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7音樂與智能

音樂與智能

一個20個月大的幼兒,在翻閱一本圖畫書時發現,畫中的奶奶都戴眼鏡,便抬頭看看屋裡的三位老人,只有奶奶沒戴眼鏡,她就自己跑到到奶奶房間,把眼鏡取來讓奶奶戴上。這個不會說話的孩子,已經能夠進行形象思維了,形象思維是人類最先發展的思維能力,它的發展,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基礎。

美國現代神經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斯佩里經過多年研究探明了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兩部分,左腦為「語言腦」,主管抽象思維,擅長語言、邏輯推理、計算等機能;右腦為「音樂腦」,主管形象思維,具有音樂、圖象、色彩及辨別空間位置等機能。右腦對複雜關係的處理能力遠勝於左腦。

然而人類長期以來只注意左腦的運用與開發,而忽視了右腦這塊未被充分開墾的處女地。據統計,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多是右腦發達型的人。人的聰慧在於左、右兩腦的合理利用與協調發展。生理學研究還表明,常常被人們忽視開發和利用的右腦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因此,世界上許多科學家提出「向右轉」的問題,以使大腦左右兩半球的機能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

科學家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中小學裡,凡是音樂學得好的學生,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比較強,其它學科的成績也都優秀。為什麼學音樂的孩子特別聰明呢?

我國漢代學者董仲舒曾說:「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春秋繁露》),正如俗話所說「一心不能二用」。這話有一定的道理,而從事音樂活動卻可以超越這一規律。當孩子們彈鋼琴時兩眼同時看兩行樂譜,大腦要指揮雙手10個指頭,靈敏地把樂譜中不同聲部中不同高低、長短的音符協調而又富於情感地演奏出來,兩耳要靈敏地辨別奏出的音響是否準確,雙腳要控制好踏板,大腦要在「音樂的瞬間」,發出許多指令,正是「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手勤腳快,心馳神往」。彈一首鋼琴曲好比打一場仗那樣,彈琴者是指揮官,大腦是司令部,指揮視覺,聽覺、觸覺「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

說起司令部——人的大腦重量約為1.5公斤,體積1000立方厘米左右,卻包含了100億個神經細胞。大型電子計算機雖是龐然大物,也只有幾十萬個電子元件和上百萬個記憶元件。因此,人腦的部件比大型計算機多10000倍!而且,每個神經細胞,又與大約1000個其它神經細胞相聯繫,其複雜程度相當於數以萬計的計算機聯結在一起。大腦神經細胞每天能記錄8600萬條信息。屬於文字、邏輯、數學等學習信息多進入左腦,而音樂學習的信息進入右腦,並在右腦中形成新的神經信息網路。音樂信息包括空間、時間、音響、相位、各種感性思維、靈感、意向、幻想等。它們混為一體,活化大腦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產生的神經脈衝通過數以萬億的突觸與左右兩半腦之間互通信息的20億根神經纖維展開高速的信息交流,共同完成思維活動。無論是欣賞音樂還是演奏音樂,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是結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維(前後、左右、上下、內外)和靈感思維互相交叉疊置在一起的。這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而現代科學正需要這種「全景」式的多路思維和動態思維。現代科學家估計,一般人只運用了人腦10%的能力,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只運用了30%的大腦能力,大腦潛力是驚人的。

法國文學家雨果有這樣的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醫學心理學專家認為,人的幼兒時期,特別是學齡前的兩三年,是人類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求知慾和吸收力的高峰階段,如果開始學習鋼琴,將會對人們的智力啟蒙、身心健康、性格發展產生相當大的效益。4歲以前人的神經系統與腦的發育,可發展到成人的50%,8歲前發展到80%,17歲左右達到100%。顯而易見,對幼兒智力開發越早,成效也越大。

一個能堅持學琴的孩子,學會的不僅僅是鋼琴的彈奏,更主要的是通過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在智能(觀察力、聽覺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及統覺協調能力)和心能(即心理品質:意志力、承受力以及性格和氣質)方面得到綜合的、強有力的開發,品格也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養。在21世紀高科技時代,音樂對兒童智能開發具有戰略意義。


推薦閱讀:

【哲理圖文】風景如畫 音樂醉人 道理透徹
李志和汪峰關係怎麼樣?
初級教程第十二節課,學會給自己的琴調音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