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大人覺經略說.141(第七覺悟)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世尊教導弟子們空觀,把萬物都觀空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去做,而是真正地從這些虛妄、短暫、不恆常的存在中解脫出來。所以這裡就形成了一個漩渦,往往很多人修持到後來就會跑到執空中,空是對的,但是執空就是毛病了;執著空,再嚴重一點就是頑空,如果學佛人走到了頑空的境地了,那很遺憾沒救了,為了避免有人走極端掉進這個漩渦,要往回拉一點,要在中間走。

  這第一層還好理解,第二層就是要丟棄二元對立,二元對立也就是佛教里說到的邊見,是五種見中的一個,為什麼二元對立也是錯誤的見呢?幾乎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在依賴這二元對立去了解世界、認識自我。二元對立是什麼?就是把事物分成兩個部分去理解,比如上和下、內和外。有人說這也沒什麼啊?在《楞嚴經》中世尊舉了一個例子,手指向上,問阿難這是正還是倒,阿難說這是正;世尊問,什麼是倒呢?阿難說,手指向下,於是世尊翻轉手。

  這為正為倒的例子非常簡單,但是這一顛倒就形成了正和倒,這一個分別就是我們顛倒迷惑生死的原因了。我們分別了事物的上下、內外、好壞、是非,於是就形成了你我的對立分別,你我的對立就是我相的執著,我相一產生就形成了一個迷惑顛倒的生命主體,這個生命主體今天招感了一個人身,下次招感了一個馬身,下次又招感了一個鬼身,如此種種流轉無端,都是因為這個我相的分別在。分別哪裡來的?二元對立來的,從邊見中來的。邊見就是我相執著產生的根源,而我們想突破就要破除邊見,破除到最後討論的問題就是有和空的問題。也就是有和空是邊見最早最開始形成分別的結果。

  破除邊見到最後,一定是破除這有和空的問題。正法結束的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就是兩位大菩薩,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辯論空有,結果誰都沒勝利,這個事情標誌著本期法運進入像法階段,正法持戒得度的時代徹底結束。而開啟的是一個辯論堅固的時代,大家都在那鬥嘴皮子,所以在鬥嘴皮子的人里,能持戒禪定,這樣的人也可以得度。現在是末法,末法是什麼堅固呢?就是鬥爭堅固了,不滿足於鬥嘴辯論了,已經上升到更嚴重的鬥爭中,於是才真正地理解佛陀說「默摒置之」的意思了,這就是希望我們不要進入到辯論堅固的像法和鬥爭堅固的末法。而我們沒懂,依然跟著跑,這個人這樣做的不好,做得不對,那個人這裡不如法,哪裡不莊嚴了,結果呢?倒霉的是我們自己。

  邊見是非常要命的,想突破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就慢慢地走,從哪裡走?從不去關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開始,這話說得很簡單,我們每天能接受到多少條新的信息呢?大概上萬條,而這上萬條的信息中,我們能感受到幾個?很少能察覺到變化的。這是因為我們不關心這些,根本不去接受這些信息,同樣我們在後續的修持中,也要慢慢地去擴大這個能力。

  有人說,我好像最近有點變笨變傻了,如果真變笨變傻了,倒也不錯,因為不去接受這些信息,當然不會處理這些信息,不會提前預判這些事情,表現的呆若木雞是正常的。於是你關注的越多,你得到的材料越多,你能處理的精細度就越高,表現的就越聰明;而同樣的,材料不怎麼接受,也不怎麼去處理,那就表現不出聰明了,所以學佛變笨是很好的現象。我們不去思維世間的俗事,這個心忙在哪裡?當然在思維憶念三寶上了,所以你用在這上的精力越多,在這裡處理問題的精細度就越高,也就是理解得就會越深刻,思維得越縝密了。

幻海本無 迷局虛設 同為佛子

共出輪迴 相會極樂 究竟涅槃

推薦閱讀:

覺悟的條件
莫向外求 - 《覺悟之道》
覺悟之道Ⅰ (1/4) @ '佛法與滅苦' :: 痞客邦 PIXNET ::
善念需要覺悟
覺悟入門—善護因緣

TAG:覺悟 | 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