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競賽學了這麼久,你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嗎?

競賽學了這麼久,你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嗎?

來自專欄物理競賽菜啊菜7 人贊了文章

9月的物理競賽就快到了,在最後這個階段,大多數同學都會比較焦慮,會去糾結到底怎麼學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現在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自我定位上,之後再根據定位,制定後續的學習規劃。

自我定位是什麼?

對於物理競賽來說,自我定位是指你在學習物競的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認知。比如一場考試之後,你能準確地估計出自己處在什麼程度,什麼知識點欠缺,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該重點突破哪個難點等等。

準確的自我定位,會讓你保持良性循環

很多同學都會有一種考場焦慮,就是平時刷題刷得挺開心,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錯。也不是說這部分同學平時沒有好好刷題,只是他們一直在做自己擅長的事,忽略了自身最缺乏的東西。你雖然有了這個認知,但沒有去及時調整自己,其實就是一種逃避行為。

當你對自我定位培養出了良好習慣時,就會在每一次出現問題時,都做出一個良性的反饋,這就是自我定位的關鍵。

如何通過考試成績進行自我定位?

你認為你會學到哪一檔,你的目標又是哪一檔?這個定位通常是難以獲得的,雖然考試成績能反映出你當前的情況,但僅僅通過成績是不足夠的。

考試成績=能力範疇×發揮水平。

能力範疇由知識範疇、思路方法、數學儲備、解題速度等決定。由於隨機性存在,能力範疇並不直接由考試成績測量,而是通過考試復盤(即考完再做一遍)和平時大量的練習活動(特別是限時練習)來測量。

發揮水平是一個x到1之間的隨機變數,x被稱為波動下限,由閱讀準確率、運算正確率、體能、競技狀態和答題規範程度等來決定。由於這樣的變數很多,所以單次考試成績不一定能準確測量,但是考試帶來的環境壓力會使問題更加突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鼓勵同學們多參加大型考試的原因。

定位的結果不是一維變數,而是多維變數。需要對能力範疇和發揮水平對應的若干問題分別對自己建立一個1-5分的量表,了解自己的狀態。

例如蔡子星老師在高二上學期9月份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是:

知識範疇:學完競賽一輪,看過一些普物理學,4分

思路方法:掌握市面70%競賽題目,4分

數學儲備:搞定了半本高等數學,4分

解題速度:複賽題一般差1題沒做完,3分

閱讀正確率:一次理解正確率70%,4分

運算正確率:較長的複賽題一次計算正確概率50%,3分

答題規範:基本不能和評分標準匹配,2分

體能:跑5km之後要歇一天,2分

競技狀態:壓力反應顯著,和平時狀態有很大區別,2分

高二下學期5月份蔡老師對自己的評估就是:

知識範疇:已經熟練掌握普通物理,5分

思路方法:已經見過市面大多數題目,5分

數學儲備:搞定了半本高等數學和普通物理的數學附錄,5分

解題速度:複賽題一般能剛剛好3小時做完,4分

閱讀正確率:一次理解正確率90%,5分

運算正確率:較長的複賽題一次計算正確概率80%,4分

答題規範:偶爾能和評分標準匹配,3分

體能:跑5km之後要歇幾分鐘,4分

競技狀態:經常做公開表演,和平時狀態有略有區別,4分

可見蔡老師在高二一年的訓練中,各部分能力都有提升,其中提升最大的是解題速度、正確率、體能和競技狀態。在5月份之後應當對答題規範和解題速度這方面進行針對性提升。

我們並不用關注這個量表的絕對值,而更需要關注相對值,即哪一項相對更低,哪一項相對容易提升。

每個同學的狀態和目標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針對性做的事情也不一樣。以前成功者的經驗確實會帶來信心上的鼓舞,但也要客觀判斷,不能照搬學習方法,要把心態放平,實事求是。

希望同學們能夠最大化地利用自我定位,對即將到來的物理競賽做好準備,端正心態,將考試作為提升自己的方式,並且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保證自身實力能夠毫無保留地發揮出來,讓考試成為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法寶」。


推薦閱讀:

阻尼拋體運動的幾種解法
自主招生今年發生六大變化,2019自主招生提前了解?
【萬門物理知識競賽】一起發現物理愛好者
Optics - 光學

TAG:物理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