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給你心靈上的歸屬,助你提升思維

這裡,給你心靈上的歸屬,助你提升思維

最近一直都是在看術數之類的書籍,也挺好,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缺少心靈上的歸屬,說的具體一些,就是少了根本指導的本源之感!儒釋道傳承幾千年,現實實際是在解決人心深處的慰籍和感悟!這些東西在平時不顯露,但人要想到達更高的層面,特別是在思想,思維上,有重大突破,這是必然的選擇!可以舉個例子,禪學中,有一為一切,一切為一的公案傳世,這個公案在易學上的應用可謂大矣。

今天無意間翻看道德經,其中第二十五章,拿來解讀一番,其意味也深長,寫一點東西,與大家分享,也是樂事一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基本都是以自然現象的角度,切進人倫塵世,追本溯源。我們也不能免俗,也從這樣的角度去說道說道。第一句的描述,與我們太極是極為相似的,混而為一,周流六虛,什麼都在一起,什麼都有,這與盤古未開天地時的無極已經是兩種形態和階段了。當然這些都是古人的總結和神話,是不是誰也不知道,但從哲學上來說,存在即是合理,沒人來推翻,我們就這麼用唄,偶爾也要用用拿來主義,也不錯。這時的天地尚未成型,也是混沌一片!盤古這麼一斧子下去,太極就有了,天地也有了,天氣輕盈而上升,地氣混濁而下沉,就這樣,天地就有了,又是一個神話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太極是早於天地形成的,也就說明了這句話的合理性。

後面的幾句話也就是在說明和描述老子心目中的太極的樣子和性質。起個名字,就叫道,進一步來說明道的特徵就有了人的味道了,從這點看,老子的類比象的運用挺嫻熟,一看就是高手!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這幾句我的理解,就是在講人世之狀了。

大,在老子眼中和強,壯,高,頂峰等意思的等同的,就像我們現在說的人生贏家,盛世輝煌一樣的感覺!俗話說,物壯則老,盛極則衰,到了頂峰,下面就一定是下坡路,細觀我們生活中的事物,不管是人,還是物,樣樣皆是如此!用句時髦的話,這叫生物周期律!到了這樣的階段,就要逝去了,能到逝去這個階段,也說明輝煌過,人生足矣!

逝曰遠,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人生有定數,萬事萬物皆有定數,也就是氣數。既然是人寫的文章,自然也要從這個角度理解。過去都說人可以活120年,說明還挺長壽!起碼也要過一個甲子,否則都是夭。這麼一說,起碼也是好幾十年,現在回想我們的爺爺輩,或者我們兒時的事物,也覺得挺遙遠,經不住一聲嘆息,轉眼已經幾十年了!這就是歷史了,凡是過去的都將成為歷史!中國為何歷史悠久?說白了,不就是時間長唄,古董都是越遠越值錢!

遠了,為啥還要反呢?這個要從生活的角度最好理解。我們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一樣,從早上醒來,見到愛人和家人,說著每天都差不多的話語,開始一天的工作與學習,然後結束一天的勞累,準備休息,同時預想著明天的生活,周而復始,天天繼續!好像每個人都是在經歷這個過程,讓人乏味!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雖然每天都在重複,但每天都不太一樣,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新的希望,新的收穫,新的人生百態,歷史也是這樣,朝代的不斷更迭,人生的起起落落!漸漸的我們有了這種感受,歷史就是無限的重來,只是每次都不太一樣!那些刻苦研究《史記》和《資治通鑒》的各色人等,不就是想從中找到循環的規律和要點,等待守株待兔的機會!所以《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所以說,老子是天人,一點也不過,這要活多久,才能這麼究竟和明白!

法,就是效法,這是比較客氣的說法,正經的說,就是規則,你不這麼干,就是死路一條,這是為何呢?人法地,人,在周武王時,就定位了,人為萬物之靈。就是這麼有靈氣的生物,也要順著地走,人要生存,所有的物質條件都來自自然,你不聽地的,你活的了么?!那裡有水,那裡有樹林,那裡有野獸,等等,都是自然規律,你也只能順著人家畫的道走。

地為何要效法天呢?天就是天時,雨雪風霜陰晴都是天在決定,地上的很多災害都來自於天,同時,地上萬物生長也要看天的臉色,比如古人總結的二十四節氣,就是總結的天的規律,你一步錯,就可能步步錯。就是這麼如此應驗!

天又要效法道?道是什麼?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規律,天地的規律,各行其道,嚴絲合縫。

最後一個最有意思,道法自然!何謂自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天地的運行規律,決定事物變化的依據。

其實就是循環了,合遠曰反如出一轍!你再怎麼折騰,都還是要回歸本源,這和禪學中的一為一切,一切為一可謂殊途同歸,不離本源!儒家也講自省,慎獨。儒釋道也合一了。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本來是一家,王重陽也是開宗立派之人物,早早就領悟這一層面!

來源:簡書


推薦閱讀:

(原創文章)高能幹貨——雙人配合之方向、讓位、引帶、思維
不是你的同齡人拋棄你,是你拋棄了你的腦子丨思維
《策略思維》| 吳詩芸解讀
什麼是框思維(第三版)
千萬富翁的思維方式(四)

TAG:思維 | 思維方式 | 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