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科學幻想背後的哲學
發信人: bitdarkstar (李光光), 信區: StarWars標題: 《星球大戰》:科學幻想背後的哲學 ZT發信站: 水木社區 (Tue May 24 16:04:59 2005), 站內一、科幻電影中的鴻篇巨製2005年5月,美國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將推出他的科學幻想系列電影《星球大戰》的最後一部:《西斯的反擊》。從5月19日開始,這部電影將在世界各地同步上上映,已經得到世界各地影迷的熱切關注。中國影迷中也有一群特別喜歡《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所謂"星戰迷",他們對這些電影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熱衷於研究和討論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如影片中某個人物的身世、性格、功力,星系各地居民的長相、習俗、與他民族之間的關係,各種飛行器、武器的外形、結構和功能,各種機器人還有克隆人的特點等等,其中最核心、最熱門的討論集中在"原力"這個概念上。可以說,"星戰迷"關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討論已經構建起一種概念明晰,體系完善的電影文化,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關於《星球大戰》的討論具有科學幻想的性質,影迷們在電影所搭建的一個共同的平台上,自由浪漫地暢想未來和宇宙,既包含著人們對於未來和宇宙的種種嚮往和猜測,也包含著我們人類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關於宇宙和生命的傳統觀念。《星球大戰:西斯的反擊》已經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北京電影製片廠譯制,即將進入院線在全國各地放映。為了保持系列影片的連貫性,這次譯制儘可能沿用上一部《克隆人的進攻》的做法,演職員的陣容基本不變,對白中涉及到的專用名詞保持一致,在語言表達上兼顧"星戰迷"和普通觀眾兩個方面,即儘可能使用在"星戰迷"之間約定俗成的固定說法,也要讓對《星球大戰》沒有多少了解的普通觀眾易於理解。我們特別感謝"星戰迷"對這次譯制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其中《新電影》雜誌社的鄒波先生和中國傳媒大學的趙宸同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資料,提出了許多翻譯上的建議,使我們在翻譯上更加準確和生動。《星球大戰》第一部拍攝於1977年,此後拍攝了兩部續集:《帝國反擊》(1980年)和《絕地歸來》(1983年),形成了《星球大戰》三部曲。此後又拍攝了三部前傳,即《魅影危機》(1999年)、《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和《西斯的反擊》(2005年),講述的是《星球大戰》三部曲以前發生的故事,這就又形成了《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前後六部電影的創作經歷了整整二十八年,足見導演盧卡斯對電影創作的執著。縱觀整套《星球大戰》系列電影,說它是一部鴻篇巨製毫不為過。我們說《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非常宏大,這種宏大表現在許多方面。其一,《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極為廣闊的藝術空間。故事發生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人類、克隆人、機器人乘坐飛船遊走於各個星球之間,戰爭發生在各個星球上,也發生在天空中。其二,故事跨越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間。主人公之一尤達大師已經生活了近千年,在這一千年之中他經歷了絕地打敗西斯,建立起共和國,後來共和國又被西斯顛覆的漫長過程。其三、人物眾多,形象生動。《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大150多個,主要人物有幾十個,這些主要人物的活動貫穿所有六部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身世,個性十分鮮明。絕地大師尤達深沉老道,足智多謀;天行者阿納金年輕氣盛,輕狂魯莽;阿納金的師傅奧比旺·克諾比則介於他們之間,功力和智慧不及尤達,但比阿納金要老成穩重。其四,故事跌宕起伏,懸念重生。絕地和西斯在明面和暗處兩條戰線上同時開展鬥爭,矛盾複雜多變。達斯·西迪亞斯暗藏在星際議會裡,後來甚至佔據了議長的職位,表面上他謙恭和善,周旋於議員們之間,暗地裡則收買指使絕地天行者阿納金陰謀破壞共和國,最後顛覆了共和國。、二、神秘莫測的"原力"《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最重要也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概念就是"原力"(The Force)。它代表著一種自然觀、宇宙觀,是搭建支撐起《星球大戰》整個故事的根本點和出發點。所謂"原力"就是指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個根本力量,它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每時每刻都控制和決定著一切。生活在宇宙中的類似人類這樣的高級生命通過修鍊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掌握和利用原力,以達到某種目的。原力分為黑暗和光明兩個方面,即同屬於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但它們之間又存在著矛盾,彼此遏制對方發展自己,鬥爭的結果就是此消彼長,而作為整體的原力的總量保持不變。通常情況下黑暗面和光明面勢均力敵,處於平衡狀態,一旦失衡,無論哪一面佔了上風,矛盾就會加劇,隨即產生激烈的動蕩。當初原力的黑暗面佔據了上風,掌握了黑暗原力的西斯憑藉以黑暗原力為支撐的強大的武力控制了整個星系,他們獨斷專行,欺壓各個星球上的居民。追求"光明原力"的絕地帶領星系各處居民奮起反抗西斯的壓迫,終於推翻了西斯的統治,建立的星系共和國,並以星系議會為最高首腦機關,實行民主共和制度。此後一千年間,掌握著"光明原力"的絕地佔據著上風,西斯和"黑暗原力"則處於被壓制的弱小的狀態。此時的西斯轉入地下,同佔據上風的絕地繼續鬥爭。星系居民中流傳著一個預言,原力已經失去了平衡,不久將有一位絕地武士打破這種不平衡狀態,最終實現原力的平衡,這個絕地武士就是阿納金,阿納金也因此受到絕地長老會的重視和培養。出乎絕地的意料,阿納金被達斯·西迪亞斯引誘利用,變成了兇狠殘暴的西斯,並且幫助達斯·西迪亞斯顛覆了共和國,建立了星系帝國。在《西斯的反擊》接近尾聲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場面:交戰中奧比旺砍斷了阿納金的胳膊,阿納金跌倒在岩漿流附近,他的衣服在岩漿的烘烤之下燃燒起來,見此慘狀奧比旺向阿納金痛苦地呼喊道:"你本來應該平衡原力,可你卻變成了西斯!"原來,絕地們誤解了預言的含義,錯把平衡原力當成了消滅西斯,其實平衡原力的真正含義是削弱絕地的力量,增加西斯的力量,阿納金由絕地變成西斯,恰好是要完成了這樣的平衡。可問題又出來了,隨著黑暗帝國的建立,"原力"又出現了新的不平衡。三、"原力"的科學內涵細心的觀眾會覺得"原力"的說法似曾相識,它讓我們聯想到物理學上的牛頓"三大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關於宇宙中的物質、能量、運動,現代科學已經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說,那就是:宇宙是物質的,宇宙中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的根源是物質所具有的各種能量之間的矛盾變化。能量是度量運動的物理量;運動是物質的屬性,能量是運動的屬性;能量又稱"能"或"力",它是運動的原因和結果;物質的能量是守恆的,能量可以在不同的物質間轉移,但總量保持不變,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更不會消失。我們在科學中還有一個"平衡"的概念,那就是任何一個事物的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雙方的強弱永遠處於交替變化之中,雙方力量基本一致時就達到了某種平衡,平衡帶來穩定,相反,如果對立雙方力量懸殊,結果勢必出現力量上的失衡,失衡就意味著動蕩和不穩定。《星球大戰》中的"原力"的意義基本上同物理學裡的"能量"概念相一致。根據《牛津英語詞典》的解釋,英文"force" 的意思多達八個,作為科學術語,它指"可以測量的導致運動的某種影響或者這種影響的程度",其它還有力量、體力、影響力、軍隊等意思。顯然,"force"在英文中既表達一個明晰確定的科學概念,同時又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觀念性的概念。為什麼神秘呢?因為物理學雖然為我們描述了物質的運動,證明了能量的存在和作用,但並沒有告訴我們能量最初是從哪裡來的,到底如何發揮作用。能量無影無蹤又無處不在,讓人覺得難以琢磨,無法把握。大科學家牛頓也曾經問自己是誰給宇宙萬物以最初的動力,他找不到答案,只好把問題推脫給上帝,說上帝推出了第一把力,稱之為第一推動力。四、"原力"的哲學內涵西方人向來喜歡刨根問底,總是試圖用分析的方法弄清一個事物到底是什麼。面對生機勃勃的地球、運行不止的滿天星斗,他們自然要問是什麼賦予了浩瀚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以永不停息的力量。除了牛頓,還有很多西方先哲曾經探究宇宙萬物的根本動力。例如,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就是從無形的、被動的質料向能動的形式的過渡,他從形式和質料的相對性推論出形式的形式,承認第一推動者的存在。斯賓諾沙和萊布尼茨都認為運動的動力來自運動這的物質的內部。黑格爾認為矛盾是運動和生命力的根源,運動不過是矛盾的表現。西方人在思考認識問題上往往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就是科學,科學總是試圖把問題搞個清清除楚明明白白,而絕大多數問題是無法搞得清楚的;另一個極端就是神學,神學就是從一個假想的出發點出發,用似乎很合理的繁複的思辨把你搞得糊塗到以為自己不糊塗。科學之光照耀不到的黑暗角落便是神的家園,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人們往往依靠上帝解決一切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那麼要回答宇宙最根本的動力是什麼,這個動力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答案自然就是"上帝做的事只有上帝知道了"。千百年來的哲學思辨和宗教信仰塑造了西方人關於宇宙根本力量的觀念,體現在《星球大戰》中的"原力"同時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靠近科學的哲學告訴人們原力是一種自然客觀的存在,使它具有了真實感,現實感,靠近宗教的哲學則告訴人們原力是一種深不可測的巨大力量,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原力"實在是科學幻想電影的絕好素材,天然地既科學,又幻想。中國古代哲人也曾經探討過宇宙根本力量的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國道家的思想。與西方人所走的道路不同,中國人不習慣於抽象分析,而更傾向於形象描述,有時甚至是連形象都沒有的直覺表達。這就使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更具有神秘色彩,更加浪漫和富於想像。在感受宇宙萬物所蘊涵的無儘力量時,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周易》進一步明確了"道"是由"陰"和"陽"兩個方面構成的,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並通過對"陰"、"陽"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關係的描述揭示了"道"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變化規律。不知導演盧卡斯是否有意或者無意地吸收了一些中國的傳統思想,顯然,"道"的概念與"原力"的概念非常相似。"陰"豈不就是"黑暗原力","陽"豈不就是"光明原力",二者的矛盾統一關係還有比畫在一個圓圈之中的兩條相互追逐的陰陽魚說得更生動明了的嗎?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矛盾變化中達到的平衡的關係在太極圖裡表現得多麼直觀清楚!阿納金是陽魚的黑眼睛,當陰陽失衡時他乾脆變成了一條陰魚(達斯·維達),帕丁·議長則是陰魚的白眼睛,他雖然是一條陰魚(達斯·西狄亞斯),本身也包含著光明的潛質。五、"原力"的藝術內涵 "force"本來應該翻譯成"能量" 或者"力",我們有意加上一個"原"字把它翻譯成"原力",目的就是豐富它的內涵,增加它的神秘感,使它在電影中更加貼切生動地表達出它的豐富內涵。在《星球大戰》中,"force"指的是隱藏在星系萬事萬物背後一個最根本的,整體的力量,它無處不在,決定著一切,是所有希望獲得和依靠的力量。"力量"是一個冷冰冰的毫無感情色彩的科學術語,但《星球大戰》中的"原力"則包含了人的願望和目的性。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者是彼此獨立的三個領域,它們都有自己的獨特研究對象和方法,所得到的結論在意義的確定上具有很強的局限性,超出了一定的範圍,真理就成了謬誤。但在西方的文化藝術中就有這樣一些思想家、藝術家,他們把人對自然界的某些認識移植應用到對社會、對人的認識,並在藝術創作中表達出來,最典型的就是西方藝術史上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為思想基礎的"自然主義"思潮。在自然主義者看來,人和人類社會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和心理,人的各種活動、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同樣遵循著自然規律,比如人類社會同樣遵循著"叢林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有些自然主義者甚至把人的情緒變化都看作是人體內化學反應的結果。藝術中的科學幻想在人和自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它一方面賦予人以自然的力量,同時也賦予自然以人性。面對風雨雷電,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的存在,也始終幻想著把握這種力量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人類自身所包含的自然因素也同樣激起人的好奇。是什麼讓人類具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是什麼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這些與人類自身息息相關的問題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這些問題也更加讓人難以琢磨。人的傾向性和目的性讓人類為自然染上了一層人性的色彩,讓原本屬於自然的事物具有了善惡、美醜、優劣的分別。《星球大戰》中的"原力"就是這樣的一個被人化了的自然力量,它在人的觀念中除了是一種自然的存在,同時還包含著人強加給它的某些意念和情感,這表現在:1、"原力"崇拜:"原力"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它威力無比,決定著自然界和人類的一切,讓人充滿敬畏。2、"原力"功夫:"原力"的威力巨大,但並非不可以駕御,高人通過修鍊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握利用"原力",修鍊"原力"能讓人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尤達大師、溫杜大師、達斯·西狄亞斯這些人具有高超的本領,原因就在於此。3、黑白"原力":"原力"由兩部分構成,即黑暗界和光明界。黑暗界是邪惡的,追求黑暗原力的人自私貪婪,總是想得到更大的權力,圖謀統治和控制一切。光明界則是崇高的,修鍊光明原力的人都是善良的,他們主持公道正義,講究自由平等,事事為他人著想。顯然,"原力"是既包含著自然因素又包含著社會因素的綜合體,它在思想上既現代又傳統,是一種意蘊深厚的藝術形象, 它有簡單樸素的自然之美,有感性和思辨的社會之美,更有浪漫想像的藝術之美。
推薦閱讀:
※豬用疫苗的科學使用與注意事項
※科學家在抑鬱症腦影像和認知方面取得新進展
※美有科學標準嗎?
※揭秘阿房宮-BTV3—魅力科學 - 新浪BLOG
※賀國強「十六字」譜寫科學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