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

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

棗莊鎮中心學校 馬棟良

內容提要: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憑藉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應該包辦代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師要鼓勵「創」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要引導「研」讀,培養學生互動探究學習還可以適時練筆,感悟體驗。

關鍵詞:閱讀 感悟 自主

文:在閱讀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是獨具特色的生命體,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個性特點。閱讀中的感悟是學生憑藉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感,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心理過程。因而感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才能使閱讀「活」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教學教師絕不應該包辦代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閱讀,讓血毒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

一、鼓勵「創」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視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語文材料來自生活,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經驗、體悟角度、評判標準,有差別地解讀文本,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閱讀的再創造。

1、激活學生的閱讀審美動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經驗和審美經驗,積極調動、激活學生的審美動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新的閱讀對象、審美內容,從而打破原來的審美認知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背影》一文,字字皆情,而文中描繪的生活時代情景,離現在的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很難入情入境。我在調查學生之後,布置了這樣作業,回家之後,採訪你的父親或者爺爺,請他們告訴你那時上學的情景。第二天上課時候,學生相互交流,場面熱烈,然後我再讓小組推薦代表說一說。這樣學生對那個時代有了自己的認識,體會到那時生活的艱難,對父親在家境困難,自己失業的情況下堅持送我有了自己的理解,對課文中父親的婆婆媽媽的嘮叨有了切實的體驗。這樣,通過創設特定的情境持續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在體驗審美的樂趣中感知教學內容,在參與創造過程中拓寬審美情趣,達到「設境悟情」之目的。

2、讓學生在動態中閱讀

課本編寫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蘊,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鼓勵學生以自己新的創意去解讀文本,學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獲得新的啟示。例如我在教學《孔乙己》時,當我抓住課文最後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讓學生探討,你說一說孔乙己會死嗎,你的理由是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翻看課文,尋找理由,組內相互質疑。在全班爭辯中,學生理解力孔乙己命運的必然性,從而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在這種動態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培養了創新思維並提升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口語能力。

3、讓學生在想像中閱讀

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在創作時,不管選取什麼題材,也不管運用什麼表現形式,他們都著力抒發著內心的情感,表達著內心的體驗。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抓住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等,通過想像去感受作者這種對社會對人生的體驗,與課文的情感相碰撞產生火花,從而感悟到文章語言的內涵。在教讀《金色花》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假如你是一朵金色花,你會對媽媽做些什麼?通過學生自己的聯想,感受到詩歌中作者對母親的深情。

二、引導「研」讀,培養學生互動探究學習

語文教材中挑選的文章都是文脈貫通、渾然一體的,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條分縷析,單項訓練。教師不能繁瑣分析,越俎代庖,只有引導學生親歷親為,整體感悟,潛心探究,通過對課文中相關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處理,對課文相關的生活經歷、認知經驗進行聯想與溝通,才能不斷提高學生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記得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我摒棄了以往逐段分析,層層設問的教學方式,先讓學生通覽全文,自主讀書,探究閱讀,看看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轉變。然後引導學生細細閱讀,體會作者對一位下層婦女的深沉感情。這種探究性的閱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他們潛心讀書,仔細探究,邊讀邊標出有關語句;積極討論,大膽交流,爭先恐後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體會著發現者的愉悅。

三、適時練筆,感悟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採取隨堂練筆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如教學《范進中舉》一課後,中舉後的范進以後會怎樣生活?怎樣對待岳父與眾鄰居?怎樣對待張鄉紳?以後命運會怎樣?我把這些問題留給了學生討論。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學生們的情感被激活了,他們思維活躍,各抒已見。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自由選擇練筆內容:《范進後傳》。

基於學生髮展,關心學生髮展,為了學生髮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充盈著的是寬容與人文關愛。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學生通過對文字元號的解讀,不但還原文本,還滲入自己的人格、氣質、生命意識,有自己的評價,我想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讓個性化閱讀充滿生命的靈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這個世界,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解讀吧!


推薦閱讀:

《國歌法》今起施行 對侮辱國歌等行為劃「紅線」
行為心理學 : 瞬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
男人有這種行為,就是情場高手
身為父母的行為規範
雪漠:如何在行為上用功?

TAG:閱讀 | 學生 | 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