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身體的關聯
當我們受到驚嚇、感到或者被批評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整個身體都綳得緊緊的,肌肉變得僵硬,眼睛會瞪得很大,抿著嘴唇,緊握拳頭……與此同時,我們的心靈也會處於緊張的防禦狀態,不再具備開放性。
面臨威脅和危險,成人如此,孩子更加情何以堪?!「因為我們相愛」,爸爸媽媽,請你們儘力以柔軟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強烈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會轉化成物質形式留駐在身體裡面,讓肌肉、關節、韌帶等變得僵硬,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疼痛和疾病。身體不僅受頭腦控制,也受潛意識支配,身體感受並記憶情感的能力,大於頭腦3000倍以上。情緒感受通常是通過身體,最為真實地表現出來。比如說,容易生氣的爸爸,他的肩頸部位就是硬邦邦的;容易自責的媽媽,她的腰背部位經常酸痛;容易抱怨的奶奶,很可能有消化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是身體僵硬的表現,而這種僵硬又是情緒能量淤積導致的。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情緒與臟腑、經絡相通,過當的情緒能量會成為身體的阻礙,不通則痛,身體的失衡由此而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里就提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心」,「恐傷腎」,「驚傷膽」。簡單說,情緒在人體內的流動是通過神經、經絡、體液或其他傳導組織來實現的,如果受到突然的、強烈的或者持久的情緒刺激,在身體中就會出現一股很大的能量傳導,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從而導致紊亂,發生淤滯。表現在身體上,就會有各種異常反應——疼痛、憋悶、腹瀉等,甚至會引起疾病。
情緒衝擊導致身體的異常反應,在小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孩子受到驚嚇、感到不安或者持續地處於壓力狀態下時,就有可能會發燒、會腹瀉,甚至出現一些難以查明原因也難以治癒的病症。化解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孩子的心靈和情緒其實是簡單、透明的。對他而言,最大的負面情緒就是恐懼——害怕分離(尤其是與父母的分離),而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因此只要給予足夠的愛的撫慰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專業的按摩師和專業的按摩手法,媽媽的手與充滿愛意的撫觸,是最有效的。
年幼的孩子尚未能完全理解複雜的語言,周圍人說話的語調、身體的姿態等,對他們的影響更為重要,肢體的碰觸,遠勝於語言的溝通。因此,時常把孩子拉到懷裡,抱抱他、撫摩他,哪怕只有短短5分鐘,哪怕什麼都不講,都能讓他感覺到愛,讓他放鬆下來。
腰為腎之腹,是產生生命的地方,撫摩此處,可以為孩子增加能量。每天花上一點時間,把孩子抱在懷裡,溫柔地撫摩他的肚子和腰部,可以幫助他舒緩情緒,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更有安全感。還可以揉捏孩子的胳膊、腿的內側,以及手心與腳心,這樣也有助於打通情緒通道,於孩子的心理能量多有補益。
當孩子受到突然的驚嚇時,僵化的恐懼能量會淤積在體內。此時不妨沿著脊椎左側、肩胛骨之間的一條豎線,橫著撥動韌帶和經絡,讓這個位置重新變得柔軟,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摩胸口,也就是膻中穴的位置,順時針揉捏,幫助宣洩情緒。
當孩子感到悲傷時,把充滿關懷和愛的手放在大椎穴(即頸椎第7椎,約頸肩相連處),即使孩子一個勁兒地哭泣,手也不需要動,媽媽溫暖的手的輕柔撫觸,自然就可以將僵化的能量化解開。這樣做還能讓孩子感覺到背後有一股支持的力量,這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哭得太厲害,則不妨把手放在他的背部,從大椎穴沿著脊柱往下,大片大片地按摩,撫摩範圍可以波及到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直至命門穴(即腰椎處),能有效排解情緒能量。
當孩子感到恐懼時,把手放在孩子的頸部,當他感覺到被支持時,恐懼感就會減輕。同時,可以把另一隻手放在他的小腹處(即肚臍下方、恥骨上方),慢慢揉動。這個部位通腎,恐懼情緒通常在這裡鬱結。當這份恐懼隨著揉動向上頂出,孩子可能會以哭喊等方式將它釋放。
如果孩子處於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比如因為白天玩得太瘋到了晚上安靜不下來、無法入眠,媽媽可以把他拉到自己懷裡,把手放到他的頸椎和後背之間,只要放在那裡就可以了。然後對孩子說:「你深深地呼吸,和媽媽在一起,感覺媽媽的手在給你能量,有熱傳進去……」較之以「不要皮了!」「快去睡覺!」,用心和他在一起,給予陪伴,才是最好的。
脊柱上的每一個部位,對應著一個特定的年齡段,也對應著一些特定的情緒能量。有針對性地進行按摩,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 0-3歲 骶骨。這也是儲存恐懼的地方,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可以撫摩他的屁股,會有神奇效果。
● 5-6歲 腰部。撫摩此處,也有助於讓孩子感受到愛、支持與關懷。
● 7-14歲 腰椎第1節、胸椎8-9節。每天撫摩這個部位,能幫助孩子釋放他在成長經歷中積蓄的情緒。
想要給予孩子柔軟的撫觸,爸爸媽媽也要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柔軟起來。不僅負面情緒會造成身體的壓力,過度的正面情緒其實也會有同樣效果。
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情緒是什麼,而在於如何對待它。當強大的情緒之流經過身體時,壓抑往往是不足取的,如果它們被攔截、被困頓,就會留駐在體內,形成身體的障礙,相反,如果讓它們潺潺流動,來了又去,就不會留下負面的影響。
因此,如果想大哭,就哭出來,因為哭並不是情緒,而是幫助我們排解哀傷情緒的方式,當我們暢快淋漓地將哀傷都發泄出來,身體就不會受到多大的損傷;同樣的,如果想笑,就開懷暢笑,如果憤怒,就高喊出來……用自己喜歡的、覺得舒服的方式,將情緒釋放、清空,就是對身體最好的保護。
這種順應而不抗拒的態度,就是一種柔軟的愛,我們由此得到的,也將是一個柔軟的身體:經絡通暢、體態勻稱、行動矯健、肌肉充滿彈性。任情緒自由進出,身體便不再因積鬱、阻滯而堅硬板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