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口的百年戰略與對策

【內容提要】在100年後將中國人口降到8-10億并力爭更低,200年後降到3-5億,從而根本解決中國人口過多與人均資源長期緊張的問題。論中國人口的百年戰略與對策——生育控制與農村社會經濟問題的綜合治理李小平引言我有一個夢,家家百物豐。芳草繞庭綠,汽車庫裡停。江山如畫美,河流都潔凈。道路處處闊,田園皆機耕(《我有一個夢》)。這種具有高度美學色彩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無疑是令全體中國人所神往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已經進入或比較接近這樣的境況了。而對中國來說,如果人口總量不能夠絕對地減少,要想達到這樣的生存境界,只能是白日做夢。多子多孫為何由?錦繡江山毀不休。雨落川河騰黑浪,日出群嶺滾沙丘。一把鋤頭十雙手,百員企業千人頭。丁眾萬事不如意,國計民生使人愁(《人多之患》)。就我國所面臨的人口過多、勞動力過剩、就業壓力、三農問題、能源緊張、水資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江河污染、物種危機、沙漠化和鹽鹼化等諸多問題和困境以及潛在的生態危機來看,筆者認為以上的形象概括實在算不上多大的誇張。為了早日從目前的窘境進入到具有高度美學之生活和生存環境的境界,加速人口零增長和減少人口總量的進程,無疑是根本性的戰略措施。筆者認為,用200年或更短的時間將人口總量降到3-5億的水平,是實現這樣美學生活境界的重要前提。正文不論是就生育控制而言,還是就人口數量的戰略目標而言,目前都存在不盡相同甚至尖銳對立的觀點。就生育控制來說,主要爭議有二:一是沒有必要進一步降低生育率;二是沒有可能進一步降低生育率。筆者的結論是,既十分必要,又完全可能。就人口數量的戰略目標來說,目前的主要爭議集中在:一是應否以減少人口總量為戰略目標;二是最終人口目標到底多少為合適;這些爭議最終反映到生育政策上,主要表現就是三個主張:一是盡量擴大一孩家庭比例;二是適當放寬二胎;三是全面放開二胎。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以往研究和著述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證中國應以減少人口數量為戰略目標,並且應盡量加速這一進程,由此就有必要儘可能地進一步降低生育率,具體到生育政策上就是盡量擴大一孩家庭的比例。一、兩個百年人口戰略目標及依據根據人口與經濟發展潛在關係的分析,筆者於2002年在第八次全國人口科學討論會上提出了兩個百年人口目標,即在100年後將中國人口降到8-10億并力爭更低,200年後降到3-5億,從而根本解決中國人口過多與人均資源長期緊張的問題。為此,就應將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的水平並長期保持下去。這兩個人口目標和相關的總和生育率目標,受到了有些學者的反對。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認為這將會使人口過分老化,導致社會養老負擔過重甚至不堪重負;二是認為因獨生子有死亡風險,不應擴大獨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並據此而主張放寬或放開二胎的生育政策。筆者認為,第一個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第二個理由也不足以成為否定現行生育政策和反對力爭進一步減少二胎生育的充分依據。1、人均意識與人均資源劣勢要求減少人口總量通過中美兩國人口數量和人均資源的對比,降低人口數量的必要性這一點應該是不難理解的。大致相同的疆域,美國只有2.8億人口,中國則比美國多出10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別的不說,僅就水資源一項而言,中國目前就已面臨著嚴重的短缺,國民收入的相當一部分,不得不用於水資源的開發與調配。許多有識之士因此一再強調,要特別呼籲和警醒國人從水資源短缺的角度,來強化對進一步控制人口增長和加速人口負增長進程之重大意義的認識。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也特彆強調了這一點:「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銳,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一個突出制約因素」。據此,筆者希望所有反對減少人口總量與主張放寬二胎生育的學者,有必要認真面對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困境、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的困擾、許多江河嚴重污染的狀況,以及荒漠化繼續擴展的態勢、物種不斷減少的趨勢、沙塵暴肆虐的煩惱、不可再生能源加速消耗的趨勢、溫室效應的加劇等種種困擾中國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障礙問題。而且,還必須強烈意識到,即便按目前嚴格的生育控制措施,中國近些年每年仍增加近千萬人口,相當於1949年建國時的人口以2%的速度增長,更相當於美國2.8億人口按3.6%的速度增長,而這樣的增長速度和增長量足以成為令美國朝野人士恐慌的數字。所有反對減少人口總量與主張放寬二胎生育的學者,不妨再認真比較一下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這四個國家的國土、耕地比重以及人均耕地佔有量(見表1)。從這一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由於人均土地佔有量相對太低,且複種指數又低於印度,使得由於自然氣候變動所可能導致的人均佔有糧食不足的風險甚至遠大於印度,這反映了中國人口過多造成了相對較低的人口安全係數。另外,還應看到,1996-2002年中國的人口增長了6000多萬,而耕地反減少了6164萬畝,且人增地減的趨勢仍將持續幾十年。這一趨勢使得糧食供給將長期成為國人不得不憂慮的問題。至於中國是世界上13個人均水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4這樣的嚴峻狀況,所有主張放開二胎的學者難道竟然不知曉嗎?上海音樂學院的一位先生多次給筆者來信,表達了他對水資源短缺的高度憂患意識,並由此堅決反對放寬現行生育政策。這裡不妨摘錄一段,讓讀者體會一下一個普通公民對人口與環境的憂患意識:「說堅持一胎會加重老齡化問題,但和擴大二胎導致沒有水來供養龐大人口而導致的生存危機相比,兩害相權取其輕,究竟該取哪個呢?應該是很容易懂的事情。作為人口專家,卻不知道人口是要靠糧、棉、油等等才能生存的,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靠耗費大量的水才能生長出來。他們作為人口專家卻絲毫不知道中國的水資源能夠供養多少人口。目前已是處處生態危機,再增加人口就要生態滅絕了。」

2、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潛能,要求減少勞動力供給總量在總結了古典經濟學關於機器與勞動替代關係之見解的基礎上,馬克思的資本有機構成學說闡明了,在工業社會,機器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會日益排擠勞動力,在農業生產領域尤其如此。而就中國的情況看,現在是用幾億農業勞動力耕種著比美國幾百萬農業勞動力所耕種的還要少的土地。而中國農民家庭不要說用美國農業的器械化水平來武裝,就是按東北農場人均耕作的土地數量來配置土地,那麼大部分農民就將失去土地依託而成為無業人口。因而,中國農業機械化之所以難以普及,關鍵就是人地之間的緊張矛盾。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將中國的13億人口和美國的2.8億人口對換一下,美國的農業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狀況,由此也就不難明白中國人口過多對農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阻礙作用了。三農問題最本源的問題,其實就是人口問題。如果中國的9億農民有8億飛到美國去,中國還會有三農問題嗎?據此,筆者認為,那些主張不應以減少人口數量為目標,並強調以放寬和放開二胎來達到人口數量和結構最佳結合的學者(李建新,2002),有必要論證,一個使農業勞動力以傳統的方法平均耕種著幾畝或十幾畝土地來平均養活著兩個老人的國家,比之於用當今美國家庭農場的機械裝備耕種著數百至數千畝土地來平均養活著四個老人的國家,更有助於所供養之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而筆者則認為,只要人口仍然是13-15億,前者就是難以避免的結局;反之,如果人口降到3-5億,後者就是必然的結果。即便將所有科技發展前景對農業勞動力需求和改善環境能力的局部正面影響因素充分考慮進去,也遠遠的無法抵消技術進步對農村人力之替代效果的力度。因此,筆者認為主張放開二胎的學者,無論如何也無法論證,百年之後一個仍舊是13-15億人口的中國會比一個5-8億人口的中國具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和生態環境。其實,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不僅在農業領域,而且在工業領域,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同樣會不斷形成用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多產品的趨勢。在美國,製造業的勞動力目前只佔全部就業者的10%多一點,但所創造的產值卻遠大於中國製造業用十多倍勞動力所創造的產值。而就整個國家看,美國用2.8億人口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是中國13億人創造的數倍,人多何益?如果不能否定中國未來用100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在各個領域達到美國目前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話。那麼,力圖用所謂人口過分老化為擔憂,來在普遍放開二胎基礎尋求所謂數量與結構最佳結合的主張,就是根本沒有根基的。僅從財富增長的意義上來說,勞動力過剩的本質含義就是過多的勞動力對財富增長沒有任何意義。那麼,在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巨大潛力因勞動力過剩而無法挖掘的情況下,不斷製造一個進一步過剩的人口規模,對老年人福利提高的意義又究竟何在呢?至於以所謂「文明的衝突」為依據,來論證所謂的「那種盲目追求減少中國人口數量的目標(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筆者倒認為這類學者其實是在盲目地主張不應減少人口),既忽略了中國人口規模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減少所帶來的不確定後果,更沒有看到在追求減少數量過程中人口結構迅速變化對中國文明自身興衰的衝擊,對世界文明和平進步的不利影響」(李建新,2004),則無疑於危言聳聽的無稽之談。照這種「理論」,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人口不足中國零頭甚至零頭之零頭的國家,豈不是更要因為人口相對太少和比重過小,而拚命擔憂所謂的不確定的後果了嗎?這些國家是否要立志將自己的人口達到中國的水平,才能防止其過少的人口可能帶來的不確定後果呢?才能防止對本國文明自身興衰的衝擊和對世界文明和平進步的不利影響呢?不用費心用所謂的人口經濟模型分析,僅僅通過中美人口與經濟狀況的對比,就可以明白,在實現3-5億人口目標的進程中,不論中國老齡化的程度如何,中國都絕對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大多是並將繼續是以引進原創現代技術進行生產和普及為主。對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度,這種現代化進程比之自我內生性的現代化,將具有更迅速地減少勞動力需求的潛能。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的高關稅和壁壘政策,大多數在本質上其實都是為了防止本國失業的加劇。這正說明全球化進程所提供的資本有機構成之提高和福利之增進的潛能,要求停止人口增長和負增長。自動化、流水線、遠程遙控、機器手、機器人這些替代人力的技術的不斷開發和普及,將使一堆堆廉價的鋼鐵塑料等原材料點石成金,並將在農業耕種、畜牧業養殖、製造業生產、礦產業採掘、服務業等各個領域進一步替代人力來創造物質財富和提供服務。我們只要想想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樣疆域廣大且只有幾千萬人口的國家,都尚且不歡迎一般性移民,難道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擔心一個3-5億人口的中國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和文明難以繼承不成?3、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提高,要求縮減人口總量一個令筆者十分不解的現象是,所有因老齡化而顧慮重重並因此而主張放寬或放開二胎生育的學者,竟然沒有一個人肯就一胎化和二胎化之間究竟那個選擇在百年之內更有利於人均收入的更快增長進行分析論證。即便在筆者發表文章明確要求主張放寬和放開二胎的學者對此進行論證之後,那些進一步發文認為不能以降低人口總量為目標或不能以擴大獨生子女家庭比例為目標的學者,仍然迴避就兩者之間將導致的人均收入差異問題進行對比分析,甚至連一個基本的表態都沒有。這不能不讓筆者認為,這些學者並沒有將自己的政策主張建立在具有人口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之實證分析的基礎之上。從而其政策主張近乎於憑感覺而出。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不能僅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生育政策和數量控制問題,這就很奇怪了,如果不是人口數量導致了經濟問題,那我們又何必討論人口數量問題和進行生育控制呢?而且,又何以見得從經濟角度出發考慮人口數量和政策問題,就是「僅」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呢?筆者對這一問題的判斷非常明確,那就是,在100年之內,一胎化相對於二胎化而言,必定會加速人均收入的提高。其依據十分簡單:首先,所有二胎孩子在18歲之前基本不成為勞動力,因此不生二胎,就節約了養育二胎的耗費,也就等於提高了人均收入。其次,農業人口和勞動力將長期過剩,因為中國在100年進程中一步步達到全面按美國農業機械化標準裝備將不會有任何問題,從而100年後最多不過需要幾百萬農業勞動力,也就是農業總人口最多不需超過兩千萬的水平(請注意這是具有7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澳大利亞目前的總人口規模)。因此,少生或不生二胎,農村人均和戶均土地規模就會在最近幾十年相對放慢減少的速度,並在幾十年後加快人均和戶均佔有量增長的速度,並由此而得以加速農村人均收入的提高。第三,如果中國100-200年後仍然保持13-15億人口,而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潛能來看實際最多不過需要兩千萬農業勞動力,那就意味著需要將幾乎全部中國人口都安排到城鎮。而即便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人口在100-200午後都翻了一倍,也不過分別大約為6億、3億、0.8億和0.4億左右,加起來也不過10億左右,但這四國的國土面積為中國的四倍多。那麼,從人均資源佔有量來分析,100-200年後3-5億城鎮人口的中國與13-15億城鎮人口的中國,哪一個更能夠縮小與上述四個大國之間人均GDP 的差距,難道這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論證嗎?對一個國家來說,只要人口不增長能使得人均GDP 比人口增長情況下多出一元錢,那麼,這個國家人口的增長對這個國家和其國民來說,就是沒有任何經濟意義的。所有主張放寬或放開二胎的人口學者,不妨做個常識和良心判斷:如果中國建國後人口立即停止增長,那麼,相對於今天13億人口而言,人均GDP 究竟哪個會更高?反過來再判斷一下:如果100年後人口退回到5億的水平,那麼相對於繼續保持13億而言,究竟屆時哪個人口規模下會有更高的人均收入?針對一些人口學者反對減少人口總量的主張,我們不妨來看一看農民和高中學生們在人口數量問題上的觀點(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調查對象都認為未來人口比現在少一些為好,而相對知識豐富信息靈通的高中生們則對減少人口總量具有相對更強烈的願望。此外,筆者在農村調查期間,還曾詢問一些被調查對象:如果你們村的人口明天按隨機性(筆者解釋了隨機性的意思)有90%飛到了其他星球上去,你認為剩下的人生活改善的情況會怎樣,大多數人認為那就太好了,也有人認為剩下的太少了。但兩者都認為日子肯定會更好過,且改善速度會十分驚人。那些不贊成飛走90%的人,也都一概認為如果飛走50%,無論從什麼意義上說,都是大好事。在網上與筆者辯論關於兩個百年人口目標的時候,有人認為應該用數學模型來求解最佳人口規模。筆者曾因此希望他做一個來看看,結果對方不了了之。對那些主張放開二胎並寄希望於用數理模型來求解最佳人口規模的學者來說,筆者倒是很希望看到他們到底能以什麼樣的模型和數據依據來證明100-200年後,一個13-15億人口的中國會比一個3-5億人口的中國具有更高的人均GDP 和更好的生存環境。二、減少二胎生育的政策依據和可行性1、二胎孩子的社會成本與家庭收益在一定的時期內,如果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潛能使得所有新增的二胎孩子沒有任何宏觀經濟意義時,則這些孩子一生的消費就是他給這個社會帶來的成本。具體到每個人來說,其帶給社會的成本自然是不盡相同的。但從平均期望值的角度說,一個期望二胎孩子的平均社會成本可以視作等量於對GDP 的人頭扣除。讓我們來算一筆簡單的人口經濟帳。按目前人均大約GDPl000美元來計算,那麼,在人口不增減而GDP 按每年2%環比速度增長的情況下,今年一個新增的二胎孩子加上他的後代(假定該二胎孩子和其後代都絕對只生一個孩子),在這個二胎孩子70歲時,其本人和其平攤到的一半後代(三代共1.75人)在這70年中,就要在名義上佔去250萬元人民幣的GDP.這筆錢,就可以視為今年出生的一個二胎孩子在70年內對其他人口的純粹「抽稅」。根據一種估算(曾毅,2004),中國2000年大約生育了702萬個二胎孩子。如果假定這些孩子壓根沒有出生,並且未來70年中國GDP 恰好按照2%環比速度增長的話,那就意味著中國在未來70年中由於少生這702萬二胎孩子而減少了17.55萬億的GDP 人頭扣除。這種減少的扣除就表現為人均GDP 相對較快的增長。由此可見,如果中國在一代人之間徹底消除了二胎生育,則中國人生活的改善就會大大加速。有人可能認為這種計算方法沒有將新增二胎孩子創造價值的因素考慮在內,但如果按照這種思維和算帳方法,那也就沒有人口和勞動力過剩問題了,因為即便是第十胎孩子,他們長大後不也是自己養活自己嗎?那放任隨便生育不就得了,還搞生育控制幹嗎?其實,道理很簡單,雖然這些二胎孩子出生後也會參與勞動就業和獲得收入,但從農業角度看,這無非是將本來可以由一個人耕種的土地由兩個人來耕種,或者將本可以由機器代替人力來耕種的土地繼續交給更多的人來耕種而已。從工業角度看,無非是將三個人的活由五個人來干,或將可由機器乾的活換成人來干而已。從商業角度看,無非是將一個人所賣出的東西由兩個人來賣,用更多的小攤販替代大型商場和超市而已。不僅如此,過度生育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將本可以作為森林、草原、濕地、湖泊等創造幽雅生存環境的大自然的天然生態,不斷地變成農業耕地,以將本可應有的美學生活和生態環境逐步破壞到生態危機的地步來養活一個低水平生存的龐大人口群而已。根據以上計算可知,如果有一種制度安排使得所有二胎孩子一生的社會成本均由其父母通過收入儲蓄來負擔的話,那麼,也就沒有幾個家庭能夠養得起第二個孩子,從而也就很少有人會生育二胎孩子了。而在人口和勞動力已經大大過剩的情況下,許多家庭之所以仍然生育二胎,原因乃是因為這個二胎孩子一生的成本大多數都通過各種渠道轉嫁給了社會。轉嫁渠道包括與他人分享各種本已緊張的自然資源、公共教育經費、就業投資和就業收益、公共醫療、社會保障,等等。其中,勞動就業參與是轉嫁成本的最主要的方式,其表現就是通過進一步促使勞動力供給過剩而阻礙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並由此造成市場工資的相對降低和長期增長緩慢。印度的一項研究表明,1956-1984年間印度勞動力增長了一倍,實際工資相對降低了27.6%(Joily&Torrey,1993),這就是此前那些生育高胎次孩子的父母給社會造成的外部性成本的一部分。在資本充斥的時代,許多國家之所以強調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原因就是因為勞動力過剩和不斷增長,這也就表明新增勞動力抑制了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普及,並抑制了市場平均工資提高的潛能之發揮。有學者認為中國由於以往勞動力的增長而形成的年輕型人口結構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是一種紅利(蔡眆,2004),筆者認為結論應該是恰恰相反。事實上,如果中國1949年建國後壓根沒有人口增長,中國人均GDP 水平肯定會比現在要高的多,從而勞動力的增長不但不是什麼紅利,而且是抽走了人口不增長情況下五億人口本應有的紅利。如果不能令人信服地論證中國自建國以來在五億基礎上的人口總量的增長相對於保持五億人口而言確實促進了人均GDP 的增長,那麼,人口紅利一說就是沒有經濟學依據的。與「紅利」的見解相反,有學者進行的定量分析結論認為:僅1979-1994年間,人口增長率若比實際每降低1個千分點,人均C ,DP就可提高0.36-0.59個百分點。此間人口增長了300%0(增量為2.35億),那麼根據這一結果,如果人口在此期間增長為零,人均收入就可相對提高108-177%(胡鞍鋼,1999)。這一比例顯得很高,但若考慮到在資源短缺約束下,許多邊際投入的成本上升和產出的邊際收益遞減性質,這個結論就並沒有什麼可驚奇的。由於可以將大部分邊際社會勞動生產率等於零的二胎孩子一生成本的大部分轉嫁給社會,那麼,對某些生育二胎的家庭,養育二胎孩子就可能具有凈收益,這就會促進二胎生育。另一些主要從精神需求上渴求生育二胎的家庭,則由於可以轉嫁大部分成本,也就具有了將第二孩子作為耐用消費品來消費的能力,這也會相對增加二胎生育。因此,在新增二胎孩子對經濟增長沒有任何意義的情況下,相對於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生育二胎孩子的家庭等於是用數以百萬元計的社會成本之代價來實現自己對二胎孩子的物質性或精神性需求。根據福利經濟學原理,如果廠商和個人的行為導致了外部成本(如污染),政府就有權進行干預和約束。國家干預生育的依據也正是在於此。至於究竟約束第幾胎生育,應取決於一個國家人口過剩的狀況和該國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干預能力。就中國的情況而言,由於勞動力過剩十分嚴重,從而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國家干預二胎生育是必要的,正確的。並且,為了全體中國人的長遠利益,應該長期堅持下去,至少應堅持到實現3-5億的人口目標之時日。2、百姓的生育政策觀與生育上的經濟帳在一些學者力主放寬或放開二胎的背景下,我們不妨看看普通百姓對於生育政策的主張,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表3中的數據是2002年筆者在農村蹲點人戶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所得到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到,在所調查的對象中,只有很少數的人主張放開二胎和放任生育的政策。這個調查並非從調查夫婦本人生育意願角度出發的,從而並不代表他們自己的生育意願。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樣,在生育問題上,人們都是希望別人少生而自己按意願生。這項調查至少表明,不論自己的生育意願如何,被調查者的大多數對強化人口控制的意義是具有認同的。在河南譚廟村調查時,就有村民憂慮地表示:「人越來越多,地越來越少,地下水位越來越低,將來子孫後代該怎麼辦啊」!在主張放寬二胎生育以求緩解過快老齡化的學者中,沒有人將養老負擔和養少負擔相提並論和進行認真地比較,從而立論的局限性是顯然的。事實上,城市由於有養老金制度,養孩子基本上都是「死賠」,從而四二零結構加存錢措施反而更有助於老年福利。在農村,養育第二孩的支出若全部作為商業養老保險存儲,老來所能得到的養老金支付也將很可觀(當然必須有保值機制,市場利率通常具有此功能),對許多家庭來說恐怕要大於養育二孩情況下第二孩的「反哺」數量。筆者在湖南和河南的人戶調查證實,農民對這個道理也是一清二楚的,而且大多數農民還認為,兩組收入永遠一樣的中等家庭,一輩子無孩者如果將相當於有一孩家庭養育孩子的支出全部存起來,老年後的本息要大於有一孩家庭之孩子平均所能提供的供養水平。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夫婦對於養育孩子的各種負擔、特別是教育費用之高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回答「您是否認為養老必須靠男孩不可」這一問題時,鴻源村90個回答者中82個人(91%)、譚廟村40個回答者中35個人(87%)的答案是否定的。這表明,在這兩個村並可推及在中國的不少農村,相當部分一女孩戶之傾向於生育二胎已非提供養老保障的物質支撐所能解釋,更多地還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也有一定程度的防範不測風險的需求(如本人殘疾等級),而有些人則強調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有個伴。本次調查中還有兩個值得認真對待的現象。其一,是有些村鎮幹部和計劃生育專干希望國家乾脆採取不論男女都只生一個的政策。原因有二,一是認為允許一女孩戶生育二胎對一男孩戶不公平;二是當地出現了個別懷男孩的婦女將男孩打掉來求第一胎生個女孩,以便可以按政策再生第二胎。其二,是一些育齡婦女認為一女孩戶可生第二胎的政策導致了一定程度的「被迫」性生育。即,或者育齡婦女受到丈夫的壓力,或者育齡夫婦受到老一輩的壓力,或者兩代人受到村裡輿論的壓力(被嘲諷為無能,給了指標都沒本事生養),有些人因此認為別人生自己不生搞得自己很沒面子。因此,兩個村裡都有相當一部分育齡夫婦主張不論男女,政策乾脆規定都只許生一個。譚廟村一些調查對象的這種政策傾向非常強烈。另外,還有部分育齡夫婦是希望借國家實行普遍一胎政策而擺脫因有選擇所難以避免的一種矛盾心態:想生兒子卻怕又生女兒(當然,也有一些真正無所謂的。鴻源村甚至還有一女孩戶真正想再生一個女孩的),故而擔心多生一孩不但沒能實現真實意願,反而又增加了經濟負擔,因此認為不如從政策上斷了念頭。總之,部分育齡夫婦和干群認為,允許一女孩戶生二胎對想生二孩的獨子戶來說很不公平,而放開二胎又顯然不可取,故而主張在農村不如全面實行一胎化。這種背景使得利用政策措施在農村顯著擴大獨女戶家庭比例成為可能。不過就目前情況看,立即在農村要求一胎化恐怕還是不太妥當。而採用獎勵和社會保障的辦法鼓勵自願地放棄二胎,卻不失為一項兼具穩妥性和可行性的措施。筆者利用兩種方案進行的試點調查顯示,用現金獎勵或社會保障的方法鼓勵放棄計劃內二胎生育的對策,對農村獨女戶家庭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方案一是純現金獎勵措施,用以了解獎勵水平與放棄計劃內二胎家庭的比例關係(見表4)。結果顯示,當獎勵分別在三萬和五萬元時,兩個村合起來明確表示願意放棄二胎的戶數分別佔總數的38%和57%。方案二,是一套包括社會保障在內的綜合性配套方案。具體內容是:1.現金獎勵:二萬元,一方絕育後可領取。2.教育特惠和學費減免:1)保送上公立高中或中專,學費全免;2)考入公立大學者,上學期間(包括碩士、博士學習)學費減免50%。3.養老和殘疾輔助性保障:1)老年後經濟困難者,國家予以輔助至當地老年人的平均生活水準;2)生活不能自理時,由國家通過集體承辦的養老院收養;3)若夫婦之一或獨生女殘疾,根據殘疾情況按年或月發放殘疾補助金。4.醫療保險:1)無醫療保險者:自一方絕育起,大病醫療和住院費一次性超過二千元的部分,國家報銷70%。;2)自購醫療保險者:自一方絕育起,國家給予保險公司報銷額之20%的獎勵。5.無後補償:若獨女因故離世且不再生育,則在45歲或絕育後,予以10萬元的安慰性補償。6.稅費減免:從女方絕育起,各種稅費分別減免20%。7.貸款優惠:國家給予終身五次無息貸款用於家庭多種經營。每次額度不超過五千元。每次期限不超過三年。每次貸款以還清前期貸款為前提。對與方案一中的同樣本家庭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上述措施下,兩個村被調查的一女孩戶分別有83.7%和56.3%表示在此方案下願意放棄計劃內二胎。另外對數十位市鎮村領導、計生幹部和其他群眾的旁證調查表明,絕大多數人認為五萬元的現金獎勵或七項措施的綜合方案,都可使全國農村獨女家庭一半以上放棄計劃內二胎,有些人認為甚至可以達到80%。旁證判斷和對育齡夫婦的實際調查的結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一胎化可以實現國與家兩利的結果有一種主張放寬或放開二胎的依據是出於對家庭孩子死亡風險的顧慮。認為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會面臨孩子意外死亡又無法再生育而形成家庭風險,並由此從血緣、親情、人倫等角度強調「獨生子女現象不易盲目鼓勵」(這裡的「盲目」,也是頗有意思的說法,何以見得鼓勵獨生子女現象就比鼓勵生育二胎更盲目呢?),並認為,「從人口安全發展的角度出發,重建強有力的家庭結構才能確保家庭養老這種珍貴文化傳統的傳承」:「一個出現大面積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實際上是為自己未來的發展預留了隱患,如果繼續在『少生就是一切』(這也是頗有意思的說法,鼓勵少生就是主張」少生就是一切「嗎,那麼是否鼓勵二胎的主張也應該被稱之為」多生就是一切「呢?)的思路下鼓勵農村獨生子女現象無疑會使人口的風險運行雪上加霜」(穆光宗,2004)。其實,如果沒有人口和勞動力過剩問題,即便普遍放開二胎甚至隨意生育也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但問題恰恰是,在人口總量問題已經如此深深困擾民生和環境改善的情況下,面對每年近千萬數量的巨額人口增長,擴大一胎家庭比例與放開二胎,到底哪個從總體上更有利於將國家、社會和家庭三者之間的利益更有機地統一起來呢?

在軍事上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為了防止整個部隊不至於全軍覆沒,就需要少部分軍人做出犧牲,慷慨赴死。不能因為飛機有掉下來的風險就放棄航空業,也沒人主張因為游泳可以淹死人就禁止游泳。同理,在人口壓力造成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的狀況下,也沒有充足的理由以少數家庭的無後風險為由,而出台將繼續造成更大宏觀人口問題的普遍放開二胎的政策。其實,從許多獨女戶家庭願意接受社會保障而放棄計劃內二胎的意願已經可以看到,在生育二孩而保持家庭養老與只生一孩而享受全面社會保障之間,大多數育齡夫婦將後者看成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而且這些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那麼,在用社會保障鼓勵更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這種既有利於國家、又有利於社會和個人、更有利於子孫後代的政策措施面前,主張擴大或放開二胎難道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有價值的主張嗎,更何況,世界不少發達國家的總和生育率早已降到1.5以下,有些只有1.1,難道這些國家需要因為獨生子女的死亡風險而逼迫大家普遍生育第二個孩子不成?(筆者曾著文表示過,以美、加、加、澳為標準,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都應該向著減半的方向努力)。再者,各個國家都會有一些無孩子家庭,中國「丁克」家庭也呈現增加的趨勢,難道這些家庭就必定比有孩子的家庭更不幸?難道他們老年後就必定更加寂寞、凄涼或凄慘?其實,認真琢磨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含義,就會發現,社會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用國家與個人間的責任義務關係來逐漸取代家庭成員間的責任義務關係,使以血緣為主要紐帶來組織經濟利益和相互保障關係的農業文明,轉變為以非血緣關係來組織利益和保障關係的工業文明。比如,美國就明確規定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讀過《紅樓夢》的人也許都不難體會以血緣為紐帶的人際利益關係,是多麼的複雜和充滿了多少齷齪,這顯然也是傳統大家庭為什麼逐漸被核心小家庭取代的根本原因。以社會化的養老和風險保障逐漸替代家庭成員間的養老和其他風險保障,無疑是人類向著現代的精神文明和生活美學的又一次飛躍。至於對有些人擔心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化會形成對老年人照料的困境問題,不妨來看看給筆者來信的一個非學者的觀點:「現在一些人對進一步降低人口增長的擔心,其實是屬於思想陳舊所致。比如擔心老年人缺少人照料,真是笑話。只要經濟上去了,何來此擔心?只要獨生子女有經濟實力,給每對老年人請一個保姆,一切都解決了。農村能擔當此工作的年青力壯的人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我父親生病,我給他請保姆服伺,喂湯送飯、端屎端尿,那真是任勞任怨。乾的時間越長,保姆越開心,因為有錢。親生子女哪做得到這一步?久病床前不缺保姆,只要經濟上去了,哪來照顧不了一說呢,時代飛速發展,觀念卻還是一百年前的,那哪行呢?那怎麼會不生出許多庸人自擾、杞人憂天來?」在信的結尾,這位對水資源問題無限憂慮的人士又一次以不無幽默的口吻表達了他的真知灼見:「最可怕的是,杞人只顧憂天,卻不注意腳下的土地已經因缺水而變成不長苗不生草的沙漠,肚皮問題都沒法解決了,那才是真正要命的。」根據以往的研究和以上的分析,就獨生子女政策和人口目標以及有關的理論問題,在此將筆者的主要結論歸納如下:1)加速老齡化有助於老年保障,因為可以將養育新增過剩人口的資金用於老年人;2)繼續推行一胎化不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因為各種替代人力的機械之生產潛力巨大;3)老齡人口需要供養的比例遠小於老年人口的比例,如果不是勞動力過剩,大多數老年人可以工作到70歲;4)四二一結構勝過四二二結構,因為少養一個孩子會減輕許多負擔;5)城鎮四二零家庭比重的增加是農民的福音,因為會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速度;6)性別比問題絕對不成為放棄進一步降低生育率的理由,因為完全可以通過社會保障方式來消除;7)未來100年內,人口減少速度越快,人均收入水平增長越快。總而言之,筆者堅定地認為,從現在起不論何時人口降到3-5億,對中國都是絕對的大好事。三、進一步控制二胎生育的對策措施2004年,國家已出台了對獨生子女家庭和符合計劃生育的雙女孩戶家庭實行養老保障獎勵扶助試點的措施。本文在此措施的基礎上,以減少計劃內二胎為重點,提出一些補充性的措施建議。1、一項意義重大和影響深遠的政策在2004年春天到來之際,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轉發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於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意見》最核心的內容是:在各地現行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基礎上,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對象是農村只有一個子女和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兩女孩家庭,措施是夫婦年滿60歲以後,由中央或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獎勵扶助。獎勵扶助的標準是,符合上述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夫妻,按人年均不低於600元的標準發放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以該政策開始執行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放。試點時間確定從2004年開始,選定在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省和重慶市,以及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省各一個地(州、市),貴州省遵義市進行試點。同時鼓勵東部省份自費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全國推開。這一獎勵扶助試點舉措,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一項意義重大和影響深遠的舉措,是中國計劃生育史冊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篇章。每年600元的標準,大致相當於目前農村人均純收入的1/4.考慮到大多數農村老人家中有口糧地和菜園等情況,600元應該說還是比較可觀的。如果保持這一標準不變,一對農村夫婦如果平均活到70歲,總共可以領到12000元,如果平均活到80歲,總共可領到24000元。如果這一水平此後按照每年2-4%的速度來提高,那麼,對於對目前30歲的育齡夫婦來說,則60歲時(2034年)兩人當年可以領到2172-3892元;70歲時(2044年)可領到2648-5760元,即從60歲到70歲的11年里,可以總共領取到26427-52485元。對於獨子家庭和雙女戶家庭,在給定生育政策和有關措施下,再加上這一相對比較優厚的獎勵扶助金,無疑會進一步減少超生現象。這一措施對允許生育二胎的獨女戶農村家庭將會平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效果?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且有吸引力的問題。我們先來計算一下這一獎勵水平的折現價格。假定採用一次性現金獎勵的方法,比如,一次性獎勵15000元,則對目前戶主為30歲的家庭來說,如果存款利率為2-4%,那麼到60歲時本息之合大約為27170-48650元。因此,目前600元的養老獎勵金如果今後按2-4%進行年度遞增,則這樣的養老金水平大致相當於給予30歲的農村符合計劃生育家庭15000-16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如果600元水平保持不變,則折現大致將近7000元左右。根據以上的調研結果看,目前這一水平的獎勵扶助標準對促進減少計劃內二胎的鼓勵效果也許還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根據以上對減少二胎生育對國民福利改進之重大意義的分析,筆者認為還應該在這一重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減少二胎生胃。2、進一步減少二胎生育的對策措施為了鼓勵今後更多的農村家庭只生育一個孩子,筆者認為,可以在目前獎勵扶助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措施,適當地拉開對兩女孩戶、一男孩戶和一女孩戶的獎勵扶助和社會保障標準,對一男孩戶適當給予額外的鼓勵,對一女孩戶加大獎勵和保障措施,以促使更多的農村家庭選擇放棄計劃內二胎生育。具體措施建議如下:1)基本養老獎勵扶助性保障和晚年照料:獨生子女和符合計劃生育的雙女戶家庭,共同享有目前的政策待遇(每年每人600元),以後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按同標準進行調整。此外,所有享受養老輔助的成員生活不能自理時,在本人自願的前提下,由農村養老院收養照料,政府可以授權在鄉鎮和一些地理位置較為合適的村落,建立集體或民間承辦的養老院,專門服務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農村老年人。2)獨生子女家庭:在一般養老獎勵扶助待遇的基礎上,國家另提供一個三口之家的三大風險保障,即:大病醫療保險,死亡保險和殘疾保險(家庭和政府各承擔一半所需保費)。國家可向商業保險公司招標,由商業保險來運作。死亡保險可定在每人10萬元的賠付水平。父母方50歲以前死亡有效,50-60歲死亡賠付減半,60歲以後失效。孩子死亡賠付屬於無後賠付,如果孩子死亡後繼續再生育則不享受該項保障,技術上可採取40歲以後支付以防止冒領。大病醫療保險應排除某些肯定無法治癒的疾病,以便減少保費支出。殘疾保險根據殘疾狀況按年度確定賠附標準。獨生子女家庭醫療保險也可以暫時採用以下方式:A 、無醫療保險者:自一方絕育起,家庭成員大病醫療和住院費一次性超過二千元的部分,國家報銷70%;B 、自購醫療保險者:自一方絕育起,國家給予保險公司報銷額之20%的獎勵。3)獨子家庭:考上公立高中或中專者,學費按標準減免50%。讀民辦高中或中專者,給予相應減免額的補貼。4)獨女家庭;國家另提供四項保障或獎勵措施:A 、現金獎勵1-2萬元;夫婦各一半。從簽約之日起打入個人帳戶,一方絕育後即可領取。B 、保送獨女上高中或中專,學費全免;C 、考上大學者,學費減免50%;D 、養老獎勵扶助金比標準水平提高20-30%。農村戶口中不享有計劃內二胎指標的獨女戶家庭,所有保障優惠措施按獨子戶家庭對待。另外,還可以考慮對獨女戶家庭給予終身三次無息或半息貸款用於家庭多種經營和特殊之需。每次額度不超過五千元。每次期限不超過三年。每次貸款以還清前期貸款為前提(獨子家庭也可以給予一次機會)。5)符合計劃生育的其他類型的兩孩家庭,可以採取自我交付70%費用的方式,享有獨生子女戶的三大風險保障。養老保障或者家庭自我解決,或者可以通過全額交費方式參與社會保障。6)超計劃生育家庭不享受任何形式的正式社會保障,國家只在其特殊必要時給予基本生存需要的救濟。如果從政策操作的簡單性出發,其實也完全可以采單一的最簡單的交易措施,即在現已出台的養老獎勵扶助措施的基礎上,國家可以以抽樣調查為基礎,確定一個對一女孩戶的現金獎勵標準。比如,在目前階段,國家可以確定對獨女戶另行一次性獎勵2-3萬元來交換回二胎生育權。對獨子戶則可以獎勵5000元作為遵守計劃生育的補償性獎勵。其他的一切,就交給育齡夫婦按自己的意願去行事。如果僅把人口控制作為單一目標的話,這確實是最簡單省事的辦法。但如果要考慮到使一種方案儘可能實現更多社會目標的話,那麼筆者以為還是採取以上的綜合措施更好一些。3、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計劃生育是中國的百年大計,推進農村社會保障是緩解「三農」問題和減少新增貧困的重要措施,縮小城鄉差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就應該給予資金運作上的優先保障。目前養老獎勵扶助試點的資金,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根據不同省份的經濟狀況來按不同比例分攤的。如果常規財政稅收的擴展能夠保障有效地推進二胎控制與農村社會經濟問題的綜合治理,那當然最好不過。如果常規財政過於吃緊,那麼筆者認為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渠道進行特殊籌資:1)在全國範圍開賣計劃生育彩票以及推行機器自動付款小額博採(可參照美國的方式),並將除福利彩票以外的所有其他現有彩票收入全部歸人中央計劃生育獎勵基金。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人口控制是百年大計,所需資金籌措自然應優先於其他公共或社會事業。筆者認為,為了給人口控制這個百年大計的重大事業所需資金讓路,所有能夠由市場去運作的,就一律推到市場中去。比如足球和競技體育,在「三農」、失業、貧困等各種社會問題如此困擾國家的情況下,國家沒有道理再花納稅人的一分錢。2)在大多數稅種上開徵計劃生育附加稅。3)開徵1%o 的城鎮居民房地產年稅(美國為1%左右)。4)開設計劃生育募捐基金,可以摺合成人頭標準,以表示募捐者的捐助幫助少生了幾個孩子或幾分之一個孩子,以增加捐款者的成就感;5)必要時發行計劃生育公債。上述措施只要設計得當,每年籌集上千億元是可能的。此項資金由中央政府統一籌措,根據各省情況進行分配,由各級人口與計劃生育機構分級管理。就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支出看,短期內壓力並不大。上述各種社會保障的支出分為現貨支出與期貨支出。養老保障金的支出大部分屬於期貨。比如對目前30-40歲的夫婦,養老金的支出將是20-30年以後的事情,也就是在實現小康社會以後才需要較大規模的開支。醫療等三大保險本身是小概率事件,每年平攤的費用相對有限。另外,由於農村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相對較小且比例也有限,從而短期內保障費用和減免費用總支出也將相對有限。因此,上述以社會保障減少二胎生育的措施,基本上是以期貨的方式來鼓勵放棄二胎生育權。從而國家以此種方式推進的農村社會保障,其大頭支出是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之後,也就是20年以後。而屆時國家財力又大大增加了,由於少生育人均收入又相對大大提高了,支付負擔就相對更加輕鬆。在人口和勞動力大量過剩的情況下,以小量的財政轉移支付性投資換取放棄二胎而引發的日益增長的巨大社會剩餘,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投資都無法比擬的。另外,即便國家用一次性貨幣支付方式來獎勵放棄計劃內二胎,以每產3-5萬計算,假定一半家庭接受,那麼一年所需資金也不過1050-1750億元。這筆錢雖非小數,但這就意味著每年用最多不到2%的GDP 而減少了350萬的新增人口,這將是何等偉大的事業。四、以社會保障控制二胎的福利經濟學分析在現有狀況下所提出的對策措施,目的都是為了求得對某些現有狀況有所改進,或者防止現狀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改進措施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效率性改進、福利性改進(帕累托改進或卡爾多改進)、公正性改進、平等性改進、安全性改進。大多數對策措施一般都有一定的側重,但有些對策措施則可以具有多方面綜合改進的功能。比如,農村土地包產到戶,就同時具有效率性改進、福利性改進、安全性改進、公正性改進和平等性改進(就某些方面而言)的綜合效果。本文提出的以控制二胎為核心推進農村社會保障的對策,也是力圖對農村社會經濟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筆者認為,不論是從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的角度看,這一綜合對策措施的收效都是多方面的。而且,越是從長遠的視野看,這項綜合措施的意義就越是重大,收效就更是巨大。1、「無中生有」的農村社保資金來源與逆人口投資的收益根據前面的分析,在人均GDP 按2%環比速度增長的情況下,少生一個計劃內二胎,就等於全社會在70年內節餘了至少250萬元的GDP.由此計算,如果今年少生200萬計劃內二胎,那麼70年內就節約了5萬億的GDP.平均到現有總量人口上,相當於人均將近4000元。如果從今年起70年內,每年少生200萬計劃內二胎,則70年總共直接少生了1.4億(加上他們未出生的兒孫,實際上等於70年內總共少生了2億多),也就等於直接節約了175萬億的GDP ,平均到現有人口數量上就相當於人均13萬元,平均到現有農業人口頭上人均就可多達20萬元。社會保障資金就自然生出來了!因此,從長期的視角看問題,按本文提出的措施來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實際上等於是放棄計劃內二胎的農民自己在為自己提供社會保障資金,不僅如此,這些獨女戶家庭實際上同時還在為其他農村家庭提供社會保障資金,為農村全體人口提供額外的增量收入,為全體中國人口提供人均GDP 的相對快速增長。筆者將這種社會保障金來源的算術稱作「無中生有」,即少生二胎這種「無」自然就產生出社會保障資金的「有」。這種「有」,與從現有勞動者身上提取再返還到勞動者身上的再分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按本文的措施,所有用在農村社會保障方面的短期內的政府支出,實際上都是一種誘發性的投資行為,由於這種投資的直接目的是控制人口的增長,筆者將其稱之為「逆人口投資」,這種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抵消由於人口增長而導致將人均GDP部分吞噬掉的人口投資。這種投資在表現形式上是由政府支出,由全體納稅人承擔的,但是,由於少生人口而形成的長期巨大收益,將會以倍數的方式回報給所有的納稅人和全體中國人。而且,這種逆人口投資,其實本質上是一種轉移支付,並非沉澱性投資,因此,除了比例微不足道的一點運作成本外,它其實本質上又是一種零投資。以這種轉移支付性的零投資,可以大大地遏制人口增長,並由此形成長期多方面的回報,其對中國人民福利改進的效果顯然是任何其他投資方案都無法比擬的。2、「一舉多得」的社會經濟效果仔細體會以上的二胎控制與農村社會保障相結合的具體措施,應該可以意識到,這是一項將人口控制、農村社會保障與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有機統一起來的「三位一體」的綜合改進措施,是將帕累托改進與卡爾多改進結合運用的措施,是將效率改進、福利改進、平等改進、安全改進、環境生態改進等綜合統一為一體的綜合改進配套措施。它是加速緩解「三農」問題之最基礎性也是最綜合的措施,它所形成的「三農」和全社會的受益是多方面的,它是兼具近、中、長期效果的系統性措施,它對中國社會、經濟、教育、就業、環境的健康發展或改善的意義是深遠的。具體說來,該綜合措施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1)加速農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核心家庭放棄計劃內二胎,就等於該家庭人均收入相對提高了33%。同時,各種獎勵和保障措施又實際上等於增加了受益家庭的收入。從長遠看,由於減少了人口增長,農村家庭平均經濟規模經濟也將相應加速提高。2)加速農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由於更多的家庭放棄了二胎生育,就使家庭和國家節約了對第二孩的教育投資,從而就可以加大對農村孩子的平均義務教育投入,也就可以減少以至杜絕義務教育期間失學現象,並可加速推進農村普及中等教育的進程。3)減少甚至基本杜絕新的性別比問題。由於獎勵和社會保障措施可使大量育齡夫婦主動放棄計劃內二胎,採取非法手段以保證二胎生男孩的情況將大大減少甚至可能基本消失。並且,由於兩女孩戶享有兒女雙全之家庭所沒有養老等各種保障,原本力圖尋求以非法手段保證生育男孩的冒險者就會更多地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4)減少新增貧困。養老獎勵扶助金有效地保證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三大保險又可以減少農村因各種意外風險而返貧的現象,同時也就可減少需要政府以其他渠道進行貧困扶持的人口比例。5)加速人口城鎮化速度。由於農村生育率進一步下降,就等於相對提高了城鎮人口比例,並在等量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情況下使得城鎮化速度進一步相對加快。

6)減少未來就業壓力。按目前預計在30年後達到人口峰值的預測,如果每年減少200萬二胎生育,就相當於這30年進一步控制二胎的努力為未來減少了6000萬新增人口的就業壓力,這可是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國總人口還要多的數量。7)促進城鄉平等進程。社會保障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也是促進城鄉平等進程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並且,由於轉移支付在一定時期內將使資金從城市流向農村、從東部流向西部以及從富裕地區流向落後地區,有助於加速縮小城鄉、東西部和貧富地區的差距。8)促進農村婦女的就業參與。少生養一個孩子有助於提高農村婦女勞動力市場的平均參與深度,有利於增加家收入並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9)促進社會和諧。由以往偏重行政措施和經濟懲罰轉向獎懲並重,就使「三個代表」的理念在計劃生育事業上得到了更加具體的體現,該措施將消除一孩家庭的後顧之憂,減少生育控制上的干群衝突,密切政府與群眾的關係。10)減緩環境退化的壓力。減少了農村的人口增量,就減少了為生存發展而導致的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破壞。退耕還林還草的進度就可以相對加快,沙漠化速度就可以相對減緩並早日得到有效的遏制。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就可以相對減緩,生態環境保護區就可以相對加速擴大。江河湖泊水資源的過度提取和污染就可以得到相對緩解,水資源調度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也可以相對減少。空氣污染也會由於人口減緩增長和早日轉入負增長而相對緩解。此外,將峰值人口減少數千萬甚至一個億,就可以少蓋數千萬農村房舍,這將大大減少建房用地,有助於減緩耕地減少的速度,減少因建房的需求而形成的對木材等資源的壓力。總之,加速減少人口增長和最終減少人口總量對中國的好處可以說是利遠大於害。行為至此,筆者已多次在腦海里翻騰過150多年前英國一個叫約翰?斯圖爾特?穆勒的古典經濟學者和哲人關於人口問題的一段美文,摘錄於此,作為本文的結尾:「毫無疑問,倘若生活之技能得以持續改善並且資本不斷增長,那麼,對於全世界、甚至那些古老的國家而言,都仍然存在著容納巨大人口增量的空間。不過,即便這種增長是無害的,我也不得不坦言,我本人認為很少有理由將其視為一種值得追求的理想。對目前所有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使人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獲得經濟合作與社會交往所需要的人口密度,已經足夠了。儘管一個國家的人口享有著充裕的衣食供應,但它仍可能是太擁擠了。對於人來說,無法擺脫無時不與其同類形影不離的狀態,顯然不是什麼好事。一個隱居之可能被根除的世界,實在是一個十分糟糕的境地。隱居,就其經常獨處這一意義而言,對於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質的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與自然之壯麗景觀容為一體的獨處,是思想與抱負的源泉。而這,不僅對個人大有裨益,也是使社會避免陷入病態所不可或缺的。當放眼望去,如果所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大自然的生物全然失去其自發的生機;每一塊可為人類提供食物的土地都被耕種;每一處原本繁花似錦的處女地或天然草原都被耕犁翻卷;每一種野生的陸地動物和鳥類都因人類的食物需要而幾乎絕跡;每一樁樹籬或閑余的樹木都被連根拔掉;總之,在發展農業的名義下,未被作為野草剷除的天然花草和灌木叢林已難得一見,這樣的世界又怎能使人們有多少愉悅的心情呢?如果財富和人口的無限增長僅僅是為了能夠供養一個更大的但並非過得更好和更幸福的人群,卻由此使葬送的東西導致地球失去了大部分令人愉悅的景緻,那麼,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真誠地希望,遠在被必然性所強迫停滯增長之前,人類倒不如以穩定的狀態為滿足「。(作者: 半個詩人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參考文獻:李建新:《中國人口:不能以追求減少人口數量為目標》,《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李建新:《文明衝突中的中國文明與人口: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及人口要素》,《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曾毅:《繼續提倡晚育,逐步適當放寬二孩政策:訪曾毅教授》,《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1期。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可持續性:兼論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穆光宗:《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胡鞍鋼:《中國人口發展報告:社會與發展——中國社會發展地區差異研究》,1999年。Joily ,Carole l &To~ey ,Babara Boyle(Eds.)。(1993),Popul~ion and LandU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port Of a Workshop.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09n,D.C.:pp84—86
推薦閱讀:

黃福慶:論中國人的日本觀
性,中國人的痛點
香港示威者升殖民地時期旗幟自稱非中國人(圖)
歷史上在貝加爾湖活動的少數民族和中國人
外國人眼裡中國人的10大奇葩習慣,留學時快到碗里來。。。

TAG:中國 | 中國人 | 人口 | 中國人口 | 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