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中國將於2018年全面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管理法|宅基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主任葉興慶在「新型城鎮化與土地制度改革」研討會上透露,在全國人大授權33個縣進行為期3年的土改試點之後,中國將在2018年全面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究竟是往前走,還是往後退,還要再跟蹤、觀察」。
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北京水大興區等三十三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劃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這33個縣(市、區)獲得授權,有望突破現行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以下簡稱「三地」)的部分規定。
葉興慶是在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主辦、上海市發改委和上海臨港管委會協辦的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期間作此表示的,該論壇舉辦於4月17日至19日。這是有關部門首次披露中國涉及「三地」的土地改革全面啟動的時間。
葉興慶坦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曾做過研究,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對土地征遷、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制度進行改革,會涉及8部法律、24個條款進行修改。這意味著,在33個縣(市、區)之外,國內一些地方涉及「三地」的土改(如浙江樂清的宅基地在農業戶籍人口間的跨村流轉),本身就與土地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相衝突。
他舉例說,《土地管理法》47條規定:「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這固然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獲得土地的渠道,但許多地方的土地征遷「要地不要人」,使得農民無法獲得土地增值收益。他透露,征地制度改革要按照公共利益原則制定「征地目錄」,參考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土地區位等因素,綜合考慮征地價格——這就需要修改《土地管理法》47條。
葉興慶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城市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的集體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達到4200多萬畝,但它們的權能小於國有土地,原先不能進行抵押,按照本次改革方案,上市不能突破規劃用途管制。根據《憲法》規定:「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但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市後,城市建成區內的土地就可能存在大量的集體土地。
對於城裡人到農村買房的「小產權房轉正」問題,葉興慶明確,之所以中央決策和社會需求存在差距,有兩大原因:一是我國人多地少,應當集約用地,不應該鼓勵一戶家庭有多套住房,甚至到農村去買二套房、三套房;二是宅基地是農民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的一種體現,免費申請,無償獲得,而城市國有土地是有償出讓的;三是與城市國有土地40年、50年、70年的使用年限不同,宅基地是沒有使用年限的,假設自由買賣的宅基地可以無限期使用,就變成了所有權買賣,這跟《憲法》相衝突。
推薦閱讀:
※如果土地實現自由流轉,我國農業可否快速進入產業化發展?
※「攻擊」下土地管理法!
※SuperMap土地調查管理套件V9正式發布
※《土地管理法》修改在即,面臨徵收農民將獲得這些實實在在的重要權益!
TAG:中國 | 管理 | 土地 | 土地管理 | 制度 | 改革 | 宅基地 | 土地制度改革 | 土地制度 | 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