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自製消暑湯 清熱除煩躁
時令已到中伏,此時正是高溫多雨之時,暑熱悶濕,讓許多人食慾減退,倍感不適。此季養生重點是祛濕,那麼夏季如何祛濕湯, 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三種適合夏日喝的消暑湯祛濕湯。不想生病就快來照著做吧!做起來很簡單,保證做出的湯色香味具全。
一、三豆湯,消暑毒。 三豆湯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三豆湯有綠豆、赤小豆和黑豆,全食物,很安全,既是糖水,也是味道超好的藥茶。 綠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赤豆性味甘酸,功效為清熱利水、散血消腫,可治腹部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對夏天皮膚常發的瘡瘍腫癤等有較強的排毒消腫作用;黑大豆性味甘寒、有補腎益精清熱之功,微苦,功效為解毒、散熱、除煩,可治傷風感冒、夏季頭痛、鼻塞不通等,也是夏令消暑清熱之佳品。所以,三味共用的「三豆湯」保健功能更佳。 食材:綠豆、黑豆、赤豆等量,冰糖適量。老人、小孩、腸胃不好的,可以加紅糖(紅糖屬溫性)代替冰糖。 烹制:將綠豆、赤豆和黑大豆各一份,清洗、浸泡以後置於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燒開,改用文火慢熬,待豆子開花,加冰糖稍熬即可離火,待其冷卻,即可飲湯食豆。 功效: 祛火消暑,清熱去濕,防病保健。綠豆是寒涼之物,赤豆、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所以,對於一些脾胃虛寒的人,特別是小孩和老人來說,喝這個湯,不傷脾胃。三豆湯一周可以喝兩次,三伏期間喝最好,最晚可以喝到處暑。
三豆飲加一物,對付夏季病最拿手。 1.小兒高熱驚風:此症由高熱傷津,肝失儒養,熱極生風所致者,用黑豆、綠豆、淡豆豉加鉤藤、僵蠶、蟲蛻、竹茹。 2.食物過敏:周身發癢,奇癢難耐者,用枳實三豆銀翹散。 3.多發性癤瘡:屬風火濕熱者,治宜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用黑豆、綠豆、紅飯豆、桑葉、荊芥、銀花、連翹、僵蠶、牛蒡子、蟬蛻、甘草。 4.小兒遺尿:屬肝旺脾虛者,用黑豆、綠豆、扁豆、淮山藥、蓮子、烏梅、冰糖。 5.預防麻疹:可用黑豆、綠豆、紅飯豆、紫草、銀花、甘草。 6.預防流感:可用黑豆、綠豆、淡豆豉、桑葉、烏梅、銀花、連翹、冰糖。
二、山藥芡實薏米湯,健脾祛濕。 食材:淮山藥15克,芡實(也叫雞頭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烹制:先用水浸泡淮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凈,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90分鐘後,調味即可。 功效: 此湯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三、冬瓜海帶鯽魚湯,清熱利水。 食材:冬瓜100克、海帶30克、蝦皮、鯽魚一條。 烹制: 冬瓜切片,鯽魚、海帶洗凈,蝦皮、精鹽適量,一起燉湯。每日一次。 功效: 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咸性寒,可清熱利水,養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濕止渴。本方消暑除濕功效顯著,多數人都可以食用。
四、百合綠豆湯,潤肺止咳。 食材: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 烹制: 將綠豆洗凈,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日適量。 功效: 清熱解暑。用於暑日心煩、口乾、出汗者。亦可用於防治感暑。百合補中益氣,性味甘微苦,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健康,來自於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只要用心,每個人都可以把握健康,擁有健康。
農曆「三伏天」 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即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引起食欲不振等。因此日常飲食中適當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冬吃蘿蔔夏吃薑」就是這個道理。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夏天不可以懼怕或厭煩日光,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的熱力是補足陽氣的重要來源,因此,建議運動儘可能選擇在室外,可利用早晚時分,陽光比較柔軟的時候比較適宜。適度接觸陽光,反而臉上不容易長斑。 2016年三伏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10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