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時間軸」看生態文明建設
編者按: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建設美麗中國有了綱領性文件。生態文明建設從黨的十八大被首次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再到《意見》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足以彰顯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程中的重要性。
【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表述】
一、十八大報告原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選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談生態文明】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談到: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麼形勢?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彙報時強調: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意見》出台】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並於5月5日對外公布。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內在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動員全黨、全社會積極行動、深入持久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10條幹貨】
1、形勢判斷。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2、總體思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
3、定量目標。
4、定性要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5、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
6、紅線管控制度。設定並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
7、健全政績考核。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
8、完善責任追究。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
9、倡導綠色消費模式。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嚴格限制發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務業。全方位開展反食品浪費行動。黨政機關、國有企業要帶頭厲行勤儉節約。
10、完善公眾參與制度。擴大信息公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有關組織可提起公益訴訟。
【四個關鍵詞】
一、綠色: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推進綠色城鎮化,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意見》中,「綠色」散布其間,成為貫穿全文的主色調。
二、制度:健全產權制度,完善監管制度,嚴守生態紅線,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意見》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上提出了十條硬措施。
三、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人,核心在於形成生態文明的主流價值觀。《意見》明確,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生態文化的宣傳教育,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四、路徑:《意見》向人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前景——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權威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
●兩個亮點。一個是通篇貫穿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意見》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制度安排、政策措施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這一基本理念。另一個是通篇體現了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建設者的理念。《意見》強調,無論是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生產、生活過程中都應該自覺踐行生態文明的要求,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人人有責、共建共享的過程。
●四個舉措。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1、要加快生產方式的綠色化,就是要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要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加快形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3、要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4、要健全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對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
●四個制度。紅線管控制度,產權和用途管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三個落實。一是強化統籌協調。《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工作合力。二是開展先行先試。注重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的結合,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三是細化實施方案。根據《意見》要求,各地要抓緊提出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行業性和專題性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中央要求抓緊制定《意見》分工方案,逐項分解目標任務,推動每一項任務落實落地。
【專家觀點】
新增長點——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
要加快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構建系統化、可操作的綠色發展制度。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就要改變我國綠色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現狀,全方位整合現有綠色技術創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發、產品、市場的綠色支撐體系,形成圍繞綠色經濟、綠色發展,集聚、釋放創新潛能和活力的聯動體系,讓創新驅動在綠色轉型中成為持久的推動力。
——中央黨校教授趙建軍
發展綠色產業,如何才能形成新的增長點?這需要在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中來促進綠色低碳環保發展方式的形成,包括工業布局、城市布局、產業布局以及資源環境的合理調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
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目前政府審批環節太多,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綠色產業發展,要通過簡政放權為綠色產業的生存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
制度建設——把生態文明納入法治化軌道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就需要用法治思維和方法,把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綜合通盤考慮,解決發展和環境問題。如果一些領導幹部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那麼就要通過自然資源離任審計這個制度,倒逼他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可以運用行政執法、司法等法律手段,制約違法排污企業。生態補償制度將對目前京津冀等區域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要出台相關改革方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
公眾參與——加快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我們在享受社會進步的同時,也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會人應盡的環境責任。抱怨、著急,不如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敢於向違法排污和浪費資源說「不」。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義務,發現污染大氣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可以隨時撥打熱線電話向有關部門舉報,盡一份公民環保之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部門、企業以及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政府部門要以「壯士斷腕」之勢強力推進生態環保工作。對企業而言,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減少污染排放尤為重要。對於公眾,從小事做起、點滴做起,盡我所能減少源污染同樣不可或缺。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訴訟部部長馬勇
推薦閱讀:
※我的閱讀教學 「生態觀」
※網路能源未來路在何方?三步開啟生態賦能之路
※《詩經》中的一首原生態淫詩
※生態命學
※天津:旗幟鮮明講政治營造風清氣正黨內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