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拍訊|2016北京匡時春拍 天工開物——瓷玉工藝品精品夜場(一)
lot3701
鬥彩張騫乘槎紋茶盅
尺寸:直徑9.1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來源:1.柏煊書齋珍藏
2.仇炎之舊藏
說明:清聖祖康熙帝玄燁(1654-1722)一生勵精圖治,臨位御宇六十一年,以勤戒奢,每年萬壽節均低調舉行,嚴禁慶賀禮儀。唯一例外的是六十歲大壽,全國官民自發給康熙帝做壽,規模空前。康熙六旬萬壽節在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為了這個意義非凡的萬壽節,宮廷內外均竭力籌備,於此之前一年,郎廷極榷陶江西,精心製作一批寓意吉祥,質量上乘的瓷器上供御用。《陶雅》有載「仁廟六旬萬壽,所制瓷品頗多,盤碗碟盞,花鳥蟲魚,幾於無美不備。」
此鬥彩「張騫乘槎圖」茶盅當是郎窯專門籌備康熙六十大壽之獻禮。其造型輕盈優美,蕩漾出一種陰柔婉約之氣。胎薄如紙,堅緻白皙,釉質溫潤瑩澤,至為可愛,青花幽靚而雅潔,彩料絢麗又清新,畫筆生動,嬌麗無匹。畫中紅日遠升,仙鶴翱翔,壽山福海之中,張騫斜坐槎上,素冠雲履,長須寬袍,雙目凝視手中書卷,安詳而自得。而槎下波濤翻滾,富具動感,一動一靜之襯托令人漸入佳境。槎舟癭節累累,屈曲之致。槎尾懸掛紅彩葫蘆,似隨風擺動。兩碗紋飾高度一致,惟以張騫所系之腰帶色彩為別,一紅一綠甚為巧妙。正合「貯玉液而自暢,泛銀漢以凌虛」之佳境。
自元以後,「張騫乘槎」被廣泛使用在各種工藝品的裝飾之上,目前所知最早以「張騫乘槎」為工藝品題材是元代著名的冶銀工匠朱碧山所制的銀槎,今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至明中後期,犀角雕刻藝術中亦屢屢出現。而其作為瓷器上的紋飾可以追溯到為元代磁州窯彩繪罐,官窯瓷器最早見於成化一朝,九十年代在珠山御器廠遺址成化地層曾出土青花嬰戲圖大碗,其內心圖案為「乘槎圖」,此例一開,後世官民窯瓷器中亦喜此紋飾,以崇禎時期描繪最精,入清以後,則所見甚少。
為何郎廷極選用「仙槎圖」裝飾獻壽之禮,而捨棄常見寓意長壽的靈芝、仙鶴、松柏之類不用呢?這與康熙皇帝個人品味與生活態度密切有關。其執政六十一年中曾十次拒絕臣工和外藩上表尊號的行為,其中康熙六十年三月十八日,群臣最後一次上表請上萬壽節尊號,「上不許,曰:加上尊號,乃相沿陋習,不過將字面上下轉換,以欺不學之君耳。本朝家法,惟以愛民為事,不以景星、慶雲、芝草、甘露為瑞,亦無封禪改元之舉。現今西陲用兵,兵久暴露,民苦轉輸。朕方修省經營之不暇,何賀之有?」由此可見康熙皇帝一貫務實求真的性格,郎廷極深知其由,故迴避了通俗的賀壽題材。同時,此碗紋飾隱喻「鑿空西域」,使得西北各部歸順,邊疆安定,江山永固,這是康熙皇帝晚年最大的心愿。此前康熙皇帝就曾三次親征西北,平息暴亂。故此獻禮正是郎廷極知君之深,投君所好的明證,肯定會得康熙皇帝所喜愛。
六旬萬壽節之獻禮為郎窯所出之名品,存世精少,目前所見康熙御瓷依據紋飾、款字之特點,我們仍能分辨出這批獻禮瓷器的其中一些,但是它們在康熙所有御瓷之中所佔比例極少。由於獻禮,每個種類紋飾均非批量燒制,當時數量之少以對計量,能留存至今者則更見珍貴。此茶盅保存完好,完美無瑕,令人嘆為觀止。
lot3702
桃紅地軋道洋彩纏枝花卉紋盤
尺寸:直徑11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300,000~~4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來源:重要私人珍藏
參閱: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琅彩·粉彩》P145
2.《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9月P46-47
說 明:乾隆一朝堪稱中國彩瓷歷史之巔峰時代,其彩釉之豐富,品類之繁複,技術之高超,皆空前絕後。本品秀美華貴,妍而不俗,內壁光素潔雅,外壁施以桃紅彩為地,軋道卷草,以洋彩繪纏枝西番蓮紋。玲瓏精巧,其繪畫工緻細膩,桃紅彩厚潤勻凈,花飾柔美舒雅,諸彩妍麗而含蓄,朵朵蓮花盛情妍放,一展斑斕絢麗,盡現乾隆盛世繁縟奢華之美。底款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有清一代御瓷之中通體色地者非常少見。受琺琅彩瓷影響,乾隆朝始制色地軋道洋彩瓷,在當時亦屬珍稀之品。例如清宮舊藏「乾隆洋彩胭脂地勾蓮紋如意耳瓶」為寥寥幾例之一。而洋彩是雍乾時期清宮對運用西洋繪畫技法描繪的彩瓷,其繪畫設色妍麗繁縟,需要更為高超的繪畫功底與豐富的經驗。唐英在乾隆八年編撰完成的《陶冶圖冊》第十七編「圓琢洋采」中曾作如此評述:「圓琢白器,五采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須素習繪事高手,將各種顏料研細調和,以白瓷片繪染燒試,必熟諳顏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細,熟中生巧,總以眼明、心細、手准為佳。」
lot3703
鬥彩纏枝花卉紋直頸瓶
尺寸:高10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700,000~~8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縱觀有清一代君主,雍正帝胤禎是位最具藝術才華的皇帝,其審美品位之高獨步古今,所制御窯瓷器深受其影響,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脫俗著稱。其時鬥彩花卉冠絕一時,由宮廷畫師為之畫稿,交與御窯廠巧匠能手臨摹而成。彩瓷設色之難尤甚,濃艷過度流於媚俗,淡薄不足失卻本意,唯獨雍正一朝畫筆逸麗,構圖別具一格,將兩者巧妙融匯於一體,雅緻脫俗。究其原因,乃源於胤禛具有近乎苛刻的審美性格,留心宮廷藝術品的製作,對瓷器紋飾講究「文、雅、精、細」,設色搭配參考古畫,得其精髓,故能運用自如。正是如此般執著追求,令雍正鬥彩以超群脫俗的形象大放異彩獨步於世,也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語流於業內。
本品是為雍正鬥彩之少見精品,大器小做,手可盈握。其造型別緻,應以天球瓶造型劃裁而成,而又有別於其他天球瓶,直頸瓶等造型,腹部划出六道筋脈,並依筋脈對稱繪畫紋飾,構思巧妙,別具一格。其紋飾布局清新疏朗,填色精準,青花明亮靜恬,紅彩純正勻凈,綠彩嬌嫩青翠,黃彩明快潤澤,紫彩華貴沉靜,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於至美的內廷恭造風格。其型輕盈優美,修胎極為規整考究,胎釉渾然一體,麗質非凡,蕩漾出雍正御瓷獨有的陰柔婉約之氣。
lot3704
青花寶相花紋小蒜頭瓶
尺寸:高11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1,800,000~~2,2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蒜頭形口,束頸細長,鼓腹,圈足。通體以青花為飾,口沿處繪變形蓮瓣紋,肩頸處繪波浪紋配以如意雲紋,腹部主題為飾為八角形變體寶相花紋,紋飾清新素凈,寶相花團呈放射狀排列,飽滿和諧。底圈足內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此器造型小巧別緻,胎質細膩,釉面光潤瑩澈,青花色澤淡雅,工緻細膩,其器形直追商周,所繪寶相花紋媲美成窯,實為雍正朝摹古佳作。
此件青花寶相花紋蒜頭瓶極具佛教韻味,而雍正皇帝對佛經頗有研究,因此此類器形有可能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旨意燒造的。寶相花是佛教的經典裝飾紋樣,「寶相」一詞出現較早。在《文選·卷第五十九·王簡樓頭陀寺碑文一首》中記載有:「金姿寶相,永藉閑安」,唐代李善注曰:「金光明經曰:如來之身,金色微妙,其明照耀,如金山王。又曰:光明熾盛,無量無邊,猶如無數珍寶大聚。楚辭曰:像設居室靜閑安。」即說明,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時期,已有「寶相」之說。此種青花寶相花紋蒜頭瓶簡約、高雅、秀麗、精細,又極具佛教韻味,應該就是依照雍正皇帝的指點燒造,且深得皇帝喜愛的。
雍正一朝,雖僅13年,但制瓷工藝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與纖細秀麗著稱的明永樂、成化瓷相提並論,在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方面均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清人查儉堂曾在《年窯墨注歌》中稱讚道:「國朝陶器美無匹,邇來年窯稱第一。不讓汝定官哥鈞,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雍正朝瓷器因產品質量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及存世量的稀少,頗受追捧。而此類青花寶相花紋蒜頭瓶在雍正朝青花中更是少見,據目前所見資料,在公立博物館方面僅有天津博物館藏清雍正青花八角花紋蒜頭瓶可資比較。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紫禁城出版社,頁65
lot3705
松石綠釉碗
尺寸:直徑9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中國傳統顏色釉種類尤為豐富,釉色多達幾十種,呈色不同、格調互異,卻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與藝術風格。清乾隆時期的《南窯筆記》關於制釉工藝記載:「夫釉水配法,非有書傳,亦無定則,法多配試,自有獨得之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色之詭怪,奇異不一,而足千變萬化,俱成文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古代陶工取天然原料,經火力煉造,使得釉色天然所成,無累贅修飾,以其本色之美,展現釉之天姿,表現出其「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精神內涵。中國古代顏色釉瓷的發展是以清代康雍干三代的色釉瓷為最高水平,清代色釉瓷在繼承明代的基礎上,獲得了空前發展,其燒制技藝純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推陳出新,創燒品種繁多,製作工藝精湛。色釉瓷不重彩飾,而以造型、釉色取勝,雋秀的造型和純凈的色釉完美的結合,相得益彰,展現出清麗秀雅的藝術風格。
雍正皇帝極為推崇宋瓷一色純凈的雅潔,顏色釉燒造甚多,仿古與創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斕奪目,因此雍正御瓷之雅不在於裝飾之華麗,而勝在突出簡約雋永之氣質。本品是為一例,其形優雅,其釉純凈。此碗小巧精緻,胎質堅緻細薄,內里白釉潤潔光亮。外壁施松石綠釉,勻凈淡雅,靜謐怡人。此碗雖小,仍不失風彩,其形優雅,其釉溫潤,其色純凈,盡得佳瓷品格。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參閱: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松石綠釉碗」
lot3706
寶石藍釉弦紋紙槌瓶
尺寸:高9.5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700,000~~8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雍正一朝,盤口紙搥瓶極罕,巴爾的摩華特斯美術館藏一瓶,與本品成對,藏品編號49。1314。論器形紋飾,乾隆與雍正器造型相類,惟瓶頸環飾略異,例見一淺綠釉瓶。此瓶施釉均整,藍如寶石,海洋之蔚藍純凈,線條張弛有度,剛柔並濟。肩部、底部飾弦紋,使得單色釉面掠其漣漪,凸出之弦紋處釉色微淡,猶如打破平靜之湖面,微波粼粼般,優美至極。
單色釉淺,雍正窯擅制之,紋飾更為大膽創新。本品所罩之祭藍,發色亮麗,肥潤細膩。此釉仿明宣德寶石藍,其色純凈有過之而無不及,窯燒火正,所成之器典雅雍容,展現藝匠之巧工神技。與高古香色胎宋青瓷雛本有別,清朝瓷土潔白,青釉色澤須作相應調配,以彰佳色。
紙搥瓶口沿平折,器形尚古,猶存宋風,素飾無紋,以顯形之雅、色之潤,素雅高潔。霽藍釉燒制工藝繼承元代傳統,至清代生產歷朝未斷,且製作精細,常見造型是宮廷祭器及陳設用瓷。霽藍釉祭器專供於天壇環丘台,乾隆十三年(1748)冬至祭天首次奉詔用祭藍釉器。清紙槌瓶尚有仿龍泉青釉,清宮舊藏有見,現仍存北京,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圖版100。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lot3707
粉彩暗刻花卉紋水盂
尺寸:高3.5cm
創作年代:清嘉慶
估價:RMB 150,000~~25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水盂作馬蹄形,光口,短頸,溜肩,廣腹,淺圈足。外壁粉彩繪製折枝花卉紋,設色清雅,而紅花嬌美,藤蔓蜿蜒曲折,花朵曼妙多姿,白地暗刻花卉紋,可見乾隆朝瓷器審美風格對嘉慶朝器物的影響,嘉慶早年燒制。此品暗刻紋、粉彩同時出現在水盂上的極為少見,工藝較為複雜,為嘉慶時期官窯精品。器底修胎規整,落「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礬紅篆書款。此種形制的水盂又名馬蹄尊,為康熙朝創製。此件嘉慶馬蹄尊在繼承了康熙朝器物的外形的同時,又繼承了乾隆時繁縟精美的裝飾手法,是御窯廠對前朝精美瓷器的一脈傳承,堪稱收藏佳器。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紫禁城出版社,頁265
lot3708
唐英制豆青釉墨彩詩文荷花口杯
尺寸:高5.7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200,000~~3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杯形呈荷葉式樣,做荷花捲邊口,荷葉上印花出荷花經脈,內外施釉,栩栩如生,如同夏荷嫩葉遇雨水後向內窩起之形,配豆青釉色,觀之如清風徐來,絲絲涼意,靜雅之格調。外壁題詩「酡顏笑看疑仙掌」,首引「半山」、「一吸重樓帶露香」、「吟風弄月」,紅色鈐印「片」、「月」,均取自《唐英詩集》,詩情畫意,頗有意境。「半山」、「片月」為唐英燒制瓷器所用的兩字篆書款,礬紅印。底部留有支釘痕,又做豆青釉,仿宋代龍泉窯,古韻悠然。全器字體流暢飄逸,詩、書、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整器輕巧俊秀、簡潔疏朗。器形比例協調,雅緻離俗,是一件難得的唐英自製瓷器精品,上詩書畫印俱全,文人氣甚濃。唐窯仿古采今,開拓創新,備諸巧妙,所出瓷器皆為「泥形土質都成金石之聲,錦地花紋並帶雲霞之色」,技藝之精湛獨步有清一代。《景德鎮陶錄》贊曰:「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器皿則白壤,而埴體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清史稿·唐英傳》載「英所造者,世稱唐窯」。
唐英,字俊公,自號蝸寄老人、陶成居士,瀋陽人,隸漢軍正白旗。生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鎮御廠,佐理窯務,充駐廠協理官;乾隆元年奉命停止窯工出使淮安關。二年又奉命復辦陶務,以淮安關使併兼領陶務。唐英一生事迹除供奉內廷便與窯務相始終,先後榷陶二十八年之久,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陶之業,陶之人,以迄陶中所有之事」,為景德鎮御窯廠歷史中,督陶時間最長、成績最著者。其首創詩、書、畫、印相結合的陶瓷藝術,亦是文人瓷畫的先行者。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lot3709
唐英制粉彩李白斗酒詩文鈴鐺杯
尺寸:直徑9.7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350,000~~4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杯侈口,深腹,圈足略外撇。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以白釉為底,以粉彩繪太白醉酒圖,畫中李白斜倚於松樹下,旁有一童子捧壺。杯壁另一側配以詩文:「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詩文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首引「半山」,尾鈐印「片」、「月」,「半山」、「片月」乃御窯廠督陶官唐英常用章,詩書畫結合使用在瓷器上亦符合唐英制瓷風格,此品應當為唐英所燒制。底書紅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杯畫筆生動細膩,設色妍麗無匹,所繪人物神形俱佳,衣褶刻畫細緻入微。庭院美景,詩意蕩漾,妍花怒放,洞石玲瓏,意趣盎然。所敷彩料,勻凈亮麗,所繪山石質感逼真,更勝紙帛。以一器之微,融詩、書、畫、印諸美於其中,畫工、彩料至精至美,可窺見乾隆時期唐英彩瓷諸般特色,實為難能可貴,為時之雋品佳作。
lot3710
粉青釉凸雕卷草紋貫耳瓶
尺寸:高12.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600,000~~1,8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本品尊貴端莊,造型恢弘古雅,通體敷施粉青釉,淡雅嬌嫩、瑩潤如玉,極見勻凈雅靚之致,深為其輕逸媚人之風韻所折服。頸部印花捲草紋一周,枝葉翻卷,柔美多姿,格調甚高。隱現的卷草紋凹凸起伏,釉層厚薄產生變化,從而使釉面呈現深淺濃淡的色階與層次,富於節奏韻律,其妙在若隱與若現之間,觀之撫之,皆醉人心扉!
此式釉下模印、淺浮雕工藝清宮舊稱「拱花」,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龍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裝飾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來一種不著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線條來表現花紋,根據畫面物像的輪廓在平面木板上陰刻成凹形線條,用宣紙覆蓋於版上,再加上毛氈,以木棍用力壓印或用木槌在毛氈上輕輕敲打,刻版上的花紋就能清晰地凸現在紙面上,因此工藝達到的效果與之類近,故名。在清宮陳設檔與乾隆早期造辦處活計檔的記錄中隨處可見,例如乾隆三年五月初十日下旨燒造一批琢器當中就有「冬青拱花寶月瓶、冬青拱漢文寶月瓶,冬青拱花漢尊」的記載。
青釉在我國陶瓷史上出現最早,幷作為一種最傳統的品種貫穿整個中國陶瓷發展史,歷經東漢、六朝、唐、宋、元直至明清不絕,清代景德鎮繼承龍泉青瓷的優良傳統,燒出了深淺不一的各種青釉瓷器,雍正時達到了呈色均勻、穩定的燒造水平,乾隆時期製作技術更為穩定成熟,對於青釉的顏色控制自如,燒成了琳琅滿目的青釉質瓷器作品。根據釉色深淺不同可分為豆青、冬青、粉青三個品種,其中粉清嬌麗可愛,極受宮廷喜愛。本品亦然,其取法於宋器樣式,施粉青色釉,即不失古韻,又見新意,凝積宋人美學之菁華,又融匯十八世紀宮廷的審美意趣。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lot3711
天藍釉小口尊
尺寸:高12.5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
展覽:1.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rchiologic Museum(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01年2月3日至5月6日);
2.McClung Museum of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田納西大學McClung博物館,2003年至2008年);
3.Joslyn Art Museum,Boston Museum of Art(賈瑟琳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2008年至2010年);
4.Florida Museum(佛羅里達州博物館);
5.Worcester Art Museum(任斯特藝術博物館,2012年3月至8月)。
說明: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統治逐漸步入全盛時期,在統治者的直接關心下,景德鎮御窯廠的燒造終於初具規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極督窯之時,景德鎮御窯廠終於迎來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產高峰,創燒了以單色釉為主的大量曠世名品,除了郎窯紅、豇豆紅等熟知的品種外,同時期的其它單色釉如天藍釉、黃釉等同樣具有極高的質量與檔次,且燒造數量更少,更值珍視,本品便為其中佳例。小尊唇口短束頸,口沿呈白色燈草口。身腹渾圓,線條流暢,內挖淺圈足,設計精巧別緻,外底書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款。 通體滿施天藍釉,釉面肥腴溫潤,呈色勻凈淡雅,無瑕柔潤,與小巧簡美的器形相稱,體現了單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為尚的藝術造詣。置於案頭或著手把玩,別具格調雅緻,實為一件難得的文房佳器。
天藍釉始見於宣德朝,是一種氧化鈷含量約在1%以下高溫顏色釉,色調淺淡素雅,似雨後天空之藍,故此得名。景德鎮御窯廠曾出土帶宣德款的天藍釉殘器,台北故宮亦藏數例。但由於燒造不易,一直至康熙朝才恢複製作,並多施用於文房用具上,《陶雅》有云:「天青一種,以康雍官窯為最美。所謂卵色天者也。」因其釉色亮麗純凈似晴空之色,故深受帝王珍愛,只見於御制瓷上,傳世品極少。龐耐舊藏。
龐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上世紀五十年代紐約知名的收藏家與古董商。她的畫廊是美國地區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的重要聚會場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部門館長Alan Priest也是座上客。其收藏中國書畫主要以齊白石作品為主。
她與東方藝術品結緣於1924年 。其時,年僅22歲的龐耐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於紐約開設了美國最早的一家經營中國藝術品的畫廊 -Jan Kleykamp。二十年代的紐約藝術界對中國藝術知之甚少,龐耐女士的畫廊對於啟蒙和推廣中國藝術品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至八十年代後,該畫廊更發展成為美國地區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的重要聚會場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部門館長Alan Priest都是座上客。
二戰之後,龐耐女士親自訪問日本,先後結識由盟軍統帥麥克亞瑟聘任為維護東京文化遺產和文物史跡部門的藝術史學者,如虎力士(Howard C. Hollis)和李雪曼(Sherman Lee)等人,開始全面接觸到泛亞藝術名品。復於五十年代晚期,為了搜尋高檔中國文物,往返穿梭於美國紐約及東京。1960年起,龐耐女士對於紐約地區中國文物的收藏,貢獻良多,影響深遠,多位中國文物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都曾受益於她,如歐文夫婦(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一直奉她為首席中國藝術顧問。安思遠(Robert H.Ellsworth)對於中國古董傢俱的喜愛也主要受她的啟蒙教導。英國頂尖古董商艾斯肯納齊(GiuseppeEskenazi)也曾向龐耐女士請益學習中國文物。
龐耐女士收藏的中國書畫主要以齊白石的作品為主。她曾於四十年代初得睹齊白石的《紅梅》,深為其藝術感染力打動而購下該畫,其收藏方向隨後亦轉向中國書畫。五十年代初,她分別在美國多個城市的美術館舉行中國書畫展,其中包括了大量以齊白石畫作精品為主的近代中國畫主力藏品。
來源:1.Alice Boney龐耐女士舊藏(附帶1978年3月6日發票);
2.集珍齋舊藏。
出版:1.《Elaganee of the Qing Court-Reflections of a Dynasty Trough Its Art》,2008年出版;
2.《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Scholar》,1997年出版。
lot3712
青花獸面紋小口罐
尺寸:高13.5cm
創作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1,800,000~~2,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說明:小口豐肩,口微外侈,圓鼓腹,圈足,底款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雙圈款。小罐玲瓏精巧,高僅13.5厘米,圓滾器形可愛別緻,釉面光滑平整,白釉純凈,釉面與胎緊密結合,與清早期康熙時期瓷器特徵相符。底部露胎處可見胎體細膩如糯米,與明晚期崇禎的胎相似,但更瓷實些,密度更大。底款書寫本朝「大清康熙年制」款的通常在康熙二十年之後成為定式,本拍品的款識書寫規整大氣,轉折勾奈之間透出硬朗之氣,筆畫橫豎肯定,遒勁而剛直。青花發色青翠,顏色淡雅,紋飾繪製得纖細精密,從胎體、釉面、青花發色來看,無疑為康熙中期所燒制,康熙中期青花瓷器相比早期、晚期更為精美,為清早期青花瓷之最,其特有的翠藍色澤為後朝所不能及,配之白皙胎體、緻密純凈之釉面,素雅之幽靜最能代表我國青花瓷器。
外壁分三層裝飾帶:豐肩處、腹部、近足處,紋飾主題為幾何夔龍紋、饕餮獸面紋,幾何夔龍紋成對相背,盤捲成方形而頭部往內捲起,似「回紋」,饕餮紋橫目闊鼻,輪廓以青花勾勒清晰,筆筆相連,繼而平塗填色。饕餮紋、幾何夔龍紋、三層裝飾帶皆為青銅器常用裝飾紋樣,因明清時期掀起考古熱,大批的青銅顯出真身,文人對此情有獨鍾,逐青銅紋飾亦成為明清瓷器常用紋樣。本品以青銅之紋飾用於青花,使得瓷器具有靜穆古雅的既視感,白釉淡恬之柔美配飾古雅雄渾之造型,實收剛柔相濟之妙,可見設計者獨具匠心。
來源:Marchant舊藏
lot3713
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尺寸:高3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8,000,000~~10,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此件梅瓶具有雍正時期特點,較雍正的更為端莊凝厚,豐滿的肩膀與內束的腹部形成對比差,弧線尤其優美典雅,是乾隆朝經典的陳設御瓷。對於乾隆朝青花摹古梅瓶的具體燒造時間,往後數十年的檔案記載再也沒有見到燒造青花梅瓶之信息,由此可以推斷本品的燒造時間是在乾隆三年左右,為唐窯承命摹制宣窯梅瓶的佳器,是乾隆青花梅瓶重要而珍罕的代表。此器青花紋樣確為「宣窯」風格,青花發色沉著藍艷,以點狀筆觸仿宣德進口鈷料之暈散,極富層次感,紋飾緊貼胎骨,滿繪青花紋飾。主體紋飾為纏枝花卉紋,其布局疏密有致,活潑婉轉,毫無拘泥拖沓之感,小而細碎的卷草紋,襯托於花卉之間,其流轉間精到的筆觸與自然活潑的意蘊完美融合,配以柔和悅目的青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對於永宣青花藝術成就的欣賞與禮讚。
紋飾層次豐富,自上而下分繪祥雲紋、蓮花瓣紋、纏枝花卉、蕉葉紋,四層裝飾紋樣將梅瓶點綴得繁榮茂盛,彰顯宮廷富貴榮華。纏枝蓮花大小相錯,花朵盛開,花瓣飽滿層層疊疊,纏枝捲曲優雅,穿插於花卉之間,其細緻華麗的風格受到西方洛可可纖柔捲曲之風影響,枝蔓小而精巧,攀枝旋轉交錯,緊密繁複,細緻入微,頗見功力,動感強烈。釉汁瑩白細嫩,溫潤如玉,青花濃郁明快,翠妍欲滴,為乾隆青花御瓷少有之雋品。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工整端莊,字間距較大,典型的乾隆早期官款之式樣。
乾隆早期御窯廠燒制瓷器,為督陶官唐英任職所督理,故期間所燒瓷器在樣式、紋飾上接近雍正風格,無論紋飾繪製還是拉胚塑造,皆較乾隆晚期的嚴謹規整,無不精美,據《唐英督陶文檔》記載,乾隆「宣窯青花」在乾隆三年燒制頻繁,而「宣窯青花」燒制數量減少,至後期直稱「青花」,可見「宣窯青花」最為精美乃乾隆早期燒制,此品正是唐英在任御窯廠督陶官期間燒制的「宣窯青花」的典型精品之作,代表清中期青花瓷器最高水平。
來源:Joseph Desmarais 50年代舊藏
上海道明,2012年6月29日,Lot112
清檔:乾隆三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江西》記錄:「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宣窯青花梅瓶一件……傳旨:交與焼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焼造。」
lot3714
青花花卉開光福壽紋抱月瓶
尺寸:高24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800,000~~2,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本品器型尊貴高雅,附設如意綬帶雙耳,釉質瑩白潤澤,青花蒼翠欲滴。瓶身以拼接法製成,工藝複雜。瓶口自上而下分繪纏枝靈芝紋、如意紋、纏枝西番蓮紋、纏枝蓮紋、福壽紋、卷草紋共六層,主題紋飾福壽圖系繪在凸起的桃形開光內,更有壽上加壽之意。所繪壽桃碩果細葉,雍榮華貴,祥蝠相伴左右,構圖極為疏朗,突顯出福壽之意。設計獨到,別有新意。腹側繪纏枝靈芝紋條帶狀飾。整體紋飾為正面緊湊,畫工繁縟而不失嚴謹之態;側面簡潔,疏朗有致又獨具綽約之姿。底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結構規整,筆力遒勁。
此式扁壺為清宮御瓷之經典品類,始見於乾隆,止燒於道光,屬於清宮每年必備的大運琢器之一。道光朝內務府造辦處檔案原名為「仿宣窯青花福壽雙帶馬掛瓶」。乾隆朝每年燒造數量不過五對,嘉慶時期,每年清宮燒造「大運」琢器二百件,大約每年維持燒造四對,由於道光皇帝以儉德著稱,對御瓷燒制亦然,縮減經費和燒造數量,因此燒造規模比前朝至少減縮一半,僅需供用100件琢器,其中此式扁瓶每年只是維持兩對,後至道光二十五年,內務府再度裁減大運琢器的品類時被停止燒造。可見其存世數量較少,難得可貴。
來源:徐展棠舊藏
參閱:1.南京博物院《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220
2.《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頁210,圖186
lot3715
唐英制青花蒼龍教子詩文觀音瓶
尺寸:高38.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4,000,000~~6,000,000
拍品描述
說明:唐英為清代雍正、乾隆兩朝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其早年在宮廷內當差32年領內務府員外郎頭銜,雍正六年(1728)由怡親王推薦赴景德鎮輔佐年希堯督理陶務,經過三年與陶工同吃同住掌握了最為領先的制陶技術,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則是「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食住三年。」又因其在宮內多年管理內務府的工作經驗,甚是了解皇帝的喜好,所燒制瓷器深得皇帝讚賞。《景德鎮陶錄》贊曰:「所造俱精瑩純全。又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器皿則白壤,而埴體厚薄惟膩,廠窯至此,集大成矣。」唐英本人藝術修養極高,詩詞書畫無不精通,在戲曲上亦有造詣,故其燒制瓷器除了篩煉瓷土細膩、窯火掌握臻熟等手頭技術活成功把握之外,更注重陶瓷的繪畫。唐英將詩詞、書畫融入陶瓷,所繪製的圖文無不精美,在其上題寫詩詞,與清代詩畫同幅如出一撤,人文性十足,非普通瓷器所能比擬。
「蒼龍教子紋」乃唐英極為喜愛的紋飾,唐英喜好「龍紋」,在其著作《陶人心語》的卷五中就有《龍缸記》、《偶畫墨龍並綴小詩》、《題畫龍贈九峰僧》等,其繪製的龍紋具有水墨的特徵,蒼勁雄健,洶湧澎湃,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蘊含作者對真龍天子「如天地之大,萬物涵復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臨之內」的讚頌。唐英常將此紋飾繪製於瓷器之上,與本件拍品紋飾一致的僅見香港中文大學收藏的一件「墨彩雲龍紋筆筒」,而繪製在撇口瓶上的僅見本件拍品,乃唐英的精品之作,罕有如鳳毛麟角。本品撇口、長頸、豐肩、束腹、圈足微外撇。造型穩健大方,釉面平整肥厚,玻璃光感強,瓷胎細膩,造型規整嚴謹。外壁青花繪製蒼龍教子圖,發色青翠藍郁,畫中蒼龍翻騰於雲霧之間,俯首下探,口吐海水,與龍子四目相對,氣勢磅礴。其鬃髪橫批,雙睛怒張,身軀矯健有力,五爪鋒利無比,視之威風凜凜。整幅畫面極富動感,張弛有度,扣人心弦,風格凌厲恢弘,雖為瓷胎彩繪,卻有不輸水墨國畫之造詣,畫意直透瓷胎,酣暢淋漓,此等藝術水平為有清一代制瓷業所罕見。其畫借鑒南宋畫龍名家陳容之技法,以「一身三顯」描繪龍身四段及背鰭、龍爪等,工緻精細,毫芒畢現,再以墨彩烘染雲層,層次漸變,若有若無,如聚如散,體現出唐英深諳中國水墨繪畫技巧之運用,駕輕就熟地揮毫髮墨於細膩光滑的釉面上。
蒼龍教子紋的另一面,青花行書詩詞「指日喜雷震太空,甲鱗頭角動英雄;乘雲帶雨飛千里,吸霧呼風上九重。」鈐印「陶」、「鈞」,引首為「片月」長方章。詩詞取自唐英詩集,原文為「指日喜雷震太空,甲鱗頭角動英雄;乘雲帶雨飛千里,吸霧呼風上九重。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思波挑浪溶溶暖,一任遨遊四海中。」「陶」、「鈞」乃唐英的個人款,唐英字俊公,自號蝸寄老人、陶成居士,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陶之業,陶之人,以迄陶中所有之事」,常在瓷器上用「陶鑄」、「陶鈞」、「雋公」、「蝸寄居士」個人印章、「古柏堂」印章;「片月」則是閑章,在明末清初之際屢屢出現於文人寫意類瓷器上,這件瓷器上的「陶」、「鈞」即是唐英個人印章,即唐人本人燒制,而非「唐英風格」的瓷器,這件拍品的出現為研究唐英制瓷提供了實物資料,實屬難得。唐英制瓷將自我的勵志詩詞寫在瓷器上,用宋人的水墨意境繪製蒼龍教子圖紋,思想意境與瓷器結合,脫離匠氣,將瓷器燒制提升至人文情懷,藝術感染力傳芳百世。
來源:重要私人珍藏
展覽:御窯陶瓷國際論壇,2011年
lot3716
青花加粉彩福山壽海紋「敬」字款大盤
尺寸:直徑40.7cm
創作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敬」字內方框楷書款
說明:本品造型飽滿,胎質細膩潔白,釉色滋潤透亮,撇口,淺弧腹,圈足。胎體輕薄,胎質潔白、細膩,扣之聲音清脆悅耳。盤心繪製礬紅五隻蝙蝠一致面向盤心的描金篆體團「壽」字,蝙蝠展翅向心,即通常所說的「五福(蝠)捧壽」,寓意多福多壽、祝福長壽之意,故名,也有福運拱壽,吉祥祝福之意。這種圖案在清朝官窯瓷器上廣泛使用。盤內口緣、外壁施以青花繪萬字錦地紋,礬紅彩繪蝙蝠,團「壽」,寓意萬福萬壽。下腹部以洋彩飾江崖海浪,四珍紋,圈足以青花繪飾回紋裝飾。在故宮舊藏的官窯瓷器中極少見到類似題材,可見此件工藝品奢華,等級之尊貴。底心外圓內方形制內以青花書寫「敬」字楷書款,字體古樸蒼健。綜觀整件藝術品,設計巧妙,在有限的空間內嚴格遵循禮制,象徵王權、隱喻吉祥,盤心以五福捧壽的傳統圖案象徵吉祥長壽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外壁在青花繪萬字錦地紋之上繪蝙蝠,團壽圖案,示意萬福萬壽與內心珠聯璧合。
此盤盤底以青花繪天圓地方圖案,中間落楷書「敬」字款,符合漢族陰陽學說思想,頗有「敬」天地之意,符合封建禮教「敬天地,禮神明」的思想,能寫此款必定為統治階層所屬,因為在清代,能敬天地的唯有「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最高統治者。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lot3717
寶石藍釉天球瓶
尺寸:高54.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800,000~~2,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天球瓶為是明初是受西亞銅瓶造型啟發而燒造的瓷器,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御窯廠,以青花為多見,以海水龍紋為貴,是明清兩朝宮廷最為名貴的陳設用瓷。
雍干之際,清朝皇室對永宣窯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風盛行,御窯廠承命竭力摹制,所出之品幾類古物,後期乾隆早期最甚。其中天球瓶作為經典的永宣器類得到廣泛的摹制和創新,除了永宣所具的品種以外,還新添許多的門類 例如粉彩、鬥彩,達到"師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而雍正御窯廠對宣德霽藍釉的摹仿曾有明確記載,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記錄五十七種釉色當中就有"仿宣窯霽青,色澤濃紅,有橘皮、棕眼"。
乾隆時期對天球瓶的摹制,延續燒制雍正時期的品種,存世實物較多,文獻上亦見多處檔案記載,如《造辦處各活記清文件》記錄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燒制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便是「宣窯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窯放大青龍天球瓶一件」,前者沒有指明為何種品類,會否有霽藍釉不得而知,如果有亦是情理之中,而後者則是宣德青花龍紋天球瓶,目前尚見到傳世的乾隆摹製品與之對應。檔案中明確記載為霽藍釉天球瓶則是乾隆十三年,見《乾隆十三年造辦處各活記清檔》之【記事錄】:
十一月二十八日:司庫白世秀、達子,七品首領薩木哈將唐英燒造得上色呈樣尊、瓶、罐等共一百二十七件,上色呈樣盤、碗、盅、碟等共二百二十四件,上色呈樣桶裝尊、瓶、罐等共四百六十七件,上色呈樣桶裝盤、碗、盅、碟等共四千七百三十八件,交總管劉滄州呈覧。奉旨:將冬青馬掛瓶一對,霽青天球尊一對,雙象耳四季菊花瓶一對留下,其餘俱交司房。欽此。
乾隆皇帝從四千件瓷器中遴選出三件留下供陳設之用,這三件瓷器一定有自身獨特的吸引力。其中「冬青馬掛瓶」、「雙象耳四季菊花瓶」均可與當今存世實物印證,馬掛瓶是清宮對永宣雙耳扁瓶的舊稱,此處「冬青馬掛瓶」就可與香港蘇富比1981年春拍第806號「清乾隆 豆青釉刻龍紋雙耳扁壺」對應,(見《蘇富比香港二十周年》頁225,圖313),而「雙象耳四季菊花瓶」正是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所藏的「清乾隆 青磁粉彩山水紋象耳壺」,(《世界陶瓷全集》之第十五卷,第180頁,圖222),另一件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清乾隆 豆青釉地開光粉彩山水紋海棠式瓶」,四面開光繪山水題詩,詩文點明四季時序。(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 頁160、161,圖105)此兩式瓷器為目前公認為價值不菲的珍品,然在當年乾隆皇帝心目當中,霽藍釉天球瓶卻毫不遜色於前二者,都是他的鐘愛之物,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唐英恭造的霽青天球尊懷有特殊的滿意,欣賞其造型敦實端莊之美,感受其釉色之古樸靜穆。正是對霽藍釉天球瓶的珍愛,乾隆一朝所出數量較雍正時期略多,然而能夠完整流傳於世的卻極為有限,本品正是屈指可數的一個。
本品造型古雅端莊,線條優美圓潤,器內與底部均施白釉。通體施飾霽藍釉,勻凈明亮,蒼妍奪目,一如宣窯之寶石藍,其出色之妍麗獨步有清一代,為乾隆同類御瓷之冠。其高達62厘米,恢宏大氣,非常罕見,目前所知的其它乾隆霽藍釉天球瓶遠低於此高度,為乾隆御窯天球瓶最大之尺寸,與之相同者唯見南京博物院藏品「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紋天球瓶」(見《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編,頁232)和中國文物保護中心藏「乾隆款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見《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元明清釉下彩》頁400,圖126),
其底足旋修極為工整,胎骨細白瑩潤,底款為青花六字三行篆書,為乾隆早期的寫法,正是唐英榷陶時期的出品,以其超佚脫俗的品格而論或許正是乾隆皇帝當年垂愛的那對祭藍釉天球瓶之一。
來源:紐約佳士得,1992年12月3號,Lot310
lot3718
唐英粉彩山水人物紋螭龍耳洗口尊
尺寸:高27.2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4,000,000~~5,0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此瓶洗口,束頸,螭龍耳、肩部折沿,弧腹,圈足,底部施綠松石釉,礬紅書寫「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外壁敷彩豐富,器內施綠松石釉;器身頸部與圈足黑地粉彩繪製纏枝西洋花卉紋、如意雲頭紋,肩部邊緣、近足邊緣各飾一周卷草菊花紋,橘紅色的菊花之間,穿插細小捲曲嫩綠之卷草葉,設色清新,引出主紋飾一派春意;腹部通景繪山水人物,遒虯古松之下,江水兩岸,山石嶙峋,小橋流水,水波粼粼,漁夫撐船,山俊水秀,綠水青山,嫩芽山花,乃江南小景,春意盎然。此尊造型取法上古銅器為形化裁而成,為乾隆御窯頂級琢器典範。山水樓閣是乾隆御瓷稀有的裝飾題材,僅僅集中在乾隆早期唐英榷陶期間所造高端御瓷中。
雍干兩朝制瓷名家唐英,不僅是位燒瓷專家,還是位畫家,《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管理造辦處大臣怡親王、庄親王,管理官員郎中保德、李常,員外郎海望,司庫常保,畫樣唐英。雍正三年(公元一七二五年),據圓明園來帖,「奉旨畫的款式甚好,爾仍唐英畫美人,其衣紋照先畫的衣紋樣畫。」良好的繪畫功底為唐英日後燒制推陳出新的瓷器,打下了必要基礎。唐英創燒的瓷器,無不精美,最關鍵之處在於其將詩書畫燒制在瓷器上,乾隆年間畫瓷精美與唐英緊密相關。督陶的成就也和唐英的個人素養相關。他將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在陶瓷品類的創新上,後來成書的《景德鎮陶錄》、《古銅瓷器考》等著作中,都大為讚歎:「廠窯至此,集大成矣」,稱自唐英督陶創「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的盛況。
此件拍品為《御窯陶瓷國際論壇》中展出的唐英瓷器的展品之一,由文物專家、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呂成龍等參與論壇。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呂成龍對此作品給予了極高評價,並表示這件作品為非常罕見的乾隆時期官窯,造型、紋飾非常特別,尤其是頸部、底部的黑地粉彩花卉紋,通常大部分官窯器裝飾會採用黃地、綠地、胭脂紅地等,採用黑地裝飾的多為祭祀用瓷器,但此作品落了紅彩「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與傳統祭祀瓷器大多採用的黑色底款又有很大區別,因此極有可能是受皇家特俗用途需求,特別定製的瓷器。另一重要的特別之處,在於本件作品通景繪製的山水紋飾使用的是琺琅料彩繪製而成,敷色薄而發色明麗,在花果、人物衣服處加粉,即為琺琅料彩與粉彩雙用的方式。造型特別,材料名貴,紋飾精彩這三者是本件拍品的特別之處,且其器型為「大器小作」之品,意思為該造型器物一般用於大件規格瓷器的造型設計,但此作品規格卻如把玩件般精巧別緻且又端莊大氣。
琺琅料彩源自名貴西方琺琅料,因清康熙皇帝極為喜愛西洋銅胎畫琺琅器皿,於是下令宮廷內燒制琺琅彩瓷器,最初琺琅料依賴進口,價格昂貴,非名貴之品不使用琺琅料,因料價高均為小件器皿。後康熙晚期雍正早期宮廷內自發研究成功琺琅料,降低琺琅彩的成本,但仍舊為名貴材料,亦只燒制小件器皿,所成品無不精良。乾隆時期,朝廷喜好奢侈富貴風格,御窯廠中的唐英為迎合乾隆皇帝趣味,燒制各式瓷器,正如本品,在如此之規格尺寸的尊上通景用琺琅料繪製山水紋飾,其造價十分昂貴,應為大件器皿中唯一所見用琺琅料彩繪製的瓷器。本品正是唐英在職期間為乾隆皇帝定製燒制的瓷器,造型獨特,存世稀有,獨一無二。
展覽:《御窯陶瓷國際論壇》參展作品之一,2011年10月
lot3719
胭脂紅地粉彩百子圖太白尊
尺寸:高34.5cm
創作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3,500,000~~4,500,000
拍品描述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說明:瓶為直口,短頸,肩部圓潤,腹部直足逐內斂,倭圈足,內壁、底部施綠松石釉,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渾圓肥碩,敦實厚重,穩重端莊。紋飾繪製精巧華麗,迤邐錦繡,口沿青花飾回字紋一周,頸及肩、下腹及足部桃紅地上粉彩繪製纏枝西番蓮紋,並以如意雲頭紋與腹部主題紋飾隔開。腹部留出主紋飾帶,粉彩通景繪嬰戲圖,白釉為地,粉彩繪製嬰戲圖,層疊遠山至下,參天古松,疏朗的芭蕉以及碩果滿枝的桃樹散布其間,庭院樹木之中,嬰兒嬉戲;遠山近景,層次分明,閣樓走廊,門窗房梁,無不細緻刻畫,雖為瓷畫確不輸於紙本佳作,繪製藝術水準極高,乃乾隆彩瓷頂尖水準。童子敲鑼打鼓吹喇叭、燃放爆竹、嬉戲木馬玩具,三兩擁簇,熱鬧異常,所繪童子神態衣飾各異,眉目生動傳神。整體布局層次豐富,疏密得宜。色彩濃淡深淺變化雅緻,童子刻畫惟妙惟肖。
通景繪製百子圖、山水紋流行於乾隆、嘉慶早年,為唐英在御窯廠任職時所創燒,唐英在乾隆二十一年辭職後,鮮見其身影,本品即為乾隆朝精品制瓷。此二圖當有粉本,按照造辦處制瓷的流程,往往先由畫畫處繪飾圖樣上呈皇帝同意方可製作,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當時宮中兩位擅畫人物的畫師—冷枚和金廷標,故乾隆時期御瓷紋飾中仕女、嬰戲題材的粉本早期來源於冷枚,中期以後則是仿自金廷標。此二圖風格流露明顯,個人特徵鮮明,當出冷枚之畫本。此瓶融合中西技法於一身,堪稱殊珍,彰顯出乾隆時期宮廷工藝品的鮮明之處,昭示著乾隆皇帝博採諸家之長、兼收東西之妙的寬大胸懷。
來源:柏煊書齋珍藏
推薦閱讀:
※「網」結,中國結
※【嘉德四季49期】「玉器 工藝品」專場擷珍
※俄羅斯用五針松木片製作的工藝品
※最新!2017北京中漢春拍——瓷器工藝品(上)
※貝殼工藝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