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城市發展基於能力與環境建設

旅遊城市的建設和城市旅遊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個城市共同注重的工作。但在實踐中存在著誤區,突出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只注重硬體建設,忽視城市能力的建設;二是只注重景區建設,忽視城市環境的建設。 中國現在進行的城市化,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過去的10年,是中國城市化發展最快的10年。未來30年到40年的時間內,大體上將有4億至5億農民進城,這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也成為一個世界現象,將影響世界。隨之而來的城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無論是東部沿海地區的特大型城市,還是西部地區的小城市,變化都是日新月異的。 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不注重城市發展的規律性。城市是生長的,而不僅僅是發展的,這就意味著有其自發自為自在自足的要素,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實際上,城市建設要有新型城市觀,即創造、生活與文化。 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仍然是工業化發展理念,這不僅涉及旅遊行業,實際上涉及各個部門,尤其是一些主要的決策部門。以往的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太急了。還在強化經濟增長率,社會心態也急躁。後工業化社會的一個特點是慢生活、深體驗。就城市的生活品質而言,如果太急了,這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就好不了。第二,太擠了。人口過多且過度集中,建築過密且過度古怪。第三,太忙了。車流滾滾,人流匆匆。第四,太髒了。高碳發展,空氣污濁。中央現在倡導發展方式的轉變,從需求來看,城市第一缺生態,第二缺健康,第三缺人文,第四缺快樂。按照實際生活水平來說,現在比以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可是幸福指數並沒有增長,快樂感覺也沒有增加。所以,大家都急,大家都緊,這樣的生活品質好不了。現在,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都在不斷積累經驗,所以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原來城市追求的是大高樓、大廣場、大馬路、大綠地,認為有了這些就達到了現代化,但經過突進的10年,大家發現這條路未必對。這兩年很多城市都開始挖掘傳統,培育城市文化,整合城市新資源,更加重視城市的品牌、城市的文化。 在這個大背景之下,旅遊城市的建設和城市旅遊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個城市共同注重的工作。但在實踐中存在著誤區,突出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只注重硬體建設,忽視城市能力的建設;二是只注重景區建設,忽視城市環境的建設。 從城市能力的角度看,各行各業的專家都在提倡標準,實際上不完全是標準的問題。建設城市,從結果來看需要相應的標準,但是從起點和過程來看,需要城市能力。中國城市一流的能力是投資能力、建設能力、擴張能力、控制能力。這樣的能力讓全世界所有城市的市長都非常羨慕,他們想辦成的事辦不成,中國的市長們想辦的事一般都能辦到。二流的能力是文化能力、聚集能力、商業能力、科技能力、吸引能力、公共能力。按理來說,這些能力應該上升為一流能力,但是很遺憾,現在客觀判斷,恐怕只是二流能力。三流的能力是創造能力、環境能力、輸出能力、服務能力、休閑能力。和國際一流城市相比較,我們的創造力嚴重不足,環境更談不上。 從城市環境的角度來看,現在也是我們旅遊發展的軟肋。一是全面認識環境,彌補自然環境,提升人文環境,改善經營環境,完善市容環境,強化休閑環境,優化交通環境,協調景觀環境,嚴格保護環境,創造好的發展環境[FS:PAGE]。二是注重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設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體,水是城之容,綠是城之裝。需要突出城市文化,構造景城,處處是景,觸景生情。城市要進行完整的藝術設計、系統的形象設計。目前,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文化衝突,是各種新老文化的交錯,看不到完整的藝術設計。尤其是在細節方面,口口聲聲以人為本,卻時時處處與人為敵,基本上是中國城市的通病。進一步是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贗品充斥全中國。整個中國變成一個山寨版,一方面是對歐美國家的山寨,一方面是對明清歷史的山寨,現在的許多垃圾建築,將來就是建築垃圾。可以想一下這30年以來我們自己審美眼光的變化,80年代看著非常棒的東西現在已經看不下去了,可是古人的那些東西經過千百年仍然是好東西。所以,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就是後天的遺產,我們要給後人多留一點遺產,少留一點垃圾。 如果說過去30年旅遊城市的發展主要在硬體上,今後能不能把重點轉移到能力與環境的建設方面?在具體操作中,一是找准題目,小題大做,偏題正做,虛題實做,遠題近做,洋題中做,中題洋做。二是需要強化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感。三是達到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浸潤力、快樂激蕩力。從而開拓一個新的發展局面,改變千城一面的尷尬狀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佛山這座城市?
【城市筆記?烏鎮+嘉興】2017.8.13
城市承載力是個偽命題
把猛犬惡狗逐出城市
Barcelona's Superblocks

TAG:城市 | 旅遊 | 環境 | 發展 | 能力 | 城市發展 | 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