了。
--《愛彌兒》
品德
德行啊!你是純樸的靈魂的崇高科學
德行啊!你是純樸的靈魂的崇高科學。
--《論科學與藝術》
道德的種子是很難生長的,必須要有長時間的準備,才能把它生根。
--《愛彌兒》
一個人只要還保持著他的貞潔,他就會珍惜它,只是在他已經失去貞潔
之後,他才會等閑視之的。
--《愛彌兒》
道德的真理並不是存在的事物,而是良好的事物;不好的事物是不應當
存在的,更不應當得到我們的承認。
--《愛彌兒》
她之所以愛美德,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沒有美德那麼美;她之所以愛美
德,是因為美德能夠使婦女獲得光榮。
--《愛彌兒》
當他的情操和他的思想能夠上升到熱愛秩序和熱愛崇高的道德觀念的
時候,他就決不可能在一種使得自己好壞莫辨、善惡不分的事物狀態之中。
--《社會契約論》
在大量的浮誇當中德行是很難於出現的。
--《論科學與藝術》
我的心腸是那樣熱烈,感情是那樣銳敏;我是那樣易於鍾情,一鍾情就
受到情感的如此強烈的控制,需要捨棄時又感到這麼心碎;我對人類生來就
這麼親切,又這麼熱愛偉大、真、美與正義;我這麼痛恨任何類型的邪惡,
又這麼不能記仇、害人、甚至連這樣的念頭都沒有過;我看到一切道德的、
可愛的東西又這麼心腸發軟,受到這麼強烈而甘美的感動--所有這一切竟
能在同一個靈魂里,跟那種肆意踐踏最美好的義務的敗壞道德的行為協調起
來嗎?不能,我感覺到不能。
--《懺悔錄》(第二部)
在任何境遇中都可以做一個賢德的人。
--《懺悔錄》(第一部)
這個可愛的女人的高尚品格的證據之一,就是她能使所有愛她的人也彼
此相愛。妒嫉以及爭風吃醋的念頭在她所喚起的高尚感情面前都得退避三
舍。
--《懺悔錄》(第一部)
我認為,要想叫人家能聽從我,就必須言行一致,所以我就採取了那種
離奇的行徑,這種行徑別人既不容許我保持下去,我那些所謂的朋友也不能
原諒我樹了這樣一個榜樣。這個榜樣最初使我顯得滑稽可笑,但如果我能堅
持下去,最後必然會為我贏得普遍的敬仰。
--《懺悔錄》(第二部)
恆心、溫存、安分知命、廉潔、正義感卻是一筆財富,是人可以隨著靈
魂帶走的無價之寶。我們可以不斷地以此豐富和充實自己,不擔心死亡會使
之喪失價值。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所說的真實人與別人的區別就在於:社交界的人對任何無需他付出代
價的真理是忠實的,但決不會越雷池一步;而我稱為的真實人,從來都是在
必須為真理作出犧牲時,才那樣忠實地為之效力。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那些人能讓我不快,但決不會使我失去正義與道德。
--《盧梭》
羞恥是造成我的無恥的唯一原因。我的罪惡越嚴重,怕認罪的恐怖心情
越使我變得倔強。
--《懺悔者》(第一部)
人做了壞事,就自受他的惡果,對世界上的萬物並無影響,而且,儘管
人類遇到了人所做的壞事,也無礙於它的生存。
--《愛彌兒》
我們並不誇耀自己的優點,然而卻抹殺別人的長處。
--《論科學與藝術》
在走向罪惡的道路上,也只有第一步路才難走,過此以後,就一直走下
去,連考慮都不考慮了。
--《愛彌兒》
一切罪惡都是由虛弱而產生的,兒童只要不虛弱,就不會有惡念,強健
的兒童必然善良。
--《盧梭》
忠誠對於善人要比博學對於學者更可貴得多
忠誠對於善人要比博學對於學者更可貴得多。
--《論科學與藝術》
如果你誠實的話,即使是錯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
--《愛彌兒》
甘願犧牲榮譽和生命,也不願意為人虛偽。
──《愛彌兒》
{ewc MVIMAGE,MVIMAGE, !99701950_0163.bmp}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給人幫忙,就是比這再大,也不如老實人毫不
浮誇、樸實而又厚道的行為更值得感激。
--《懺悔錄》(第一部)
我唯一擔心的,不是怕說得太多或扯了謊,而是怕沒有說出全部真相。
--《懺悔錄》(第一部)
我變成有道德的了,或者,至少是醉心於道德的了。這種醉心,是在我
的頭腦里開始的,但是它已經進入我的心田。在那裡,最高貴的驕傲在被拔
除的虛榮心的遺迹上發芽滋長。我一點也不裝假,我表面上是怎樣一個人,
實際上就是怎樣一個人。
--《懺悔錄》(第二部)
我這顆心,對一顆開誠相見的心,是極易流露的,對詭計和狡詐卻要關
上大門。
--《懺悔錄》(第二部)
最誠實的人所做的,充其量不過是他們所說的話還是真的,但是他們保
留不說的部分就是在說謊。
--《懺悔錄》(第二部)
我要說真話,我會毫無保留地這樣做,我將說出一切,好事,壞事,總
之一切都說。我要嚴格地做到實事求是。最膽怯、虔誠的女信徒也從沒有做
過一次比我更為深刻的反省。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我只犯有一樁罪行,就是不像我的同時代人那樣虛偽和不講信義,
那麼,在他們眼裡,我就是惡毒和面目猙獰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在任何場合都必須有講真話的膽識和力量。對任何獻身於真理的人來
說,他的嘴和筆都容不得任何虛構和無稽之談。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沒有傷害任何人,也沒有欺世盜名。我認為,唯其如此,講真話才是
一種美德。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厭惡虛偽,從不容心裡有它的一席之地;我寧可面臨痛苦折磨,而不
願以撒謊來迴避。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所謂"正義",就是由於愛秩序而保存秩序的行為
我們所謂的"善",就是由於愛秩序而創造秩序的行為,我們所謂的"正
義",就是由於愛秩序而保存秩序的行為。
--《愛彌兒》
理智和判斷力的發展是很慢的,然而偏見卻大量地產生,需要預為防備
的正是種種的偏見。
--《愛彌兒》
利己之心使我們受到迷惑,只有正義的希望才不會使我們誤入歧途。
--《愛彌兒》
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榮的。
--《愛彌兒》
因為我是獨自一人,遠在異國,與世隔絕,既無依靠,又無家庭,只堅
持我的原則和義務,所以我大膽地走著正直的道路,絕不有損於正義與真理
而諂媚和敷衍任何人。
--《懺悔錄》(第二部)
一個正直而又善良的人,他無怨無艾,不忌不妒,勇於承認自己對不起
別人的地方,更易於忘記別人對不起自己的地方,他只在纏綿溫厚的感情中
尋找他的全部幸福,對任何事都真誠到不謹慎的程度,真誠到最令人難以置
信的忘我程度。
《懺悔錄》(第二部)
我寧可用敘述來揭露人的邪念,而不願由於我的沉默,擴大了人的邪
念。
--《懺悔錄》(第一部)
我既決定在獨立和貧窮中度過我的餘生,我就竭盡我靈魂的全力去掙斷
時論的枷鎖,勇敢地做著我所認為善的一切,毫不顧忌別人的毀譽。
--《懺悔錄》(第二部)
既然不公正就在於給人造成損害,那麼,於人無害的人怎麼是不公正的
呢?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一切違反真實,與正義無涉的事情,都不過是虛構而已。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把好處給予不該享有的人,就是擾亂秩序和正義;把一個可能導致讚揚
或指摘、控告和辯解的行為不真實地推在自己或別人身上,那是行不公道之
事。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請你確信:一個被誣告的無辜者將會得到強而有力的支持,足以讓那些
誣告者後悔,不論誣告者是什麼人。
--《盧梭》
良心是靈魂的聲音
慾念是肉體的聲音
良心是靈魂的聲音,慾念是肉體的聲音。
--《愛彌兒》
良心始終是不顧一切人為的法則而順從自然的秩序的。
--《愛彌兒》
良心是靦腆的,它喜歡幽靜;世人一吵鬧就會使它害怕。
--《愛彌兒》
罪人的良心一定會替無罪者復仇的。
--《懺悔錄》(第一部)
處於順境的時候,良心的譴責就睡著了;處於逆境的時候,良心的譴責
就加劇了。
--《懺悔錄》(第一部)
我始終認為:在一切諸如此類難以解決的道德問題上,與其用理性的光
芒,倒不如按照我的良知所授的旨意去予以解決。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不論一個人怎樣傾向於邪惡,一顆慈愛的心
給於他的教育,是不會永遠對他不起作用的
不論一個人怎樣傾向於邪惡,一顆慈愛的心給於他的教育,是不會永遠
對他不起作用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人啊!為人要仁慈,這是你們的頭一個天職:對任何身份、任何年齡的
人,只要他不異於人類,你們對他都要仁慈。除了仁慈,你們還能找到什麼
美德呢?
--《愛彌兒》
在他人的痛苦,我們所同情的只是我們認為我們也難免要遭遇的那些痛
苦。
--《愛彌兒》
人在心中設身處地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們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
比我們更可同情的人。
--《愛彌兒》
當一個人受過痛苦,或者害怕痛苦的時候,他就會同情那些正在受痛苦
的人的;但是,當他自己受痛苦的時候,他就只同情他自己了。
--《愛彌兒》
一個硬心腸的人總是很痛苦的,因為他的心不讓他有多餘的情感去同情
別人。
--《愛彌兒》
一個婦女雖然是犯了錯誤,但她之所以犯錯誤,是由於過失而不是由於
她有那種惡習,而且她已感到悔恨,對於這樣的婦女,是應該憐憫而不應該
恨她的,我們可以毫不羞愧地同情她和原諒她;人們所指責的她所做的壞事,
其本身就可以保證她將來不再做那種壞事。
--《愛彌兒》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情感,由於它調節著每一
個人自愛心的活動,所以對於人類全體的相互保存起著協助作用。正是這種
情感,使我們不加思索地去援救我們所見到的受苦的人。正是這種情感,在
自然狀態中代替著法律、風欲和道德,而且這種情感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沒
有一個人企圖抗拒它那溫柔的聲音。......正是這種情感不以"你要人怎樣對
待你,你就怎樣待人"這句富有理性正義的崇高格言,而以另一句合乎善良
天性的格言:"你為自己謀利益,要儘可能地少損害別人"來啟示所有的人。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太多的關心只是證明太有關心的必要,我們對於根本不存在的壞事是決
不會尋找補救辦法的。
--《論科學與藝術》
真正有學問的人從來也不會自滿的
真正有學問的人從來也不會自滿的。
--《懺悔錄》(第一部)
從敵人那裡學得聰明、真誠、謙遜和不那麼自負,是永遠不會太遲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當每一個人都自以為是,都認為只有他說得對而別人都說得不對的時
候,驕傲和不容異說的做法將導致多麼荒唐的事情。
《愛彌兒》
那種通過詢問去了解別人的冷淡態度,是自以為有學識的女人的通病。
--《懺悔錄》(第一部)
改錯
我們寧可做一件錯事,而不願意染上一種惡習
當人類的弱點使我們不能不在兩害當中選擇其一的時候,我們總是選擇
那個程度輕的害處的;因為,我們寧可做一件錯事,而不願意染上一種惡習。
--《愛彌兒》
如果一個人既了解這種習慣,又明白這種習慣的道理,他就會有分別地
遵從,因此也遵從得更恰當、更真誠。
--《愛彌兒》
一個人之所以喜歡賭博,是由於他的貪婪和生活的無聊;這種愛好只有
那些心靈空虛和不用頭腦的人才有的。
--《愛彌兒》
任何一種慾念,只要你能夠控制它,它就是好的;
如果你讓它使役你,它就會成為壞的慾念了
任何一種慾念,只要你能夠控制它,它就是好的;如果你讓它使役你,
它就會成為壞的慾念了。
--《愛彌兒》
節制和勞動是人類的兩個真正的醫生:勞動促進人的食慾,而節制可以
防止他貪食過度。
--《愛彌兒》
儘早就讓他們養成習慣,把他們的慾望限制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他們就不會嘗他們力不從心的事情的苦頭了。
--《愛彌兒》
真實的世界是有界限的,想像的世界則沒有止境;我們既不能擴大一個
世界,就必須限制另一個世界;因為,正是由於它們之間的唯一的差別,才
產生了使我們感到極為煩惱的種種痛苦。
--《愛彌兒》
我不願意修一座宮殿來做我的住所,因為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
--《愛彌兒》
要是一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是他一點也不抵抗他自己的貪慾,他
還有什麼罪惡的事情做不出來呢?
--《愛彌兒》
我們之所以有許多痛苦,正是由於我們毫無節制地追逐我們的慾念;當
我們忘記了我們做人的環境,而臆造種種想像的環境,從想像的環境中回到
現實的環境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很不幸福的。
--《愛彌兒》
所有一切我們能夠加以控制的情感都是合法的,而所有一切反過來控制
我們的慾念就是犯罪的。
--《愛彌兒》
如果事情已經很明顯地表明我們不可能得到我們所想望的東西,我們就
應該轉移我們的念頭;當我們的願望沒有實現的希望時,我們就不能因之而
感到苦惱。
--《愛彌兒》
一個乞丐儘管有當國王的願望,但他決不會因為這個願望而感到苦惱
的;一個國王正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人,所以他才想成為神。
《愛彌兒》
對於一個正派人來說,抵抗一些已經形成的慾念是比較痛苦的,如果他
能上溯到這些慾念的根源而就其始生時加以預防,改變或糾正,就不會那麼
痛苦了。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人懂得怎樣強制生理組織去協助它所經常擾亂的精神秩序,那麼,
他就能便理性不出多少偏差,就能阻止多少邪惡產生出來啊。
--《懺悔錄》(第二部)
氣候、季節、聲音、顏色、黑暗、光明、自然力、食物、喧囂、寂靜、
運動、靜止--它們都對我們這部機器產生作用,因此也就對我們的心靈產
生作用;它們都為我們提供無數的、近乎無誤的方法,去把我們聽其擺布的
各種感情從其起源之處加以控制。這就是我的基本思想。
--《懺悔錄》(第二部)
邪惡進攻正直的心靈,從來不是那麼大張旗鼓的,它總是想法子來偷
襲,總是戴著某種詭辯的面具,還時常披著某種道德的外衣。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你不想給感官什麼東西,你就絕不能讓它先嘗到一點甜頭。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我懂得適可為止的話,就沒有什麼壞處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首先應該承認,情慾越強烈,便越需要法律的約束。但是,這種情
欲每天在我們當中所引起的混亂和所造成的罪惡已足以證明法律在這方面力
量的薄弱。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對於別人的過失,可以耐心地忍受;
而對於自己的過失,則應樂於改正
對於別人的過失,可以耐心地忍受;而對於自己的過失,則應樂於改正。
──《愛彌兒》
做了錯事當然是可羞,然而彌補過錯那就沒有什麼可羞的了。
--《愛彌兒》
對於一個病人身上的爛瘡,我們不能採取一個一個地分別去治療的辦
法,而應當使他生長那些爛瘡的血液通通變得很乾凈。
--《愛彌兒》
我很容易忘掉我的不幸,但是我不能忘掉我的過失,更不能忘掉我的善
良的感情。這些過失和感情的回憶對我來說是太寶貴了,永遠不能從我心裡
消失掉。
--《懺悔錄》(第二部)
一個人總不能什麼都考慮得十分周到。
《懺悔錄》(第一部)
友誼
一個朋友的擁抱能消除多少嫌隙啊
一個朋友的擁抱能消除多少嫌隙啊。
--《懺悔錄》(第二部)
淳樸的農村生活給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我的心裡豁然開朗,懂得
了友情。
--《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說生活中真有一種快樂的感覺,那一定是我們現在所感到的兩人相
依為命的那種感覺。
--《懺悔錄》(第一部)
我們這種佔有是人世上絕無僅有的佔有;這不是那種一般愛情的佔有,
而是某種更本質的佔有,它不是基於情慾、性別、年齡、容貌,而是基於人
之所以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之,就絕不能喪失的那一切。
《懺悔錄》(第一部)
我不太相信醫生們的治療,卻非常相信一個摯友的照顧。
--《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人所愛的對象是怎樣的性格,最足以說明這個人的真正天性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既找不到一個完全獻身於我的朋友,我就必須有些能以其推動力克服
我的惰性的朋友。
《懺悔錄》(第二部)
我心頭的兩個偶像--愛情與友誼。
--《懺悔錄》(第二部)
不論我為她燃起怎樣強烈的熱情,我總是覺得做她的知心人也和做她的
愛情對象一樣的甜蜜,我沒有一時一刻把她的情人看作我的情敵,而是永遠
把他看作我的朋友。有人會說:這不能算愛情。好吧,但是這也就勝於愛情
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決計從此只要以善意相待的交情,這種交情並不妨礙自由,卻構成人
生的樂趣,同時有平等精神作為基礎。象這樣的交情,我當時是很多的,足
以使我嘗到相互交往的甜美滋味,而又不感到受人支配之苦。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彼此都太痛切地感覺到分離之苦了。我們互相擁抱時,心情是多麼
激動啊!啊!愛憐與快樂的眼淚是多麼甜美!
--《懺悔錄》(第二部)
我如此地受到愛戴,當別人喜歡我時,我似乎忘掉了一切不愉快的事。
朋友的照顧溫暖了我的心。
--《盧梭》
閣下,我極其傾慕您,我以一個單純平凡的人,一個具有心靈的人,一
個活潑而帶憂鬱心情的人來求見您。如果你不給我見面的機會,我將如何面
對自己?啊,親愛的雄辯家,我感覺到一種高貴的友誼即將誕生。
--《盧梭》
要認清楚自己的朋友也得等到重大的關頭,也就是說,要等到不可能再
有更多時間的關頭,因為惟有到了這種關頭,對朋友的認識才具有本質的意
義。
--《論科學與藝術》
我和我所交往的人之間的唯一的聯繫是:互相友愛、興趣一致和性情相
投;我將以成年人而不是以有錢人的身分同他們交往;我不容許在我和他們
交往的樂趣中攙雜有利害關係的毒素。
--《愛彌兒》
溫存的友情和仁慈的心在我們遭受痛苦的時候能安慰我們;而且,甚至
在我們歡樂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同我們分享歡樂的話,我們也會感到孤寂和
苦悶的。
--《愛彌兒》
我交朋友有個牢不可破的原則,就是
在他們眼裡正確地顯示我的真面目
我交朋友有個牢不可破的原則,就是在他們眼裡正確地顯示我的真面
目。不要顯得比實際好些或壞些。
--《懺悔錄》(第二部)
她既然為朋友不惜時間,不惜精力,那麼她也就理應得到朋友們對她的
關懷。
--《懺悔錄》(第二部)
我有朋友,男女都有。我以最純潔的友情、最完美的敬意愛著他們,我
企望著他們最真實的回報,我甚至根本就不曾想到要對他們的誠意稍加懷
疑。
--《懺悔錄》(第二部)
儘管你有那麼多所謂的朋友環繞著你,將來你看到我走了之後,你就永
遠向真理告別了,你再也找不到一個能跟你說真話的人了。
--《懺悔錄》(第二部)
心被那神聖之火燃燒起來的人,總是想法子把他的心傾吐出來的,要把
滿腔的東西拿給人看的。這樣的人恨不得把心掏出來放到臉上,他決不會想
什麼修飾打扮。
--《懺悔錄》(第二部)
由於雙方為義務、為榮譽、為愛情、為友誼作出的罕見的痛苦的犧牲,
將在天人之間,永遠值得人們尊敬。
--《懺悔錄》(第二部)
對於一顆不知道有兩種交心方式、只能感受友誼的心靈,感激之情就夠
了吧?
--《懺悔錄》(第二部)
我寧願萬死,也不肯享受足以貶低我所愛的人的品格的那種快樂!
《盧梭》
你的秘密還會受到我的尊重,因為我將永遠不做背信之人。
--《懺悔錄》(第二部)
錯交了朋友固然是不幸,從那麼甜蜜
的一個錯誤中醒悟過來又是一個不幸
錯交了朋友固然是不幸,從那麼甜蜜的一個錯誤中醒悟過來又是一個不
幸,其殘酷的程度,殆有過之無不及。
《懺悔錄》(第二部)
該用什麼方式絕交才好,因為我早就發現,暗地絕交反而於我不利,因
為這種絕交把友誼的假面具給我那些最險惡的仇人。
--《懺悔錄》(第二部)
你已經不是某人的朋友了,卻還顯出是某人的朋友的樣子,這就是你想
留一手兒,好欺騙老實人以便來損害某人。
--《懺悔錄》(第二部)
嘗不到那些太強烈的依戀之情的妙趣,但是也就解脫了這些依戀之情的
枷鎖。
--《懺悔錄》(第二部)
友誼啊。元帥夫人!這正是我的不幸所在!在你,在元帥先生,用這個
名詞是漂亮的,但是我如果信以為真,就未免太糊塗了。你們等閒遊戲,而
我卻是一往情深,而遊戲的終了就給我準備著許多新的悵惘。
--《懺悔錄》(第二部)
我之所以可憐,完全是由於錯交了朋友所致。
--《盧梭》
人際
根據外表來判斷是多麼容易上當,而俗人
又是多麼重視這種根據外表的判斷啊
根據外表來判斷是多麼容易上當,而俗人又是多麼重視這種根據外表的
判斷啊。
--《懺悔錄》(第二部)
我特意用這種和自己相比的方法來進行觀察,但不是在我對別人作判斷
時--這時我很快感到自己是個與眾不同的人,而是在別人對我作判斷的時
候。
--《懺悔錄》(第二部)
我讓蒙田在這些假裝誠實的人裡面高居首位,他們是在說真話時騙人。
蒙田讓人看到自己的缺點,但他只是暴露一些可愛的缺點。決沒有一個人是
沒有可恥之事的。蒙田把自己描繪得很象自己,但僅僅是個側面。誰知道他
臉上的刀傷,或者他向我們擋起來那一邊的那隻受傷的眼睛會不會完全改變
了他的容貌。
--《懺悔錄》(第二部)
即使在那些自以為最識人的人中,每人也只認識他自己,要是真有人能
認識自己的話。因為怎樣通過人身上僅存的一點關係,在不和任何事物作比
較的情況下來很好地確定一個人的為人呢?然而這種對於自己的不完全認識
是人用來識別他人的唯一方法。
--《懺悔錄》(第二部)
人以自己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
--《懺悔錄》(第二部)
從舉止的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出性格的不同。
--《論科學與藝術》
我的心是樂於傾訴的,但必須感覺到別人的心也樂意聽我傾訴。
--《懺悔錄》(第一部)
假使每個人都能洞悉別人心裡所想的,那麼他就會發現,願意退後的人
一定會多於想往上爬的人。
--《懺悔錄》(第一部)
毫無疑問,和一位有知識的女人進行有趣味的和充滿智慧的談話,比書
本中任何迂腐的大道理更能夠給青年人以方向。
--《懺悔錄》(第一部)
我從她所說的知心話中得到的益處比從她的教導中得到的還要多。當你
真正感到對方的話是肺腑之言的時候,自己的心靈也一定會敞開來接受一個
陌生心靈的真情的流露。
--《懺悔錄》(第一部)
華倫夫人深明人情世故,在待人接物上有一套湛深的藝術;她與人交往
既不虛偽,又不疏忽,既不欺騙人,也不刺激人。
--《懺悔錄》(第一部)
一切愚蠢和庸俗的談話是我所一向不能忍受的;但聽取有益的與有豐富
內容的談話,則始終是我最大的愉快。
《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單位沒有女人,就需要有稍嚴的紀律,才能保持那種與尊嚴分不開
的端莊氣氛。
--《懺悔錄》(第二部)
女人彷彿是些曲線,而聰明人就是這些曲線的漸近線;他們不斷地接近
她們,卻永遠不觸及到她們。
--《懺悔錄》(第二部)
足夠的共同見解構成一個豐富的寶藏。
--《懺悔錄》(第二部)
文人的那種易受刺激的自尊心,是多麼難於應付。
--《懺悔錄》(第二部)
跟地位比自己高一等的人來往是多麼不相宜。
--《懺悔錄》(第二部)
社交場中的閑逸是令人厭惡的,因為它是被迫的;孤獨生活中的閑逸是
愉快的,因為它是自由的、出於自願的。
《懺悔錄》(第二部)
正是因為客人少,所以主人才這樣殷勤好客。客人常常去,主人就不那
么好客了。
--《愛彌兒》
初次見面的印象,同愛情的印象以及驅使他談愛的心情的印象,是同樣
很深刻的。
--《愛彌兒》
如果你只打開你的錢櫃而不同時打開你的心,
別人的心也始終是向你緊緊關閉的
如果你只打開你的錢櫃而不同時打開你的心,也是枉然的,別人的心也
始終是向你緊緊關閉的。
《愛彌兒》
對別人表示關心和善意,比任何禮物都能產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禮物
對別人都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愛彌兒》
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
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就會親如父子。
--《愛彌兒》
對他關懷一次,比對他說千百句恭維話更能打動他的心。
--《愛彌兒》
應當牢牢地記住這個法則,即同別人說話的時候,只能夠說使人喜歡的
話;這個法則要實踐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必須從屬於第一個首要的法則,
即千萬不能撒謊。
--《愛彌兒》
你要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你要幸福快樂地生活,就必須使自己
成為一個為人家所喜歡的人;你要人家聽從你的話,就必須使自己值得人家
的尊敬,你要愛惜自己的體面,才能得到人家的稱譽。
--《愛彌兒》
婦女固然是應該受到尊重,而年紀大的人則更應該受到尊重。
--《愛彌兒》
忠貞、美德和愛,一切都可以重新獲得,而不能重新獲得的信任,沒有
信任,在夫妻生活中就只能產生反感、苦惱和厭膩,天真的迷人的美已經消
失了。
--《愛彌兒》
我覺得使別人不愉快比自己受責罰更難受,而看到別人一個不愉快的臉
色比自己受到體罰還要難堪。
--《懺悔錄》(第一部)
奉承,或者更確切地說,遷就別人的意見,不見得總是惡習,尤其對於
年輕人,它往往是一種美德。
--《懺悔錄》(第一部)
一方面隱瞞自己的心事,一方面要了解別人的心事,這終究是個壞方
法。
--《懺悔錄》(第一部)
所有動物對人都不相信,這是對的,但當它們一旦確信人們無意傷害它
們的時候,它們的信任會變得那麼大,只有比野蠻人還要野蠻的人才能濫用
這種信任。
--《懺悔錄》(第一部)
沒有他們的信任,我就不可能把他們期待於我的工作做出成績來。我確
信,我這樣越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既於他們無益,也使我自己不幸。
--《懺悔錄》(第二部)
凡是值得受人尊敬的人,他們對一個人的尊敬,會在這個人的心靈里產
生出一種比虛榮心所產生的感情甜美得多、高貴得多的感情。
--《懺悔錄》(第二部)
我要永遠公平、真實,儘可能說別人的好處,只在與我有關的範圍內說
別人的壞處,並且非不得已時不說。
--《懺悔錄》(第二部)
人,不要凌辱人!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就是這樣以自己的方式來報復那些迫害我的人的。我讓他們大失所
望,我讓自己幸福的這一事實來懲罰他們,這是我對他們的最殘酷的懲罰。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他這個人十分通情達理,絕不會把一時不由自主的軟弱跟性格上的缺點
混為一談。
--《懺悔錄》(第二部)
在日常的交往中,我們還是讓純潔的善意和禮貌自行其事吧
對於需要金錢的人,必須趕緊去援助他們,但在日常的交往中,我們還
是讓純潔的善意和禮貌自行其事吧。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十分厭惡爭吵,而且沒有把爭吵維持下去的能耐。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不慌不忙的舉止總是最優美的,而穩穩噹噹的姿勢也是最漂亮的。
--《愛彌兒》
真正的禮貌表現在對人的善意: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於表達他對人的
禮貌的;只有那些不懷善意的人才要在外表上強作禮貌的樣子。
--《愛彌兒》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男人的禮貌表現在予人以幫助,而女的禮貌則表現
在對人體貼。
--《愛彌兒》
人家盛情招待我們,自然要對人家表示點情誼!對他退讓並不是為了欺
騙他,只是為了不使他掃興,不以怨報德而已。
--《懺悔錄》(第一部)
好惡無常同做事過分一樣,是極其有害的
好惡無常同做事過分一樣,是極其有害的。
--《愛彌兒》
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學問的。
--《愛彌兒》
輕浮任性如果做得不恰當,將引起大家的反感。
--《愛彌兒》
上天曾賦予我以善良的天性,我又曾受教於一位最好的女人,自己又曾
努力進行修善,這種天性、教育和修養使我成了什麼樣的人,現在正是我表
現出來的時候了:我也正是這樣做的。我那時只憑自己一個人去闖,沒有朋
友,無人指導,缺乏經驗,遠在異鄉,服務於異國,側身於無賴之群,這些
無賴為了自身的利害,為了不要有清流來顯出他們的渾濁,都極力慫恿我去
和他們同流合污,而我卻絕對不這樣做。
--《懺悔錄》(第二部)
一隻機警而忠心的看家犬只在盜匪來臨的時候才緊急叫喊起來,於是全
家人便都驚醒並作戒備;但是人們厭惡那些不斷擾亂公共安寧、好狂吠的狗,
它們的接連而不適時的警報,會使人們在必 要的時候,反而不再聽信了。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不可能和我們認為是要墮落到
地獄裡去的人們和平共存
我們不可能和我們認為是要墮落到地獄裡去的人們和平共存。
--《社會契約論》
他跟闊人們往來的結果,竟使他迷了心竅,只有最不通情理的闊人才能
擺得出的架子,他自己也學著擺起來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過去太看重人們那些荒謬的評判,太看重這個短暫人生中的小事件。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求人家做好事,等於是佔取人家的權利,向人布施等於是在還債;自私
的人是寧肯白送人情而不願意還債的。
--《愛彌兒》
處世
一個人處處同自己過不去,是不能過愉快的生活的
一個人處處同自己過不去,是不能過愉快的生活的。
--《愛彌兒》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沒有體會過痛苦的人,就不理解人類愛
的厚道和同情的溫暖;這樣的人勢必心如鐵石,不同他人相往來,他將成為
人類中的一個怪物。
--《愛彌兒》
貪食是意志不堅決的人的一種惡習。一個貪圖口福的人的心思,完全貫
注在他的一張嘴裡,他一切都為了吃,他愚蠢無能,只有在飯桌上才有他的
一席地位,他只懂得品評菜肴。
--《愛彌兒》
我將培養我能夠欣賞的愛好,而拋棄一切必然給我帶來痛苦的愛好。
--《愛彌兒》
寧肯自己受罪也不願欠人家的。
--《仟悔錄》(第一部)
長時間面對面待在屋子裡,什麼事也沒有,一個勁兒地東拉西扯,這是
最能使人思想變得狹隘,最能惹事生非、勾心鬥角、造謠中傷的了。
--《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收入是跟我的需要和慾望相稱的,使我有可能按照個人志趣選定的
方式過幸福而持久的生活。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說一切都取決於如何度過這一生,那麼,懂得生活,在合適的時候,
採取最好的辦法以免上當受騙,對我來說就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由於過分審慎,人們對於時機就會
重視不夠,就會坐失良機
由於過分審慎,人們對於時機就會重視不夠,就會坐失良機。
--《社會契約論》
由於反覆考慮,人們往往會失掉考慮的結果。
--《社會契約論》
他在等待表現的機會;由於他並不急於顯露自己,因此效果更大。由於
他對所有談的事都是開一個頭就不談了,別人也就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會把
他的本領完全表現出來。
--《懺悔錄》(第一部)
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很謹慎的。
--《愛彌兒》
一個聰明的人必須如臨深淵似地謹慎從事。
--《愛彌兒》
他在地道中行走,要想腳步穩,就必須走得慢。
--《懺悔錄》(第二部)
在自然的權利和社會的法律之間存在著這樣多的矛盾,以至要調和它
們,就必須不斷地躲開矛盾和繞開矛盾,必須採用很多巧妙的辦法才能防止
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變得十分虛偽。
--《愛彌兒》
一旦一切都動搖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犧牲樹枝以保存樹榦。
--《愛彌兒》
在任何事情上,再嚴肅也應當嚴肅得有分寸。
--《愛彌兒》
當我們不知道我們應當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聰明的辦法就是什麼事情
也不做。
--《愛彌兒》
你什麼也捨不得犧牲,結果你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愛彌兒》
他決不會浪費他的精力去尋找他不可能保持的東西;他將用他的全部的
精力去享用他確實佔有的東西。
--《愛彌兒》
最初的熱情要適可而止,不然的話,後來一鬆懈下來,就顯得太明顯了。
你初來時的表現......是人們以後所據以要求你的標準,你要善於使用你的力
氣,以便日後可以多作一些工作,但是你要注意,做事千萬不要虎頭蛇尾。
--《懺悔錄》(第一部)
絕對的安息和過分的激動都是不需要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曾經常地,長時間地力圖認識人生的真諦,以指導我的行動。但是,
當我意識到無須探尋這個真諦的時候,我很快就為自己不善於為人處世而感
到寬慰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根據人言所產生的效果去判斷這些言談,往往會作出糟糕的評價。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在森林和田野中,情人和獵人的感受是這樣的不同,以至他們對相同的
事物所產生的印象竟大相徑庭。在前者看來是清涼的樹蔭,是小灌木林,是
幽會之地,而在後者看來則是一片牧場,是野獸藏身之處;在這些地方,前
者所聽到的是笛聲和黃鶯的歌聲,而後者所聽到的則是號角聲和狗吠聲。
--《愛彌兒》
你老是那樣折磨別人,自己是不能不同時遭到某些麻煩的。
--《愛彌兒》
仇恨越是不敢表現出來越危險。
--《懺悔錄》(第二部)
記仇的脾氣,由於對所受的侮辱耿耿於懷,所以經常在一顆好報復的心
里發酵,它恨不得叫仇人受盡痛苦,然後自己卻先受盡痛苦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的苦難可以說在發生以前就已經叫我受盡了,在等待期間,我越是感
到痛苦,忘記也就越發容易;而與此相反,我總是不斷地記住我過去的幸福,
我回想它,咀嚼它,可以說是什麼時候願意就什麼時候能重新享受一次。我
感覺到,我就是虧了有這種絕妙的秉賦,所以從來就不曉得什麼叫作記仇。
--《懺悔錄》(第二部)
的。
為許多無謂的憂慮所困擾的頭腦,要達
到某種偉大的地步是完全不可能的
為許多無謂的憂慮所困擾的頭腦,要達到某種偉大的地步是完全不可能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我很不願意拿這些凄涼的回憶來加劇我現狀的辛酸,因而盡其所能予以
迴避;我這樣做往往相當成功,以致當我需要重述往事的時候,有的就再也
想不起來了。這種對苦痛的健忘,正是上天給我在多舛的命運中安排下的一
種安慰。我的記憶力專使我回想過去的樂事,從而對我的想像力起著一種平
衡的作用,因為我那驚弓之鳥似的想像力,使我只能預見到險惡的將來。
--《懺悔錄》(第二部)
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是很少把他的快樂形之於言笑的,可以說他是把他的
喜悅儲藏在他的心裡的,鬧鬧嚷嚷地窮歡作樂是失望和煩惱的煙幕。憂鬱和
淫樂是相陪伴的,同情和眼淚是隨甜蜜的快樂而來的,極端的快樂將使人哭
而不會使人笑。
--《愛彌兒》
愉快的心情、田間的勞動和活潑的遊戲,這三者可以說是世界上的第一
流的廚師;在那些太陽一出就忙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人看來,吃東西要那樣考
究味道實在是可笑的。
--《愛彌兒》
如果你希望你的快樂中不帶絲毫的苦味,那你就不要排除他人而獨自一
個人享受,你愈讓大家共享你的快樂,你就會愈覺得你的快樂完全不帶一點
苦味。
--《愛彌兒》
排除他人而獨享樂趣,反而會使樂趣化為烏有。
--《愛彌兒》
樂趣絕不是取決於意志的東西。
--《懺悔錄》(第二部)
正是由於我們力圖增加我們的幸福,才使我們的幸福變成了痛苦。一個
人只要能夠生活就感到滿足的話,他就會生活得很愉快,從而也生活得很善
良,因為,做壞事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愛彌兒》
社會使人變得更柔弱了,其原因不僅是由於它剝奪了一個人運用自己力
量的權利,而且還特別由於它使人的力量不夠他自己的需要。
--《愛彌兒》
我從種種誘惑、種種無益的希望中脫身出來,對諸事冷漠,只尋找精神
上的安寧,對此,我始終興趣盎然。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丟開了上流社會和它的浮華;我把所有的裝飾品都拋開了......更重要
的是,我從心底擯棄了利慾和貪婪,這就使得我所拋開的一切都變得無關緊
要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考驗越是巨大、嚴峻、繁複,
對於善於承受考驗的人就越有好處
考驗越是巨大、嚴峻、繁複,對於善於承受考驗的人就越有好處。無論
多麼強烈的痛苦,對於任何一個能夠看出這痛苦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裨益的
人,都會喪失效力。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逆境當然是了不起的先生,但是,他索取的學費太高,而你從中獲得的
收益往往得不償失。況且沒等你從這些姍姍來遲的教訓中學有所成,運用它
們的時機卻轉眼即逝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生無非是一種受考驗的狀態。這些考驗是哪一類型,這並不重要,只
要從中得出它們應得的結果就行。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正是由於最初的障礙,他們*才學會了努力,並且要力圖超出他們已經走
過的那些廣大的領域。
--《論科學與藝術》
* 指科學家。
他們掃除了通向文藝女神神殿的種種困難,而這正是自然布置下來作為
對於那些有意求知的人的能力的一種考驗。
--《論科學與藝術》
我應該學會經得起笑罵,只要這笑罵不是我應該受到的。
--《懺悔錄》(第二部)幸福
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福可言
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福可言
--《懺悔錄》(第一部)
大部分人對於這種既給人以無限煩惱又使人覺得十分甜蜜的充沛生
活,都在它尚未到來之前,便陶醉在渴望里,預先嘗到了美味。
--《懺悔錄》(第一部)
不論到什麼地方,幸福步步跟隨著我;這種幸福並不是存在於任何可以
明確指出的事物中,而完全是在我的身上,片刻也不能離開我。
--《懺悔錄》(第一部)
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得越深就越難加以描寫,
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
--《懺悔錄》(第一部)
我這一輩子只是在那個幸福的年代最接近明智。對過去沒有多大的懊
悔,對未來也毫不提心。經常佔據我心靈的思想是享受現在。
--《懺悔錄(第一部)
神經過敏症乃是幸福的人常得的一種病。
--《懺悔錄》(第一部)
幸福的渴望在男子的心裡是永不熄滅的。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我們可以在自身之中求得幸福,那末從別人的意見里去求得我們的
幸福,又有什麼好處呢?
--《論科學與藝術》
經驗告訴他,追求幸福乃是人類活動的唯一動力,因而他能夠區分兩種
情況:一、由於共同利益,他可以指望同類的幫助,這是一種稀有的情況;
二、由於彼此間的競爭,他不能信任他的同類,這是更稀有的情況。在第一
種情況下,他和他的同類結合成群......。在第二種情況下,每個人為了力求
獲取自己的利益,如果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便公開使用強力,如果覺得
自己比較弱,便使用智巧。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不可能知道絕對的幸福或絕對的痛苦是什麼樣子,它在人生中全都
混雜在一起了;我們在其中領略不到純粹的感覺,不能在同一種情況下感受
兩種不同的時刻。
--《愛彌兒》
在這個世界上,對於人的幸福只能消極地看待,衡量的標準是:痛苦少
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的人了。
--《愛彌兒》
除了體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隨著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
的;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想像的。
--《愛彌兒》
我們愈接近享受的時候,幸福愈遠遠地離開我們。
--《愛彌兒》
做有意義的事,其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享受。
--《愛彌兒》
在希望得到這種最大的幸福的時候,其樂趣比實際得到它的時候還甜蜜
一百倍;在等待的時候,其滋味比嘗到的時候還好得多。
--《愛彌兒》
甜蜜的結合既是你心地善良的報償,也是你忠實於愛情的報償。
--《愛彌兒》
我離群索居會比混在他們一起更幸福百倍。
--《愛彌兒》
通過自身的經驗我懂得: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對於一個善於
理解幸福的人,旁人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他真正潦倒。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要學會毫無怨言地忍受苦難。一切終會恢復正常
要學會毫無怨言地忍受苦難。一切終會恢復正常。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對於我,恫嚇比打擊更為可怕。災難一旦臨頭,事實便把想像的成分拋
開,還原其真實的內容。於是,我發現,這些災難比之我原來所想像的,要
小得多。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可是二十年來,我從經驗中獲得的卻是一種委實叫人傷心的學問:蒙昧
無知反而更好。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很少見過幸福的人,也許一個也沒見過,但我卻常常見到一些心滿意
足的人。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很少有人像我這樣嘆息過,也很少有人在一生中像我流過那麼多的眼
淚;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貧窮或怕陷入貧窮而發出一聲嘆息或掉過一滴眼
淚。我的靈魂,雖然飽受命運的考驗,可是除了那些與命運無關的幸福和痛
苦之外,我從來不知道還有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痛苦。
--《懺悔錄》(第一部)
他的感情非常熾烈,卻從不外露,但是在悄悄地嚙啃著他的心靈,使他
做了一輩子唯-一件可怕的蠢事:有一天他服了毒。
--《懺悔錄》(第一部)
我們生來本不是為了在世上享受幸福的;靈魂與肉體,如果不是二者同
時在受苦,其中必有一個在受苦。
--《懺悔錄》(第一部)
我對人生的痛苦作了一個公正的審查,......在所有這些痛苦之中,沒有
一個痛苦能怪罪天意,沒有一個痛苦不是出於人對自己才能的濫用者多,出
於大自然本身者少。
--《懺悔錄》(第二部)
我覺得老是孤獨地生活在世上是一種十分凄涼的命運,特別是處於逆境
的時候。
--《懺悔錄》(第二部)
在毫不畏懼地忍受輕微痛苦的過程中,他就會漸漸學會到如何忍受更大
的痛苦了。
--《愛彌兒》
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是同擺脫痛苦的願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的觀念都是
同享受快樂的願望分不開的;因此,一切願望都意味著缺乏快樂,而一感到
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正是產生於我們的願望和能力
的不相稱。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他的能力擴大了他的願望的時候,就將成為一
個絕對痛苦的人了。
--《愛彌兒》
只有在他似乎是一無所有的時候,他的痛苦才最為輕微,因為,痛苦的
成因不在於缺乏什麼東西,而在於對那些東西感到需要。
--《愛彌兒》
時間或死亡是醫治我們痛苦的良藥;我們愈不知道忍受,我們就愈感到
痛苦......
--《愛彌兒》
遠慮!使我們不停地做我們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們常常嚮往我們永遠
達不到的地方,這樣的遠慮正是我們種種痛苦的真正根源。
--《愛彌兒》
痛苦本身也是一種調料,能夠消除其中的苦味......
--《愛彌兒》
快樂往往只是幸福的可疑徵兆。一個快樂的人往往是一個不幸的人,他
在拚命地欺騙別人和愚弄自己。
--《愛彌兒》
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愛好遭到了破壞,他如花似錦的年華就
會像春夢似地消磨過去的。
--《愛彌兒》
十全十美的幸福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然而最大的痛苦,即我們本來可
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的痛苦,是由於我們的過錯而遭遇的不幸。
--《愛彌兒》
生命
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死亡和誕生
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我們都在死亡和誕生。
--《愛彌兒》
生命的遭遇最大的危險的時候是在它的開始;對生活的體驗愈少,則保
持其生命的希望也愈小。
--《愛彌兒》
打破認為生命有了不起的價值的說法,你可以毫無憂慮地享受你的生
命,你可毫無恐懼地結束你的生命。
--《愛彌兒》
不管死亡在什麼時候到來,我都不把它看在眼裡,在它的面前,我決不
做偷生的打算;然而在我活著的時候,它也是永遠不能妨礙我的生活的。
--《愛彌兒》
人行將脫離自己的軀殼時,卻被它裹得最緊。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大凡老人比孩子更依戀生命,比年輕人更不情願離開人世。因為,他們
的全部勞作原是為了生存,而到了生命終點,他們卻發現自己的全部心血都
白費了。......他們一輩子也末曾想到獲取一點臨死時能夠帶得走的什麼東
西。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看著一個人大踏步地向著墳墓走去,那是一點也不愉快的,死的形象使
所有一切都變醜陋了。
--《愛彌兒》
當你學會了同樣無動於衷地去看待生與死、疾病與健康、富貴與貧窮、
榮譽與誹謗,這一切的確也就沒有什麼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不年輕了,而有一顆年輕的心,是不會不吃苦頭的。
--《懺悔錄》(第二部)
在年輕時候,我的想像力總是向前展望,現在則是追溯往事,以甜蜜的
回憶來填補我永遠失去的希望。
--《懺悔錄》(第一部)
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他們的自由屬於
他們自己,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
不能轉讓自己的孩子。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並且是自由的;他們的自由
屬於他們自己,除了他們自己而外,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
--《社會契約論》
一個兒童在平常生活里性情靦腆溫順,但在激情奮發的時候卻是那樣激
烈、高傲而不可馴服。
--《懺悔錄》(第一部)
既然是不能肯定目前的痛苦能夠解除將來的痛苦,為什麼又要使他遭受
他現時承受不了的那麼多災難呢?
--《愛彌兒》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愛彌兒》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
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
就會腐爛......
--《愛彌兒》
一個孩子是寧願把一百個金幣而不願把一塊點心給人的。
--《愛彌兒》
我們一定要保持天真,少弄玄虛。
--《愛彌兒》
年輕人啊,在你還十分柔和的心靈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
年輕人啊,在你還十分柔和的心靈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
--《愛彌兒》
一個年輕人是應該有所鍾愛,否則就會趨於淫亂。
--《愛彌兒》
萬萬不要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我們只遇到逆風行舟的時候,我們調
整航向迂迴行駛就可以了;但是,當海面上波濤洶湧,而我們又想停在原地
的時候,那就要拋錨。當心啊,年輕的舵手,別讓你的纜繩鬆了,別讓你的
船錨動搖,不要在你還沒有發覺以前,船就漂走了。
--《愛彌兒》
我年輕力壯,朝氣勃勃,無憂無慮,對人對己滿懷信心,我正處於人生
中的那個短暫而寶貴的時期,這個時期有種青春活力,可以說把我們整個身
心都舒展開了,同時用生活樂趣把我們眼前的萬物也美化了。
--《懺悔錄》(第一部)
真正的卑劣行為,年輕時所犯的要比成年所犯的更可惡。
--《懺悔錄》(第一部)
有健全的感覺機能,才能應付一切
有健全的感覺機能,才能應付一切。
--《盧梭》
所有一切的壞事都是來源於柔弱,孩子之所以淘氣,只因為他是很柔弱
的,假使他的身體健康有力,他就會變得挺好的:事事都能幹的人,絕不會
做惡事。
--《愛彌兒》
身體必須要有精力,才能聽從精神的支配。
--《愛彌兒》
虛弱的身體使精神也跟著衰弱。
--《愛彌兒》
生命、健康、理性和舒適,應該是壓倒一切的,不舒適的事物決不會顯
得優美;苗條並不等於瘦弱,為了討得人家的愛,就不應當有一副不健康的
樣子。
--《愛彌兒》
不吃過量的飲食,也不過多地憂慮,不過多地勞累,不過多地休息,生
病的時候是很少的。
--《愛彌兒》
只有在一個勞動者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一個佞幸者的穿戴之下,
我們才能發見身體的力量和生氣。
--《論科學與藝術》
善良的人乃是一個喜歡赤身裸體上陣的運動員,他鄙棄一切足以妨礙他
使用力量的無聊裝飾品,而那種裝飾品大部分只是用來遮掩身體上的某種畸
形罷了。
--《論科學與藝術》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論科學與藝術》
大多數人都是在運用力量已經太晚的時候,才埋怨缺乏力量。
--《懺悔錄》(第一部)
我可以直率地說,我只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死人以後,才開始活著。只
是到了這時,我才對我要離開的事物予以應有的重視,開始把我的心思用在
一些比較高尚的事情上,就好像我要把早該應盡的、而我至今一直不曾注意
到的義務提前完成似的。
--《懺悔錄》(第一部)
時間能夠揭開種種帷幕。
--《懺悔錄》(第一部)
所有那許多纏綿的回憶使我為已逝的青春、為永別的青春狂熱,灑下了
眼淚。
--《懺悔錄)(第二部)
如果他們偏偏生成一個不死的人的話,他們也許就是人類當中最不幸的
人了;永遠不怕丟失的生命,對他們是一點價值都沒有的。對於這些人,就
需要醫生去威脅他們,使他們感到得意,每天使他們感到自己唯一能夠感到
的快樂,即自己還沒有死去的快樂。
--《愛彌兒》
人生是很短促的,我們之所以這樣說,不是由於它經歷的時間少,而是
由於在這很少的時間當中,我們幾乎沒有功夫去領略它。死亡的時刻固然同
出生的時刻相距得很遠,如果當中的時間不是很好地度過的話,也可以說人
生是極其短促的。
--《愛彌兒》
只有當你前頭尚有光陰,經驗才能有益。死到臨頭了,還是學習應該怎
樣生活的時候嗎?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人已到賽場的終點,再去學習更好地駕馭雙輪馬車,還有何用呢?那
時,還需要考慮的就只是該如何從中解脫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婦女
運。
可愛而有德行的女同胞們,你們女性的
命運將永遠支配著我們男性的命運
可愛而有德行的女同胞們,你們女性的命運將永遠支配著我們男性的命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要用你們那靄然可親的、純潔的威力和善於誘導的聰明,來保持人們對
國家法律的熱愛以及同胞之間的和睦;要用幸福的婚姻使那些不和睦的家庭
重歸於好;特別是要用你們易於使人聽從的和靄的教導和你們那種謙遜優雅
的談吐,來改正我們的青年們可能在別國沾染的惡習。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她的一些謬誤的根源在於她總想利用她那取之不盡的精力從事各種活
動。她喜歡做的不是婦女們那些偷偷摸摸的艷事,而是要創辦和主持一些事
業,她是生來就想做一番大事的。
--《懺悔錄》(第一部)
她為人正直,真誠,仁慈,無私;她信守諾言,忠於朋友,忠於自己覺
得應該遵守的責任。她既不會對人進行報復,也不會憎恨別人,她甚至不能
理解,為什麼寬恕意然算作一種了不起的美德。......她很不看重她給予別人
的寵愛,也從來不把她的寵愛當作進行交易的手段;她濫用自己的寵愛,但
是決不出賣寵愛,雖然她不斷採用種種權宜之計來維持生活。
--《懺悔錄》(第一部)
女人最使我們留戀的,並不一定在於感官的享受,主要還在於生活在他
們身邊的某種情趣,這話一點不錯!
--《懺悔錄》(第二部)
首先要母親的身體好,孩子的身體才能好;首先要女人關心,男子才能
受到幼年時期的教育;而且,他將來有怎樣的脾氣、慾念、愛好,甚至幸福
還是不幸福,都有賴於婦女。
--《愛彌兒》
她們不僅是要長得美麗,而且還必須使人喜歡;她們不僅是要生得聰
明,而且還必須別人看出她們的聰明;她們的榮耀不僅在於她們的行為,而
且還在於她們的名聲。
--《愛彌兒》
一個女人可以用化妝品來使她出一出風頭,但要獲得別人的喜愛,還要
依賴她的人品。
--《愛彌兒》
賣弄風情如果賣弄得不超過限度,就是一種淑靜和真實的表現。
--《愛彌兒》
她們是能夠做到風度優嫻、聲音動人、步履輕捷、舉止大方,而且處處
顯示她們的優點的。只要她們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兩臂豐滿、行動穩健,
不管她們怎樣穿扮,都是能夠引起人家的注目的。
--《愛彌兒》
她沒有一個裝飾品是隨隨便便穿戴在身上的,但是在每一件裝飾品上你
都看不出精心配搭的痕迹。
--《愛彌兒》
假正經的樣子本身就是一個淫蕩的標誌,她們之所以要這樣假裝一番,
正是為了使她們能夠更早地拋棄這種正經的外表。
--《愛彌兒》
男子是由於他們的慾望而依賴女人的,而女人則不僅是由於她們的欲
望,而且還由於她們的需要而依賴於男人;男人沒有女人也能夠生存,而女
人沒有男人便不能夠生存。
--《愛彌兒》
無論天性或理性都不可能使一個婦女愛男人身上跟她相同的地方,反過
來說,她也不應該為了取得男人的愛就學男人的樣子。
--《愛彌兒》
女子也必須有足夠的體力,做起活來才感到輕鬆;男子也必須相當的靈
巧,做起活來才覺得容易。
--《愛彌兒》
一個人的婚姻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
運,所以必須用充分的時間去考慮它
一個人的婚姻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所以必須用充分的時間去考
慮它。
--《愛彌兒》
婚姻不僅是夫婦之間的一項契約,也是同大自然訂立的一項契約。
--《愛彌兒》
用不著過多久的時間,丈夫就會覺得美或丑是無所謂的,美人會招來麻
煩,而醜陋的人反而會帶來好處。
--《愛彌兒》
婚姻是否能取得最大的幸福,在很多方面要取決於男女雙方是不是相
配,不過,要想在各個方面都相配的話,那是十分愚蠢的。所以,我們只能
首先注意到在主要的方面是不是相配,如果在其他方面也相配,那當然是更
好,如果不相配,那也沒有關係。
--《愛彌兒》
丈夫和妻子應當互相選擇。他們必須以共同的愛好作為第一個聯繫。他
們應當首先聽從眼睛和心的指導,因為結婚之後,他們的第一個義務就是彼
此相愛,而彼此相愛或是不相愛,是並不取決於我們的,所以履行這個義務,
就必須具備另外一個條件,那就是在結婚以前雙方就是彼此相愛的。
--《愛彌兒》
你要選擇一個誠實的男人,他的人品要能夠使你感到喜歡,他的性格要
同你的性格相適合。
--《愛彌兒》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婦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
--《愛彌兒》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愛彌兒》
再沒有什麼圖畫比家庭這幅圖畫更動人的了,但是,只要其中少了那麼
一筆,也就把整個圖畫弄糟了。
--《愛彌兒》
難道說我們對親人的愛不是我們對國家的愛的本原;難道說不是因為有
那小小的家園我們才依戀那巨大的祖國!難道說不是首先要有好兒子、好丈
夫和好父親,然後才有好公民!
--《愛彌兒》
孩子們將在給予他們的生命的兩個人之間建立一種甜蜜的而且比愛情
本身還牢固的聯繫。即使你不再是愛彌兒的情人,但你是他的妻子和朋友,
是他的孩子的母親。
--《愛彌兒》
孩子們在生育他們的人之間構成了一個無法分解的紐帶,構成了一個不
能離婚的天然的和不可辯駁的理由。
--《愛彌兒》
家庭是世間最美麗的景象。
--《盧梭》
你要記住;如果你的丈夫在你的家中生活得很幸福,你也必然會成為一
個幸福的妻子。
--《愛彌兒》
男人啊,你要愛你的伴侶,因為上帝之所以把她賜給你,是為了在你痛
苦的時候由她來安慰你,在你生病的時候由她來照護你,這樣的女人才算是
妻子。
--《愛彌兒》
只要父母之間沒有親熱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
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
--《愛彌兒》
當家庭變成了一個凄凄慘慘的地方,那就需要到別處去尋求快樂了。
--《愛彌兒》
母親是自然的教師。
母親是自然的教師
--《盧梭》
有時候,一個兒子不尊敬他的父親,多多少少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如
果有時候,一個孩子的天性竟泯滅到不尊敬他的母親,不尊敬在懷中把他撫
養起來的人,不尊敬用乳汁餵養他的人,不尊敬許多年來忘我地照管他的人,
那麼,人們就應當趕快像扼死一個不配見天日的怪物那樣,扼死這個可惡的
人。
--《愛彌兒》
由於她們使孩子沉浸在溫柔舒適的生活里,所以實際是在給他們準備苦
難;她們把他們身上的毛孔打開,讓各種各樣的疾病侵襲,使他們長大的時
候,成為這些疾病的犧牲品。
--《愛彌兒》
一個母親對於一個天性善良的女兒總歸是很有力量的。
--《懺悔錄》(第二部)
做母親的人啊,你們無論如何都要以你們的女兒做你們的伴侶。你們要
使她們具備一個清晰的頭腦和誠實的心,然後把純潔的眼睛可以看到的一切
事物都讓她們去看。
--《愛彌兒》
母親的榜樣是比理性更能影響孩子的,因此使她們認為跟著媽媽去做就
是對的,做母親的人在女兒的心目中是有威信的,她們的話是無可爭辯的。
--《愛彌兒》
父親的奢望、慳吝、專制、錯誤的深謀遠慮以及他們的疏忽大意和冷談
無情,對孩子們來說,比母親的溺愛為害還大一百倍。
--《愛彌兒》
子女完全脫離父親而獨立,對父親只有尊敬的義務而沒有服從的義務,
因為報恩只是一種應盡的義務,而不是一種可以強求的權利。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十分了解父親的慈愛和美德,他的行為促使我反省,這種反省大大幫
助我保持心靈的健全。
--《懺悔錄》(第一部)
我一想起賜給我生命的那位有道德的公民的音容,一種最甜蜜的感情便
油然而生。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孩子在達到有理智的年齡以前,父親可以為了他們的生存、為了他們幸
福,用孩子的名義訂立某些條件;但是卻不能無可更改地而且毫無條件地把
他們奉送給人,因為這樣一種奉送違反了自然的目的,並且超出了作父親的
權利。
--《社會契約論》
愛情
如果我們在結婚之後仍然能保持愛情的甜蜜,
我們在地上也等於進入了天堂
如果我們在結婚之後仍然能保持愛情的甜蜜,我們在地上也等於進入了
天堂。
--《愛彌兒》
愛情的纏綿完全是舒適寧靜的生活中產生的,激烈的運動將窒息一切溫
柔的情感。
--《愛彌兒》
一個敏感的男人,寧可單獨一個人受女人的惡劣對待,也不願意同其他
的人一起受她的恩愛。
--《愛彌兒》
在愛情上,對人的愛是專常的,如果有一次對另外一個人表現得更親
切,就會傷害感情的。
--《愛彌兒》
凡是真實的愛,都是充滿著熱情的,其所以那樣地充滿熱情,是因為在
想像中始終存在著一個真正的或虛幻的完美的對象。
--《愛彌兒》
崇拜偶像的人用他所喜愛的珍寶去裝飾他所崇拜的偶像,把他所敬奉的
神打扮得十分漂亮;同樣,在一個男人的眼裡,即使他的情人已經是十全十
美了,他也是不滿足的,他要不斷地用新的東西去裝飾她。
--《愛彌兒》
虛榮是向對方提出種種要求而自己卻什麼也不給予對方,是極不公平
的;反之,愛情是向對方提出了多少要求,而自己也給予對方多少東西,它
本身是一種充滿了公平之心的情感。
--《愛彌兒》
他哪裡會不知道當她的心和眼睛已表示樂意的時候,口頭上的拒絕完全
是假的。
--《愛彌兒》
如果你過了相當時候再給他一次恩情,使他覺得你的恩情很珍貴、很稀
罕,如果你能夠把你的恩情運用得很適宜,你就可以借愛情的力量而長久地
控制他了。
--《愛彌兒》
在控制他的愛情的同時,不要使他對你的愛情產生懷疑。要你通過你的
恩情而使他愛你,你要採取拒絕的辦法而贏得他的尊敬;要使他讚美他的妻
子的貞潔,但是不要使他抱怨他的妻子太冷淡無情。
--《愛彌兒》
要使用嬌羞的美態去達到道德的目的,要使用愛情的力量去增益理智的
行為。
--《愛彌兒》
僅僅感受到愛情的人,還不能感受到人生最美好的東西。
--《懺悔錄》(第一部)
我對她的依戀是如此真摯而情意綿綿,因而剷除了我心裡一切空想的計
劃和一切荒誕的野心。除了生活在她身邊,我看不到還有別的幸福。
--《懺悔錄》(第一部)
只有她一個女人能使我抵擋住其他的女人, 使我經得起誘
惑。我雖然不想佔有她,卻很高興她能使我免去佔有其他女人的慾望,因為
我把一切能使我和她疏遠的事情都看作是一種不幸。
--《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教育家的全部箴言也趕不上你所愛戀的一個聰明女人的情意纏綿
的話語。
--《懺悔錄》(第一部)
單方面的愛情尚且引起這樣的狂熱,那麼,一個人若是處在他所愛並博
得其愛情的那個對象身邊,他所感到的狂喜該是多麼劇烈啊。
--《懺悔錄》(第二部)
我的心是不能愛兩次的。
--《懺悔錄》(第二部)
我聽著她說話,感到自己在她身邊,竟幸福得不由自主地渾身顫抖起
來,這是我在別的女人身邊都從來沒有體會過的。
--《懺梅錄》(第二部)
為著一個心中已經別有所戀的女人而燃燒起,這樣既不幸而又熾烈的愛
情,真正是為時已晚,也真正是太令人痛苦了。
--《懺悔錄》(第二部)
大凡一個人的愛情,被激起愛情的女方知道了之後,就變得好受些。
--《懺悔錄》(第二部)
相愛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
相愛而不相敬,是不能持久的。
--《愛彌兒》
佔有如果不是雙方互相佔有的話,那等於是沒有佔有,頂多是佔有她的
肉體,而未佔有她的那個人。
--《愛彌兒》
他*在把無限的慾望賜與人類的同時,又賜與調節慾望的法則,以便使人
類既能自由,又能自己控制自己;他使男人既有旺盛的色慾,又使他具有克
制色慾的理智;他使女人既有無限的春情,也使她具有節制春情的羞恥心。
--《愛彌兒》
* 指書店
不尊重道德的人是不會尊重他的情人的。
--《愛彌兒》
溫柔的情意和火熱的情慾是大有區別的:前者使一個男人鍾愛他的伴
侶,而後者則使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的虛假的姿色所迷惑,從而把她看得比
她本來的樣子還美。
--《愛彌兒》
道德的美是必然會增加你們的愛情的美的。
--《愛彌兒》
他們的這種愛是建築在終生相敬的基礎上的,是建築在不隨美麗的容顏
消失而消失的道德上的,是建築在性情相投的條件上的;而性情相投可以使
他們友愛相處,使他們到了老年還能過著初婚那樣的甜蜜的時光。
--《愛彌兒》
我雖然在追尋歡樂,但我更尊重自己心愛的人的榮譽與安靜。
--《懺悔錄》(第一部)
我始終把我跟我的戴萊絲相結合的那一天看作是固定我的精神生活的
一天。
--《懺悔錄》(第二部)
這個善良的女子的溫柔性格在我眼光里顯得太適合於我的性格了。我對
她的這種依戀之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一切折磨的,凡是看來會使
我的情意斷絕的事情,從來都只使之更加強烈。
--《懺悔錄》(第二部)
在誠摯的、相互的依戀之中,我已經投進了我心靈的全部繾綣之情。
--《懺悔錄》(第二部)
因為我太愛她了,我才不想佔有她。
--《懺悔錄》(第二部)
信心和互愛使我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直到我死為止,她將是我最溫柔
和我所需要的伴侶。
--《盧梭》
讓我們首先把"愛"這種情感的精神方面與生理方面加以區分。生理方
面的愛是人人所具有的和異性結合的慾望。精神方面的愛,則是把這種慾望
確定起來,把它完全固定在唯一對象上,或者至少是以比較強烈的慾望來特
別喜愛某一對象。因此,很容易看出,精神方面的愛,不過是由社會習慣產
生出來的一種人為的情感。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強制和愛情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
要命令一方給予快樂是辦不到的
強制和愛情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要命令一方給予快樂是辦不到的。
--《愛彌兒》
本來是為了使他獲得幸福生活的女性,竟在他還不懂得是怎樣一回事情
以前,就已經使他感到厭煩,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即使他還繼續去追求的話,
那麼只是出於無聊;及至他了解其真意而有所鍾情的時候,他也許就不再是
一個唯一可愛的美少年了,他在他的情人當中也許始終就找不到忠貞的佳人
了。
--《愛彌兒》
莊嚴的面紗一旦掉落,愛情就消失了。
--《愛彌兒》
愛情不僅不能買賣,而且金錢是必然會扼殺愛情的。
──《愛彌兒》
那種庸欲的搔首弄姿的做法,是只適合於那些取得人家喜歡的女人的。
真正的愛情的嬌艷是更加微妙的,打扮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愛彌兒》
愛情是排他的,是希圖對方偏愛自己的。
--《愛彌兒》
不論是採用佔有或控制的辦法都是不能夠束縛一個人的心的,一個男子
對於同他私通的女子的愛比對他自己的妻子的愛深厚得多。
--《愛彌兒》
旅行中的愛情是不能持久的。
--《懺悔錄》(第一部)
我佔有她,卻不感到她還不是我的;只要想到我對於她並不就是一切,
我便覺得她對於我也幾乎等於零。
--《懺悔錄》(第二部)
我知道戀愛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我充分意識到老風騷的可笑,不會讓自
己成為笑柄。
--《懺悔錄》(第二部)
我對她從來沒有過任何秘密,她怎麼居然對我保守秘密?一個人能對他
所愛的人隱瞞一點事嗎?
--《懺悔錄》(第二部)
我體會到真正的愛情實是太遲了,可是一經體會,我的心靈和感官為了
償付這筆拖欠的情債,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
--《懺悔錄》(第二部)
愛情也和其他一切情慾一樣,只是在社會中才達到了時常給人帶來災難
的那種狂熱程度,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當一個人覺得為人所愛是多麼甜蜜的時候,
他就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
當一個人覺得為人所愛是多麼甜蜜的時候,他就希望所有的人都愛他
--《愛彌兒》
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是由於我們認為那個人是有我們所尊重的品質。
--《愛彌兒》
一到人覺得他需要一個伴侶的時候,他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心
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心了。
--《愛彌兒》
真正的愛,不管你怎麼說,都始終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為儘管愛的魅
力能使我們陷入歧途,儘管它不把那些醜惡的性質從感受到愛的心中完全排
除,而且,甚至還會產生一些醜惡的性質,但它始終是受到尊重的,沒有這
種尊重,我們就不能達到感受愛的境地。
--《愛彌兒》
我們之所以說愛是盲目的,那是因為它的眼睛比我們的眼睛好,能看到
我們看不到的關係。
--《愛彌兒》
我認為,沒有任何需要的人是不可能對什麼東西表示喜愛的:我想像不
出對什麼都不喜愛的人怎麼能過幸福愉快的生活。
--《愛彌兒》
任何一個人,不管他的靈魂多麼卑鄙,他那顆心多麼粗野,到時候也不
會不發生某種愛慕之情的。
--《懺悔錄》(第一部)
我寧肯為我所愛的人的幸福而千百次的犧牲自己的幸福,我看她的名譽
比我的生命還要寶貴,即使我可以享受一切快樂,也絕不肯破壞她片刻的安
寧。
--《懺悔錄》(第一部)
只要她能樂我之所樂,我就與她同樂;當她不能樂我之所樂的時候,我
就寧可使她滿足,不必求我自己的滿足。
--《懺悔錄》(第一部)
愛的外表損害了真正的情誼。我們有著親密的接觸,卻不是生活在親密
的情感里。
--《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感情是那麼易於著火,我的心就是一團愛,我怎麼就一次也沒有以
它的烈焰,為一個既定的對象而燃燒起來呢?我被愛的需要吞噬著,卻從來
不能很好地滿足這個需要。
--《懺悔錄》(第二部)
恨和愛一樣,是容易使人輕信的。
--《懺悔錄》(第一部)
真正的愛會貶低靈魂嗎?不,即使由於愛而產生的罪惡,也永遠不會妨
礙你對真理的崇拜和對名譽的熱忱,因此,愛能使你趨於自身之上。
--《盧梭》
真正的愛,確實是人類關係中最純潔的東西,而愛的神聖火光將純潔我
們的心靈,使我們傾向自然。只有愛才能使我們不至於受誘惑,使我們關心
被愛的人。
--《盧梭》
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和惡
只有理性才能教導我們認識善和惡。使我們喜善恨惡的良心,儘管它不
依存於理性,但沒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發展。
--《愛彌兒》
情感的本身來源於我們的需要,而情感的發展則來源於我們的認識。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無論倫理學家們怎樣主張人的悟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情感;但大家公
認,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悟性。由於情感的活動,我們的理性才能夠
趨於完善。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在聽從自己的慾望之前,先要請教自己的理性。
--《社會契約論》
她的為人本來是嚴肅的,在她垂危的時候,竟顯出一種快樂的表情,這
種表情始終如一,不像是假裝的。這純粹是理智戰勝了悲慘處境的表現。
--《懺悔錄》(第一部)
只有理智可以為我們減輕痛苦甚至使之完全消失,就好像痛苦並沒有直
接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一樣。因為,人們相信,最令人難堪的不幸,只要不
去想它,就可以免受其害。對於想都不去想它們的人來說,它們是不存在的。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
--《愛彌兒》
情感就是對自己的愛、對痛苦的憂慮、對死亡的恐懼和幸福的嚮往。
--《愛彌兒》
賜給我生命的就是這兩個人(父母親)。上天賦予他們的種種品德中,
他們遺留給我的只有一一顆多情的心。但,這顆多情的心,對他們來說是幸
福的源泉,對我來說卻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
--《懺悔錄》(第一部)
我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或許沒有愛情那麼強烈,但卻比愛情要甜蜜千
百倍,它有時和愛情連在一起,但往往又和愛情不相關。這種感情也不是單
純的友情,它比友情更強烈,也更溫柔。
--《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沒有引發的條件,即使一個人生來就富於感情,他也會一無所感,
不曾體味到自己的生命就茫然死去了。
--《懺悔錄》(第一部)
我的心和我的頭腦不是屬於同一個人的,感情比閃電還快,立刻充滿了
我的心;但是它不僅不能照亮我的心,反而使我激動,使我發昏。......令人
奇怪的是,只要給我時間,我也是足智多謀,既能深入分析,甚至還很細緻;
在從容不迫的時候,我也能作出絕妙的即興詩,可是倉卒之間,我卻從來沒
有作過一件恰如其分的事,也沒有說過一句恰如其分的話。
--《懺悔錄》(第一部)
不管什麼愛好,只要我一開始入了迷,都是這樣的,愛好逐漸加深,直
到變成狂熱,不久,除了我所迷上的以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我都看不見了。
--《懺悔錄》(第一部)
激情給了我生命力,同時也傷害了我。
--《懺悔錄》(第一部)
充滿感情和良知的談話,......刺激感官者少,感動心靈者多。
--《懺悔錄》(第一部)
我們在所愛的人的身邊,感情就能充實智慧,正如它能充實心靈一樣,
並不怎麼需要在這以外去冥思苦想。
--《懺悔錄》(第二部)
真善美
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是理智的眼睛
普遍的、抽象的真理是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沒有它,人就成了睜眼瞎
子;它是理智的眼睛。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至於那些對教育和實踐毫無用場的真理,它們甚至連財富都算不上,怎
么可能是應該具有的財富呢?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特殊的、個別的真理卻並不總是財富,有時還是一種禍害,但經常是一
種無關宏旨的東西。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真理,如果毫無用處,就不是一件必須具有的東西。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必須具有的真理就是和正義有關的真理。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對誰都
不重要,認識它又一無用處的無謂事情上,那就是對真理這個神聖的名詞的
的褻瀆。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帶著某種說教目的來虛構,叫做寓言或神話。因其目的只是或只應是:
用易於感人、令人賞心悅目的形式將有用的真理寓於其中。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能有為真理而受苦的光榮,也就太可慶幸了。
--《懺悔錄》(第二部)
由於我根據天賦的光明在維護真理,所以不管我們成就如何,它本身就
是一種永不會使我失望的酬報,而我將會在我內心深處獲得這種酬報的。
--《論科學與藝術》
讓我們越過地點與時間的間隔,來看看眼前我們自己的國土上所發生的
事情吧。
--《論科學與藝術》
錯誤可能有無窮的結合方式;而真理卻只能有一種存在的方式。
--《論科學與藝術》
假如我們居然有幸終於發現了真理,我們之中又有誰能好好地應用它
呢?
--《論科學與藝術》
既然每一個錯誤的命題的反面都是一個真理,所以真理的數目也同謬誤
的數目一樣,是沒有窮盡的。
--《愛彌兒》
為了在永恆的真理的基礎上奠定人們的良心,就必須把它們迄今還以為
是可以依賴的支柱通通拔掉。
--《愛彌兒》
我存在著,我有感官,我通過我的感官而有所感受。這就是打動我的心
弦使我不能不接受的第一個真理。
--《愛彌兒》
真理是存在於事物中而不存在於我對事物進行判斷的思想中,我只知道
在我對事物所作的判斷中,"我"的成分愈少,則我愈是接近真理。
--《愛彌兒》
真理的傳播者不僅不壓制我的理智,反而會啟發我的理智。
--《愛彌兒》
只要我們剝去那些謬論的華麗辭藻,我們馬上就會覺得有了那些謬論是
很可羞的。
--《愛彌兒》
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巨大的才能,而是對正義的真誠的愛和對真理的
尊重。
--《愛彌兒》
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
人性本善,但罪惡的社會環境卻使人變壞。
--《懺悔錄》(第一部)譯本序
對於善事,人人都該量力而行
--《懺悔錄》(第一部)
善良的人認為上帝是善良的,兇惡的人認為上帝是兇惡的;心中充滿仇
恨和憤怒的人,只看到有地獄。
--《懺悔錄》(第一部)
但願他從事物的更美好的體制里,能看到善良行為的代價,對壞事的懲
罰以及正義與幸福那種可愛的一致吧。讓我們以新的知識來開導他的理性,
以新的情操來炙暖他的心靈吧。
--《社會契約論》
人對於它(即善)沒有天賦的知識,但不久理性給人以善的知識,良心
迫使人愛善,這種感情才是天賦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正義和善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善是一切無窮無盡的力量和一切有感
覺的存在不可或缺的自愛之心的必然結果。
--《愛彌兒》
我們首先要為人善良,然後才能得福。在獲得勝利以前,我們不能強索
獎勵;在工作以前,找們不能硬討工資。
--《愛彌兒》
人的善良表現在對同胞的愛,上帝的善良表現在對秩序的愛,因為他正
是通過秩序來維持一切的存在和使每一個部分和整體聯在一起的。
--《愛彌兒》
好人的善良計劃很少會實現,而壞人的邪惡陰謀倒是經常得逞。
--《盧梭》
善惡並不意味著殘酷,熱愛自己的鄰居並不是要某人去謀殺他們。
--《盧梭》
一個人如果是企圖行善而損害了他人,不能算有罪。
--《盧梭》
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
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
--《愛彌兒》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
--《愛彌兒》
審美力是對大多數人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進行判斷的能力。
--《愛彌兒》
審美的標準是有地方性的,許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以一個地方的風土
人情和政治制度為轉移;而且有時候還要隨人的年齡、性別和性格的不同而
不同。
--《愛彌兒》
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顯出奕奕的神采來。
--《愛彌兒》
哲理
最重要的法則是,能夠在有所需要的
時候可以毫無危險地打破法則
毫無疑問,人是應當服從法則的,但最重要的法則是,能夠在有所需要
的時候可以毫無危險地打破法則。
--《愛彌兒》
知覺,就是感覺;比較,就是判斷;判斷和感覺不是一回事情。
--《愛彌兒》
我的感覺既能使我感知我的存在,可見它們是在我的身內進行的;不過
它們產生的原因是在我的身外,因為不論我接受與否,它們都要影響我,而
且,它們的產生或消滅全都不由我作主。這樣一來,我就清清楚楚地認識到
我身內的感覺和它們產生的原因(即我身外的客體)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愛彌兒》
在宇宙中,每一個存在都可以在某一方面被看作是所有一切其他存在的
共同中心。
--《愛彌兒》
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道路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導。
--《愛彌兒》
如果在婦女們的身上去培養男人的品質,而不去培養她們本來應該具備
的品質,這顯然是在害她們。
--《愛彌兒》
公雞打得頭破血流,雄牛斗得你死我活,是人教它們的嗎?
--《愛彌兒》
世界上的一切都有一個完結的時候,我們所喜愛的東西早晚是會失去
的,然而我們卻緊緊地依戀著它們,好像它們要永遠存在似的。
--《愛彌兒》
如果把一個結子打得太緊,結子就會斷掉的。
--《愛彌兒》
當一個人達到最高峰的時候,他馬上就要往下坡走了。
--《愛彌兒》
冷靜而嚴正的講道理,是不能煽動人的狂熱的,但是,一到這些道理深
入人心,則產生的效果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愛彌兒》
在詩人看來,使人類開化而又使人類毀滅的是金和銀,而在哲學家看來
則是鐵和穀物。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人在自己的活動中是自由的,他作為自由的人,是受物質實體鼓動。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既然我們對自然知道得如此之少,彼此之間對法則的意思有著如此不同
的理解,那麼要對自然所建立的法則商量出一個好的定義是很不容易的。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世間萬物都在連續不斷地運動著。這種運動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具有固
定的形式。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日新月異,我們自己也在變化更新,誰也不
能保證自己明天仍將愛他今天所鍾愛的一切。因此,要想獲得此生的極樂至
福純屬異想天開。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
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
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
--《愛彌兒》
現實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動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穩又遠的唯一動力。
--《愛彌兒》
我老遠就聽見那虛假的聰明人發出的叫囂;他們不斷地使我們迷失本
性,他們輕視現在,不停地追求那愈追愈是追不到的未來;他們硬要我們離
開現在的境界,走向我們永遠也達不到的地方。
--《愛彌兒》
迴避難題就不能解決其中的疑難。
--《愛彌兒》
哲學家們對道德和幸福的爭論,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與其浪費時
間去追求道德與幸福的方法,還不如利用時間去實踐它們呢。
--《盧梭》
思考與實用結合,就能產生明確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簡便方法,這些
方法的發現激勵著自尊心,而方法的準確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滿足,原來枯燥
無味的工作,有了簡便方法,就令人感到興趣了。
--《懺悔錄》(第一部)
一個人要想從他的隱居深處對他毫無所知的國家大事判斷出其中的奧
妙,必然是要乖謬百出的。
--《懺悔錄》(第二部)
凡事總是開頭難。
凡事總是開頭難
--《懺悔錄》(第一部)
事實的陳述,你若想探索事實的隱秘原因,那些最不足道的的細節也有
其重要性,它可以引導你去用歸納法把隱秘原因揭發出來。
--《懺悔錄》(第二部)
"無中不能生有"這句話對人生來說,跟在物理學裡是同樣真實的。金
錢的種籽就是金錢;有時候,取得第一枚金鎊要比取得第二份一百萬金鎊困
難得多。
--《論政治經濟學》
言論不能給人以教訓,教訓的傳授必須從經驗入手,人能採取善的行
動,就會逐漸達到善的地步。
--《盧梭》
經驗對沒有經歷過它的人來說,是不說明什麼問題的。
--《愛彌兒》
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於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對它有所
感受。
--《愛彌兒》
我們在這方面有所得,在另一方面便有所失;所有的人的心都是從同一
點出發的,我們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就沒有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
學到的知識固然是多,但培養的智力卻少。
--《愛彌兒》
我們不能夠因為這種創造幸福生活的手段有時候對我們有害,便把它加
以毀滅。
--《愛彌兒》
科教
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
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
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
--《愛彌兒》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
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
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與我們。
--《愛彌兒》
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
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
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爾他島的熾熱的岩石上也能夠
生活。
--《愛彌兒》
教給他一切知識,卻就是不教他認識他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長處,
不教他如何生活和謀求自己的幸福。最後,當這個既是奴隸又是暴君的兒童,
這個充滿學問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兒童投入社會,暴露其愚昧、驕傲
和種種惡習的時候,大家就對人類的苦痛和邪惡感到悲哀。
--《愛彌兒》
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孩子在生下來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學
生,不過他不是老師的學生,而是大自然的學生罷了......
--《愛彌兒》
應該讓孩子具有的唯一的習慣,就是不要染上任何習慣。
--《愛彌兒》
如果你不首先培養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出聰明的人來。
--《愛彌兒》
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
力。
--《愛彌兒》
如果你不用真理去滌除謬誤,他就會學到許多邪說。你耽心他將產生的
那些偏見,正是他周圍的人灌輸給他的;它們將通過他所有的感官進入他的
心,敗壞他尚未成熟的理性;他長期不用而陷入麻木狀態的心靈也將沉弱於
物質的享受。
--《愛彌兒》
為了要學會思想,就需要鍛煉我們的四肢、我們的感覺和各種器官,因
為它們就是我們的智慧的工具;為了盡量地利用這些工具,就必須使提供這
些工具的身體十分強健。
--《愛彌兒》
當一個孩子發現再三再四地強要可以達到目的的時候,他就會糾纏不休
地索取的;不過,如果你說不給他就硬是不給他,他就不會再向你要那個東
西。
--《愛彌兒》
我們不應當為了使一個小女孩變得很溫順就採取折磨她的辦法,也不應
當為了使她變得彬彬有禮就對她採取粗暴的態度。
--《愛彌兒》
一個小小的女孩子是不能夠象她們的祖母那樣過日子的,她應當活潑的
玩耍、唱歌和跳舞,一切適合於她那個年齡的天真無邪的遊戲,都應該讓她
去做。
--《愛彌兒》
要想把孩子撫育好,至低限度你自己就不能是孩子。
--《愛彌兒》
我的目的在於培養社會狀態的自然人。
--《盧梭》
應當按年齡對兒童進行教育。
--《盧梭》
我們應以模範的力量,使兒童的記憶穩固持久。
--《盧梭》
我們應當盡量用行動去教育兒童,只有身教所不能做到的才用言教。
--《盧梭》
我看見到處都有教育設施,他們教給兒童各種知識,但卻忽略了教導他
們有關做人的道理。你們的孩子無法分辨真理與錯誤,而寬宏、平等、人道
以及勇氣這些字眼,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
--《盧梭》
我知道必須讓孩子們有所專心,怠惰乃是孩子們最可怕的危險。
--《論科學與藝術》
讓他們學習作一個人所應該做的事,別去學那些他們應該忘卻的事吧。
--《論科學與藝術》
要使學生在幼年時候就顯姓揚名,然而到後來卻始終一事無成。
--《社會契約論》
從脫胎時期起,人就應該學習做人;而一經出世,我們就取得公民權利,
這一時期應該是我們履行義務的開端。如果有成年人的法律,那也應該有未
成年人的法律,教他們服從別人,由於不能聽任每個人的理智成為他的責任
的唯一決裁者,因此,政府更不應當隨隨便便地放棄兒童的教育,聽其寄託
於父母的智愚。要知道兒童的教育對於國家比對父親更為重要。因為根據自
然之道,父親一死往往就得不到他們教育兒童的果實了,但是他的國家遲早
會理會教育的後果,家庭會消失,而國家卻永遠存在。
--《論政治經濟學》
教育並不是培養軍人和官員,而培養人
教育並不是培養軍人和官員,而是培養人。
--《盧梭》
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
育的人。
--《愛彌兒》
儘管有許多的人著書立說,其目的,據說,完全是為了有益人群,然而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卻被人忽視
了。
--《愛彌兒》
一種良好教育的優異成績就是造就一個有理性的人......
--《愛彌兒》
說教之所以最沒有用處,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說
的,既沒有區別,也沒有選擇。
--《愛彌兒》
有思想的人和沒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這種區別,差不多完全要歸因於
教育。
--《愛彌兒》
一個人的好奇心同他所受的教育是成比例的。
--《愛彌兒》
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愛彌兒》
你的榜樣比我們所有一切的書籍都更有用處,他們親眼看到你所做的好
行為,將比我們所說的一切空話更能夠感動他們的心。
--《愛彌兒》
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如果對統治著另半人類的這一半人給以更好的
教育,這將令社會帶來怎樣的利益。
--《論科學與藝術》
平庸的教師只能限制他們智力,把他們束縛在教師自己的狹隘的能力范
圍之內。
--《論科學與藝術》
既沒有教育,也沒有進步。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如果教誨無權威的支持,訓導無實例的依據,那末,一切教訓決不會結
出什麼果實,美德本身在一個沒有做出高尚行為的人的嘴裡也會失去它的光
彩。但是,如果讓戴著榮冠的優秀戰士教給人們勇敢,讓年高望重的正直的
行政官教給人們什麼是公平正義,那麼,這樣的教師必能為自己培養出富有
道德觀念的繼承人,能把統治者的經驗和才能,公民的勇氣和忠忱以及眾人
爭相以身許國的氣節不斷地傳給下一代。
--《論政治經濟學》
謹慎而好心的政府,都不斷注意保護或恢復人民的愛國心和道德,預先
防範那些由於人民不關心國家的命運而早晚會引起的禍患;它們把個人私利
限制在陝小的範圍以內,因為個人私利會使個人孤立起來,以致國家為個人
力量所削弱,不能希望從個人的善意中得到任何東西。凡是人民熱愛祖國,
尊重法律、生活儉樸的國家,無需做很多的事情,即可使人民幸福。
--《論政治經濟學》
在科學研究工作中,要達到真理,
又必須經歷多少錯誤啊
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有多少危險、多少歧途啊!要達到真理,又必須經
歷多少錯誤啊!這些錯誤的危險要比真理的用處大上千百倍。
--《論科學與藝術》
科學、文學與藝術,由於它們不那麼專制,因而也許更有力量,就把花
冠點綴在束縛著人們的枷鎖之上,它們窒息人們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看
來人們本來就是為了自由而生的,--使他喜愛自己被奴役的狀態,並且使
他們成為人們所謂的文明民族。
--《論科學與藝術》
就連海水每日的潮汐經常要受那些夜晚照臨著我們的星球的運行所支
配,也還比不上風尚與節操的命運之受科學與藝術進步的支配呢。
--《論科學與藝術》
人們啊!你們應該知道自然想要保護你們不去碰科學,正像一個母親要
從她孩子的手裡奪下一種危險的武器一樣。
--《論科學與藝術》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埃及流傳到希臘,說是創造科學的神是一個與人類
的安謐為敵的神。
--《論科學與藝術》
科學既產生於閑逸,反過來又滋長閑逸。
--《論科學與藝術》
奢侈很少是不伴隨著科學與藝術的,而科學與藝術則永遠不會不伴隨著
奢侈。
──《論科學與藝術》
一個人只要對學問有真正的愛好,在他開始鑽研的時候首先感到的就是
各門科學之間的相互聯繫,這種聯繫使它們互相牽制、互相補充、互相闡明,
哪一門也不能獨立存在。
--《懺悔錄》(第一部)
真正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找
在我們所能獲得的知識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沒有用的,有些則將助
長具有知識的人的驕傲。真正有益於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是很少的,但是
只有這樣的知識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
--《愛彌兒》
雖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學問都掌握,而只能選擇一門,但如果對其
他科學一竅不通,那他對所研究的那門學問也就往往不會有透徹的了解。
──《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你從學問的本身來看學問,則你將掉進一個充滿暗礁和無邊無際深
不可測的海洋,而且永遠也不能從海中游出來的。
──《愛彌兒》
一個人抱著什麼目的去遊歷,他在遊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
的知識。
《愛彌兒》
我覺得人類的各種知識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備的,就是關於"人"的知
識。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天文學誕生於迷信;辯論術誕生於野心、仇恨、諂媚和撒謊;幾何學誕
生於貪婪;物理學誕生於虛榮的好奇心;所有一切,甚至於道德本身,都誕
生於人類的驕傲。
--《論科學與藝術》
事實上,無論我們怎樣翻遍世界的紀年史,也無論我們怎樣再以哲學的
探索來補充無法確定的編年史,都不會發現人類知識的起源能有一種是符合
我們所願望的那種觀念的。
──《論科學與藝術》
一個人應該知道,為了個人幸福而必須認識的東西也許並不太多,然而
無論多少,畢竟都是屬於自己的一筆財富。無論他在哪裡發現,都有權要求
得到它。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情。
著書立說是為了闡發真理
著書立說是為了闡發真理,則講求表達的方法就決不是一件無聊的事
──《愛彌兒》
讀書讀得太多,反而會造成一些自以為是的無知的人。
──《愛彌兒》
書籍多了,反而使我們不去看世界這本書了;或者,即使去看的話,每
一個人也只是看他所看到的那一頁的。
--《愛彌兒》
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也許永遠不會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來面目和全
部事實描繪出來的人像。不管你是誰,只要我的命運或我的信任使你成為這
本書的裁判人,那麼我將為了我的苦難,仗著你的惻隱之心,並以全人類的
名義懇求你,不要抹煞這部有用的獨特的著作,它可以作為對於人的研究這
門學問無疑尚有待於創建的第一份參考材料。
──《懺悔錄》(第一部)
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
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懺悔錄》(第一部)
把各種因素集攏起來,確定這些因素所構成的人是什麼樣的人,這是讀
者的事情:結論應該由讀者去做。
──《懺悔錄》(第一部)
我認為用功學習對我有益,不僅有益於我的心靈,而且有益於我的身
體,因為這樣專心讀書的本身對我就是一件樂事,我不再考慮我的那些疾病,
痛苦也因此減輕了。
──《懺悔錄》(第一部)
要從讀一本書得到好處,必須具有書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識。
──《懺悔錄》(第一部)
如果我必須用心去讀一位作家的著作,剛讀幾頁,我的精力就會渙散,
並且立即陷入迷惘狀態。即使我堅持下去,也是白費,結果是頭昏眼花,什
么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毫不間斷,我也
能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問題所帶來的疲
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計劃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
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
倦了。
──《懺悔錄》(第一部)
我每讀一個作者的著作時,就拿定主意,完全接受並遵從作者本人的思
想,既不參入我自己的或他人的見解,,也不和作者爭論。......先在我的頭
腦里儲存一些思想,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只要論點明確,等我的頭腦
里裝得相當滿以後,再加以比較和選擇。
──《懺悔錄》(第一部)
讓文學、科學和藝術在這樣一種稱心滿意的作品裡去宣揚它們自己的貢
獻吧。
--《論科學與藝術》
人們開始感覺到與文藝女神們* 相交往的巨大利益了,那就是,通過值
得他們互相贊慕的作品來激發他們彼此相悅的願望,可以使人類更富於社會
性。
--《論科學與藝術》
* 指希臘神話
讓這些我們祖先的無知與粗野所決不能寫出來的名著,隨著那些發散著
我們世紀的風尚的腐朽氣味的種種更危險的作品,一起傳給我們的後代吧。
──《論科學與藝術》
那些編纂者們輕率地打開了科學的大門,把不配接近科學的芸芸眾生帶
進了科學的聖堂,我們對於這些人又將作何想法呢?
──《論科學與藝術》
虛假的威望只能形成一種過眼煙雲的聯繫,
唯有智慧,才能夠使之持久不磨。
虛假的威望只能形成一種過眼煙雲的聯繫,唯有智慧,才能夠使之持久
不磨。
--《社會契約論》
最好的而又最自然的秩序,要是讓最明智的人來治理群眾,只要能確定
他們治理群眾真是為了群眾的利益而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社會契約論》
被智慧所蒙蔽的獨立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在人類中間耽驚受苦;只好
是要末我自己不幸,要末我就使別人不幸,而最愛我的人,莫過於我自己了。"
──《社會契約論》
愚人是沒有遠見的,他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所以也就不怕丟失他的生
命;智者可以看到更貴重的財富,所以他寧願要那種財富而不要生命。只有
不求甚解和假聰明的人才使我們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後的情景,因而使
我們把死看作是最大的痛苦。
--《愛彌兒》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連別人
已知的那一點點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
--《愛彌兒》
在有思想的人的面前,所有一切社會地位的差別都不存在;他認為小人
物和大人物的慾念和感覺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他們的語言,只是他們
或多或少做作出來的外表;如果在他們之間果真有什麼重大的差別的話,這
種差別就在於裝模作樣的人特別虛偽。
--《愛彌兒》
他判斷正確了,他就選擇善,他判斷錯誤了,他就選擇惡。那麼,是什
么原因在決定他的意志呢?是他的判斷。是什麼原因在決定他的判斷呢?是
他的智力,是他的判斷的能力。
──《愛彌兒》
一般地說,知識少的人,講話講得特別多;知識多的人,講話反而講得
很少。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是很重要,應
該見人就講。
──《愛彌兒》
那批既無教養又無知識的人,只看重地位、權力和金錢的人,連做夢也
想不到對才智之士應該有所尊重,想不到誰侮辱了才智之士就是丟自己的
臉。
--《懺悔錄》(第二部)
我在研究良知對一個政府的制度所能提供的最好準則時,看到這些準則
都為你們的政府所實行,我是如何地激動!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
青年期是增長才智的時期,老年期則是運用才智的時期。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文藝
領導人民的藝術要比教化人民的藝術難得多
領導人民的藝術要比教化人民的藝術難得多;彷彿是人民甘心情願地努
力為善,要比以強力約束他們為善還更容易似的。
--《論科學與藝術》
文明的民族啊,培養他們* 吧:這些快樂的奴隸們啊,都是靠了他們,
你們才有了你們所引以為榮的那種精緻而美妙的趣味,才有了那種性格溫良
恭儉以及風尚的彬彬有禮,從而才使得你們之間的交際如此密切又如此容
易。
--《論科學與藝術》
* 指科學、文學、藝術人才
今天更精微的研究與更細膩的趣味已經把取悅的藝術歸結成為一套原
則了。
--《論科學與藝術》
演戲的目的不是為了表述真理,而是為了娛樂;我們在任何學校都不可
能像這裡一樣如此透徹地學會使人喜悅和打動人心的辦法。
--《愛彌兒》
為麵包而寫作,不久就會窒息我的天才,毀滅我的才華。
--《懺悔錄》(第二部)
任何剛勁的東西,任何偉大的東西,都不會從一支唯利是圖的筆下產生
出來。
--《懺悔錄》(第二部)
需求和貪慾也許會使我寫得快點,卻不能使我寫得好些。
--《懺悔錄》(第二部)
當一個人只為維持生計而運思的時候,他的思想就難以高尚。
──《懺悔錄》(第二部)
企求成功的慾望縱然沒有把我送進縱橫捭闔的小集團,也會使我盡量少
說些真實有用的話,多說些嘩眾取寵之詞,因而我就不能成為原來有可能成
為的卓越作家,而只能是一個東塗西抹的文字匠了。
--《懺悔錄》(第二部)
終其一生只能成為一個蹩腳的詩客或者一個低劣的幾何學家的人,也許
能成為一個偉大的織造匠。
--《論科學與藝術》
由文藝而產生的罪過卻還要更壞得多。
──《論科學與藝術》
我愛的是那些只有我一個人首先嘗到味道的東西
我愛的是那些只有我一個人首先嘗到味道的東西。
──《懺悔錄》(第一部)
專求標奇立異的人,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呢!
--《論科學與藝術》
世間萬事萬物都在連續的波動中,沒有一樣東西能夠保持它的一種固定
而永久的形式。
──《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的全部才華都來自對我要處理的題材的熱愛,只有對偉大、對真、對
美的愛,才能激發我的天才。
《懺悔錄》(第二部)
人家以為我也和所有別的文人一樣,為謀生而寫作,而實際上我是永遠
只曉得憑熱情而寫作的。
──《懺悔錄》(第二部)
我的《懺悔錄》的本旨,就是要正確地反映我一生的種種境遇,那時的
內心狀況。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
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的內心就成了。
──《懺悔錄》(第二部)
我現在的處境,使我覺得應該同意你的意願--出版我的傳記。如果你
開始寫,請以一種適合我的方式進行,絲毫不要帶有憤恨、譏諷以及讚頌,
而是以公平的態度、莊嚴而有力的方式撰寫。
--《盧梭》
除了他本人外,沒有人能寫出一個人的一生。這種寫法要求寫出內心的
事物,而真實的生活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然而在寫的過程中他卻把它掩飾起
來,他以寫他的一生為名而實際上在為自己辯解,他把自己寫成他願意給人
看到的那樣,就是一點也不像他本人的實際情況。
--《懺悔錄》(第二部)
我們可以這樣推斷,人們最初所使用的詞,比語言已經形成後人們所使
用的詞,在他們的心靈中意義要廣泛得多。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我們所有的一切語言都是藝術品。
《愛彌兒》
我的文筆自然而多變化,時而簡練時而冗長,時而明智時而瘋狂,時而
莊重時而歡快。
--《懺悔錄》(第二部)
田野的風光,接連不斷的秀麗景色,清新的空氣,由於步行而帶來的良
好食慾和飽滿精神,在小酒館吃飯時的自由自在,遠離使我感到依賴之苦的
事物:這一切解放了我的心靈,給我以大膽思考的勇氣,可以說將我投身在
一片汪洋般的事物之中,讓我隨心所欲地大膽地組織它們,選擇它們,佔有
它們。
--《懺悔錄》(第一部)附 錄
盧梭生平著作年表
十八世紀法國傑出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和文學
家。一生作品很多,最重要的文學作品是書信體小說《新愛洛綺絲》。他的
創作對後來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發生了很大影響,被公認為是這個文
學思潮的先驅。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哲學?
※關於人際交往 哲學名言
※稻盛哲學大課堂(一)什麼是稻盛哲學?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的想法讓你對萬物產生質疑
※知識革命時代,唯有組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