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怎麼辦?林毅夫給吉林開出一劑猛葯
用新結構經濟學破局「東北塌陷」,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率先為吉林省開出了一劑藥方。
8月21日,《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徵求意見稿)在吉林長春正式發布。該報告是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領導下的北京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與吉林省發改委聯合課題組運用新結構經濟學對吉林省經濟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 p="">
徵求意見稿封面
課題組在歷時一年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各省直部門、地市州各級政府部門、吉林大學等兄弟院校的師生、吉林省各行各業數百家企業負責人與員工的鼎力支持。
在意見稿發布會當天,吉林省委省政府及各區市主要領導幹部全部出席,負責執行操作的吉林省發改委系統幹部也悉數參加,足以見得吉林省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視,和想要發展好吉林經濟的決心。
林毅夫在意見稿發布會上發表致辭稱,希望新結構經濟學在吉林省的應用不僅能為該省的轉型升級樹下一個里程碑,也可以成為東北經濟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板。
<="" p="">
林毅夫給吉林省領導幹部做轉型升級專題報告,右為吉林省省委書記巴音朝魯
「東北振興」十幾年,為何頹勢至今仍未扭轉?
2016年以來,東北經濟出現塌陷,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一篇名為「12年前林毅夫的文章一語道破東北的殘酷現實」的文章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林毅夫這篇發表於2004年的文章原名為《振興東北,不能採取發動新一輪趕超的辦法》。該文核心觀點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改革之前的發展,受益於國家推行的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而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改革以來的發展,則受累於趕超戰略所遺留下來的,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產品、技術結構,東北振興戰略需要採取遵循東北自身比較優勢的發展戰略,切忌在東北振興戰略中發動新一輪趕超戰略的老辦法。
這篇舊文之所以再度流傳,正是因為林毅夫的預言不幸「一語成繆」。在本次的徵求意見稿中,林毅夫依然堅持自已一貫的觀點認為,2003年到2016年的第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採取的依然是強化違背比較優勢的趕超戰略型振興政策,而非遵循比較優勢型振興政策;要想真正實現東北振興的目的,必須要利用比較優勢,藉助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趕超。
最近的一些來自企業層面的微觀實證研究支持了這一結論。例如,一項基於1999~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對最初的「振興東北」戰略的評估,實證結果表明該戰略有利於企業產值擴張,但並不利於利潤提高——即沒有企業自生能力的產值擴張戰略,也就是違背比較優勢的戰略。基於該實證結果,第一輪「振興東北」戰略使企業陷入「經營困難—政府『輸血』—企業進一步擴張—利潤下降—經營困難」的怪圈。
徵求意見稿認為,事實上,在東北三省中,吉林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而吉林又是農業和資源大省,從吉林開始,探索出一條東北三省經濟改革的路子,是十分切實可行的。
<="" p="">
但與全國相比,東北經濟的陷落依然十分揪心。
2014-2016年經濟增長全國的情況分別為7.3%、6.9%、6.7%;遼寧省分別為5.8%、3%、-2.5%,分別低於全國1.5、3.9、9.2個百分點;吉林省分別為6.5%、6.3%、6.9%,分別低於全國0.8、0.6、-0.2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分別為5.6%、5.7%、6.1%,分別低於全國1.7、1.2、0.6個百分點。除了2016年吉林省比全國高0.2個百分點之外,東北三省在2014年之後經濟增速全部低於全國。
根據2017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遼寧省經濟增長2.1%、黑龍江經濟增長6.3%、吉林省經濟增長6.5%,分別位居全國倒數第1、倒數第3、倒數第4。
徵求意見稿認為,通過比較可以發現,與吉林處於同等發展階段的省市中不乏高增長實例,這意味著吉林經濟具備重回高增長的可能性。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與湖北省和重慶市相當,分別為100.85%和97.64%,但2016年湖北省的GDP增長率為8.1%,重慶市的GDP增長率為10.7%,吉林省只有6.9%,低於湖北省1.2個百分點,低於重慶市3.6個百分點。
據此,吉林省目前完全可能挖掘出1.2-3.6個百分點的新增長點,吉林省的經濟增長完全有潛力回「8」沖「10」。只要吉林省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以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以及「有情社區」的聯合發力,吉林省全面振興指日可待
新結構經濟學開出的藥方:遵循比較優勢,輕工業短板必須補上
據統計數據顯示,東北增速大幅下滑主要表現在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上,吉林也不例外。
2014-2016年第二產業經濟增長全國的情況分別為7.4%、6.2%、6.1%;遼寧省分別為5.2%、-0.3%、-7.9%,分別低於全國2.2、6.5、14個百分點;吉林省分別為6.6%、5.2%、6.1%,分別低於全國0.8、1、0個百分點;黑龍江省分別為2.8%、1.4%、2.5%,分別低於全國4.6、4.8、3.6個百分點。
在林毅夫看來,此前吉林一貫的發展戰略尚未根本上從違背比較優勢型發展戰略轉型到遵循比較優勢發展戰略,這妨礙了對其經濟增長潛力的充分挖掘。
林毅夫認為,對於吉林省這樣省情的區域而言,符合比較優勢的工業化順序必須是先輕工業充分發酵才可以大力推進重工業。否則,過去這種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下根深蒂固的扭曲的產業結構,一方面使得沒有自生能力的重工業日趨沒落,另一方面也使得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輕工業受到抑制。
據統計數據,吉林省2016年末有2700萬人口,其中16-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佔68.65%,農村人口佔比44.03%。
因此,徵求意見稿認為,吉林省過去以及現階段主導型的比較優勢產業應該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由歷史上的重工業趕超戰略造成的吉林省輕工業嚴重缺位是結構轉型升級致命的「坎」,振興東北戰略提出之後吉林省雖然有所好轉,輕工業占工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最低點19.88%持續上升到2015年的32.32%,提升了近13個百分點,但依然沒有徹底扭轉該問題。
整體上看,吉林省的宏觀經濟結構轉型情況不亞於湖北省與重慶市,甚至一定程度上優於重慶(重慶市的經濟增長對房地產建築業有較強的依賴性,建築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近20年增加了9.62個百分點,而吉林省和湖北省只分別增加了0.52個百分點和1.81個百分點)
<="" p="">
然而,近20年來與湖北省和重慶市的比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吉林省工業的內部結構明顯存在「斷層缺位」:以紡織服裝、家電與消費電子為核心的輕工業產品產量幾乎一片空白。
例如,2015年家用電冰箱產量、房間空調器產量、家用洗衣機產量的產量重慶市分別為179.8萬台、701.01萬台、281.3萬台,湖北省省分別為286.2萬台、1213萬台,移動通信手持機產量、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重慶市分別為17605.1萬台、6180.8萬台,湖北省分別為5475.7萬台、1121.5萬台。以汽車與石化為重點的重工業三省也旗鼓相當,吉林省重工業目前也不佔絕對優勢,但輕工業嚴重落後。
自生能力是新結構經濟學最重要的概念,而符合比較優勢的輕工業相比較違背比較優勢的重工業更有自生能力。數據也顯示,近幾年吉林省的重工業的企業虧損面較輕工業嚴重而主營業務利潤率卻較輕工業低。
<="" p="">
<="" p="">
於此同時,吉林省近幾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率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因為,違背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缺乏自生能力在國際上也是沒有競爭力的,出口程度必然較低,而出口這一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就此被粉碎。
<="" p="">
概言之,林毅夫和他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認為,解決東北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從「違背比較優勢型趕超戰略」轉軌到「遵循比較優勢型發展戰略」。
至此,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短」板我們已經明確指出:以紡織服裝、家電與消費電子為龍頭的輕工業集群和相應商業網路嚴重缺失。而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長」是由其稟賦結構及其長期沉澱的產業基礎所決定。
過去振興東北的戰略思路是側重「加長避短」(提升重工業忽略輕工業),在當今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東北與吉林如何「揚長補短」是其轉型升級根本。
短板怎麼補?承接津浙粵產業轉移 發展五大產業群
針對前述吉林省的輕紡工業的短板,可以運用新結構經濟學的增長甄別與因勢利導(GIFF)(The Growth Identification and Facilitation Framework)「兩軌六步法」來加以彌補。
第一軌是甄別目標(地區及其產業)。各地地方政府可以確定一份貿易商品和服務的清單。這些商品和服務應滿足如下條件:在具有與本地區相似的要素稟賦結構,且人均收入高於本地區約100%-300%的高速增長地區中,這些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已超過20年。這些產品和服務部類或許能成為符合本地潛在比較優勢的新產業。
對於發展中地區實現產業升級和多樣化並利用後發優勢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原則。這是因為,在動態增長的經濟中,工資率增長迅速,這就有可能導致該經濟生產多年的產業開始失去比較優勢。因此,該產業就會在具有類似要素稟賦結構且工資較低的地區具有潛在比較優勢。
第二軌是因勢利導。在去掉遼寧省(低增長)與內蒙古(稟賦條件差異較大)後,吉林可以承接的產業轉移目標鎖定以下地區: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山東省。這些省市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均在吉林省的100-300%之間,這些省市近20年來經濟增長迅速,工資水平漲幅較快,其過去積累的大量勞動力密集型輕紡行業將逐漸失去比較優勢,吉林省均可以在此窗口機遇期內與之合作創造條件大力承接這些省市的輕紡行業進行產業轉移。
運用上述GIFF方法,林毅夫團隊估計吉林省在提振輕紡工業短板方面有極為寶貴的五年窗口機遇期。
以浙江省為例,2015年吉林省的人均GDP為51086元與2010年的浙江省的51711元相當;2010年浙江省第一產業就業佔比為16%;依此估算吉林省目前(以2014年數據)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重過剩20.87%,即至少需要轉移302萬人農業勞動力(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因此這一數字是保守估計的)。
具體來看,在本次意見稿中,林毅夫團隊為吉林設計了三個初步方案,包括「吉林省輕紡工業提振計劃」工程、「長春-天津電子信息產業聯合轉型升級計劃」工程、「吉林-廣東家電與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化升級計劃」工程。
重視輕工業不代表放棄重工業。
此外,本徵求意見稿還提出了吉林省繼續做大重工業裝備製造業,建立五大產業集群等措施。這五大產業集群分別為大農業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集群、現代輕紡產業集群、現代裝備產業集群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
<="" p="">
點擊查看大圖
上述五大產業集群是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要充分利用潛在投資回報率高的市場激勵吸引外來投資,同時也需要各級政府以及園區需要加強招商引資平台建設,改進招商引資的模式和手段,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此外,吉林省目前需要積極把握由於東部沿海比較優勢變化導致的外商投資產業轉移的機會,創造條件,主導作為轉移與潛在比較優勢一直的外商投資到吉林省。
林毅夫表示,目前,這份徵求意見稿的出爐只是一個開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研究報告也只是初稿的草稿,本徵求意見稿還希望各界人士多提反饋建議幫助,力爭本報告早日正式出版發行。接下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還將會同吉林各級政府,就意見稿及各界意見反饋具體磋商,並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林毅夫說,希望通過該書的出版發行,有利於吉林省各級政府與企業認清自身的比較優勢積極作為,有利於全世界和全國各界準確人士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形勢,有利於中央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戰略。
推薦閱讀:
※到底誰是傷害我們的人?
※東北經濟的活力或許還應有詩和遠方
※希望與危機——東北經濟的未來十年 | 寧南山
※東北衰落如何復甦,東北加油
※東北振興關鍵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