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文化知識

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特有的豪邁剛健的氣質和品格、豐富的內涵、獨有的精神特質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草原民族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培育了草原民族的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創造出了粗獷豪放而不失深沉細膩、雄渾有力而不泛悠揚委婉的文學藝術。在與先進民族、先進文化的交流中,草原民族產生了追趕先進的強烈願望,並付諸奮發圖強、百折不撓的行動。這種不甘落後、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草原文化精神,支持草原文化保持自身特色並延續不輟、世代相傳。改革開放以來,草原文化在與各種人類文化的更廣泛更深刻的交流與整合中,愈加凸顯其獨特的文化精神和價值取向。張家口壩上草原遼闊,是北方草原少數民族交錯雜居的地方。在全市人民構建和諧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弘揚草原文化,對於傳承歷史,光大民族文化,增強全市人民建設家鄉的凝聚力意義深遠而重大。

美麗草原一曲和諧大歌本報記者 謝岩藍天白雲,碧浪蕩漾,駿馬賓士,歌聲悠揚。廣袤的草原,令人心馳神往。在許多人的心中,那是生長愛情和詩意的地方,就像歌中唱的那樣:「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但遼闊草原不僅僅為我們的詩意烘托背景,她也是培育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草原文化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和古老的文化傳統,豪放壯美、雄渾飄逸、豐富多彩,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自然生態環境中的人們共同創造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從歷史上看,壩上草原是人類先祖的棲息地,她連接著東方人類的起源地——泥河灣;她是漢民族少數民族的融合地、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她連接著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涿鹿。從精神層面上看,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觀、與大自然謙和相處的自然觀、欲取先予永續利用的生態觀和描摹自然歌頌自然的文化觀為草原民族所尊崇。文化力量是精神力量。發展繁榮草原文化,發掘草原文化的內涵,可以帶動我市文化大市的建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市委書記劉永瑞不久前在與我市文藝家座談時指出:「無論是從一個區域看,還是從一個國家看,經濟、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取決於文化的競爭力,文化的競爭力強,經濟社會的綜合競爭力就強,物質生產越來越多地打上文化藝術的烙印。」草原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文化品性,多年來深受世人的關注和讚賞。在當今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的時代,草原文化的作用也越來越凸現,為我市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7月8日,2006中國·河北壩上草原文化旅遊節在張北縣中都草原度假村開幕,第一次把文化與旅遊結合在一起,推動文化與旅遊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為民造福。通過文化旅遊節,使得草原文化有了受眾和載體,不僅增加了旅遊的新內涵、新樣式,也使旅遊有了新的附加值。也展示張家口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秀麗的風光和美好的前景。張北縣歷史悠久,遠古就是草原游牧民族與中原統治者交鋒之地。歷史上著名的野狐嶺決戰戰役等都發生在此,現有多處古戰場和近代戰場遺址。從歷史文化上來看,草原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水乳交融,留下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元武宗建設的元中都,著名的安固里淖從遼、金到元代一直是皇家巡遊、狩獵、避暑的勝地。元代中都遺址曾被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沽源縣的梳妝樓、九連城城址、小宏城遺址,尚義縣的土城子城址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化含量極高的文物正在融入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利用中。獨具魅力的草原秀美風光不僅吸引遊客,影視作品的拍攝也成為草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歌唱家彭麗媛在張北縣中都草原拍攝了自己的成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MTV,中央電視台的《走遍中國》在張北縣取景,拍攝草原絲綢之路;央視和南京電影製片廠在康保縣的草原影視基地拍攝了電視劇《王昭君》,近日,央視又在此拍攝《少年體校》;前不久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母親是條河》在沽源拍攝。記者從我市旅遊部門了解到,現在,我市有草原風情的旅遊點有30多個,直接從業人員3000多人,相關的旅遊服務挖掘著草原文化的內涵、拓展著草原文化的外沿。一年一度的草原旅遊文化節為全國各地的遊客越來越熟知,也吸引了眾多的國外旅遊。壩上各縣遊客的年接待能力逐年增加,我市以草原為特色的旅遊景點的收入不斷增長,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正在形成。張家口草原不僅景色秀麗,其豪放壯美、雄渾飄逸的草原文化也哺育了許多文藝家。畫家劉生展是中國畫史上一位傑出的畫馬名家,他自願選擇在壩上創作,在草原奮筆幾十年,他畫的馬是在那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自由奔跑的精神的象徵。生長在壩上沽源縣的青年作家胡學文,汲取了草原文化中的營養,把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和洞察力完美結合,勤奮寫作,佳作不斷,成功躋身國內一流作家的行列,成為張家口文學界符號性的人物。草原文化的自然和純粹給日益物質化的世界帶來了一縷清新之風,草茂花香草原風光讓人久久難以忘懷。草原文化在我市跨越式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影響日益廣泛。勇敢、誠實、樂觀、和諧、大局為重的草原文化精神特質深入人心,使得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寬廣博大、豐富多彩。草原的美麗是一種博大。草原文化的和諧精神是一種崇高。

草原民族風情【蒙古包作客】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逐水草放牧,蒙古包的納花氈簾朱紅門總是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熱情豪爽的蒙古族牧民十分好客,見有客人到來,熱情地奉上奶茶、糖果、奶製品等點心。蒙古包的主人待貴客一般都上全羊,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當宴會氣氛達到高潮時,主人會輪流唱歌敬酒,歌詞往往深含寓意。他們表演擠奶舞、剪毛舞。馬舞、婚禮舞等,逼真地再現出草原游牧生活。【斟酒敬客】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姑娘小伙兒便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這時,客人理應隨即接住酒,然後能飲則飲,不能飲品嘗少許,便可將酒歸還主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見等等。主人的滿腔熱情,常常使客人產生難別之情,眷戀之感。【蒙古歌舞】

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人們聚在一起,飲酒歌舞通宵達旦。蒙古族演奏樂器有馬頭琴等。傳統舞蹈有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舞步有的輕盈,有的剛健,展示出蒙古族勞動人民純樸、熱情、豪放的氣質。【那達慕節】「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遊戲」之意,是蒙古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和喜慶活動的好形式。那達慕包括傳統的射箭、賽馬和摔跤比賽,俗稱蒙古族男子三項技能。每年七八月間,牧民們身著節日盛裝的牧民騎上心愛的駿馬,成群結隊地從四面八方奔向「那達慕」主會場,進行蒙古族傳統體育比賽和文藝節目表演。賽馬運動是其中最精彩的比賽項目之一。青少年賽手身著色澤艷麗的服裝,催馬揚鞭,向目的地衝去。各種賽馬項目令人目不暇接,扣人心弦。入夜,牧民在臨時駐紮的帳篷內歡歌笑語,男女青年伴著馬頭琴聲傾吐衷腸。

多姿多彩的蒙古族歌舞

蒙古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並以能歌善舞而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成為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族的民間音樂,都具有旋律優美、氣息寬闊、感情深沉、草原氣息濃厚的特徵。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蒙古族長調了,作為我國4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是聞名於世的世界級草原文化品牌。蒙古族長調是一種獨特的演唱形式,以優美舒緩的旋律和雄渾壯闊的格調構成深邃的意境,成為蒙古族音樂之魂。長調是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字少腔長、高亢悠揚、舒緩自由,長於抒情,頗具詩歌與哲學意味的歌詞,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蒙古族舞蹈則以它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魅力,躋身於我國民族舞蹈藝術之林。雄健有力的《筷子舞》,熱烈奔放的《安代舞》,柔美細膩的《盅碗舞》無不表達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剽悍勇敢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美好追求。

袁明海 攝

草原名吃

【百吃不厭的莜麵】

幾年前,胖胖的小品演員李琦到張家口演出時,曾向筆者感嘆張家口的莜麵是怎樣的好吃。他一氣就吃掉了三籠屜。張家口人對莜麵的喜愛盡人皆知,而壩上花樣多多的莜麵吃法就更加令人津津樂道。在張家口,素有「三十里莜麵,二十里糕,十里蕎面餓斷腰」的說法,莜麵是張家口人特別是壩上人的主食。莜麵味道特殊,食後耐飢耐寒,製作起來花樣繁多。比如,薄如蟬翼的「窩窩」、細如粉條的「魚魚」,還有莜麵餃子、拿糕、炒麵、鍋貼餅子等等。莜麵配上羊肉蘑菇湯,油嗆辣椒老陳醋,味道鮮美。壩上人是這樣形容的:「莜麵窩窩一小籠兒,羊肉蘑菇油辣湯兒;屁股一掀,一挑一片;里外一蘸,骨碌一咽」。山藥蛋與莜麵是一對最佳的「拍檔」,燜熟的山藥蛋與莜麵摻和可做成可口的「山藥魚」,與山藥澱粉做成麵糰擀麵,包上肉餡可做成「山藥餃子」,由於其晶體透明,筋韌顫顫,故稱「玻璃餃子」。熟山藥蛋還可以與莜麵製作成「山藥餅」,叫人百吃不厭。【手扒肉】手扒肉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歡的待客佳肴,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它的做法是將肥嫩的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凈,去頭蹄,再將整羊卸成若干大塊,放人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食客手執蒙古刀或直接用手大塊大塊地割著吃、抓著吃。

絢麗的蒙古族服飾

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製的一種古老的傳統服裝。衣領、衣襟、袖口,皆有彩色的鑲邊。衣扣多用絛子綉制或綴以特製的黃銅琉璃扣子。從右方開襟,左方多不開叉。男式長袍一般用深藍色、海藍色或天藍色的衣料製作;女式長袍多用紅色、綠色或黃色的綢緞自製成。蒙古袍按季節分為單袍、夾袍、棉袍和皮袍。年輕的牧人穿上長袍和馬靴,緊扎腰帶,顯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間系紅或綠綢帶,能襯托出苗條身軀和青春之美。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氈靴三種,根據季節選用,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蒙古禮帽一般用精緻呢料製作,是一種橢圓形的、四周有一圈寬邊檐的帽子,多為黑色、棕色或灰色,顯得文雅美觀。蒙古坎肩是蒙古長袍的一種外套,無領無袖,前面無衽,後身較長,正胸橫列兩排紐扣或綴以帶子,四周鑲邊,對襟上繡花。蒙古「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謝岩)
推薦閱讀:

伯牙絕弦原文|譯文
《湘夫人》屈原 原文及賞析
《「黃元御醫學全書」答疑匯總》之:如何理解黃元御老師著作中相互矛盾的原文描述?
峨眉十二庄釋密-周潛川-原文
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原文、翻譯及賞析

TAG:文化 | 知識 | 草原 | 原文 |