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未想過最後一次回家,是參加媽媽的葬禮

沒人關心上班,大家只在乎什麼時候放假。

即將就是清明節三天小短假,時間短促,出行堵塞。

蟬主身邊不少在外工作,許久沒回家的年輕人直接打消回家念頭。

這不由讓我聯想起幾年前豆瓣8.7高分的一部電影

《東京家族》

講述鄉下生活的一對老夫妻因想念三位子女,千里迢迢趕去東京的故事。

這種家庭片,整體表現就四個字形容:不溫不火。

但就是這樣一部劇情沒有多大起伏,樸實平淡的對話,安靜溫馨的電影,卻讓看過的人都表示:

「太多感同身受」

因為這不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可以說所有家庭或多或少都會面臨的事情。

不管你是為人父母,還是作為子女,劇中裡面的情節,你我一點都不陌生。(只要你耐心看完)

我兒女在的城市很大

可沒有我的家

居住在鄉下一對年近七旬老夫婦結伴,備著手畫的地圖、帶著特產幾經輾轉來到東京。

只為了看望在東京生活工作的三個子女,對於這對老夫婦來說,一家子能聚在一起不容易。

「好久沒像這樣一家團聚了」

然而遠道而來的父母好似成為了一種打擾,

因爺爺奶奶到來而被迫出讓房間的大孫子,抱怨為何不讓他們住旅館。

都市的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都很忙。

對於父母突然的到來子女們一臉驚訝,覺得自己生活要被打亂了:

要在這住嗎

可是房間很擠啊

好麻煩的

在父母安享晚年時,卻又剛好碰上子女事業繁忙期。

父母才沒來幾天,子女們就已經盤算著父母還要在東京待幾天。

作為醫生的大兒子終於有時間和兩位老人家出門逛逛,卻有一位患者需要緊急看護,不得不放棄出遊計劃。

雖然兒女們摻雜些許無奈,但在父母善解人意的對比下顯得唏噓不已。

面對臨時改變的計劃,年邁的父母只是笑笑說:

沒事,忙點好

三位子女從早到晚為了生計奔波勞碌,根本無暇帶著父母遊覽東京。

於是兄妹相互推諉照看爸媽,乾脆湊錢讓爸媽從家裡搬去東京的高級酒店。

看似這是子女們的孝心,但實則是為了省去照看父母的麻煩,等於變相把父母從家裡趕走。

然而父母在酒店寬廣的房間里一夜無眠,對著城市的夜景發獃。

兩位老人的一句對話,道盡心中的無奈。

這麼豪華的床

反而睡不著啊老頭子

其實老人更多的是想在兒女身邊呆著,能有機會去多了解關心下孩子們的生活狀況。

面對冷冷清清的酒店,老人離開去到女兒的家。

但女兒因為家裡要騰出地方招待客人,反而還怪父母提前回來沒有通知她。

總之今晚住我家不太方便

這一幕看得蟬主既無奈又心酸,老人在以為是「家」的地方卻無家可歸。

從小到大,只要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子女的家,但子女長大後卻讓父母感到無家可歸。

在女兒走後,父親決定去老友家裡住宿,不由感嘆:

終於淪落到無家可歸了啊

子女各有難處,老人也無可奈何。

父母不願麻煩子女,卻難掩在陌生城市的不知所措。

不要子女操心,要強的父親

都市雖有牽掛的子女

但那裡不是我的家

在子女打拚的城市短短的日子裡,兩位老人家選擇默默的凝視窗外打發時間。

兩位老人落寞孤獨的身影

劇中父親的形象很傳統,嚴肅不易親近 ,認為父親對他一直很冷漠,其實父親只是不善於表達。

這次久違的見面,父親一連發出了好幾個關切的問題:

你現在幹什麼?

那個(工作)能養活你嗎?

工作的前景怎麼樣?

當白髮蒼蒼,嚴肅寡言的父親委託小兒子的女朋友照顧好自己的兒子,九十度鞠躬致謝時,蟬主也跟著淚如雨下。

父親的愛總是深沉,一言一語,一個拜託。

老婦人則是體貼細膩,處處護著孩子的典型母親,在她面前自己的子女終究是個小孩。

因為擔心小兒子的生活困難,還偷偷塞錢給他。

父母為我們做的,永遠比我們所看到的更多。

不圖你富貴顯達,但求你平安健康;自己省吃儉用,也要你吃飽穿暖。

而且母親對孩子的愛永遠始料未及,大老遠來到東京特意帶上圍巾幫小兒子打理家務。

我一直想來東京的話

一定要去那孩子的家看看

反正肯定又臟又亂

我就去幫他掃掃地

洗洗衣服

我連圍巾都帶來了

這幕蟬主很熟悉,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難得來一次,每次都會幫忙打掃衛生,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是這些發生在生活中的小細節,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

很多時候只有看到別人的故事,才引發我們的思考和深有體會。

《東京家族》整部電影正是以老夫婦的視角為主,才能讓子女清楚看到以往因自我中心所看不到的父母心情。

這部描繪一個普通家庭的電影,卻也描繪了一個社會的縮影。

母親突然昏倒緊急送往醫院後,女兒因為事務繁忙還說了句嫌棄的話,而不是急切關心母親的安危。

真頭疼啊

偏偏在這麼忙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對不熟悉的人都可以謙和禮讓,而對自己的親人卻容易發脾氣。

父母卻又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我們可以不顧一切,把最真實的自己還原在他們面前的那個人。

《東京家族》這幾句短短的獨白,卻是最尖銳的言語劃痛了心。

父母在孩子的心裡不過是觀光客,孩子在父母的心裡卻是永遠的牽掛。

在母親突然離世後,老爺子的情緒沒有激動,只是做什麼都沒那麼精神。

自己獃獃地站在天台上,一直不善表達的他跟小兒子兩人簡單的對話最戳心。

兒子走上天台,詢問父親打算怎樣辦理母親的後事。

父親慢慢的回過身,淡淡說了一句讓人飆淚的話:

昌次啊,你媽沒了

老奶奶的離去對於子女來說也許只意味著一年少見幾次面,但對於爺爺,卻意味著曾經朝夕與共的伴侶再也不會出現在身側。

《東京家族》看到最後,發現只有母親的葬禮才能讓「很忙」的一家子安靜地聚在一起。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東京家族》是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向60年前經典的《東京物語》致敬的片子,但比原版更加貼合當下社會現實這種家庭關係。

像《東京家族》中的父母,在去子女家的時候心情忐忑,生怕有所打擾造成不便。

而多少子女偶爾回家,卻像是對於父母日常思念的一種施捨。

尤其記得春運期間那些感人的新聞#每一隻臨走的行囊,都裝著沉甸甸的愛#

行李箱里的各色吃食,一袋袋、一瓶瓶,皆是來自父母的關心愛護,也是對遠行子女的深情牽掛。

萬千父母不約而同地以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遠行子女的疼愛與不舍。

這份疼愛貫穿一生,樸素而真摯。

父母不會說珍重千萬,只是說照顧好自己,不變的招手背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

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

人們在遙遠的距離中容易割斷了真情,在日常的忙碌中容易遺忘了真情,在日夜的拼搏中容易忽略了真情。

都說人有一個通病,習慣忽視身邊最親近的人。

蟬主記得一位單親家庭叛逆長大的朋友,在他母親離世後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這輩子都忘不了:

我媽不在世了

我再也沒家能回了

短短的一句話,卻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心酸。

為人兒女的,由不得你不淚流滿面,蟬主一下就想到余光中的那首《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當你越來越懂事,父母也越來越老。當你離家也越來越遠,回家次數越來越少時,自然越來越怕父母遠去的背影。

所以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斯琴高娃老師在CCTV朗讀者

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

李亞鵬朗讀朱自清的《背影》

送給遠在天上的父親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註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路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媒體轉載、投稿、合作

請聯繫個人微信:harace

加入組織,後台回復「招人」

/ 推 薦 文 章 /


推薦閱讀:

生完孩子後媽媽昏睡過去,可孩子卻被助產士「坑」了
如何養育一個完美兒子?看一個美國媽媽的育兒之道!
口服補液 繼續餵養 媽媽淡定!醫學系媽媽應對寶寶腹瀉的實戰心得
寶寶長相和智商像誰多一點,是爸爸還是媽媽,看這3句話就清楚了
爸爸媽媽,我是你們親生的嗎?

TAG:媽媽 | 回家 | 葬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