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最划算的投資是自己帶孩子
01
前天,五歲多的兒子拿著一張紙和一支筆走到我身邊說:「爸爸,你給我寫一句話:奶奶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希望你會喜歡」。
我給他寫好,他拿走,然後自己在那搗鼓了半天禮物,包裝好,說是要送給奶奶的。當天晚上自己打電話給奶奶說,奶奶,我給你準備了禮物,想奶奶之類的。我現在都不知道他到底準備了什麼禮物。
我媽回老家已經快三年了,自從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她就回去,我們自己帶孩子。這三年時間,孩子時不時就自己打電話給奶奶,聊天,問奶奶身體怎樣,告訴奶奶自己在幼兒園怎樣怎樣,也不用大人提醒和插話,他自己可以完成和奶奶十多分鐘對話。
孩子之所以和奶奶這麼親,是因為奶奶從小帶他。孩子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誰帶他多,就和誰親。
沒上幼兒園之前,我們上班後,奶奶帶他去公園玩,去看魚,去買玩具,這些他都記得。奶奶剛回去那段時間,偶爾我們打了他,他就哭著說:奶奶是從不打我的。然後鬧著要找奶奶。奶奶睡覺那個房間,他總是說那是奶奶的房間。
我們都說帶孩子累,帶孩子辛苦。人生在世,做的每一項工作都講究回報的話,我想從小帶一個孩子的回報,會比做任何其他事的回報都高。這會是一生最划算的投資,因為你會獲得一個孩子一生對你的親近。
02
在我前幾天寫的那篇文章這本書告訴你,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大下面有這麼一則留言:
雖然說我會給爸爸媽媽打電話,但是有什麼事情我都不會與他們講,也不知道為什麼,講不出來,正如所說,他們沒有參與我的童年,記憶里也只有她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追,她回家拿箱子走了我在後面哭的場景,只記得她回來我不認識她的場景,只知道她很要強,也能理解她的辛苦,但是就是無法去和她推心置腹,有什麼事情藏在心裡,會笑會說但心裡是難受的!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近感,如果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去培養,後來就算你付出再多,那種隔閡永遠難以彌補。
我一個朋友,在孩子1到3歲的時候,因為自己要上班,怕麻煩,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讓奶奶帶著,兩口子在城市裡上班,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才接回來。
看似輕鬆了三年,實際上未來會更辛苦。現在她兒子上小學了,依然是奶奶的話,他就聽,她的話愛聽不聽,暑假一回到奶奶家,從來不想著找她。
我媽帶了我家孩子三年,從出生到他上幼兒園,但這三年應該會讓他惦記奶奶一生。每次都是他自己說,我想我奶奶了,我要給她電話。孩子就從來沒想過給爺爺打電話,對爺爺沒任何概念,因為爺爺沒帶過他,也不會和外婆打電話,雖然現在也經常見,但外婆沒有走入過他的內心。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我就沒離開過他,自從奶奶回老家之後,平時也都是我接送得多。孩子自然的就和我特別親了。
譬如每次在學校門口接到他的時候,看到我,總是又啃又親的,還把自己在幼兒園的一天,有什麼開心的事都會說出來,如果書包里有糖果,那是某某同學生日發的,然後就拿出來說,這是某某同學生日給班裡同學買的,我們還給他唱生日歌了。有的時候在課堂上,畫了一張什麼畫,也立馬就拿出來說,你看,這是我畫的,好看不。
孩子會什麼都對你說,也會和你親近,還會你沒在身邊的時候惦記著你。我想這就是帶孩子最好的回報。
03
很多男人總是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近,我在一篇文章下看到這麼一則留言:
老公整天東奔西跑,有應酬,有出差,有朋友聚會,還要抽出幾天時間去拍拍照,他說那是他的愛好……我無語了,沒辦法工作,十一年了,無論颳風下雨,我都騎著小電驢帶著她去輔導班,畫畫班,音樂教室,家長會……常常跟老公念叨,你難得在家,就放下手機跟她說說話吧,哪怕十五分鐘也可以,人家居然說,她不理我呢……好吧……很多時候真的無能為力,因為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孩子,還有十年,我會繼續陪著你走下去……加油!
作為父親,如果你小時候缺席了孩子的成長,到了孩子長大了怎能會有親近的關係呢?再忙也不會忙過奧巴馬吧,但他還是做好了父親的角色。
以前讀《奧巴馬演說集》,其中一個篇章是講《父親的責任》,奧巴馬說得很誠懇。
「我們需要父親們意識到他們的責任不能在伴侶懷孕後就完事。使伴侶懷孕生子並不僅僅讓你成為了一位父親。讓你成為男人的不是有孩子的能力,傻瓜都能娶妻生子。因此娶妻生子並非意味著你就成為了一位父親。真正使你成為一位父親的是撫養孩子的勇氣。」
奧巴馬談到了自己的岳父,他岳父是殘疾人,依靠雙拐走路,沒上過大學,只能在一家過濾設備廠工作,因為身有殘疾,所以他要比別人早起一個小時,否則就會遲到,但是他從沒遲到過,而且他也從沒缺席過兒子的籃球比賽,沒有缺席過女兒的演奏會。
當孩子們需要她出現的時候,他必然陪伴在他們身邊,因為他一直愛著他們。
他本來可以用身體殘疾作為借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耍滑偷懶,但是他沒有那麼做,而是一如既往地關愛著自己的孩子們。奧巴馬說:無論生活有多艱難,我們都要肩負起責任,做一個孩子心目中的好父親。
當然這樣陪伴有回報,培養出了米歇爾這麼優秀的女兒,而奧巴馬對孩子的陪伴也有了回報,他大女兒考上了哈佛大學,我想,他在不做總統之後,會繼續做好父親這個角色。
04
其實孩子的成長很快很快,四五年之後,你會發現,哦,孩子怎麼這麼大了。你都來不及感嘆時間的力量,他突然就會變了一個樣。
至於孩子長大後是否還和你親近,我覺得就取決於你在他很小的時候陪伴過多少。
從人的記憶來說,年紀越大越容易只記住小時候的事情,而成年之後的很多事情都會忘記。我相信我家孩子和奶奶的感情會一直這麼好,就算他長很大了,上大學了,也會記住奶奶曾把他帶大。
你在孩子兩三歲之前種下了一個永恆的記憶。這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如果沒有這個記憶,他和奶奶的關係會生疏很多。就像他和爺爺、外婆、外公的關係一樣。他知道這是親戚,是長輩,但是不會主動想起來給一個電話。
龍應台寫了一本自己怎麼帶孩子的書——《孩子,你慢慢來》,那種帶孩子的樂趣躍然紙上。她把兩個兒子安安和飛飛帶大,看到他們每一步的成長,人生樂趣也就在這裡了。
龍應台寫道:「我突然覺得人性極容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是壞人。」
深以為然。
當然,只有自己帶大孩子的,才有這種感同身受,當你見證一個生命從弱小到稚嫩到強壯最後到你不可預知的模樣,你會收穫很多很多驚喜。
最後,我想以《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和平兒的對話,作為今天文章的結尾——
「爸爸說你要結婚,媽媽。」
他明澈的眼睛凝視我,像是要看穿我的心。兩年來,他長高許多,已不是可以一把擁在懷裡的孩子。
我說:「是。」
「你說過,媽媽,你是不會結婚的。」
「是。」我有點慚愧,那時真不該把話說死,什麼事都有發生的機會。
「為什麼又結婚?」
我無法作答,把心一橫,當他是個大人,說出心裡要說的話:「因為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所以決定嫁給他。」
平兒點點頭:「與他結婚,是不是你會比現在開心?」「是的。」
我覺得平兒的問題有理之極,比若干大人(母親、大嫂、涓生)的話更玲瓏直接。
「他會不會對你好?」平兒又問道。
「會的。」我感動。鼻子發酸,眼淚奪眶而出,用手帕接住。
「那麼你就比較不那麼寂寞。」平兒說。我哽咽中帶訝異,「你——你知道媽媽寂寞?」
「我猜想是。」平兒說,「你常常一個人坐著,不說什麼,亦沒有笑容。」
「我以為你已經不再愛媽媽了。」我的淚水如泉湧出。真沒想到小兒竟暗暗留意我的舉止。
「我會見到他嗎?」平兒問。「不會,沒有必要。」我說。「奶奶很不高興,」他說,「但姐姐寫信給我,她說我們應當為媽媽慶幸。」我更加淚如雨下。要命,怎麼搞的,止都止不住。
接著平兒忽然取過我手中的布帕,替我擦眼淚。這個大頭寶,竟然長大成人 ,懂得安慰母親!不久之前,他天天上幼兒班,尚要我拉他起床 ,拍打香面孔講故事後才肯上學,今日他居然替我擦乾眼淚。
平安兩兒,是我畢生成就。
推薦閱讀:
※經營投資,為自己的投資設定一種事業經營的哲學
※港股ETF投資指南:哪些ETF可以買?
※鼎諾投資:交易高勝率背後的真相
※適度負債為何或也是一種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