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殖香港更廉潔之辯

英殖香港更廉潔之辯

 香港廉政公署日前拘捕了新鴻基地產聯席主席郭炳江和郭炳聯,以及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懷疑他們涉嫌貪污,震驚了整個香港政商界。加上之前媒體曝出香港特首候選人、前任政務司長唐英年私宅僭建,以及現任特首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等,香港官商私交等醜聞頻傳,讓香港市民倍感痛心失望,也勢必影響香港作為「廉潔之都」的形象。

  這一連串醜聞也開始讓一些港人懷念起香港回歸前的英國殖民地時期,政商關係界限分明的廉潔環境。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一篇「英國管治下的香港較好」(Hong Kong Was Better Under the British)評論文章,更激發社會對於港英政府是否比特區政府更廉潔的討論。

  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榮譽主席蘇賓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公務員在港英時代很少與商界來往,現在卻「親密到出事」。

  獨立中文筆會成員楚寒則指出,雖然港英時代奉行的是重商和親商政策,但商界對政治的影響力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而回歸後的特區管治架構則比港英時代更重商親商,從制度上安排了商界對特區政治架構的滲入和參與,使得這十多年來商界享有的政治特權獲得了制度性的保障。

  香港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則在報章撰文形容:「以前英國派來的香港總督,周末躲在粉嶺別墅,或者走在山野之間,或者一個人靜靜地在米埔觀鳥屋中瞭望泥灘,在孤獨中思考香港的路向,他們不會與富豪聚眾玩樂,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迷失自我,忘掉身分。」

  他指出,在香港150年的英治歷史中,總督和商人長期處於對立的張力之中,政府與富豪保持了有禮貌的距離,保留了獨立的管治意志,可惜香港回歸後,這個距離逐漸消失,到了現任特首,看來已經給富豪財團包圍和融合。

 

當然也有不同看法的。例如時事評論員陳競新指曾蔭權接受富豪款待,正是延續著英國殖民地政權政經利益交纏一體的特權心態。而今天的媒體生態敢於對特首及高官揭弊,加上民意對官員操守的要求提高,正是香港的進步。

  陳競新還舉例,1990年青馬大橋招標,當年的港英政府不取低標價的韓國財團,而取高出20多億港幣(約3億新元)的英國財團,港督卻不會被媒體攻擊「政商利益輸送」,也不會被他所領導的廉政公署調查。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則撰文指出,港英時代的政策多向英商傾斜。回歸的過渡期,英國人忙著撤出,雖然很想把香港人「像埃及妖后嫁妝的儲備直捲回英國老家」,但因為有中國盯著,中英雙方互相監視,所以政策就沒有所謂向哪一方傾斜。

  林超英認為港府「拆牆鬆綁」的利商措施降低了政府對市場的監控能力,使大財團得以坐大。個別公務員既懼怕富豪,又抵受不了誘惑,出現誠信問題是必然中的「偶然」。

  蘇賓士擔心醜聞頻傳會重創公務員形象及士氣,希望當局嚴懲違法者;楚寒希望爭取比目前更民主的特首普選制度;陳競新試圖回應西方媒體對於香港殖民主義的眷戀;王弼則更多是看到當前一些香港人總說懷念回歸前的香港,有感而發。無論是站在什麼立場,香港也不太可能會再度被英國殖民,與其懷緬過去,不如展望未來。

  香港回歸後和內地關係更緊密是大勢所趨,但中國官場的腐敗之風絕不能在香港滋長。領導新一屆特區政府管理香港的梁振英,被支持者寄予對付地產霸權、理順官商關係的厚望,能否有效地遏制不良政風的發展,使廉潔不至於成為香港回歸後逐漸喪失的另一優勢,是驗證「一國兩制」在香港是否成功落實的重要指標。

推薦閱讀:

香港媽媽說:「孩子一哭不能抱」都是在扯淡!
在香港一定不要做這種事!這鍋可不好背
香港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但為何不移居大陸?
香港金像獎:張家輝封帝 章子怡封后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