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定窯瓷器的真假之爭

定窯瓷器的真假之爭 與其說是鑒定瓷器的真假之爭-不如說是專家的真假之爭-專家的真假能力之爭2005年,向家林向鎮江市博物館捐贈4件定窯瓷器。由於南京博物院的某專家鑒定認為,捐贈的定窯瓷器為仿製品,向家林先生去北京,請國家博物館檢測中心測試,其結論全為宋代真品。時隔不久,南京日報對此事作了連續報道,題為《天價古瓷》,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而被央視關注,接下來,也作出了報導。

  於是,向家林擁有幾十件國寶的消息,引起各界爭論。人們普遍的疑問是:這些瓷器到底是宋代的定窯瓷器,還是現代的仿製品?央視專題片拍攝過程中,欄目組走訪了持不同說法的專家,有定窯專家陳文增、景德鎮仿古大師黃雲鵬、南京大學教授、揚州博物館的專家學者等等,同時也對文物市場進行了追蹤調查,其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經過科學鑒定為真品的4件定窯瓷器,向家林最終把它們捐獻給了江西進賢博物館! 鎮江博物館與它無緣。

定窯是古代北方著名的窯場,窯址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曲陽縣宋代隸屬定州,故得名定窯。定窯始燒於唐代,以燒造光素白瓷為主,分精粗兩種,精者與邢窯難分伯仲。到宋代定窯工匠改革燒造工藝,始創覆燒法,產量巨增,並以刻花和印花裝飾瓷器,遂使定窯名揚天下,北宋早期曾經一度為宮廷進貢,主要品種是盤、碗等日用瓷器。定窯盤、碗多採用覆燒法,口沿露胎沒有釉,俗稱「芒口」,使用時不盡如人意,需要另鑲金、銀、銅口。故後來北宋宮廷另命耀州窯燒造日用瓷器進貢。北宋南遷後,金代定窯仍然生產瓷器,只是質量略顯粗糙,元代以後,因為陶瓷原料漸枯竭,一代名窯遂退出了歷史舞台。 定窯瓷器因為曾經為宮廷進貢,一直成為歷代收藏家追逐的目標。其精品一直為皇家壟斷,在故宮中歷代相傳。散落民間的,也只有貴族才能有財力收藏。如《紅樓夢》中描述過,妙玉持有定窯瓷器和成化鬥彩瓷器。妙玉實際上是相當於貴族的出家人。到了民國時期,一件定窯刻花大碗,市場價格也在1000-3000大洋左右。 北京和台灣的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基本都是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於1949年以後通過國家調撥、徵集收購和館際之間交換等手段,使原來的藏品更加豐富,但是至今在總收藏的35萬件陶瓷中,也只有約200件左右。目前收藏定窯瓷器品種最為豐富的博物館是定縣博物館,他們的藏品依賴1969年定縣兩個塔基的出土文物,幾乎都是佛教信徒進貢給寺院的定窯精品,5號塔基出土79件,6號塔基出土35件,總共有114件,其中凈瓶,海螺,鸚鵡壺等均為世所罕見的珍品,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連故宮博物院都望塵莫及,成為鎮館之寶藏於定縣博物館。 除此之外,在已經發表的文獻中沒有見過一次出土超過10件以上定窯精品的記錄。上個世紀50年代在保定發現一個元代窖藏,出土一批元代景德鎮瓷器和幾件宋定窯瓷器,其中有一件破損的梅瓶,修補後撥到故宮收藏,仍然被定為一級文物。由此也可以了解定窯瓷器的珍惜程度。如果一次就出土80多件定窯瓷器,應該是震驚全世界的偉大考古發現。聯合國如果評選世界考古重大發現,肯定非它莫屬。 解放後故宮博物院曾經多次派專家去定窯窯址調查,採集不少標本資料。河北省文物局又派專業考古工作者做過3次正式發掘,其發掘報告已經正式發表。這些資料的取得,為進一步研究定窯的歷史提供了詳實可靠的第一手的實物資料。

附,不同觀點:

我們在鑒定陶瓷時,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一是傳統鑒定,即俗稱的眼學,根據專家的經驗,憑藉眼看手摸等手段,確認陶瓷的時代,窯口,真偽和價值。專家的經驗是根據考古發現的文物資料和已經確認無誤的文物,採用對比造型,紋飾,胎釉特徵之後得出結論。這種方法是世界認可通行的,尤其對中檔以下的仿製品,基本不會出現失誤。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鑒定高仿作品時,專家的意見可能會出現分歧。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藉助另一種鑒定方法,即科技檢測。

目前流行的科技檢測方法有3種;

一是熱釋光,可以準確的檢測陶瓷的燒成年代,誤差在50年左右,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取樣,對文物會造成破壞。

二是無損檢測陶瓷的胎釉化學成分,如果發現現代化工原料,可以準確斷定其新老。如向先生送到國家博物館檢測的孩兒枕,即發現現代化工原料,可以準確斷定其為新仿無疑。但是如果檢測結果與古代陶瓷成分相符,並不能證明這件陶瓷就是真品,要考慮使用老料或者調整配方的可能,需要結合專家傳統鑒定的意見確認該陶瓷的新老。

三是無損檢測釉的脫玻化係數,這種科技檢測的原理並不複雜,釉是一層玻璃,而玻璃生成後,隨著歲月的消失,會朝著非玻璃體轉化,使用儀器檢測,並通過計算,即可斷定瓷器的大概燒成年代。用這種方法對付高仿瓷器非常有效。但是它的局限是只能檢測帶釉的瓷器。向先生曾經將自己的藏品送到中陶古藝術鑒定技術開發中心作過檢測,其檢測結果有明確的結論。但是他卻將這個有明確結論的檢測結果藏而不露,只對媒體和外人展示國家博物館的檢測報告。

以上兩種鑒定手段是現在世界上通行的鑒定陶瓷的方法,傳統鑒定和科技檢測相結合,可以保證失誤率降到最低點。無論使用哪種方法,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鑒定傳世器物時,誰也不會先聽器物的持有者講述器物的來龍去脈。其來龍去脈應該有確切的憑證,單純的講述不足為憑。如器物的持有者講述自己的器物流傳有序,在文革中曾經抄家後又落實政策退回,應該提供貼在器物上的登記標籤或退回的憑證。如果沒有這些證據,我們只能姑妄聽之。其實越是離奇的故事,漏洞越多。現在「殺豬」(景德鎮方言,指賣仿古瓷的人)高手在出售贗品時,均會杜撰一個動人離奇的故事。仔細推敲其中的漏洞,不用看實物,也可以辨別真偽。如向先生自述的器物來歷中,就有經不住推敲的明顯不符合歷史的硬傷。我只簡單的講3點,就可以知道硬傷何在了。

1、民間擁有80多件定窯瓷器,即使在解放前也是不可能的。來源河處?除非是把故宮盜了,清帝遜位後,溥儀是故宮最大的文物盜竊犯,但是他也是偷偷摸摸乾的,字畫便於攜帶,所以溥儀盜運出宮的主要是字畫。

2、向先生自述是其岳父贊助了別人8塊大洋,得到回報,贈以80多件定窯瓷器。擁有80多件定窯瓷器的收藏家,決不是一般的收藏家,民國時期,一件定窯刻花大碗拿到琉璃廠即使便宜出手,也可以賣到1000大洋。送一件就可以回報了,為什麼要送80多件,除非那個收藏家神經出了毛病。

3、關於綠定的誤區,在歷史文獻中,定窯有黑定和紫定品種,仿當時流行的漆器。明初《格古要論》記載,黑定和紫定瓷器因為稀少,故市場銷售價格高於白定。解放後故宮博物院派專家到曲陽調查定窯窯址時,曾採集到銅綠釉刻龍紋瓷片。採集人是馮先銘先生說,是在窯址附近的小河溝中採集到的,如果上面沒有龍紋,他也不敢確認。在出版的《中國陶瓷史》中,作為學術觀點,馮先生提出了「綠定」之說。

有人曾經仔細觀察「綠定」瓷片,白瓷胎,應該是高溫燒成,溫度在1200度以上,外罩銅綠釉。河北省考古工作隊第一次發掘定窯窯址,沒有發現相同的資料。故宮的專家於上個世紀80年代多次去窯址考察,也希望發現更多的「綠定」資料,但是仍然是一無所獲。後來河北省考古工作隊又正式發掘兩次,只發現低溫綠釉陶器資料。與馮先銘先生採集的「綠定」資料沒有一點共同之處。低溫綠釉陶器並不希奇,宋代南北方窯址多有燒造。而達到1200度以上的綠釉瓷器,只有廣西容縣窯燒造,雖然廣西容縣窯的瓷器也是白胎,但是與定窯白胎終有區別,不如定窯白胎潔白細膩。時至今日,「綠定」資料只有馮先銘先生當年採集到的3塊瓷片存放在故宮博物院的資料庫中,而完整的實物,至今沒有發現一件。作為一種學術觀點,「綠定」的問題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學術之謎。在學術界這是個盡人皆知的常識問題。陳文增先生迴避談論「綠定」問題,正是因為不願意在不懂定窯的人面前,再談論在學術界盡人皆知的常識問題。就好象有人在談論籃球,提出為什麼不給每個場上的運動員發一個籃球,以避免大家爭搶同一個籃球,像這樣的人,球迷們還會與他再談論籃球嗎?可能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在收藏界對「綠定」卻炒得非常火熱,其手段有兩種,一是偷梁換柱,將低溫綠釉陶器說成「綠定」,價格自然不菲了。另一種手法是仿製,在仿製定窯瓷器上燒銅綠釉,冒充「綠定」以售其奸。凡是自稱發現「綠定」的收藏者,基本都是這兩種情況。所以妄談「綠定」者,肯定是對陶瓷歷史缺乏應有的常識,就像許多數學愛好者一樣,連基礎數學都沒有學好,卻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白白耗去許多精力和寶貴的時間。以上3點均是明顯的硬傷,行內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向先生收藏品的許多品種和造型,從未見到問題,從邏輯上根本不可能,提醒他,一定要慎重。在後來的拍攝過程中,他們確實非常慎重而嚴謹,既找出向先生自述故事的漏洞,又用電視語言對這批天價古瓷的真偽給出了明確的結論。

有人在2006年1月10日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的《古瓷之爭》節目和今年3月26日至28日中央電視台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的三集專題片《古瓷驚奇》中,對向家林先生所藏的定瓷的真實性給與否定的評價:一是在後來的事情發展過程中,見到幾件向先生收藏的實物。二是在電視台看到編導展示的照片。向先生曾經與中央電視台《鑒寶》欄目的編導聯繫過,想上《鑒寶》展示自己的藏品,第一次是委託他人送來一件帶「聚秀」字款的碗,不開門,建議他們做科技檢測,這件碗,向先生曾經在國家博物館做過檢測,其結論是成分與宋代定窯「符合較好」,但是沒有認定就是古代真品。此時的向先生對科技檢測了解的不是很多,還不知道脫玻化檢測的原理和對付仿品的準確程度,所以他們去了中陶古藝術品鑒定技術開發中心,這個單位是文化部指定的科技檢測單位之一。脫玻化的檢測結果3天後出來了,與我的目測結果一樣,是一件現代仿品。從此這個檢測報告存放在向先生的手中,成為秘不視人的「藏品」。第二次是向先生親臨《鑒寶》初鑒會,帶來幾件藏品,其中有那件造型不倫不類的三羊尊,幾位專家一致的意見是,不適合上《鑒寶》節目。向先生當時非常不滿,氣哼哼的離開了現場。馬未都先生到電視台做節目,本來是討論關於當前鑒定瓷器的話題,誰也不想對別人的藏品說三道四,當編導展示向先生的藏品照片時,馬先生認為造型不倫不類,尤其是三羊尊,明代才開始出現類似的造型,但是沒有裝飾三羊的,一般都是雙耳,講究對稱均衡。綠定更是離譜,先不說綠定的來龍去脈,就說長篇銘文,也與時代風格格格不入。瓷器上飾以長篇銘文,宋代與皇家有關的瓷器中均未出現過,只是磁州窯系列的民窯產品中有過詩詞和記述事情的銘文。到康熙時期景德鎮曾經流行青花和釉里紅撰寫銘文的裝飾方法,其銘文多是歷代名篇,如前後出師表,滕王閣詩序,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等。乾隆皇帝喜歡舞文弄墨,寫了5萬多首御制詩,關於瓷器的有200餘首,曾命造辦處工匠刻在清宮舊藏的瓷器上。而在瓷器上刻青銅器長篇銘文者,則從未見過。再者,瓷器容易破損,如果為了永久保存,不如刻在石頭上穩妥。類似的種種違背常識的硬傷,我和馬先生不得不說了。所以當場給予向先生的藏品完全否定的評價。《收藏快報》於2006年8月10日在一版刊登《南京上演「天價古瓷」鬧劇》一文。其學術觀點我完全贊同,屬於正常的學術討論。別說對一批來歷不明瓷器的真偽提出質疑,就是對故宮收藏的瓷器提出不同學術觀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學術上的自由討論,可以各抒己見。這篇文章從學術討論入手,對當前收藏界出現的一些是非顛倒的歪風邪氣予以批駁,為避免更多的初入收藏界的愛好者上當受騙,提出忠告,很有必要。打著捐獻的旗號,兜售贗品的事情,國內外的大博物館都遇到過,騙局做得大者,甚至引起國際官司。馮先銘先生在世時,曾經多次語重心長的提醒我們,對捐獻的文物一定要確認無誤後再收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先生的教誨十分中肯,令我至今難忘。鎮江博物館是全國有名的中等博物館,藏品豐富,治學嚴謹,在接受捐贈文物時,肯定要找專家鑒定。拒絕接受向先生的捐贈是理所當然的情理中事。改革開放以來,這種事情發生得更多,捐獻不成,將贗品結集出書,印刷精美的圖書,就像一條化成美女的毒蛇,悄悄的等待不明真相的痴迷者上鉤。此種手法已經成為這些騙子兜售贗品的常見手段,希望眾多收藏愛好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辯明真假。向家林先生以侵犯名譽權起訴《南京「天價古瓷」的鬧劇》一文作者王德安先生和刊登此文的《收藏快報》,是這場鬧劇的一個續集。向先生的這些藏品,實際上,至少來源於3個不同的仿古作坊。向先生是個對法律頗有研究的人,我們都相信司法的公正,一旦司法部門介入此案,會如實的提供準確的線索。

為白瓷驗明正身 北宋定窯瓷鵝頸瓶瑩白如玉(圖)2010年12月03日 09:25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昆明日報 肖宇輝.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科檢報告。

  昆明熒光光譜儀近日為一件白瓷驗明正身,這件由我省知名收藏家、職業藝術品鑒定師張昆福送檢的鵝頸瓶,出自北宋定窯。

  11月26日,職業藝術品鑒定師張昆福來到中華疑似文物甄別保護委員會雲南檢測中心,送檢一件「易定」款定窯刻花鵝頸瓶。此瓶高25厘米、寬14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9.7厘米,板口、長直頸,頸至腹漸豐,高圈足。腹刻簡單纏蓮瓣紋,草草數筆,刀法雄勁,安排恰當,線條清楚,主次分明。

  多位專家和藏家用傳統鑒定法進行目鑒:該瓷器型秀美為典型宋代標準器型,施釉薄,釉面不均勻,有厚薄之分,厚的形成明顯「淚痕」,釉色瑩白如脂玉,白中微微泛黃,俗稱牛乳色。竹絲刷紋在器皿胎身表面多處可見,釉面多處可見「蛤蜊光」,「老味」十足,瓶底以尖狀工具刻「易定」二字,字體瘦勁而筆畫流暢,頓挫有力。綜合分析應為北宋中期定窯產品。

  隨後,中心檢測人員在EDX3600L—X熒光光譜儀真空條件下對胎、釉取樣點作雙重檢測,得出:「送檢樣品與12世紀(1101年—1200年)早期定窯白瓷數據符合較好,屬河北曲陽縣定窯產品。」的檢測結果。

  中心呂志堅主任補充說,定窯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白瓷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始創於唐而終於元,燒造歷史達六、七百年之久。定窯白瓷製作精工,造型優美,胎色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很高。市售很多定窯白瓷仿製品為達到古籍中描述的「胎薄透影」,在瓷土中摻入大量鋯元素來使胎質堅硬。張先生的鵝頸瓶胎質細膩堅硬,EDX3600L— X熒光光譜儀的檢測數據顯示,瓷胎中鋁元素的含量在20%以上,鋯元素含量為零,說明胎的瓷化程度很高,是傳世定窯白瓷中的精品。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有一首《試院煎茶》詞:「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定州花瓷琢紅玉」這一文壇千古佳句,是形容定瓷質體堅硬,幾乎可以用來琢刻真玉。

前一篇:收藏家陳治木後一篇:收藏家魏偉傑

  • 藏品/陶瓷/定窯白釉刻花花卉紋梅瓶
  • 定窯 ------中華五千年網
  • 傳說中的宋代定窯三彩與宋三彩及遼金三彩....
  • 定窯白瓷注子
  • 台北故宮博物院------比上帝還精巧特展[...
  • 台北故宮博物院稀世珍品
  • 宋代五大名窯之三:定窯
  • 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定窯
  • 聞名於世的宋代五大名窯(圖)
  • 汝 瓷
  • 元青花精品再鑒賞
  • 館藏瓷器珍品
  • 元明清瓷器鑒定
  • 關於翡翠的「A,B,C,D」 貨
  • 手繪陶瓷餐具繽紛花式欣賞
  • 清三代瓷器精品賞析[8P] - 藝術瑰寶 - 貼....
  • 推薦閱讀:

    斷代|清粉彩瓷器各時期的特點
    罕見的中國瓷器?[90P]
    釉里紅是個什麼?與郎窯紅,鈞紅的差異是什麼?。
    傳統瓷器上的「嚴母」:昔孟母 擇鄰處

    TAG:瓷器 | 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