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別過分「迷信」職業規劃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職業規劃」也開始在考生家長填報志願時流行起來。當前,2012年的考生家長正遇到了這個問題,並希望了解更多的情況,那麼職業規劃在填報志願時有多大關係呢?職業規劃能左右考生的志願嗎?

填報高考志願,其實就是選擇院校和專業。在填報過程中,考生家長經常會出現在某個學校、某個專業之間舉棋不定的情況。之所以會舉棋不定,有些是因為魚和熊掌難以兼顧,有些則是因為沒有準備、不夠了解。比如,去年一位北京文科考生家長諮詢時表示,孩子的一模成績在二本線上二三十分,他們將本科二批的第一志願定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之間,卻不知選哪一個好。

為什麼選定這兩個學校?這個家長的想法是,首經貿和首師大近幾年本科二批的錄取分數不相上下,招生人數比較多。孩子的成績也差不多能達到。當我們詢問孩子對專業有什麼要求,是喜歡經濟類的專業還是教育類的專業時,家長說:「孩子對這方面沒啥要求,什麼專業都行。」「那孩子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呢?」「這個我們還沒細想過,只要能考上其中一個學校就行。至於將來幹什麼等大學畢業了再說……」

這位考生家長可能是在拿到「高校招生計劃」和「錄取分數分布統計」等資料後,才結合孩子的成績,匆匆忙忙給孩子選定了志願目標。然而在志願填報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這種「什麼都行」「沒啥要求」的考生和家長,他們這種想法會讓志願填報因為沒有目標而難以下手。

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生畢業時有將近40%的學生認為自己學錯了專業,近65%的同學將跨專業選擇職業,就業過程相當痛苦。還有一些大學生甚至到畢業也不清楚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這正是由於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對院校和專業的詳細情況知之甚少,盲目填報造成的。

在博文《新學期 準備志願當務之急的三點工作》中,我們講了要摸准興趣愛好謀劃專業,您可以讀讀,在學校、專業和興趣志向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結合點。

與上述案例不同的是,還有一些考生家長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好現象,職業規劃可以讓考生儘早規划出人生的發展軌跡。既然上大學的目的是將來找個好工作,那麼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就可以在填報志願時有明確的專業方向,在選擇專業和學校時目標性比較強,不會盲目隨波逐流。

但是,考生家長也不能完全迷信職業規劃,讓職業規劃左右孩子的人生。有部分考生家長熱衷於職業規劃講座,職業規劃測評,甚至在志願填報過程中完全以「職業規劃」為主導,這樣做也不一定妥帖。

首先,你所制定的職業規劃或通過職業測評得出來的結論是否科學,這需要時間的檢驗。另外,完全迷信職業規劃也會讓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出現攀高、非某個學校某專業不去、不服從調劑等現象,甚至最終落榜。填報志願時,職業規劃可以作為相關參考,考生更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成績、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合理的選擇院校和專業。

其次,考生家長在志願填報時結合職業規劃來考慮也要分清主次,當前結合孩子成績選好學校和專業才是主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一個18歲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的職業規劃只能是一個原始目標,做個參考。實際上當前考生對職業的了解主要是通過電視、書報雜誌、身邊親朋好友的影響,對職業本身的了解並不深入。卻由於一時的興趣,而嚮往某些職業,並報考了相關專業,結果往往會出現大學畢業後從事了相關工作,才發覺這一職業並不如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精彩,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轉行。

此外,近年來不少高校開了實驗班,按大類招生的專業。這一招生形式使得學生將確定具體專業的環節推後,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職業規劃。通過大類招生或實驗班錄取的學生,在前一年半到兩年學習基礎課,然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學生通過兩年基礎課的學習,對自己以後的專業方向或者能力走向有個大概了解,從而更客觀地選擇自己的專業。

最後,我們還要提醒考生家長的是: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學校和專業只是考生職業規劃的一個起點。隨著碩士、博士生數量的連年攀升,專科、本科層次的學歷水平,已經成了不少考生家長眼中的「基礎教育」。在本科階段打好學科基礎,將來繼續深造時再定職業方向,也成了不少考生家長的選擇。所以,填報志願是職業規劃藍圖中描出的第一筆色彩。

推薦閱讀:

我媽媽爸爸由於聽信算命的,說今年屬虎對我家不利,而將不滿三個月的小貓從七樓扔下去?
吸引力法則是真的嗎?
人體的趣味迷信
我不相信風水迷信的根本原因

TAG:職業規劃 | 職業 | 規劃 | 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