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商業王國的財富地理4
做大,滙豐、和黃與資本遊戲
回溯李嘉誠的財富傳奇,沈弼是另一個被廣泛忽視的關鍵人物。1927年生於蘇格蘭的沈弼,只比李嘉誠大一歲,曾經在印度、中亞和利比亞等地服過兵役,1948年退役後加入滙豐銀行,先後在日本、新加坡的分行任職。1977年,他成為香港滙豐銀行的董事局主席,直到1986年退休,在這10年間,沈弼帶領滙豐銀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他本人也成為香港歷史上最有名的銀行大班之一。
在香港,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控制香港的不是政府,而是馬會和滙豐銀行。」大家都明白,誰攀上了滙豐銀行,就意味著誰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因為它擁有香港超過50%的存款。《中國熱》一書的作者史塔威爾直接把滙豐銀行稱為「香港資金分配的最高仲裁者」。在香港的商界,人們甚至不用稱呼它的全名,只要一提到「銀行」兩個字,無疑就是指滙豐。
前述接近李嘉誠的第一代華人企業家告訴本刊記者,其實,早在經營工廠的時候,李嘉誠就結識了沈弼,只是,當時他的生意還不大,兩人的合作屬於小打小鬧。不過,從私人感情上,李嘉誠卻與沈弼建立了可靠而緊密的關係。
李嘉誠的太太庄月明對他最大的支持之一,就是幫助他結交了關鍵的商業夥伴,這個關鍵「夥伴」就是沈弼。接近李家的知情人向本刊記者回憶,當時李嘉誠的英語水平不好,庄月明就當起了他和沈弼的翻譯,而且,庄月明大家閨秀的氣質和溫文爾雅的交往方式,為李嘉誠在沈弼面前贏得了好印象。
「更關鍵的是,李嘉誠和庄月明非常懂得怎麼跟沈弼交朋友。」這位老資格的企業家不願意向我們透露更多的細節,不過他還是進一步解釋了沈弼這個人獨特的性格:「他是蘇格蘭人,小氣、貪財、固執、寡言,朋友不多,與他交往很難,話說重了容易得罪他,說輕了他又覺得你在拍馬屁沒誠意,只能實事求是,再加一點小幽默。」採訪中,這位知情人士再三強調,李嘉誠的成功,除了勤奮和講誠信外,這才是最關鍵的。「多年來,他有一幫忠心耿耿的商業夥伴,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上,建立一段長期而穩固的友誼,太難,但他做到了。」
合作開發華人行大廈,只是小試牛刀。把地產業務成功打入中環後,李嘉誠意識到,如果僅僅在這個彈丸之地與老牌的置地集團短兵相接,並沒有勝利的把握,他開始把目光瞄向資本市場上那些老態龍鐘的英資巨頭,因為他們擁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龐大土地資源。
最先成為目標的是怡和洋行控股的九龍倉。其實,它是置地集團的姊妹公司,都由保羅·遮打一手創辦,後來與置地集團共同成為怡和系的兩隻拳頭。九龍倉並不是單純的一個碼頭倉庫,而是當時香港最大的貨運港,包括深水碼頭、露天貨場和貨運倉庫,擁有尖沙咀、新界和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現在尖沙咀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大陸遊客最青睞的海港城,還有讓無數女人流連忘返的連卡佛,都是九龍倉旗下產業。
李嘉誠瞄準九龍倉,並不是為了它的碼頭業務,而是他發現,如果說置地是中環的大地主,那麼九龍倉就是與之隔海相望的尖沙咀地區的大地主。隨著香港火車總站東遷,九龍倉把它的港口貨運業務轉移到了葵涌,騰出來的大片地皮用於開發商業大廈。可是,由於它奉行「只租不售」的模式,導致資金鏈頻頻告急。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在資本市場駕輕就熟的李嘉誠,悄無聲息地不斷增持九龍倉股票,一度擁有了20%的股份,甚至已經成為九龍倉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
李嘉誠的財富傳奇開始進入最精彩也是最扣人心弦的時刻。這段歷史在香港商界被傳得神乎其神,大致的情節如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意識到被收購風險的九龍倉找到滙豐銀行的沈弼求助。怡和畢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洋行,沈弼答應幫忙,親自出面斡旋,勸李嘉誠放棄收購九龍倉。出人意料的,李嘉誠答應了,人們推測他是為了給沈弼一個面子,當然,他更清楚,沈弼遲早會給他更大的回報。李嘉誠找到「船王」包玉剛,很簡單,他把十幾塊錢購進的1000萬股九龍倉股票,以30元的價格賣給包玉剛,正準備收縮海上運輸業務而登陸的包玉剛如獲至寶,加上他原來已經持有的九龍倉股票,1978年9月5日,包玉剛正式宣布其本人及家族已經購入九龍倉20%左右的股票,九龍倉董事局不得不吸納他及其女婿吳光正進入董事局。
李嘉誠一舉三得,不僅從中賺了幾千萬差價,更給足了沈弼面子,也幫助了包玉剛。只是,後來有香港媒體就此採訪李嘉誠,他並沒有承認當初想吃掉九龍倉的野心,而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道,買進九龍倉股票只是想做長線投資,沒想到後來股價漲得厲害,超出了原有預期,只好放棄。
沈弼的回報很快就來了,這次「中槍」的則是和記黃埔——僅次於怡和的香港第二大英資財團。
和記黃埔集團包括兩大板塊,一是和記洋行,早年從事棉花和茶葉貿易,後來涉足香港的零售業,擁有香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百佳超市和遍布全球的美容保健品牌屈臣氏;另一個是黃埔船塢公司,當時亞洲最大的船塢之一,基地就位於現在的紅墈一帶,它壟斷了華南和香港地區的修造船業,「二戰」時還曾經為諸多大型軍艦提供修理服務。與九龍倉一樣,和黃也看到了地產開發的前景,它關閉了紅墈的碼頭船塢,把修船業務轉往青衣島,並將倉庫碼頭轉往葵涌,騰出的地皮用於開發住宅項目。可是,在1973年香港股災和隨之而來的世界石油危機雙重打擊下,和黃陷入財務危機,1975年,滙豐銀行向其注資1.5億港元,條件是和黃轉讓近1/3的股權,由此,滙豐成為和黃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前述接近李嘉誠的華人企業家向本刊記者回憶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滙豐控股(行情,資訊,評論)和黃後,聘請了一位澳大利亞人任總經理來打理公司業務,這位總經理很能幹,只用了短短兩三年就讓負債纍纍的和黃扭虧為盈,並且開始有能力償還滙豐的利息。可是,這位總經理生性高傲,在一次股東大會上,他甚至放出大話,說是自己帶領的和黃幫助滙豐發了財。「想像一下,幾年前滙豐注資可是雪中送炭的角色,大股東怎麼能受得了打工者這樣的語氣,更何況還是小氣愛記仇的沈弼。」
很快,沈弼就炒了那位澳大利亞人的魷魚,並且決定賣掉和黃,「畢竟,他是辦銀行的,收利息才是關鍵,一個獵物培養完就要轉向下一個獵物」。上述華人企業家告訴本刊記者,沈弼主動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李嘉誠,明確告訴他:「我最信任你,給你吧。」
就這樣,1979年9月25日夜,九龍倉一戰過去剛剛一年,在華人行21樓的長實總部會議室,李嘉誠正式宣布——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滙豐銀行手中持有的22.4%的和黃股權,共計9000萬普通股。而且,沈弼答應,李嘉誠只需要先支付20%的現金,不過1億多港元,餘下的可以分期支付。此後一年多,李嘉誠陸續增持和黃股票,直到1981年1月1日,他個人和長江實業共擁有和黃39.6%的股權,李嘉誠上任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
1985年,紅磡的黃埔船塢徹底關閉後,李嘉誠在船塢騰出來的土地上,開發了當時香港最大的一個私人屋苑——黃埔花園。這個龐大的住宅區,由88座高16層的住宅組成,共有10287個住宅單位,其中的2000多個單位,可以直接觀賞到美麗的維多利亞海景。直到今天,二手房的平均售價還高達每平方尺8萬港元左右。就在今年3月,黃埔花園一間面積935平方英尺(摺合103平方米)的高層海景房,還賣出了1035萬港元。
不論從什麼角度看,收購和記黃埔,都算得上是李嘉誠財富故事中最成功、最關鍵的一步。相比單一業務的九龍倉,和記黃埔是一家獨立的英資財團,旗下業務更加多元。直到今天,和黃旗下的業務都要比長江實業更複雜、更龐大,涵蓋了地產、港口、零售、能源、電訊等李氏王國中最核心的財富,成為香港交易所(行情,資訊,評論)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熟悉香港資本市場的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分析,收購和黃後,李嘉誠的資本遊戲便可以更遊刃有餘,他讓賴以發家的長江實業專註地產業務,而用和記黃埔主攻多元化經營,在世界各地開疆闢土。
沈弼最大的愛好是收藏手錶,史塔威爾在他的新書《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中,直言沈弼是滙豐歷史上最浮誇、最具爭議的主席。「按照滙豐銀行的標準,他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人,而且許多人說,他是一個貪婪無比的傢伙。」除了價值數千萬元的手錶藏品外,後人評價沈弼好大喜功,因為他在任期間,花了52億港元建設滙豐銀行總部大廈,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昂貴的大樓。
這座造型繁複猶如鋼鐵俠的大樓,就位於長江集團中心的西側,也是「幻彩詠香江」的「演員」之一。一般人會誤以為擺放石獅子的入口是正門,實際上,面向長江集團中心的入口才是。大廈從1981年動工,斷斷續續到1986年才正式啟用,耗費了3萬噸鋼和4500噸鋁。而在建設期間,沈弼乾脆把滙豐的辦公室搬到了當時長江集團總部所在的華人行,與李嘉誠樓上樓下。
將和記黃埔以如此低廉而隨意的方式賣給李嘉誠,也成為沈弼離職後被人議論最多的一點。李嘉誠回報他的直接方式,是多年來把公司的銀行業務全部交給滙豐打理。1986年,沈弼卸任,獲封爵士,回到英國過起貴族生活。史塔威爾記述,臨行前的告別晚宴在當時還屬於李嘉誠的希爾頓酒店舉行,當著眾多貴客的面,李嘉誠送給沈弼告別大禮——一座新滙豐銀行總部大廈的純金複製品,高約1米。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推薦閱讀:
※李嘉誠又拋售釋放了什麼信號?開發商再繼續這種方式很危險
※李嘉誠出售402億港幣優質資產,投資了新能源汽車
※李嘉誠先生的10句名言,句句都是真話,實話,有用的話
※李嘉誠告誡子孫: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慈的獅子」
※別了,李嘉誠,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