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孔子像
2011高考作文素材:眾說紛紜孔子像
【小引】
一座高達9.5米的孔子像在天安門以東的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正式亮相,孔子成為繼毛澤東、孫中山之後第三位進駐天安門廣場的歷史人物。塑像的落成引起了普遍關注,有人認為此舉不倫不類,因為孔子在中國歷史上只是儒家思想的一個符號,並不能代表中國所有的思想和文化。也有人認為孔子入駐天安門廣場可以理解,因為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名片,在國際社會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同學們,你對此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觀點碰撞】
●支持的聲音
◎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是我國流傳幾千年的寶貴的民族傳統文化,儒家文化中的許多內容對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指導價值。天安門前塑孔子像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孔子像的落成會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儒家歷史文化的記憶,一些崇洋媚外的年青人的思想更應該接受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洗禮。就像世界各國正在不斷落成的一座座「孔子學院」一樣,孔子像的落成,也在向人們展示著儒家文化的文化地位和文化意義,提高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立孔子塑像能找迴文化自信
中華網網友「wwm65」認為,2000多年前的孔子沒有標榜「民族、民生、民主、自由、平等」,但在他的言行中,到處都閃爍著這些思想的光芒!「立起孔子像,並不是要復古,那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想、也不可能做的事,而是要重新拾起中國人失落已久的自信和自豪!」
網易網友「帝國良民」認為,這座雕像的落成,反映了一種自身古老文化和思想的回歸,何況孔子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在目前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中,仍然有其現實的道德意義,或許中國人能從這些傳統文化圖騰里找到或感悟到一些道德回歸感。
●反對的聲音
◎孔子思想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天涯網友「冷靜的心」認為,把一個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塑像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成為「聖地」一景,顯然不妥,也與我們所推崇和信仰的現代文明和共產主義思想格格不入。
新浪網友「天生一貓長醉眠」認為,將孔子塑像立於北京國博前,是一種諷刺。「2000多年來,孔子被立起、推倒,再立再推,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同股市的上下折騰。物極必反,不知哪天,這青銅又回到了爐中,物質沒有滅,只是糟蹋了百姓的勞動和納稅人的錢!」
●外國媒體的聲音
◎天安門豎立孔子像,世界各國一致叫好
英國《獨立報》:「孔子雕像的豎立,標誌著中國人對孔子的一次重要反思」,「標誌著這位學者、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在中國的高調復興。」
加拿大《環球郵報》:「孔子思想在中國復興,是因為當今中國社會有不少問題需要解答,人們越來越呼喚社會責任感。」
美國媒體:「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人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變化,孔子對道德的強調,也就很容易引起共鳴。」
還有外媒認為,孔子思想復興有擴大中國國際影響力的背景。《環球郵報》報道稱,為了在全球範圍內增強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力,在過去6年里,已經有多達320個孔子學院在96個國家建立起來,僅在加拿大就有9個。
◎日本媒體大讚孔子像笑傲天安門廣場
日本媒體報道:把孔子請到天安門廣場,是為了全球的和諧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孔子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個與「革命」毫無關係的人物,這是中國政治的主流話語從革命話語中解脫的一個標誌,顯然,這一解讀並非過度詮釋。孔子進入天安門,象徵著中國正在徹底地走向「國家、民族」的認同。
日本經濟新聞社:漢代已有人稱孔子為「素王」,意思是說孔子有王者之德,無王者之位。換言之,「素王」就是思想文化領域的無冕之王。清代統治者封給他一個稱號:「大成至聖文宣王」,大概是2000多年中讀書人的最高頭銜。今天孔子走進天安門是理所當然的。
●筆者的看法
在天安門廣場上立孔子像,固然有政治宣傳的意味在內,但實在不宜過多地泛政治化思考,畢竟孔子為人欽羨的不是他的政治成就,而是他的學術價值。
他安貧樂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他直道而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都是他做人的準則。
以上才是我們瞻仰緬懷孔子時最應該關注和思考的東西吧。
立一個並不需要耗費太多錢財的孔子像,如果能喚起人們對古老傳統美德的溫馨追憶,也算是功德一件。
【孔子從未走遠】
實際上,已經去世了2000多年的孔夫子從未真正地「離開過」。無論是被他同時代思想家們貶損,還是後來因政治需要被聖化、被醜化,甚至被打倒,孔子的儒家思想始終深深作用於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層面,呈現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早在100多年以前,當孔子在「西學東漸」中飽受抨擊和非議時,梁啟超就說,「吾國民二千年來所以能摶控為一體,而維持於不敝,實賴孔子為無形之樞軸。」
當然,孔子學說里的忠君思想、貶農之說,的確不合時宜,可是作為一門學說,一家之言,不能因其存在瑕疵而放棄對其整體價值的尊重。正如尼采,不能因為曾被納粹利用就否定其偉大,試想,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闖將們(魯迅、丁玲等),哪一位不是尼氏之說的擁躉呢?尊重無須拔高,無須像封建帝王一樣,為他加官進爵;學說無須膜拜,不需要在各地建孔廟,搞大規模祭拜,只要把孔老夫子放在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思想家的地位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足夠了。
因此,站立在長安街邊、天安門廣場旁的孔子像,無論是高一米還是高九米,均與尊重有關,與形式無關。
【理性聲音】
孔子像在問我們如何面對未來
孔子曾經被聖化,也曾被妖魔化。從當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到今天孔子塑像被樹立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大門前,這是中華民族反省自身文化,尋求振興發展之路的過程。「打倒」不容易,「重樹」也不容易。
在當今部分同胞心目中,孔子似已成了「保守」「腐朽」的象徵,但放在2500年前去看,孔子可是個思想前衛者。如何對待他人的生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孔子正是推動中華文明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的思想家。春秋戰國是沒有誰覺得殉葬制度殘忍的時代,群雄爭霸,列國諸侯為了日益膨脹的私慾發動戰爭,塗炭生靈,而孔子竟然向統治者提出了「仁」的要求。仁者愛人也。
他也主張「忠」,但不主張「愚忠」,提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為中國文人風骨作了奠基。他的後繼者孟子甚至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口號。
但孔子是個「和平主義」的社會改革思想家,他的改革思想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他的學說沒有空泛的說教,都是貼近人心、人性的大白話,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不就是協調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嗎?「孝」正是孔子推行其「仁愛」主張的著手點。一個人連對自己最有恩情的父母都不愛,還會愛別人嗎?
孔子的超前思想直到奴隸社會結束後才成為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正是由於孔子思想的超前性,使得中華民族在隨後的千年歷史長河中,無論在文化、政治還是經濟上,都屹立於人類文明的前沿。
但在長期的封建社會歷史中,統治階級總是實用主義地利用孔子,不斷抽離孔子的精神實質,使之成為教條,桎梏人們的思想。尤其滿清皇朝,在西方世界正隨著文藝復興而迅猛發展的時候,它卻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扼制科學,進一步將孔子思想演變為八股應試取仕的文字遊戲以及壓抑人性的枷鎖。最終,中國落後挨打了,孔子成了封建腐朽勢力的替罪羊。
正如孔子號稱復辟周禮實質是主張仁政,「五四」新文化運動要打倒「孔家店」的目的也不是針對孔子,而是另有所指。
今天,孔子像出現在天安門廣場這樣一個具有非凡意義的地方,一個超前的思想家讓中華民族輝煌了2000年,我們應如何面向未來,重振中華文明的輝煌呢?
【拓展】
◎孔子與奧運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淋漓盡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有識之士指出,它的主線是「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的儒學精髓。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體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此在五大洲進一步傳播,「孔子熱」「儒學熱」更加「薪助火傳」。
◎孔子學院
孔子的學說傳到西方,是從400多年前義大利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的。而今,孔子學說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國孔子學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實踐。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已有近320家孔子學院遍布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及歐洲最多),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國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學院這一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新生事物被美國《紐約時報》和《時代周刊》、英國《經濟學家》、法國《世界報》等媒體評論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好最妙的一個出口產品,是中國實施和平外交戰略,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措施。」相信在世界各國的積极參与下,在嚴格的規章制度保障下,孔子學院一定會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在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促進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過程中發揮獨特作用。
◎溫總理鼓勵海外孔子學院教師,繼續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在世界上贏得尊嚴,除了有發達的經濟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較高的文明素質和道德力量。」
孔子像的落成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們已經從正面承認了在民族信仰上出現了問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又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徹底地推翻了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大革命中又提出「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口號。凡是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東西沒有分別地被破除掉。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又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經濟建設佔據了生活的主導。在這樣一個歷史軌跡中,我們以前無不為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叫好,也無不為文化大革命痛恨嫉首。然而在這些重大的事件裡面我們漸漸地失去了一和種很重要的東西,中華民族最賴以存在的自己的文化。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文化建設被提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人們已經認識到在我們國家的建設中只有經濟建設是行不通的,在整個社會建設過程中人們不得不承認在人的信仰上出現了問題。當今社會的「信仰危機」不僅存在於百姓群體之中,存在於青少年群體之中,它也存在於領導幹部之中。正是在理想信仰出了問題,才會產生一批又一批的腐敗分子。的確,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仰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為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從中央到地方的「三講」?第一講就是「講政治」,也就是理想信念問題。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共產主義思想對於解決群眾的、青少年的信仰問題又有多大的作用,共產主義作為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共產黨中又有多少堅定的信仰者。共產主義這一核心價值體系是不應該有中國的具體的物質載體。
我們的文化在傳承中除了上述重大歷史事件外還受到了哪些衝擊:
拜金主義的衝擊
時至今日,當年意識形態一統的大眾信仰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沖刷得分崩離析,全民拜金時代不可抗拒地到來。在變幻著各種價值觀念和時代風尚的天空下,明亮的眼睛開始迷濛,信仰開始喪失,心靈無所適從。這個時代,大眾缺少核心價值觀,缺少歷史責任感,缺少民族情緒感和普世人文關懷的世界觀。惡俗的拜金主義充斥每一顆自私的頭腦。笑貧不笑娼,已經成為有些人甚至有些地區發展的一各邏輯。當和學生談起你將來的理想,他們的眼神是那麼的迷濛,一般是草草地回答,將來考上一個賺錢多的專業就可以了。我不想做農民,因為農民地位低。我想騎自行車,低碳只是口號。我不想做馬路歌手,因為我受不了別的人的白眼。而這確實在西方世界裡都可以存在,驕傲地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夢想當中。我將來要開一農場,我將來要把自行車騎到青藏高原,我將來要捧著吉他週遊世界,這只是美國人才可能有的夢想。有一天我和兒子說起將來考大學的時候考什麼專業。我說,你考金融吧,收入高;你學核技術也行,也入也一定不錯。我羅列了一大批專業,我兒子冷冷地回到,我只考汽車工程專業,我喜歡。我很高興,我兒子有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精神世界,精神信仰,我又如何解決呢?
宗教思想衝擊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宗教信仰本不應該成為對我們精神信仰的衝擊,表些事實也不能迴避。然而在新中國成立至上個世紀80年代,除少民族外,很少有信仰宗教的。在悄無聲息中各種宗教開始繁榮起來,信仰宗教的人多起來,甚至教堂遍布到城市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歷史演進到現在,現代化已成為世界潮流,但宗教不但沒有衰微,而且日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會功能。然而在我國宗教似乎與封建迷信結合得更緊密,無論佛教、基督教還是道教,都成了信徒心中無所不能的救世工具。這和西方人不大一樣,愛因斯坦信仰宗教,但並沒有防礙他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因為在西方一般地說,改造世界造的是科學,而精神世界的支撐靠的是宗教。共產主義在中國是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其意識形態並不具有社會意識的普遍性,共產主義又一直是作為民眾的信仰而存在,這一矛盾直接導致了我國民眾信仰上的缺失。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反而幸福感並不強,精神支柱的薄弱應是其重要原因。而這種精神信仰的薄弱,在各種力量的衝擊下,在黨的內部已經顯現出來。叢福奎,原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皈依了佛門,並取法號「妙全」。原黑龍江省政協主席韓桂芝家裡設有一個很大的佛堂,供著菩薩。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區委書記張改萍還親自組織並參加「開光」、 「灌頂」、「天供」等活動。所有這些說明什麼?它不僅僅說明封建迷信在社會劇變時期的復活是一個事實,而且還說明了它已經嚴重地滲透到一些地方的主流意識形態中來,滲透到一些共產黨的領導幹部中的的領導行為來。
外來文化的衝擊
中國有很多「海歸派」專家,他們喜歡左右人們的思想,最擅長做的一件事叫做「全盤西化」。五四運動後,從革命到建設向蘇聯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向美國學習,向日本學習。然而真正能使中國站立起來,任何時候都離不開我們的傳統文化,當我們拋棄文化的時候,其實我們這個民族的迷失已經不遠。163論壇上有一貼媽媽的帖子,好像問的是女兒做家事要向父母索取報酬一類的話。有個台灣的老教授叫做曾仕強,他說的話最直截了當幫這個媽媽解決這個問題——這種家庭,全世界只有美國才有,美國人才這麼做。今天媽媽很累,告訴女兒:「女兒啊,媽媽今天很累,你去幫媽媽洗碗,媽媽給你2塊錢。」女兒很高興,為了2塊錢很認真的去洗碗了。等到女兒大一點,媽媽說:「女兒啊,媽媽很累,去幫媽媽洗洗碗,今天特意給你5塊錢。」女兒說:「媽媽,你累,我也很累,5塊錢,我不賺了。你自己賺吧!」或者說「媽媽,我給你5塊錢,你洗吧。」只有美國人才這麼做,中國人是永遠不能接受這樣的。因為你是中國人嘛,骨子裡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人。但是是誰把這種純美國的想法帶進中國的?現在的年輕人,吃的是肯德基,喝的是可樂,穿的是牛仔,看電影是美國產的大片,看漫畫是日本的卡通,看電視劇是韓國的,純粹中國的東西似乎是已經不在中國大陸,而在東南亞,在歐美的唐人街,甚至是在日韓。
在五四運動中,在文化大革命中,傳統文化中的孩子和髒水被一起潑掉。在全球化浪潮中如果拋棄民族文化傳統,沒有任何特色,就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時也在國際政治中失去影響力。保護傳統文化,並不是原封不動地予以繼承和保留。保守與創新相輔相成,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守。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加以創新和變革,也就沒有生命力,也就無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創新的目的是使傳統文化恢復活力,創造性地使之轉為現代型,使之成為與當代社會相適應的高一級文明,並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綿延。對於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尤其是正在進步和崛起中的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自我尋根原本是必須要做而且要做好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在將民族傳統文明自我閹割後,僅僅依靠某種單一的政治說教而實現發展。無論是儒是道,是法是墨,聖賢先哲們千百年來對本民族內心的深刻體察與關照所產生的璀璨思想,自有其不朽的價值。孔子所倡導的仁義、智慧、誠信、和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貴的氣質,也恰恰是現在中國發展所迫切呼喚的。
孔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無論社會怎麼發展,一個民族不能迷失自我,必須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在這個長河中可能遇到了一點的挫折,但是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精髓可以支撐我們度過難關。一個民族的發展,是一條長河,也不可能通過簡單的一次的運動來解決。
【需要知道】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 「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J20試飛成功與孔子雕像落強化大國夢?
J20的照片一度在各大軍事論壇的曝光是最搶眼的,軍事論壇是中國互聯網論壇中的最大板塊,網民最多,一時間眾說紛紜,大家你爭我搶來一睹J20的風采,暢想著中國那強大自豪的未來。幾乎可以肯定,這條新聞不是普通網民可以炒作的,在講究國之利器不可示人的中國,最高軍事機密怎麼會由互聯網泄漏,有意而為之是肯定的。胡錦濤主席在會見美國防長蓋茨時證實了J20的試飛成功,給了中國網民以莫大的精神鼓舞。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超越美國的夢想插上了翅膀,中美軍事差距還很大,戰鬥機只是戰鬥機,代表不了太多的意義。俄羅斯人或者說前蘇聯人曾經有個根深蒂固的理念:我們才是世界第一。而現在,這種思想退化了,變成了部分的追求也沒有原先那樣強烈和想當然。
在久旱無雨雪的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歷來是中國政治象徵之一,孔子雕像的落成讓很多人不解,也讓很多人認為這是中華文化的回歸。其實,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孔子只居其一,把孔子說成是大成至聖先師也好,罵成孔老二批鬥之也好,孔子就是孔子,一個過去的人而矣。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越來越深的植根與中國人的思想,然而兩千年的歷史證明,儒家思想被統治者利用,講究階級劃分維護統治,自己造反卻宣揚忠君愛國,儒家思想成了杯具。讓別人講仁義禮智信,統治者自己卻是為所欲為,對儒家思想該如何揚棄,是個難題。道家打天下,儒法治天下,這是個精神泥潭,不可糾纏重複下去,歷史上教訓太多了。一句話,儒家思想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過去不能,現在不能,將來也更不能。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也就是毛主席講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偏聽則暗,兼聽則明。中華文化不能獨尊某一人去進行造神運動,有人曾對毛主席進行造神,歷朝歷代更有很多人對孔子進行造神,但是,毛澤東講求平等,孔子講求不平等,這兩位中國的「千古一人」可謂大相徑庭。在天安門廣場上,把這兩個人擺在一起似乎不太和諧。神壇聖壇既然有人能推上去,就能被某些人推下來,不如回歸自然好些。毛澤東講求平等,祖祖輩輩心中插著「等貴賤均貧富」這桿旗的中國人響應之,新中國誕生了。新中國實現了亘古未有的人與人之間的最大程度的平等,目前中國人正在地位和財產上拉大距離,分化明顯。此時強調孔子難道有所指?博「物」館也要博「思想」?而且選獨家?孔子畢竟是位階級社會裡的古人,他不能提出現代的平等思想,現代人應該如何看待孔子呢?實事求是。
無論是J20還是孔子像,其實都意味著中國的最高領域的問題。近代之前的中國人向來以天朝之民自居,蠻夷戎狄萬邦來朝,傲慢自負是難免的,後來被堅船利炮轟開大門之後,飽受欺凌摧殘,於是開始了仿造武器西化教育的強國之路,自己的孔孟之道和老莊思想等等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被拋擲一旁,不再是主流。為什麼?不頂用啊。可是給人家做學徒是有代價的,也是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於是我們又在恢復自己的文化,搶救保護運動開始了。選哪個不選哪個,誰說了算?孔子雕像似乎給了個答案,難道是大漢遺風?可是,漢朝是尊「儒術」,也就是儒道法三家。J20再好,也不是獨創,中國人的教育還沒有體現出首創精神,養雞場一樣的教育模式使得中國大學淪為了外國大學的預科班,這是精英學徒教育的必然。權力和金錢對教育進行了太多的干預,背離了踐行「有教無類」的萬年師表的孔子的教育精神。更何況,子曰:不義而富且貴者,與我如浮雲。
不自由無創造,是不是真的呢?不知道。中國若想超越美國,必須以教育為本,而不是以仿造為本,否則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創造性是美國的專長而是中國的軟肋,現代人需要現代思想,我們的血管里縱向上有諸子百家的千古舌戰,也有橫向上世界各國的燦爛文化爭奇鬥豔,我們要做的就是「兼容並蓄,海納百川」,而不是以某一家獨尊,要想成大海就要有大海的胸懷,否則充其量只是一條河流。中國要想成其大就需要敞開胸懷,擁抱世界,不陷入唯我獨尊歷史的泥潭,也不跳進貪功冒進的慾望火坑。中美之間,必有一場場血戰,雖未必見硝煙,但雙方肯定會毫不留情。美國軍事圍堵,政治打壓,經濟吸血,文化噴墨,中國只有招架之功還未見有還手之力。J20不算什麼,遠程轟炸機和空天戰鬥機,美國有,中國還沒有。孔子像除了告訴人們樹像的人想用孔子像達到某些目的外,目前也還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中國不能復古,也不能冒進,中國需要敞開懷抱,才能成其大。
推薦閱讀:
※孔子被一個恐怖的夢殺死?(名人趣事系列7)
※孔子與孟子學說之異同
※那些批判孔子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孔子對飲酒這事兒是這麼看的?|孔子| 飲酒
※孔子墓蒙難記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