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聯想和想像走進詩歌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古典詩歌閱讀一直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雖然學生在高中階段會學習大量古詩詞,然而其鑒賞能力並沒有獲得多少提升。到高三備考時,有不少學生試圖通過大量做題來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卻往往不能如願。到底該怎麼做呢?
讓我們回到起點:古典詩歌鑒賞的過程是什麼?是從意象走向意境,進而觸碰詩人的情感世界。那麼,抓住意象、理解意象就成了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個人認為,分析意象可以有三個維度:
一是研究意象本身。
對意象本身的感受,需要調用自己的日常生活體驗,需要用豐富的想像力去感知。比如《旅夜書懷》中 「危檣獨夜舟」的「舟」。小船泊於江岸,輕微搖晃,靜靜的夜裡聽得到浪花輕拍堤岸的聲音。如果我們有這種生活體驗,就比較容易理解 「危檣獨夜舟」中包含的漂泊無依、孤苦伶仃之感,就能更容易地走進杜甫的情感世界之中。
還有一些在長久的文化傳承中已經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
比如《旅夜書懷》中的「大江」。起源於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水的流逝往往有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痛苦之感。但這種關係是如何建立起的,需要我們去想像,去體會。假如我們的面前就有一條汩汩滔滔、晝夜賓士的大江,她和時間、生命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不停流淌是其一,不會倒流是其二,無法阻擋為其三,無始無終為其四,吞吐天地為其五。於是時間的特點也就出來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始無終,永不停止,沒有回頭路,好像既承載著生命,也吞噬著生命。理解了這些之後再去讀「月涌大江流」,就會明白杜甫在這裡所描繪的境界不僅僅是雄渾遼闊的,而且有一些悲涼的意味,這大概和他此時飄零無依的狀態不無關係。
再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夢的特點是什麼呢?——是捉摸不定,是變幻莫測,是稍縱即逝。由此而知此時蘇軾眼裡的人生應該也是不可掌握、極其短暫的,因文獲罪,被貶黃州是人生無常,「早生華髮」是人生苦短,所以面對生命他會有一種緊張感、無力感。
二是關注意象的修飾語。
最典型的當屬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藤、樹、鴉的象徵意味並不十分明顯和確定,但用了「枯」「老」「昏」三個修飾語之後,畫面的蕭瑟凄涼之感就彌散開來了,天涯羈旅的那一位斷腸人在這種氛圍中登場,是再自然合理不過的。
老杜《旅夜書懷》的首聯中,草是「細」的,風是「微」的,舟是「獨」的、「夜」里的,那種靜謐凄清的氛圍中,老杜的卑微之感、孤獨之意就此流露。還有尾聯中「沙鷗」這一意象之前有「飄飄」、「天地」、「一」三個修飾語。我們可以展開想像:天地蒼茫遼闊,而沙鷗異常渺小,且僅有一隻,孤獨無侶,在風中飄搖。聯想到王勃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杜的心境可以說非常顯豁了:天地越遼闊,個人越渺小,生命越孤獨;歷史越永恆,人生越短暫,生命越無力。老杜《登高》首聯中那隻「飛回」(徘徊)的鳥,與《旅夜書懷》中這隻「飄飄」的鷗,在精神內核上是高度一致的,而與陶淵明筆下「相與還」的飛鳥則大異其趣。
三是注意意象的組合關係。
這裡著重看《旅夜書懷》的第二聯,由「星」「平野」「月」「大江」四個意象組合而成。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中,傅思均先生說:「(這兩句)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如《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徵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
我接受傅先生前半部分說法,但對「以樂景寫哀情」的結論存疑。頷聯兩句是說:星星低垂於開闊的平野之上,月亮在大江之中隨水涌動。開闊遼遠是由「平野」和「大江流」營造出來的。但我們想像一下那個畫面,會發現星星很低,月亮也很低,星月都低低地壓著大地。從橫向來說,視野的確開闊,而從縱向來看,有限的空間高度會產生壓抑之感。這種壓抑之感才和全詩的整體氛圍協調統一。也就是說,這並非「樂景」。那麼,以樂景寫哀情的說法也就不成立了。
我們看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從碧、白、青、紅(花欲燃)等色彩中,從「花欲燃」的熱烈中,我們可以判斷這的確是樂景。而全詩後兩句渴望思歸的主旨與春日美景確實不協調,所以我們才說這是以樂景寫哀情。
簡言之,對組合意象的分析判斷一是要展開想像去還原畫面,二是不能脫離詩歌整體。二者缺一不可。
雖然本文列出了三個維度,但穿插在期間的核心:聯想、想像的能力,調用日常生活體驗還原畫面的能力,才是古典詩歌閱讀的核心能力。否則,即使知道三個維度,也沒有辦法具體感知這些文字的魅力。
培養孩子們的聯想、想像能力,將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畫面,才是詩歌教學的關鍵。抓住這一學法,才能真正實現從意象到意境、情感的跨越。
至於具體如何聯想、想像,以後再跟大家嘮叨。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
有魚感謝您的關注!
推薦閱讀:
※2018聯想Thinkpad X1 Carbon筆記本電腦評測
※夢的聯想
※蘋果蟬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 華為88位聯想100位
※四肢發達的聯想
※吃冰棒到性騷擾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