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出路》感想

紀錄片《出路》感想

來自專欄心事涮鍋10 人贊了文章

偶爾在微博上刷到一個紀錄片,片名叫《出路》,是女性紀錄片導演鄭瓊的作品,其實只看了短短的10分鐘的濃縮版,心緒複雜。三個同齡的10來歲的孩子,在6年的拍攝過程中,人生軌跡發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一個是想讀書卻面臨重重阻礙(主要是家庭的觀念)的大山裡的女孩小A,一個是成績不佳,家境一般,復讀三年終於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的縣城男孩小B,一個是喜歡藝術,高中輟學,家境優越的北京女孩小C。

小A的家庭是一個傳統觀念很重的家庭,父母的觀點都是女孩子不用讀很多書,只要認點字,以後嫁個好人家就行。在她15歲的時候,她終於輟學,嫁給了她的表哥,並且還懷孕了。看到這裡,有種深深的無力和窒息的感覺。一個原本應該是有無限遐想,充滿希望的人生,在還沒有綻放時變戛然而止,彷彿她的出生,就是已經註定要走這樣一條路。你無法指責她的父母,但這又何嘗是她自己的意願呢?

小B是父母的唯一寄託,他復讀3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並且在這期間,還經歷的了喪父的悲痛。終於考上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大學,找了一份一般般的工作,這樣的人生似乎比小A要好,但又能有多大的不同。似乎是筆者本人,寒窗苦讀好像只為了上大學,完成父母的囑託,做個乖乖的提線木偶。然而,考了大學後呢?工作後呢?人生又是為了什麼?又何嘗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結婚,生子……迷茫伴隨了很長時間,就像是在迷霧中前行,分不清東南西北,看不到前路方向。

小C是個北京女孩,家庭富裕,在這6年的過程中,她輟了學,開過藝術工作室,留過學,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風景。片中並沒有提到她的父母,但我想他們一定是開明的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不走尋常路,這是一種巨大的勇氣。做了父母后,你才會發現把孩子的一切都掌控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內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普遍的病,會傳染。希望孩子好成了最好的借口,但有時我們捫心自問,當下的種種行為,真的是對孩子好嗎?誰又能預見未來呢?是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自由的靈魂還是豐富的知識,良好的教育更重要。

人生本就充滿未知,而我們,往往又是焦慮的。被裹挾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中,能做到沉靜如初就顯的尤為重要。回頭想想,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幾個月,簡單的生理滿足或進步就能讓父母開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是我們要求的太高,還是孩子生長的太慢。在適合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以他們自己的節奏適宜的生長。為人父母,不易!

推薦閱讀:

百集探索紀錄片《茶葉之路》
文革紀錄片《中國》1-3集 [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1972年拍攝]
紀錄片 紅色高棉
【失落的吳語】紀錄片:《尋找上海話》為什麼家鄉的大街小巷聽不到鄉音了?

TAG:電影 | 影視 | 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