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存在四種生物學類型
腦成像使人們得以揭開心理疾病的神秘面紗。我們有望不通過表面癥狀來推斷疾病,而是尋找各種心理疾病的典型大腦活動模式,藉助腦成像技術的精確性,為患者推薦正確的治療方式。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夢想距離現實又跨近了一大步。
康奈爾的神經學家Conor Liston等人前往世界各地的17個研究所,對1,000多人進行大腦掃描,其中40%被確診為抑鬱症。他們檢測了258個大腦區域,記錄大腦連接情況,並將所有數據錄入一個機器學習程序——即能夠自學處理資料庫的人工智慧技術,就像在無人駕駛汽車或棋類遊戲里那樣。
數據處理顯示,抑鬱症存在四種不同的「生物類型」,它們在神經水平上各不相同。對抑鬱性焦慮患者而言,其恐懼及理解消極情緒刺激的相關大腦區域的連接性較弱(1、2子型);而對於快感缺乏(即難以感到愉悅)的患者而言,其獎賞加工及運動控制的相關大腦區域的連接性過強(3、4子型)。
1、2子型患者更容易疲勞。此外,「經顱磁刺激」對1子型患者的有效可能性是2、4子型患者的三倍。所謂「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用磁在特定大腦區域產生小電流的治療方式,通常用於傳統抗抑鬱葯不起作用的患者身上——據估計,這一群體人數多達1600萬。
目前,儘管醫生能夠區分抑鬱症、慢性抑鬱、季節性情緒失調等多種臨床抑鬱症類型,但這些類型自身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變形。舉例而言,睡眠異常是抑鬱症癥狀之一,但有些患者睡不著覺、而有些患者則終日只想睡覺。此外,食慾及體重改變也是一個常見癥狀,但有些患者比平常吃得多、有些患者比平常吃得少。有些患者短期內體重激增,而有些患者則輕鬆掉肉。不同患者對同種藥物有著不同反應,甚至有些患者用藥根本不管用。有時候,醫生還會推薦精神療法。
總而言之,雖然同為抑鬱症患者,但他們所需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如果我們能夠分辨抑鬱症的子型,那麼或許就能為患者推薦更具針對性的有效治療方式。
[蛋花 via nymag & bustle]
推薦閱讀:
※抑鬱症知識
※自愈力 | 戰勝抑鬱症,法寶就在你身上!
※認識躁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比較系統的總結
※治療抑鬱症的偏方
※原創| 慢慢跑出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