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一詞的創始人 教育思想影響很深遠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1907年,葉聖陶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寫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1949年後,葉聖陶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葉聖陶教育語錄】

  ●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要文章寫得像個樣兒,應該在拿起筆之前多做準備功夫。準備功夫不僅是寫作方面的純技術的準備,急躁是不成的,秘訣是沒有的。實際生活充實了,種種習慣養成了,寫文章就會像活水那樣自然的流淌了。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我與從前書房裡的老先生其實是大有分別的:他們只須教學生把書讀通,能夠去應考試,取功名,此外沒有他們的事兒;而我呢,卻要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

  ●教育要為全社會而設計;教育決不能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結果使這些選手光榮顯要,站在眾人的頭頂上,伸出手來,收受眾人的供養。

葉聖陶有很多關於語文教育的經典論述,這些觀點至今都很時髦。資料圖

  很多沒見過他的人都知道,他家房頂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很多沒見過他的人都羨慕,有個叫「肖復興」的15歲少年,因為一篇作文受邀到他家,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很多沒見過他的人都慶幸,還好曾跟著他在4月14日到浙江金華,「神遊」了一趟北山的雙龍洞。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上,他的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也成了大家心中難忘的記憶。但他不只是作家,還是教育家、出版家,是對語文教育影響深遠的大師。

  他就是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明天是他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日。本報邀請我市多名老師講述葉老教育理念對現代教學的影響,從中我們發現,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觀點、理念、思想,一如肖復興所寫的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著」。

  記者 郭文娟 李小慶

  【語文由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語文」一詞最早就是出自葉聖陶之口。他提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稱為「語文」。

  經典論述至今仍時髦  常被老師學者們引用

  2012年「葉聖陶杯」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賽,廈門有多名老師獲獎。廈門市教科院專門從事小學語文研究的肖俊宇和翔安區馬巷中心小學三年級段長蔡智紅雙雙獲得了一等獎。

  肖俊宇說,葉聖陶是教育家,從小學、中學教到大學,對語文教育影響深遠;他既是作家,又是編輯,著書立說,編寫了很多流傳後世的佳作;雖然官至教育部副部長,但被大家記得更牢的反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一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語文」一詞最早就是出自葉聖陶之口。肖俊宇說,葉聖陶是「語文」一詞的創始人。他提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稱為「語文」。

  葉聖陶有很多關於語文教育的經典論述,這些觀點至今都很時髦,常被老師、學者們引用。比如,他說「教是為了不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不光要教學生內容、知識,還要講究方法,讓他們能舉一反三,培養他們的能力和思維。

  在肖俊宇看來,葉聖陶可以稱得上一代宗師。正是因為他的成就,才有了以他的姓名冠名的「葉聖陶杯」大賽。

  據了解,「葉聖陶杯」大賽,全稱為「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是迄今為止全國級別最高、最有權威性、最具影響力的中學生作文賽事之一。曾獲「廈門晚報十佳小記者」稱號,也是本報報道過的「賣書救父」的廈門女孩塗馨予,就獲得了第八屆「葉聖陶杯」大賽全國一等獎、「全國十佳小作家」提名獎。

  【教學規律】

  葉聖陶給《人民教育》編輯部題的詩中,生動形象地道出了幼兒學步需要遵循的教學規律。

  教育如同孩子學走路 須遵循規律循序漸進

  因為一個正在進行的課題,蔡智紅研讀了不少葉聖陶的書。她說,葉聖陶關於如何培養人、如何教書、如何寫作的諸多理念,讓她深有感觸、受益良多。

  有一次,蔡智紅不經意間翻到了葉聖陶寫的《語文隨筆》中的一個章節——《談語法修辭》。當她看到「修辭」二字時,第一反應就是,把文章寫得更美些,加上成語、好詞好句之類的東西,應該就是修辭,再不就是用上誇張排比之類的修辭方法。這些修辭方法的使用是為了讓文章更加感人,能把事情說得更清楚,還能讓事情變成畫面動起來。

  可是,當她把文章看完後,才發現自己對修辭的理解太狹隘了。「修辭立其誠。」蔡智紅說,葉老先生說的修辭,就是把話說得很正確,很有道理,很完善。

  葉聖陶關於教育與學步的一段論述,也讓蔡智紅印象深刻。葉聖陶給《人民教育》編輯部題的詩中,生動形象地道出了幼兒學步需要遵循的教學規律:「學步導幼兒,人人有經驗。或則扶其肩,或則攜其腕,惟令自舉足,不虞顛仆患。既而去扶攜,猶恐足未健,則復翼護之,不離其身畔。繼之更有進,步步能穩踐,翼護亦無須,獨行頗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於焉奠。似此尋常事,為教倘可鑒……」

  蔡智紅說,葉老先生這段話把教育的真諦闡釋得非常到位。教育的本真就是教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就如教孩子走路般,讓他學會了走路的技巧之後,怎麼走就看每個孩子自己的能力了。這是一門慢的藝術,但是反思我們現在的教育,其實已經離開本位好遠,而且往往太過於急功近利。

  【教育思想】

  他提出「真教育」:教做人、學養成,之後才是出特色,特色也要重在生活之中。他提出,要「三會三好」:會玩,玩好;會學,學好;會讀,讀好。

  教育是養成好習慣 進了學校先學做人

  早在1987年,廈門市金山小學老師戴慧萍讀師範時,其中的《教育學》、《小學語文教教材教法》中,就有葉聖陶的大量教育思想,17歲的她就對這位教育界、語文界的泰斗敬仰不已,那時便想著,以後一定要努力成為葉老那樣的語文老師,扎紮實實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良好語言習慣。

  一直到現在,葉老的許多教育思想仍然是我們教育實踐中的寶典,比如「教育是養成習慣」、「瓶子觀點」、「種子教育」、「自我教育」、「習慣成自然」、「改善生活方式」等,對教育教學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其中,葉老的「教育是養成好習慣」這一主張,特別深入她心。戴慧萍說,這其實是深入教育界每一個教育者的心。現在,她當老師27年了,會時時將她的教育教學定位於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當班主任,就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當語文老師,就是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語言習慣。

  金安小學校長林華強說,其實,葉聖陶的教育理念,涵蓋了教育的兩大基本理論:進學校,先學做人;習慣養成。這兩樣,延綿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整個歷程。

  才開辦不到3個月的金安小學,在陳華強的腦中,有一套「葉陶」理念,葉就是葉聖陶,陶就是陶行知,他想要把這兩個教育大家的理念,都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來。

  所以,他提出「真教育」:教做人、學養成,之後才是出特色,特色也要重在生活之中。他提出,要「三會三好」:會玩,玩好;會學,學好;會讀,讀好。學校甚至成立了閱讀指導中心,指導老師、家長以及學生和家長的親子閱讀。開學到現在兩個多月,學校已經舉辦四期家長沙龍,許多家長爭先報名。

  葉聖陶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是為了不教。林華強覺得,他就在踐行這一目標。

  【童話大王】

  他的童話故事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如果當代童話作家能夠注重從這方面努力,多研究一些葉老童話,一定會受益匪淺。

  曾執筆童話故事 表達的是愛與善

  葉聖陶執筆了第一個很著名的童話故事——《稻草人》,表達的是「愛」和「善」的理想主義。

  戴慧萍說,《稻草人》講的是一個稻草人守護一個老太太的田,故事描述了這個很有同情心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在田地里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當時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窮苦無奈的社會現實。

  這是葉老童話的代表作之一,她覺得,特別能體現他的童話特點: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

  當然,現在也有不少精彩的童話,但有的仍淺白粗俗,迎合市場。和葉老童話相比,她覺得現實性方面不夠。能夠流傳下來的童話故事一定是體現對真善美的追求,能夠揭示現實生活,給兒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給孩子以真善美的啟迪。如果當代童話作家能夠注重從這方面努力,多研究一些葉老童話,一定會受益匪淺。

  【教材編印】

  《開明國語課本》的一個特點,就是充分尊重學生,教學生思考問題、辨別是非,著眼於學生能力培養。這與現在一些課文要學生從小「聽話」的教育,形成了強烈反差。

  課文充滿童心童趣 教材重印後賣斷貨

  2010年,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貨了,連出版社都沒貨。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穫好評一片。讀者認為它們純凈、唯美,給小孩最美的熏陶。當時,本報還曾做過專題討論。

  當然,廈門的追隨者們也沒有放過這套《開明國語課本》,林華強就是其一,他托朋友搶到了一套。戴慧萍也在網上讀過,她覺得,這套民國時期的語文教材非常熱門,和其編排特點不無關係。

  葉聖陶曾說,「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與程序。小學生既是兒童,他們的語文課本必得有兒童文學,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於閱讀,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

  這套教材,首先具體反映了他的這一思想,所有課文都充滿童心和童趣。內容大多是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的課文也富有童趣;其次是生活化,教材中所有課文,都密切結合小學生的家庭、校園以及上學放學路上所接觸到的社會生活實際;再然後是注重學習過程。

  同樣是語文老師的戴慧萍,覺得這套教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充分尊重學生,教學生思考問題、辨別是非,著眼於學生能力培養。這與現在一些課文說假話、編假故事,暗示學生熱愛誰,盲目學習誰,要學生從小「聽話」的教育,形成了強烈反差。

  【鏈接】

  當代教育家朱永新 也是葉老的追隨者

  從10月4日開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陸續在微博上配發葉聖陶教育箴言,以此紀念葉聖陶120周年誕辰。

  朱永新是當代著名教育家,也是中國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永新也是葉聖陶的「追隨者」。他精心編寫了《葉聖陶教育箴言》,收錄葉聖陶有關教育的精華語錄。

  朱永新在序言中寫道:作為教育家的葉聖陶先生,在教育上雖然沒有大部頭的著作,不追求理論體系的構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觀點,如「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為了培養習慣」等,以及他對做教師的論述、對語文教育的思考,緊貼教育教學實踐,平實而深刻,是中國教育思想的寶貴財富。

  與廈書法家張人希結緣 書信往來交流書法創作

  1977年,經好友介紹,葉聖陶開始與廈門書法家、篆刻家張人希(已故)交往。葉、張書法交往的起點是張人希將香港《書譜》雜誌寄給葉聖陶。其後葉聖陶積極鼓勵張為《書譜》撰寫有關弘一法師篆刻的文章。

  他們書信往來,共同探討書法篆刻藝術創作技法,一起交流書法文化的跡象、源流,尤其是一致推崇弘一法師的書法、篆刻,成為書法文化交往歷史中的一段佳話。葉聖陶去世前,在近乎失明的情況下,還給張寫去了一封字裡行間有著諸多空白的信。

  (李徽昭 李繼凱,刊載於2012年2月15日的《文藝報》,有節選)

推薦閱讀:

[轉載]微課創始人談微課的現狀、問題與未來
誰「殺死」了WePhone創始人?
走近國際集團創始人,解密發達背後的真相!
趙孟睿是誰,趙體字創始人叫什麼名字?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其實既是兩兄妹、也是兩夫妻,華夏文明的創始人

TAG:教育 | 思想 | 創始人 | 語文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