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古玩收藏市場的思考
科學發展古玩收藏市場的思考
來源:收藏快報 發布時間:2009.01.05
盛世貴收藏這句老話,在中國當下顯得格外貼切。十多年來,衝破樊籬的民眾古玩收藏,一發而不可收。如今古玩收藏從「養在深閨」以求精神寄託開始走向廣闊的經濟領域,從文人騷客收藏藝術文化,逐漸走向大眾參與,形成了藝術價值、歷史價值與經濟價值並存的收藏時代。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古玩市場並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風平浪靜,雖然我國的藝術品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是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並不容樂觀,如經紀人制度不完善,私人交易現象依然存在,制假、售假、拍假糾紛逐年上升,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等不公平交易問題突出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古玩市場秩序,損害了市場信譽。這就亟需一個權威、公信的機構來構建公平、公開的交易體制和規範的市場秩序,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的成立,就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為規範藝術品市場,建立誠信市場機制的重要舉措。
要科學發展我國的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具體還需要在下面幾方面著力:
一是藉助傳媒助力把古玩產業打造得愈加紅火。通過電視、雜誌、報紙、網路等媒體來宣傳和規範古玩市場。如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欄目的「鑒寶」,去年中貿聖佳秋拍中對拍賣傅抱石的畫進行現場直播,翰海今年迎春拍賣會的網上直播等等都是在提高民眾對藝術品收藏狀況的知曉度和參與性。另外還有一些專業媒體包括雜誌報紙,幾乎每期都有關於市場方面的思考與理論文章及大量信息,都有關注古玩方面的內容。這就很好地起到了一定的引領規範培育市場的作用。
二是依靠法律、法規促使藝術品行業越來越規範,更加促進其發展。各行業管理的相關法規與制度逐漸健全(如《拍賣法》、《文物法》的頒布實施等)。現在文化部還在籌措藝術品進行立法,針對拍賣行等機構設立准入機制和規範制度。
三是依靠國家重視、社會關注、百姓自覺來完善藝術品市場。隨著國家各類政策的出台,古玩收藏的相關制度將逐漸完善與健全。如今,文化部成立了產業司,社科院成立了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有的大學成立了文化產業研究所或者文化產業專業課程,有的高校設立了市場管理、藝術品鑒定與拍賣等相關學科,有的高校則成立了藝術品拍賣實驗基地等,這說明社會對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然一個誠信市場的建立,百姓自覺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還需要在社區等公共場所普及藝術品誠信建設知識,使民眾自覺維護藝術品市場秩序。
四是營造穩定的政治經濟形勢。這方面很重要,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一個開放寬鬆的政治環境與相適應的政策,目前繁榮熱鬧的古文化藝術品行業不敢想像會是什麼樣。
綜合來講,我國的古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空間巨大,隨著經濟的更加繁榮與國民素質的愈加提高,我國古玩文化藝術品的內在魅力會更加光芒四射,它的藝術價值會越來越得到人們更大程度的認同與更高的提升。
很多人都會發現,這幾年當代藝術品價位在持續走高,這說明了越來越多的機構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關注當代藝術品。但是我們要明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當代藝術家、畫家的作品價位都很高,我想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的作品在未來幾年應該有一個調整,一些過高的價格會受到波折。那麼投資哪些藝術家、哪些作品才具有升值潛力呢?這其實是兩個方面的問題。要科學發展,首先要防止哄抬價格,這就使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品評估有強烈的市場需求,一些單位和個人也建立了一些評估機構,但由於藝術品評估人才的稀缺和商業利益的驅使,這些機構不能真正起到權威、公正的作用,通過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的成立,充分發揮委員會成員的作用,不僅可以保證評估功能工作的信譽和嚴肅性、公正性、權威性,還可以有效地發掘、發現更多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也將進一步為誠信、品牌的藝術品企業搭建宣傳、交流的平台,扶植這些優秀企業、優秀人才、優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升中國藝術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信譽度,擴大中國文化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其次還涉及到的一個問題是藏家提高鑒賞能力的問題,雖然當代藝術不像古玩那樣存在隔代的問題,真假難辨,但是當代藝術品的鑒賞也是很有講究的:你必須縱覽各時代的藝術風格,才能發現其藝術原創在哪裡;你必須有相當的美學功底和對工藝製作過程十分了解,才能判斷作品的藝術性究竟體現在哪裡……所以這就牽涉到我下面要談的,就是為了科學發展古玩市場,需要開設藝術品鑒賞培訓班,提高藝術品鑒賞能力,才能促進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