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治療法200問 腹針療法培訓教材 - 書海一貞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寫在前面的話: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朋友們學習「八字治療法」的要求,我的恩師李柏松先生和我將主編一本書:《話說八字治療法》------八字治療法200問(暫定名)。
這是一本實用而又通俗易懂的進入「八字治療法」大殿的入門書,是我們管理團隊全體同仁的共同的心血的結晶。在正式出版前,經與有關方面協商,先刊登一部分內容,以答謝廣大網友的厚愛。
1.什麼叫「八字治療法」?
「八字治療法」中的八個字是:「陰陽、相對、平衡、反應」。在這四組詞八個字的指導下,我們就能掌握肌體的各種疾病並了解在各個部位所發生的原因與治療的方法,通過「定位」規律和「以針刺為主的反擊方法」,就能在瞬間達到消退各種病痛的目的,這就是「八字治療法」。
2.「八字治療法」的發明創始人是誰?
「八字治療法」 的發明創始人是被譽為「百病神針」大師的湖北名醫李柏松先生。李柏松先生曾拜雷宏可等老一輩名醫為師求教,並學習一些醫療書籍,如《本草綱目》、《藥性解》、《針灸大成》,後來又自學了《醫宗金鑒》、《傷寒論》、《黃帝內經》等各類經典中醫書籍。在歷盡數十年的臨床與微觀科學的研究後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創研而成。
3.「八字治療法」的理論體系來自何處?
「八字治療法」的理論與我們祖國醫學中的巨著《黃帝內經》息息相關,其內涵與精髓在《內經》中隨處可見, 李柏松老師以他的智慧和多年的學習、臨床,把《內經》中的很多先人們的光輝思想創造性地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獨創性的「八字治療法」。同時,其理論也可運用西方醫學中的「生物電」概念予以解釋。這不僅說明了中、西方的理是相通的,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很多問題的認識是具有遠見卓識的。
4.「八字治療法」的臨床療效如何?
正是由於「八字治療法」有其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故臨床療效顯著。僅各種淋巴系統疾病(包括淋巴結炎、淋巴結核、淋巴腫瘤等)就做了一萬一千多例,治癒率達99.73%,治療時間上縮短為一般療法的1/7,在湖北省衛生廳組織的專家鑒定會上將該方法評為省級先進。
5.為什麼病人要稱李柏松老師是「百病神針」
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李柏松老師和他的弟子們運用「八字治療法」治癒了無數的病患者,病人在感受「八字治療法」帶給他們神奇療效的同時,稱李老師為「百病神針」,這是無數病人發自內心的讚歎。李柏松老師和他的弟子們清醒地認識到:「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黃帝內經》·靈樞篇『九針十二原第一』)世上沒有治不好的病!但世上也沒有那一種方法(包括「八字治療法」 )可以包治一切的疾病。因此「八字治療法」需要不斷改進和更加完善。
6.「八字治療法」排斥其它針法嗎?
「八字治療法」 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從不排斥其它任何的針法和別的治療方法。一直以來,「八字治療法」都是以謙卑的心態努力學習、吸收、消化其它針法中的精髓為我所用,同時如饑似渴、堅韌不拔地吸收、消化當今人類社會所創下的一切醫學文化成果,鑽研和掌握其最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技能,用以不斷地創新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方法和我們的服務手段。
7.「八字治療法」中的「陰陽」指的是什麼?「八字治療法」 中所說的「陰陽」有三個層次的概念:1)方位概念;2)生物電的概念;3)人體的陰陽總概念。現僅就方位的概念作一說明:A上陽下陰B背陽腹陰(即後陽前陰)C左陽右陰D外陽內陰E四肢中,手掌連胳膊肚面為陰,足背順連腿前為陰,反之為陽。以上方位陰陽的論述均可在內經中找到出處,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有云:「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8.「八字治療法」中的「相對」指的是什麼?「相對」是「八字治療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指病點與治療點的相對關係。與別的療法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這裡把人看成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四維生物體!而不是僅僅看成二維的物體。(這一點在論述「平衡」的概念時再詳述)「相對」的總原則是「陰病陽治、陽病陰治」,分述如下:A上病下取B下病上取C左病右取D右病左取E後病前取F前病後取G內病外取
9.「八字治療法」中的「平衡」的概念是什麼?
身體局部發生病變的內因就是局部「自然物質」失調而撤走的結果,「自然物質」離去造成了身體的不平衡。「自然物質」離去的地方有規律可循,也就是通過研究得知,他們失去的地方是有「定向」和「定處」的,根據他們的「定向」與「定處」的特性,如果再通過刺激,它們又會立即返回原位(病患部位),「八字治療法」治病的原理就是讓離走的「自然物質」回到原來的的地方,從而恢復機體的平衡。這樣的點就是平衡點,也就是治療點。
如圖所示,在「八字治療法」中,病點與治療點之間必須同本體的中心點是一個垂直線。無論是一個橢圓體還是一個長方體,在本體總面積中,必須形成一個1/2的平衡相等的各半面積。(圖暫略)
10.「八字治療法」中的「反應」指的是什麼?當任何事物的內在發生變化時,都有其各種形式的外在表現反應。疾病發生後,除了在病灶區發生疼痛等五官感覺反應外,還可能在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結節,壓痛點等等疾病的反應。但是有些外在表現並不是隨便顯示出來的。在「八字治療法」中,在找准基本平衡點後,在基本平衡點處用酒精棉球反覆擦洗,即可出現不規則的紅點或紅塊狀,它就是「八字治療法」的反應區或反應點。在這些反應點或反應區最明顯的中間施針,就可以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反應」在「八字治療法」中的應用非常重要,一般只要定位準確,刺激適當,往往效如桴鼓。
11.八字治療法只是單一的針刺方法嗎?
「八字治療法」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思路和模式,根據「陰陽、相對、平衡、反應」這八字要訣,可以非常確切地找到病灶的治療位置(即反應區或反應點 ),醫生可根據病人體質的強弱不同、病程的長短不一、病況的不同和醫生自己的特長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針刺、灸、按摩、點穴、刮痧、外敷膏藥等各種方法進行治療。重症可配合李老先生的中藥(萬寶功能湯)和中藥製劑等構成立體治療手段。所以說「八字治療法」不只是單一的針刺方法。
12.「八字治療法」的特點是什麼?
「八字治療法」的特點是:
1. 基礎研究特點:
療法從細胞分子醫學角度闡述了疾病的產生的機理,是由於細胞的「滯動」和「僵化」使局部微循環障礙,影響了液體流量,導致機體內「自然物質」減少和消失,造成運動功能失調而發病。
2.高科技特點:
生物電腦轉換工程是「八字治療法」的核心理論。當恢復機體細胞「膜電壓」對細胞離子道發生正常的開閉運動與體液進行交換作用時,就會恢復機體健康和疾病痊癒的結果。疾病與康復的轉換媒介就是「人體生物電」。具有高科技性質。
3.現代醫學理論特點:
激活潛在的細胞免疫系統,就是充分調動機體強大的自愈能力之有效手段。並形成四維理論。
4.不斷探索特點:
「八字治療法」的很多內涵不僅來自於《黃帝內經》等諸多祖國的傳統醫學巨著,同時還與其他療法的緊密結合,是博採眾家精華,不斷充實、完善的途徑
5.指導思想特點:
中醫整體觀與辨證施治貫徹始終。力求走向世界的「突破點」。
6.治療原則特點:
全息理論、相應反應區(點)、中醫「病根理論」是指導治療的原則。
7.結構特點:
針刺方法、萬寶功能湯、三二液是組成「八字治療法」立體結構的精華所在。
8.臨床及學習特點:
1)治療面廣;2)見效快;3)可靠性強;4)操作簡單;5)易學、易懂、易掌握
13.什麼叫「穴位回歸公式」?
隨著對八字治療法「陰陽、相對、平衡、反應」的臨床運用和深化,結合對《黃帝內經》的認真鑽研和領悟,從中演繹出了一條讓每位針灸工作者能靈活運用和療效確切的穴位回歸公式,揭開了古老針灸千年面紗的一角。
疾病是活的,而以往的穴位是死的。用固定的穴位來治療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無異於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八字治療法」中的「陰陽、相對、平衡、反應」推出「穴位回歸公式」 ,讓每一個疾病有其自己相對應的「穴位」(反應區或反應點)。這些穴位與傳統的十二經和奇經八脈的取法不一樣,是因人因病而定,且具有四維的特性。
套用穴位回歸公式圖你就能既很方便又很精確地找到各種疾病所對應的「穴位」。
「穴位回歸公式」是楊蘭醫生於2007年初正式提出的。
14.「穴位回歸公式」中的穴位有幾類?
根據「穴位回歸公式」可把治療點總結為陽性點、辨證點、全息點共三大類。
陽性點,根據陰陽,相對,平衡找准基本平衡點後,在基本點處用棉球反覆擦拭,出現不規則的紅點或紅塊狀,這就是陽性點,為了保證陽性點的位置更準確,我們須記住幾個重要的標誌:前後正中線,天突,尾骨,大椎,曲骨。以及四肢的骨性標誌。量出病灶處與這些標誌的距離,在相應反應區的骨性標誌處給予準確定位。
全息點是為提升整個人體免疫力,以及治療和預防而設置的幾個特殊穴位。如:內外踝附近赤白肉際內四外三,以及大椎、命門(腰2上下)、長強等。這些穴位用來調理,調節人體的整體情況。
辨證點,也就是疾病的病根處。雖然我們已經給出了一個準確的穴位回歸公式,但是此處這個點是需要我們運用所有中醫的辨證論治,四診合參或西醫的診斷學,解剖學,生理病理學等等知識來診斷和尋找疾病的根源。比如:左腿後側疼按公式扎右手掌心側的陽性點,這樣的解決容易引起複發,必須考慮引起腿疼的病因是繼發性腰椎的毛病還是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所致。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治病必求於本,根據病因選擇對應的病根處,即辨證點。
選好陽性點,辨證點,全息點即可開始下針。按照部位選取九針中不同的針具,施針時盡量選擇筋骨,刺激骨膜為準,也可根據病情病位選擇相應的層次治療。
15.為什麼說「八字治療法」中的穴位是有四維的概念?
與一般的繆刺、巨刺僅僅只有兩維的概念不同,「八字治療法」中的穴位(如反應區或反應點)是具有四維的概念的。它的治療移動點加上時間因素就構成了穴位的四維概念。
「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以通榮衛,榮衛稽留,衛散榮溢,氣竭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疾瀉無怠,以通榮衛,見而瀉之,無問所會。」《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篇第五十八)這段文字告訴我們穴位是一個多維的立體結構,它能通榮衛,在榮衛之間稽留。臨床中在應用「八字治療法」治療疾病時,我們也發現與疾病區相對應的反應區或反應點會隨著病情的變化在位置、形狀、大小等方面發生某些變化,這也就是它的時間性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另外,我們治療疾病時需根據不同疾病不同層次皮膚刺激,神經刺激,骨膜刺激,血管壁刺激,韌帶刺激等等,這些是其三維空間的特性,加上前面的時間性,就組成了四維穴位的完整概念。內容是取採陰陽對應治法
此法在「扁鵲心書」裏即可看到有在應用了,而寫這本書的竇才是生於宋朝時。
在董氏針灸法裏頭的「對應針法」也是採同樣的道理。董公是這近的大師
近日有看到一本「人體X形平衡法」書,講的也是這個,此書作者還在世。
台灣有一位「陳照字鶴松」老中醫師,目前移民美國加州,其著作皆是寫易經和針灸方面的書,目前總整理、集大成為一本叫「易理針灸」,其內容已有很清楚的談到這個針法法則,叫「八卦相盪」針理離不開對稱平衡,內經早就有繆刺、巨刺之法。董公常雲:"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董公是「當代針聖」。鶴松易理針法分三大綱1、八卦相盪--交叉平衡的理則。2、剛柔相摩--調整的理則。3、八卦成列--槓桿式平衡理則。X平衡針法把人體分為四個區,每個區分為成部分痛點(病點)都可以在相對就的區域找到八字療法是採用「陰陽、相對、平衡、反應」的應該來確定反應點,比平衡針法更快捷應該說每種針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要吸取精華,互相結合16.辨證論治的概念在「八字治療法」中是怎樣體現的?
「八字治療法」源於中醫內經。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充分體現著辨證論治的思想。
首先本療法以「陰陽、相對、平衡、反應」為大綱,以陰陽平衡為目的。由於陰陽是機體內對立而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所以八字治療法依此針對不同性質的病變,陰病陽治、陽病陰治進行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由於各種疾病與人體臟腑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八字治療法仍以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指導思想。例如:肝在脅下,膽附與肝,二者互為表裡。肝主筋,司全身筋骨關節之伸屈;肝主疏泄,其志為怒,與精神情志的疾病調節密切相關;肝藏血,與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其華在爪甲,開竅於目。肝為風之臟,主升主動,喜條達,惡抑鬱。五行屬木,其色為青。喜酸味,其液為淚。臨床上見到與此相關的疾病,必須從肝而治。又例如,肝司全身筋骨關節,若膝關節拘攣失用,單純治療反應區,就易反彈,療效不穩。這時若加用肝相應區及上行關節相應區,效果就顯著。肝病、膽病、眼病、情志病、婦科病……等,均宜用之。
從經絡角度考慮,肝脈起於足大趾,環陰器,過少腹,夾胃,屬肝絡膽,布脅肋,循咽喉,連目系,上顛頂。這些部位病變於「肝」有關也必須在相應的肝反應區予以協同治療。這就是治病求根。
其他臟腑也是同理,略。
臨床上的病症,一般很少單純出現,多虛實夾雜、錯綜複雜。單獨針對某一反應區或某一臟治療,也不利於療效的鞏固。我們必須捋順相互之間的關係,按照主次程序,設置符合病情的治療方案,才會取得更佳療效。病情有急有緩、有標有本,治療不可齊頭並進,急症宜先治,靶目標明確,癥狀緩和後或慢性病,則標本兼治。對於正氣虛弱病人,首先要調理氣血化生之源(脾胃)。關於任督二脈,因其總管人身陰陽之氣,是非常關鍵的經絡。
總之,辨證論治涉獵較廣,為我們運用「八字療法」提供了廣闊舞台。李伯松老師依據中醫原理經過數十年的挖掘、研究、實踐總結成功了「八字治療法」,是中華民族的醫學瑰寶,是眾多治療方法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她必將為中醫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貢獻。
17.「八字治療法」中所講的「病感」與「病型」是什麼?「八字治療法」中所講的「病感」是指:疼、脹、酸、麻、癢;「病型」是指腫、硬、色、疣、僵。一般來說,任何原因所發生的痛苦,都離不開上述的「病感」的感受與「病型」的感受。而「八字治療法」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些「病型」和「病感」,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比如某個部位腫、痛難忍,採用八字治療法後,可在一分鐘內立即止痛。某一個部位僵硬不能伸曲,基本上也很快恢復伸曲自如等。
18.「八字治療法」中人體的四個本體是怎樣確定的?「八字治療法」把人體分為四個部分:頭(橢圓形)、頸(圓柱形)、軀幹和四肢,每個部分稱為一個本體。一般而言,在本體內,都能找到疾病的反應點,這是短波;但是,如果反應點被另一個本體擋著,比如頭頂的疾患,無法在頭與頸的連接處施針,就要在會陰處施針,這就是長波。
19.「八字治療法」中的四種「生物電象」是什麼?「八字治療法」中的四種「生物電象」分別是:通向本體範圍內的「短波」電象;通向多部體(本體外)的「長波」電象;通向全身或特定部位的「全息波」電象以及通向表皮的「浮波」電象。
20.「八字治療法」中為何要針刺骨膜?
《黃帝內經》中對針刺骨膜的問題在不少篇章中都有描述,如(靈樞·官針篇第七)「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五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針刺骨膜是「八字治療法」中的一種常用針法,其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刺透網狀物,還利用了骨膜所特有的「低刺激、高反應」的特性,通過針刺骨膜可以在瞬間改善病變部位平衡狀態,達到減輕或治癒的目的。當然,針刺骨膜僅僅是「八字治療法」中的一種針法
腹針療法的經絡理論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任何的組織均需要經絡供給氣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的認為:經絡是人體最早的全身調控系統。根據上述的理論,在母體內胎兒是通過母體供給的氣血逐漸成形的,而母體供給胎兒氣血的最早通道是臍帶。因此,臍帶是經絡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和調控系統。在這一過程中,臍帶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供給營養的通道而且在組織發育到一定的程度後會控制供給某些組織的營養量,有效地對所有的組織和系統進行控制,使人類的遺傳能得到有序的延續。故而,我們可以斷言:以臍帶為核心的系統是全身最早的調控系統和全身營養的供給系統。在中醫的理念中可稱為:先天經絡系統。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出:中醫經絡系統的概念既包含調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給營養的作用。因此,經絡系統不僅可以應用於臨床診斷而且可以應用於治療的系統。薄氏早在1993年的《北京中醫》4期上,便發表文章認為腹部存在著先天經絡,提出「以神闕為核心的大腹部還擁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全身高級調控系統」。先天經絡系統的提出完善了經絡系統的理論,使針灸學科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臨床資料和理論的依據,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人類的第二大腦近年,西方的醫學家也提出了與先天經絡相似的理論,他們把腹部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 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腸腦,兩腦相互作用與影響;由此而來否定了每人只有一個顱中腦的觀點。科學家研究明確了兩腦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顱腦面臨驚恐釋出的應激激素會衝擊胃發生痙攣;驚恐又引起交感神經影響腸腦的血清素分泌量。據11月號德國《地球》雜誌報道,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許多感覺和知覺都是從肚子里傳出來的,肚子里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這一「第二大腦」也被稱為「腹部大腦」,它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比骨髓里的細胞還多。有科學家認為,通過觀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說「人的決定是從肚子里作出的」報道說,人體的神經傳遞物質——血清基95%都產生於腹部的「第二大腦」。這套神經系統能下意識地儲存身體對所有心理過程的反應,而且每當需要時就能將這些信息調出並向大腦傳遞,這也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理性決定。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邁克爾?格肖恩介紹說,這個「第二大腦」也會生病,並導致神經機能病。而另據獲悉,許多科學家已將一些病症的起因歸為「第二大腦」的神經系統沒有發揮功能,例如神經性恐懼症和抑鬱症等。現代醫學還把臍帶干血細胞作為治療血液病的首選,並從胎兒出生時便進行儲備,因為其是血液的初始細胞有非常強的再生能力。
腹部經絡的特點(1)胎兒在母體發育成熟後,先天經絡已經形成。胎兒娩出後,人體的營養攝入方式發生了變化,通過食道攝取食物,鼻子吸入氧氣,後天的經絡系統開始發育和創建。先天供給營養的途徑被人為地切斷〔臍帶被結紮〕系統的功能被新的方式所替代,融入新的系統同時被人們所忽略。但是,這一系統在腹部依然存在,當人們在發生疾病時便可以在腹部找到與全身應答關係非常明確的相關位置點,只要根據腹部先天經絡分布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許多的疾病癥狀便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緩解。因此,這腹部除了傳統的經絡系統,還有一個被人們所忽略了的新的先天經絡系統--腹部全息系統。薄氏在對腹部經絡分布特點經過二十餘年的臨床研究後認為:腹針能夠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先天經絡對全身的調控作用和腹部經絡系統對全身的影響是首要的條件。腹針療法治療時強調取穴準確,針刺深淺合理,操作嚴格規範是取得臨床療效的基本保證。同時證實了腹部經絡系統有序分布的客觀性和與全身經絡分布的相關性。為揭示經絡的特性和科學地對經絡系統的功能進行開發具有一定的意義。使腹針療法成為能夠滿足時代需要的無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廣泛適應症的治療慢性病、疑難病的新方法。
現代醫學為依據,巧妙立法顯奇效腹針療法以神闕調控系統理論為核心,充分對傳統的中醫臟腑、經絡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根據腹部經絡的特點,使傳統針灸中的腹部穴位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認為,先天經絡位於腹部的淺層,而傳統的經絡位於腹部的深層。把腹部不同的經絡系統的不同功能進行了巧妙的整合,使腹針療法成為具有廣泛適應證的治療全身慢性病、疑難病和老年病的無痛針灸新療法。腹針療法提出:「處方標準化、操作規範化、辨證條理化」的針灸發展新思路,為腹針療法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使腹針療法成為與時代科技同步發展的新學科,同時也為針灸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使針灸學科的可重複性大大提高,任何醫師經過嚴格的培訓都能夠很好地掌握。
腹針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穴位是針灸治療的施治部位,每個穴位都是在體表的標準定位點,穴位的穴性是根據不同的穴位在臨床上的不同功能確定的,每一個穴位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特異性。任何穴位都是已知的定位點,而決不是任意點,這是腹針療法對穴位的認識和基本的理念。因此,準確的定位取穴和對每個腹部穴位的穴性進行了解是學習腹針的基礎。腹部穴位有「差之毫厘,繆之千里」的特點,必須嚴格執行腹針的定位標準和操作規範。1.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1.1腹部分寸的標定:比例寸取穴法(1) 上腹部分寸的標定:中庭穴至神闕穴確定為8寸(2) 下腹部分寸的標定: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3) 側腹部分寸的標定:從神闕、經天樞穴至側腹部確定為6寸1.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1)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闕穴確定為8寸是指病人平卧時,中庭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8寸。(2)下腹部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是指病人平卧時,神闕穴至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5寸。(3)側腹部從神闕、通過天樞穴至側腹部確定為6寸是指病人平卧時,側腹部的止點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6寸。水平線、比例寸的取穴方法是腹針排除人體因為胖瘦形成的個體差異而採取的取穴方法。1.3任脈的定位 任脈位於腹白線的下邊,是否能夠準確地對任脈的位置進行判斷是影響正確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脈的定位有二種方法。(1)、觀察毛孔的走向(2)、分辨任脈的色素沉著為了大家便於記憶,特編腹針取穴歌訣如下:腹針取穴要認真,反覆度量莫走神;上八下五旁開六,起止摸准尺端平。中庭曲骨需祥辯,更查任脈何處行;色素沉著毛孔定,毫釐不差要記清。2、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序號 穴位名稱 定位 功 能 傳統功能 全息圖功能1 中 脘 神闕穴上4寸的任脈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痢疾、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病、虛勞吐血、氣喘等疾病。 相當於口,可以治療口、鼻、牙部及頭面部的各種疾病2 下 脘 神闕穴上2寸的任脈上 任脈的經穴,可以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瀉、反胃等疾病。 相當於第七頸椎,可以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3 水 分 神闕穴上1寸的任脈上 腹水、嘔吐、腹瀉、腎炎、腸鳴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當於第七胸椎,治療相應部位疾病4 神 闕
臍之正中 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小兒乳痢脫肛、腸結核、水腫、臌脹、中風脫症、中暑、婦人血冷不受胎氣等疾病。 5 氣 海 神闕穴下1.5寸的任脈上 下焦虛冷、嘔吐不止、腹脹、腹痛、腸麻痹、遺尿、尿頻、尿瀦留、遺精、陽痿、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虛陽不足、驚恐不卧、神經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相當於第二、三腰椎,可以治療第二、三腰椎的疾病6 石門(別名:絕孕,禁針) 神闕穴下2寸的任脈上 腹脹堅硬、水腫、尿瀦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瀉、身寒熱、咳逆上氣、嘔血、疝氣疼痛、產後惡露不止、崩漏、閉經、乳腺炎、婦人絕孕等疾病。 禁針7 關元(別名:丹田) 神闕穴下3寸的任脈上 諸虛百損、臍下絞痛、腹痛腹瀉、腎炎、月經不調、婦女不孕、痛經、盆腔炎、血崩、子宮脫垂、遺精、陽痿、遺尿閉經、帶下、尿路感染、產後惡露不止、疝氣等疾病。 相當於第四、五腰椎,可以治療第四、五腰椎的疾病8 商 曲 下脘旁開5分處 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腹膜炎、頸肩疼痛等疾病。 相當於頸肩結合部,治療相應部位9 氣 旁 氣海旁開5分 腰肌勞損、腰部疼痛、酸困、下肢無力等疾病。 相當於二、三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10 氣 穴 關元穴旁5分處 奔豚痛引腰脊、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症、尿路感染、瀉痢、腹瀉等疾病。 相當於四、五腰椎旁,治療相應部位11 滑肉門 水分穴旁開2寸處取之 癲癇、嘔逆吐血、重舌舌強、胃腸炎、肩關節炎等疾病。 相當於肩,治療肩關節周圍疾病12 天 樞 臍正中旁開2寸處 嘔吐、泄瀉、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腫、腹脹腸鳴、冷氣繞臍切痛、煩滿便秘、赤白帶下、月經不調、淋濁、不孕、癲癇等疾病 相當於側腰,治療各種腰肌的疼痛及疾病13 外 陵 陰交穴旁開2寸處 腹痛心下如懸、下引臍痛、疝氣、月經痛、髖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等疾病。 相當於髖,治療髖關節及股骨頭周圍疾病14 上風濕點 滑肉門穴外5分上5分 相當於肘,治療肘關節周圍疾病15 上風濕外點 滑肉門穴外1寸 相當於腕,治療腕關節周圍疾病16 下風濕點 外陵穴下5分外5分 相當於膝,治療膝關節的各種疾病17 下風濕下點 下風濕點下5分外5分 相當於踝,治療踝關節的各種疾病
腹針要求臨床病人在首次治療時必須對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進行準確的度量,對於療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規範進行反覆的校對。
腹針的針刺手法1.針具選擇為了避免針刺意外的發生,便於控制進針的深度,腹針治療時根據患者的體形和疾病選擇針具,要求同一病人使用同一規格的針具。詳見下表:薄 氏 腹 針 專 用 針 具 標 准規 格 分 型 適 應 證34#(0.22mm-50mm)
34#(0.22mm-40mm)
34#(0.22mm-30mm) AⅠ肥胖型 頭痛、面神經麻痹、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過敏性哮喘、慢性胃炎、慢性盆腔炎、頸椎病、肩周炎、網球肘、腕管綜合症、腰椎病、坐骨神經痛、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疼痛性疾病。 AⅡ正常型 AⅢ消瘦型 36#(0.20mm-50mm)36#(0.20mm-40mm)36#(0.20mm-30mm) BⅠ肥胖型 腦血管病後遺症、小兒腦癱、慢性前列腺炎、眼底病、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 BⅡ正常型 BⅢ消瘦型 38#(0.18mm-50mm) 38#(0.18mm-40mm)
38#(0.18mm-30mm) CⅠ肥胖型 多年腦血管病後遺症、小兒腦癱、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中體質較弱者。 CⅡ正常型 CⅢ消瘦型
2. 進針深度腹壁層較厚,針刺時不僅疼痛程度較輕而且便於施術。由於在腹壁的不同層面分布著腹部的不同經絡系統,因此,針刺的深度會影響不同的腹部經絡系統。腹針根據腹部的經絡分布特點,對於初學者首先要求將腹針的進針深度分為淺刺、深刺。2.1淺刺:將針灸針刺入皮下,即為淺刺。淺刺時,會對腹部的全息經絡系統產生影響,病人可以沒有任何感覺,但當針尖進入相應的深度時,治療的相應病變部位的感覺會很快改善。2.2深刺:將針灸針刺入較深的皮下組織中,即為深刺。深刺時,會對腹部傳統的經絡系統產生影響,病人可以有輕微的酸、麻、脹、痛的感覺。但深刺時不能把針尖刺入腹腔內,因為,腹部的經絡存在於腹壁的組織中,因此,深刺的深度以患者的感覺為度。應當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提高手法的熟練程度。腹針療法提出「疾病有浮沉,針刺有淺深」便是要求針刺的深度必須根據疾病的病位進行判定。腹針要求的「刺至病所」便是:疾病的病位深應當針刺的深,疾病的病位淺應當針刺的淺,根據疾病發生的病位來決定針刺的深淺。3. 針刺手法腹針進針時應首先避開毛孔、血管,在準確定位的前提下,根據處方的要求,按照順序進行針刺。3.1 進針的方法腹針進針時要求刺皮時要快,取穴要准。進針快可以減輕病人的疼痛感,取穴准才能保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套管進針法:為了強化消毒觀念,避免交叉感染,我們提倡使用一次性針具或專人專具,採用套管進針法。套管進針法不僅衛生,定位準確,而且操作簡單。可以縮短大家學習進針的時間。腹針與傳統針灸的差異是進針時對取穴的準確性有更高的要求。3.2 捻轉的手法腹針的捻轉手法與傳統的手法不同,一般採用以下二種方法:① 只捻轉不提插② 輕捻轉慢提插,3.3 起針的方法腹針的起針方法與傳統的針灸不同,在起針時按照進針的順序以序起針。在起針時從原來針刺的深度緩慢捻轉出針,不允許先向深刺然後起針的傳統針灸習慣的操作手法。3.4 留針的時間腹針的留針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對於病程短和體質較差的病人主張留針的時間稍微短些,對於病程長和體質較好的病人主張留針的時間相對長些。治療的療程為6次~10次之間,一般疾病6次一個療程,腦血管病後遺症等慢性病10次一個療程。治療的第1~3次連續針灸每日1次,第3次後隔日針灸1次。在腹針治療的過程中,由於腹針要求「刺至病所」,因此,不可以把病人對針刺局部的主觀感覺作為針刺深淺是否適度的客觀指標,而是以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為針刺適度的客觀標準,
腹針的操作規範薄氏腹針療法的操作規範貫傳在腹針療法的全過程中,在臨床治療時與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同,必須按照腹針的要求進行操作。1、治療前的檢查準備1.1、詢問病史、現病史,並做好記錄。(見腹針病歷表)1.2、進行詳細的檢查在結合病史明確診斷的同時,觀察平卧體位時病人的陽性體征。1.3、根據檢查的結果給病人確定治療處方並在腹針病例上進行計錄用不同的顏色對穴位的進針深度進行標記。a、 紅筆標計的穴位表示深刺或中刺,藍筆標計的穴位表示淺刺。b、 同一種顏色的筆進行標記時,用D表示深刺、M表示中刺、S表示淺刺。1.4、根據病人的體型選擇針具。2治療時的體位2.1、腹針治療時,病人採取平卧體位,四肢放鬆,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可以根據舒適的程度把體位適當的進行調整。2.2、術者應根據自己的習慣決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側,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側。2.3、根據處方的需要對每個穴位進行度量在腹部標記,然後根據處方的要求,依序進行針刺和對穴位的深淺進行調整。2.4、進行平卧體位的治療前後對照,根據對照的結果決定是否對處方或穴位的深淺調整。2.5、操作過程完成後,選擇適當的器具,罩在腹部對針刺在腹部的針具進行保護,並根據室內的溫度或環境溫度為患者腹部保暖。
腹針的適應症與禁忌症任何療法都有相對的適應症,只要選擇得法,任何療法都會取得很好的療效。這是腹針的基本觀點。因此,適應症與禁忌症的學習非常重要。1.腹針的適應證:一般而言,腹針的適應證為內因性疾病,即內傷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難病、慢性病為主要的適應證。2.腹針的禁忌證:腹針的刺激部位是腹部,因此,一切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均為禁忌證,以免因針刺而引起誤診。此外,急性腹膜炎、肝脾腫大引起的臍靜脈曲張、腹腔內部腫瘤並廣泛轉移、懷孕婦女大月份孕期均為禁忌證,對於長期慢性病而致體質衰弱的病人,在施術時亦需謹慎處之。如肝脾腫大則需注意針刺兩脅時不宜太深,以免損傷實質性臟器。
腹針治療常見病症腹針療法在治療時有一病一方的標準化處方特點,許多疾病在腹針療法中都有其對應的處方。而且,任何疾病的處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診斷準確都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必須從提高診斷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其次,認真地把握好腹針治療時的每一個環節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規範貫穿在治療的全過程中,是提高臨床水平的關鍵,其次還需要掌握好各種疾病的辯證特點,才能滿足每個病人臨床癥狀不同的個性化需要。在每個處方中,對針刺的順序,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於進針的深度在每個處方中都把淺刺的穴位進行了說明,以便大家能夠掌握。對於每種疾病的臨床不同表現,也可以在辯證加減中去選擇。
1落枕1.1定義落枕是多見於成年人的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又稱頸部傷筋。本病多由於睡覺時頸部位置不當,風寒侵襲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頸部輕度扭傷引起。1.2〔腹針治療〕(1)處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門(患)(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門(患)(3)針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淺)、滑肉門1.3〔辯證加減〕頸項雙側疼痛:商曲(雙、淺)、滑肉門(雙)。頸項後正中疼痛:下脘(淺)、商曲(雙、淺)。2肩周炎2.1 定義肩周炎又稱肩凝症或漏肩風,因患者年齡多在50歲左右,故又稱「五十肩」。本病以單側或雙側肩關節酸重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為主症。2.2 〔腹針治療〕(1)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3)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淺)2.3[辨證加減]肩部疼痛的範圍較大時滑肉門三角(患)。肩部疼痛的範圍較局限時以滑肉門為頂點的三角取穴距離縮短。
3肱骨外上髁炎3.1定義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通常發生於網球運動或經常用力作旋轉前臂、屈伸肘關節者,肘關節疼痛為主症。3.2 〔腹針治療〕(1)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上風濕點(患)(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4、上風濕點(患)(3)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淺)上風濕點(淺)3.3[辨證加減]肘部疼痛較劇加上風濕點三角(患、淺)。
4腕部的狹窄性腱鞘炎4.1定義 本病多發生於經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橈骨莖突及拇指的掌指關節掌側等處最常見。工作時由於肌腱和腱鞘在橈骨莖突及關節處經常摩擦,產生損傷性炎症,逐漸使腱鞘狹窄而患病。病程緩慢,偶發於手部急性損傷後。4.2〔腹針治療〕(1) 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上風濕點(患)、上風濕外點(患)(2)針刺的順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門(患)4、上風濕點(患)、5、上風濕外點(患)(2) 針刺的深淺:中脘、商曲、滑肉門、上風濕點(淺)、上風濕外點(淺)4.3[辨證加減] 腕部拇指側疼痛加列缺(患)腕部關節正中疼痛加外關(患)。
5 頸椎病5.1定義頸椎病是一種老年性退行性骨質病變,又稱頸椎骨質增生或頸椎綜合症。本病臨床表現以頸項部疼痛、頸項強直、活動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頭暈頭痛、耳鳴眼花、眩暈、失眠、記憶下降,嚴重時發生卒倒等。X光片顯示有骨質增生或生理彎曲度改變、椎間隙狹窄、椎間孔變小、變窄等。臨床可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經根型、椎動脈型為多見。5.2 〔腹針治療〕(1)處方: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2)針刺順序:1、中脘;2、關元;3、4、商曲;5、6滑肉門(3)針刺深淺:中脘、關元、商曲(淺)、滑肉門5.3辨證加減: 神經根型加石關(雙)、取石關時依頸項部疼痛的部位而變動,如在兩側項肌的外側時取穴離腹白線稍寬,如在兩側項肌的內側時取穴離腹白線略窄。椎動脈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側滑肉門三角。頭痛、頭暈、記憶下降加氣穴(雙)。耳鳴、眼花加氣旁(雙)。
6 腰椎間盤突出症6.1 定義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腰腿痛中常見的原因,許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經痛,均與此病相關,近年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確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為我們的辨證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證。6.2 〔腹針治療〕(1)處方:水分、氣海、關元(2)針刺順序:1、水分;2、氣海;3、關元(3)針刺深淺:水分、氣海、關元6.3[辨證加減]: 急性腰椎間盤突出:人中、印堂。 陳舊性腰椎間盤突出:氣穴(雙)。 以腰痛為主:外陵(雙)、氣穴(雙)、四滿(雙)。 合併坐骨神經痛:氣旁(對側)、外陵(患側)、下風濕點(患側)、下風濕下點(患側)。
8 腰背痛8.1 定義腰背痛是指背痛連及腰痛的一種常見臨床癥狀,背痛除背肌勞損、骨質增生、感受風寒等因外,還可因內髒的疾病而引發,腰痛除風濕、勞損、骨質增生、閃挫等因外,亦可因內臟疾病誘發,故其病因較為複雜。本證常見於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肌肉風濕以及脊柱和內臟病變等。本篇僅就寒濕性、勞損性、腎虛性腰背痛敘述如下。8.2 〔腹針治療〕 (1)處方:中脘、氣海、關元、大橫(雙) (2)針刺順序:1中脘、2氣海、3關元、4、5大橫(雙) (3)針刺深淺:中脘、氣海、關元、大橫(雙) 8.3辨證加減: 腰背痛背痛較甚:滑肉門(雙、淺)、太乙(雙)、石關(雙)、風濕點(雙、淺)。 腰背俱痛:商曲(雙)、天樞(雙)。 腰背痛腰痛較甚:外陵(雙)、金河(雙)。寒濕性:上風濕點(雙、淺)、下風濕點(雙、淺)。 勞損性:商曲(雙、淺)、四滿(雙)、氣穴(雙)。 腎虛性:下風濕點(雙、淺)、水道(雙)。
9 慢性胃炎9.1〔定義〕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轉變而來。飲食不節、嗜食生冷辛辣或長期飲酒、過度吸煙、精神刺激,都能成為本病的誘發因素。其他如潰瘍病、胃癌、胃擴張、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續發炎症。9.2〔腹針治療〕(1) 處方: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雙側)(2) 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氣海;4、關元;5~6、天 樞(雙側)9.3 辯證加減:消化不良:加天樞下(右側、)便秘:加天樞下(左側、)虛寒型:加神闕溫灸
10 消化性潰瘍10.1〔定義〕消化性潰瘍是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明顯潰瘍,潰瘍亦可位於食管下端、胃空腸吻合術後的吻合口,或空腸、迴腸、米克耳憩室.因這些潰瘍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參與,故稱消化性潰瘍。絕大多數(95%以上)位於胃和十二指腸,是一種常見慢性病,多發於青壯年。10.2〔腹針治療〕(1) 處方:中脘;下脘;水分;氣海;關元;天樞(雙側)。(2) 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水分;4、氣海;5、關元;6、7天樞(雙側)。10.3辯證加減:十二指腸潰瘍加:梁門(右側、中刺)噯氣、泛酸加:上脘(中刺)
11.慢性腸炎11.1定義:慢性腸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為腸道感染(如急性細菌性痢疾等)的後果。其它如情緒激動、勞累、飲食失調、繼發感染等,常是複發的誘因。11.2〔腹針治療〕(1)處方:中脘;下脘;腹瀉;關元;天樞(雙側)(2)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腹瀉;4、關元;5、6天樞(雙側)11.3辯證加減:小腹脹痛:加大巨(雙側)。便溏、水瀉:加水道(雙側)。脾胃虛寒型:加大橫(雙側);神闕溫灸。
12膽囊炎12.1定義:膽囊在肝臟下面膽囊窩內,象黎形,位於右上腹肋緣下。主要因膽結石梗阻、膽汁滯留和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病史。 12.2〔腹針治療〕(1) 處方: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雙側);上風濕點(右側)。(2) 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氣海;4、關元;5~6、天樞(雙側);7、上風濕點(右側)。12.3辯證加減急性膽囊炎加:大橫(右側)消化不良加:天樞下(右側)便秘加:天樞下(左側)
13、上呼吸道感染13.1〔定義〕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細菌性感染,總稱為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感冒。13.2〔腹針治療〕(1) 處方:中脘;下脘;上風濕點(雙側)。(2) 針刺順序:1、中脘;2、下脘;3、4、上風濕點(雙側)。(3) 針刺深淺:中脘(淺刺);下脘(淺刺);上風濕點(雙側)。13.3辯證加減:咽部疼痛加下脘下(淺刺)。高熱不退加氣海、關元。名中醫黃建業醫案選(包括候氣針灸)暑風感冒延綿月余未解案
男,45歲,幹部.患胃脘痛多年,體質較弱,易患感冒,1978年秋,因感冒月余,經中西醫治療效果欠佳,延綿未愈.自覺頭微重痛,微惡風寒,低熱(37.8),怠倦,胃脘脹,時覺痛,脈浮略數(76次/分),人迎脈一盛而躁,並在少陽.考<針灸大成.雜病穴法歌>:"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之經驗,故取左手少陽之絡以陽維之會外關刺之.無痛點進針,心透內關,候得"緊而疾"之邪氣而瀉之,頭痛減,惡寒除,脘較適,續瀉其瀉,歷一時許,針下已無邪氣來至,引針皮下,橫卧其針,針尖朝上向心,以迎其衛分之風邪而奪之,怠倦亦隨減,全身適而出針,不藥而癒.針後年余,未再感冒.蠱脹(晚期肝硬化腹水),協痛,黃疸案
女,45歲,農民,訴黃疸,腹水一個月。身體羸瘦,身目俱黃,晦暗。自覺腹脹,短氣,怠倦,食少,脅痛,小便不利,月經失調.舌淡紫紅,苔黃稍厚,肝掌,有蜘蛛痣數粒,脈弦細,略數,人迎一盛而躁,體溫38度,腹壁靜脈怒張,腹圍90.A超檢查:密集微小波及分隔波,隔下液平反射.生化:黃疸60,腦絮三個加,谷丙轉氨酶2080......,肝上界第六肋間,下界肋下下6厘米,壓痛明顯,表面不光滑.數年前有黃疸型肝炎.黃師經驗:一是瀉水,用藤黃瀉水,藤黃乃峻瀉之葯,有毒,遵《本草經》之旨「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 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之為度「。用藤黃4.5克,檳榔10克,牽牛子30克,豬苓30克,青皮10克,一劑未見瀉下,次日藤黃加至6克,仍無反應,加至10克,並加甘遂2克,服藥約2個小時,即出現腹痛,嘔吐並瀉下,初硬後溏,後為水樣便,共三次,腹脹大減,並有倦意,服下熱稀飯一碗,利即止,次日予中草藥小葉半邊蓮30克煎服並加西藥雙氫克脲塞利尿,至腹水盡.二是黃疸,採用民間驗方,射干牛肉湯.用射干莖葉(鮮者50克,干者15克)煲黃牛肉100克,煎水服,.連服30天,黃疸退.三是肝硬化,用榕樹寄生30克煲豬胰一條,每周兩次,連服一年,並連續服用肝太樂,維生素C護肝解毒,一年後查B超已無肝硬化聲像,肝功能亦已正常,兩對半全陰.子午流注法治療腰腿痛
某女,32歲,8月12日就診,近兩年來自覺腰部重墜而冷,雙下肢痹痛,遇寒冷加重,月經量少而紫黑,每月延期,且伴小腹痛,舌淡,苔白厚,脈濡.診為寒濕困脾腎,沖帶二脈受累.治當溫腎,祛寒濕,通沖帶.當日為丁卯日巳時,按靈龜八法,取足臨泣,行燒山火法.針刺12分鐘後患者自覺有暖氣感繞帶脈行走,腰部十分舒服,25分鐘後出針.患者立起,仰府其腰,覺比針前靈活,重墜感減少,並擬乾薑,祁艾,蒼朮,茯苓,紫石英,附子,白朮,党參等,2劑.二診,來診時,正當巳時,按子午流注,納子法計算,屬脾,據<肘後歌>治腰痛經驗,取右足大都穴,行燒山火法,針刺期間亦覺腰腿有溫暖感,處方照前去乾薑加破故紙,三劑.後追訪兩年未再發,且月經己調.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賴某,女,45歲,教師.一九九○年夏來診,面色萎黃無華,急性失血病容,不能座位,站立述訴,雲月事特,多,已旬余,每日需用衛生巾1-2包,血色淡紅,夾有瘀塊,倘一坐下,即血染凳面,經X醫院婦科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中西醫止血藥未見改善,脈細數而弱,(102次/分),寸口小一倍於人迎而躁,舌淡白,苔白潤.此脾虛失攝.證屬崩漏,病為 手厥陰經脈虛.即取左手厥陰經之絡與陰維脈之會穴內關刺之,候的"徐而和"至谷氣而補,導之,心胸溫暖舒適,面部微紅,略似飲酒樣感覺,下腹有收縮感,經血漸減,可安然坐下.再候取谷氣而補,導之,心悸減(90次/分),若有所得,隧出針.急閉其孔,毋另氣泄.再予大劑膠艾四物湯加人蔘,益母草,田七內服.次日複診,已明顯好轉,少量滲血.繼用歸脾湯及食療善後.
推薦閱讀: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國畫!【典藏精品】 - 無為居士的日誌 - 網易博客(轉載)
※網易投資任天堂?到時候真成任豚了
※催官天星派風水實戰案例--隨師扦穴紀實二 - 滄海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中華聖賢經》(下篇)【楓葉編撰】 - 成靖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全集 - 香兒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