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油畫筆錄

龐均:你們是油畫專業的學生?季嘉龍(常熟理工學院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師範類美術教育專業,將來畢業了當老師。龐均:哦,是高中考上師範美術的。你們是哪裡人?常熟人嗎?季嘉龍:大多不是常熟本地人,江蘇省範圍。龐均:我是常熟人。那你們會在常熟工作嗎?現在是大幾?學生:四年級。龐均:這麼說還有半年就可以畢業當老師了,你們對自己的打算是什麼?未來要當個畫家還是做老師?還是拿到文憑再說?或者是有做藝術家的夢想?大家都是對繪畫感興趣,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通過一些補習班、輔導班的學習,從石膏像開始,大衛、維納斯,然後人像,畫完素描再畫色彩。關於如何畫色彩,我曾在台灣的一個電視台作過一個講座,當時做了11個碟片,包括靜物、風景,人像等等。這次我帶來一套送給學校,大家需要的話可以去看一下。我講得比較細,也許對大家學習畫畫有好處。這次我會結合你們的情況講課,還會布置一些作業。看了你們現在的畫,覺得有點可惜,因為如果是一年級的話還有更多時間作全面的安排,四年級的話,時間很快過去,那麼就盡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你們都很年輕,也許對很久以前的事情,比如十年以前的事情就不太清楚。你們學過美術史,現在學的油畫,請告訴我在你們心中是否有一個比較喜歡的油畫家?西方也好,東方也好,可以隨便談談。今天上課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學生1:梵·高。學生2:我比較喜歡畢加索。龐均:畢加索的藝術風格很多,你可以說得再具體一點。學生2:抽象一點的。我覺得他的線條很棒,比如立體分割的女人像,五官很誇張。龐均:哦,你喜歡線條的,不是色彩的。學生2:我對色彩不太敏感,學色彩以來一直被老師說。總是人家畫得差不多了,我的感覺才來。龐均:你自己的感覺呢?學生2:我的色彩太重,很暗,不明快。龐均:我看到你的畫里用了很多普藍顏色,不太好看。畫風景不能多用普藍,除非直接畫大海。學生2:那麼黑色裡面加入普藍、深紅呢?龐均:也不太對,普藍顏色最好不要用。普藍畫水彩是個好顏色,加了水畫天空很透明,不管加什麼顏色,灰調子就出來了。但是油畫中普藍不能用,不要買。龐均:你說說為什麼喜歡梵·高?學生1:我喜歡他的色彩。但是我自己不會調色,用色比較單一,太亮,太純。學生3:我畫畫的時候,顏色容易臟。龐均:為什麼?學生3:大概是不會調色。我喜歡國內畫家張京生,色彩的筆觸很大。龐均:大的筆觸有時顯得很大氣,但是千萬不要用刮刀畫油畫。外面很多商品畫就是那樣畫的,因為速度快,有時畫不好就用刮刀一膩,投機取巧。大家要知道,商品畫和我們要學的畫是兩回事。在我們訓練的過程中先放棄這種方法。筆觸是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很有講究。顏色臟應該是油畫步驟的問題,一般是從暗部入手,然後中間顏色、亮部顏色。顏色覆蓋的時候,應該下面的顏色薄一點,假如下面的顏色一分厚,蓋上去的顏色就要二分厚,再加上去就是四分厚,不是隨便堆積起來的。如果下面是淺顏色,當深顏色蓋上去,力氣很大的話會把底下顏色勾上來,混在一起就很臟。一般來講,油畫顏色臟是因為下筆的顏色不夠準確,暗部的顏色不夠透明,不會處理暗部顏色就會臟髒的,灰灰的。怎麼畫得透明?等會要講。學生4:我喜歡印象派莫奈的畫,講究光線和色彩。學生5:我喜歡畢加索的畫。可能我的繪畫基礎不太好,寫實技法比較吃力,所以喜歡畢加索的抽象、自由、狂野的風格。學生6:我喜歡的比較多。米開朗基羅、畢加索、莫奈都喜歡。更喜歡寫實一點的。龐均:達芬奇嗎?學生6:也不是非常寫實的,比如拉斐爾。學生7:以前畫人物,我的素描功底不夠好。龐均:人物是畫照片還是寫生?學生7:可能照片多一點。畫家我喜歡吳冠中、蘇天賜。跟中國傳統水墨結合的風格。龐均:蘇天賜應該說是我的老師。吳冠中算是我的朋友吧。你對他們的畫論怎麼看?學生7:非常贊同。龐均:對畫的第一感受是什麼?學生7:清新、自然、流暢。龐均:技法上有什麼特點?學生7:一種融合。龐均:你講的都是形容詞,具體一點。上世紀五十年代,吳冠中從法國回來,當時他學立體派,回來以後先去中央美院——國內首屈一指的學校,但是徐悲鴻沒有接受他,後來到清華大學建築系,那裡有繪圖課,要畫素描、水彩,水平很高,油畫是沒有的。1954年我大學畢業,1955年清華大學的老師在學校開了一個觀摩會,吳冠中畫了一批《揚子江》,寫實的,水粉畫的,風格很特別,流暢、輕鬆。當時艾中信作了一個報告,講前輩畫家的風格以及形成的原因。畫家風格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吳冠中在法國留學時很窮,買不起油畫顏色,只能買廣告色、水粉色,用漿糊混在一起假裝油畫顏色,厚厚地堆在一起,所以畫的時候滑溜溜的形成他後來的風格。1959年建國10周年的時候,在北京故宮午門舉辦的建國十周年美展上,我也展出一張畫,算是我的成名作,旁邊是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康藏公路、桃樹很漂亮。吳冠中《三棵老樹》,那是油畫,灰灰的棕色調很漂亮,也很流暢。後來就對吳冠中先生有了認定。他有些風格畫得很好,很巧,比如南方民居黑瓦白牆,簡單幾筆就很有空間感,構圖也好,有趣味性。現在他的畫非常貴,那些點點線線的東西,也許是他追求新的想法吧,我覺得他最好的狀態應該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吳冠中是個很用功的畫家,但是小品過多,有分量的大作品相對少,水墨情趣多,油畫味少。現在吳冠中名氣很大,因為他的個人風格很強,畫畫要選擇一條自己的道路。蘇天賜也是老一輩的油畫家,過去在南京,他的特點是追求中國風格。有些畫家在追求中國風格的時候變成模仿,模仿水彩畫,模仿水墨畫,卻把油畫的元素和特點淡化了,搞不清楚是油畫還是國畫。我認為不可以這樣,在模仿另外一個效果時卻失掉了油畫的感覺,不是個好現象。學生8:我也比較喜歡梵·高的畫。龐均:他有1000張畫,說說具體的畫。學生8:《向日葵》。龐均:你有沒有試過畫向日葵?常熟有向日葵嗎?我也喜歡向日葵,並且畫過很多。學生9:我也喜歡《向日葵》,還有他的自畫像。他的筆觸很洒脫。前不久看到一位老師的畫,顏色也很好。學生10:我喜歡點彩派修拉的畫。整體顏色好看,局部都是色點,顏色很多,有變化,有筆觸。龐均:點彩有什麼筆觸?是不同的小色點排列在一起。點彩派是從印象派中發展出來,剛才同學也說喜歡印象派,順便講一講為什麼會發展到印象派。在古典寫實主義階段,照相的發明使所有畫家傻眼了,原本要用好幾個月、半年時間畫的畫,照相機卡嚓一下就完成。在照相機沒有發明前的古典主義畫家,像大衛、安格爾,並不是現在概念的藝術家,而是畫匠。古典油畫家很多是宮廷畫家,為皇宮貴族畫像,畫得越像越受歡迎,可以掙到錢、獲得榮譽,處在象牙塔的地位,同時他們也是美術史上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家。古典油畫有很多風景畫,也是寫生的。義大利的海島、威尼斯的水巷,一個海灣轉過去,停著一艘小船,遠處很多小船,天空、雲朵,還有一道光射下來……注重陰影變化,倫勃朗就是這樣畫的,比如畫人物,臉的前面是亮的,後面就藏在暗部,人物後面的窗也是亮的,這樣一黑一白襯托出一個空間概念,倫勃朗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他所有作品中都有一束光照在主體上,這種光線不是自然光,分析起來並不很合理,古典風景畫也是這樣,造型精確,透視正確,沒有問題。照相發明以後,很多畫家覺得這麼畫不行了,必須走出畫室,當時便有一批畫家到大自然中寫生,像米勒、柯羅等印象派前期的畫家對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就說柯羅,他的風景畫非常好,不光是油畫的技巧,還有油畫的品味。從某種程度上說,柯羅的風景畫要比印象派更好,尤其品味、意境方面。他這個人很奇怪,一輩子沒有結婚,喜歡唱歌,唱得很好。他天不亮就起來,跑到大自然去,一個人到樹底下唱歌,自得其樂,然後天亮開始寫生畫畫,很浪漫。他畫了很多自然風景,藝術天分很高,晚年德高望重,經濟狀況也很好。之後就產生了一批印象派畫家,因莫奈的畫《日出·印象》而得名,這一批畫家更注重寫生,今天你們的寫生並沒有達到他們那麼好的方式。大陸的素描總體還可以,有一套從蘇聯帶過來的傳統素描教學方法,但是太保守了,比方說國內很少人畫畢加索那樣的單線素描,因為被學院派的光影素描框死了,就像我的同學詹建俊、靳尚誼,還有蔡亮、中國美院的肖峰等等。他們於五十年代初畢業,畫了五十多年,風格沒有變化,這一代很多人被綁死了。我想說的是,素描不好不行,太好也不行,而是需要一定的程度,能放得開。畫油畫跟素描完全是兩碼事,唯一對油畫有幫助的是素描基礎能幫助快速抓住型。造型不是永遠不變的,造型也不一定是寫實的,畢加索的造型寫實嗎?馬蒂斯的寫實嗎?米羅更是符號化的。很多近代藝術大師沒有像古典主義那麼寫實,從梵·高開始早已個性化了。康定斯基講藝術的元素是什麼?一是造型,一是色彩。造型是可以變化的,不可能永遠像拉斐爾、達芬奇時期那樣,也不是大衛、安格爾那樣的,他們是藝術大師,畫得非常好,但造型有一種趣味性,甚至可以沒有造型,抽象畫有什麼造型呢?或者說把造型打碎了,畢加索的造型是立體的,從這面看可以,那面看也可以。造型不是一成不變的,色彩卻是永遠不變的,從寫實主義到現在的多元化,從近代到現當代,好的藝術作品色彩都特別好,色彩對於繪畫好比音色對於音樂,五音不全就算了,同樣一首歌,有的人唱起來像念書一樣,有的人唱起來就動聽。色彩也是這個道理,好的抽象畫、好的近現代藝術、好的印象派,都是色彩很好的。你們現在畫畫先要追求色彩,而不是造型,要改變觀念,不能用素描的觀念畫油畫,不要考慮素描手段的輪廓準確,不是用光影表現立體,這裡亮一點,加點白,那裡暗一點,加點黑、咖啡,那樣畫出來就很臟。近現代藝術很多都沒有光影,梵·高的畫有什麼光影?倫勃朗所研究的光影效果不存在了,現在更多追求畫家個體的創意。所以大家有個錯覺,好像素描是打基礎,基礎不好畫畫就困難,其實不見得。有的同學素描基礎並不太好,色彩照樣畫得很好,只要色彩的感覺好。今天就像說故事,講到哪裡是哪裡。四十幾年前,歐洲一個小鎮上有個叫馬立甫的老人生活很苦,沒有孩子沒有親戚,沒有生活來源,怎麼辦呢?他一家一家去敲門,問有沒有衣服要洗?鎮上的人認識他,你不是會畫畫嗎?為什麼不擺個地攤賣畫?他覺得有道理,就買點顏色畫布開始畫畫。他沒有什麼基礎,他只是喜歡畫畫,喜歡卻不知道畫什麼,想到年輕時候的生活,就畫一個農舍、一頭牛,簡單而有趣的農村自然景象,過去的生活顯現在他的畫里,能感受到他心靈的平靜。他畫完了擺出來賣,陸陸續續賣掉一些。有一天來了一個畫商,看到老人的畫這麼便宜,畫商說,擺地攤太辛苦了,這樣吧,你把畫給我,你要怎樣的生活,要多少生活費,我來幫你,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畫商拿走很多畫,出了一本畫冊,推銷給一些知名收藏家,馬立甫慢慢就有名了,再把這些畫拿到全世界去賣。所以你們看,畫畫是憑自己的感覺,把內在的智慧、靈氣發揮出來,不要鎖住自己。我講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也不是技法,但有必要了解一些背後的事情。當年徐悲鴻跟我們講,他素描畫得很好,畫人體一條線下來,線條這麼粗,誤差不超過7根頭髮絲。你可以比較一下7根頭髮絲到底有多粗?我覺得他有點吹牛,但他畫得確實很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他的意思,他講的是我們眼睛觀察東西的準確度,我們的手要跟上眼睛。我們當時也畫了很多素描,維納斯、大衛等等。我有個姐夫王賢之也很有名,在南京藝術學院。我上學時,王賢之到杭州來看我,看了我的素描把我罵了一頓,這是素描啊?他說:在法國的鐵線描,一根線下來不能動,非常準確,跟徐悲鴻的說法差不多,他們那一代去法國學習古典素描的方法非常嚴格,精神很可貴。再晚一點就是吳作人,也是徐悲鴻的學生,吳作人的素描在比利時得過金質獎章,從某種程度講,他的素描比徐悲鴻的還要好,徐悲鴻的素描很小,吳作人的大,對開,真的很好。後來他的風格很像比利時,把那個味道學到了。徐悲鴻的素描是世界一流的,他的油畫也不錯,他的國畫,因為素描畫得好,拿起毛筆在宣紙上一搞,畫什麼像什麼。歷史上那些以臨摹為主的國畫家誰能那樣呢?所以他創造了新國畫,將水墨畫跨界到西方造型體系,現在很多國畫系要畫素描。徐悲鴻的國畫有多少傳統筆墨功力?那是沒有的,相當於水墨的水彩畫。今天我們是否要追求他的素描水準?那是很難做到,也沒有必要去強求,一輩子畫千篇一律的寫實繪畫,再跳出來就非常難。中國油畫的歷史不到一百年,最早是在20世紀初,1921年徐悲鴻出國留學,我父親1925年出去,林風眠他們都是在20年代出國留學的。這一百多年裡還沒有出現真正的油畫家,雖然很多人畫得不錯,但在世界範圍里還稱不上好的油畫家,這是一個事實。現在年輕人一定要頭腦清楚,眼光遠大,如果在油畫上的追求只是要畫成國內老一輩包括靳尚誼、詹建俊那樣是不夠的。好好學習美術史,歷史上大師們的才能是不一樣的。在西方推崇「藝術叛徒」,後人用新的方法超越前人。印象派在當時是被學院派壓制的,學院派評審委員掌控著藝術沙龍,印象派年輕人畫的東西不能入選,只能在沙龍以外的地方展覽,後來才慢慢被接受和認可,他們與傳統割裂,是進步的力量,這個過程是一樣的。後來又出現梵?高,我的同學中至少有三四人都喜歡他,我也很喜歡。我們學習油畫除了要了解西洋美術史,光理論還不夠,有空的時候去圖書館看也好,自己買也好,多看一點近現代、印象派時期的畫冊。當代就沒什麼意思,還不穩定,尤其不要學大陸當代藝術,很多人都在亂畫,一千萬幾千萬嚇死人,那是假的,炒作的。我們現在沒有條件看到油畫原作,就要多看畫冊,畫冊不能光看一本兩本,印刷品色彩是有誤差的,同樣一張畫有的偏紅,有的偏藍。我做學生的時候就像瘋子一樣,看到一本買一本,梵?高的畫冊大概有二十幾本,放在一起看。很多畫要自己去研究,怎麼研究?就是假想自己畫這張畫,第一筆在哪裡?過程怎樣?要從技術上去研究,不只是看畫面的形式。現在很多當代藝術像宣傳畫一樣,變成政治復古藝術,沒有意思。印象派的技術是有創新的實踐,其中點彩派雖然沒有成功,修拉以後的跟隨者沒有超過他,當時印象派的一個畫家畢薩羅,看到修拉的畫大為震驚,他就預言,未來的畫家會像修拉一樣畫畫,會走到一個科學的時代。這就是印象派的理念。印象派發現了很重要的東西,運用到繪畫里就是物體靠光線反射,光線是有色彩的,造成了人的視覺感受,亮部和暗部的顏色是豐富變化的。色彩在設計里是什麼樣子的?我在台灣沒有教設計基礎,但稍有接觸。我發現光線有亮暗,色彩有變化,比如檸檬黃在很強的光線下是這樣,當光線逐漸弱下來,黃色逐漸變深。在台灣做設計就是練習色卡。黃顏色,加白,加白,加白,另一邊,加黑,加黑,加黑,練習顏色的變化與亮暗的區別,這個有點太機械。印象派的光線是有色彩的,舉個例子:這麼多人同時在一個黑屋子裡,伸手不見五指,沒有辦法從視覺辨別誰和誰,但從聲音可以辨別,或者用手觸摸感知桌子、椅子,用鼻子聞感受嗅覺。眼睛看不到,因為有光才有色,無光便無色。光線本身也有色彩,比方說早晨的陽光是紅的,偏紫,傍晚也會紅,但偏橘色,有差別。中午時日光呈現白光,燈光是黃色的,熒光是綠色的,月光是藍色的。身上穿著的白襯衫,通常白光下是白色的,如果在燈光下是粉紅的,因為暖色紅光加白就是粉紅,那麼黃色光源下白襯衫是偏橘色的,在月光下散步就變成淺藍色。雖然知道是白襯衫,但是不同光線下色彩便會有變化,要有這樣的概念:物體本身無所謂是什麼顏色,要看這個物體在什麼光線下,畫畫有時候要較真,要計較,必須調顏色,有時憑一種感覺。再舉個例子:黃色的皮膚靠近光線,室外的光線是冷色的,這時皮膚就不是正常的顏色,原來的固有色加入了光的顏色。如果換個角度換個光線,太陽光是黃色的,皮膚顏色也變化了。我們看東西時是物體加上光線的顏色,皮膚的黃顏色加上窗外的光線,過來,是冷的,過去,是暖的。最困難是亮部轉到暗部的交界線的處理,還有一個是反光的處理。所以油畫不是暗部加點黑能解決的,顏色的豐富性體現在亮部。你們的調色板給我看看。你為什麼把顏色擠在這邊?你是這樣調色的?你誤解了調色板的正確使用方法。這個地方有個斜度,拿在手裡不疼。顏色應該這麼排列:首先黃色系,檸檬黃、中黃、土黃、深赭,然後紅色系列,從黃色過渡到紅,中間是橘色,下來朱紅,朱紅是紅色中最亮麗的顏色,之後大紅、西洋紅、深紅、玫瑰紅,再下來土紅、棕色,現在有很多棕色,褐色、熟褐、深褐,深褐色偏綠,熟褐偏紅,可以多用一些深褐。再下來是綠色系,從嫩綠到中綠、草綠,比較深的是翠綠。再過去就是藍色,鈷藍、天藍、群青、普蘭。這麼多顏色的排列,就像彈鋼琴要非常熟悉鍵盤的位置,一摸就能找到,所以顏色要有規律,你熟悉調色盤要像熟悉自己的雙手一樣,白色、中黃色一下子就能找到。這個排列是我們的習慣,綜合了很多的經驗。黃、紅是暖色系,綠色是中色系,藍色是冷色系,有一個色彩的規律。白顏色是冷色,而黑顏色是暖的。在同一個色系中也有冷暖的微弱區別,比如檸檬黃是比中黃冷的,硃紅色是暖的,玫瑰紅是偏冷的,所以在黃色里有冷黃,紅色里有冷紅。綠顏色中翠綠特別冷,綠色加白,粉綠色是冷的,藍色不能說偏暖了,湖藍偏綠,群青偏紫,普蘭也偏綠但不要用,丟掉它。黑色很難用,暗部千萬不要用黑色,我的經驗是黑色反而要用在亮部。舉個例子:白色調了粉紅,如果這種粉紅太刺眼就可以調入芝麻大一點點黑色,混進去就可以穩定下來,成為高級粉紅。黑色有這樣的作用,當一個顏色太強,加入一點黑色可以穩定下去。但不是和素描一樣畫暗部,如果畫臉用了黑色會很臟。我們看這幅畫,同學把黑髮調成褐色,暗的地方用了藍色,不要以為黑色加紅色或藍色就是暗部,其實最暗的是翠綠和藍,翠綠加暗紅反而會進去。用了黑色就是灰的。在風景畫中,山洞、小孔等點上黑就錯了,要用暖色暗紅等去調。黑色加紫紅可以往裡面跑,如果用黑色調藍色、綠色就不對,進不去,往外跑。畫臉的皮膚方法很多,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全山石、肖峰、林崗等等學習蘇聯畫派,他們畫臉的暗部是用黑色調土紅,現在看來也有點臟,不夠透明,這種顏色適合在太陽光下曬得很黑很黑的漁民,不適合畫小姑娘的臉。北歐和法國畫派用朱紅調中綠,基本接近皮膚暗部顏色,還是不夠透明。油畫畫不好的原因是暗部顏色不夠透明,有時紅色調綠色太深,要它淺一點怎麼辦?千萬不可以在一開始就和進白色,顏色會粉掉,而要一級一級的來。假如暗部很深,朱紅加中綠太深就調一點黃色,把土黃或深赭當成白色畫,臉的亮部先用土黃加白色,形成黃白感覺,再加一點朱紅,有一種紅潤的肉色的感覺,如果太鮮,再調入一點中綠就很漂亮。臉部顏色很簡單,就是土黃、朱紅、中綠,千萬不要熟褐、黑色。在自然界只要畫到光線,無論陽光、燈光,亮部和暗部的顏色絕對不是同一色系顏色的深淺變化,不是在亮部加點白,暗部加點咖啡就完事,相反,可能在暗部加點白,在亮部加點綠。一般來講亮色偏暖,暗色偏冷,如果蠟燭底下的肖像,在黃色光源下亮部偏黃,暗部偏紫,如果在自然光、天光下,皮膚亮部偏冷,暗部深色偏暖。顏色不僅要科學訓練,還要靠自己去感覺。有的人畫畫時一邊看一邊調色,加點黃、加點白,不斷地調,調準了再畫上去,有經驗的畫家不是這樣的,在看對象時只需十分之一秒,迅速一瞄,感覺是黃顏色有點綠,相信自己的眼睛,手裡的顏色一調就上去,這個過程很快,看色、調色、上色都很快,在很短的時間畫了很多顏色,就對了。我們在寫生訓練時,不論靜物、人物、風景,不是要在調色板上調出看到的那個顏色,而是要把物體的色彩關係搬到我們的畫上,我們看到的東西,比方三個同樣的方塊(示範),在不同的對比作用下就有不同的視覺效果。素描也一樣,當亮部出問題時也許不是要擦白,而是暗部不夠暗,暗部出問題時也許不是暗部要加深或減淡,而是亮部沒有處理好,所以眼睛在觀察物體時不可以盯著局部去調色,必須要看周圍的顏色拼起來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剎那間的。整體看的時候,顏色一定會好,單獨看顏色就不會好,畫畫要把對象的關係,黑白關係、灰白關係、白與白的關係搬到畫布上。假如在畫布上的「黑」已經這麼黑,那麼「白」就不需要那麼白,它是一種關係,不是獨立存在。一個好的作品,局部去對比色彩不一定很准,但關係很像,對象的黑白灰、冷暖對比關係是這樣,畫布上也是這樣,從絕對來講兩個顏色並不完全一樣。所以畫畫時眼睛的觀察方式要整體地看,這是最難的,要強迫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我們視線範圍是有限的,比如我看到前面八個同學的臉,其實顏色差不多,但是畫畫的時候,必須同時看八個人並找到不同的顏色來畫。進行訓練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印象派,所謂「印象」就是憑著一種印象,一種感覺。畫素描是理性的,畫色彩需要感性,第一眼印象很重要,在沒有看到細節之前的大的感覺和氣氛。畫畫時調了很多次顏色,越調越煩,開始的感覺全沒了,就不生動了。大陸學生畫畫的筆觸很大,像「大師」一樣,不好聽就是粗製濫造。台灣學生相反,小氣得要命,拿個小筆描,好像點彩派。印象派顏色為什麼好看?剛才說到亮色和暗色的對比不是深淺的對比,而是冷暖的對比,還有一種方法會使顏色好看,比如黃色和藍色可以調成綠色上去,如果不是調好了之後上去,而是兩個顏色並排畫上去,觀眾看的時候會有綠色的感覺,而且更新鮮。印象派的畫遠看很漂亮,近看筆觸亂七八糟,他們懂得顏色的效果。畫畫時人和畫布的距離一公尺,近看顏色很漂亮,遠看就很灰。當你需要顏色很強時,就要把顏色一點一點並列。所以修拉研究出來,任何事物的顏色變化都是小點形成的,可以用小點來表示,從暖色過渡到冷色,還有中間色。假如暖色偏黃,暗部偏藍,那麼中間色偏紫,一點一點地過去。修拉畫畫非常慢,一天畫幾百個小點,他畫畫就是通過無數的色點科學排列冷暖變化形成色彩明暗變化的關係的過程。比如我們看教室里第一個窗格光線照進來,白顏色和黃顏色為主,各100個點;第二個格子沒那麼亮,白色少一點,幾十個點,黃色多一點;第三個白色更少,這樣形成一個變化。修拉是很有修養的,他畫畫是一種科學,給了我們一種借鑒,顏色本身代表一種深淺關係,當很多顏色在一起時,你要首先知道這些顏色在素描關係中的深淺關係以及冷暖關係,然後才能畫得漂亮。說到梵?高,我和剛才幾位同學一樣最喜歡梵?高的畫,這跟家庭也有關係。我父親接受的是當代藝術(野獸派等等),徐悲鴻是老老實實的寫實派。我從小就喜歡色彩,到了美院覺得學習很痛苦,因為要求很精緻,很準確,素描階段我也畫得很規矩,老師怎麼教我怎麼學,心裡卻是喜歡某些風格的。我對印象派蠻有感覺,後來發現莫奈晚年的畫並不好,《睡蓮》以後顏色很不好,這跟方法有關係,純色太多沒有變化,還有年紀太大視力退化,另外就是重疊太多。梵?高從來沒有重疊,值得我們學習。他沒有經過專業學校訓練,從他拿起筆畫畫到死總共十年,畫了一千多張油畫,就是三天畫一張,畫得都很好。畫畫要用功,數量很重要,我現在一年畫二百多張。梵?高的畫開始時顏色臟臟黑黑的,畫一些人在織布、吃土豆,很淳樸的生活。後來突然變得閃亮,中間沒有過渡,可能因為精神不好。他非常自我,很窮的流浪漢,一輩子沒有賣出一張畫,放在他弟弟畫廊里的畫一年都沒賣出去。反正賣不出去,他就憑自己的感覺去畫。那個時代,法國工業很發達,通過國際貿易進來一些日本藝術,他們發現日本商品的包裝——浮世繪很特別,木刻一樣的,單線平塗,線條幹凈顏色單純,很驚訝,這是商品包裝還是藝術作品?印象派畫家瘋狂收集浮世繪,原來東方藝術這麼神奇!乾淨!簡單!亮麗!梵?高也是愛好者之一,在他幻想中日本很亮麗,陽光非常好,就跑到法國南部,那裡陽光很好,他寫信給朋友,太高興了,我感覺法國的陽光這麼好,覺得自己就好像生活在日本。所謂近現代,近代是指印象派時期,現代是指畢加索、馬蒂斯他們。當代藝術還沒定論,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到底當代藝術是怎樣的誰也說不出來,沒有什麼統一標準。研究近現代的演變原因,一是西方人在造型方面要走出古典方式,二是接觸東方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的優點。繪畫的發展由黑白的、表現立體的、寫實的走向色彩的、平面的方式,從三度走向二度空間,注意形式上的變化、表現問題,加上康定斯基等抽象主義的探索,近現代藝術家關注主觀、自我、個性,表現主觀的想法、精神和感覺。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後,現當代畫家對線條的作用有了重視,比如梵?高、馬蒂斯。畢加索晚年的時候臨摹齊白石的畫。張大千訪問法國的時候想跟畢加索見面,找人引薦,打聽到畢加索要去一個小鎮參加活動,就也去了,那天活動很熱鬧,畢加索一去人們都瘋狂了,在人群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兩個人,一個畢加索,一個張大千——留著鬍子的中國人。畢加索沒有演講就要走,張大千叫翻譯要求見一面,畢加索很客氣,就見面了。畢加索說:我現在臨摹齊白石的畫,一大摞,你看,我練得怎樣?張大千就說:齊白石是用中國毛筆畫的。畢加索說:世界上最懂藝術的第一是中國人,第二是日本人,不過日本也是從中國學的,把唐朝文化日式了,第三懂藝術的是黑人。白人是白痴,什麼都不懂。我搞不懂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到法國來留學,畫法國人的畫?完全沒有必要這樣。那你們現在怎麼學油畫?學西方嗎?我73歲,畫畫也六十多年了,還在想怎麼求變化。我們要思考,西方藝術受東方影響而發展,我們中國人卻一點自信也沒有,統統去學西方的一套東西卻又找不到方向。你們現在還是年輕的學生,不是藝術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網路上也有。在文化里有很多誤區,藝術也有很多誤區,藝術不是嘩眾取寵,也不可以跟著商業傾向去走。世界上太多的藝術大師是寂寞者,你們知道常玉嗎?常玉是我父親年代的人,從國立藝專到了法國,後來死在法國。現在常玉的畫貴得不得了,上網可以知道,在蘇富比、嘉士德秋季拍賣一張畫拍出台幣3億,人民幣至少2千萬吧。但常玉卻是餓死的,當時我父親回國了,我姐姐去法國的時候,父親叫她打聽常玉,其實他已經死了。常玉生活窮困潦倒,很孤獨很寂寞,但一輩子堅持畫畫。當時在法國有很多中國人,很多中國藝術家包括朱德群、趙無極,常玉會在中午打電話說我去看你,意思是說我去吃午飯,下午四五點鐘打電話意思是來吃晚飯,他輪流打電話給巴黎的中國畫家,大家都煩了,最後他餓死了。他的畫賣不出去,屋子裡堆了無數的畫,後來畫商把這些畫收起來,經過吹捧再賣掉,價格也越來越高。荷蘭很有名的畫家維米爾,畫了三十年才出名,梵?高也是的。我去法國的一個小鎮奧維爾,梵?高晚年生活在奧維爾,沿著梵?高的生活路線,他在哪個地方畫過畫,我就在那個地方看一下,他畫過的畫,我也畫一下。他靠弟弟資助生活,弟弟生病就沒人供應他了,有人勸他到奧維爾去,那裡有個很好的醫生可以幫助他,結果就去了。奧維爾的醫生看他這個樣子,就讓他每天畫畫。梵?高在奧維爾生活70天,畫了70張畫,基本上每天畫,畫醫生家的花園、街道、教堂、麥田,最後就砰的一槍自殺了。他的屋子裡什麼都沒有。現在他的畫多貴啊!他曾經吃飯的地方現在也很熱鬧,菜單和過去一樣,一頓飯150歐元。畫家很苦,沒有追求商業的頭腦,而追求個性化,展現出不一樣的東西。世界上最幸福的藝術家是畢加索,長壽,後半生很出名,很成功。他一生畫了很多畫,有3萬多件作品。但年輕時候也很苦,沒有飯吃,打電話叫蛋糕,人家蛋糕送過來,他躲在門洞看,等人家走掉了,他拿蛋糕進去吃,也有過這種生活。很多成功的藝術家,不是隨大流,跟著風潮走,他們是自己想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表現方式。你們現在這麼年輕,基礎要打好,要知道油畫到底怎麼回事。你們所見的全國美展作品,經常宣傳的這些幾千萬幾百萬幅畫,不見得就是好的油畫。你們需要從美術史上、從美學上去想問題,去看看世界大師們的油畫。所以我們時代需要實實在在去做一點研究的人,我建議多看看印象派時期的作品,自己多練習,絕對要靠寫生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技巧。現在很多人畫照片,照相的技術在不斷升級,繪畫怎麼可以被束縛?絕對不可以抄照片,也不可以臨摹。為什麼不能抄照片?因為照片是平面的,從平面到平面容易複製,分隔成十分之一,一個一個複製就行了,抄過去就是一張大照片。羅中立《父親》之後很多人畫大頭像,很多用照片轉印出來。這個東西很流行,不特別,到後來就不能成為藝術。藝術具有獨創性,是別人所沒有的。現在有人造梵?高的假畫嗎?它很容易造,電腦上都可以,但很死板,沒有意思。梵?高的假畫不多,但古典的假畫很多。英國有個人專門造維米爾的畫,後來說他偷東西,被抓起來了。但那些畫曾被鑒定專家評定為維米爾畫的,好多博物館都有收藏。人家不信,他就擺出油畫顏色畫給他們看,畫好了又去找鑒定家鑒定,還是維米爾畫的,很有諷刺性。古典畫容易造假是因為它有精確的造型、嚴格的標準。近現代的藝術很難造假,畢加索的作品雖然簡單,有他的味道,要跟他一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藝術一定要有獨特性,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東方人、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油畫是西方的傳統,不是我們自己的傳統,我們要對油畫技巧很熟悉,然後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再到外國去得到承認。當代的藝術已經和古代區別很大,將來怎樣,搞不好你們當中就有大畫家呢,所以現在基礎要打得很好。今天講完課以後,你們思考一些問題,下次我們可以討論。也可以提一些上課的要求。下次我會示範,同時要看你們畫畫,只有在畫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可以具體地講。學藝術要活潑一點,膽子大一點,要自信一點。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油畫吸油?
Rose【油畫】(3739)
匈牙利女畫家Maria.Szantho油畫作品(1)
什麼是油畫色調畫法
畫家盧秋石 豪邁剛健 潑墨如金

TAG: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