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美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望廈條約》 D.《黃埔條約》
2.隨著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本身也發生了某些變化,出現了
A.官僚買辦資本家 B.農民階級
C.民族資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鬥爭中發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的事件是
A.義和團運動 B.戊戌維新
C.太平天國運動 D.辛亥革命
4.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和瓜分的圖謀達到高潮是在
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
5.戊戌維新前維新派與守舊派的這場論戰,實質上是
A.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B.守舊派與洋務派之間的一次論戰
C.保皇派與革命派的一次論戰
D.帝黨與後黨的權力之爭
6.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務運動 B.戊戌維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7.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其中民權主義(創立民國)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會革命
D.資產階級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B.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
C.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D.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的農民群眾
9.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
A.新文化運動
B.「二十一條」
C.俄國十月革命
D.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決定
A.不準與其它黨派建立任何聯繫
B.聯合全國一切革命黨派,聯合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
C.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
D.中國共產黨集體加入國民黨
12.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惡果是
A.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遭到失敗,不得不實行長征
B.使紅軍和根據地損失了90%
C.國民黨統治區黨的力量幾乎損失了100%
D.導致了國民革命的失敗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系統地解決了黨的
A.軍事路線問題
B.組織路線問題
C.政治路線問題
D.思想路線問題
14.為適應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陝北瓦窯堡會議決定將「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
A.「人民共和國」 B.「民主共和國」
C.「民主聯合政府」 D.「蘇維埃共和國」
15.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是
A.戰略防禦階段 B.戰略相持階段
C.戰略反攻階段 D.戰略決戰階段
16.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到來以後,由於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開始推行
A.片面抗戰路線 B.積極防禦的方針
C.消極防禦的方針 D.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
17.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的口號是
A.「帝國主義與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B.「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C.「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D.「耕者有其田」
18.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族人民與國民黨殘餘勢力之間的矛盾
B.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C.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D.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1952年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至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是
A.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
B.進行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C.以階級鬥爭為綱
D.發展生產力
20.在我國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於
A.敵我矛盾
B.人民內部矛盾
C.對抗性矛盾
D.主要矛盾
二、多項選擇題
1.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這是因為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
A.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B.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C.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D.中國革命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
2.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西方列強通過發動侵略戰爭,中國已經喪失了完全獨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國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
C.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之中
D.西方列強並不願意中國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的特徵是
A.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著
B.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但始終不佔地位
C.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D.中國的廣大人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4.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有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B.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D.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
5.《馬關條約》簽訂後,日軍遭到了黑旗軍的英勇抗擊,其領導人為
A.劉永福
B.吳彭年
C.楊泗洪
D.劉銘傳
6.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有
A.鴉片戰爭失敗以後,為支付對列強的巨額賠款,同時也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清政府加重了賦稅的徵收科派
B.各級官吏在徵收錢糧時往往浮收勒扣,橫徵暴斂,農民的負擔更為加重
C.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D.滿漢民族矛盾
7.太平天國起義及其失敗表明
A.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
B.農民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取得勝利的重任
C.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D.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8.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主要是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其中維新派的局限性體現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義
B.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眾
D.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9.辛亥革命前革命與改良的辯論的重大意義有
A.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
B.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進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D.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論方面的弱點
10.北洋軍閥政府從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思想上對辛亥革命進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資產階級革命派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夢想破滅了,主要表現在
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實行軍閥官僚的專制統治
B.在經濟上,北洋政府竭力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
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復古思潮猖獗一時
D.軍閥們為了實行專制統治,不惜投靠帝國主義
11.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其中民主的含義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B.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相對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
C.與封建迷信、矇昧無知相對立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以及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科學方法
D.具體的科學技術、科學知識
12.五四運動中學生提出的口號有
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廢除二十一條」
C.「還我青島」
D.「反對華北自治」
13.各地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後,主要進行的工作有
A.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
B.在工人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
C.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
D.進行有關建黨問題的研究和討論
14.參加中共一大的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有
A.李達
B.毛澤東
C.何叔衡
D.董必武
15.國民革命失敗後
A.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中國迫切需要一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C.中國革命形勢處於低潮
D.中國革命形勢處於不斷高潮
16.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的深遠歷史意義有
A.它把革命的退卻和革命的進攻有機地結合起來
B.成功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戰略轉變
C.開始了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
D.它開闢了在革命低潮形勢下重新聚集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17.抗日戰爭時期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的關係是
A.民族鬥爭高於階級鬥爭
B.階級鬥爭高於民族鬥爭
C.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是統一的
D.階級鬥爭以民族鬥爭的形式體現出來
18.1946年1月10日出席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有
A.國民黨
B.共產黨
C.民主同盟
D.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
19.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
A.是指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
B.配合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
C.使國民黨處於全民包圍之中
D.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口號中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
A.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B.召集人民代表大會
C.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D.建立人民民主專政
2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因為
A.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
B.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
C.中國共產黨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的鬥爭指明正確的方向
D.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鬥爭的最前線
22.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革命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有
A.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B.堅持革命的武裝鬥爭
C.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D.建立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2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包括
A.舊民主主義革命
B.新民主主義革命
C.社會主義革命
D.社會主義改革
2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部結果是
A.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
B.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發展
C.資本主義因素佔主導地位
D.社會主義因素佔主導地位
25.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有
A.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治制度
B.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制度
C.文化上發展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D.既有資本主義因素,又有社會主義因素,而後者佔主導地位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面臨的任務是
A.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任務,徹底解決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的矛盾
B.動員人民努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破敗的國民經濟
C.實行「一化三改」
D.實行工業化
27.1950年6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三中全會
A.提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B.確定了當時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
C.制訂了黨在建國初期的戰略策略方針,就是不要四面出擊
D.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
28.在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中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形式有
A.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
B.有一定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C.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D.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29.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因素處於領導地位,保證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這主要是
A.經濟上國營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主導地位
B.政治上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C.文化上無產階級思想的指導地位
D.經濟上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制度
30.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物質基礎、經濟條件有
A.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B.主要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確立
C.近代中國資本主義及現代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D.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成就及其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援助
3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一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總路線的兩翼.兩者的關係是
A.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和目的
B.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化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手段
C.兩者互相聯繫,互相促進
D.體現了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係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
3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體現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這是因為
A.實現國家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
B.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迫切需要
C.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發展農業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客觀需要
D.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也具備了實現的可能性
33.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具備的實現的可能性有
A.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B.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愈來愈不適應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
C.土地改革完成後,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難以適應工業化的需求,也難以避免農村的兩極分化
D.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顯示出對於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對我國有重要的榜樣作用
34.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有
A.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道路
B.農業合作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原則
C.正確分析農村的階級和階層狀況,制定正確的階級政策
D.堅持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
35.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有
A.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列主義關於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B.進一步鞏固了工農業聯盟,孤立了城市資產階級,五億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C.實現了由個體所有制向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
D.使我國經濟結構和政治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促進了整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的發展
36.我國對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特點和經驗有
A.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在方法步驟上,從供銷合作入手,逐步發展到走生產合作的道路
B.創造了由手工業生產小組到供銷合作化,再到生產合作化的逐步過渡形式
C.通過耐心說服教育、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辦法,把手工業的私有制改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
D.規定了手工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方針,就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為服從生活服務,為出口貿易服務
37.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有
A.用和平贖買的方法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B.採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
C.把資本主義工商業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D.「先合作化,後機械化」
38.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和平贖買方針的重要意義在於
A.有利於發揮私營工商業在國計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B.有利於爭取和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有利於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民主人士,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
C.有利於發揮他們的知識和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D.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帶有兩面性的階級
39.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渡形式是國家資本主義,其中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有
A.加工訂貨
B.統購包銷
C.經銷代銷
D.公私合營(包括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
40.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歷史經驗主要有
A.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
B.採取積極引導、逐步過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進行改造
D.釆取暴力革命的手段
41.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A.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
B.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C.創造性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D.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42.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提出這次整風運動的內容是
A.反對貪污
B.反對官僚主義
C.反對宗派主義
D.反對主觀主義
43.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其基本特點
A.規模大
B.公有化程度高
C.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
D.嚴重地脫離了農村的生產力水平
44.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理論依據,即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A.對當時國內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
B.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
C.是階級鬥爭擴大化的產物
D.是基本正確的
4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國有
A.中國
B.印度
C.緬甸
D.美國
46.1956-1976年,中國從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以來,儘管經歷過嚴重的曲折,還是取得了重大的顯著的成就.這主要表現在
A.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
C.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若干重要原則
47.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A.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標準提到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
B.為衝破「兩個凡是」禁錮,克服思想僵化狀態,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
C.成為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D.實際上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三、分析題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在1939年12月《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明確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
材料2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強調指出:「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請回答:
(1)毛澤東對近代中國國情闡述及其重要性。
(2)正確認識當今國情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何重大意義?
2.1940年前後,毛澤東發表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集中全黨智慧,深刻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各項政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前途等基本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人民軍隊建設和革命戰爭戰略戰術思想、革命根據地建設等多方面得到展開,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在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形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論述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熟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及重大意義。
3.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資產階級共和國,外國有過,中國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
請回答:
(1)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什麼在中國行不通而必然讓位給人民共和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4.1952年前後,毛澤東認為過渡時期每天都在變動,每天都在發生社會主義因素。「過渡時期充滿著矛盾和鬥爭,是變動很劇烈很深刻的時期。」把新民主主義社會當作一種獨立的社會形態,主張「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是不符合實際的。
請回答:
(1)為什麼說「鞏固新民主義的秩序」的主張是不符合當時實際的?
(2) 20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5.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始於毛,成於鄧」。
試述毛澤東在領導全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及其重大理論意義。
6.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把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闡述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主要內容及其現實意義。
7.鄧小平指出:「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請回答:
(1)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2)怎樣認識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的重要性。
(3)如何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D 3.A 4.C 5.A 6.B 7.B 8.A 9.D 10.B
11.C 12.A 13.C 14.A 15.B 16.D 17.B 18.A 19.B 20.B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 3.AB 4.ABCD 5.ABC 6.ABC
7.ABCD 8.ABC 9.ABC 10.ABCD 11.AB 12.ABC
13.ABCD 14.BC 15.A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 21.ABCD 22.ABCD 23.BC 24.ABD
25.ABCD 26.AB 27.BC 28.AB 29.ABC 30.BC
31.ABCD 32.A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D
37.ABC 38.ABC 39.ABC 40.ABC 41.ABCD 42.BCD
43.AB 44.ABC 45.ABC 46.ABCD 47.ABCD
三、分析題
1.(1)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這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形態。毛澤東從唯物史觀出發,深刻分析這個社會的六個基本特點:
第一,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據著明顯的優勢。第二,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第三,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成為帝國主義統治和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第四,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破壞了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不僅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阻礙中國獨立和發展的根本因素。第五,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廣大人民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規定著中國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約著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特點,是認識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制定革命路線和方針的基礎。
(2)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處於初級的階段。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具有特定內涵的新概念,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事關全局的基本國情加以把握。黨的十三大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正是由於我黨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有了一個科學認識與正確把握,我國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使社會主義中國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2.(1)背景: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階段。毛澤東在全黨領導地位的確立,中國革命兩次勝利與兩次失敗的反覆比較,抗日戰爭的複雜環境和豐富實踐,黨的思想路線的端正與理論素養的提高,這些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成熟創造也有利條件。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和40年代前期,毛澤東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一批重要的理論著作,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作了系統的闡述。
(2)內容:首先,毛澤東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徵,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發展的原因。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民主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它的前途是社會主義。
其次,毛澤東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政治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一個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濟上,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並引導個體農民發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文化上,廢除封建買辦文化,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再次,毛澤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
(3)意義:①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果。②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明,標誌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3.(1)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多次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嘗試,包括戊戌維新、辛亥革命,龍其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間路線,但是都失敗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這是因為:
①從民族資產階級自身來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不能為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②從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列強來中國只是為了掠奪中國,發展它們自己的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③從中國的革命形勢來看,國民黨當局不允許任何阻止其一黨專政的力量存在。持有中間路線想法的人們一接觸到實際鬥爭,尤其是內戰重起,就使他們只能在靠近共產黨或靠近國民黨中選擇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國民黨當局不僅極度仇視中國共產黨,而且對民主黨派、民主人士也充滿敵意,不斷以暴力對他們施行迫害。蔣介石不允許民盟這樣的組織存在,使中間路線最後破滅。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歷史由此開闢了一個新紀元。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占人類總數1/4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第二,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欺凌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第三,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範圍內的執政黨。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的勝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範圍內的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勝利。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即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基本完成了;這就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即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開闢了道路。
4.(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至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我國社會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在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治制度;在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制度;在文化上發展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既有資本主義因素,又有社會主義因素,而其中社會主義因素,如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等佔主導地位。這些因素的增長,加上有利的國際條件,決定了中國必然向社會主義過渡。
(2)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完成以後,之所以要著力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因為具備了以下條件:
第一,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這是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因素。
第二,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資本主義經濟與政府、國營經濟和社會的矛盾及其發展, 1950年以後,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統購包銷、公私合營等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就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第三,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一個必要條件。在土改以後,許多地區的農民從發展生產的需要出發,已經在探索組織起來的各種途徑,開始有了實行互助合作的實踐。這也為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第四,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在這種條件下,1953-1956年經過三大社會主義改造,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5.(1)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毛澤東在黨內率先提出以蘇聯經驗為鑒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並率先示範,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作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發表了《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文章,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
(2)毛澤東提出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主要有:①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②要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並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新方針、新政策;③要造就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④走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最重要的是正確處理農、輕、重三者的比例關係;⑤正確處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各種關係的思想,「兩參一改三結合」的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經驗;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等等。
(3)這些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①它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和鄧小平理論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思想源泉,為鄧小平理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重要內容;②它為鄧小平理論提供了一條正確的思想路線;③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若干重大理論過程中所表現的敢於創新的精神和理論品格,對鄧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顯的示範作用。它對我國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指導意義。當然,這些成果還是初步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領導集體根據新時期、新情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毛澤東思想中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創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實現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6.(1)毛澤東的建黨學說把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與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成功地解決了在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鬥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樣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既廣泛吸收了工人階級以外的階級、階層中的革命分子入黨,又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中國共產黨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
(2)主要內容包括:①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②注重黨的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③注重黨的作風建設,概括了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並把這三大作風作為中共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④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創造了整風這種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團結—批評—團結」,「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等正確處理黨內矛盾的方針;⑤新中國成立前後,又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反對官僚主義等。
(3)毛澤東建黨學說從實踐和理論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黨的建設是我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最主要法寶,被毛澤東稱為「偉大的工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新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關鍵在於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堅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7.(1) ①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毛澤東率先提出了「馬列主義中國化」這個重大命題,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為中國革命和建設要取得成功,必須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相結合,從而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成功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②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2) ①「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在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問題上,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認為凡是毛澤東作出的一切決策、指示,都必須堅決維護;另一種是借口毛澤東晚年犯了嚴重錯誤,全面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與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和指導作用。②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有一個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關係到怎樣看待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關係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鬥的成就,關係到黨的團結、國家的安定,也關係到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③鄧小平在領導全黨撥亂反正中,用極大的精力來解決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的問題。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3) 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②它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③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依然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將長期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編輯推薦:
2012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試題及答案
2012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第二章試題及答案
2012年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第一章試題及答案
2012年自考中國近代史常考簡答題及論述題 來源:考試大-自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