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將全民囤房轉變為私人養老金儲備‖本質上又在變調鼓吹「以房養老」!

  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是基本常識。然而,在中國城鎮,全民炒房囤房的現象已經持續十多年「高燒不退」,不過,在商品房二級市場「半關閉」(限買、限貸、限售)的行政管制下,全民炒房囤房熱似乎有所降溫。但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將來放開房市的行政管制,房價是否還會出現大幅反彈,炒房囤房是否又會沉渣泛起?  事實上,全民炒房囤房的本質,是家庭理財、財富保值的變種形態,它只是特殊階段的產物。這一特殊階段的主要背景有兩個:第一,當1998年全國「房改」拉開房地產大開發序幕時,住房首次從福利分配走向貨幣化分配,房價從無價格走向市場化,由於房價一步到位的「恢復性」暴漲引發的財富效應,吸引了全民參與,於是房價出現了類似股市的「追漲」現象,進而發生惡性循環,它將房子的居住功能變成了投機賭博的炒作對象。第二,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前後,中國重化工業產能擴張走向盡頭,銀行信貸規模卻超常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而貨幣投放卻仍在不斷加碼,M2增速仍保持在15%以上,高房價與貨幣購買力下降並存,它威脅著老百姓財產的保值增值,在貨幣流動性泛濫、投資渠道狹窄的雙重擠壓下,全民炒房囤房成為了財富保值的無奈選擇。  很顯然,房子最終必將回歸「住」的功能,房價也不會只漲不跌,但要想改變近20年老百姓已經形成的「炒房囤房」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改變人們的家庭理財觀和養老觀。  「為養老而投資」(Investing for Retirement)、「為養老而儲蓄」(Savings for Retirement),是美國家庭財務顧問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將家庭理財直接與養老掛鉤,並將養老作為個人或家庭理財的最高目標,只有這樣的一種理財規劃或投資動機,才能讓家庭理財更長遠、更理性、更從容、更快樂。  從思想看行動。在中國國慶前夕,美國官方公布了美國家庭金融資產與私人養老金最新統計數據。截止2017年6月末,美國私人養老金總資產創歷史新高,達到26.6萬億美元,其中,IRAs佔8.4萬億美元,DC計劃資產佔7.5萬億美元,公共部門DB計劃總資產為5.7萬億美元,私人部門DB計劃為3.0萬億美元,退休賬戶外的年金儲備(annuity reserves)為2.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私人養老金總儲備接近2016年底國內股票總市值26.8萬億美元,更是遠超2016年美國GDP總規模(18萬億美元)。  截止2017年6月底,美國家庭金融資產總額78萬億美元,其中,私人養老金(補充養老金)總資產高達26.6萬億美元,佔全美家庭金融資產總額的34%,超過1/3。這就是美國家庭理財的「三個1/3」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的第一個1/3是私人養老金儲備,第二個1/3是銀行儲蓄及保險理財;第三個1/3是以公募基金為主體的證券投資。  不過,中國至今還沒有制度化的家庭金融資產統計資料,我們無法準確得知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總量與分布結構。但從感性認識上看,中國家庭持有金融資產的偏好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比方,在房地產大開發(1998年)前,中國家庭金融資產主要以銀行存款為主,一般佔比高達70%以上;經過近20年的房地產大開發後,中國家庭目前的金融資產則大多已轉換為「囤房」,正是全民囤房顛覆了住房的居住功能,它將房子變成了炒作對象。  當全民過度囤房,老百姓將全部家庭財富都「凍結」或「沉澱」在不動產上,這不僅會嚴重損害實體經濟的正常發展,挫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嚴重破壞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均衡,扭曲房價,危及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  因此,我們必須採取強有力措施,抑制全民炒房囤房的社會風氣,但在政策上必須疏、堵結合,不能只是一味地「堵」(管制或「半關閉」二級市場),而應該將工作重心放在「疏通」或「疏導」上,尤其是要給老百姓提供更有效、更多樣化的投資渠道,以此來改變家庭理財觀。  事實上,中國人的理財觀或投資觀啟蒙較晚。在解決基本解決溫飽後,近20年股市的暴漲暴跌以及房地產大開發財富效應,使他們對財富的追逐變得更加心浮氣躁而急不可耐,個人投資或家庭理財行為短期化,他們嚮往或追求快速發家致富,或是「一夜暴富」,這似乎成為了社會時尚。因此,「為養老而投資」,「為養老而理財」的觀念似乎並不現實,而且他們覺得這種理財目標太遙遠、太虛幻,太蒼白無力,甚至有許多人質疑社保,蔑視養老金計劃。  截止2016年底,中國私人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總儲備僅為1.1萬億元人民幣,佔國內股票總市值的1/50,佔GDP的比重僅為1/75。很明顯,我國老百姓的「私人養老金」儲備嚴重不足,國民養老儲蓄觀念極其落後,這將無法應對正在加速的人口老年化。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全民的私人養老金儲備,讓國民將養老金儲備放在家庭理財的首位。  如果我們能讓老百姓將全部「囤房」存量及「炒股」資金轉化為制度化的「養老金儲備」,再讓養老金以長期機構投資者的身份,投資公募基金,那麼,這將是國民理財方式與養老觀念的徹底轉型,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養老金儲備短缺的難題,並讓中國股市從「散戶市」變成「機構市」,而且更能讓全民炒房囤房的難題迎刃而解,進而恢復房子的居住功能。在13億人口的大國,住房與養老都是關乎民生的最重要的兩件大事,我們必須妥善地處理好。

推薦閱讀:

「以房養老」被誤解,「以房優老」是實質
以房養老必知5大法律問題
購買泰國養老房產「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試點遇冷 分析稱怕吃虧仍處觀望態勢

TAG:養老金 | 養老 | 本質 | 轉變 | 以房養老 | 變調 | 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