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崛起 - 談談東南亞的未來(下)
老規矩,先貼相關舊文
小國崛起 - 談談東南亞的未來(上)
前天講到,大國之間的競爭,是技術,人才的競爭,那麼作為小國,人力資源不可能如大國那樣,技術資源也會相對匱乏,如何在大國技術和人才優勢下生存和發展呢?
我這邊以我的觀察,做一些總結。
1、發展教育,引入外腦。
在亞洲四小龍里,有三個華人地區,其中最開始,人口基礎素質最低的,其實是新加坡。60年代新加坡剛建國的時候,文盲的比例高的驚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並不高。我們知道,從抗日到內戰,很多大陸的知識份子和高級人才,避難躲到香港;而內戰結束時,國民黨撤退台灣帶走了大量的學者和技術人才。但新加坡什麼都沒有。
李光耀曾跟鄧小平說過,當年跑南洋的都是混不下去的沿海漁民,讀書的種子都在大陸,新加坡能搞好,大陸沒理由搞不好,這句話刺激了鄧小平,但其實也是李光耀的真實擔憂,新加坡的人口素質,從開始來說,並不高。
但今天我們看,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全球排名和北大,清華相當。此外,新成立不到二十年的,新加坡管理大學,雖然因為規模原因沒有綜合排名,但是其中的李光前商學院,是排名亞洲前三的商科專業。 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做到如此牛逼的高等教育?
實際上,一個大學的排名,主要是看論文數和論文質量,而不是本科生的錄取分數線,我在新加坡遇到各種大陸來的博士,多的簡直令人髮指,好幾次一桌人吃飯就我一個不是博士,(還記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Dr. 和Mr.的梗么?)。後來我就問過一些人,在新國立,南洋理工大學的博士生里,來自中國的比例是多少,結果是,超過70%! 而且來自中國的教授和學者也非常的多,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南洋理工大學有兩名年輕教授在全球的一個什麼學術排名里非常靠前,我看了一下新聞稿,也都是來自中國的科學家。
常在新加坡的人都知道,你遇到的職業發展比較不錯的,中文特別流利的人,你去問一下,很多都是通過新加坡的獎學金計劃從中國來新加坡的,搜維基百科有中新獎學金項目的詞條,基於中國的人口基數而言,這個項目影響力可能沒多大,但是從新加坡而言,我發現會在各種場合遇到這個項目引進的人才,而且都是中國的學霸。
新加坡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後,持續不斷通過獎學金計劃引進中國年輕人才,其實是他們的基本人口政策之一。
2、抱團結盟。
典型如東盟,通過區域聯盟,增加整體的競爭實力。
但實話說,區域聯盟的價值和意義是非常有限的,東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在很多關鍵問題上也存在非常嚴重的分歧,就好比南海問題,菲律賓幾次試圖推動東盟發布對抗中國的決議,但是都沒有能在內部獲得通過。
抱團結盟其實只是賬面上看上去厲害了一些,實話實說,真要遇到大的危機和風險,這個聯盟的穩定性不堪一擊。
3、合理利用大國競爭。
舉個簡單例子,你一個小國,希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現在中國來了,日本來了,德國來了,幾家都來搶這個生意,來推銷自己的技術,你就可以開價碼了,第一,我政府沒錢,你給我低息貸款,你花錢你來修,修完了運營起來,我按年給你還錢。第二,配套設備和日後更新維護,你教給我們,給我們技術資料,幫我們建廠,以後我們自己做。 幾個大國為了搶這個生意,確立成功案例,也許某個國家就答應了,小國用最低的成本和投入,完成了基礎建設的升級,帶動了周邊產業和就業。
但如果這裡不存在大國競爭,比如有這個技術能力的只有日本一家,你小國沒的選了,前期投入大,維護成本高,後期還要不斷花錢維修和更新配件,簡直是無底洞,你怎麼辦。
玩大國平衡需要政治智慧,第一是你要看清楚局勢,大國是良性競爭,你就可以左右逢源,賺到利益,如果是惡性競爭你千萬躲的遠遠的不要去碰,通俗點說就是要文斗不要武鬥,武鬥的,小國會成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從朝鮮,到越南,到烏克蘭,到敘利亞。
第二,大國競爭中,盡量不要明確的站隊,即便被迫或者主動站隊,切記不要為一邊去挑釁另一邊,強出頭。我們知道以色列跟美國的關係,親如一家。但是以色列在中東,跟敘利亞世仇的情況下,針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對比土耳其的莽撞,看看以色列是怎麼做的。
我小時候,中國當時因為意識形態衝突和本國民族宗教構成的原因,在巴以衝突中完全站在巴勒斯坦這邊,當時的新聞報道一邊倒都是支持巴勒斯坦,但時過境遷,我們去看,以色列從沒有因此記恨和埋怨中國,而且不斷主動示好直到1992年中國政府才同意建立雙邊外交關係。這也是智慧小國的生存之道,儘管作為美國的親密夥伴,以色列在外交上,對中國,俄羅斯,一直都儘可能保持友好,至少不衝突,不挑釁。
新加坡也是一個奉行外交平衡的典範,從某種意義上講,你可以說其圓滑,搖擺;但這的確是小國的生存之道。我們知道李光耀最開始跟共產主義者合作建立政府,後來又執行反共政策,很多中國人站在自己的視角,都覺得這是李光耀的污點,但是,換過來說,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周邊局勢下,那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可以說這樣八個字,向左一步,萬劫不復。 不僅僅是新加坡這個國家萬劫不復,而是整個東南亞華人萬劫不復,想做朝鮮都沒得機會。沒有處在一個新興的小國環境里,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歷史,是很難體會這樣的生存危機。
緬甸新任的"實際"領導人昂山素季值得期待,就目前而看,平衡術掌握的還不錯。
4、正向影響大國決策。
小國能影響大國政策么?當然能,不過有兩種,一種是負面的,也就是對自己越來越不利的,比如偉大的主體共和國放個大炮仗,搞得連中國都給他禁運了。搞負面的影響其實很容易,你只要夠作就有機會。
但是希望做出正面的影響,確實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布局了。
以色列依然是這方面最成功的典範,我們說美國不遺餘力的支持以色列,而這背後是什麼? 猶太人在美國控制和掌握了影響力,不遺餘力影響和扶植的結果,美國最好的大學,美國最強大的媒體,幕後老闆都有大量猶太人存在,猶太人進入名校的難度遠低於亞裔,而名校則是美國精英階層最基礎的社交標籤和社交平台。
又要提李光耀和新加坡,在東盟國家,李光耀崇高聲望和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成功的勸說鄧公停止向東南亞輸出革命(這就是為什麼向左一步萬劫不復的根源)。 到今天我們都看到,中國很多地方官員,都要去跟新加坡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中國的國企改革,正在學習淡馬錫的模式,那麼,這個對新加坡的好處是什麼呢?淡馬錫最大的投資方向,除了本土,就在中國。新加坡的主權基金,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獲得更多的中國政府資源支持,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在中國高速增長的這些年,新加坡藉此獲利不菲。(淡馬錫最大的股東是新加坡財政部,淡馬錫的首席執行官何晶是新加坡現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也就是前總理李光耀的兒媳)
5、盡量有自己的優勢技術和優勢產業。
這個不用太多解釋,小國很難形成全方位的競爭力,但是如果有一兩個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就有跟大國討價還價的資本了。典型的如以色列,芬蘭,瑞士,瑞典等,很多小國都是能在一些特定領域站在世界頂端。
這裡有些人會說,某某國家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地理位置好么。
如果你守著優勢都不會發揮出來,那才是真傻。
就好比以前姚明打nba的時候,很多心態扭曲的中國人說,姚明不就是長得高么,你看他跑的也不快,彈跳也不行,各種無腦黑。有優勢能發揮到極致,這就是本事,你有優勢不發揮非要跟別人去拼你不擅長的東西,那才叫愚蠢。
國家也是,特別是小國,你不可能全面跟大國去競爭,但你把優勢領域做到極致,把優勢產業發揮到極致,就是你的生存和發展機會。
所謂地理位置好,發揮出來,就是新加坡,發揮不出來,就是馬來西亞。
這個話題就到這裡。
可能涉及敏感詞,盡量不涉及政治爭議,希望讀者輕鬆對待,我們講的是生存之道,其實,對小國來說,有時候,活下來就是硬道理。
廣告強勢植入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多朋友問的問題,出海機會不錯,出海紅利很好,那麼,現在都有哪些中國企業出海,做的怎樣,有什麼產品在海外口碑好,價值大呢?
吶,這就是今天要推介的內容, 企業出海哪家強,白鯨給你來掃盲。
以前我推薦過白鯨社區,白鯨海外談的公眾號,熟悉訂閱我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公司創始人是被我忽悠出來創建這個公司的,今天要推薦的是他們一個非常特色的欄目,就是出海企業庫和產品庫,這個功能也是當時我讓他們去做的,但是結果是,人家做的我設想的還要好,好在哪裡呢?數據!
我隨便截個圖大家感受一下(隨機挑了一個產品,無任何利益關聯)
如果你是投資人,那麼可以通過白鯨的公司和產品資料庫去找到潛在的投資項目;如果你是創業者,可以看看有什麼領域和方向是目前出海的熱點;如果你是產品經理,可以分析一下出海熱門產品的市場表現和發展趨勢;如果你是技術人員,也可以看看找找思路,看看有什麼好的開發方向可以去鼓搗一下,白鯨社區最早就是一批個人做海外市場的開發者組成的討論群。
當然,坦白說我覺得這個數據展現依然有提高的地方,比如新品榜單,最新上升榜單,以及分類上升排名和分類新品排名,以及單一產品的新增和收入歷史變化數據,等等,如果您也覺得他們數據有估算不準確,或者不嚴謹,不豐富的地方,也歡迎到他們公眾號後台瘋狂吐槽,提出批評!
推薦閱讀:
※你這樣富養孩子,卻偏偏養窮了他的未來
※清華學長:打過一次架之後,我真正明白了未來
※投資者的未來09:投資組合
※科學證明:人體可以預見未來
※「優步」的未來 能優雅漫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