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養心
重養生、求長壽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下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養生知識,而對心理養生同樣非常重要在認識上可能有些不足。我們古人十分重視心理問題,古人稱心理為「神」而心理養生的預防為「攝神」、或是「調心」等。強調精神因素對人體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道德修養能維持臟腑陰陽協調與平衡。唐朝楊上善說:「修身為德,陰陽氣和」。《黃帝內經》指出:「所以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以其德全而不危也」,人的心理若不健康也會影響到人的生理健康。
《老子》說「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養生論》是現存最早的養生學專著之一,裡面指出「過喜過怒都會逆其正氣,過份思慮則會消耗其精神,過份悲哀或快樂會殃及內心所需的平靜單純。」
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寬容:荀子說:「群子賢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
樂觀:良好的道德修養能使人保持開朗、樂觀的心境。孔子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
善意:善意是心理養生不可缺少。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人們對他的友愛感激之情,可以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緩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急。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壽命比較短。如一個心臟病常常發作,又對他人懷著敵意的人,其心臟冠狀動脈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視別人處處為敵的人,往往一觸即發,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壓升高,甚至釀成難以承受的後果。
淡泊:即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合理滿足生理慾望和需求,才能有健康的心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保持一顆平常心,避免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出現。
古人在養生防病的實踐中把護養心神置於首位,認為心調則形健,神衰則體敗。心理養生不是簡單的"天王散不離身,養心湯時時燉"。古代許多學者和醫家看到了不良情緒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危害,在闡述疾病的成因時,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太過,解釋為人體發病的內因。《黃帝內經》指出:「七情致病,內傷臟腑,外傷氣血。」(《舉痛論》)。真正的養生,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調節,要培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氣度。古代「養心」思想非常豐富,認真挖掘和總結,使之為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服務。
推薦閱讀:
※健康養生之中醫祛除口臭8妙方
※天玄子養生經驗談
※胡海牙養生與陰蹺穴養純陽之氣
※酸酸甜甜的天然良藥,吃對水果養生有奇效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