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成與敗
不以成敗論英雄,是從古至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秦末西楚霸王項羽有萬夫莫敵之勇,最後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留下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絕唱。時至今日,項羽仍被視為英雄。然而,在「成王敗寇」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影響下,「不以成敗論英雄」更像是對失敗者的一種安慰和同情。
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會用權力、財力、知名度等指標來對一個人是否成功進行「客觀」的判斷。這誠然沒什麼錯誤,但卻忽略了人的內在價值。醫生這個特殊的職業更不適合用這一標準來衡量,因為醫學不僅是一門自然科學,更是一門人文科學。醫學的埠連接著人的生命,它關注的是在病痛中掙扎的、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人。
究竟什麼樣的醫生才是成功的醫生?
曾經一度人們(包括醫生)以為就是那些醫術精湛、德高望重的泰斗。後來才發現,如果醫生單純以治癒疾病為目標,那醫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面臨失敗;而如果醫生以幫助病人為目的,則經常能夠成功。著名的特魯多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穿越時空,久傳人世,至今仍熠熠閃光,是因為它在告訴人們,醫生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英國醫學家威廉·奧斯勒認為醫生有三大敵人:傲慢、冷漠和貪婪。何嘗不是呢?在當今醫療資源十分緊缺的大環境下,醫生坐在門診等著病人前來求醫問葯;鄉下的患者為了看上專家號,提前好幾天來大都市醫院依然不得不高價購買黃牛號。看到這些,醫生尤其是年輕醫生們的內心是不是會有一絲沾沾自喜的情緒?中央電視台曾發起「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其中許多醫生的事迹感人肺腑。鍾南山院士在頒獎典禮上說:「鄉村醫生的價值就在於把自己置於腳下,把病人放在心頭,把生命舉過頭頂,想盡辦法為鄉村的老百姓解除痛苦。」而城裡的醫生們,是否可以放下身段?
冷漠是醫生的天敵。學者周國平在《醫學的人文品格》一書中,講述了他的一次就醫經歷。他懷孕的妻子因高熱住院,治療時發現青黴素皮試過敏。心急如焚的家人要求轉院,值班醫生卻用白眼來拒絕。周國平先生認為一些從醫學院畢業不久的年輕醫生,顯得比年長的醫生更加冷漠和不負責任。這段經歷可能只是偶然,但其結論發人深省:如何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熱情?或許只是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分鐘的聆聽,甚至一兩句簡單的囑咐。
貪婪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其近義詞是「不知足」。已故醫學大家裘法祖先生有一句名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對醫學知識的攝取,醫生應該貪婪;而對於金錢、對於物質享受的貪婪之心害人不淺。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醫生感恩,對病人一視同仁,為他們謀福利,杜絕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這是幾條最基本的要求,但一位貪婪的醫生不可能做到。
醫生的成敗或許應該由患者來評價,因為他們是整個醫療服務過程的完整體驗者。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患者的體驗可能有局限性,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對醫生態度的一種直觀感受。同事或許更能客觀地評價醫生,因為他們比患者更清楚醫生的學術水平和動手能力,但同事卻無法對醫生個體的服務有細緻入微的體驗。
其實,每一位醫生都是獨立的,唯有自己的良心能夠評價醫生的成敗。因為醫生的良心最清楚他(她)們今天所開的藥物、所做的檢查對病人的明天是否有幫助。
推薦閱讀:
※醫生,您們辛苦了!
※開學季,謹以此片獻給初入醫學院的小朋友們
※[轉載][轉載]韓醫生9月份在北京常明樂生的講座錄音整理
※老醫生小常識1
※山西一醫生要求病人住院先考試 試題出自其售賣書目
TAG: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