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困頓前行:不良處置受困 逃廢債或抬頭

  雖幾經努力,浙江省的不良貸款率仍在上行。

  截至7月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2.10%,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其中,溫州市的不良率最高,為4.56%,環比上升0.31個百分點。而受困於房地產價值縮水,轉移資產、刻意脫保、假破產等逃廢債行為也開始抬頭。

  如何破解日趨擴散化、複雜化的區域金融風險,已成為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全國經濟看浙江,浙江經濟看溫州。」這一規律,在經濟下行期的區域金融風險暴露上也不例外。浙江省銀行業的資產質量起伏,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其他省份不良貸款走勢的先兆。

  上證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浙江省的不良貸款率水平仍處於環比上升態勢,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仍未根本解決,呈現「區域擴散化、成因複雜化」的特點。截至7月末,溫州不良貸款率再次超過4.5%,房價持續下跌導致資產縮水,限制了當地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貸款的空間。

  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表示,從金融機構爭相進入的寶地,到區域金融風險率先暴露的地區,這是完整經濟周期的必經之路,不必「談不良色變」。

  當前需要高度警惕的,並非企業的還款能力,而是下降的還款意願,轉移資產、刻意脫保、假破產等逃廢債行為時有發生。銀行業人士表示,政府應加大打擊力度,防止「窮廟富和尚」的現象擴散。銀、政、企、法四方,如果有一方逃避責任,擔保鏈仍難有解。

  「兩鏈」風險未根本化解

  去年以來,一些中西部省份的不良貸款率也開始抬頭,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逐漸顯露。一個細節是,今年6月合肥市金融辦牽頭組團赴杭州市調研化解企業資金鏈、擔保鏈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此輪銀行資產質量的下行,還是開始於浙江。溫州市自2011年秋季爆發局部金融風波以來,原本潛伏在民間金融領域的風險浮出水面,體現到了銀行賬面上,不良貸款率開始躥升。而截至今年7月末,溫州市和浙江全省的不良率仍在環比上升。

  上證報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2.10%,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較年初上升0.26個百分點。在地市一級,溫州市的不良率最高,截至7月末為4.56%,環比上升0.31個百分點。

  寧波、紹興、麗水和舟山截至7月末的不良率皆突破了2%。在浙江省11個地市中,截至7月末僅嘉興、湖州和衢州的不良率較年初有所下降。

  溫州地區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要形容目前的金融環境,就是『風險常態化』,化解不良貸款成了溫州各家銀行的常規業務。」

  今年5月21日,浙江省政府連續第三年召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大會,分管金融的副省長朱從玖主持。「化解不良貸款和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是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浙江省政府高層人士在會上直言:「我省的資金鏈、擔保鏈風險沒有像個別媒體報道的那樣成片爆發,目前還處在點狀、散發的狀態。這個問題,不是浙江獨有,別的省份也有,但浙江省聯保互保貸款的規模要比別的省大很多——接近40%左右的貸款涉及聯保互保,個別市縣超過60%。」

  會後,義烏、杭州等地相繼出台了針對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的文件。8月13日,央行金融穩定局梁世棟副局長一行到紹興調研金融風險情況,實地走訪企業了解經營情況和面臨的困難,並召開專題座談會。

  一位接近浙江銀監局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去年銀行處置的不良貸款額同比增長超過100%,但『兩鏈』風險尚未從根本上解決,而且呈現區域擴散化、成因複雜化的特點。」

  浙江地區不良率的上升在各家上市銀行陸續披露的半年報中也有體現。交通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資產質量變化受鋼貿業務和民營中小企業風險擴散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的零貸業務,具有較為鮮明的區域和行業特色。未來,資產質量的變化仍然取決於以民間借貸、擔保鏈為主要特點的江浙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的修復進程。在此進程中,不良資產可能還會呈現慣性溫和增長。

  平安銀行(000001)2014年度半年報披露,東部地區的不良率為1.19%,遠高於排在第二的南部地區0.63%的水平。平安銀行在半年報中將不良上升的原因歸結為「受鋼貿企業和民營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聯保互保等因素影響」。

  受困資產價格縮水

  • 1
  •  共計:[3]頁
  • 【在本頁上查看全文】
  • 推薦閱讀:

    一文看懂經偵辦案流程和報案所需證據
    曾經有次「暴跌」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債券日評】20171214 央行溫和加息,經濟韌性不減
    比特110:羅馬尼亞最古老的比特幣交易所將要關
    底薪4000,那些靠天吃飯的金融農民

    TAG:金融 | 浙江 | 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