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廉政文化講稿省

——全省市(地)縣(市、區)新任紀檢監察領導幹部培訓班講稿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 李桂春廉政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古已有之。但作為反腐敗的重要舉措鮮明地提出,並得到高度重視,大力發展,應該說是近幾年的事。如果說黨的十六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實現了新的發展,那麼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教育的基礎地位得到強化,廉政文化建設異軍突起。這是反腐倡廉工作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可以說,沒有廉政文化支撐的反腐倡廉,是難以深入發展、取得更大成效的。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廉政文化的內涵及特點文化: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我們這裡講的文化,特指人類的精神活動及其成果,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科學知識、文學藝術、社會習俗、制度體系等。從狹義上文化又可分為文化知識、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風俗文化等。文化作為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所決定的,同時文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夠給政治、經濟以反作用。但更為重要的在於文化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人們關於廉政的知識、信仰、規範、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機融合,是抵制陳腐文化的重要力量。通俗地說,廉政文化就是廉政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生活情趣等與文化的融合,其目的在於增強廉政教育的感染力、社會影響力,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氛圍。廉政文化的主要形式:1.視覺藝術。以造型、影像藝術為主,通過觀賞廉政藝術,受到形象化的廉政教育。如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2005年底2006年初省紀委在全省開展的以田、韓,馬德等典型案件為反面教材的大型警示教育圖片展,運用的就是視覺藝術形式。2.語言傳播。如文學、說唱藝術等,用語言傳播廉政知識、廉政故事,使人們系統地接受廉政的價值觀教育。如曾經紅火一時的反腐小說,就是這種形式的廉政文化。3.娛樂遊戲。把對廉政的褒獎,對腐敗的鞭撻融入娛樂活動之中,寓教於樂。我們剛剛開展的全省黨紀政紀條規知識競賽,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宣傳廉政知識。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方式更適合在學齡前兒童中開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們遵守規則的意識。4.制度規範,把廉政的觀念形成制度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所有防止腐敗問題、不正之風、不道德行為產生的管理制度都屬於廉政文化範疇。廉政文化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 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和治國思想,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禮&S226;天官冢宰》記載:「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辯。」就是以廉為本來評判官府和官吏的「善、能、敬、正、法、辯」六件事,歷史上稱之為「六廉」。中國的清官廉吏文化從此而產生,直到清朝初期還有影響。如康熙皇帝就稱讚名臣于成龍是「古今第一廉吏」,在給於成龍書寫的碑文中寫道:「朕讀周官六計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辯』,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觀臣僚,有真能廉者,則委以重寄,賜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標準也。」康熙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將于成龍塑造成百官的楷模,讓他人學習。我國歷史上關於廉政的名言古訓也是膾炙人口,如儒家倡導的「慎獨」;無欲則剛;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特別是明朝知縣郭允禮的「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僅僅36個字,把嚴、能、公、廉的關係、作用論述得很深刻,最重要的還是公和廉。這些廉政古訓至今給人以激勵和鼓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官文學現象在宋明以後開始形成,如話本小說《包公案》、《劉公案》、《彭公案》,戲劇《鍘美案》、《下陳州》等文學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清官文化已成為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這種清官文化有其歷史的局限性,它只是封建皇權專制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一股微弱的清風。封建統治者強調「為政以德」,實施「仁政」,根本目的是鞏固其統治地位,然而靠一兩個「清官」無法改變封建統治者人亡政息的命運。「清官」文化折射出的是黎民百姓無奈下的期盼,「清官」實際上不是為現實而存在的,而是一種精神渴望,是一種理想,一種圖騰。比如從「包青天」前額上的月牙兒,我們不難看出,老百姓眼裡的「清官」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尊神。把政治清明寄托在「清官」個人身上,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我們所說的廉政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部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是先進性。腐敗是人類的公敵。反腐倡廉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這決定了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政文化所倡導的是共產主義信仰、黨的宗旨、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是公平正義、昂然正氣,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所以,廉政文化發揮著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廉潔、誠信、勤儉、奉獻等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在全社會營造清正廉潔的良好社會氛圍的獨特作用。先進性是廉政文化的根本屬性。 二是傳承性。廉政文化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所需要的寶貴精神財富,必然會家喻戶曉,代代相傳。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寶庫中,有許多內涵豐富的廉政詩文、格言警句和戲劇歌曲等,流傳著大量清官廉吏的故事,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我們黨在八十多年的奮鬥歷程中,形成了「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群眾」、「為民、務實、清廉」等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些優良傳統,在全黨得到不斷的發揚光大,是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創造出廉政文化的精品,也會傳給後人。三是群眾性。一方面,廣大群眾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也是廉政文化建設不斷豐富發展的源泉,在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廉政文化建設的豐富資源和聰明才智,離開了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廉政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另一方面,廉政文化的受眾對象是廣大幹部群眾,所以,要求廉政文化在形式上必須大眾化,需要陽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人,使廉政文化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老少皆宜。 四是廣泛性。廉政文化要在全社會形成廣泛的影響,必須面向全黨全社會,把它的觸角延伸到機關、社區、家庭、學校、企業、農村和各種社會團體。這就要求廉政文化的主體也必須是多元化的,需要組織、宣傳、文化、藝術等部門,以及報刊、廣播、影視、網路等新聞媒體的廣泛參與,這樣廉政文化才能擴大覆蓋面,產生深遠影響。 五是時代性。「廉政」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不同的時代對廉政文化有著不同的要求。我們所倡導的是社會主義廉政文化,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我們要反對的是在現實社會中滋生的腐朽思想和腐敗現象。只有具有時代性,廉政文化才會有針對性。綜上所述,我們大力發展廉政文化,就是要用先進的文化、健康的文化來取代和抵制落後的文化、腐朽的文化。這對於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二、廉政文化建設提出的背景廉政文化的產生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經濟、政治、文化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一)文化產業的崛起。1945年二戰以後,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大批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百業待興急需發展。在戰爭中耗盡國力的國家需要發展,在戰爭中發財的國家要保持自己的優勢也急於發展。世界掀起了一輪發展的浪潮。一些農業國步入工業國,一些工業國走向了後工業和信息社會。美國學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描繪的就是20世紀後期經濟發展的情況和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展望。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又給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各國關於文化產業的統計範圍不盡一致,有的國家把文化產業作為一個產業門類來統計,有的將其分解為若干領域,分別併入其他產業。美國比較大的文化產業有:(1)文化藝術業。第一是表演藝術,全美有各類演出經理公司千餘個。第二是藝術博物館,全美有藝術博物館1200家。(2)影視業。包括電影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視節目、錄像帶、光碟的生產銷售。(3)圖書業。全美現有圖書出版社1000多家,以及眾多的圖書批發商和零售商。(4)音樂唱片業。全美有1000多家唱片發行公司,所生產的音樂唱片佔世界消費總量的60%。(5)體育產業。如全美職業籃球賽NBA,輻射全球。在日本,則把文化產業理解為能滿足人們的文化和愛好的產業部門,生活、消費、工作、娛樂、消遣等活動都與文化結合在一起,在文化與產業交錯的領域裡,不斷產生出新的文化和新的產業,文化教育、體育、旅遊、飲食、傳統手工藝、美容等也都進入了文化產業的行列。有的國家將生產包含某些文化要素的產品統統視作為文化產業。一般來說,文化產業包括:出版及相關印刷業、信息傳播業(含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廣告、信息服務等擴展性業務)、電影業、娛樂業(含體育比賽、觀光遊覽、電子遊戲及各種遊樂場)、藝術業、演出業等。文化產業形成規模後,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經濟與文化的一體化。經濟中文化的、知識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將越來越具有重要的、主導的甚至某種決定性的作用,而文化產業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的以至支柱性的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等高科技及其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為標誌的科技革命宣告知識經濟、文化經濟時代的到來。如今,新經濟已佔據美國GDP的70%,加拿大GDP的60%。迪斯尼公司產業規模及贏利均進入世界前十強,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創下全球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英國女作家J&S226;K&S226;羅琳寫的《哈利&S226;波特》,使她成為擁有10億美元的作家,等等,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文化的經濟價值。所以,文化產業被視為21世紀的「朝陽工業」,文化產業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新的增長點,這些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經濟界人士、文化界人士甚至政界人士所接受。我國的文化產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逐步發展,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和國家大力推進第三產業之後,文化領域面向市場的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文化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0年至2000年,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產業的增加值由12.1億元增加到118.9億元,增長了9倍;文化產業機構由6.8萬個增加到22.3萬個,增長了3倍;從業人員由49.5萬人增加到91.9萬人,增長了86%。與此同時,社會所辦的文化產業發展更加迅猛,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 但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很不充分,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眾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在文化方面的消費需求會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發展文化產業勢在必行。(二)文化影響力的日益增強。存在決定意識。但不能忽視意識對存在的反作用。古今中外的歷史充分證明,文化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14—15世紀在義大利率先發起的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以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和人文主義為武器,向封建神學作鬥爭的一場新文化運動。這場資產階級興起的文化運動,把人們從封建神學的枷鎖下解放出來,並推動著人們去探索創新,是對歐洲社會發展進程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思想文化領域裡的一次偉大變革。蘇聯解體與20世紀80年代初經濟增長出現停滯有關,但也與蘇共推行政治多元化、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新思維」有著直接關係。中國的五四運動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更是高舉民主、科學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它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的火種傳播到中國,成為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新的起點。當前,世界各國的競爭不僅表現為經濟的、軍事的競爭,也表現為文化的競爭。文化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部分,被人們稱為軟實力。所以,各國越來越重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文化的巨大影響可以從兩方面看:1.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如歐盟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聯合體,固然與各國的經濟一體化有關,但很重要的是它們有著趨同的文化基礎。這在宗教、信仰、價值觀不同甚至對立的亞洲是很難做到的。再如,世界各國接受了美國麥當勞、肯德基的飲食文化,美國就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相反,一些陳腐落後的文化觀念,也會對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如前一段時間,中國製造出現了信譽危機。不合格食品、有毒牙膏、不安全玩具、問題輪胎遭到有些國家的圍攻。7月26日《參考消息》刊登了兩篇文章:《中國製造如何走出危機》、《重塑中國食品形象關鍵在剷除腐敗》,反映的就是這方面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腐敗問題,也有文化方面的問題,就是對人的不尊重,對人的生命不珍惜。帶著「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思想意識去生產食品,怎能不出問題呀?可見,負面的文化可以搞壞一個企業、也可以搞壞一個國家的經濟。2.文化對政治的影響。最典型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的「和平演變」,打的就是文化牌。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侵略比經濟侵略更可怕,因為它可以吞噬一個民族,可以顛覆一個國家的政權。美國為了向世界各國滲透它的文化,「美國之音」用42種語言向世界各地廣播;美聯社在國外設了一百多個分社和記者站,每天發稿譯成一百多種文字;合眾國際社新聞發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七千多家客戶;《讀者文摘》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以16種語言出版了40個版本……美國的文化集團不斷向海外擴張,迪斯尼公司在日本東京、法國巴黎、中國香港等都建有迪斯尼主題公園。美國所做的這一切,其目的就是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美國通過政治、經濟等手段將其文化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誘導世界各國的人們接受他們的文化,推銷美國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的輸出,注意發揮文化的影響力。歷史上最經典的是用「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關閉的國門。2006—2007我國與俄羅斯開展文化年活動,說明我們國家注重通過文化來提升國際影響力。特別是為在世界範圍內推廣中華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教育部已經確定,將在2010年前在全球建成100所孔子學院,針對當地人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漢語教學。自2004年11月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舉行掛牌儀式以來,到2005年7月,北美、歐洲、非洲等國家已開設了26家孔子學院。然而,這只是中國傳統文化邁向世界的第一步,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向世界推廣儒家文明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三)文化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布局中的重要一翼。我們黨雖然歷來十分重視文化事業,提出雙百方針,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但把文化建設提升到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之中,是近年來適應形勢的發展要求,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採取的重要舉措。十五大前,一直是把文化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來加以部署,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後,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概念,認為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在這方面鄧小平同志有深刻論述:「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他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鮮明地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這一時期,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的二元結構。直到十五大,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單獨列項提出,並闡明了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關係,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對於物質文明而言。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0年2月,江澤民到廣州茂名高州市參加指導「三講」教育活動時,提出「五個始終」,後完善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成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到2002年十六大時,對文化建設更加重視,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們黨開始從增強綜合國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審視文化,重視文化。文化建設開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布局中的一部分。可喜的是,在十六大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用什麼去抵制腐敗文化,當然是用先進的廉政文化去抵制。可以說,十六大已對廉政文化提出要求。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後,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一併成為現代化建設布局中的重要內容。總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的崛起,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黨中央、中央紀委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大勢所趨。三、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一)廉政文化的重要地位。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實現形式。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決定了廉政文化的地位。廉政教育與廉政文化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區別在於教育更注重於理論武裝、信仰的樹立,教育的對象重點是黨員幹部,教育形式以自學和集中學習、講座、報告會等為主,而廉政文化更注重價值觀、道德觀的引導和良好社會風尚的營造,既面向黨員幹部,又面向社會大眾,多以文藝、娛樂的形式進行傳播,以制度規則的形式進行規範。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教育始終在反腐倡廉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1949年中央和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成立時,任務和職權有三項:1.檢查;2.處理;3.教育。從此,教育與監督、懲處一併成為紀檢監察的職能。黨章規定的紀律檢查機關的五項常項工作中第一項便是:「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要經常對黨員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在香港廉政公署《專業守則》中明文指出,以執法、預防和教育三管齊下肅貪倡廉。1974年形成的反貪方針——法律打擊貪污、預防控制貪污,教育絕緣貪污。教育由社區關係處負責,具體職責是:聯絡市民大眾爭取支持,教育公眾認識貪污的危害,推廣道德發展。近幾年,隨著廉政教育地位的提升,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四大指出:廉政建設要靠教育,要靠法制。十五大指出:反腐敗要「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黨的十六大指出:反腐倡廉要「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創新體制」。2003年5月之後,隨著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三者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特別是2005年1月,中央頒布《實施綱要》以來,教育在反腐倡廉格局中的首要地位得以確立。同時,廉政文化作為教育的重要實現手段,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實施綱要》中強調:「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並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工作機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體合力。」吳官正同志也指出:「反腐敗是嚴肅的政治鬥爭,也是文化和道德觀念的較量。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他在7月16日省部級領導幹部紀檢監察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抓住思想道德教育這個基礎,加強面向全黨全社會的廉政文化建設,把反腐倡廉融入文化建設之中」。可見,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重大舉措,突出地擺在了全黨面前。因此我們講,反對和防止腐敗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艱巨的文化建設任務。(二)廉政文化對廉政建設產生的根本性影響。文化的影響力是漸進的,緩慢的,潤物無聲的,但一旦產生影響,便是長期的,穩定的,帶有根本性的。廉政文化對於預防和治理腐敗來說,具有根本性作用。如,芬蘭、瑞典等國是世界廉政指數連續幾年排名前列的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國家有著良好的崇尚廉潔的文化氛圍。人們視貪污受賄如偷盜搶劫,認為別人送給自己錢,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如同向乞丐施捨。同時,具有很強的平等、平民意識,沒有人去攀高附貴、傍大款。紐西蘭每年公務員違法犯罪幾乎為零,根本原因在於受土著毛利族平等、公平信念的影響。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的武士階級和商人階級就形成了以「克己奉公」精神為核心的武士哲學,主要就是「武士奉公,不惜以身殉職」。明治維新時期,武士的奉公倫理得到發揚和發展。凡事一聽說是國家的利益,他們就會自動去做。「國益優先原則」觀念和「產業報國」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如今,團體義務感已滲入到日本人的靈魂。1959年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首次大選獲勝後,就將建立廉潔有效的政府看作自己的神聖使命。1959年6月,行動黨領導人在市政廳大廈會議室宣誓就職時,一律穿白色的襯衫和白色的長褲,象徵個人行為純潔廉明。1990年2月,新加坡國會批准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提出了五大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把國家利益和社會這個大家庭放在首要位置。如今,儒家文化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在新加坡已深入人心。李光耀曾說過:「如果你喜歡好的東西,你就得反對壞的東西。如果你想要廉潔,你就要打擊和消除腐敗。如果你需要堅持原則的人,你就必須趕走不守原則的人。沒有折中辦法。」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能夠長期執政,一個重要經驗就在於前總理李光耀和他的政府能夠保持廉潔,經常把黨內和政府內的貪污腐化分子毫不留情地清理出去,從而贏得了公眾的高度信賴。相反,凡是腐敗嚴重的國家,大都是有著深厚的腐敗文化土壤。在韓國、印尼等東亞國家,普遍形成了一種公正廉潔的人在社會中不受歡迎,甚至難以立足的文化,即腐敗文化。腐敗文化的基本特徵是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造成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以致社會上多數成員都認可腐敗的合理性;人們痛恨腐敗往往不是出於社會正義而是處於嫉妒。在韓國,一項民間調查表明,90%的韓國青少年認為韓國是「腐敗的國家」。2003年韓國反腐敗委員會所做的調查也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公務員腐敗」。「無賄不成事」,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思維定勢;辦事必須送禮,已成為潛在規則。在韓國、印尼和菲律賓這些國家貪污腐敗之風盛行的情況下,像盧泰愚、全斗煥、蘇哈托、馬科斯等領袖和上層社會的自甘墮落也就不足為奇了。(三)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現實針對性。在我國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一是深受封建社會陳腐文化的影響。中國是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度。一方面有著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有著沉重的文化包袱。封建社會形成一些陳腐的文化至今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成為滋生腐敗和不正之風的土壤。主要的腐敗文化有以下幾種:——家族和宗族觀念。中國在步入國家階段時,原始的氏族血緣關係並沒有充分瓦解,故而在夏、商、周時期,其社會政治結構的最大特點便是「家國一體」或稱「家國同構」(國即家的擴大,家不過是國的縮小),無論在政治統治還是社會交往中都特彆強調宗法血緣關係。這種觀念來源於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典型的是《紅樓夢》描述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直到近現代,還有蔣、宋、孔、陳對中國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四大家族。由家族觀念萌生了家長制、一言堂;任人唯親、裙帶關係;宗派思想;蔭妻惠子、望子成龍等陳腐的思想觀念。這些陳腐思想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僅從選人用人制度來看,就可以感受到這一點。我國最早的選人用人制度——「世官制」就來自家族制,這種制度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分封世襲制度直接造成的。在血統論觀念支配下的「世官制」,基本原則是「用親用舊」。親,指同姓貴族,與國君血緣越近越好;舊,指與國君家族老早就有親戚關係或其他老關係的異姓貴族。可見,是非親不用的。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急需人才,用人制度發展為「薦舉制」,提倡「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也出現了齊桓公重用貧民出身且與他有「一箭之仇」的政治家管仲,外交家毛遂自薦為趙國平原君使團成員的可喜現象。但最終沒有擺脫家族觀念的影響,走上了「唯親是舉」的腐敗之路。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九品中正制,簡稱「中正制」。中正是一種官職,設在州、郡的中正官由中央任命,專門了解官吏的德才情況,寫出評語,評定等第,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根據品第授予大小官職。時間久了,中正官都由士族官僚來擔任,他們開始重用自己的人,以致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情況,「中正制」變成了擴大士族勢力的工具。家族觀念對現在的領導幹部還有很深的影響。據統計,70%的領導幹部貪污受賄,動因都是為了孩子 。在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要好得多。當然,中國也有例外,如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臨死前,說了一句讓急著得到家產的兒孫們失望的話:吾兒有用要錢何用?吾兒無用要錢又何用?如果我們的領導幹部都有曾大人的觀念,也許腐敗會少很多。——官本位思想。兩千多年來,讀書——做官——發財,一直是許多中國人的夢想。當官就能管人管事,就能弄權勒卡,就能發財,成為一種思維定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有了這樣的觀念,在科舉制度下,很多人為了考秀才、中舉人,頭懸樑錐刺骨地刻苦讀書。《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好不容易考上舉人了,馬上就要當官發財了,一高興瘋了,說到底是官本位的思想害了他。就在前幾年,南方一個縣的教師,還在用當官發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見,這種思想還在蔓延。在這種思想驅使下,拉關係,找靠山,跑官要官,買官賣官,造假騙官,甚至殺人謀官的現象時有發生,難以遏制。——送禮文化。說得直接一些,就是行賄文化。行賄是一種弱者屈服於強權、討好求助強權的行為。其形成有兩個主要條件:1.封建皇權的人治社會;2.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出現弱勢群體。具備了這兩條,遇事銀子打理,金錢開路,便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文化。行賄文化產生於封建社會,但至今也有其存在的土壤。遇事找人,託人送禮,仍然是時下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送禮行賄,作為一種腐朽文化,直接引發了許多腐敗問題。腐敗是由行賄和受賄矛盾兩個方面構成的。沒有行賄也就沒有受賄。不把行賄之風遏制住,反腐敗很難見到實效。行賄一般來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有時也會上升為主要矛盾。如,《參考消息》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目為《中國人慣壞了烏克蘭警察》。寫的是中國人在烏克蘭一遇到點麻煩,便給警察塞錢。久而久之,警察一見中國人就抓,抓到就能撈到好處。結果是搞壞了人家的風氣,也給自己找了許多麻煩,百害而無一利。二是外來腐朽思想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後,一些國外的文明成果給我們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那些腐朽沒落的思想觀念對人們也產生了消極影響。最典型的是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以及商業賄賂,腐朽的生活方式,黃、賭、毒等,時時刻刻對人們的思想產生著影響。慕綏新在剖析他違紀違法的原因時說:「剛做領導幹部時,自己還比較謹慎,但隨著職務的不斷上升,追求生活享受,追求『生活現代化』,追求『生活質量』等錯誤思想也在急劇發展,所以,私慾膨脹、貪慾不止。」如「情人」文化。「情人節」本來是用來表達男女純真感情的,而在我們個別領導幹部身上卻發展為包「二奶」,變成了人身依附關係,也成為誘發腐敗的一個動因。實踐證明,許多領導幹部貪污受賄,墮落成為腐敗分子,就是受這些思想的侵蝕。三是腐敗文化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定的市場。突出的表現是:1.一些痛恨腐敗的人也在參與腐敗。人們一方面痛恨、反對腐敗,另一方面又自覺不自覺地參與腐敗。反思一下,很多人也許都有自覺不自覺地助長腐敗的行為。如,我們這面抱怨看病貴,醫生收「紅包」,那面自己或親人一旦住進了醫院,找名醫、送「紅包」比誰都積極;這頭對跑官要官者嗤之以鼻,那頭輪到自己提拔了,也在積極活動,託人打招呼。2.對腐敗的承受度增強。腐敗與非腐敗,違紀與非違紀的界限模糊,一些人對輕微腐敗持認可態度,認為吃點、拿點、玩點、收點不算啥。豈不知小節不保,大禍在後。3.道德滑坡,價值觀扭曲。最典型的是笑貧不笑貪。可見,反腐倡廉正面臨著嚴峻的文化挑戰,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任務繁重而又緊迫。四、廉政文化建設的成效及深入推進的對策思考近幾年,黨中央、中央紀委十分重視廉政文化建設,並把它作為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鮮明地提出來,特別是2005年後,我省的廉政文化建設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一是高度重視,合力推進。中央紀委近幾年每次全會都對廉政文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並多次專門召開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會、現場會進行研究部署,中央紀委副書記劉峰岩就廉政文化建設多次作重要講話。省紀委2005、2006連續兩年召開廉政文化建設推進會議。及時總結鶴崗、哈爾濱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的經驗,在全省推廣。發揮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作用,宣傳、文化、廣播電視、文化藝術團體等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之中,出現齊抓共管的局面。有些地方部門的主要領導不僅積極為廉政文化活動提供資金、場所的支持,而且身體力行,帶頭參與廉政文化活動。哈爾濱、大慶等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參加廉政歌曲演唱活動。鶴崗市東升區區委書記親自撰寫廉政歌曲的歌詞,紀委書記動員自己的妻子參加反腐倡廉文藝演出。二是活動豐富多彩,影響廣泛。省紀委在全省開展反腐倡廉歌曲創作徵集競賽活動,在省電視台舉辦了「廉歌飛揚」文藝晚會,與省工商局共同開展了反腐倡廉廣告公益大賽。我省作品在中央紀委的評選中獲金獎、銀獎、銅獎。在省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開設了《廉政龍江》,在省電台《新聞聯播》節目中開設了《廉政之聲》、在《黑龍江日報》開設了《黨風廉政縱橫》,在省委主辦的《奮鬥》雜誌開設了《黨風廉政建設研究》、東北網開設了《廉政經緯線》等專欄。還在領導幹部中開展了「讀報刊、促廉政」活動。反腐倡廉文藝創作演出活動方興未艾,僅今年,就有佳木斯、鶴崗、雙鴨山、伊春、七台河市開展了反腐倡廉文藝演出、巡演、調演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原創作品。齊齊哈爾市創作的話劇《最後一夜》、富錦市創作的龍江劇《路》、省龍江劇院創作的《百姓局長》,這些劇目把對腐敗的鞭撻、對廉政的弘揚以戲劇藝術的形式來展現,形象、生動、感人,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三是深入開展「五進」、「五上」活動,加快了廉政文化建設的社會化步伐。全省各地按照廉政文化進社區、企業、農村、校園、家庭,廉政廣告上路面,廉政枱曆上桌面,廉政電視片、文章上欄目上版面,廉政信息上網路,廉政劇目上舞台的要求,採取組建社區廉政文藝演出隊,向領導幹部家屬發廉政信函,建廉政文化長廊、大堤、廣場,建廉政網路,發警示信息,開展廉政文藝下鄉活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把廉政文化開展到各個層面,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也調動了幹部群眾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四是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有些地方建立了廉政文化建設基地,有的地方培養了廉政文化建設的骨幹隊伍,自上而下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同時,廉政文化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雖然我省的廉政文化建設發展較快,但總的來說,還處於起步階段,廉政文化建設還有很多事情可做,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發展的潛力、空間很大,可以說大有作為。那麼如何進一步抓好廉政文化建設呢?(一)堅持的指導思想廉政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認真落實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和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領域的工作要求,以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道德觀、榮辱觀為主旋律,反對和抵制落後的、腐朽的文化,營造遵章守紀、誠實守信、公平正義、清正廉潔、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應有作用,為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入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堅持的原則1.堅持倡廉反腐的主題。這是保持廉政文化建設正確方向、保持廉政文化先進性的根本所在。要抓住倡廉的主基調,堅定反腐敗的信心。2.堅持以人為本。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什麼是以人為本?就是尊重的人主體地位:一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需求;二是最大限度地維護人的利益;三是最大限度地發展人的個性。廉政文化建設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注重圍繞這三個方面來作深度挖掘。3.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廉政文化建設既要講政治,又要講藝術,要鼓勵藝術創新,倡導藝術形式的多樣化,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要使我們搞的廉政文化為廣大幹部群眾所喜聞樂見。4、堅持依靠群眾。廉政文化的傳播對象是群眾,所以,必須緊緊依靠群眾的參與和支持來發展和繁榮廉政文化。(三)推進措施1.行政化。就是要依靠各級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來組織實施。實踐證明這是廉政文化迅速興起的成功經驗。為什麼強調這一點:一是廉政文化建設與其他文化不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只有採取行政化的手段,才能保證它的健康發展。二是目前廉政文化還沒有形成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廉政文化建設的投資渠道主要是財政資金。所以,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主要靠行政手段來推動。這就要求我們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特別是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把廉政文化納入本地文化建設事業總體規劃之中,解決廉政文化建設所必需的資金、場所等問題。要發揮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作用,形成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發揮優勢的工作機制。2.市場化。也可以說是產業化。從長遠看,這是發展趨勢。市場化的前提是市場需求。那麼我國的文化市場需求怎樣呢?據統計,1997年我國的實際文化消費總量約為650億元,而文化的潛在消費能力約為3000億元。到2005年,文化的潛在消費能力達到5500億元。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費需求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近些年來,反腐倡廉題材的文藝作品非常受歡迎,一些電影電視劇如《生死抉擇》、《任長霞》、《少年包青天》、《宰相劉羅鍋》、《李衛當官》、《天下糧倉》等播放後,成為老百姓街談巷議的話題。香港電視連續劇《廉政風暴》在內地熱播也說明廉政文化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市場化是廉政文化形成產業的必由之路,也是廉政文化發展的重要措施。3、文藝化。廉政文化之所以與廉政教育不同,主要就在於形式上的文藝化。文藝化,使廉政教育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通俗,更加易於接受,更具有感染力,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當然,文藝的形式並非廉政文化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在廉政文化建設的起步階段,抓好廉政文藝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是重要的切入點,是循序漸進發展廉政文化的關鍵所在。近兩年來,全省各地開展的廉政文藝作品創作競賽、廉政文藝演出、戲劇創作等走的就是廉政文化文藝化的路子,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今年十月底,省紀委與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電視台將共同舉辦全省反腐倡廉文藝調演,並組織部分優秀節目到各地、到基層巡迴演出,把各地創作的好作品用好用足,發揮其最大的效應。用文藝化這一形式,帶動其他廉政文化活動的深入發展。4.社會化。廉政文化的社會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社會各方面參與廉政文化的程度高, 另一方面是指廉政文化要面向全社會。所以,實現廉政文化的社會化,就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之中,打造更多的廉政文化建設的平台,如各地利用信息網路、建廉政廣場、廉政圖書角等,都是實現廉政文化社會化的途徑。要把廉政文化的觸角延伸到各個角落,深入推進廉政文化「五進」、「五上」活動,加快廉政文化的社會化進程。廉政文化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影響力越大。5.地域化。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文藝形式和藝術種類。我省的龍江劇、二人轉、東北民歌、拉場戲等,都很受群眾歡迎。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廉政文化活動的重要資源。開展廉政文化活動,要與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結合起來,要體現地方特色,這樣才能夠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如富裕漫畫、海倫剪紙、肇東國畫與廉政文化相結合,成為推動全省廉政文化的生力軍。實踐證明,越是有地方特色的,越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越易於被大眾接受。6.具體化。廉政文化建設,重在建設。建設必須要有項目來支撐。所以要善於從具體事項做起,一件一件事情做好抓實,積小勝而求大勝。如大連市紀委從2000年開始,堅持每月向處以上領導幹部推薦一篇黨風廉政方面的文章,每兩年把這些文章編輯成冊,叫《清廉文鑒》。這就是很好的廉政文化建設項目。再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監察部門,經常用宣傳單提醒公務人員,宣傳單上寫著,「當你收了不該收的一分錢的時候,你已經犯罪了。」芬蘭在發放的駕駛證上寫上:「凡為方便獲取駕照而直接或間接向考官送禮者,均視為行賄。」這兩件事看似很小,但意義很大。我們再看看香港是怎樣開展廉政文化的。在接受人物周刊記者採訪時,廉政公署專員黃鴻超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非常注重在商界推廣誠信文化,每一年我們跟香港一些大的商會合辦一些活動,通過講座等形式作一些指引。我們前一個星期剛舉辦了一個誠信論壇,通過六大商會支持,有差不多一千人參加,通過政府和商界的領袖共同探討推廣誠信的話題,我們每年都做大量的工作,效果很好。我們非常重視公務員廉潔文化的培養,每一年我們跟公務員事務局都要舉辦很多的講座和交流,培養廉潔文化。此外,我們也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建築業,我們會同商會或者專業團體合辦講座和課程,其實這樣的培養廉潔文化的教育我們已經推廣到了大專院校。《人物周刊》的記者採訪後也有一句評價的話:我有一個判斷,廉政公署對香港最大的貢獻應該是三十多年來對香港誠信文化的培養,功不可沒。可見,廉政文化建設要取得實效,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常抓不懈。7.制度化。就是把誠信、廉政、公平、秩序的價值觀用制度來體現。如要推廣誠信文化,就要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對不誠信行為給予有效懲罰。樹立規則意識,就要從遵守交通規則這樣的具體項目抓起。北歐有的國家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懲罰的辦法是,按照你納稅額的一定比例來計算罰款數額。有位富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罰20萬歐元,相當於200萬人民幣。這樣的管理辦法就很有效。廉政文化制度是廉政文化形成的保證。講了這麼多廉政文化建設的話題,目的就是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廉政文化,更重視廉政文化,身體力行地抓好廉政文化,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把廉政文化融入整個文化事業之中,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融入每個人的靈魂。我相信,只要我們矢志不渝地為之奮鬥,這樣的目標一定會實現!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那些為了錢分手的情侶,後來怎樣了?
中華酒文化與中國古代詩畫
【文化閱讀】中國智慧-二十四節氣
方文山為周杰倫填的詞如果放在宋代,平仄合律嗎?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