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本教研課題應該來源於學生

校本教研課題應該來源於學生2006-03-01 葉志平 文久江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沒有學生也就沒有了學校。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但是教育理論家不可能提出一條適合所有一線教師的具體實施方法,或者說不可能提出適合於你所在的那個學校、那個班級、那些學生的具體教育方法,這就必須由廣大一線教師來研究落實,必須由一線教師結合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本學科的具體情況,通過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來確定適用於自己學校、自己班級的教育方法。  如何找到這個好的教育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俯下身去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的合理要求。近年來,我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老師!我想對您說」活動,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來信,這些來信所反映的問題和現象是我們學校,乃至現階段中國中小學存在的普遍現象和問題。本著「只對現象不對人」的宗旨,我們把教師和學生的姓名隱去後,把信件的其餘內容原封不動地交給全體教師學習、討論和研究,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教育對策,以此作為學校校本教研的課題。  下面以兩個校本教研課題為例說明我們的做法。  研究課題之一  (一) 課題形成的背景: 來信1:×××在我心目中是一位愛考試的教師,每兩個星期我們會考試一次,而考試的成績並不理想。因為每當老師宣布要考試的時候,同學們的心情並不是開心,相反卻多了幾分憂愁,只知道如何在測試的時候多抄幾分,以免老師發脾氣。我認為考試的確是一種驗測的好辦法,但如果經常考,不但考不出個所以然,反而會弄巧成拙,一次不及一次,測驗同學們的基礎不是只有考試一種方法而已,比如說:聽寫,做一些有關的聽力訓練作業都是對我們獲益非淺的。 來信2:教師,我希望您少布置家庭作業,讓我們的娛樂活動可以有趣、豐富多彩,雖然我知道您是為我們好,可我們也要休息,我們並不是「鐵人」。  來信3:老師,我們的壓力太大,負擔太重了。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做英語作業——上課。難道我們中學生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嗎?為什麼竟把我們搞得如此沉重?老師呀,您可知道,生活的色彩並不是藍色的憂鬱,不是黃褐色的孤獨,更不是雪白色的單調、蒼白,它應該有歌聲,應該有鳥語花香,應該有綠草、輕風……總之,生活不能沒有陽光,不能沒有色彩。老師,您說對嗎?您說「要在榜上拿名次」,而我卻要說:「榜上無名次,腳下也有路。」 (二)課題的出發點:  每年的學生來信中,百分之百地都提到了課業負擔過重,沉重的課業負擔與壓力常常會使我們的學生感到疲憊不堪,也使廣大教師苦不堪言。其實減輕學生的負擔也就是減輕教師的負擔,把學生和教師從沉重的心理、生理負擔中解脫出來,不是光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實現的,它更需要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形成的課題:  在應試環境還沒有破除的情況下,如何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新課程背景下,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研究課題之二: (一)課題產生背景: 來信4:您對我們來說又是多麼的陌生啊!這兩年,除了上課外,我們師生在一起很少講話。老師,我想對您說,一個差等生需要的不只是老師簡單在本子上寫「A與A+」之類的東西,而真正需要的是您的鼓勵!您每天都得批改一大堆作業,的確十分辛苦,我們的作業或考卷有時竟出現對的打錯,錯的打對的現象,可是我翻開您認為的那幾個「尖子」的作業本或考卷時,卻發現他們哪怕有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錯誤您也詳細地指出並改過來,上課提問時我們只得耐心地默默地靜坐著,聽著您提那幾個叫膩的名字,老師您眼裡,也該有我們才對呀! 來信5:老師,您也許記得,在語文測試二中,您單單改了幾個人的卷子。當把卷子發下來時,我的心有一種感覺——恨,在那一剎那,恨不能衝出教室,奔向教導處,您為什麼沒有改我的卷子?我的淚珠頓時一涌而出,但是我還是控制了它,在下一節的語文課中,我帶著沉重而又憎恨的心情聽講。您知道嗎?我從來沒這種感覺,我感覺到受到侮辱,第一次嘗試作為一名差生的痛苦,讓人無法忍受,我也無法接受這事實。當您對一向表現好的同學表示關愛,我就不時會聞到很濃的酸味。老師,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溝通一下的,那些差生,他們也不願意成績不好,只是他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困難。 來信6:我們的確努力了,就像登山者一樣吃力地沿著這座「金字塔」向上爬。它是那樣陡,那樣險。爬呀爬,我們爬得好累啊!多麼需要幫助呀,哪怕有一根拐杖也好!然而,四周寂寥無聲。老師,我們這些比較差的學生,雖然成績有些差,可我們也有理想和追求,我們也想學好,但我們更需要幫助、理解與尊重,特別是您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很強的自尊心。「一個人可以被人愛也可以被人恨,但絕不能被人看不起。」您實在太偏心優生,即使有時我們得了高分,您卻不相信,說我們是抄襲別人的。您使我更孤獨、更自卑、更自暴自棄了! (二)課題出發點:  在農村地區,大約有百分之30左右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到中學階段,就幾乎沒有了學習能力,成了所謂的「差生」。無一例外地是,這些「差生」自己也承認自己「差」,也百分之百地認為自己受到教師的歧視。由於他們的學習能力、習慣、接受能力好壞程度不同,作為教師在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否採用了不同的措施呢?他們需要公平的眼神,他們渴望平等,拒絕歧視。有時老師一個小的舉動、一句言語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迹,甚至改變他們對社會的看法。 (三)形成的課題:  不承認差生的存在,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表現,在學校里差生普通存在,轉差工作是每個學校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但是關愛差生有時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教師究竟該如何實實在在地對待差生?如何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信心呢?  上述兩個研究課題是我們五十多個校本研究課題的一個縮影。通過我們對學生的了解,讓學生通過一種正當的渠道把正常的、不滿的情緒宣洩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反映出來的現象和問題,很多都是事實,都是真問題。我們把它反饋給教師,希望教師個人能夠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然後通過教師的大討論,形成較好的對策和行動方案,再由師生雙方面通過正常的渠道進行溝通和交流,努力營造和諧的、互動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雙方在了解的基礎上理解對方,由此產生心靈的共鳴。這樣師生才會在愉悅的氛圍下快樂地工作和學習,這也是我們開展校本教研的初衷!

來源:中國教師報


推薦閱讀:

隔代教育問題多 年輕爸媽如何應對來源:
瑜伽體式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瑜伽經典轉換體式:敬禮式
人體內膽固醇來源於兩個方面
倭寇究竟來源於哪裡?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

TAG:來源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