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處理——攝影必經之路

  要談論後期處理,就不得不追溯到攝影誕生初期。那時候的攝影還要依靠各種化學試劑,從底片的製作到影像作品的獲得都離不開手工操作。從頭至尾,像是一場化學實驗。

  直到相機發展得足夠成熟,底片就不需要攝影家們自己製作了,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拍攝完成後底片的沖洗。這時的攝影彷彿才有了分工。因為攝影器材技術的進步,前期拍攝的難度被降低了,攝影家們終於可以解放出更多的時間去專心拍攝,回到暗房後可以有條不紊地沖洗放大。在這個時期的攝影家們並不滿足於獲得一張看起來足夠清晰的照片,而是醉心於對影像細節的把控。著名的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就是此道的高手,他把影調進行分區,將照片的細節影調做到了極致。這項暗房後期理論一直沿用至今。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

  進入數碼攝影時代,後期處理仍然不可避免。嚴謹地來說,每一台數碼相機在拍照片的同時,就已經在做後期處理了。 相機按照自己的編程方式來翻譯和存儲感光元件所捕獲的光線信息,佳能色彩偏灰、信息飽滿,尼康清晰鮮艷,富士則模仿著自己的專業膠片的特有色彩,這其實都是相機內部的後期處理。 拍攝結束後,我們還可以使用Photoshop對照片進行進一步的修飾,就像化學暗房那樣,精心地對亮度、對比度、局部曝光、色溫等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去掉痘印,修飾瑕疵。這些都是我們在膠片年代就在乾的事情。有時,即使你只是用軟體改變了畫面的尺寸,壓縮了文件的大小,在不知不覺之間,軟體也對照片進行了銳化處理。

  1.無後期的照片是不存在的

  你不難看出來,自膠片年代開始我們就在對照片進行後期的修飾。真正無後期的照片是不存在的。你至少要選擇一種溫度、選擇一段時間、選擇一種配方,才可能讓一張底片上的影像顯現出來。哪怕你是瞎蒙的,這也都是攝影的後期處理,都會影響畫面的最終成像效果。而數碼攝影時代,相機已經幫我們做過一些處理了。

  2.什麼程度的後期處理是被允許的

  當然,後期處理要有度。在攝影比賽中,特別是新聞、紀實類的攝影比賽中,主辦方不會允許你在後期中對照片添加或刪除元素,比如刪除一個電線杆,添加一隻小鳥之類的,都是不允許的行為。但在「創意攝影」比賽中,任何後期處理都是被允許的。

  3.後期可以替代一切嗎

  絕不可能!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同樣重要。前期的拍攝角度、視點高低、空間感、前景運用、人物表情、姿態等都是後期難以改變的。而這些都是畫面美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後期處理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畫面質量的損失,所以,能在前期一次拍成的,我們絕不放到後期處理中來做。

  4.後期和前期的關係

  攝影畢竟不是繪畫,不是隨心所欲的。有時候,前期拍攝完全做不到的,我們就會拿到後期進行處理。最正確的做法,是在前期拍攝時就想好了後期處理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段,讓前期和後期完美結合,而不是在現場隨便瞎拍,全都指望後期來拯救畫面。

  5.不應盲目排斥後期處理

  網友們看到了漂亮的照片,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後期了吧」!似乎後期處理就是作弊行為,是好照片的全部美感的來源,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不可否認,數碼暗房操作簡便,功能強大,甚至可以讓一張「不怎麼地」的照片起死回生,過度後期調整還會讓一張照片變得很「假」,但因此便完全排斥後期處理是不對的。如果後期處理能讓我們照片變得更漂亮,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它呢?下次再看到一張漂亮的照片時,先別急著嗤之以鼻,記得先分析分析攝影師的前期拍攝技巧,再冷靜地想想,他做過哪些後期處理?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才是攝影愛好者的學習之道。

推薦閱讀:

形態學圖像處理-腐蝕和膨脹
領口往下織的斜插肩毛衣前領口拱起的處理方法
教你如何建立人脈並將人際關係處理的得心應手
如何處理再婚配偶與親子的關係
我處理好的劉公華美女圖

TAG:攝影 | 後期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