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拿了幾億投資想做 LGBT 的生意,這錢真的那麼好賺嗎?

智能 這些公司拿了幾億投資想做 LGBT 的生意,這錢真的那麼好賺嗎?

鍾舒婷 44 分鐘前

都說這是一個幾萬億的市場,不是實際情況要難得多

上周六,北京東三環一家酒店裡舉辦了場相親活動。它看上去和普通的相親大會無異:宴會廳橫著擺好了長桌子和對坐的椅子,80 多個參與活動的男生女生排隊領號。主持人在台上一邊介紹情況,一邊讓到場的人們填寫資料。

特別的,每個人坐下後填寫資料的選項:

  • 生子方式:A. 自然受孕;B. 人工受精;C. 試管嬰兒;D. 代孕;E. 領養。
  • 是否需要離婚:A. 一定年限後離婚;B. 盡量不離婚。
  • 擇偶屬性要求:T;P;H;1;0;0.5;G;不限。
  • 「今天我是陪他來的,他家裡壓力比較大,我不找。」一名學生模樣的年輕男子主動走近《好奇心日報》的記者,給我們這樣介紹他身旁一位年約 30 歲的男人。

    他們是一對戀人。年紀較大的一方是家裡的幺子,兩個哥哥都結婚生子了,家裡人就給他施加了結婚的壓力。但這對情侶還想繼續在一起,他們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想找一個女同性戀來結成「形婚」。

    所謂的「形婚」,就是形式婚姻。指的是一名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登記結婚,或者領著假結婚證向家裡人、公司領導交代的婚姻。

    這和社會新聞上男同性戀騙婚、娶同妻是兩回事,是建立在雙方知情並同意的基礎上的。目前,這種有名無實的婚姻形式還是有很大爭議,形婚雙方在財產,以及未來的下一代生育和撫養方面可能會有不少法律風險。

    但相對風險,來到這個相親大會的人都著急先結了再說。在和這些相親的人群聊天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另外一位和我們攀談的男生在國企工作,因為久久不結婚,擔心被老闆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會影響工作升遷,迫於職場壓力就來了現場找形婚對象了。

    這場相親大會是北京一個初創公司辦的活動,也是他們第一次做規模這麼大的形婚相親大會,此前都只有一些非常小規模的見面活動。

    活動當天,北京的氣溫下降到零下 17 度,現場還是擠滿了人,後來進場的人因為沒座位,只好坐在牆邊的沙發上聊。

    台上的主持人就是主持這場創業活動的 CEO,儘管他節奏也沒有把控很好,但還是很努力炒熱現場的氣氛。按照這家公司的計劃,形婚相親會的頻率會增加到每月兩場。

    但就像同性戀話題本身,雖然已經越來越公開,形婚這依然不是一個被所有人接受的話題。所以在這家公司的要求下,我們隱去了公司的名字。

    LGBT 經濟,是被資本市場畫的一個大餅

    「形婚這件事,社會上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我們要做這件事是因為這個人群有這個需求。」這家舉辦形婚大會的公司 CEO 告訴《好奇心日報》。這位 CEO 本身是一位異性戀,已婚並且也有孩子,創業主要還是要從通過滿足需求獲得收入。

    因為有需求,所以現場來的還不只是 LGBT 群體,還有提供代孕和試管嬰兒的諮詢服務的春雨醫生,能夠解決婚前財產問題的律師。

    而針對 LGBT 人群的生意,早已經在開展了。國內的男同社區 Blued、Zank 就已經在嘗試直播、營銷和電商。兩周前,全球最大的同性戀交友軟體 Grindr 被中國的崑崙萬維遊戲公司以 9300 萬美元收購了 60%,又一下子把 LGBT 經濟拉到了大眾的目光當中。

    連關於 LGBT 經濟的研究報告,也在為這個群體畫一個很大的餅。據估計,全球 LGBT 消費者市場價值約 3.7 萬億美元,僅美國市場就達 8850 億美元。

    當資本說起 LGBT 群體的消費潛力,結論不外乎是他們比較有錢、比較愛花錢,在去年華爾街日報一份中國同性戀消費的報告,提到的典型案例是,31 歲在上海工作的人力資源主管李生(音似),使用索尼手機,喜歡海外旅行,買東西時很少會思考兩次——在年收入只有 12 萬元人民幣的情況下。

    總部位於倫敦和香港的 LGBT 資本公司(LGBT Capital)認為,中國的同性戀市場價值高達 3000 億美元,僅次於歐洲和美國。

    美國一家 LGBT 市場調研及戰略諮詢公司CMI 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商家在 LGBT 群體中每投入 1 美元,就會獲得 180 美元回報;異性戀者每消費 158 美元,同性戀者的消費額即達到 878 美元,相差 4 至 5 倍。

    一般來說 LGBT 群體更容易沒有子女、家庭的壓力,更注重發展事業,在一二線城市中工作的收入也會更高,因此在日常消費中更注重品質、偏好設計感好的產品。

    但這些投資市場給 LGBT 經濟畫的大餅,看上去還是疑點重重。不能忽略的問題是,LGBT 群體首先也是普通人,他們的大部分衣食住行的需求,可能也跟普通消費者無異。

    在福州擔任音樂類電台主播的「K 公子」(昵稱)告訴《好奇心日報》,他的日用品都是去沃爾瑪超市或者網購,但由於工作原因,他經常海淘買書買碟,而看演唱會是他最花錢的項目。

    「K 公子」沒有跟家裡人出櫃,但不考慮形婚,決定單身一輩子。在支出了房租、吃飯等生活開支後,他每個月的可支配資金有 4000 元。一直想將兩三年前的 iPhone 5 換成 6s,但去年看了 Taylor Swift 的上海演唱會後,也不得不謹慎消費起來。

    在我們的採訪當中,像 K 公子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並不是屬於 LGBT 群體就一定得去特別的商店買特別的品牌。

    這些公司在做 LGBT 的生意,但對這個人群的挖掘才剛剛開始

    根據公開數據,Grindr 在全球擁有 1000 萬註冊用戶,會員費是主要收入,而中國最大的兩個同性約會軟體 Blued、Zank 各自宣稱註冊用戶達到 2200 萬、1000 萬以上,幾乎覆蓋了所有使用智能手機的中國男同志人群,根據人口統計預計,中國的 LGBT 人群的數字約為 7000 萬名,其中男同志的數量就在 3000 萬左右。

    在國內,絕大多數 LGBT 人群都沒有出櫃,因此互聯網是他們活躍、交換信息和找到同道中人的好地方,網路的匿名性符合了他們保護隱私的要求,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同類。

    將這些人都聚集起來後,Blued 和 Zank 這類社交應用開始挖掘這部分人群的價值。

    Blued 市場負責人劉鑫告訴《好奇心日報》,他們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準備商業化,現在能為客戶提供全案合作,除了 App 內部的廣告位,還包括線下活動、微信微博、自製網路劇推廣等資源。

    此外,Blued 開始測試時下流行的視頻直播功能,賣點就是帥哥,不是遊戲不是美女也沒有才藝,內容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的直播,聊天、煮飯、健身等。為了加強直播功能的變現能力,除了能送主播菊花、黃瓜這樣的禮物,他們還面向主播賣起了置頂卡,100 塊一張就能將自己的頻道頂到最前。

    Blued 兩周前上線的直播功能,用戶可以購買彎豆充值

    Zank 則選擇轉型做電商,去年端午節上線「贊貨精選」,和寶潔、美麗加芬等品牌和服務商合作,目前主要為電商導流,下一個版本會增加入駐商家數量。

    資本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是看中這類網路社區能精準定位、抓住同志群體的需求,也說明市場開始挖掘同志群體的消費力。

    Zank 商業服務負責人陳灝之告訴《好奇心日報》,男同垂直領域和母嬰之類的垂直領域的不同之處在於,母嬰是屬於大眾人群的垂直需求,而他們則是滿足男同的大眾需求,其中不僅包括服裝、化妝品、3C 用品,還包括美容理髮、旅遊等服務。

    旅遊業是第一個挖掘這部分商機的行業之一,在 Zank 提供的服務里,為同志定製的旅遊路線是最受歡迎的。凌絕頂告訴《好奇心日報》,一開始都是旅行社先找到 Zank 的,為同志制定合適的路線。Zank 除了提供報名入口,還會告訴旅行社一些注意的點,例如哪些店一定要去,哪些店最好不要去。

    Zank 的服務入口

    瞄準了同志市場的旅行社有中國國旅、中青旅等,現在 Zank 已經和他們協商好,從他們提供的方案中挑選給用戶選擇。

    泰國因為對性的開放和多元化服務,成為最受亞洲同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而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有針對 LGBT 的 AXEL 酒店集團,美國的 Atlantis 游輪公司開發專供 LGBT 的旅遊航線。

    而男士美容化妝市場或許是下一個機會。男生越來越愛美了,2013 年男士化妝品的消費量首次超過剃鬚產品,而全球市場分析機構 Mintel 公司說,2013 年男士美容產品上漲了 3.4% 至 3000 萬英鎊,佔零售額的 5%。

    專門做男士化妝品的公司 Anymood ,他們第一款產品主打的就是「不娘的 BB 霜」,威示爾初告訴《好奇心日報》,他們之所以選擇從男同性戀這個群體切入,是因為「 以前(大家會認為)第一波使用洗面奶的男人很娘,但現在已經很普遍。同樣,現在第一波會使用 BB 霜的,就是這些同志。」

    Anymood 的宣傳文案並不局限於男同

    男同志更加註重形象,時尚行業從來就是同性戀的天下,如果要抓住這群人的消費,洞察到他們真實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一些大眾品牌開始做明顯帶有 LGBT 特徵的產品,去年 1 月,擁有 178 年歷史的珠寶品牌 Tiffany 第一次推出以同性情侶為主角的訂婚戒指宣傳海報。

    藉助這張海報,Tiffany 將顧客群拓展到了同性戀人

    國內針對同性群體的營銷活動也日趨活躍。去年 6 月,淘寶網與 Blued 將 7 對來自中國的同性戀人送到美國西雅圖註冊結婚。淘寶通過這個活動拉來了贊助商,在活動頁面售賣旅遊線路、家居類產品等。

    但這生意其實並不好做

    Zank CEO 凌絕頂這樣解釋同志的消費偏向:「所有東西都可以不針對男同,只是有些設計比較符合男同的品味。比如蘋果(產品)不是給男同做的,但經過我們的調查,男同有一半都用蘋果,而直男只有 30%,我們只能這麼認為,男同更喜歡蘋果的產品。」

    這也是從事 LGBT 生意的公司所遇到的普遍問題。不僅是品牌和大眾,連這些 LGBT 社區和服務提供商們,自己也沒有摸清楚,到底應該怎樣把 LGBT 和品牌聯繫起來。

    這跟中國 LGBT 人群大部分還處在隱匿狀態也有關係。「(中國)大多數同性戀還處於自我認同階段,大多數人不會憧憬未來的生活,只會考慮眼前,」Anymood 聯合創始人威示爾初,這樣向《好奇心日報》描述男同性戀的現狀,「中國的粉紅經濟是建立在粉紅人群的自我認同上的。」

    但對於很多 LGBT 來說,出櫃的時機還沒到來,作為一個隱形存在的小眾群體,外界對他們的了解還太少。在愛白網長期主持同志問答專欄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Damien Lu 認為,更多人出櫃,才能推動實質性的改變。

    而這些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有改善,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努力。今年 6 月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後,倫敦奧美成立了專門負責 LGBT 業務的部門 Ogilvy Pride。「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趨勢下,希望做『彩虹營銷』的品牌驟增。」Ogilvy Pride 負責人 Andrew Barratt 說。

    一些更細緻,更加貼合 LGBT 人群的服務也在開戰當中。LGBT Capital開展的一項業務LGBT Wealth,就是為性少數群體提供財務管理和諮詢服務。LGBT因為沒有婚姻的保護,所以在與伴侶的財產關係、理財、養老等方面有特殊需求。

    當然,這一切還只是開始,對於大多數拿著風險投資衝進這個市場的創業公司來說,起步慢可能是個致命的問題。

    題圖來自 Queer as folk 劇照


    推薦閱讀:

    香港投資移民失寵:青睞「優才專才」
    平民化的投資經:專挑「小西瓜」
    SunEdison: 可再生能源霸主的覆滅之路(番外)如何不踩美股破產地雷
    山東中通巨龍股權定增
    推書薦文 | 《格雷厄姆投資指南》:聰明的投資者

    TAG:投資 | 公司 | 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